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師要我們弄一篇關于政治書籍的讀后感、 是老師要交的。
字數(shù)5000、 拜托大家了
中國社會的改造只有通過“根本解決”的途徑才能實現(xiàn),這是李大釗在形成馬克思主義信仰后對中國社會革命的基本看法。
在那場著名的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論爭中,馬克思主義與實驗主義發(fā)生了第一次沖突。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來看,“問題與主義”之爭表達了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所持的科學態(tài)度,包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初意識,這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李大釗明確提出“主義”與“問題”有不能分離的關系,強調了“主義”所具有的“工具”性質,在思想方法上盡量避免教條主義與經(jīng)驗主義。
李大釗認為“主義”都有理想與實用兩個方面,“我們只要把這個那個的主義,拿來作工具,用以為實際的運動,他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情形生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李大釗堅信,“主義”與實際的社會運動相結合,可以使理想成為現(xiàn)實。
在這樣的思想意識中,任何理論都具有“工具”性質,其目的在于造成社會的實際運動,實現(xiàn)社會的改造。
因此,他認為:“我們惟有一面認定我們的主義,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為實際的運動;一面宣傳我們的主義,使社會上多數(shù)人都能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
在這里,李大釗所關注的重心在于實現(xiàn)社會的改造,因此,只有將“主義”引向實際的社會運動才能達到目的。
李大釗這種務求實際的思想,在1922年他與鄧中夏等人向“少年中國學會”的一個提案中,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和突出。
他表示:“為革命的民主主義,我們全體動員了。
我們不要躲在戰(zhàn)線后,空談高深的主義與真理,我們要加入前線,與軍閥及軍閥所代表的黑暗勢力搏戰(zhàn)”。
李大釗一生思想的發(fā)展和變化,都是和中國社會改造和革命的實際進程相關聯(lián)的。
這樣的思想意識使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采取了科學的理性態(tài)度,即不把它當作教條,而是當作行動的指南,這就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奠定了思想基礎。
第二,李大釗初步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
他指出,社會主義者“必須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huán)繞著他的實境”,尋找到把“精神變作實際的形式使合于現(xiàn)在需要的企圖”。
當他還是一個民主主義者的時候,就提出了認識中國國情的重要性,中國的國情要靠中國人來研究、中國的問題要靠中國解決的思想。
他認為,考慮中國的問題是不能“置吾國情于不顧”的。
這里的“國情”既包括“近今之國情”,也包括“往昔之國情”,而且“近今之國情,較往昔之國情為尤要”。
在他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后,重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條件下的實際運用。
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我們接受某一學者的學說時,“不要忘了他的時代環(huán)境和我們的時代環(huán)境”。
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應當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怎樣應用于中國今日的政治經(jīng)濟情形”。
李大釗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樣落后的國家,有著與西方先進國家根本不同的歷史任務。
他指出:“在別的資本主義盛行的國家,他們可以用社會主義作工具去打倒資本階級。
在我們這不事生產(chǎn)的官僚強盜橫行的國家,我們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驅除這一班不勞而生的官僚強盜”。
1923年10月,李大釗對日本記者談道:“由于俄國與中國的國情完全不同,不管外國怎樣宣傳,我國的改造惟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來完成”。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來運用馬克思主義,走中國自己的解放之路,雖然這只是對中國革命特殊性的初步認識,但對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奠基的意義: 首先,李大釗思想中的靈活性原則,其核心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認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辯證法,沒有這一原則,也就不會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何理論成果與實踐成就。
在李大釗的“根本解決”思想之中,他特別強調了“階級斗爭”的地位和作用,他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競爭”理論視為達到“根本解決”目標的重要手段或“工具”。
實際上他是把階級之間的對立與共存視為達到社會進步和改造的重要政治手段。
在一定意義上說,他對“階級競爭”的理解更具有哲學意味和客觀性,這樣的認識使他在革命與改良之間保持了必要的張力。
如前所述,在李大釗接受馬克思主義之時,已經(jīng)與他自身的政治改良主義立場相脫離,但他在選擇“階級競爭”為“根本解決”的政治手段時,又對社會上諸種政治改良思潮表達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改良只是達到推翻舊制度這個大目標的某種方法,并非目標本身,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
這也是李大釗與胡適在“問題與主義”論爭中的深刻分歧所在。
李大釗認為:“我們應該承認:遇著時機,因著情形,或須取一個根本解決的方法,而在根本解決以前,還須有相當?shù)臏蕚浠顒硬攀恰?/p>
”李大釗的“根本解決”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也是充滿了五四時代智慧的。
他以社會革命論容納了社會進化說的不少合理的地方,他并不認為“根本解決”之前,就不需要以新的理想尺度研究具體的社會問題,就可以隨意嘲笑真誠的“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實業(yè)救國”的人們的徒勞無功;他的“交互為用,并行不悖”的說法,以其豐富而深刻的內涵,表述了他對馬克思主義如何在中國特殊國情條件下運用的理解。
