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200字
前,我讀了一本書《紅星照耀中國》。
讀后讓我驚奇,又感受頗深。
埃德加諾是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關(guān)頭,到達中國陜甘寧邊區(qū)進行采訪的第一位外國記者。
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jù)考察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
斯諾也是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在經(jīng)歷80多年后的今天,閱讀這本書,似乎又把我的思緒帶回到那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我以前從未見過任何中國青少年有這樣一種人格尊嚴……隨著我更深入蘇區(qū),我發(fā)現(xiàn)在這些紅紅臉蛋、歡樂愉快、精神飽滿、忠誠不渝的“紅小鬼”身上,洋溢著一種令人驚奇的青年運動的蓬勃精神。
有時我?guī)缀醪荒芟嘈?,正是由于這樣一批堅決的青年,有了一種思想的武裝之后,竟然能夠?qū)δ暇┑那к娙f馬進行群眾性斗爭達十年之久...。
斯諾用樸實無華語言,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中國蘇區(qū)普通百姓的精神狀態(tài),他看到了這是正義的力量,也是中國希望的所在。
讀史使人明智,在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6周年之際,中華民族復興之時,再讀《紅星照耀中國》,它不僅讓我們重溫抗日戰(zhàn)爭這段非凡的歷史,領略真實鮮活的紅色中國;更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未知的中國革命史,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誰有好一點的讀后感字越少越少,給我多發(fā)幾篇
1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為它里面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 ,可以讓我增長見識,廣博見聞。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五千年源遠流 長的歷史。
這本書記錄了從盤古開天地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詳細的 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書中有數(shù)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 自己的足跡。
有愛國詩人屈原、推行新政的范仲淹、抗元的文天祥、抗擊倭寇的 戚繼光、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虎門銷煙的名族英雄 林則徐。
當時的廣州是外國煙販子的販毒中心,吸食鴉片已成為危及中華民族存 亡的禍患。
面對這種局面,道光帝派林則徐赴廣州禁煙,身為欽差大臣的林則徐 到了廣州就下令收繳鴉片,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近2萬箱,總重量約237萬余斤 。
用了23天才把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
在林則 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于侵略的決心,顯示了中國人民 反抗侵略的意志,同時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雄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他們?yōu)榱嗣褡謇鎳I心 瀝血,他們?yōu)榱嗣褡遄饑蓝I身成仁,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我要以他們 為榜樣,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做貢獻
2 永不言敗----老人與海讀后感(789字) 桑提亞哥(Santiago)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
海明威 (Hemingway)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并沒有給予老 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yōu)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后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 ?。╩arlin),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著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 后才被刺死的。
老人的命運似乎并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jīng)過殊死的搏斗, 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 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zhàn)如是說。
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 ,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
故事的頭尾,都出現(xiàn)了名叫明諾林(Manolin)的男孩 ——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yè)。
何止捕魚的事業(yè)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 為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
在老人的故事里為什么有這個孩子的出現(xiàn)
年輕,象征著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nèi)心同樣是年輕的。
文中多次描寫 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xiàn)在老人的夢中,一直在老 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
這個骨頭里留有幾百塊彈 片的硬漢作家,恰當?shù)貙懗隽松膹姸?,告訴我們怎么去面對生、老、病、死 ,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一般。
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 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
