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名人名言,您知道多少
至理格言(好學篇) 好學篇(57則)**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尚書·仲虺之誥》自用:自以為是喜歡提出問題向別人請教,知識就豐富,自以為是,知識就淺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切:用刀切斷,指加工骨器磋:用銼磨平,指加工象牙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磨:磨光,指加工石頭比喻一個人品德的進修砥礪以及學問的研討。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下問: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思想敏銳而勤奮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罔:迷惑不解殆:精神疲倦讀書不思考,問題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讀書,精神就會疲倦。
指要有所收獲就應多讀書勤思考。
**聞一以知十。
——《論語·公冶長》聽到一個道理,可以推知十個道理,喻善于學習,會動腦筋。
**溫故而知新。
——《論語·為政》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從中學到新的知識。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疲倦。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論語·學而》時:按時說:悅,高興學習知識并按時溫習也很高興,指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衛(wèi)靈公》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沒有什么益處,不如去學習,可見學習之重要。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述而》發(fā)憤學習而忘記了吃飯,快樂的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涯:邊際,極限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邊無際。
**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返于禽獸。
——《孟子·滕文公上》強調(diào)教育對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管子·權修》強調(diào)沒有比培養(yǎng)人才更好的了。
**學不可以已。
——《荀子·勸學》學無止境。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青:靛青,染料藍:草名,葉可制染料比喻經(jīng)過努力學習可以超過前人。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鍥:刀刻鏤:雕刻強調(diào)學習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呂氏春秋·孟夏紀》善于學習的人,借用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學記》獨自一個人學習而不與朋友一起探討,往往孤陋寡聞,強調(diào)互相交流和互相促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玉石不精心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學習就不明白道理。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禮記·學記》弗:不旨:滋味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雖然有美味佳肴,不親自品嘗就不知道個中滋味;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認真去學就不知道其好處。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困:不夠?qū)W習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才知道自己學識不夠。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
——《禮記·學記》嚴師:尊師,敬師在求學的所有方法中,尊師最難做到。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禮記·學記》節(jié)目:樹枝交接成結之處會提問題的人,就像砍伐堅硬的木頭,先砍容易之處,然后再砍結。
喻要循序漸進。
**謂學無暇者,雖暇亦不能學。
——《淮南子·說山訓》暇:空閑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的人,雖然有空閑也不會去學習。
引申只要想學習,總能擠出時間。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漢·王充《論衡·實知篇》不學習就不能成功,不請教別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
——漢·王充《論衡·量知篇》胸無學問,如手中沒有錢一樣。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
——漢·王充《論衡·實知篇》人有了知識學問就有了力量。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漢·劉向《說苑·建本》少年好學如同初升太陽那么鮮亮;壯年好學如同中午的陽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學如同燃燭照明。
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奮治學。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王肅傳》義:道理書經(jīng)過熟讀,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人之學如渴而飲河海,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
——《意林》引《物理論》盈:滿人學習知識如同渴了飲水,多飲則水多,少飲則水少。
**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登:收獲學習如種樹,春天賞花,秋天收獲。
首先可以玩味自得,還可以所有成就**學若牛毛,成如麟角。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yǎng)生篇》學習的人多如牛毛,學業(yè)有成的人很少。
即學業(yè)成功是不容易的。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無過:不能超過,不如知識最有價值。
**玉雖有美質(zhì),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唐太宗語值:遇到礫:小石頭玉石雖然有美好的質(zhì)地,混雜在石頭之內(nèi),不經(jīng)過高明工匠的雕琢,也和普通石頭一樣。
引申為人縱有良好潛質(zhì),不努力修身學習,也不會有成就。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唐·杜甫《柏學士茅居》欲求富貴,必經(jīng)勤奮刻苦,好男兒當飽讀詩書以闊胸懷。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唐·韓愈《進學解》業(yè):學業(yè)嬉:散漫學業(yè)精進在于勤奮,學業(yè)荒廢在于懶散。
**未嘗一日去書不觀。
——唐·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未嘗:從來沒有去:丟棄表示日日勤讀不輟。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唐·韓愈《師說》沒有貴賤老少的分別,道理所在就是我老師所在。
**圣人無常師。
——唐·韓愈《師說》常:固定意指圣人善于向各種人學習。
**不恥相師。
——唐·韓愈《師說》不以從師學習為恥。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患:怕義:義理足己:自以為足夠行:實行讀書怕讀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
怕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既然學了又怕不繼續(xù)。
**強學力行。
——唐·韓愈《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刻苦學習,努力實踐。
**學問勤中得。
——宋·汪洙《神童詩》學問是靠勤奮讀書得來的。
**君子之學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宋·歐陽修《雜說三首》其:豈息:停止君子學習難道可以稍有懈怠嗎
**人之才,成于專而毀于雜。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人才的培養(yǎng),成功在于專心致力,而失敗于雜學而不精。
**學而不化,非學也。
——宋·楊萬里《庸言》化:融會貫通學習而不懂得融會貫通,不是好的學習方法。
