讀書筆記是什么
讀書筆記的種類 讀書筆記種類很多,一般分為四大類。
(1)摘要式。
即將書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觀點、精彩警辟語句,有用數(shù)據(jù)和材料摘抄下來,目的是積累各種資料,為科研、教學、學習和工作作好準備。
可按原書或原文系統(tǒng)摘錄;也可摘錄重要論點和段落;還可摘錄重要數(shù)字。
(2)評注式。
評注式筆記不單摘錄,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和評價。
常用方法有書頭批注。
即在書中重要地方用筆打上符號或在空白處加批注、折頁作記號;也可用提綱方法把書和文章論點或主要論據(jù)扼要記敘下來;還可用摘要式綜合全文要點、記下主要內(nèi)容;讀完全書或全文對得失加以評論也是一種方法。
(3)心得式。
即讀后感。
是讀書或讀文章后寫出的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啟發(fā)。
常用方法有:札記,也叫札記,是摘記要點與心得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心得,也叫讀后感。
將讀書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綜合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記錄下來,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
(4)記載式。
1)筆記本。
成冊筆記本可用來抄原文、寫提綱、記心得、寫綜述。
長處是便于保存,缺點是不便分類,但可按類單獨成冊。
2)活頁本。
可用來記各種各樣筆記。
便于分類,節(jié)約紙張和日后查閱。
3)卡片。
好處便于分類,可按目排列,便于靈活調(diào)動又節(jié)省紙張,但篇幅小,內(nèi)容不宜長。
4)剪報。
把報紙和有用資料剪下來,長文章可貼在筆記本或活頁本上,短小材料可貼在卡片上。
剪報材料可加評注,也可分類張貼,要注明出處,以便使用。
5)全文復印。
重要讀書材料,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復印編目分類留用。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讀平凡的世界可以嗎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定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肯定還是。
我小時候家在農(nóng)村,沒有看過什么書,接受的是相當不正規(guī)的教育,記得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什么課外書,不像現(xiàn)在雜志什么的遍地就是。
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是我很小的時候爺爺訂的《四川農(nóng)村報》,可惜那個時候看不明白(絕大部分的字不認識)。
再是外公遺留下來的三大木箱的書,我看的是一箱連環(huán)畫。
此外,就是爺爺逼著背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和《詩三百》。
可是那樣的學習,只是說記憶了一些東西,然而對我思想層面的影響,到現(xiàn)在為止,并不大,或者是微乎其微。
后來上高中,在縣城,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農(nóng)村以外的群居式的和現(xiàn)代的生活,開始接觸到了電子游戲,電影院,旱冰場……那些物質(zhì)的生活。
你可以想像,一個山里的孩子,第一面對城市的燈紅酒綠,站在車來人往的大街上,會是怎樣的迷茫。
那種感覺,比盲了還難受,我真的這么覺得,因為,抬腳也不知道往哪兒走。
(我指的不是迷路) 所以那個時候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方向在那兒。
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成天玩電子游戲,溜旱冰,翻圍墻出去看通宵場,完了還時不時的跟人打架。
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一個形象,而且我也覺著社會就是這么個的認定。
我所在的學校高中當時是很不好的。
成績好的,和有錢的都上一中了。
就連我們學校的老師也說,我們是沒有希望進入大學的。
所以得過且過。
