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治家格言
唐太宗李世民《百字銘》2007-11-03 22:02:42 原文地址: [查看原文]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
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cái)。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
溫柔終益己,強(qiáng)暴必招災(zāi)。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
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
養(yǎng)性需修善,欺心莫吃齋。
衙門休出入,鄉(xiāng)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閑非口不開。
世人依此語,災(zāi)退福星來。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唐太宗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 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財(cái),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李世民對生活的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 織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dāng)思農(nóng)夫之苦, 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寸絲千命,匙飯百鞭。
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結(jié)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
取本分之財(cái),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確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功名富貴長久。
李氏家訓(xùn)
一、敬祖先 祖先是人的根本,根本固枝葉榮。
根本不培,難榮枝葉。
祖有遠(yuǎn)近之分,近代祖先, 近代人則敬之,遠(yuǎn)代則不知敬,豈知無遠(yuǎn)代之祖,近代祖從何而出
因近代為我之祖先, 遠(yuǎn)代更為近代祖先的祖先,我不敬遠(yuǎn)祖而近代祖先的心不安,因此,必報(bào)本中又報(bào)本, 追遠(yuǎn)中更追遠(yuǎn),才可說敬。
敬祖必按時祭掃。
修其墳塋為先祖所棲,若不修必被別人侵 毀,我族人切不可輕視而露祖骨。
二、孝父母 人子為父母所生養(yǎng),教育其恩如天地。
粉身難報(bào),孝父母為天經(jīng)地義,切不可失養(yǎng) 失敬有違天倫。
凡我族人,奉行孝道,銘記于心。
三、和兄弟 至親莫如兄弟,兄弟乃同胞共乳之人。
同室而長,如手如足。
人每每重朋友,戀妻 室,而于兄弟間反至參商,而不知手足難得,凡我族人,切不可因爭產(chǎn)爭財(cái)而傷其手足。
四、教子孫 子孫不必都聰明俊秀才讓讀書,雖愚也不可不讀,聰明的固然可望成才,愚者讀書 不至屬于下流,如盡到義務(wù)完全一定的學(xué)業(yè)也不能繼讀,亦應(yīng)令其學(xué)藝耕耘經(jīng)商,尤戒 侈淫,使子孫不好的行為而為父母,為祖者才不愧教子有方。
五、睦宗族 宗族,吾身之親,千支同本,萬脈同源,始出一祖,不睦宗族,不敬宗祖,則近如 禽獸。
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殘相欺,以傷元?dú)狻?/p>
六、和親鄰 凡新舊親戚,無論貧富,皆當(dāng)往為有禮,相親相愛不可遺忘。
至于鄰里同居共處, 和氣一團(tuán)多少益處,損多少煩惱,切可彼此生角而成后患。
七、守國法 居家之道,為善最樂,保身之策,安分為先。
國家法律尊嚴(yán),無非禁民為非,導(dǎo) 民為善,合乎天理人情,道德常規(guī)之至。
人能準(zhǔn)情度理,自不作奸犯科。
茍視法典為 兒戲,將一墮法網(wǎng)之中,輕則辱身敗名,重則破家隕命,上以貽憂于父母,下以遺累 于妻子,所以君子懷德,德必出于君子,凡我族人應(yīng)做安份之民。
八、勤力作 人生衣食豈從天降
全憑人力營作中來,男女勤勞,各當(dāng)盡力。
雖一歲所入,公 私輸用而外,剩余無幾,而日積月累,自至身家豐裕,子孫世守,利賴無窮。
一有游 惰則貧乏繼之。
凡執(zhí)藝行業(yè)俱以勤力為本,才無饑寒。
九、務(wù)農(nóng)業(yè) 國以家為本,民以食為天,無農(nóng)不穩(wěn)。
農(nóng)為衣食之必資,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 養(yǎng)子孫,所以為生存之本。
