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如何自我成長
蒙臺梭利教師的成長之路 成為一名真正的蒙臺梭利教師,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成長之路; 唯有不斷的自我學習、反省與鞭策,才能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心靈升華。
與孩子長期相處的蒙臺梭利教師都知道,必須研讀許多與孩子相關的知識領域,才能了解孩子的成長歷程,發(fā)展和掌握幼兒的現(xiàn)況,引導著他們的未來。
愈深入探究幼兒的發(fā)展,就愈能滿足幼兒的需求,及時解讀他們的所作所為,營造出和諧的教室氛圍。
現(xiàn)已是蒙臺梭利教師或即將走上蒙臺梭利教師崗位的工作者,對自己的蒙臺梭利教師成長之路是否感到茫然
要成為一位蒙臺梭利教師是一條漫長的成長之路,不管是已在道路上 斬荊披棘行走的人;或是走走停停,如墜濃霧之中的人;甚至行走多年認為已經(jīng)領悟到蒙臺梭利教育精髓的人。
每個學習領域都有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都有需要突破的學習 瓶頸。
蒙臺梭利教師應經(jīng)常反觀自己在蒙臺梭利教師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境是什么
甚至當自己遇到障礙而舉棋不定時,是否要放棄當初信誓旦旦所追求的理想
還是尋求外援
或向蒙臺梭利教育的資深人士請教解惑
而已經(jīng)在蒙臺梭利教學領域深入多年的資深教師,更要思考自己是否仍在原地踏步
或是能從過去的學習歷程 中,將自我體現(xiàn)的經(jīng)驗,作為輔導后來者的資源,讓這些對孩子有充滿愛意、胸懷理想的教師,有很好的咨詢依托。
蒙臺梭利教育理論是一門復雜的課程,它賦予教師許多的責任,去支持、滋潤和啟發(fā)孩子的成長。
為了達到此目標,教師需要不斷的實踐和學習,并認為個人的成長是 永無止境的。
一位熟練的蒙臺梭利教師能應用許多不同的方法去滿足孩子的個別需求,同時也要讓兒童之家或幼兒園的管理者及家長一起來關心孩子的問題。
蒙臺梭利教師需 要運用很多技巧,遇到不可預料的情況發(fā)生時,也會隨著需要改變方式。
而這些技巧是如何發(fā)展出來的
經(jīng)過什么樣的過程,才能使教師具有經(jīng)驗
如何引導和支持 初學者,尤其在他們預備當蒙臺梭利教師的期間,需要在不同的領域展現(xiàn)不同的能力。
學習有關“教”與實踐“教”是不同的,研究這樣的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復雜且個別的學習過程是如何產(chǎn)生的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布盧姆的分類學,在1984年創(chuàng)造了一個學習模式(見圖一),說明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長 障礙,而且每個成長階段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下一個階段必須建立在上一個階段中,整理理論以知識為基礎,且具有階段性的學習模式。
這個理論提出了一項驚人的想法 ----學習不是直線性的,而是向上來回移動的過程。
皮亞杰曾提出:當一個新資訊產(chǎn)生時,會造成學習的不平衡,接著,調(diào)試或同化會接踵而至,新的思想在往 前推進時,我們會回到舊經(jīng)驗做整合后,再產(chǎn)生新的認知。
如同胃部消化食物,產(chǎn)生新的營養(yǎng)素,再供給身體各器官。
蒙臺梭利教學理論涵蓋不同知識領域,也有不 同的層次人,所以每位蒙特梭利教師都有不同階段的領悟。
第一階段:知識的獲取 剛進入蒙臺梭利教學領域的初學者,通常是以灌輸性、記憶性的方式記取授課內(nèi)容,機械化的照單全收。
由于處于知識的啟蒙期,比較沒有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僅止于知 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教師通常會學習到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蒙特梭利教育哲學、教育示范、環(huán)境設計、觀察記錄等知識,他們用心預備,想要去 “教”孩子,以實現(xiàn)想要成為蒙特梭利教師的愿望,但還未能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們想要“學什么
” 第二階段:理解 理解是比知識更復雜的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每項學習的說明是必須的,如同應用題要經(jīng)過理解才能做出有效性的回答。
