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則樂,務貪必憂的讀后感是什么
則樂,就是知足常樂的意思求不過分,就容到快樂和滿足。
務貪必憂,追求、謀求,務貪,即欲求過度、貪念過盛,過分在意利益得失,不知道適可而止,那樣必定會滋生憂慮、煩惱叢生。
知足則樂,務貪必憂,是在告誡人們要適當把握自己的欲求,不過分膨脹野心,學會滿足,才能享受快樂,減少憂慮。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的讀后感.怎么寫
篇一:絹上的花田》讀后 課堂上老師向我們推薦了日本著名作家安房直作品《手絹上的花田》。
作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情節(jié)曲折富有幻想的童話故事。
故事講述的是郵遞員良夫受酒窖里老奶奶之托,答應幫她保存一個神奇的酒壺。
老奶奶讓良夫可以享用酒壺帶給他的美酒,但是要保守秘密信守承諾。
就是不可以讓外人看見小人,或是用小人兒釀的酒賺錢。
如果違背了若言,就會發(fā)生很可怕的事情。
良夫回家之后,一直信守若言,幸福的享受著酒壺里小人們給他帶來的無比美好愜意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
良夫結(jié)婚之后,不小心讓妻子繪美子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
而且他的妻子繪美子經(jīng)不住金錢的誘惑。
把小人們釀的菊花酒賣給了料理店的老板。
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財富,也受到了懲罰。
最終變成了小人,和釀酒的那一家小人成了鄰居。
盡管最后良夫和他的妻子又回到了現(xiàn)實。
但是羞愧難當?shù)姆蚱迋z再也沒有勇氣向老奶奶問起關于酒壺和小人的事情。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深明白了兩個人生道理: 一、做人要守信用講誠信。
做人要講誠信,答應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這樣不僅受到別人的尊敬,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快樂。
二、要經(jīng)得起誘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財富。
我們堅決不能像良夫和繪美子那樣,先是違背了自己的若言,后來又經(jīng)不起金錢的誘惑。
貪婪的享用著不勞而獲的財富,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小人們收到了繪美子的一件件漂亮的禮物也不再勞動,沉迷在自娛自樂的快樂中。
安房直子用這個故事告誡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經(jīng)得起誘惑的,講信用、愛勞動又誠實的人。
篇二:《手絹上的花田》讀后感 《手絹上的花田》是安房直子的作品,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良夫的郵遞員把一封寫著“菊屋酒店收“的信送到目的地時,認識了一位菊屋里的老奶奶,知道了老奶奶收藏的一個酒壺的秘密:酒壺里會出來五個小人——菊酒的精靈,爸爸媽媽帶著三個孩子一家五口在手絹上種菊花,還會用菊花來造菊酒。
后來老奶奶為了去找兒子,就叫良夫為她保管好酒壺,還告訴他要記住兩件事:第一,造酒的情況(小人的事)不能讓任何人看見,連自己的妻子也不能讓看見;第二,絕對不許用菊酒來賺錢。
如果打破約定就會出大事,會給良夫帶來不幸。
后來良夫取了新娘后卻違背了和老奶奶的約定,結(jié)果良夫和妻子最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到了小人的世界。
當我看完這本書后,覺得良夫由原來是一個正直的人變成了一個不能堅守秘密、違背諾言的人,也就是說他的誠信破壞了,由于事物和環(huán)境的影響,可以使人格改變;而良夫的妻子是由于一個“貪”字,不斷地追求金錢和物質(zhì)的享受,往往很多事情都得不到滿足,使之造成了人生的不幸。
如果社會上仍然存在這么多像良夫和他妻子的人,那么整個社會就會淪落到一個不可想象的地步,樣樣都只會針鋒相對,生存在沒有誠信的社會還有何意義呢?所以我們要堅守誠信,對自己對社會要有責任感,不要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做到無愧于心,知足常樂也! 篇三:《手絹上的花田》讀后感 這個故事讓人感覺似乎有點古老,凄美而憂傷。
想象崎崛。
這本書的作者是安房直子,本名峰岸直子,日本著名的女性童話作家。
安房直子的主要作品有《被施了魔法的舌頭》、《風與樹的歌》、《手絹上的花田》、《白鸚鵡的森林》、《銀孔雀》、《紫丁香大街的帽子店》、《黃昏海的故事》、《天鹿》、《遙遠的野玫瑰村》、《花香小鎮(zhèn)》、《冬吉和熊的故事》、《山的童話:風的旱冰鞋》、《狗尾草的原野——豆腐店主的故事》、《紅玫瑰旅館的客人》、《直到花豆煮熟為止——小夜的故事》、等,其中代表作是《手絹上的花田》、《北風遺忘的手絹》、《風和樹的歌》、《遙遠的野薔薇村》、《山的童話·風溜旱冰》、《誰也看不見的陽臺》等。
有一天,一個郵遞員來寄信。
郵遞員來到一個很古老的菊屋前,而他聽說這個地方很久都沒人住了,但還是敲了敲門。
一個老奶奶開了門,里面竟然是個會客廳。
老奶奶告訴郵遞員一個秘密,在這個瓶子里,藏了5個小精靈,他們都是糧菊花酒的。
老奶奶把這瓶子給郵遞員保管,并告訴他咒語。
這個郵遞員叫良夫。
不久,良夫取了個新娘,她叫惠美子。
惠美子勤勞賢惠。
良夫有空就趁惠美子不在時來喝菊花酒(因為他跟老奶奶承諾過,不能把這事兒說出去)。
有一天,惠美子發(fā)現(xiàn)了小人。
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惠美子和良夫給小人兒珠子、小提琴和西裝。
惠美子和良夫用這個賺了不少錢,他們買下了一幢房子,而這恰恰是晾菊花酒的小人兒的房子…… 我覺得這本書中總帶著點一種不尋常的味道,至于是什么味道,你們自己“聞”就知道了。