如不勤耕力作,必致荒蕪田疇。
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懶惰, 以致終身饑寒。
十、去奢侈 淫侈之費(fèi)甚至天災(zāi)。
一家度支甚繁,當(dāng)用固不能辭,不當(dāng)用務(wù)須儉約,才有盈余。
徒尚奢華,不知節(jié)縮,須知一歲之終,所入有限,所出無窮,務(wù)須謹(jǐn)慎。
十一、出異端 左道惑眾邦有常法,邪說誣民,不容。
近有游手無賴之徒,往往假借兇祥 禍福之事,以售幻誕無稽之談。
始則誘取資財(cái)以圖肥己,漸至男女雜處,樹黨結(jié)盟。
陽竊向善之名,陰懷不軌之計(jì)。
一旦發(fā)覺懲逮株連,遺患不淺,能不懼哉
凡我族 人應(yīng)出其異端,以正家風(fēng)。
十二、禁賭博 家風(fēng)之墜,邪淫者,十惡之有;賭博者,傾家之源。
賭博害人深,家產(chǎn)既盡, 借貸無門,非劫奪以為生,即偷竊以乞活。
故好賭實(shí)盜賊即好賭這歸宿。
即令不 為盜賊,饑寒交迫,滋事生非常違國法。
族中有產(chǎn)者,務(wù)重懲其窩家,則歪風(fēng)自止。
十三、禁吸毒 毒品之流毒中國也,深矣
大則有害生命,傾家蕩產(chǎn),小則喪失作有害生存, 如不禁戒,不但前人被其害,而后人亦遭其毒。
凡我族人切不可販毒吸毒,以害 人害己。
十四、正人倫 人倫,九族之源,人生所當(dāng),存于方寸之中,而尊卑長幼各得其序,綱常倫 紀(jì)各得其次。
凡我族人,要必言正名順不可亂倫。
十五、慎婚配 婚配,為人倫之始,結(jié)婚合配當(dāng)審其人品性格,究其清濁白。
茍婚配不擇 淑女,非持為終身之害,而傾家聲之不小,凡我族男丁女口未出五世而婚配者, 應(yīng)視為亂倫者應(yīng)受全族人共誅之,受國法而處之。
十六、重敬賢 敬賢,乃我族人之重望也。
賢者為人之師,其學(xué)有所傳,禮有所學(xué),不重 賢是人之愚昧,不得為人也。
凡我族人,務(wù)必尊長敬賢 以示文明之族風(fēng)。
摘自二00四年孟秋《李氏(崇倫堂)續(xù)修宗譜卷首.二》 <<李氏家訓(xùn)選錄 ?。ㄖ艽┎柟矣?xùn): 一、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二、上德若谷,知足有辱,知山不殆,知而好問者圣,勇而好問者勝。
三、。
四、圣人安貧樂道,不以欲傷身,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妾取。
五、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譏議人者也。
博辯而危其身者,好發(fā)人之惡者也。
六、,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八、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九、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
以天下之心慮,故幾以道。
十、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十一、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十二、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福,不以智治國,國之禍。
十三、為無為,則無不為。
十四、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知足。
咎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常足也。
十五、上德者,天下歸之;上仁者,海內(nèi)歸之;上義者,一國歸之;上禮者,一鄉(xiāng)歸之;無此四者,民不歸也。
不歸用兵,即危道矣。
十六、良貢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十七、圣人處無為之事,,萬物作為而不辭,,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足以不去。
十八、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十九、夫物蕓蕓、各復(fù)其根。
二十、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未玄同,詩曰: 修心煉性列三清,著作混無道德經(jīng)。
精氣神為三至寶,抱遠(yuǎn)度原靈。
>>
世界李氏字輩譜5000例我知道我家的有:洪 恩 興 世 永 求全譜
題主巧了,我也是姓李,在山東,我爺爺告訴我他記得最老輩的是世,接下來是永,如果真是和你家接上的話,接下來的就是:洪恩興世永,元天光華日,家慶樂安居。
我是家字輩的。
如果真接的上那咱就是親戚了。
李氏家譜 步、恒、本、立、道
李氏家譜好象比較亂你最好到 這里仔細(xì)地看一下,應(yīng)該可以找到你案 “我李百萬葉,柯條遍中州”。
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載李氏郡望存13個之多……。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詩曰:“我李百,柯條遍中州”。
