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
讓英雄走下神壇——讀魯迅《二十四孝圖》有感 魯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
而其中記得最深刻的便是有關(guān)“郭巨埋兒”的一段。
“郭巨埋兒”的故事是說一個孝子郭巨,家里貧窮,生了兒子之后怕養(yǎng)不起老母,就要把親生兒子埋掉。
我想,那些把這個故事改編潤色、一代代傳下去奉為典范的人們,本來是要贊揚郭巨的孝順吧。
可年幼的魯迅讀了后,竟然“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白發(fā)的祖母,總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的”,竟然對這些孝子們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不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親去做孝子了”。
這是何等的悲哀
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
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
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么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那些煞費苦心“修飾”出來的完美的、讓人們?nèi)ツぐ菥囱龅纳裣瘢遣荒艽騽尤诵牡摹?/p>
真正能讓我們這些在柴米油鹽間折騰著的普通人感動的,永遠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過懦弱、有過自私、有過猶豫,然而最后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堅定的人。
那些自愿前往偏遠地區(qū)的志愿者們,難道沒有過后悔嗎
難道從沒有在靜夜里獨自流下過淚嗎
難道沒有抱怨過當(dāng)?shù)夭豢上胂蟮钠D苦條件嗎
難道沒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時,萌生回家的念頭嗎
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
然而他們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溫暖著那塊貧瘠的土地。
那些堅守操節(jié),廉潔奉公的干部們,難道沒有羨慕過別人富足的生活
難道沒有在賄賂面前感到一絲的猶豫
面對著清苦的生活,難道沒有過委屈與不甘
面對妻兒親友的抱怨,難道沒有過歉疚、沒有過啞口無言
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
然而他們最后還是選擇了清廉,守著自己的良心,不圖那個“廉潔”的虛名,只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那些為人們所稱頌的英雄們之所以崇高,不是因為他們的“完美”,而恰恰是因為他們的缺陷,以及與缺陷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正是他們的缺陷,使他們離我們是那么近,我們不用仰視就可以看到他們的面容;而他們對自身缺陷的戰(zhàn)勝,成就了他們的崇高。
為什么總是要把人“神化”呢
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像,真的比混跡于蕓蕓眾生的“人”更有感染力嗎
恐怕不見得吧。
失去了真實失去了親切的典范和偶像,立刻便斂去了那溫和的笑容,換上一副拒人千里的面孔。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huán)、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后的高貴與堅強,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讀后感2 你看過《新二十四孝》這本書嗎
它是一本以“弘揚孝道精神,構(gòu)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書。
書中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小故事,不僅有古代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還有當(dāng)代人如何尊敬長輩的典范。
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其中有一篇講述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觸特別深。
舜的父親是個雙目失明的瞎子,繼母又蠻不講理,他還有個異母兄弟叫象,從小被嬌慣壞了,好逸惡勞、游手好閑,娘兒倆成天合計怎么虐待舜。
有一個冬天,刮了幾天的北風(fēng),風(fēng)把家里糧倉頂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讓象在下面幫他遞送稻草,自己在屋頂上修倉頂。
不料這時糧倉著火了,他趕緊跳下屋頂,可火勢很兇,已快燒到住房了,他顧不得自己,就沖進了火海,先救出了父親,接著又救出了繼母,這時他身上的衣服已經(jīng)全燒爛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眶濕潤了,舜的行為讓我深受感動,繼母平時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忘我地去救她,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啊
想想舜當(dāng)時的生活環(huán)境,不管繼母怎樣對待他,舜仍然時時想著要孝順父母,再對比一下我們現(xiàn)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我突然感到很慚愧,父母平時辛苦地工作,盡可能地給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學(xué)習(xí)環(huán)境,讓我們吃好的、穿好的,可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孝”的觀念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jīng)非常淡薄了。
我想:我們應(yīng)該向這本書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xué)習(xí),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父、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學(xué)生求學(xué)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等當(dāng)代人物好好學(xué)習(xí),有句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yīng)該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zé)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我愿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 600字