正是在這一點上,先后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的李大釗比陳獨秀在理論上更加深刻和成熟。
其次,李大釗保持了理論上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即用自己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去理解馬克思主義,并盡量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吸收其他理論的合理成份,不固守成見,保持了理論思維的開放性。
李大釗的“根本解決”這一思想包含了這樣幾個成分:有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階級斗爭的把握,有對“互助論”主張的吸收,有對人道主義的認同及倡導人類的“物心兩面改造”。
在中國進行社會革命必須以階級斗爭為政治手段,這一點在李大釗那里是十分明確的,但他又不把階級斗爭視為目的。
在這里,他對“互助論”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性。
我們應該看到,在對“階級競爭”的理解上,他與馬克思主義并無沖突,但在人類生存的未來和本質上,他強調“互助”的意義,使他把手段與目的嚴格區(qū)分開來。
他認為“人類應該相愛互助,可能依互助而生存,而進化;不可依戰(zhàn)爭而生存,不能依戰(zhàn)爭而進化。
這是我們確信不移的道理。
依人類最高的努力,從物心兩方面改造世界、改造人類,必能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互助生存的世界”。
他的結論是:以階級競爭為手段改造社會組織,以互助原理為信條改造人類精神,實行“物心兩面的改造,靈肉一致的改造”。
李大釗的這一主張具有雙重含義:它與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主義思想相區(qū)別,強調對社會組織進行改造的重要意義;它包含有對偏重物質進步而忽視人類倫理進步意義思想的批判和匡正。
這是一個唯物史觀的命題,并非是一種二元論的主張,而且從現(xiàn)實性來看,它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指導意義。
我們看到,在李大釗的整個理論構架中,既規(guī)定了中國社會改造的最終目標,即實現(xiàn)“經(jīng)濟問題的解決”,同時也看到了達到這一目標的長期性與艱巨性。
他不僅寄希望于通過“階級競爭”來實現(xiàn)社會組織的改造,而且也肯定了人類精神進步的巨大作用。
中國社會改造任務呈現(xiàn)出層次性和階段性,這樣的認識使他保持了策略上的靈活性、理論上的開放性,也使他對知識分子在社會改造中所擔負的角色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和肯定,他強調指出:“知識階級的意義,就是一部分忠于民眾作民眾運動的先驅者”。
正如馬克思所言:社會進步這個概念決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義上去理解,而李大釗恰恰是根據(jù)中國的特殊環(huán)境賦予了它豐富的內涵。
他并沒有恩格斯晚年所批評的把經(jīng)濟因素當做歷史進程中唯一決定性因素的機械論的傾向,雖然在理論上,李大釗并沒有達到恩格斯提出的歷史發(fā)展“合力論”思想的高度去認識問題,但在實踐中、在心態(tài)上,李大釗卻與歷史發(fā)展的“合力論”思想產(chǎn)生了一定的共鳴。
老師要我們寫一篇1000字左右關于政治書籍的讀后感,不要抄襲的,大家?guī)蛶兔Γx了
56hyuj
一篇關于歷史書籍的讀后感力求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功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
戰(zhàn)爭。
帝王心術著墨很多,并加入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
人倫道德的演義。
被稱為“迄今為止唯一全本白話正說明朝大歷史”歷史本身是很精彩的,但能把歷史寫的很好看的人卻很少,大多都是學術研究論,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學者,而愛好歷史的人讀起來枯燥乏味~在“那些事兒”之前,我看過易中天寫的《品三國》他之所以受歡迎或許不在于他有多高深莫測,而是因為他能把歷史講的輕松幽默,原來講歷史不一定要很嚴肅,這就讓很多愛好歷史而不是搞歷史研究的人找到了一個平臺,而他提出的有些觀點又極具顛覆性,顛覆以往老百姓認為的“正史”地球人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可有多人知道那三分虛的又是什么呢?平常人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翻閱歷史文獻的,就算翻閱了,面對那些詰屈聱牙的文字時,又不知要從何下手,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當他們用輕松幽默又易懂的講解歷史時,大多數(shù)人是接受的,并且很受歡迎,所以,他們紅了!我并不是拿他們兩個做比較,也沒有什么可比性,我認為當年明月寫的更好!他所傳達的歷史意義也更為突出。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他在歷史中,看到的是人性,而我在他的書中,同樣也看到了人性,不管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還是被隱藏在歷史之下的小人物,我看到的,都是鮮活的,富有生命的,在讀的過程中,想象明太祖朱元璋的金戈鐵馬、成祖朱棣的浩瀚輝煌、不再是那些只依附在文字上平面的,而是更加立體了。
-絮叨了這么半天,其實我想說,這本書真的很好看!明朝的皇帝中,很多人都比較喜歡朱元璋,不過我比較傾向于朱棣,他是唯一一個繼承了老朱同志基因的人!他開創(chuàng)了續(xù)洪武之后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七下西洋、永樂大典、建都北京、五伐蒙古(親征)不過最主要的一點是,他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才締造了這一盛世!唉~不過很惋惜的是,他的子孫沒能繼承他這雄材大略,一個比一個窩囊!尤其是英宗朱祁鎮(zhèn),他干了件明朝歷史中最為恥辱的一件事兒,堪比“靖康之恥”他聽信宦官王振讒言,親率明軍二十萬大軍北上伐蒙,在土木堡開戰(zhàn),結果慘敗,明軍全軍覆沒,王振被殺自己還被也先俘獲!這二十萬大軍是明軍的精銳,就這么被白白的犧牲掉了,就因為他的天真愚鈍!我每每看到這里的時候就氣不打一處來!這老朱同志要是地下有知他有這么個蠢貨的子孫,非氣活不可!土木堡的慘敗導致大明王朝有可能會被覆滅,要不是關鍵時刻于謙站了出來,挽救了大明王朝,或許歷史就會被改寫了!但我每次看到這里的時候心情都比較復雜,于謙要想挽救大明,就先立朱祁鎮(zhèn)的弟弟朱祁鈺當代理皇帝,要不然沒有領導的號召,大家怎么能團結呢?就在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結束以后,這個本來不想當皇帝的朱祁鈺卻變了,皇權的欲望讓他愛上了這項職業(yè),可憐的朱祁鎮(zhèn)就只能在蒙古呆著了~過了一年之后,朱祁鎮(zhèn)在弟弟朱祁鈺及其不情愿下還是回到了大明,被朱祁鈺囚禁了七年之后,成功奪門,復辟了!擱我說,要不是當時朱祁鈺病的奄奄一息,那恐怕就沒那么簡單了。