**濯去舊見,以來新意。
——宋·朱熹《學規(guī)類編》濯:洗滌學習應該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
**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
——宋·朱熹《性理精義》讀書最可貴在于循序漸進,最后達到精通。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
——宋·朱熹《學規(guī)類編》篤志:意志專一詳玩:深刻領會讀書的方法沒有別的,只有專心致志,虛心探索,深刻領會,才能受到成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池塘的水為什么如此清澄,因為源頭不斷流來活水。
喻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方能進步。
**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束:擱置。
把書閑置不讀,說起話來沒有底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明·顧炎武《日知錄》卷七自?。鹤员耙粋€人在學習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學問無大小,能者為尊。
——清·李汝珍《鏡花緣》引俗語在學問上不分年齡大小,學問大的受到尊重。
**學古之道,猶食筍而去其籜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五》籜:筍殼學習古代文化遺產(chǎn),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lián)》不要因循守舊,要勇于創(chuàng)新。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
——清·袁枚《續(xù)詩品·尚識》箭鏃:箭頭鵠:此指目標學問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見引導箭頭射出,才能命中目標。
比喻沒有學問,才能不能發(fā)揮,沒有真知指導人生,就沒有正確的方向。
有關“禮”的名言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百字銘》2007-11-03 22:02:42 原文地址: [查看原文]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
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
溫柔終益己,強暴必招災。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
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
養(yǎng)性需修善,欺心莫吃齋。
衙門休出入,鄉(xiāng)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閑非口不開。
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唐太宗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 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李世民對生活的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 織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思農(nóng)夫之苦, 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寸絲千命,匙飯百鞭。
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結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
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確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功名富貴長久。
關于誠信名人名言10個
1、失去了誠就等同于敵人毀滅己——莎士比2、沒有一種遺產(chǎn)能像誠實那樣豐了。
——莎士比亞3、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4、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5、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莎士比亞6、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高爾基7、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nèi)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艾琳·卡瑟8、可終身而守約,不可斯須而失信。
——張弧《素履子·履信》9、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
——薛瑄10、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11、真誠與樸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zhì)。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2、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13、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14、偉大人格的素質(zhì),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魯迅 15、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chǎn)物。
——馬克·吐溫
急求大量的成語、格言警句、歇后語。
成竹+竹報平安+安富尊榮+富貴+貴而賤目+目無+子虛烏有+有目共睹物思人+人中騏驥+驥子龍文+文質(zhì)彬彬+彬彬有禮+禮賢下士+士飽馬騰+騰云駕霧+霧里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此以往+往返徒勞+勞而無功+功成不居+居官守法+法外施仁+仁漿義粟+粟紅貫朽+朽木死灰+灰飛煙滅+滅絕人性+性命交關+關門大吉+吉祥止止+止于至善+善賈而沽+沽名釣譽+譽不絕口+口蜜腹劍+劍戟森森+森羅萬象+象箸玉杯+杯弓蛇影+影影綽綽+綽約多姿+姿意妄為+為人作嫁+嫁禍于人+人情冷暖+暖衣飽食+食不果腹+腹背之毛+毛手毛腳+腳踏實地+地老天荒+荒誕不經(jīng)+經(jīng)緯萬端+端倪可察+察言觀色+色若死灰+灰頭土面+面有菜色+色授魂與+與民更始+始亂終棄+棄瑕錄用+用舍行藏+藏垢納污+污泥濁水+水乳交融+融會貫通+通宵達旦+旦種暮成+成人之美+美人遲暮+暮云春樹+樹大招風+風中之燭+燭照數(shù)計+計日程功+功德無量+量才錄用+用行舍藏+藏頭露尾+尾大不掉+掉以輕心+心急如焚+焚琴煮鶴+鶴發(fā)童顏+顏面掃地+地上天官+官逼民反+反裘負芻+芻蕘之見+見微知著+著作等身+身強力壯+壯志凌云+云消雨散+散兵游勇+勇猛精進+進退失據(jù)+據(jù)理力爭+爭長論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顧+顧影自憐+憐香惜玉+玉液瓊漿+漿酒霍肉+肉薄骨并+并行不悖+悖入悖出+出奇制勝+勝任愉快+快馬加鞭+鞭辟入里+里出外進+進寸退尺+尺寸可?。∏蓤D便+便宜行事+事與愿違+違心之論+論功行賞+賞心悅目+目光如豆+豆蔻年華+華而不實+實事求是+是古非今+今愁古恨+恨之入骨+骨騰肉飛+飛沿走壁+壁壘森嚴+嚴陣以待+待理不理+理屈詞窮+窮原竟委+委曲求全+全力以赴+赴湯蹈火+火燒火燎+燎原烈火+火燒眉毛+毛羽零落+落井下石+石破天驚+驚惶失措+措置裕如+如運諸掌+掌上明珠+珠沉玉碎+碎瓊亂玉+玉碎珠沉+沉滓泛起+起早貪黑+黑更半夜+夜雨對床+床頭金盡+盡態(tài)極妍+妍姿艷質(zhì)+質(zhì)疑問難+難以為繼+繼往開來+來龍去脈+脈脈含情+情見勢屈+屈打成招+招搖過市+市井之徒+徒勞往返+返老還童+童牛角馬+馬首是瞻+瞻前顧后+后顧之憂+憂國奉公+公子王孫+孫康映雪+雪上加霜+霜露之?。〔⊥嵬幔岽蛘殖纱海候厩锷撸呖诜溽槪樹h相對+對薄公堂+堂堂正正+正中下懷+懷璧其罪+罪大惡極+極天際地+地丑德齊+齊心協(xié)力+力不勝任+任重道遠+遠見卓識+識文斷字+字斟句酌+酌盈劑虛+虛舟飄瓦+瓦釜雷鳴+鳴鑼開道+道不拾遺+遺大投艱+艱苦樸素+素絲羔羊+羊腸小道+道聽途說+說長道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變+變本加厲+厲行節(jié)約+約定俗成+成仁取義+義形于色+色色俱全+全軍覆滅+滅此朝食+食日萬錢+錢可通神+神施鬼設+設身處地+地平天成+成年累月+月白風清+清凈無為+為期不遠+遠交近攻+攻其無備+備多力分+分寸之末+末學膚受+受寵若驚+驚濤駭浪+浪子回頭+頭疼腦熱+熱火朝天+天高地厚+厚貌深情+情同骨肉+肉眼惠眉+眉來眼去+去偽存真+真臟實犯+犯上作亂+亂頭粗服+服低做?。≡囦h芒+芒刺在背+背井離鄉(xiāng)+鄉(xiāng)壁虛造+造化小兒+兒女情長+長歌當哭+哭天抹淚+淚干腸斷+斷鶴續(xù)鳧+鳧趨雀躍+躍然紙上+上樹拔梯+梯山航海+??