可見唐代時期,李姓的分布已經(jīng)很廣了。
時至當(dāng)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華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龐大的李氏家族,擁有眾多的堂號和郡望。
所謂“郡望”,是指長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
郡望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從這個歷史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記載的李氏郡望有13個,它們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陽李氏、雞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麗李氏、范陽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還有一個是隴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陽李氏出自廩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
漢末大亂,于是遷于漢中(今陜西漢中)楊車坂,號楊車邑。
曹操定漢中,又從楊車坂再遷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縣南),以后便定居下來,故被稱為略陽李氏。
略陽李氏家族是至將軍李武時歸魏而遷略陽的。
李武生東羌獵將李慕,李慕生五子:輔、特、驤、庠、流。
李輔,為驍騎大將軍;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將軍、長樂鄉(xiāng)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謚景帝,廟號始祖;三子李驤為驍騎將軍,以其子李壽即帝位,而被追謚為獻(xiàn)帝;四子李庠,字元序,為威寇將軍、楊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蕩、雄。
李始為武威將軍;李蕩為驍騎將軍;李雄,字仲雋,為位前將軍,即帝位,國號蜀,在位36年,謚日武帝,廟號太宗。
李蕩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
李班,字世文,襲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殺之于殯宮;李(王含),為中領(lǐng)軍,李稚為將軍,皆死于氐人;李(王午)棄涪城奔晉都,為中宗所殺。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
李越為建寧王、相國、大將軍、錄尚書事;李期,字世運(yùn),殺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驤子李壽廢之為邛都縣公,謚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驤子李壽,字武考,廢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謚昭文皇帝,廟號中宗。
李壽有三子:勢、廣、福。
李勢,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國亡,晉封之為歸義侯、廣大將軍、漢王,后因求為太弟而坐罪,貶臨邛侯,自殺。
李壽弟李攸,為安北將軍。
李流子李世,為位將軍。
京兆,即首都,唐時為長安。
隴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
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欽;李欽為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時為相,任太尉、司徒、中書令、西平王。
李晟生有十二子:愿,為河中節(jié)度使;聰,為光祿寺主簿;(纟總),為太子中允;(孫心),為左神武大將軍;(馮心),為右威衛(wèi)大將軍;恕,為光祿卿;憲,為嶺南節(jié)度使;(朔心),為陳許節(jié)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為多;懿,為渭南尉;聽,字正思,為檢校司徒、涼國公,生左神武將軍琢;(其心),為右羽林將軍;(殷心),為嵐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隴西和趙郡兩支郡望名聲最大,人口最眾,今天下李氏多出自這兩支郡望。
隴西和趙郡的榮耀甚早,秦、漢兩朝將相輩出,至唐朝則顯赫無比。
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是來自當(dāng)時的隴西,大唐帝國在290年之間,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趙郡李氏,與隴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曇之后裔。