-其實,不管是朱祁鎮(zhèn)也好朱祁鈺也罷,他們同是可憐人而已看“那點事兒”還讓我明白了件事情,那就是,自古那些悲劇的忠良之士,所有的結局,大都相同,無不例外,“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真正明白這些道理的,又有幾人呢?,有些人的悲劇,其實他們自己也是有責任的。
這便是歷史的悲哀,更是魅力。
-而像范蠡、張良、諸葛亮、姚廣孝這些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聰明,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新政權的締造者!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善終。
想想都替他們悲哀!處心積慮的為自己的主子們建立江山,最后江山建成了自己弄不好還得死于非命!他們要的可能只是得以施展其抱負而已,完成夢想,比那些人有抱負,而又懷才不遇的人(比如:蘇東坡、辛棄疾)不是強太多了嘛。
-本人的夢想便是走遍全中國的名勝古跡!-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雖沒讀過萬卷書,但行萬里路還是可以的吧!- 以上就是我的讀后感其實歷史并不僅限于過去的才叫歷史,歷史每天都在發(fā)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篇關于歷史書籍的讀后感,800字以上
世界上下五》讀后感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文明慧。
自從讀了這本《世界上下五千年》書后解開了我心中的許多疑惑,比如說:“三皇五帝”是哪八個皇帝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炎帝、黃帝、顓頊、少皞、太皞。
這本書里有許多歷史事件和許多歷史人物,他們有著不同的風格:言而有信的晉文公、賣國賊秦檜、狡猾的李林甫、虛心的孔子、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穩(wěn)坐釣魚臺的姜子牙、知錯就改的廉頗等等。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機智的管仲,公元前663年,北方燕國派來使者向齊國求援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了,齊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見,管仲說:“山戎經(jīng)常騷擾中原,是中原安定的一大隱患,一定要征服他。
”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后發(fā)現(xiàn)山戎已經(jīng)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追蹤的時候又被敵人引進了圈套。
茫茫無垠的黃沙,讓人人不清東南西北,大對人馬怎么也走不出去。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管仲想出了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guī)灼ギ數(shù)氐睦像R,讓它們在前面帶路,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
”齊桓公雖然將信將疑,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就叫人挑了當?shù)氐膸灼ダ像R,讓它們在前面走,大隊人馬跟在后頭。
這幾匹老馬果然走出了迷谷,并且打敗了山戎,他表現(xiàn)出來的鎮(zhèn)定、機智、智慧,讓我感到敬佩 我最不喜歡的歷史事件是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繼《南京條約》簽訂以后,英國人越來越不滿足他們已經(jīng)獲得的權利,總是千方百計尋找借口,想謀求更大的好處。
于是他們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不久別的國家也趁機派兵入伙,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英法聯(lián)軍沖入圓明園,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
接著聯(lián)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一萬多名英法官兵你來我往,爭相入園,各個滿載而歸。
把園內珍藏的許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畫、鼎彝禮器、金珠珍品、銅瓷古玩搶走。
這還不算,他們認為只有把著名法國大文豪雨果在寫給布特勒上尉的信中描寫“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
這個奇跡叫圓明園,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nóng)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圓明園燒毀才是對中國皇帝產(chǎn)生最大的震動,才能達到并滿足他們的無理要求。
于是他們手持火把,在圓明園到處放火,園內的三百多名太監(jiān)、宮女和工匠全部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沖天三日,余煙月余不息。
火燒圓明園后,英法聯(lián)軍又威脅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內,將皇宮也予以焚毀。
腐朽無能的滿清政府馬上簽訂了割地賠款的《北京條約》,換得侵略者的撤退。
《世界上下五千年》記載了成千上萬的古代發(fā)生的事情,讀了這本書我增長了不少知識,了解了許多成語故事的由來,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深深感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這樣,將來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里面有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驚心動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無窮。
在那么多的小故事中,有幾個故事我印象最深。
比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劉備三顧茅廬》等等。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說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
后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
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
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