菔癄€+爛若披錦+錦繡前程+程門立雪+雪虐風饕+饕餮之徒+徒勞無功+功敗垂成+成千上萬+萬象森羅+羅雀掘鼠+鼠竊狗盜+盜憎主人+人莫予毒+毒手尊前+前因后果+果于自信+信賞必罰+罰不當罪+罪惡昭彰+彰善癉惡+惡貫滿盈+盈科后進+進退兩難+難分難解+解甲歸田+田月桑時+時和年豐+豐取刻與+與世偃仰+仰人鼻息+息息相通+通權達變+變化無窮+窮途末路+路不拾遺+遺臭萬年+年深日久+久懸不決+決一死戰(zhàn)+戰(zhàn)天斗地+地利人和+和而不唱+唱籌量沙+沙里淘金+金屋藏嬌+嬌生慣養(yǎng)+養(yǎng)精畜銳+銳不可當+當頭棒喝+喝西北風+風雨同舟+舟中敵國+國色天香+香火因緣+緣木求魚+魚龍混雜+雜七雜八+八拜之交+交頭接耳+耳鬢斯磨+磨磚成鏡+鏡花水月+月旦春秋+秋高氣爽+爽然若失+失驚打怪+怪誕不經(jīng)+經(jīng)久不息+息事寧人+人言嘖嘖+嘖有煩言+言必有中+中庸之道+道路以目+目瞪口呆+呆頭呆腦+腦滿腸肥+肥馬輕裘+裘弊金盡+盡力而為+為富不仁+仁至義盡+盡心竭力+力透紙背+背道而馳+馳名中外+外合里差+差強人意+意在言外+外圓內(nèi)方+方底圓蓋+蓋世無雙+雙管齊下+下車伊始+始終如一+一蹶不振+振臂一呼+呼風喚雨+雨沐風餐+餐風露宿+宿弊一清+清心寡欲+欲取姑予+予取予求+求神問卜+卜晝卜夜+夜不閉戶+戶樞不蠹+蠹眾木折+折槁振落+落落大方+方寸已亂+亂瓊碎玉+玉潔冰清+清風明月+月盈則食+食言而肥+肥遁鳴高+高朋滿座+座無虛席+席卷天下+下不為例+例直禁簡+簡明扼要+要價還價+價值連城+城狐社鼠+鼠腹雞腸+腸肥腦滿+滿腔熱枕+枕石漱流+流離轉徙+徙宅忘妻+妻兒老?。”窘?jīng)營+營私舞弊+弊絕風清+清塵濁水+水磨工夫+夫唱婦隨+隨才器使+使貪使愚+愚昧無知+知書達禮+禮尚往來+來者不拒+拒諫飾非+非異人任+任人唯親+親密無間+間不容發(fā)+發(fā)指眥裂+裂土分茅+茅塞頓開+開路先鋒+鋒芒所向+向隅而泣+泣下如雨+雨絲風片+片言折獄+獄貨非寶+寶山空回+回光返照+照本宣科+科班出身+身價百倍+倍日并行+行動坐臥+臥薪嘗膽+膽破心寒+寒木春華+華不再揚+揚長而去+去粗取精+精誠團結+結黨營私+私心雜念+念茲在茲+茲事體大+大勢所趨+趨炎附勢+勢不兩立+立此存照+照貓畫虎+虎背熊腰+腰纏萬貫+貫朽粟陳+陳詞濫調(diào)+調(diào)嘴學舌+舌劍唇槍+槍林彈雨+雨過天青+青出于藍+藍田生玉+玉卮無當+當場出彩+彩鳳隨鴉+鴉雀無聞+聞風而起+起死回生+生拉硬扯+扯篷拉纖+纖芥之疾+疾風迅雷+雷打不動+動輒得咎+咎由自取至理格言(好學篇)好學篇(57則)**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尚書·仲虺之誥》自用:自以為是喜歡提出問題向別人請教,知識就豐富,自以為是,知識就淺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切:用刀切斷,指加工骨器磋:用銼磨平,指加工象牙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磨:磨光,指加工石頭比喻一個人品德的進修砥礪以及學問的研討。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下問: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思想敏銳而勤奮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罔:迷惑不解殆:精神疲倦讀書不思考,問題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讀書,精神就會疲倦。
指要有所收獲就應多讀書勤思考。
**聞一以知十。
——《論語·公冶長》聽到一個道理,可以推知十個道理,喻善于學習,會動腦筋。
**溫故而知新。
——《論語·為政》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從中學到新的知識。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疲倦。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論語·學而》時:按時說:悅,高興學習知識并按時溫習也很高興,指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衛(wèi)靈公》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沒有什么益處,不如去學習,可見學習之重要。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述而》發(fā)憤學習而忘記了吃飯,快樂的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涯:邊際,極限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邊無際。
**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返于禽獸。
——《孟子·滕文公上》強調(diào)教育對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管子·權修》強調(diào)沒有比培養(yǎng)人才更好的了。
**學不可以已。
——《荀子·勸學》學無止境。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青:靛青,染料藍:草名,葉可制染料比喻經(jīng)過努力學習可以超過前人。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鍥:刀刻鏤:雕刻強調(diào)學習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呂氏春秋·孟夏紀》善于學習的人,借用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學記》獨自一個人學習而不與朋友一起探討,往往孤陋寡聞,強調(diào)互相交流和互相促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玉石不精心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學習就不明白道理。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禮記·學記》弗:不旨:滋味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雖然有美味佳肴,不親自品嘗就不知道個中滋味;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認真去學就不知道其好處。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困:不夠?qū)W習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才知道自己學識不夠。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
——《禮記·學記》嚴師:尊師,敬師在求學的所有方法中,尊師最難做到。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禮記·學記》節(jié)目:樹枝交接成結之處會提問題的人,就像砍伐堅硬的木頭,先砍容易之處,然后再砍結。
喻要循序漸進。
**謂學無暇者,雖暇亦不能學。
——《淮南子·說山訓》暇:空閑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的人,雖然有空閑也不會去學習。
引申只要想學習,總能擠出時間。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漢·王充《論衡·實知篇》不學習就不能成功,不請教別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
——漢·王充《論衡·量知篇》胸無學問,如手中沒有錢一樣。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
——漢·王充《論衡·實知篇》人有了知識學問就有了力量。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漢·劉向《說苑·建本》少年好學如同初升太陽那么鮮亮;壯年好學如同中午的陽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學如同燃燭照明。
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奮治學。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王肅傳》義:道理書經(jīng)過熟讀,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人之學如渴而飲河海,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
——《意林》引《物理論》盈:滿人學習知識如同渴了飲水,多飲則水多,少飲則水少。
**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登:收獲學習如種樹,春天賞花,秋天收獲。
首先可以玩味自得,還可以所有成就**學若牛毛,成如麟角。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yǎng)生篇》學習的人多如牛毛,學業(yè)有成的人很少。
即學業(yè)成功是不容易的。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無過:不能超過,不如知識最有價值。