有的人在人生迷茫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個指引他的人,或者是一件足以讓他開始改變的事情。
我的改變,動力源自于我在校外租書店里,從層層疊疊的武俠言情色情書籍堆里翻出來的一本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我一直在回憶那是一個神奇的下午。
直到那以后,我才相信,一本書,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
讀《平凡的世界》,第一遍,我看了整整的十七小時,沒有吃飯。
我清楚的記得我從晚上八點,一直看到第二天的下午。
蜷在被窩里,什么地方也沒有去,包括校長的政治課,我也翹了。
那是第一遍,有點狼吞虎咽。
我被孫少平的人生深深的吸引了。
好奇,感動,到后來的感同身受。
第一遍看完了,我坐在校園里的梧桐樹下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思考。
很簡單的發(fā)呆,完了做了個很簡單的決定,做個好學生,并把這本書介紹給班里的每個人看。
這是我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看到了故事情節(jié),把我感動的,是故事的本身,是我不知道的大作家路遙筆下的一個人物的生活。
第二遍看《平》,是在高二暑假的時候。
那個時候我的學習和生活已經(jīng)走上了很正常的軌道,學文。
班里有個民主活躍的氛圍,學習風氣好,班主任提供很多的課外書,遇到時事熱點同學總會有討論,或者老師組織辯論。
那個暑假我很細致的看了一遍《平》,完全是以欣賞的姿態(tài)。
前前后后的大概看了半個月,至于感觸,我只能說感受到了一部偉大作品的內(nèi)涵與分量。
我被路遙前輩的筆觸和對生活深刻的洞察力所震驚。
貼近生活,才能感動讀者;高于生活,才能有所創(chuàng)造。
這次閱讀,讓我對愛情很是向往。
孫和田的愛情,讓我很是羨慕。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精彩單純的愛戀(小學四年級讀瓊瑤的《彩霞滿天》除外,而且我一直覺得瓊的小說有點故作的小兒女和煽情姿態(tài))。
前兩次的閱讀,只是感到《平》是本好書。
真正對我最刻骨銘心的影響,是后面的幾次,它們把《平》一直融入到了我的靈魂里。
03年的夏天,第一次高考失敗。
雖然超過了一本線幾十分,但是沒有走了理想中的學校。
那個夏天天很熱,我郁悶欲死。
那不啻是把我從一個頂峰狠狠的摔到了谷底。
失敗來的是如此的猝不及防。
還喜歡跟家里人發(fā)脾氣。
也就是在這個暑假,我開始了第三遍讀《平》。
我沒有依著順序看,我找我想看的。
這一遍,一翻開書,我總是不由的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經(jīng)歷。
人就漸漸的平靜下來,忘記了自己的失敗。
那個夏天總是停電,我總是在夜里亮著蠟燭,倚在被窩里看。
孫少平的人生軌跡,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在我心里連成了一條線。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孫少平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面對他的人生
而我自己呢。
到目前為止,《平》給我的影響,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的勞動觀。
兩個方面:一是我從此堅信勞動可以鍛煉人,重塑一個人的對生活的看法,勞動著的人和勞動著的雙手最美。
那個夏天的最后兩個月,我跟著父親起早貪黑,頂著烈日種莊稼,在工地上搬四十斤一塊的水泥磚……繁重的勞動可以使你筋疲力盡,讓你沒有時間去無聊的思考,讓你覺得自己很實在。
那個時候我才明白為什么從煤礦里走出來的孫少平另有一番姿態(tài)。
二是我從此喜歡愛勞動的人,或者是對勞動著的人或者是處在底層的人有種同情和崇敬。
我總吃某家的炒飯,不是因為我喜歡,而是因為他家里有正在上大學的孩子;我有時候自習回來,總是帶上幾個蘋果,不是因為我有錢,而是看著站在小橋邊的小販在冷風中呵氣,總覺著買他的蘋果,給予他的不僅僅是人民幣…… 二是我從此覺得人要獨立些好。
靠自己的力量活著是一件很偉大很有意義的事情。
雖然為此你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投入。
當你為經(jīng)濟的基本自立而不斷出發(fā),流汗受凍,也許你會明白那就是生活。
三是我開始有種自覺。
如果說夢想是你的存折,那么一定記得從小額開始積攢。
夢在心里,路,只在腳下。
可以擁有偉大的夢想,但得一步步的邁開去拼搏,是種常態(tài)。
最后,我想說的是,《平凡的世界》是本好書。