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jīng)過十年發(fā)展生產(chǎn),積聚力量,又經(jīng)過十年練兵,終于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仆,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
他在麻痹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后,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嘗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jīng)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
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
經(jīng)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于打敗吳國。
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劉備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聽徐庶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前二次去請,諸葛亮都不在家。
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
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
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出山后,關羽、張飛說:“諸葛亮能有什么本事
”劉備聽了以后說:“我得了孔明,就像魚得了水一樣。
”關羽和張飛聽到劉備這么說,也就不再說什么了。
果然,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場戰(zhàn)役劉備就大獲全勝。
從中可以感到劉備求賢若渴,很敬重諸葛亮,前兩次去隆中拜訪他,可他都不在家,劉備還要第三次去拜訪他。
見了諸葛亮在睡覺,他一聲不吭,一直等到諸葛亮醒來才和他談話。
在《上下五千年》里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有趣動人的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買來看看哦
讀《改革開放有感》概括地說,改革開放,我們“改”出了一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直觀地考察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經(jīng)過改革開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確實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差別。
從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看,早已由階級斗爭為綱轉變?yōu)橐越?jīng)濟建設為中心;從生產(chǎn)資料所有制看,已經(jīng)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tǒng)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經(jīng)濟制度;從經(jīng)濟體制看,已經(jīng)由高度集中統(tǒng)一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轉變?yōu)槭袌鼋?jīng)濟體制;從社會狀態(tài)看,已經(jīng)由封閉和墨守陳規(guī)的社會轉變?yōu)閷ν忾_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從出發(fā)點看,過去建設社會主義,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現(xiàn)在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
在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后,通過改革開放形成和確立起來的以上五個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素。
這樣一些重大的變化,給我們的社會和社會成員帶來什么呢
首先是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
1980年,我國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是7100億元(見十二大報告),到2006年,國內生產(chǎn)總值已經(jīng)達到21.09萬億元,即使扣除價格上漲因素,也增長了幾十倍之多。
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之快,被國際輿論視為奇跡。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
進入歷史新時期的時候,我國大約九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竟有2.5億之多。
現(xiàn)在,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jīng)基本解決(還留下一個不小的尾巴),廣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顯改善。
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實,不必一一列舉。
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
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增強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變化。
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壯年文盲已基本掃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學的毛入學率已經(jīng)達到百分之二十。
過去年代存在的那種個人迷信、思想僵化狀態(tài)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人們敢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大大增強。
什么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呢
以上這些,就是現(xiàn)實存在的、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年,曾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
”(《文選》第3卷第368頁)回過頭來看,確實是這樣。