貪心的紫羅蘭 讀后感
希望能幫到你啊...... 今天,我讀了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一篇文章:《貪心的紫羅蘭》。
乍一看這篇文章,是一棵“愚蠢而又不聽話”的紫羅蘭請求大自然把它變成一只直插藍天的玫瑰花、最終為了一天的光艷照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的故事。
也許大多數(shù)人都會說:“這是不償之舉,是貪圖虛榮、不安現(xiàn)狀的人的必然下場。
貪心的人是不會得到好結(jié)果的。
”而我卻不那么認為。
其實剛讀完這篇文章,我也認為紫羅蘭失去了生命,完全是它咎由自取。
貪心,自然不會有好下場。
可是再仔細讀一讀,我的觀點又發(fā)生了變化。
紫羅蘭并不是貪心,而是在向自己的理想前進,哪怕只有一天,它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知足者常樂”。
許多人認為,為人處世知足常樂是最重要的一條。
一旦取得大的進取,就應該滿足了,何必再去努力,那不是自討苦吃
其實,這樣理解人生是錯誤的,人生就是要不斷地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
站得高,望得才遠,否則將永遠是一只井底之蛙。
人生的真諦就是不斷地鞭策自己,勇于挑戰(zhàn)新高度,成為生活的強者
大家都知道“飛蛾撲火”這個成語吧。
飛蛾為了追求光和熱,用身子去撲火,最終死在了燈光之中。
我認為飛蛾也是需要贊美的,即使它死去了,但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了光和熱,同時也得到了生命的升華。
即使它死去了,也要比那些活著的平庸的飛蛾幸福,因為它們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只是僅僅活著。
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是我們的目標,奮斗是我們的槳櫓。
我們要勇于做生活的勇士,將自己的生命當作劍戟,挑開風雨,刺破黑暗,在命運之神的面前揮舞出道道寒光,看到更美好的明天。
《小王子》第幾章 故事大概: 我來出題: 讀后感:
小王子每一章的讀后感 來源:wenda_tianya_cn 發(fā)布時間:2015-11-03 21:06:26文章摘要:今天在小毛的推薦下讀了《小王子》,很慚愧以前沒有認真對待過這本書,人有時候就是在不經(jīng)意間錯過多事,你所至愛的,往往就在你的身邊溜走.正如寂寞,其實許多人和自己是一樣的,走著同樣的一條寂寞的路,可是卻相逢如陌路,沒有溝通的機會…………您好 “這就象花一樣.如果你愛上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間,你看著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都好象開著花”.今天在小毛的推薦下讀了《小王子》,很慚愧以前沒有認真對待過這本書,人有時候就是在不經(jīng)意間錯過了許多事,你所至愛的,往往就在你的身邊溜走.正如寂寞,其實許多人和自己是一樣的,走著同樣的一條寂寞的路,可是卻相逢如陌路,沒有溝通的機會……第一章:對于孩子,我是那么的喜歡,可是我從來也沒有試圖或者努力去了解過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想法有時讓我感到可笑,然而回味起來卻是那么質(zhì)樸.文中寫到:如果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一幢漂亮的粉紅色的磚房,窗戶上擺著繡球花,屋頂上落著成群的鴿子……”他們怎么也想象不出這座房子有多么漂亮.必須對他們說:“我看見一幢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此時他們就會叫起來:“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呵呵,我們不得不苦笑,大人的思想真是受了太多的外界影響而失去了本真.作者把這篇文章送給曾經(jīng)是兒童的大人,其實是送給所有的人,讓我們思索無窮.兒童式的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讓人感動,盡管也許在現(xiàn)實中它并不管用,可是卻讓我感到心靈受到的洗滌,我原本也如書中的大人們一樣,一天天的離開了兒童時代的我.時間消磨,讓人一點一點的脫離自己,到最后完全改變,羅馬已早不在羅馬……第二章:“我就這樣在孤獨地生活著,沒有一個能真正談得來的人.”作者曾經(jīng)這樣感慨過,然而孤獨不代表沒有真正能談得來的人,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不是這本書不好,是我沒有好的機緣得到它.許多人是不知道還有人和他一起并肩戰(zhàn)斗罷了:).終究的結(jié)果是,寂寞是短暫的,相知是永遠的.人和人總是從陌生到熟悉.“我”一開始也是和小王子沒有多少共同語言,但是我不得不依著他的話去做.不可否認,有些人所具有的氣質(zhì)是很獨特的,在她的面前,你幾乎要忘了自己,你連大氣也不敢出一下,因為你不了解,你怕失去……小王子能想到羊需要很多草,能看見畫上盒子里面的羊在睡覺,呵呵,“我”那時卻看不見,是“我”還沒有和他的心靈一致啊.人生的相逢就像兩顆美麗的流星,就在那一瞬間,迸出燦爛的光彩……當眼光長遠到無際,你不能了解的是自我;當眼光凝固于萬物中的一點,你不能擺脫的還是自我.一個人的空間,其實也和小王子的星球一樣,很小很小……世界是那么大,自我卻是那么小.在你的范圍內(nèi),你可以做你喜愛的事情、維持你生活快樂的事情,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舒展自己的人生,可是你永遠無法超越自我.就是自己的思想,“一直朝前走,也不會走很遠的……”因為空間就只有那么大.“我”的地方是“很小很小”的.第三章:在“我”看來只是紙張上可有可無的一個“箱子”,對小王子來講也是也一個寶貝,因為那里面有他的羊,他要時時透過箱子上的小孔來照看它.大人和小孩的區(qū)別可能就在這兒,也許你無法理解他的執(zhí)著,因為你不懂他,你沒有和他一樣富有純潔的樸實的原始的人類的思想,甚至你沒有孩子應該有的那些豐富多彩的想象力,一句話,我們都沒有很好的關注自己身邊的一些微小的東西.真理也許就在微小之中.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 第四章::)又看到了大人和孩子的差別.人是不是越走越遠了……可是分明又走不遠,人為什么要繞那么多的圈子呢