**玉雖有美質(zhì),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唐太宗語值:遇到礫:小石頭玉石雖然有美好的質(zhì)地,混雜在石頭之內(nèi),不經(jīng)過高明工匠的雕琢,也和普通石頭一樣。
引申為人縱有良好潛質(zhì),不努力修身學習,也不會有成就。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唐·杜甫《柏學士茅居》欲求富貴,必經(jīng)勤奮刻苦,好男兒當飽讀詩書以闊胸懷。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唐·韓愈《進學解》業(yè):學業(yè)嬉:散漫學業(yè)精進在于勤奮,學業(yè)荒廢在于懶散。
**未嘗一日去書不觀。
——唐·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未嘗:從來沒有去:丟棄表示日日勤讀不輟。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唐·韓愈《師說》沒有貴賤老少的分別,道理所在就是我老師所在。
**圣人無常師。
——唐·韓愈《師說》常:固定意指圣人善于向各種人學習。
**不恥相師。
——唐·韓愈《師說》不以從師學習為恥。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患:怕義:義理足己:自以為足夠行:實行讀書怕讀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
怕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既然學了又怕不繼續(xù)。
**強學力行。
——唐·韓愈《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刻苦學習,努力實踐。
**學問勤中得。
——宋·汪洙《神童詩》學問是靠勤奮讀書得來的。
**君子之學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宋·歐陽修《雜說三首》其:豈息:停止君子學習難道可以稍有懈怠嗎
**人之才,成于專而毀于雜。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人才的培養(yǎng),成功在于專心致力,而失敗于雜學而不精。
**學而不化,非學也。
——宋·楊萬里《庸言》化:融會貫通學習而不懂得融會貫通,不是好的學習方法。
**濯去舊見,以來新意。
——宋·朱熹《學規(guī)類編》濯:洗滌學習應該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
**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
——宋·朱熹《性理精義》讀書最可貴在于循序漸進,最后達到精通。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
——宋·朱熹《學規(guī)類編》篤志:意志專一詳玩:深刻領會讀書的方法沒有別的,只有專心致志,虛心探索,深刻領會,才能受到成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池塘的水為什么如此清澄,因為源頭不斷流來活水。
喻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方能進步。
**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束:擱置。
把書閑置不讀,說起話來沒有底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明·顧炎武《日知錄》卷七自小:自卑一個人在學習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學問無大小,能者為尊。
——清·李汝珍《鏡花緣》引俗語在學問上不分年齡大小,學問大的受到尊重。
**學古之道,猶食筍而去其籜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五》籜:筍殼學習古代文化遺產(chǎn),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lián)》不要因循守舊,要勇于創(chuàng)新。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
——清·袁枚《續(xù)詩品·尚識》箭鏃:箭頭鵠:此指目標學問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見引導箭頭射出,才能命中目標。
比喻沒有學問,才能不能發(fā)揮,沒有真知指導人生,就沒有正確的方向。
鳥入籠中--有翅難飛錦上添花--好上加好卒子過河--勇往直前(難以回頭\\\/頂大車)紙老虎---一戳就穿阿拉伯數(shù)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著牛頭喝水——勉強不得阿公吃黃連——苦也(爺) 按雞頭啄米——白費心機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貪便宜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按老方子吃藥——還是老一套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軟不吃硬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陣矮子坐高登——上下兩難 暗室里穿針——難過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安祿山起兵——反了矮子放屁——低聲下氣 案板上砍骨頭——干干脆脆矮子上樓梯——步步高升 岸邊的青蛙——一觸即跳按著葫蘆挖籽——挖一個少一個 挨了棒的狗——氣急敗壞按著腦袋往火炕里鉆——憋氣窩火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芭蕉開花——一條心;緊相連 把臉裝進褲襠里——見不得人芭蕉葉上壘鳥窩——好景不長 霸王別姬——奈何不得;無可奈何疤瘌眼長瘡——壞到一塊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八百年前立的旗桿——老光棍 白骨精說人話——妖言惑眾八個老漢劃拳——三令五申(伸) 白蠟材結桂花——根子不正八個歪脖坐一桌——誰也不正眼看誰 白了尾巴尖的狐貍——老奸巨猾八十老人吹燈——喘不上氣;上氣不接下氣 白娘子遇許仙——千里姻緣一線牽八仙過?!黠@神通;略顯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八賢王進宮——好難請 百貨大樓賣西裝——一套一套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樣;正大光明 百斤重擔能上肩,一兩筆桿提不動——大老粗八月十五吃元宵——與眾不同 百萬雄師下江南——興師動眾
關于蘇東坡的勵志名言警句(注明出處
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潮州韓文公廟碑》見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無所不至:無所不用其極。
《論語·陽貨》:“茍患失之(指失去富貴),無所不至矣。
”偽:偽詐,欺騙。
這兩句大意是:一些人為了爭權奪利,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但上天是不容許他們這樣偽詐的。
這兩句可借以說明:有些人為非作歹,為所欲為,但天理難容,最終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
《上神宗皇帝書》見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
壽:長命。
元氣z精神。
這兩句大意是:人壽命的長短在于他的精神.而國運的長短在于社會風俗。
人的壽命與其精神狀態(tài)有密切的關系,精力旺盛,意志堅強。
就不會為困難嚇倒,不會為疾病屈服。
國家的盛衰興亡與民風民俗的關系至為密切。
若民風淳樸,國家自然崇尚節(jié)儉.則人民可以體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chǎn)。
若民風浮靡。
社會習尚追求享受.好逸惡勞.國家就危險了。
可以此說明國家興亡與社會風俗關系甚為密切,強調(diào)教化的重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賦》 —— 蘇軾經(jīng)典語錄見宋·蘇軾《后赤壁賦》。
這兩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襯得月亮小,水退落石頭就自然露出。
此名句原是描寫自然景色,由于它警約而暗含哲理,后人常以之闡發(fā)道理。
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歐陽修《醉翁亭記》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語),流傳過程中意義逐漸定型,成為比喻到了一定時候事情真相便會徹底明白的成語。
善養(yǎng)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策別十六》見宋·蘇軾《策別十六》。
養(yǎng):養(yǎng)護,調(diào)養(yǎng)。
逸:安閑,休養(yǎng)。
這兩句大意是:善于養(yǎng)護自己身體的人,使自己既能夠得到休養(yǎng),又能夠經(jīng)常勞動。
身體常安逸,則易怠惰失神,血脈不暢;勞動過度,則又會神形疲憊,這些都不利于身體健康。
正確的作法應是有逸有勞,勞逸結合,使身體一張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鍛煉,如此調(diào)濟,方能身體康健。