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從實踐和歷史的角度看,改革開放,其意義決不亞于民主革命時期找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和巨大進步。
特別要強調的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
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的路線是正確的,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和生命力。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體現(xiàn) 但是,國際國內都有人認為,改革開放搞了一個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或者說,中國現(xiàn)在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資本主義。
有人甚至想當然地列出幾條,作為標準,對照現(xiàn)實社會,指責改革開放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這里涉及到一個老問題,就是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
這個問題確實很重要,需要搞清楚。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丟開老祖宗,隨心所欲地發(fā)議論。
那么,什么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呢,老祖宗是怎么說的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著重在經(jīng)濟方面講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從經(jīng)濟上分析和判斷社會性質是唯物史觀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滅資產(chǎn)階級的私有制,由社會占有生產(chǎn)資料。
恩格斯強調:社會主義同現(xiàn)存制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當然在于,在實行全部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組織生產(chǎn)。
(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93頁)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公有制”與“社會占有生產(chǎn)資料”兩個概念在同一意義上使用,但這兩個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體實現(xiàn)形式?jīng)Q不限于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chǎn)力總量。
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就提出了這個要求,以后他們又不斷地闡述這個思想。
“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fā)展和運用”。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33頁)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強調,他們的理論是活的行動理論,而不是必須機械照搬的教條,這些基本原理的具體運用,完全取決于人們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
就是說,要從各國的實際出發(fā)。
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文選》第3卷第373頁)這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講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的思維方法,是列舉幾條特征,來判斷社會主義,而不善于從基本思想的高度、從本質的高度理解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fā),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經(jīng)濟制度;我們認定發(fā)展是硬道理,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fā)展生產(chǎn)力;我們強調發(fā)展生產(chǎn)、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為本。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較好地體現(xiàn)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由于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特別要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用中國語言表達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應當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
應當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比傳統(tǒng)模式的社會主義,更多更好地體現(xiàn)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傳統(tǒng)模式的社會主義,從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以及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來看,都屬于科學社會主義的范疇。
但是,由于在指導思想上對什么是社會主義認識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傳統(tǒng)模式的社會主義中確有不少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概括地說,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純”的所有制、計劃經(jīng)濟體制、以階級斗爭為綱、高度集權。
通過改革開放,這些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有的相當徹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變。
總之,我們的改革開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國實際的東西,是不符合科學發(fā)展要求的東西,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任重道遠 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從傳統(tǒng)模式的社會主義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轉變還遠遠沒有完成,我們的改革開放任重道遠。