說到土耳其的天文學家,我也很同意德克旭貝里的觀點,服飾往往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買馬人和賣馬人所看好的都是馬的“迎風”,所謂迎風,就是馬的外在表征,高大與否
英俊與否
迎風好的,據(jù)說就可以賣到好的價錢.現(xiàn)實生活正是如此,任何一個院子的門衛(wèi)從來也不會擋住那些來往的奔馳寶馬等華麗高貴的轎車,但是如果是三輪或自行車要通過,就要盤查;漂亮女孩總能在各個場合得到比其他女孩更多的照顧:)……例子很多,世風不是在乎真正的內(nèi)在、真正的心靈,而是在其外表周游.我必須時刻記著:不以衣帽取人,不以外表取人.珍貴的東西是不靠華麗的裝飾來表現(xiàn)自己的.第五章:猴面包樹本來當然是沒有錯誤的.但對于小王子的星球來講,它就是可怕的東西.必須不斷地梳理,發(fā)現(xiàn)一棵,拔掉一棵,如果拔得晚了一點,就會很快長大,把整個星球撐破.這就和我們的一些壞習慣一樣,很小的時候如果不注意,長大了就要釀成惡果.惡習的變化和成長總是很快的,人也老的很快,小孩到大人也就是幾年的功夫.糾正錯誤就必須和小王子拔草一樣有耐心,有些事情可以推到明天去做,有些像拔猴面包樹這樣的事情卻不能推到明天,否則,后果就會是災難.不能真正恨惡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愛善.一定不能妥協(xié)
懶散和不經(jīng)意已經(jīng)害了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吧.:)而“我”之所以能把猴面包數(shù)撐破星球畫得那么有氣勢,畫得那么好,是因為有一種急切的心情在激勵著我.其實我們早已發(fā)現(xiàn),只要用心,什么都可以成功.一件事情如果你沒有做成功,那一定是你對這件事花的時間不夠多,想的不夠多,想的不夠憔悴…… 第六章:“當人們非??鄲灂r,總是喜歡日落的.”連小王子也不能例外地有苦悶的時候,甚至一天43次地看日落.這樣的日子也許我也有過吧,但是很偶然,我可能獨自去看夕陽,但我不會一天看兩次,呵呵,我看不到,我也不愿意.苦悶是可以調(diào)整的.同一事物,這樣想是苦悶,換個角度也許就是幸福.讓我們都積極爭取做幸福的人群吧.嗯,一起拍拍手吧
轉(zhuǎn)換思維角度也許對人的心情很有幫助.壓抑是有害的,苦悶一樣.不過正是苦悶和痛苦的壓抑,才使世界上產(chǎn)生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正的煩惱,他就沒有真正的幸福.夕陽是那么美,我們甚至說不出來它美在哪兒,那是一種美的感受,是不能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我們用這美,來抵消心中的苦悶.朋友,你呢,是厚積薄發(fā)嗎
:)微笑讓生活燦爛,這大概總是沒有錯的. 第七章:“如果我認識一朵人世間唯一的花,只有我的星球上有它,別的地方都不存在,而一只小羊糊里糊涂就這樣把它一下子毀掉了,這難道不重要
”“如果有人愛上了在這億萬顆星星中獨一無二的一茱花,當他看著這些星星的時候,這就足以使他感到幸福.他可以自言自語地說:‘我的那朵花就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但是如果羊吃掉了這朵花,對他來說,好象所有的星星一下子全都熄滅了一樣
這難道也不重要嗎
”此時,任何話語都顯得無力.我的感覺很多,很感動卻無法去描繪它.感動是因為我進入了他的境界,進入了他的境界我便無法向你訴說,需要你也來,我們一起.是不是人類總有點笨拙
是啊,當一個人有愛心的時候,他看到什么不是幸福的呢
毀滅了他的愛心,其實就是毀滅了他的一切.就是那么微小的一朵花,她又是多么的事關重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因為悲傷而哭泣的時候,其實并不知道在哭泣什么,淚水的世界永遠是神秘的…… 第八章人們愛自己出過力的東西,越是了解的多一些,感情就深一些,就越有可能產(chǎn)生愛慕之情.愛情與被愛者的缺點無關,呵呵,愛是連同缺點一起容納的.至少有一點,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她會給你的世界點燃明亮之燈,你覺得生活是那么的有意義,離開她會讓人失落和不安……,花懂得愛美,雖然個別的時候還有點虛榮和不謙虛,但并不妨礙給小王子的生活帶了很大的變化,使他的星球芳香四溢.花對小王子的撒嬌讓我想起了戀愛中的姑娘們,不是全部,但總有一部分是這樣的,:)愛上一個人原來是很簡單的,不需要有什么理由和條件.需要嗎
不需要嗎
喏,世界就是這樣充滿矛盾.大家都覺得沒有安排好,愛別人的得不到別人的愛,不愛別人的卻被人深愛著,彼此相愛的卻偏偏要分離,你自己痛苦,你也教人痛苦,而認為自己很不幸的人反而不是最不幸的人…… 第九章:分別總是痛苦的,其實堅強的人背后也有淚水.我們大多數(shù)人愛上一個人時,一般是不會輕易說出來的,也不會在人多的地方去贊美她,呵呵,這是錯誤的.愛需要交流、溝通和互相真誠的信賴.不過在朦朧時期的那種相互試探、心里歡喜和焦渴的心態(tài)確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人不都是這樣過來的么
對你發(fā)脾氣,是因為她確信你值得她愛,除了自己愛的人,還會找別人發(fā)脾氣么
如今,你卻要走,她除了傷心和后悔之外,還能對你多說些什么呢
“祝你幸福吧