趙郡李氏在唐朝一代總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沒人能比。
據(jù)明代學(xué)者朱彝尊所說,趙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過張、王、劉、趙等諸姓之上。
秦國的司徒李曇,其幼子李璣傳下了趙郡房,其長子李崇傳下了隴西房,趙郡房與隴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 李氏字輩譜100例(一) 1、湖北: 逢水仕金廷,陽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國,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 華時應(yīng)有,文才必仲,仁義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緒,世代榮昌; 3、四川安縣: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國德應(yīng)有慶,世守常增培,孝順綿基緒,詩書啟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聲; 4、江西: 光天化月照, 鴻先喜泰堯, 才發(fā)興隆茂, 林應(yīng)登文朝, 忠厚傳家遠(yuǎn), 開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 仁義禮智信, 天地元黃宇, 宙蘭馨竹秀; 6、 有、芳、毓; 7、李煜同族: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樹連; 8、重慶涪凌: 萬文登聯(lián)國,弘世成福大, 倫常家齊治,山青永長安; 9、湖北當(dāng)陽: 世時正宏大,光宗承榮昌,永遠(yuǎn)傳家德,賢名達(dá)萬方; 10、重慶梁平:汝名時聞,可仲彥仕,為善承宗,大光萬世---金堂衍圣, 江佑開先,詩書繼首,代啟英賢; 11、陜西漢中:作、芳、樹、陽、建; 12、 國、勛、業(yè)、秀、廣; 13、福建: 正自大學(xué)繼,洪儒道法傳,時中國乃泰; 14、 俊發(fā)齊英啟瑞祥,經(jīng)倫華史慶賢良。
國正家興棟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繼美,聲名必遠(yuǎn)揚(yáng); 16、四川威遠(yuǎn):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陸:派衍隴西代象賢, 簪纓甲第慶纏綿 ,南宮歸獲超今古, 兆楚人文極萬千; 18、 華國才猷真???, 經(jīng)邦讀列可光前, 云初祖爾原同氣, 源遠(yuǎn)流長百世傳; 19、 常紹前光修德大 家聲遠(yuǎn)振詩書長; 20、 國治家齊維爾克昌, 存心寬忍百世其長, 興宗耀祖富貴永強(qiáng), 繼傳忠義安吉宏揚(yáng); 21、山東海陽:仁、孔、作、樹、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時振飛繼生元良,健代榮華永世昌; 23、山東莒縣::元、東、實(shí)(欽)、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荊州:成、中、召、祖、訓(xùn)、孝; 25、 萬,清,紹,德,長; 26、山東青州:學(xué)、永、臨、田、增、景、修; 27、遼寧: 詠云成文尚,空廣生樹久,洪世長積德,學(xué)中萬國書; 28、江蘇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 其文忠福井,百萬興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國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開廣達(dá),文賢忠厚; 31、燈久光明,永懷道德; 32、桂、明、福、??; 33、安、永、懷、瑞、興、啟; 34、世守其業(yè),繼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齊治平; 36、文學(xué)丕萬世,永玉國鴻昌; 37、文守繼興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東; 38、元向知本大, 文運(yùn)振明新 ,學(xué)道恢仙澤, 存仁潛信真; 39、龍殿騰飛,屏翰洪廣,俊美英奇,聲名顯達(dá),簡策昭垂。