為了溯本求源、研究學問、探討問題,因 此收集資訊、增加知識是很需要的,也因溫故而知新,使得現(xiàn)階段與前階段交錯在一起。
這時期的教師會觀察孩子在教室里的狀況,去思考“為什么
”而頻頻尋求 解釋之道。
第三階段:應用 應用是將獲得的知識及個人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開始應用在工作上。
然而所學還只是一種“方法”,固定式的應用先前所理解的模式,稱之為“這是我所學習的模式”。
而當應用的過程遇到盲點時,又會回到理解的階段去尋求突破,如此反反復復的過程,又為下一個階段學習打基礎。
第四階段:分析 透過分析將觀念解析成各個不同的部分,而每個部分的特質(zhì),及部分與整體的關聯(lián)性是什么,都需要經(jīng)過思考才能架構(gòu)出一種組織,這種分析能力能讓你更明白彼此 間的關系。
蒙特梭利教師從應用所學到考慮孩子的個別需要,必須時時修正方法,有時方法不是上課所學的,而是自己思考出來的。
每一年,要依個人能力設計新的 學習活動,不斷開發(fā)新的領域,但又不脫離蒙特梭利教學領域,這時再進修或咨詢賢達者,就變得很重要了。
此時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會讓人無所適從,但當你 度過這個時期,你又會產(chǎn)生新的信心,突破心理障礙,真正看到孩子是什么,會為孩子的個別需求去研究探索,去思考“孩子要什么
”,而不是“我想教什么
” 在這階段你必須經(jīng)常閱讀與蒙特梭利教育相關的書籍,你會比較滿意書中意 思,但不要自得意滿,而停止往更高的學習境界前進。
第五階段:統(tǒng)合 在此階段,許多先前經(jīng)驗被組織成一個系統(tǒng),皮亞杰說“一個孩子想要了解某些事情,他必須要建構(gòu)自己,還必須再創(chuàng)造自己。
”這種說法也適用處于這階段的蒙特 梭利教師。
為了了解系統(tǒng)里的互動關系,教師要創(chuàng)造自我意識,每位蒙特梭利教師都必須找出自己的典范,以蒙特梭利的哲學精神去支持自己的典范,營造與孩子互 動關系與方式。
第六階段:評估 評估能力有賴前面各階段做基礎,這也是一種學習過程,而資訊獲得的有效性更能幫助評估。
結(jié)束語 成為蒙臺梭利教師是一個復雜、個別化且循序漸進的過程。
布盧姆的分類學提供了一個長期性的工作,要不斷的充實知識,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項能力,增進自信,達成蒙臺梭利教師自我實現(xiàn)的心靈升華。
求蒙氏老師上課的流程
蒙育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具的使用(工啦,走線啦……),重要的是要理解蒙臺梭利對于兒 對于教育的看法,也就是她的教育哲學。
這些都濃縮在《吸收性心智》和《童年的秘密》里。
自己認為關鍵的幾條如下:1、孩子是有自己學習的能力的(吸收性的心智),能自主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吸收營養(yǎng)。
這個過程就是學習。
這個過程在我們看來可能表現(xiàn)為游戲,但蒙氏認為這是孩子在“工作”。
2、follow the child 要求教育者要“跟隨著兒童”……和盧梭、杜威的兒童中心論是一脈相承的具體可以參見 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劉曉東的著作,特別是兒童教育新論。
另外劉晶波老師是蒙氏的專家,可以搜一搜請教她~
蒙氏教師是什么意思
蒙氏教師,全稱蒙臺梭利教師(或譯成蒙特梭利教師)。
是依照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與教學原則,以蒙氏獨特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教具,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教師。
蒙氏利教育(簡稱蒙氏教育),是由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開創(chuàng)的,它是以兒童為中心,在把握孩子敏感期的前提下,為兒童提供充足的教具而開展的開放式教育活動。
由于蒙臺梭利教育法是以兒童為中心,迥異于傳統(tǒng)幼兒教育的以老師為中心。
所以教師就不再是一個站在黑板前面大聲呼叫,發(fā)號的權(quán)威角色了。
他不會以灌輸知識給孩子為教育目的,反而是居于幫助兒童生命成長,設計、指導孩子自己學習的客觀立場。
以啟發(fā)和誘導為手段,而讓孩子樂于自由、自動地去動腦筋,使智力和體能不斷地增長。
所以,蒙臺梭利教師應稱之為導師更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