”把一個愛人的心里表現(xiàn)的多么徹底.“我要是想認識蝴蝶,經(jīng)不起兩三只尺蠖是不行的.”我不禁驚詫起這枝絕世玫瑰的哲學思想來,原來美好事物的取得都是要經(jīng)歷艱難、承擔風險的.你不給予,你也就休想取得.我被打敗了,她比我懂得的道理要多得多,可是她為什么要裝出嬌氣的樣子呢
只有一個原因吧------“的確,我愛你.”第十章至第十六章:不要那么容易地離開你的愛人,無論你有多少理由,離開或許是一種輕松,但你在旅途中回回頭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也沒有得到.小王子就這么走了.他見識了世界.世界的一部分是權(quán)力.世界的一部分是虛偽.世界的一部分是貪婪.世界的一部分是麻木.世界的一部分是愚蠢.世界的一部分是自私.世界的一部分是堅持.世界的一部分是吹噓.世界的其余部分都是愛慕虛榮.:)呵呵,確切地說,這并不準確,因為我們還有小王子,還有愛,還有很多很多值得贊美的東西.第十七章:我一直怕蛇,不知道為什么,它的狠毒
還是它的靈巧
還是它的冷
于是我一直不懂蛇的誘惑,據(jù)說是亞當和夏娃當年也是在蛇的誘惑下偷食禁果的,現(xiàn)在它又出現(xiàn)了,和小王子和善的對著話,不過它總是神秘,總是隱晦.給小王子“我可以送你回家”的承諾也許還是一種甜蜜的誘惑,因為小王子已經(jīng)懊惱離開自己的花了.可是蛇的出現(xiàn)總是不祥的……第十八章:花草是有根的,人卻沒有,風吹著他們到處跑……于是,連小草小花也可憐世間的人,真風塵啊.用我們想象的空間吧……:)第十九章::)這是最大的諷刺.重復也許是種無聊,可是世人就是不得不重復著一句一句別人的話語,我不能例外,你也不能例外呵,孤獨的聲音其實是自己說給自己.有自己獨特觀點的人是很少.第二十章::)我為小王子無邪的愛而微笑了……,雖然他感到自己非常不幸(因為那朵曾說她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花在這個園子里就有五千朵),但他還是想著她會咳嗽得更厲害,而且自己還得去護理她.有這樣的愛人對你嗎
如果有這樣的愛人對我,我一定會很滿足的:).哈,可是我不會撒嬌.第二十一章:狐貍的出現(xiàn)是個轉(zhuǎn)折.而這一章,是最深刻的,感悟最多的,卻發(fā)現(xiàn)寫不出什么,也許是文筆所限,又也許是本來該說的都已經(jīng)很明白了.人們知道一種道理,卻并不容易把它表述出來,也許這就是作家和普通人的區(qū)別之所在了.要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而當你了解了一個事物的時候,無論它是什么,你都會愛上它.人人都愛自己關心的或者出過力的東西.為什么要了解呢請給一個理由先.需要理由嗎
沒有了解,就是無知,無知的人,既沒有朋友,又沒有興奮與沮喪、歡樂與痛苦……,這就是理由吧.也許只是為了思念,當我看見麥田金黃的顏色時,我就會想起你,想起曾經(jīng)而且永遠讓我唯一也讓你唯一的人.社會之中,每兩個人之間其實都是唯一的,都有屬于他們之間的秘密,這秘密也許只是一種默契、或者一種念頭、一絲聯(lián)系,而這已經(jīng)足夠了,自己懂、能理解、思念著,就是幸福的呵.如此推理,人間的幸福其實很多,需要自己發(fā)現(xiàn)和了解.感情的生成過程,就在于了解的過程,你投入的時間越多,你愛的就越多.人們?yōu)槭裁磻雅f呢
因為舊的東西陪自己的時間長,自己也陪它的時間長.時間縮短了距離,融洽了矛盾,彼此了解、互相熟悉,從而愛不熄……了解和愛的過程,就是馴服吧.當我們走的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讓我們覺得那么稀松平常,季節(jié)也一樣,云也一樣,可是如果是自己的朋友,是故都的秋,是故鄉(xiāng)的云,那感覺恐怕也只是唯一的,會讓我們思念許多東西.金黃色的麥田讓我們旁人也覺得幸福.感覺是那么的重要.因為感覺是靠心靈體會的,而不僅僅是靠眼睛.實質(zhì)性的東西,往往是用眼睛看不到的.有時候,也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語言是誤會的根源”,雖然說的有點偏頗,卻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唯一并不是唯美.珍貴只是因為它的唯一,而不是它的本身有多完美.世界上幾乎沒有完美的東西,小王子的星球讓人覺得那么美好、那么浪漫,可是卻沒有雞,于是狐貍就感覺到遺憾,但是它仍然是唯一的,是我們所喜歡的.狐貍像個哲人或者是像個圣人,他懂得馴養(yǎng),懂得培養(yǎng)感情,懂得流露感情,還懂得寄托思念.他不強留小王子,因為他知道其實小王子和他一樣,永遠都是心中有你我的,這就很知足了.我們的世界中似乎缺少了一些這樣的哲學.人與人的溝通不但困難,理解也困難,真正付出的少,獲取卻都想很多.:)幸虧沒有出售朋友的商店,呵呵,否則現(xiàn)在也不知道我被賣在什么地方了.流浪總是快樂的吧.第二十二章:人的追求無止境.這一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人生的境界之追求沒有境界,人不應該滿足于既有的成績,而要有不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一是人生要珍惜自己的所有,要知足常樂,因為人生苦短,你不可能得到所有的東西,在自己能力的范圍內(nèi)好好生活就是了.歷史證明,二者能很好結(jié)合的并不多.人們?yōu)榱松?四處奔波.而大多人在忙碌中不知道自己在追尋什么,也不知道將走向什么方向,甚至連帶領別人去一個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前途在何方……人的命運往往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許多人坐牢殺頭或是直步青云,他自己并不清曉緣由……物質(zhì)上知足,精神上不斷追求.第二十三章:做一件事情,應當考慮好這建事是否是有益于人類勞動的,否則就是白費力氣,是自己騙自己的辛苦.第二十四章:真正使星星美麗的是那朵看不見的花;真正使沙漠更加美麗迷人的是你找不見的那口井;真正使房子如著魔般的是那沒有人看到過的寶貝……假如我喜歡一個人,使我著迷的是什么呢