這兩句可用于說明必須勞逸結合,勞逸適度,人才能健康長壽。
圣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見宋·蘇軾《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圣人:這里指孔子。
赤子:幼子。
這兩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樣焦急。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
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謂急矣。
”~表現(xiàn)了孔子看到天下動亂,百姓痛苦,因而憂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
可用于表理愛民如子的惻隱之心。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見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
茫茫: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思量:思念,記掛。
這幾句大意是:十年來生死阻隔,誰也不知道誰的景況。
不必有意識地思念,心中自然難忘。
這首詞是蘇軾為悼念亡妻王弗而寫的。
當時,蘇軾因政治失意而離開京師,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作知州,王弗辭世已有十年。
二十一年前,十九歲的蘇軾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夫婦之間十分恩愛。
可是,王弗二十七歲時便在汴京去世,次年歸葬于四川祖塋,這對蘇軾是一個很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
十年以后的正月二十日夜,蘇軾又夢見了念念不忘的愛妻,醒來后寫下了這首記夢詞。
~幾句是詞的開頭。
“十年”寫訣別時間之久;“生死”從妻、我兩方著筆,一在人間,一在黃泉,生死阻隔;“兩茫?!睂懸粜琶烀S罒o相見之日;“不思量,白難忘”用尋常之語,道深長之情。
“不思量”是自我寬慰的話,既然不能起死回生,那就忍痛節(jié)哀,好自為之吧
但感情卻不肯聽命于理智的指揮,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記憶里,要忘悼她,不思量,談何容易!明明作者十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亡妻,卻偏從“不思量”著筆,再反跌出“自難忘”三字,大大突出了刻骨銘心的感情力量,筆勢也顯得搖曳跌宕。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賀新郎》 —— 蘇軾名言見宋·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蹙(cù促):收斂,折皺成團。
浮花浪蕊:指春天輕浮、艷冶的桃、杏之類的花卉。
這幾句大意是:含苞半開的石榴花像折皺收束的紅巾,專等著輕浮艷冶的花兒朵兒都凋謝凈盡,才吐露自己的秾艷和幽芳,來陪伴佳人度過寂寞的時光。
蘇軾的《賀新郎》是一首托物取喻,寄意高遠的寫景詠物詞。
詞的上片寫夏日深院,幽居著一位冰清玉潔,孤寂無依的佳人。
下片詠石榴花,把詠物和寫人結合起來,亦花亦人,既寫出了花之態(tài),也寫出了人之神。
~是過片三句,寫榴花艷麗文靜,自甘幽獨,不肯與浮花浪蕊為伍,而情愿與孤寂的佳人作伴。
在這里詠花與寫人已融為一體,是花是人,難以分辨。
讀者從榴花的形象看到了佳人的身影,又從佳人的孤高透露出作者的不遇之感。
詞人用比興象征的方法含蓄曲折地表達失意遲暮之感,這在詞史上是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
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游金山寺》見宋·蘇軾《游金山寺》。
金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唐、宋時屹立長江之中。
鄉(xiāng)國:家鄉(xiāng);蘇軾故鄉(xiāng)在四川眉山。
這兩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頂峰遙望家鄉(xiāng),長江南北的眾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視線。
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時,容易思念家鄉(xiāng),蘇軾寫這首詩時正是如此。
他在這首記游詩中寄寓了濃郁的鄉(xiāng)情,并流露出買田歸隱的心愿。
這兩句是全詩寫景抒情的框紐。
江南江北的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絕頂不是為了欣賞江南風光,而是為了遙望家鄉(xiāng),此時,他只覺得這眾多青山遮擋了他望鄉(xiāng)的視線,因此筆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
其實,從江蘇鎮(zhèn)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萬里,即使是一馬平川,想從金山望見眉山也絕不可能。
這種跌宕的筆法,正是為了突出作者望鄉(xiāng)的癡情。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水龍吟》見宋·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這兩句大意是:楊花像花又不像花,人們不知道珍惜它,任其飄零。
楊花沒有美麗的形態(tài),沒有撩人的色香,故無人觀賞,無人憐惜,自落自飄。
這兩句一反常人對楊花的鄙薄,而以同情的筆觸加以描繪,將楊花的墜落歸于人們對它不珍惜,可謂別有新意。
文起八代之衰。
《潮洲韓文公廟碑》見宋·蘇軾《潮洲韓文公廟碑》。
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本句大意是:韓愈的文章使古文從八代駢偶綺靡的衰頹文風中振興崛起。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
他針對六朝以來社會上長期廣泛流行的駢儷文體及形式主義文風,大力倡導形式與內(nèi)容統(tǒng)一、適于表達思想感情的單句散行的散文。
這一運動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變了幾百年來駢文幾乎獨霸文壇的局面,開拓了文章寫作的新道路,無論在當時還是對后世,都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蘇軾稱贊他的文章是~。
此句和清人劉熙載說韓愈“文集八代之成”(《藝概·文概》),都是對韓文的高度評價。
所種者谷,雖瘠土惰農(nóng),不生稗也;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廣成子解》宋·蘇軾《廣成子解》。
瘠(jí急)土:貧瘠不肥的土地。
稗(bài拜):稗子,生在稻田及低溫地中形似稻子的雜草。
這幾句大意是:你種的是谷子,即使土地貧瘠,農(nóng)人又懶得管理,它也不會變成稗子;你種的是稗子,即使土地肥沃,農(nóng)人勤于耕作,也決不會長出谷子來。
作者原意是說,品行端正的人在任何困難條件下也不會改變其正直的天性;而行為奸邪之輩即使生活于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也本性難移。
此名句對條件的作用,環(huán)境的影響估計不足,但對事物本性難改的取喻還是可取的。
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志林十三首》宋·蘇軾《志林十三首》其五。
腐:內(nèi)部變質(zhì)。
疑:對人對事有疑心。
讒:讒言,壞話。
入:聽得進去。
這兩句大意是:物體必定是內(nèi)部先變質(zhì),然后才生蟲;人必定是對人對事先有疑心,然后才聽得進讒言。
物體內(nèi)部不腐朽,蟲子就沒有孳生的環(huán)境和條件;而所以生蟲,必然是物體內(nèi)部先變質(zhì)。
對人對事如果很信任,讒言就不會乘虛而入;而所以聽信讒言,則必然是內(nèi)心先有了懷疑。
這兩句通過比喻,說明要想杜絕讒言,不為讒言所惑,先要自己明智不疑。
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答秦太虛書》宋·蘇軾《答秦太虛書》。
這兩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會成渠,不必事先憂慮。
這兩句在原文中是說:自己在黃州雖然經(jīng)濟拮據(jù),但節(jié)儉度日,生活還過得去;到時真遇到困難,另想辦法,~。
意即車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憂慮,表現(xiàn)了蘇軾曠達樂觀的襟懷。
后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條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將順利完成。
名重則于實難副,論高則與世常疏。
《謝館職啟》 —— 蘇軾名言宋·蘇軾《謝館職啟》。
名重:名望過大。
于實:于事物的實際。
副:符合。
論:議論。
疏:疏遠,不為所容。
這兩句大意是:個人名望過大,難于與實際符合;非凡超俗的議論,常為世人所不容。
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經(jīng)歐陽修推薦,參加制科考試,宋仁宗在崇政殿親自御試。
