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中國怎么樣
9月8日早晨,教育部前發(fā)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其新浪實名認證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引起網(wǎng)友熱議。
對此,雖然是否取消小學英語課有不同聲音,但救救漢語,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現(xiàn)代快報記者 黃艷英語減負,多學國學王旭明在9月8日和9日連續(xù)兩天,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以#每日一呼#的名義,發(fā)出同樣的內容: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隨后,不少網(wǎng)友對比進行了轉發(fā)和評論。
@匆匆過客小松:小學應該把用于外語教學的時間用來誦讀國學經(jīng)典,或者是練習毛筆書法。
課外愿意學外語的,就自己學吧…… @躺著的傻魚:英語就應該作為選修課,現(xiàn)在都快成母語了。
對部分網(wǎng)友的評論,王旭明也通過微博進行了回復。
網(wǎng)友“@岐山鳳鳴”對王旭明說,“非常同意你的意見,這些年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全民瘋狂學英語;非專業(yè)者畢業(yè)后基本不用英語;漢語能力直線下降;英語老師不會寫基本的漢字等。
不過建議先取消高考英語,把英語必修課的角色轉換成興趣課、選修課,再來談取消小學英語。
”對此,王旭明回復稱,“現(xiàn)在必須下猛藥了。
” “@xiyangyangla”則表示:“語文課算國學嗎
時間夠長,就是教歪了 。
”王旭明回復說:“對,目前語文課必須改,不改,還不如也取消
”很多家長過于重視英語現(xiàn)實情況是什么樣的呢
小學生家長郭女士表示,英語不僅不應該取消,還要學得更多一些才行。
“我兒子每年花五千塊學英語,每周上課兩小時,這還算花得比較少的,因為參加的是大班的學習,一個班30人,如果是一對一,兩個小時一般要近300塊。
”郭女士說,學校里一二年級時,只有每周一節(jié)英語口語課,根本學不到什么。
郭女士認為,現(xiàn)在把英語學好了,以后不管是考大學還是出國,都有優(yōu)勢。
據(jù)了解,不少小學生家長都特別舍得在英語課外班上投錢,只要家庭條件允許,上萬元一年的有外教授課的班,特別受歡迎。
“我覺得現(xiàn)在很多家長對英語確實是過分看重了
”南京市火瓦巷小學校長楊毅靜,她卻表示,從小學階段抓好語文是對的,包括學數(shù)學,都要有語文基礎。
“孩子學習的基礎是語文。
”她說,即使學英語,在中英互譯時,對中文要求也不低。
“有些孩子幼兒園就花錢學英語,掌握一百個單詞要花很久,而且容易遺忘,因為沒有語言環(huán)境。
長大一些理解力增加,可以事半功倍。
”取消或減少英語課,關鍵看升學考試不少網(wǎng)友稱,自己是小學五年級,甚至初中時才學英語的。
“我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英語是從五年級學的,但我還是希望孩子能多學一點。
”郭女士說,她讓兒子補英語,也是出于為他的將來考慮。
“如果高考中考英語考得不多甚至不考,我肯定會尊重孩子的興趣,不一定逼他學。
”她說,兒子其實挺迷古典文學的,家里也都買了《三字經(jīng)》《弟子歸》《論語》等經(jīng)典,而且古代四大名著孩子也都看過。
“但這些沒有用的,小升初名校不看這個,進了初中高中,考試內容里,這些都是很有限的。
”一位兒子在雙語幼兒園上過學的家長說,現(xiàn)在孩子上一年級,拼音和英文字母就開始打架了。
“真不知道當初送他進雙語幼兒園是不是做錯了。
”有家長表示,雖然王旭明的倡議是好的,希望保住傳統(tǒng)文化,但如果升學考試內容不改,肯定不會減少或取消小學英語課。
“減負十條”透英語降溫信號能實現(xiàn)嗎近日,國家教育部發(fā)布了最新版小學生“減負十條”征求意見稿中,規(guī)定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tǒng)一考試,從四年級開始,除語文、數(shù)學每學期可舉行一次全校統(tǒng)一考試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統(tǒng)考。
也就是說,英語從統(tǒng)考中退出了。
加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高考英語一年多考的趨勢,也有英語高考從計分改為等級的建議,是否意味著,隨著評價的變化,英語熱可以降溫
現(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現(xiàn)在小學的課時安排,從數(shù)量上看,語文占絕對優(yōu)勢,但越到高年級,課越少,英語卻在遞增的。
再加上在課外班,孩子會選擇英語作為必補科目,而語文,很少有人選擇。
“很多學生家長不重視孩子寫字的正確率,我們布置一些國學方面的口頭作業(yè),更是能糊就糊。
”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說。
以南京市為例,小學老師普遍比較重視對國學經(jīng)典的教育,低年級會考慮《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中高年級有《論語》《笠翁對韻》等,但由于不是考試的主要內容,家長普遍不重視,老師布置的又是以口頭作業(yè)為主,有些孩子干脆不完成。
有關人士表示,對取消英語課和增加國學教育,要有理性思考,增加國學教育有必要,英語課也應該在合理范圍內存在。