應該是她看不見的思想吧,一個人的魅力,是在于她的思想、她的性格、她的外表之外的部分.正如我們沉溺于努力工作和學習,勤勞讓我們睡得塌實和甜美,背后的原因卻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更好的生活”,也許這個目標是那么遙遠,也許永遠也達不到,因為更好之后還會有更好,但是它卻始終鼓舞著愛生活的每一個人……第二十五章:有價值的東西不是憑借其數(shù)量多.轱轆在唱歌,披星戴月尋來的井水是那么的香甜,而這種香甜不是水本身帶來的,是磨難、艱辛、跋涉、焦渴之后,在轱轆和繩子的歌唱中自然而生的.假如不在沙漠,這種快樂和香甜大約是體會不到的.第二十六章:一顆美麗的星星在天空劃過,凡是已經(jīng)被他馴服了的,此刻都已沒了力量,濕了眼角.第二十七章:故事結(jié)束了,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就在夜間傾聽著星星,好象是傾聽著五億顆鈴鐺……,我會時刻地想,羊究竟吃沒吃了那朵花呢
可是無論無何,我總看到那么多的星星在微笑.一切也許都很好、都很正?!瓄總評}星星很美麗,因為有一朵看不見的花在上面讀完全篇,覺得感觸很深刻,這么一篇短短的文章,我卻讀了它好些遍,并把它推薦給我的許多朋友一起來讀,一起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深思.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至少它教我們拋開世俗的眼光,保持一分童稚的純真,這對于我來說就是一種難得的保持自我的過程,所以我喜歡、我珍惜.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就像小王子明白他需要的是什么,他為了回他鍾愛的玫瑰身邊而接受了死神的憐憫.在長遠的旅程中,他已經(jīng)很疲倦很憂傷,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模一樣的人和一模一樣的花朵.當我們仰望星空,要為其中有一顆小王子的星球感到歡愉,如果看著遙遠的遠方,也請微微地在心中帶著欣喜,因為那里就可能有一朵花,獨一無二被你珍愛的花朵.我們都會被馴養(yǎng),馴養(yǎng)著溫和地愛和被愛,那都給人以很大的自信和快樂
歡樂總是能勝過悲傷.當我們?yōu)樾⊥踝拥幕〒牡臅r候,也為它可能的幸福而歡樂著,就讓這希望在我們的心中永恒吧.“還有紙箱里的綿羊,雖然我們暫時看不到它,但是可以想象它睡覺的樣子,天亮了它還要去吃那討厭的猴面包樹哩
”
為人三會 二十二章的300字讀后感
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開始關注林清玄的作品,是從《有風格的小偷》一文開始,一篇文稿間出乎意料的善意的贊賞,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道,從此,世上又多了一個善良的靈魂。
確實,拿著放大鏡去看別人的缺點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拿著顯微鏡去找一個劣跡斑斑的人身上的優(yōu)點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但是,林清玄做到了。
恬淡自然,字間總不自覺透出禪味,小小的故事折射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在不經(jīng)意間讓人深思人生道理。
讀林清玄的文章,我那原本浮躁不安的心會旋即安定下來,解開心鎖,放下心中的負擔。
簡單平實的生活故事,蘊含著細膩的情感,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遍遍地反復回味,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
我喜歡在床頭放著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細細地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的洗滌方可安靜地睡去,一切禪理在夢中參透。
他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無數(shù)的低谷,使我們在挫敗中流淚,不是說不允許哭泣,你可以蹲下來好好抱抱自己,但是,請不要放棄,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頂點,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攀登,堅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燦爛。
他說:“生命是在水上寫字,第二筆還未落下,第一筆已流到遠方。
”時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點點地在流逝,生命一點點地在逝去,再長也不過數(shù)十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能讓我們揮霍呢
珍惜吧。
大學,就這么過了三個學期,我又做了什么呢
當初的理想呢,我與它的距離又變小么
我在思量著,也困惑著。
他說:“安靜無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個更深廣、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達是沉默,而不是語言。
”面對誤解,請選擇沉默;面對挫折,請選擇沉默;面對辱罵,請選擇沉默。
有時候,解釋是多余的,那時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語言。
他說:“‘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這個世界的水月不再光明剔透了,做為一個渺小的人,只有維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這五濁的世間唱一首琉璃之歌吧