但正如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 敗你,它沒有。
” (He didn't beat you. Not the fish.)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犯嬖V我們的。
3 《名人傳》讀后感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
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
《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 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jīng)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 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
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 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
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 先后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
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
但災難還 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jīng)無法治愈 ,并且會很快惡化。
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chuàng)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
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能寫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
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xié)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 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lián)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著堅強毅力的人。
她 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 孩。
在她的世界里,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命運的不 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為十九世紀 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著同樣的精神——永 不向命運屈服
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
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 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 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
是
在遇到難題時,在 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
”用堅 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xiàn)理想 4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是一本讓人讀后覺得蕩氣回腸的書。
本書所描寫 的是以俄國十月革命為背景的一個傳奇人物——保爾·柯察金。
保爾·柯察金認 識到,一個人只有和祖國聯(lián)系在一起時,才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
他曾說:“我贊成那 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絲毫不能與集體的事業(yè)相比的革命者。
” 作者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 此它很堅固。
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并且學會了 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
”保爾的形象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最典型的代 表 保爾一生的經(jīng)歷實際上是向不公正的命運挑戰(zhàn),向困難挑戰(zhàn),向自身的殘疾和不 幸挑戰(zhàn)的過程。
我想保爾·柯察金那段名言將伴隨我一生,鞭策我抓緊每秒每分 鐘的時間,去做一些有利于人類發(fā)展、進步的事,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 充實。
回首往事時,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擇生與擇死》讀后感(800字左右)
讀屈原和司馬遷的故事,是在兒時。
兒時讀歷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總把自己比將進去:遇此情境我當如何
但正是這種類比,卻凝睇著一種世界觀的奠基。
這種,一直沒有離開過我。
它令我出入古今,給我一生的精神滋養(yǎng)。
我深信,這種思考并非我一人獨有。
某種程度上,歷史是為這種思考存在的。
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
五千年積淀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
同是中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為什么屈原與司馬遷,一個要死,一個卻不惜帶辱而活
這個問題從兒時就縈繞著我。
后世一直將屈原定位為“愛國詩人”。
我以為,這忽視了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
后人出于不平,以為楚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盡忠和報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
政治家與政客的不同,正是由于前者是別無選擇地獻身,后者卻是投機的。
身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國亡國的事實。
僅作為一個“詩人”,即令“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
詩人以“詩”愛國和救國。
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薪火傳人”。