但注意:正如路遙前輩用書名告訴我們的:平凡的只是這個世界,不平凡的是我們自己;一本好書真的可以拯救和影響一個人,你遲早會遇上的
【求】感人名著 要非常非常感人 而且5分鐘內(nèi)可以看完的哦 各位貼吧好友 求求你們 快給我推薦推薦 啊 順便
名著一般都很長,5分鐘好像讀不完啊
我建議你看看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吧
一篇讀的快的話5分鐘差不多把
比如:《米隆老爹》、《修椅墊的女人》都很感人,看了之后會想很久。
誰能給我推薦好書~~~
外國:《紅與黑》《傲慢與偏見》《飄》《消失的地平線》《罪與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牛虻》 中國: 1.《定西孤兒院紀事》,是一本“紀實小說”,由天津作家楊顯惠著,花城出版社于2007年3月出版發(fā)行。
2008年1月9日,專注于出版業(yè)產(chǎn)業(yè)報道的《出版人》雜志和新浪網(wǎng)聯(lián)合發(fā)布“2007中國書業(yè)年度評選”,摘得“年度傳記紀實類圖書”獎。
次日,《定西孤兒院紀事》又一舉奪得“2007年《中華讀書報》年度十佳圖書”的第四名。
該書22篇,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末全國性“大饑荒”中幸存的定西孤兒的故事。
以紀實的態(tài)度,文學的形式,直面書寫“大饑荒”的歷史,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這還是第一次。
每個故事又相對獨立,在忠實史料事實和當事人陳述事實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出一個個具有高度典型性和獨特性的作品。
完全白描的手法,紀實性的語言,平實的語調(diào),將一幕幕饑餓與死亡的慘烈情境撕裂在人們眼前。
每篇故事都是數(shù)字的排列組合,父親母親姐姐死了,奶奶母親哥哥妹妹死了,姐姐妹妹弟弟死了,或者都死了。
持續(xù)的震撼,持續(xù)的刺痛,到最后都是無邊無際的麻木。
這些以細節(jié)構(gòu)成的個人的故事,不再容易被抽象的數(shù)字和話語所模糊遮蓋,逼迫要繼續(xù)活下去的人們不得不面對和反思。
作者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難得的勇氣,用質(zhì)樸的語言與簡單的結(jié)構(gòu),淡化文學的形式感,重拾文字背后發(fā)掘人性的深度,平靜講述著發(fā)生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甘肅定西地區(qū)因饑餓而發(fā)生的故事。
隨著時間推移,這本書勢必顯現(xiàn)出越來越堅韌的力量。
() 2.《血色浪漫》 小說《血色浪漫》 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都梁 作品簡介: 沒有炮火的年代,一代人的青春揮灑在武斗與吶喊聲中,這是他們陽光燦爛的日子,卻也是他們最揮霍的年齡.理想在腐爛.他們的浪漫在血色昏黃中彌漫成昨日的記憶,我們在他們的故事中心隨波動,卻發(fā)現(xiàn),青春不過是一場綻放到極致卻結(jié)束得太倉促的事。
鐘躍民、袁軍、張海洋、李奎勇……文革以前,他們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中學生,文革開始了,他們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作家簡介: 都梁,50年代出生,做過教師、公務員、公司經(jīng)理、石油勘探技術(shù)研究所所長,現(xiàn)為自由撰稿人。
2000年1月出版長篇小說《亮劍》。
同名電視連續(xù)劇由海潤影視傳播公司拍攝。
2001年12月發(fā)表26集電視連續(xù)劇劇本《血色浪漫》,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
。
3.《狼圖騰》紀實體長篇小說,姜戎著。
狄戎各族以狼為圖騰,高車祖老狼,突厥族狼母,薛延陀祖狼頭人,蒙古族以蒼狼白鹿為圖騰 成吉思汗為什么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
中國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
有狼的風景會帶給你怎樣的震撼與沖擊
這是一部關(guān)于狼的著作,一部對中國歷史進行解讀的小說,一部可以給包括商界、文化界、學術(shù)界帶來震撼的作品。
本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
讀者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節(jié)中攫取閱讀快感。