教育部前發(fā)言人: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發(fā)布者:寡婦村的光棍 時間:2013-09-11 09:05:54 來源:北京晨報 【收藏】[0] 【評論0 查看】 【我要評論】 【發(fā)起話題】 核心提示:對此,雖然是否取消小學英語課有不同聲音,但救救漢語,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王旭明先生取消小學英語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的呼吁,盡管說出不少家長的心里話,可現(xiàn)實語境下,這種呼吁顯得蒼白無力。
9月8日早晨,教育部前發(fā)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其新浪實名認證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引起網(wǎng)友熱議。
對此,雖然是否取消小學英語課有不同聲音,但救救漢語,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9月10日《現(xiàn)代快報》)贊成濫學英語傷財誤人當前濫學英語已經(jīng)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這本身就是對民族文化的扼殺。
不分場合、不講尊嚴地濫用英語,帶來嚴重的英語污染,更有某些學校以改革為名搞起全英語教學,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實際是自毀長城,以致現(xiàn)在的學生已經(jīng)被英語拖得疲憊不堪,真本領真知識沒有學到,倒造就了無數(shù)只會中國式英語的“假洋鬼子”。
作為中國人,學點英語不是不可以,但是盲目跟風,濫學一氣,只能是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金錢,各種技術本領沒有學到手,卻把大量的精力耗在了只是交流工具的語言上,等到兩手空空,哭都來不及。
從初中學英語到小學學英語,再到幼兒園學英語,甚至有的教育部門規(guī)定幼兒園不準學拼音,意味著不能學漢語,這不是本末倒置,就是教育部門的瀆職了。
針對這種勞民傷財誤人的濫學英語狀況,應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警惕了。
教育是百年大計,我們不能任由英語瘋狂下去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失去民族文化和思維意味著這個民族的滅亡。
中華民族的許多優(yōu)秀傳統(tǒng)和精神力量、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是通過文化傳承的,否則就成了文化侵略者不費槍彈就被征服的犧牲品。
國家強盛歸根結底靠的是創(chuàng)造力、科技力、生產(chǎn)力,靠的是制造業(yè)等真本事,語言交流只是其中微小的部分。
教育改革仍在進行著,措施很多,但是保護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是教育最根本的一條。
因此,一是取消考試首先要取消各類英語考試,包括學位證與英語捆綁;二是公立私立小學和幼兒園應禁止開設英語課,凡違規(guī)者應重罰;三是強化中華文化的國學教育,讓新一代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
練紅寧3歲學英語是種折磨對于中國人而言,英語已經(jīng)成了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
王旭明先生取消小學英語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的呼吁,盡管說出不少家長的心里話,可現(xiàn)實語境下,這種呼吁顯得蒼白無力。
英語要從娃娃抓起,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學生家長的一種共識。
我的孩子3歲時就開始上輔導班學習英語字母,當時一節(jié)課是30元,現(xiàn)在參加的是某全外教班的輔導,一節(jié)課150元。
回想自己當初上學學習英語,那是從初一開始的,相比于現(xiàn)在的孩子,整整晚了10幾年。
我不知道該替自己免受那么多年英語的折磨感到高興,還是替現(xiàn)在孩子這么早接觸英語感到悲哀。
不可否認,英語是國際化的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但現(xiàn)在的英語教育確實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負擔,是學生的負擔,也是家長的負擔。
就現(xiàn)實而言,現(xiàn)在的英語教育可以說費時最長,可效果最差。
除了那些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可以說很多國人的英語盡管學了多年,可水平卻不咋地。
即使那些大學畢業(yè)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的人,工作之后,英語幾乎都原封不動地還給了老師。
英語教育的低齡化、功利化、形式化,可以說完全背離了教育的本意。
在現(xiàn)有課程體系里,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正因如此,英語老師、英語培訓都可以說是香餑餑。
可回過頭來看,除了少數(shù)英語專業(yè)的人能真正成為翻譯、外交等與對外交流有關的人才,大多數(shù)人的就業(yè)路子并不太寬。
學校、學生、家長都很重視英語,這并不是說英語有多重要,而是英語考試確實很重要。
我的兒子3歲學英語,我14歲才學英語,但我可以預料的是,如果兒子不學英語專業(yè)或者出國,將來我和兒子的英語水平都好不到哪里去。