但三閭大夫必須沉江。
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為政治家面對失敗時唯一的選擇。
他把政治的責任放在“詩人”之上。
這才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
馮友蘭先生說過,中國文化中有一種西方?jīng)]有的精神,這就是當一個人認為他不能拯救國家時,為了不在內(nèi)疚中偷生,便選擇赴死。
這就是為什么在抗日戰(zhàn)爭中,在寡不敵眾的時刻,會有那么多的中國將士“以卵擊石”的壯烈行為。
屈原是不會等到敵國軍隊侵入受辱而死的。
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
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的獨立的死。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他悲吟著,高歌著,在汨羅江畔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如歸地赴死。
我們何不理解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后,緊緊地擁抱著詩的理想而去的。
這死,亦是一種決裂,與以往從事的“政治”決裂,與終生所愛的詩章同歸。
這是歷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結(jié)局。
中國古人發(fā)明了一個偉大的詞——視死如歸。
“浩氣還太虛”,回歸自然。
中國人承認自己是從自然中來的。
精、氣、神為天地所化。
死,是將這從大地而來的浩然之氣歸于造化它、養(yǎng)育它的泥土和流水。
死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
當死臨到司馬遷的頭上時,他選擇生。
一種令肉體與精神,令自己與親友都極度痛苦的生——接受宮刑。
司馬遷身為史官,只因他出于公正之心,為李陵辯護,開罪于皇帝。
假如就為此而死,亦不失為一位直諫烈臣。
但司馬遷為自己規(guī)定的人生使命卻不是僅此而已。
他要完成千古史記。
司馬遷此舉引起了當朝的監(jiān)視與懷恨。
這明明是一種沖破思想牢籠與真相禁錮的叛逆之舉
《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它是以正義與善惡觀來創(chuàng)作的,充滿人性及文化激情的作品。
因而能超越政治變遷,雖物換星移,卻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光。
《史記》之功,可謂“再造”了中華民族。
“生
還是死
” 莎士比亞的名句,令丹麥王子哈姆萊特成為西方“擇生擇死”思考的典型形象。
西方人棄生取義的意識,與東方有異。
他們更重視“生”的權(quán)利與個人的發(fā)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則是把自我的小生命看做是民族的大生命的一環(huán)。
舍小取大,故有欣慰之感。
有時,中國人甚至將“生”看作是比“死”更難的事情。
有一個“退麝投巖”的故事。
麝鹿被獵人追殺無計時,會跑到巖邊,將自己身上的麝香掏出,搓入泥土,歸還大地,不令獵人所得。
然后,投巖而亡。
這是對文化人的生命與使命的莊嚴比喻。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人欲滅亡中國,尤其要撲殺我民族的精英。
西南聯(lián)大的諸教授們跑到了云南。
這正是一個民族存亡的“巖邊”,他們將自己的麝香掏出,哺育后生,還給中華,以雪國恥。
同時也準備好了暫不投降。
這個比喻,正是發(fā)自內(nèi)心與行為,而非只是課堂上的高調(diào)。
好一個“退麝投巖”
在此,一部西南聯(lián)大的歷史,已將“擇生”與“擇死”糅在了一起,這是司馬遷與屈原的統(tǒng)一。
擇生與擇死的思考,構(gòu)成一個人、一個民族隆起的脊骨。
沒有這偉大的設計,是沒有偉大的人和偉大的民族的。
祖宗給了我們一個清明節(jié)。
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界邊,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
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不到百年的小生里,還要活進五千年的歷史里,活進無盡的未來中。
這使得中國人“在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人生更為漫長和浩淼。
<歷史的選擇>的讀后感,網(wǎng)上有的我都看了,不要重復,自己寫的600字
我愛你,中國》讀后感 共享文檔2010-01-17 2頁 2.13分用App免費查看《我愛你,中國》讀后感《我愛你,中國》這本書是令人回味無窮的,我讀后也感慨萬分。
這本書里講講述了六十年來祖國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講述了祖國母親卓著輝煌的成果。
在讀這些故事時,我時而滿眶熱淚,時而滿腹欣喜,時而提心吊膽……其中,最激勵我的是《容國團與西多的對戰(zhàn)》和《袁偉民和中國姑娘》這兩個故事。
《容國團與西多的對戰(zhàn)》一共寫了19天,前7天寫了無論是什么人,在那一刻都坐在收音機旁留神地聽。
寫出里外人們對這塊金牌的渴望。
后12天寫了所有的中國人都在容國團決定勝負的那一霎那歡呼起來。
寫出了人們對那第一塊金牌的欣喜,更是對為祖國爭光的人的歡呼。
想想現(xiàn)在有些人,不僅不給祖國爭光,還對別人爭得光不屑一顧,甚至還給祖國抹黑,真是可惡至極
《袁偉民和中國姑娘》講的是女排姑娘在袁指導的帶領下,眼看就要拿到三連冠了,卻輸給了日本隊。
他們便臥薪嘗膽,刻苦的訓練,豐富的飯菜。
終于,她們又以3:0贏了日本隊。
而現(xiàn)在有些人失敗了一次就死心了,甚至自暴自棄,怎么做得了大事
這也證實了莎士比亞曾說過的一句話“千萬人的失敗,都是失敗在做是不徹底,往往做到離成功還差一點就終止不做了。
”這類人真應該以女排姑娘們的精神作為目標前進。
看了這本書,我有個感想,就是:以后認真讀書,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讀完《我愛你,中國》,我思緒萬千。
六十年,祖國風風雨雨,成果卓著輝煌。
有人說:祖國用江河的乳汁哺育了我們;有人說:祖國用寬廣的胸懷包容著我們。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只一味享受“母親”給我們的關(guān)愛,何曾掂量過祖國在我們心中的分量
何曾想過如何去熱愛祖國,報答祖國
祖國,我想對你說,我們愛你
您是世界東方的一朵花,婀娜多姿,朝氣蓬勃。
您有美麗的容顏,一望無際的草原是您的衣裳,巍峨高聳的五岳是您的裝飾品,蜿蜒盤旋的萬里長城是您的金腰帶,筆墨紙硯鋪陳歷史的燦爛,秦兵馬俑展現(xiàn)昔日輝煌;您有豐富的內(nèi)涵,唐詩、宋詞、元曲源遠流長。
祖國,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怎能不愛您
我們也深深知道,只有祖國富裕,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只有中國強大,人民才能昂首挺胸
祖國,我想對您說,您是我們的驕傲
六十年風風雨雨,您輝煌過,也迷茫過,但您從不屈服,您帶領著我們走向一個美好的明天。
改革開放,讓我們告別了貧窮,告別了愚昧;一座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