試前,蘇軾上了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進論》,御試時又有《御試村科策》一篇。
他在這些文章中系統(tǒng)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張,言詞激烈,擊中時弊,很受仁宗賞識,仁宗高興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指蘇軾、蘇轍)矣!”蘇軾文章遂擅天下。
但蘇軾清醒認識到~,深盛危粟。
正是他的這些議論,后來成為政敵攻擊的對象,也成了他在神宗朝、哲宗朝屢遭貶斥的根源。
一炬有燎原之憂,而濫觴有滔天之禍。
《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札子》隙中之觀斗,又烏知勝負之所在。
《超然臺記》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 蘇軾經(jīng)典語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前赤壁賦》傳神之難在目。
《傳神記》 —— 蘇軾名言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心正則筆正。
《書唐氏六家書后》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題藍田煙雨圖》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澹泊。
《書(黃子思詩集)后》 —— 蘇軾經(jīng)典語錄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
《與謝民師書》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辭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答謝民師書》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
《答謝民師書》 —— 蘇軾名言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
《答喬舍人啟》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文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送安淳落第詩》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
《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 蘇軾經(jīng)典語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柳氏二甥求筆跡二首》博現(xiàn)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雜說·進張琥》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應制舉上兩制書》孔子圣人,其學必始于現(xiàn)書。
《李氏山房藏書記》 —— 蘇軾名言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李氏山房藏書記》服人以誠不以言。
《擬進士對御試策》冤者獲信,死者無憾。
《宋子儀大理寺丞》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 蘇軾經(jīng)典語錄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刑賞忠厚之至論》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則兵易解而功易成。
《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札子》恃大而不戒,則輕敵而屢??;知小而自畏,則深謀而必克。
《策斷二十四》豐兇相濟,農(nóng)末皆利。
《乞免五谷力勝稅錢札子》 —— 蘇軾名言谷太賤則傷農(nóng),太貴是傷末。
《乞免五谷力勝稅錢札子》斷蛇不死,刺虎不斃,其傷人則愈多。
《續(xù)歐陽子朋黨論》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賦》兩句現(xiàn)在可借用來說明作官、為人都應清廉不貪,不是為我所有的東西,再微小也不能茍取。
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擬進士對御試策》 —— 蘇軾經(jīng)典語錄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實。
《議學校貢舉狀》進苦口之藥石,針害身之膏盲。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誠實守信的名言警句 越多越好
1.遵守諾言,恪守信用.是一切價值的.國無誠興,家無誠信不榮.誠實是最大的財富.2.所致,金石為開.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源.做官憑印,做人憑信.失信之后是失敗.3.虛偽惡之源,誠信人之本.制假販假,害群之馬.實言實行實心,無不乎人之理.誠實貴于珠寶,守信乃人民之珍.4.人無信不立,家無信必衰,國無信必危.一句謊言會毀掉一個正直的人的全部名譽.言必行,行必果,鹼不然,小人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生活是欺騙不了的,一個人要活得光明磊落.人生第一次要求,就是光明與真實.5.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一章.君子不失信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吁于人.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6.誠實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
生活是欺騙不了的,一個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講真話的人,有人不喜歡,但還講。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他是一切智謀的基本條件。
國無誠信不興,這無誠信不榮。
謊言比狼更可怕。
7.誠實守信是一個民族的根源。
誠實守信是傳統(tǒng)美德。
誠實是人類最大的財富。
老實做人,誠實待人。
8.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必衰,國無信則危。
一兩重的真誠,等于一噸重的聰明。
誠信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9.誠實貴入珠寶。
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
寧可因為說真話負罪,也不要說假話開脫。
一個最怕是不老實,青年人可貴的是老實作風。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言忠信,行篤敵。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話假話。
幫人要誠心,交友要真心。
10.誠信乃是一種和諧,正如健康、和善與神一樣。
-- 畢達哥拉斯 語言猶如枝葉,行為猶如果實。
- 洪都拉斯11.坦白是誠實與勇敢的產(chǎn)物。
----馬克·吐溫 坦誠是最明智的策略. ----- 富蘭克林12.守信的人是最快樂的,誠實是最天真的。
----- 魯 迅 誠實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
----- 高 爾 基13.一言而適,可能卻敵,一言而得,可以保國。
--- 劉 向 閃光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 列 寧14.當老實人,做老實事,說老實話。
----- 毛 澤 東 誠實是科學家的主要美德。
----- 費爾巴哈15.坦白是使人心地輕松的妙藥。
----- 西 塞 羅 偉大人格的素質(zhì),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 魯 迅16.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
----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失去了真,同時也失去了美。
----- 別林斯基17.誠實人說的話,像他的抵押品那樣可靠。
----- 塞萬提斯 坦白真爽,最能得人心。
----- 巴爾扎克18.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
----- 泰 戈 爾 誠信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 拉羅什???9.一切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賴里。
----- 愛 默 森 誠實人說的話,像他的抵押品那樣可靠。
----塞萬提斯20.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
----- 坦白真爽最得人心。
-----巴爾扎克21.虛假的坦白實在是一個可怕的事情。
-----巴爾扎克 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