想想自己大學畢業(yè)也過了六級,可現(xiàn)在呢,語法忘了,單詞忘了,見了外國人除了一句hello,別的真的什么都不會說。
站在我的個人角度,我是贊成取消小學英語課的,因為3歲學英語和14歲學英語真的沒有太大的區(qū)別。
徐剛反對提倡個性化教學長期以來,英語教育備受詬病。
原因是太多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到頭來卻是高不成低不就,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到頭來,“啞巴英語”盛行,真正能拿來運用的少之又少。
英語專業(yè)學生能在現(xiàn)實工作中獨當一面的,也是鮮見。
正因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人提出了極端的觀點“取消小學英語課”。
在國際化日益加快的現(xiàn)實里,取消小學英語課,是不明智的。
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很大的誤區(qū)。
持這種觀點者,把那些喜歡英語,把英語學習當作愛好的孩子也一棍子“打死”了。
之所以很多學生討厭英語,是現(xiàn)行英語教學本身存在不足。
從一開始學習英語,就有考試;從一開始教學,就有指標。
學生為難,教師有壓力。
而很多的小學生,當初是對英語抱以極大熱情,把能夠跟老外直接交流看成是很快樂的事情的。
就因為過度地背單詞、考試,而讓這種熱情慢慢地淡化了。
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個性化。
大家知道“小語種”的學習往往不是大眾化的,一些家庭、學校開辦“小語種”學習活動。
一些孩子在個性化教育下,最終走向了成功。
同樣,小學英語教學,也可以采取個性化的教學。
把那些最感興趣,而又有語言天賦的孩子吸引到英語學習上來,做特色培養(yǎng);把那些興趣不是特別大,天賦不是特別高的學生,采取通識培養(yǎng),把教學英語作為提高整體素質的一部分來進行,而不是僅僅為了考試。
而專業(yè)類的學生采取職業(yè)培訓會更有針對性,其效果也會好得多。
國際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高效的教學是大勢所趨。
如何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是全社會都需要考慮的事情。
那種一刀切,不分層次的教學,效率是低下的,應該改革。
但是,全部取消“小學英語課”還是值得商榷的。
李洪嵩不能因噎廢食所謂“名人無小事”,名人發(fā)布于尋常巷陌的聲音,也可以輕易被打撈。
然而,名人的個體呼吁之所以成為公眾話題,往往在于它擊中了民生痛感,引發(fā)利益相關者的討論與思考。
家長們在成功焦慮的驅使下,帶領孩子們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絕塵狼奔。
學校的英語學習尚且不夠,家長們還會通過市場化的社會少兒英語班,來提升孩子的英語水平;這不僅加重孩子們的學習負擔,也會增添父母的經(jīng)濟壓力。
可是,在“別人都如此,不如此就吃虧”的囚徒困境的裹挾下,英語補習如火如荼,當真是“苦了孩子,窮了家長,富了培訓機構”。
取消小學英語課的初衷,在于給孩子們“松綁”,從而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國學教育上來。
這樣的呼吁說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看似言之鑿鑿、合情合理,卻經(jīng)不起常識考量和邏輯推敲,說輕松一點,是“看起來很美好”;說嚴重點,是“因噎廢食”乃至“鋸箭療傷”。
小學生難堪重負,不能將“板子”全部打在英語教育上。
在“以考試論成敗”、“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考評機制下,為了領先別人,人們習慣采取層層加碼的辦法。
換言之,只要這種淘汰性的選拔方法依然存在,即使取消了小學英語課,孩子們所節(jié)省出來的時間和精力也會被其他科目所擠占。
更進一步說,如果將國學教育納入考評體系,如此 “一廢一立”,同樣起不到“減負”的作用。
有識之士對漢語言生存境遇的擔憂,用心良苦。
然而,倡導漢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必要以否定英語學習必要性為代價,沒有必要采取“排除法”。
畢竟,這種“鋸箭療傷”的做法,看似簡單易行,實則隱患重重。
只有深化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完善考評機制,小學生才能真正享受“減負”的快樂。
楊朝清■三言兩語●多年來各種少兒英語班的生意持續(xù)火爆,孩子很累,家長們買來的是心理安慰;嘴上說是在為孩子花錢,實際上都是在滿足家長自己的心理需要。
——馬進彪●典型的狹隘主義,還有嘩眾取寵。
——陸之島●增加國學教育有必要,英語課也應在合理范圍內存在。
——張鵬●本意甚好,因為大多數(shù)人英語學得那樣好根本沒有用。
不過,如果中考、高考、研究生、職稱都要考英語,那么取消小學英語就沒有意義了。
—— 師維尼●國學固然重要,但順應國際化也不能少了英語。
—— ??伞瘳F(xiàn)在的國學派以及提倡讀經(jīng)的人,教孩子們信教條讀經(jīng),是培養(yǎng)一代乖孩子,順民,而不是培養(yǎng)有獨立人格、質疑能力的一代。
——袁偉時●關鍵是搞明白“我們?yōu)槭裁匆獙W英語
”有時候,走得太遠了,往往會忘了起點在哪兒。
——楊佳●主張增加國語課程,這是必然亦是必須。
傳承中國文化勢在必行
——馬大偉●我們本來就是中華民族,一切生活起居習俗都來源于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歷朝歷代都沒有全民學外語,更沒有剛學語言就學外國語,而棄國學于不顧。
——叢眾
介紹一本描寫曾國藩的好書,貴在真實