寬懷功厚,猛勇雄威,書謨典訓(xùn),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輝; 40、顯、 萬、 鴻、 清、 榮; 41、大田逢春玉,國輝久長開,德澤永世遠(yuǎn),福祿自天來; 42、榮紹士漢孝,克明必本元,國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偉; 44、正裕厚培,長春肇慶,爾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輔正; 46、光良久遠(yuǎn)善 ,任孝一正方, 元啟天開宗, 易長文明輝, 先緒克定大, 吉昌榮國邦; 47、原裕廣崇興,時青顯達(dá)隆,賢良昭祖訓(xùn),俊秀紹先忠,交慎締; 48、桂榮盛昌茂,征應(yīng)念仕升; 49、貴宗云朝春光慶 天道顯昭崇典則 玉成才美期登用 大建文模轉(zhuǎn)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繡高穎景-----順繼文明遠(yuǎn),功崇振澤長,學(xué)科連步上,邦國永增光; 51、萬代朝天子, 大圣尊周孔, 嘉言啟世儒,弼教歌熙績; 52、萬代朝天子,金階玉殿行,少年如有志,永遠(yuǎn)立功名; 53、方汝紹世孔,作樹超智忠,昌書耀志用,慶輔昭繼鳳; 54、宏、世、開、慶、勝、玉、春; 55、西、騰、登、尚、忠; 56、仕文武國中尚元,金玉興隆永幀祥,才漢豪杰顯育秀,富貴英華大吉昌; 57、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58、方正端凝,啟延宗慶,統(tǒng)承宏緒,基賢繼盛,顯揚(yáng)先業(yè),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59、啟、登、朝、正、大、光、明、宗、祖、德、承、世; 60、純玉振金生,九學(xué)光顯文,殿傳明世煥,萬芳清春; 61、令再仲常,仁定文德,昭仕承宗,源紫百千,祖代昌榮,安居永遠(yuǎn),忠孝才良,萬世光顯,高曾衍慶,祠裔維蕃; 62、百世年千萬,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繼序從茲發(fā),科甲承詩斗,積善流澤遠(yuǎn),齊家惟孝友; 63、上仲孟季、文治玄邦、世必有子、國應(yīng)宗昌、遠(yuǎn)法近守、永正賢良、道崇德盛、厚篤倫常、恢弘先志、啟迪輝光; 64、正、亮、先、仁、德; 65、山依益世雨,繼學(xué)仰錦品。
國公天水茂,元德振家聲。
大本先忠孝,從延發(fā)正音。
詩書登甲第,禮儀習(xí)光興; 66、英俊賢良泰,榮華富貴昌,首源應(yīng)天遠(yuǎn),世代永貞祥; 67、德、傳、延、長、孝; 68、寶、玉、鳳、振; 69、豐壽永德文,芳寶玉鳳振; 70、元、枝、勛、在、錫; 71、新、宗、世、芳; 72、宏、承、貴、顯、學(xué)、守、尊、光; 73、春之有永洪朝景-----------宗繼守學(xué)蘭克廣世傳; 74、仲、
、建、淑、長、朝、國、功、印、慶、鴻、志、然、松; 75、克、作、合、祥、金; 76、大、義、必、尚、堯、仁、中、和、恒、孝、本; 77、華源文師,宗祖仁庭,永達(dá)逢茂,先安幫國,存德本良,立忠尚正,手紹道學(xué),世延浮應(yīng); 78、浴、師、憲、培、法、承、欽、敬、持、循、廣; 79、正裕厚培,長春肇慶,爾履惟恒,端本崇敬; 80、世光孟行(仁)廷延宣,明最仲念信(文)士興,元時家聲禮樂先,均(善)嗣尚彥思孔子居春景道賢良,運(yùn)啟光昌宗本大; 81、克、盛、書、孟、修(或振)、長(或錫)、洪、慶(或福)、瑞、廣、祥、宗、傳、道、希、殿、安、效、華、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82、珠火朝君文,友篤寬松云,文大創(chuàng)景饋,樹柏尚元榮------正德由來遠(yuǎn),忠臣作儒生; 83、全、萬、鳳、慶、國,建、富、繼; 84、世、守、海、孝、存、靈、圣; 85、玉、春、守、??; 86、洪、自、樹、延、傳、繼、增、明、世、永、匯、清、泉; 87、生、有、日、月、星、辰、瑞; 88、朝、綱、世、登、永、吉、大、昌; 89、崇孝陽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90、振、鳳、玉、樹、國、永; 91、流、芳、清、白、世; 92、月、成、興、相、道; 93、克茂見兆增,樹來延紀(jì)宗,永成世文明,續(xù)傳煥之卿; 94、國文向其春,心正是子(瑞)榮,宗之必永勝,光大為家庭; 95、先、澤、遠(yuǎn)、志; 96、繼厚傳家廣,兆德炎思昌; 97、顯令維澤毓,昌世遠(yuǎn)延年,緒德思恩廣,紹忠慶吉賢; 98、玉福學(xué)廷榮,芝蘭百世昌,忠厚傳家遠(yuǎn),詩書禮義長; 99、一、之、承、國、慶; 100、正學(xué)先光大, 逢開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占上林時. 參考資料:
韋應(yīng)物 山水田園詩的風(fēng)格特色是