----泰戈爾22.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朴嘘P誠實的格言你可以暫時蒙騙所有的人,也可也永久地蒙騙一部分人;但是,你不能永久的蒙騙所有的人。
——林肯 毅力、勤奮、忘我投身于工作的人。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富蘭克林 世間最純粹、最暖人胸懷的樂事,恐怕莫過于看見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自己坦誠相 ——歌德 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一章。
——杰弗遜。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馮玉祥 誠實無須假手于筆墨,美麗無須借助于粉黛。
——莎士比亞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誠實是人生的命肪,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塞 誠者,物之終結,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禮記》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1、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4、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
———李嘉誠5、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高爾基6、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8、對自己的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9、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本·富蘭克林10、 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
———蘇尤里·郁達列夫11、 坦白使人心地輕松的妙藥。
———西塞羅12、 即使開始時,懷有敵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實和誠實去接觸,就一定能換來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15、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康德16、 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語,要用你的本來面目。
———盧梭17、 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
———裴多菲18、 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
———19、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就是實事求是。
——— 真者,精誠之至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荀子)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蘇)高爾基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chǎn)物。
——(美)馬克.吐溫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英)莎士比亞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要出自內(nèi)心的真誠。
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
——(中)三毛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德)康德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死了。
——(英)哈伯特遵守諾言就象保衛(wèi)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松下幸之助1、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
5、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yè)之基。
9、最大限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11、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12、誠實是上策。
14、不誠則有累,誠則無累。
15、誠信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善于欺騙的人,永遠到不了橋的另一端。
16、誠信,是一股清泉,它將洗去欺詐的骯臟,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流淌著潔凈。
17、 誠信,讓心靈無瑕,讓友誼長存,讓世界美好
19、誠,乃信之本;無誠,何以言信
誠而有信,方為人生.20、誠信,如一把鑰匙,打開你我心中那扇門上的鎖,讓我們敞開心扉,沐浴那友誼的陽光。
21、誠信,是人類文明的階梯;誠信,是填補人類間隔的碎石。
24、誠信比一切智謀更好。
25、誠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鈣,沒鈣的還能算作人嗎
27、誠信猶如一顆青澀的果,你咬一口,雖然很苦,卻回味無窮,倘若你將它丟棄,便會終身遺憾
28、生活是需要誠信的,有了誠信才會有幸福可言。
29、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30、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31、誠實是一種力量的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nèi)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32、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33、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
34、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誠。
35、誠信是人生之本。
36、誠信者,受人愛戴尊敬也。
37、誠信是友誼的必備條件。
38、誠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先導。
39、 誠信是人生路途中的第一準則。
40、 誠信是一種美德,會讓你更加完美。
41、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
42、 誠實守信,快樂人生。
46、不講誠信的人,是可悲的、可憐的、可恨的,也是可怕的。
47、只有種下誠信的苗,才能結出誠信的果。
44、誠信,世界需要你。
45、誠信創(chuàng)造財富 50、人如以誠信為本,就能塑造完美人生。
誠 實守 信 格 言 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言。
——出自《荀子大略》。
意思是:行為不實在的人,說話一定夸夸其談;不誠實守信的人,往往裝成誠懇的樣子來說話。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意思是:誠是自然規(guī)律,追求誠是做人的規(guī)律。
非直諒多聞之人,不能得直諒多聞之友。
——出自(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意思是:不是正直、信實、知識淵博的人,不能得到正直、信實、知識淵博的朋友。
華而不實,恥也。
——出自《國語晉語》意思是:只開花不結果實,令人感到羞恥。
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無實際內(nèi)容。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出自(漢)王充《論衡感虛篇》。
意思是:人的真誠所達到一定程度,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又稱“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君子誠以為貴。
——出自《禮記中庸》。
意思是:有修養(yǎng)的人把真誠看得非常重要。
開心見誠,無所隱伏。
——出自《后漢書馬援列傳》。
意思是:對人處事要敞開心胸,以誠相見。
沒有什么可以躲避隱藏的。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出自《論語李氏篇》。
意思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三種,有害的朋友三種。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實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便是有益的。
同檔媚奉承的人交友,同當面恭維背后毀謗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談的人交友,便是有害的。