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zhàn)術(shù);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guān)系;小狼艱難圖騰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lián)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一個個疑問:當年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么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
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原因
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xù)
為什么中國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
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國還存在著一個狼圖騰文化
于是,我們發(fā)出叩問:我們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狼圖騰”演變而來
華廈民族的“龍圖騰崇拜”,是否將從此揭秘
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
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實在是當代讀者的幸運。
千百年來,占據(jù)正統(tǒng)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著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更遑論為狼寫一部書,與狼為伍探微求真了。
4.《告別夾邊溝》楊顯惠著。
5.《北方的河》張承志的代表作之一。
6.《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溫家窯風景》曹乃謙著。
內(nèi)容簡介 小說以塞北高原上一個叫“溫家窯”的村子為場景,原生態(tài)地描寫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生活在這個小村莊的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展示了生命在極度貧窮的狀況下遭受本能欲望驅(qū)使的卑微、荒謬和無奈。
小說風格簡約,語言質(zhì)樸、冷峻。
寥寥幾筆,勾勒人物即活靈活現(xiàn)。
小說大量使用口語、方言,穿插使用當?shù)氐拿窀?,不僅使小說有濃郁的地域風格,也為小說增添了樸素、真實之感,營造出厚重、深遠的意境。
本書寫作始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最初散見于各大文學期刊,深受汪曾祺等文學老前輩的賞識,后被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cè)话l(fā)現(xiàn),高度評價其文學價值,認為作者“是一個天才的作家”、“有實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從而引起港臺及海外地區(qū)的高度關(guān)注。
臺灣地區(qū)搶先推出其中文繁體字版,美國、德國等地也相繼組織翻譯。
由馬悅?cè)挥H自擔任翻譯的瑞典文譯本也與2006年在瑞典出版。
7.《千江有水千江月》作者: 蕭麗紅 一九八零年臺灣聯(lián)合報長篇小說大獎作品,風行臺灣二十五年的當代愛情文學經(jīng)典。
二十五年,我們老了,故事沒老;故事外的我們丟了純真,故事里的他們依然緊握愛情……小說主要描述了主人公貞觀與大信古典而又含蓄的愛情故事。
小說男主角、臺北青年大信初到嘉義縣布袋鎮(zhèn),經(jīng)女主角貞觀導游地方,兩人因而相戀。
后來貞觀至臺北上班,大信至金門當兵,兩人之間的情愫產(chǎn)生變化。
作者的敘述充滿了臺灣民俗的瑰麗與趣味,而貞觀與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戀情,為這個時代逐漸失去的純?nèi)粦俑?,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往事并不如煙》 作者:章詒和 內(nèi)容介紹 [編輯本段] 這本書是我對往事的片斷回憶,但它不是完整的回憶錄。