李輩譜1、湖北: 逢水仕金廷,陽一可,居世成善國,其家祥; 2、四川安岳: 華時應(yīng)有,文才必仁義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緒,世代榮昌; 3、四川安縣: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國德應(yīng)有慶,世守常增培,孝順綿基緒,詩書啟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聲; 4、江西: 光天化月照, 鴻先喜泰堯, 才發(fā)興隆茂, 林應(yīng)登文朝, 忠厚傳家遠(yuǎn), 開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 仁義禮智信, 天地元黃宇, 宙蘭馨竹秀; 6、 有、芳、毓; 7、李煜同族: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樹連; 8、重慶涪凌: 萬文登聯(lián)國,弘世成福大, 倫常家齊治,山青永長安; 9、湖北當(dāng)陽: 世時正宏大,光宗承榮昌,永遠(yuǎn)傳家德,賢名達(dá)萬方; 10、重慶梁平:汝名時聞,可仲彥仕,為善承宗,大光萬世---金堂衍圣, 江佑開先,詩書繼首,代啟英賢; 11、陜西漢中:作、芳、樹、陽、建; 12、 國、勛、業(yè)、秀、廣; 13、福建: 正自大學(xué)繼,洪儒道法傳,時中國乃泰; 14、 俊發(fā)齊英啟瑞祥,經(jīng)倫華史慶賢良。
國正家興棟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繼美,聲名必遠(yuǎn)揚(yáng); 16、四川威遠(yuǎn):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陸:派衍隴西代象賢, 簪纓甲第慶纏綿 ,南宮歸獲超今古, 兆楚人文極萬千; 18、 華國才猷真裕俊, 經(jīng)邦讀列可光前, 云初祖爾原同氣, 源遠(yuǎn)流長百世傳; 19、 常紹前光修德大 家聲遠(yuǎn)振詩書長; 20、 國治家齊維爾克昌, 存心寬忍百世其長, 興宗耀祖富貴永強(qiáng), 繼傳忠義安吉宏揚(yáng); 21、山東海陽:仁、孔、作、樹、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時振飛繼生元良,健代榮華永世昌; 23、山東莒縣::元、東、實(shí)(欽)、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荊州:成、中、召、祖、訓(xùn)、孝; 25、 萬,清,紹,德,長; 26、山東青州:學(xué)、永、臨、田、增、景、修; 27、遼寧: 詠云成文尚,空廣生樹久,洪世長積德,學(xué)中萬國書; 28、江蘇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 其文忠福井,百萬興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國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開廣達(dá),文賢忠厚; 31、燈久光明,永懷道德; 32、桂、明、福、?。?33、安、永、懷、瑞、興、啟; 34、世守其業(yè),繼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齊治平; 36、文學(xué)丕萬世,永玉國鴻昌; 37、文守繼興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東; 38、元向知本大, 文運(yùn)振明新 ,學(xué)道恢仙澤, 存仁潛信真; 39、龍殿騰飛,屏翰洪廣,俊美英奇,聲名顯達(dá),簡策昭垂。
寬懷功厚,猛勇雄威,書謨典訓(xùn),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輝; 40、顯、 萬、 鴻、 清、 榮; 41、大田逢春玉,國輝久長開,德澤永世遠(yuǎn),福祿自天來; 42、榮紹士漢孝,克明必本元,國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偉; 44、正裕厚培,長春肇慶,爾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輔正; 46、光良久遠(yuǎn)善 ,任孝一正方, 元啟天開宗, 易長文明輝, 先緒克定大, 吉昌榮國邦; 47、原裕廣崇興,時青顯達(dá)隆,賢良昭祖訓(xùn),俊秀紹先忠,交慎締; 48、桂榮盛昌茂,征應(yīng)念仕升; 49、貴宗云朝春光慶 天道顯昭崇典則 玉成才美期登用 大建文模轉(zhuǎn)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繡高穎景-----順繼文明遠(yuǎn),功崇振澤長,學(xué)科連步上,邦國永增光;
李氏輩分二十四字詩
法祖尚丕前,德玉賢廷培,正生元光:百子朝登:弼拔伯德若于如孚實(shí)天肇衍,芳、得(永),樹澤見勛,昭憲慶樊祥、子,世有恩清,子,甫卿世侯延:培,爾孫昭孝悌。
吉林長春,春俊馮天開、石,若能治家。
安徽合肥 ,常懷興憲;文章明學(xué)四、加、懷(志),申發(fā)應(yīng)吉祥:秉文時子克::本。
山西沁源
孟太杰子,東。
江蘇興化,木果月恒:保兆長子景玉,宜爾君子長發(fā)其祥垂裕來茲。
某地李氏。
河南固始,發(fā)、文:國正邦紅泰:本元育子。
南安蟠龍:白元里登子,家興子必榮安徽定遠(yuǎn) 。
某地李氏,興家傳繼廣安徽巢湖
什么是家道
什么是家訓(xùn)
詞語解釋1.家道家具。
家具類品牌,企業(yè)主旨是讓廣大客戶使用到高質(zhì)廉價的家具產(chǎn)品。
2.家庭經(jīng)濟(jì)狀況。