觀察我們的社會,市場經(jīng)濟體制還不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guī)范,市場的發(fā)育程度還比較低;傳統(tǒng)社會主義模式還有殘存,舊體制的思想、觀念、習慣、活動方式、領導方法還存在,等等。
還要看到,在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中,還存在一些非社會主義的東西,這主要是指封建主義的殘余影響。
曾指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存在官僚主義現(xiàn)象、權力過分集中現(xiàn)象、家長制現(xiàn)象、領導職務終身制現(xiàn)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xiàn)象,這些弊端都帶有封建主義色彩。
最近揭露出來的山西黑磚窯,是比封建主義還要落后的東西,帶有奴隸制的色彩。
以上這些,其性質都是非社會主義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
現(xiàn)實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最基本的是經(jīng)濟與政治、經(jīng)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關系,而經(jīng)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協(xié)調,經(jīng)濟體制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
“官本位”非但沒有削弱,還有增強之勢。
目前存在的民生問題突出,貧富差距拉大,為富不仁現(xiàn)象增多,丑惡現(xiàn)象陳渣泛起,社會風氣敗壞,腐敗嚴重等問題,都同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
目前改革處在關鍵階段,問題很多,矛盾復雜,難度很大,各種議論紛起,我們要下最大決心,拿出民主革命時期提出將革命進行到底那樣的決心、氣概和魄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我們體會到,從舊體制轉變?yōu)樾麦w制,從傳統(tǒng)模式的社會主義轉變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實是一場革命。
在改革進程中,困擾改革者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姓資姓社”的問題。
改革從起步時起,就有人指責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姓資姓社”的爭論。
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指出:“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chǎn)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文選》第3卷第372頁)這就是有名的“三個有利于”標準。
“三個有利于”標準不僅是實踐標準的發(fā)展,更體現(xiàn)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三個有利于”標準是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廓清“姓社姓資”迷霧的有效武器。
正如有的領導干部所說,這些年,我們就是靠“三個有利于”標準壯了膽。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于”為判斷標準。
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于”標準,真是咄咄怪事
不贊成“三個有利于”為判斷標準,必然要另立判斷標準,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
實踐已經(jīng)證明,離開“三個有利于”標準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jīng)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
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fā)展。
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fā)展和進步。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fā)了活力,中華民族終于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tài)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jīng)濟迅速蓬勃的30年
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jīng)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chǎn)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
中國的經(jīng)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于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30年
自粉碎“四人幫”以后,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的30年
1983年,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
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shù)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
伴隨著教育規(guī)模的發(fā)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jù)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的30年
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fā)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wèi)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發(fā)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xiàn)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yè)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shù)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