” 還是那個淡水河口,但是周圍的風景已經(jīng)變了,不是以前那個美得單純的河口,“少年時代的情懷與往事,都已經(jīng)去遠了,是鏡花,也是水月,由于一條河的敗壞,更感覺到那水月鏡花是虛幻不實的”。
然而,心若仍然是純粹的,純凈如琉璃,這個世界的渾濁便不會將我們侵蝕,給自己的心留一片凈土吧,哪怕你已經(jīng)看過太多的黑暗
那一切的水月河歌,雖曾真實存在過,卻已默默流失,這就是無常。
是的,也許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如果我們的內(nèi)心就是一個花園,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們的內(nèi)心春風洋溢,人生的哪一個時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們有著憐愛、珍惜、欣賞的心,即使在人生的無寸草處行走,也會看見那美麗神奇的一瞥。
默聲的溫柔——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有些東西使你不得不靜下心來。
——題記 翻看林清玄的散文之前,對它的最初印象是想到了周國平,暑假里看過《周國平作品精選》,那本書讓我覺得,它靜靜地擺放在那里的時候,它是平面的,使人想起時,腦中只有直直的平行線,那是一個沒有生機的,枯燥的,干癟的存在。
但當你翻開的時候,才會知曉這里面到底是怎樣一個復雜的多維世界。
林清玄的散文雖不至于留給人硬板呆滯的印象,在翻開之前在腦海浮現(xiàn)的卻也只是幾筆粗線條而已。
可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閑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云,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
它們不似柜臺上的暢銷書,聲名浮躁間,街頭巷尾皆是議論。
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常在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xiāng)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
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雖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一般的愛子心。
就是一句寶貝不怕,便透露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懷。
某些感動就是從這些細枝末節(jié)衍生出來的,不必轟轟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
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在他的筆下重現(xiàn),帶給人真實的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的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于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
在這些尚在的時間里,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于故鄉(xiāng),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感慨與在意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xiāng)的離愁別緒。
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xiāng)與親人聯(lián)系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
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著一杯故鄉(xiāng)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里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xiāng)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
這是很實在的話,中國有句古話:兒行千里母擔憂,說的不就是如此么
鄉(xiāng)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書中不經(jīng)意間泄露出來的陽光,也總讓人心安,舒適。
那些是字里行間的溫柔,那些陽光是作者想要給予讀者的最神圣的禮物。
散文中多有關于陽光的字句,總帶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享受,即便是周圍沒有陽光,但是心中卻升起了一輪驕陽。
那句“不論世事如何變幻,人世多少凄涼,即使你到了邊疆,陽光也會灑在邊疆”總是讓人莫名地感動。
陽光何處不在,如心里的念想一般,去往何處都不會消逝。
在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借陽光給了我們一個忠告,陽光常在,歲月無改,但是屬于我們的年代卻不會停留,作者勸我們珍惜“陽光照在我們身上的歲月”,陽光不會為我們停留,再偉大的藝術(shù)家也留不住它。
時光是我們一生中最珍貴的事物,但愿我們不會讓身邊的一切成為記憶中匆匆而模糊的流年。
對于人生的見解也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的人生觀念是不去追求虛茫的物質(zhì)條件,只要每天都有一點甜美,有一點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