《南史·徐孝克傳》:“陳亡,隨例入長安,家道壁立。
”3.舊謂治家之道。
《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基本解釋◎ 家道 jiādào[family financial situation;economic condition of a family] 家境家道小康詳細(xì)解釋(1).成家之道。
指家庭賴以成立與維持的規(guī)則和道理。
《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 隋 王通 《文中子·禮樂》:“冠禮廢,天下無成人矣;昏禮廢,天下無家道矣;喪禮廢,天下遺其親矣;祭禮廢,天下忘其祖矣。
” 宋 秦醇 《譚意歌傳》:“意治閨門,深有禮法,處親族皆有恩意,內(nèi)外和睦,家道已成。
” 清 劉大櫆 《盧氏二母傳》:“嫡妾之義不明,則家道乖而父子之恩絕,兄弟之倫廢矣。
”(2).家業(yè);家境。
《梁書·明山賓傳》:“兄仲璋嬰痼疾,家道屢空。
” 宋 羅燁 《醉翁談錄·紅綃密約張生負(fù)李氏娘》:“纔經(jīng)三載,家道零替,生計(jì)蕭然,漸至困窶。
”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四折:“再休夸家道豐,衣能足食能充。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金榮是此間保正,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厚,誰不認(rèn)得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這蔣世澤做客,起頭也還是丈人羅公領(lǐng)他走起的,因羅家近來屢次遭了屈官司,家道消乏,好幾年不曾走動。
”羅雅臣《清儒人袁雅堂(袁可立七世孫)墓表》:“及公身,當(dāng)家道中落之后,立志自憤,敏而好學(xué),月寒露冷,不懈不惓。
”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現(xiàn)在家道衰微,大客廳和西廂房都不得已租給一位研究人類學(xué)的學(xué)者。
”(3).家庭的命運(yùn)。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四:“兄念家道,死喪殆盡,今手足獨(dú)有二人。
”《紅樓夢》第九五回:“探春 心里明明知道海棠開得怪異,寶玉失的更奇,接連著 元妃 姐姐薨逝,諒家道不祥,日日愁悶,那有心腸去勸 寶玉
”家訓(xùn),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是國家更加富強(qiáng)的必不可少的一點(diǎn)。
遠(yuǎn)古時代,人類社會經(jīng)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xùn)即可發(fā)揮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力量。
因?yàn)?,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xùn)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xùn)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
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的節(jié)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
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xùn)、家規(guī)等以資子孫遵行的。
當(dāng)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xùn),如顏氏家訓(xùn)、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訓(xùn)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jié)義、教導(dǎo)禮儀廉恥。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規(guī)家法中的重要內(nèi)容,如:“節(jié)儉當(dāng)崇”、“邪巫當(dāng)禁” 等。
簡言之,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規(guī)家訓(xùn)。
家譜中較為常見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內(nèi)容:(一)、注重家法、國法(二)、和睦宗族、鄉(xiāng)里(三)、孝順父母、敬長輩(四)、合乎禮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六)、修身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