《中華孝道故事》讀后感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往今來一直提倡的一種行為,一種精神。
?中華孝道故事?一書,所選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動人。
有的耳熟能詳,有的未曾聽聞,都是鮮活的例子。
告訴了我們,敬老、愛老、助老,乃人倫之大道也。
“烏鴉尚反哺,羊羔猶跪乳。
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
”多么的震耳發(fā)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不只是對我們自己的父母親長,還應(yīng)是對整個社會的老人,長者。
愛是博大的,是包容的。
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時。
我今不敬老,人誰敬我老
還記得小學(xué)思想品德課本上那個故事嗎
一家人吃飯,爸爸媽媽兒子圍坐一桌,很豐盛。
身后的小桌子上老人端著木碗,只有少量的菜。
小兒子走到角落撿木塊。
父母很奇怪,就問他在做什么,他回答:我在收集木頭做碗呢,等你們老了,我也像你們對奶奶那樣對你們啊。
父母大窘,立刻請老人上桌一起吃。
可見我們的行為不僅影響著現(xiàn)在,還會影響到下一輩。
我想,這是我們這些80、90后們以及所有人都應(yīng)該共識的。
孝敬老人,從身邊做起。
最簡單的,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
讓我們把孝行傳遞,把文明傳承。
雖然現(xiàn)實社會中,幫扶老人反被誣告的案例不止一例,造成了社會的熱議話題“誰消滅了雷鋒”,但那不是孝行的錯,不是見義勇為的錯,不是助人為樂的錯。
相信,世間自有真情在。
我們應(yīng)該堅持孝行,堅信孝行。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游。
南京分公司的各位同事們,你們大多數(shù)不是我們南京本地人,但你們?yōu)榱耸聵I(yè),為了家庭,也為了公司,來到了這里。
肯定會時常的想念自己的父母親長。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愛無言。
父母長輩們之于我們又何嘗不想念的狠呢
做兒女、子孫的我們要細心體會。
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
我們該怎么做呢
孝,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
一個電話,一個短信,溫馨的問候。
雖不能?;丶铱纯矗@樣一來,可略盡孝道,二者,減輕父母長輩們對我們的掛念擔(dān)心。
這不也是一種孝嗎
24孝圖 讀后感
每看見小學(xué)生歡天喜看著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
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
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dāng)時的“引導(dǎo)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我的小同學(xué)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
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里還閃出蘇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至于玩著“搖咕咚”的郭巨的兒子,卻實在值得同情。
他被抱在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著;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了。
說明云,“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
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
”但是劉向《孝子傳》所說,卻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給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沒有到三歲。
結(jié)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黃金一釜,上云: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 賞析:<<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圖》給我影響最深。
文中主要是批 判封建孝道觀念,讀來勝讓人惶恐,不僅覺得就是觀念與當(dāng)今所持態(tài)度不同的何止十萬八千里之遠。
開篇作者反對“妨害白話者”,態(tài)度尖銳,亦使人想起魯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寫白話文的第一人,魯迅先生認為,勿徒的古書是束縛兒童想象力的。
從“我的小同學(xué)因為‘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可見,那時的兒童對諸如此類的新的形式的書籍是多么喜愛,這就是白話。
接下來,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選文分析了“郭巨埋兒”的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dāng)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fù)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百行以孝為先,24孝的故事就是向人們表達孝的深層意義。
24孝里面的每一個故事,有的看了很感動,有的看了卻讓我們深思。
因為里面不泛存在愚孝。
只懂得孝敬父母,卻忘記了道理。
在現(xiàn)今社會,24孝仍然值得推廣,但是,我們應(yīng)該懂理懂孝才行。
中國古代24孝的感想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百行以孝為先,24孝的故事就是向人們表達孝的深層意義。
24孝里面的每一個故事,有的看了很感動,有的看了卻讓我們深思。
因為里面不泛存在愚孝。
只懂得孝敬父母,卻忘記了道理。
在現(xiàn)今社會,24孝仍然值得推廣,但是,我們應(yīng)該懂理懂孝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