我喜歡這種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只有心靜的時候,想想每天發(fā)生的幸福的事情,哪怕你只有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了,那就是幸福。
這也讓我想起了《瓦爾登湖》里的意境,每天與自然為伴,每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最原始的快樂,往往是最真實的。
生活不過是那句“瓠仔也好,菜瓜也好”。
而在社會上生命所要承擔的責任卻是不重亦不輕的。
在對別人負責之前,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做我們自己。
夢想,于人生是極為重要的一程,我們有努力就有收獲,哪怕那是戲劇性的終局。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作者說,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
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這話分量極重。
不在于人理解或不理解,只在于人是否想過要去理解。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想望比他實際是否做過更重要,因為想望是未來的,而判斷一個人是否做過一件事,是看其過去。
只要你想過要過好每一天,只要你的愿望足夠強烈,它便會驅(qū)使你去行動,直至成功。
林清玄的散文里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許是有流水的聲音,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
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冬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弦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
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于這字里行間的溫柔。
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
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種花。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 最早讀過林先生的《桃花心木》,那時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底蘊,以及對人生、對世界的參悟深深地吸引了。
最近,我又特地購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書是從林清玄這位多產(chǎn)的臺灣作家數(shù)百萬字的作品中,遴選出的二十余萬字的散文精華,令人百看不厭。
過后,許多片段泊在記憶中,不時地熠熠閃光。
對這本書,我更是愛不釋手,常放于枕邊,睡前不時拿來欣賞。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沖上一杯淡淡的金銀花,獨坐在發(fā)出溫和的光的臺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
曾經(jīng)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
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nèi)ヂ肺渡畹母市痢?/p>
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
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于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
這些文字里,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
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凈。
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
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
他的文字每每讀后都會讓我們的內(nèi)心充滿寧靜與關愛。
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凈的心,怎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林清玄讀后感 在未讀林清玄的文章以前,曾由于初中老師的緣故買了一本林清玄寫的書,好似乎《茶,非常道》。
封面竹綠色與白字結(jié)合,頗有清雅之風。
但是我忽略了一點,是我后來在買來后才發(fā)現(xiàn)的——有關茶,及道(涉及佛家道家),或者曰由茶而悟道。
對此我不是很喜歡,甚至有些憎惡。
而此次高中老師又叫我讀,我只好去網(wǎng)上找一些其所著的文章且我喜歡的。
由此我讀了幾篇,如《浴著光輝的母親》等等。
起初我是帶著一點無奈和走馬觀花般的“過眼兒”,不過讀完《浴著光輝的母親》后,略略有些改觀。
首先,因為他有敏銳的“眼睛”,見極細微之處;其二是,他的文筆灑脫,非常樸素,像一個慈祥的老人說著故事,故事中透著真理絲絲縷縷光輝。
《浴著光輝的母親》講述的是一個母親帶著弱智的孩子坐公交車。
在車上,母親不斷的安慰兒子不要怕,因為他第一次坐公交車。
僅僅是如此,或者說不僅僅是如此,一車的人都用崇敬的眼神看著母親,仿佛看見了母愛的光輝。