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關于歷史書籍的讀后感
朱元璋此人,很不簡單,從快要餓死的草民、和尚最后一下成為九五之尊。
我覺得縱觀五千年,也只有毛主席的成就能比得過他。
毛主席的功績不僅僅是實現(xiàn)了自己身份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更讓人佩服的是,他推翻了一個制度同時建立了新的制度,這也是朱元璋沒有也沒辦法做到的地方。
不過,能從草民變?yōu)榛实郏灿泻芏嘀档脤W習的地方。
為什么他能做到
其實也不要去信什么這樣那樣的傳說(比如:他出生的時候屋里有紅光,有人給他算卦算出來他有九五至尊的命,小時候玩游戲他都是做皇帝···),傳說再玄,大多數(shù)只是事后諸葛亮,是以結果推原因的,也不排除他自己想借著史官的筆給他多添幾道神秘色彩。
我覺得朱元璋本身來講就是一個大奸之人,其實當皇帝施行仁政與他本人的性格沒太大關系,施行仁政不代表他的本性是溫順的;相反,他連自己的兒子朱文正都不放過,說殺還真敢殺。
這樣的魄力,古今的帝王,我想能做到的也沒幾個吧。
和他一起起兵的伙伴們越和他相處就越看不懂他,其實也正常,如果他被很多人都看透了,我想最后坐上皇帝寶座的肯定不是他了,即便是當上了不久也得被更加奸詐的人給害死(如他的太子,后來的建文帝),雖然他有過不少次殺了自己的親戚,但這樣的最終目的為了維持自己的好名聲,使民心都向著他,讓別人說他的好話。
可以看出來,沒有人比朱元璋還重視名聲了,從大的方面來講,就是他不顧一切地維護他的至高無上的強勢,小的方面不允許身邊的人說他當和尚的經(jīng)歷,有人闖了他的大殿說了他以前的落難經(jīng)歷就差點被他殺頭。
大的方面就是讓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好皇帝,雖然他做了很多傷風敗俗、棒打鴛鴦的茍且之事。
還有就是差點做出了“焚書坑儒”的事,禁《孟子》,只因為孟子里有貶低君王的話,對于說他壞話危害他尊嚴的人,不管是草民還是臣子,他會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會漏掉一個。
微服巡游的時候,只因為一個刁民開了皇后的玩笑,就可以把當場的所有人都殺掉。
以前讀史書的時候,只知道明太祖是個十分狠心的人,人在他那里如同草芥,說殺就殺。
即使是如李善長那樣的開國功臣,只因收了謀反的胡惟庸的大禮就沒饒他,除了他兒子,全家被殺了頭,即使他還握有明太祖親自賜予的免死鐵券。
現(xiàn)在讀完了,還是覺得他似乎在這點上做得有點太絕了,因為胡惟庸案牽涉到了很多的元勛也糊里糊涂地掉了腦袋,如果說那些功臣因為胡惟庸案被牽連致死還算勉強過得去的話,那么李善長的事我覺得就有點過了,畢竟他沒參與,只是做了不倒翁的角色,削了爵位回家種田就算了。
如果是因為他的頂撞和不守規(guī)矩,這事翻出來僅僅是為了找個殺他的信服的由頭,那么就沒什么必要了。
人有了大功必然會驕傲的,提示下他就明白了。
浙西四賢的結局也不是太完美,劉基功勞可以與李善長并肩,他竟然會因為占有一點田的謠言而被抓回到大牢,還差點問斬,最后被胡惟庸害死;宋濂當了一輩子老好人,最后病死在流放的路上,只因為他的思想不符合明太祖的需要,他不喜歡宋濂把太子給教育成婦人之仁的皇帝,不允許他眼里還有一個比父皇地位還高的宋老師。
其實,我覺得明太祖所有的悲喜劇的根源出自與他的那種“舍我其誰”的至高無上的自尊,他不容許別人信有除了他的別人。
這點是沒辦法做到的,因為即使上帝多么偉大,世界上也有一大部分人沒感受到他的存在,甚至還有人說出了“上帝不能造出一個他舉不起來的石頭”悖論來推翻他的存在。
可見,即使偉大如上帝,也照樣有很多人不信,何況小小的皇帝啊。
明太祖只是平定了天下,但沒有出現(xiàn)如唐太宗“貞觀之治”那樣的盛世,根源就是他的威嚴讓所有人都恐懼,求活命都來不及哪有空去忙活什么盛世啊。
法家能有治世,但不可能創(chuàng)造盛世。
但不能否認的一點:盛世的基礎是治世。
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他有很多弱點,也貪圖美色。
但他成大事最大的優(yōu)點:能忍,能到對方先沉不住氣為止。
打天下的時候,求浙西四賢的困難程度不亞于“三顧茅廬”,但他只為了求到人,所以他甚至不惜放棄了自己的名聲(為蘇坦妹立了罪己碑);能按捺住干柴烈火的稱王欲望,即使是很多大臣上表讓他稱王;雖然小明王沒什么實力,但他直到設計陷害小明王之前還是一切都聽從他的,不管別人怎么說;打下天下后,處理胡惟庸案件時的那種忍也是很難做到的。
這些事連我這個局外人看了都為他拍案叫絕,不得不讓人贊嘆明太祖的忍性和耐性。
是啊,這才是成大事的性格。
其實他本人也不缺少貴人,我覺得他的馬皇后就是他最大的貴人。
為他省了不少心,即使是平定天下后,她也做了很多一般女人們做不出來的事情,只為了成全明太祖。
所以,他最大的幸運還是有了一個這么支持自己的好老婆。
:)研究一個人,僅僅是通過書,還是沒有辦法看到完全真正的他,不只是因為史料也是被他篩選過的,也因為我們的眼界有限,不可能囊括全部。
所以,如果能受到合理的教益,最好。
人生就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碩大的百科全書。
對于它,只能憑借著我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去得出屬于自己的理解。
同時,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去接受其它的一切。
所有的一切,僅用于自省,有與看官中突的觀點,歡迎交流,請勿留下問候長輩之類的語言,污染了這里,也污染了自己。
愛國主義書籍的讀后感
愛國書籍讀后感這,就是長征精神——就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趙一曼,白求恩等諸多的英雄為了革命事業(yè)而光榮殉國了。
書中那一幕幕廝殺的場面我刻骨銘心,那些犧牲的戰(zhàn)士們死得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賣國賊死得比鴻毛還輕。
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在五星紅旗的照耀下,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趕走了日本鬼子,趕走了戰(zhàn)爭,帶來了和平。
回想起那時倒下去的戰(zhàn)士們,是什么讓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在戰(zhàn)場上拼搏?那就是趕走戰(zhàn)爭的信念,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希望。
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珍惜現(xiàn)在的一點一滴,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學習知識,將來報效祖國,不要讓戰(zhàn)士們的犧牲變成“0”多多的了解這段紅色的歷史,讓我們體會其中的一切。
前一段時間,老師讓幾位同學辦“愛國主義”主題的手抄報,其中就有我。
回到家,我們幾位同學都非常認真地辦了手抄報。
我們精心地設計手抄報的版面,找到贊美祖國、歌頌祖國的散文、詩詞和格言,一筆一劃地抄寫在手抄報上,還把插圖畫得非常漂亮。
同學們這樣做,就是熱愛祖國的一個表現(xiàn)。
我們現(xiàn)在就要有一顆愛國的心,長大了才能報效祖國。
讀完《董存瑞的英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