曾經(jīng),最珍貴和最難得的個人活動,便是回憶。
因為它是比日記或書信更加穩(wěn)妥的保存社會真實的辦法。
許多人受到傷害和驚嚇,毀掉了所有屬于私人的文字記錄,隨之也抹去了對往事的真切記憶。
于是,歷史不但變得模糊不清,而且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被改寫。
這樣的“記憶”就像手握沙子一樣,很快從指縫里流掉。
從前的人什么都相信,相信……后來突然又什么都不信了。
何以如此
其中恐怕就有我們長期回避真實、拒絕真實的問題。
我這輩子,經(jīng)歷了天堂、地獄、人間三部曲,充其量不過是一場孤單的人生,沒有什么意義和價值。
我拿起筆,也是在為自己尋找繼續(xù)生存的理由和力量,拯救我即將枯萎的心。
而提筆的那一刻,才知道語言的無用,文字的無力。
它們似乎永遠無法敘述出一個人內(nèi)心的愛與樂,苦與仇。
寂靜的我獨坐在寂靜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窩里就會涌出淚水,提筆則更是淚流不止,毫無辦法,已成疾。
因為,一個平淡的詞語,常包藏著無數(shù)寒夜里的心悸。
我想,能夠悲傷也是一種權(quán)利。
往事如煙,往事又并不如煙。
我僅僅是把看到的、記得的和想到的記錄下來而已,一共寫了六篇,涉及八個(不包括我的父母)。
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淺白如溪。
前者如羅隆基、聶紺駑,后者如潘素、羅儀鳳。
他(她)們有才、有德、有能,個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可說而不可看,或者可看而不可想。
其實,不論貴賤和成敗,人既不應當變?yōu)槭ハ?,也不應當遭受藐視?/p>
書是獻給父母的。
他們在天國遠遠望著我,目光憐憫又慈祥。
章詒和 2003年8月21日于守愚齋
請幫忙推薦幾本歷史讀本and世界名著。
好久不來百度知道,今天偶然逛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沒有我以前是專家的外國文學版了……于是搜索巴黎圣母院到這個問題--__--歐洲史有個法國人寫的本子不錯,但我估計你現(xiàn)在如果直接從正式歷史看起的話,很快就會厭倦了,不妨從歷史小說入手吧。
古代文明就更廣了,不過這個問題有取巧的方式,你看,所謂古國一般都曾經(jīng)是欠發(fā)達地區(qū),多半都曾被殖民占領(lǐng)過……承認與否,殖民者對當?shù)匚幕谋4婧脱芯看_實是比較完整的,于是如果你想了解某個古文明,就去找當?shù)刂趁裾邔懙淖髌芬话銢]錯,即使是在民族國家化的今天,英國人對埃及,法國人對剛果——也還是有著研究優(yōu)勢的,再說遠點,到目前為止對于日本國民性研究最完美的不還是菊與刀和它的諸多l(xiāng)ike作品嘛。
關(guān)于書的版本,如果你經(jīng)濟不拮據(jù),還是稍微追求一下吧,“家庭書架”這名字聽著就不能打……出版社matters a lot,外國文學不妨信任上海譯文和人民文學,社會類的我喜歡商務和三聯(lián),近期浙江文藝和鳳凰集團異軍突起也有不少好書。
三國這類作品我讀的是老東西,對你來說找套人民文學正版書,不可能有問題吧……當然這種作品一般都有一千萬個版本,可核心部分沒變化就好。
別追求名著,追求你喜歡的,你讀書并不是為了背下內(nèi)容簡介吧
既然你讀過簡愛,那不妨再去讀讀其他英國女作家作品。
那個時期的英國女作家作品是個奇怪而漂亮的集合,因為直到那時候女人的寫作都被認為是不嚴肅、玩鬧性質(zhì)的,而且大多數(shù)英國婦女受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寫信,她們也確實擅長寫非常非常長的信,所以你會注意到這些小說經(jīng)常采用信件體的模式,它們所描寫的內(nèi)容也非常狹窄——但正因為狹窄,它們格外真實。
勃朗特三姐妹頗多杰作,都讀一遍絕不吃虧。
茶花女是我小時候的啟蒙讀物,張啟正老先生畫的封面啊,不知道你讀的是不是這個版本。
大仲馬是當時法國文壇的暢銷作家,他的作品應該說是非常好讀,而且都是真人真事改編的(Y是個大浪貨,特別有生活),不應該讀不懂呀,可以再去讀一遍試試……我記得我是初一左右讀到的,那時光記得瑪格麗特的各種好看衣服了
我看樓上有人給的似乎是人民文學網(wǎng)格本的目錄……這套書很棒,不過收藏價值大于閱讀價值……你可以按照這個書單挑名字有趣的來讀,比如我記得有一本雄貓穆爾的私人生活,我也很想讀呢,一直搶不到。
歷史文化類的,不妨找一找三聯(lián)復社之后出的那套文化生活譯叢,請允許我顯擺一下,這套書我快收齊了……嘿嘿……希望對你有幫助,看到有人想讀能被稱為文學的東西,還是很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