而林清玄自然不止在這里贊美了母愛,而是思想抑或感嘆現(xiàn)在的人什么時候能用這種眼光看自己的母親。
是啊,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最多的母愛不是來至自己的母親嗎,站在這長長的母愛河中,日夜沐浴在這光輝的母愛河中,何時我們彎下腰,看看底下那一泓給予自己的清水。
接下來是關乎我們的,就是對待我們,這些正常的孩子,父母親們的眼光卻是那么苛刻,充滿條件,無法全心的愛憐。
我也深有感觸,現(xiàn)在的孩子似乎都覺得爺爺奶奶比爸爸媽媽好,包括從前我,因為爺爺奶奶的愛和眼光總是如此慈祥,充滿著全心的愛憐。
現(xiàn)在,我也只能說爸爸媽媽不必爺爺奶奶差,僅因為知道他們是愛我們的,知道他們這么做那么做是為了我們。
他們的眼神行為蒙蔽了我們的感受,甚至讓我們疑惑。
作者在最后“嘆”道:“但愿,我們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親一樣,完全無私、溶入,有一種莊嚴之美,充滿愛的光輝。
” 帶著另一種復雜的心情,讀了另幾篇。
這幾篇也是講父母與子的,《與父親的夜談》《分到最寶貴的媽媽》《海上的消息》等等。
也不細說,就粗淺的談談感受,就《與父親的夜談》。
作者與父親談了短短幾小時,就了解了父親的過去,也正是這段難得的時光,讓作者現(xiàn)在也是如此珍重。
在我的記憶里,我也未曾與父親談話超過半小時,比之作者從前的一小時還要短。
平日,我的父親也不怎么管我,而我也不怎么了解我的父親,因為他常常對我冷眼諷刺,而對別人卻熱心過頭。
對于他好的一面,我確實太不了解,可能時代、生活相差太大,平日里有很少說話,也不好說話吧。
雖然如此,我從小對我爸爸還是比較敬佩的。
如今面對作者的經(jīng)歷和勸勉,感觸良多,慚愧罷,慚愧罷,實在是“站在河中,死于干渴”啊
讀完這幾篇文章以后,我覺得生活本是一本書,而林清玄的書畫上了他的記憶,感受,還有記號。
在他用手寫下之后,又成了我們的,換句話說,他的文章是啟迪的星,我們的書的新一頁仍是我們自己開啟。
等待花開———讀林清玄散文集 很久以前就喜歡林清玄的文章,它總能以詩樣的哲理給人帶來智慧和覺悟。
他是一位胸懷寬廣的智者,恬淡安適,于細小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理。
作家都有一雙細膩聰慧的眸子,他洞察體恤世間一切,娓娓道來,讓人豁然開朗,心里充滿寧靜祥和,同時也深含著愛和陽光。
每每體味作者誠摯的情感和親切質(zhì)樸的語言時,總讓人感動,覺得自己隨著娓娓的敘述深入他的內(nèi)心,順著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著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聽著他對人生的頓悟,那么寧靜平和,那么超脫,許多生活、工作中的煩惱也會隨之淡然。
于是,我孜孜不倦,愛不釋手。
最近,看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長的哲理故事。
“看到水田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還要繁盛,姿態(tài)非常優(yōu)美,我當場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
‘這是什么花
’我拉著田邊的農(nóng)夫問道。
‘這是空心菜花呀
’老農(nóng)夫說。
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么美麗明艷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
我問農(nóng)夫:‘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么沒有開花呢
’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
怎么會看到花呢
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
’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而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如果拿來插到花瓶里,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呀
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么美。
只是有一些做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菜來看世界。
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開花還要難呀
空心菜的故事給我們很多感悟。
等待會有馨香的驚喜,等待會有美麗的回報,等待會有生命之花的燦爛開放。
孩子的成長,不也是空心菜開花的歷程嗎
這是一個漫長的積蓄和提升過程。
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細地觀察,輕輕地呵護,慢慢地欣賞,耐心地等待,尊重他們的差異,寬容他們的腳步。
我們不能違背四季的規(guī)則,提前收割。
否則,我們收獲的就只能是“空心菜”,是菜
絕沒有希望看到美麗的空心菜花。
不是孩子成長慢,而是我們的心太急;不是教學方法有問題,而是教學思想有偏差。
其實,他們正在不知不覺地生長,心靈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
只是我們浮躁的心在應試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覺;我們功利的目光,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搜尋得太累,迷失了方向。
所以很難察覺到心靈的感動,傾聽到花兒開放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