”巧偽不如拙誠。
——出自《顏氏家訓名實篇》。
意思是:精巧的虛偽不如笨拙的真誠。
古籍格言聯(lián)壁值多少錢
【詩句】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望廬山瀑布》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憫農(nóng)》4、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5、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山行》6、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
——《相和歌辭·采菱行》7、波弄日光翻上棟。
窗含煙景直浮空。
——《題碧藻軒》8、淺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參天陰翳長。
——《寄平甫弟衢州道中》9、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春光》10、竹里繰絲挑網(wǎng)車,青蟬獨噪日光斜。
——《南園十三首》11、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暫入都交加。
——《李花二首》12、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浪淘沙望?!?3、陰陰日光淡,黯黯秋氣蓄。
——《李氏園》14、嘆息西窗過隙駒,微陽初至日光舒。
——《窗日》15、陽光滿前戶,雪水半中庭。
——《早春即事》16、重岡北面起,竟日陽光留。
——《寄贊上人》17、戈船破浪飛,鐵騎射日光。
——《江上對酒作》18、日光微漏潭見底,水氣上薄云成堆。
——《山中得長句戲呈周輔并簡朱縣丞》19、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日日》20、柘袍臨池侍三千,紅妝照日光流淵。
——《書韓干牧馬圖》21、低昂黃金杯,照耀初日光。
——《黃葵》22、旁映白日光,縹緲輕霞容。
——《第三峰》23、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云浮日光。
——《即事》24、日光斜照集靈臺,紅樹花迎曉露開。
——《集靈臺二首》25、驚近白日光,慚非青云器。
——《初授拾遺》26、為憂鵩鳥至,只恐日光斜。
——《和春深二十首》27、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愛。
——《自在》28、浮云翳日光。
悲風動地起。
——《雜詩》29、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30、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31、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32、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花影》33、東郎屹立向東方,翹首朝朝候太陽。
——《東狼山》34、太陽夙夜降。
少陰忽已升。
——《為顧彥先作詩》35、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戀太陽。
——《己亥雜詩》36、太陽豈我偏,檐影為蔽虧。
昔如松柏獨,今作蒲柳衰。
——《秋日雜興》37、月與太陽合朔時,陽烏飛上桂樹枝。
——《和吳沖卿學士石屏》38、太陽無偏照,自然虛白生。
不向搖落地,何憂歲崢嶸。
——《歲寒堂三題其一》39、修煉豈教人世識,歸真本是太陽居。
——《逍遙詠》40、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春日好》41、夕陽方在半,忽墮亂流中。
——《登吳山望江》42、煙中列岫青無數(shù),雁背夕陽紅欲暮。
——《玉樓春》43、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送邢桂州》44、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45、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次北固山下》4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47、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竹枝詞》48、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漁家傲》49、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望廬山瀑布》50、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櫳。
——《天凈沙春》5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52、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漁家傲》53、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
浮沈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秋日湖上》54、紅日欲沉西,煙中遙解觽。
—— 《菩薩蠻·青巖碧洞經(jīng)朝雨》55、千山紅樹萬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
——《江上別李秀才》56、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天凈沙秋》5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58、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
——《五十初度時在昌平》59、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赤日炎炎似火燒》6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鄉(xiāng)思》61、日光斜照集靈臺,紅樹花迎曉露開。
——《集靈臺二首》62、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3、重岡北面起,竟日陽光留。
——《寄贊上人》64、竹里繰絲挑網(wǎng)車,青蟬獨噪日光斜。
——《南園十三首》65、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日日》66、為憂鵩鳥至,只恐日光斜。
——《和春深二十首》67、日光微漏潭見底,水氣上薄云成堆。
——《山中得長句戲呈周輔并簡朱縣丞》68、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
——《詠紅柿子》69、陽光滿前戶,雪水半中庭。
——《早春即事》70、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漢樂府陌上?!?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題破山寺后禪院》72、淺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參天陰翳長。
——《寄平甫弟衢州道中》73、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浪淘沙望海》7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75、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春光》76、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愛。
——《自在》77、低昂黃金杯,照耀初日光。
——《黃葵》78、浮云翳日光。
悲風動地起。
——《雜詩》79、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絕句》80、波弄日光翻上棟。
窗含煙景直浮空。
——《題碧藻軒》【名言】1、是陽光把黑暗變成一件貌似可心的東西。
——騷塞2、如你總是盯著太陽,太陽也會使你雙目失明的。
——盧克萊修3、陽光能把籬障內(nèi)外都照亮。
——歐洲4、不要讓太陽蔑視,被他說他在這兒歇腳是一種恥辱。
——富蘭克林5、在陽光下行走的人,他的皮膚必然曬得黝黑,即使他并無此意。
——塞內(nèi)加6、太陽,你是個大千世界的眼睛和心靈。
——彌爾頓7、世界之燈,宇宙之光。
——喬·提爾威斯特8、陽光所照之處,便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布雷茲特里特9、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邃。
——歌德10、同一的太陽照著他的宮殿,也不曾避了我們的草屋。
日光是一視同仁的。
——莎士比亞11、誰敢說太陽是假的。
——維吉爾12、春天的太陽甚至能給最普通的花帶來新生。
——司徒特13、太陽是是帝的生命,是詩歌,是光明。
——拜倫14、陽光一旦暗淡,影子便愈加顯得陰森可怕。
——俄羅斯諺語15、陽光普照大地,不分人間善惡。
——塞內(nèi)加16、輝煌的天燈,光芒四射的太陽,你是大自然的明眸。
——德萊頓17、太陽光太強會使人眼瞎。
——馬辛杰18、即使太陽也有污點。
——比勒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