唐浩明的《曾國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不錯研究近代中國,就不得不研究曾國藩。
而唐浩明早已是海內外著名的曾國藩研究專家了。
有人說:唐浩明是曾國藩百年之后的“紅顏知己”,曾氏當時的內心世界,惟有唐浩明知道。
我以為,說這話的人是認真讀過唐氏文字的。
記得十多年前,讀到唐浩明的三卷本歷史小說《曾國藩》時,我被怔住了——過去臉譜化的曾國藩竟成了鮮活的人物。
后又讀到《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兩本書由岳麓書社分別于2002、2004年出版)等,更是服膺他的學養(yǎng),以及他對曾國藩的洞悉。
唐浩明說,“曾國藩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最后一個集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有值得借鑒之處”。
“作為一個國家的高級官員,在舉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時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學習、徐圖自強的構想,并在權力所及的范圍內加以實施”,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20多年前,唐浩明就主持編輯出版了《曾國藩全集》,研讀了曾氏的全部文字,對曾氏的功過是非自然了如指掌。
曾國藩在剿滅太平軍時,殺降很多,是事實,但說曾國藩是“漢奸”,就很值得研究了。
早有學者指出,曾國藩打敗太平軍有以下作用:一是清王朝統(tǒng)治得以維持;二是中國傳統(tǒng)的孔孟文化得以保存和維系;三是打破了清王朝滿族專制的格局,使?jié)h民族掌握了一定的權利,加強了民族的融合,進而導致洋務運動和變法維新的出現(xiàn)。
難怪也推崇他。
1917年致黎錦熙函曰:“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
”著名史學家錢穆也說:“曾國藩在晚清,亦以文人參戎務。
其討平洪楊,先定一通盤之作戰(zhàn)計劃。
治水師,造戰(zhàn)船,自武漢而九江而安慶,沿江東下,卒克金陵……可謂其通文武兼才德而有之矣。
” 那么,是何時開始對曾國藩進行全面討伐的呢
1930年代從上海大廈大學追尋革命到延安的楊第甫先生說:就在延安時代。
據(jù)說當時的蔣介石曾以曾國藩自命,說明自己是正統(tǒng);而把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的紅軍視為太平軍一流。
為了反對蔣介石,發(fā)動了對曾國藩的批判,產(chǎn)生了《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之類的文章,全盤否定曾國藩——這就是延安當年批判曾國藩的背景。
在寫這篇小文時,我又電話討教朱正和鐘叔河兩位文史專家,他們都說,蔣介石是推崇曾國藩的,至于是否以曾國藩自居,未見諸文字。
1949年后,對曾的批判沿襲至今。
1980年代后,盡管學界有不少人提出異議,主張實事求是,重評曾國藩和太平天國,但一直未為主流話語所接受。
唐浩明是學者,他以自己的膽識,與現(xiàn)行的大中學歷史課本唱了一個反調,第一個以文學形象正面表現(xiàn)了曾國藩,使曾國藩一下成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
著名近代史學者袁偉時曾撰文說,《曾國藩》“很可能和《三國演義》一樣,成為千百年間廣大中國人了解有關歷史和人物的重要讀本”。
《曾國藩》出版十余年來,已印30多次,印數(shù)近百萬套,這在當代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
唐浩明對歷史的貢獻,似乎也不言而喻了。
如何評價五四運動
1、事件評價 ?、偈且粓鰝ゴ笪逅倪\動的群眾愛國運動。
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xiàn)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五四運動上前所未有的。
它充分發(fā)動了群眾,工、商、學聯(lián)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谖逅倪\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tǒng)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畚逅倪\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chuàng)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從此,無產(chǎn)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條件。
2、時間過程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zhàn)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zhàn)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1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后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互聯(lián)網(wǎng)能出新時代思想家嗎
陳炯明是值得肯定和重視的歷史人物,聯(lián)省自治和民主建設的思想至今仍有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