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廉政對聯(lián)
步步小心, 須念石頭路滑;層層著眼, 方知峰頂人高。
(可自勉)容人卻侮, 謹身卻病, 小飲卻愁, 少思卻夢, 種花卻俗, 焚香卻穢;靜坐補勞, 獨宿補虛, 節(jié)用補貧, 為善補過, 息忿補氣, 寡言補煩。
(可自勉)
征集廉政小故事
孫中山遺囑兒女當自愛 孫中山曾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等職,可謂官高權重。
然而,他為公而忘私,一生清廉,臨終時只留下自己用過的一些衣物以及2000本書籍和一所住宅。
住宅還是旅居加拿大的華僑為他募捐購買的。
人留下的《家屬遺囑》中說:“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
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
此囑。
” 毛主席留給我們的 在京參觀毛主席的襯衣、床單和拖鞋,都補丁摞補丁;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毛主席帶頭不吃肉;讓兒子岸英入朝鮮參戰(zhàn),直到犧牲等等。
看到這些,我和講解員一起流淚,內心的震撼無以倫比。
毛主席沒有錢吃穿嗎
論功勞,誰能功蓋;論權力,中國何人至上
所以黨的領導干部是不是廉潔從業(yè),只要看看他的衣食住行和對親屬的安排就一目了然了。
周恩來向農戶道歉 抗戰(zhàn)勝利的延安,生活仍很困難。
有一次,警衛(wèi)班幾個戰(zhàn)士湊在一起,想給周恩來副主席弄點吃的補補身子。
警衛(wèi)戰(zhàn)士小魏出了個主意,拿四雙舊布鞋去農戶家里換了 一條狗。
周恩來知道后,嚴肅地批評小魏說:“四雙舊鞋能換到一條狗嗎
老百姓之所以跟你換,是因為他們相信共產黨,我們決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
”第二 天,周恩來帶著小魏找到農戶家里,向農戶道歉,并親自付了錢。
周總理“宴”事 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到廣東省新會縣視察。
時任該縣的縣委書記黨向民同志看到周總理風塵仆仆,日夜操勞,感到過意不去,就在周總理離開新會的前夕,他悄悄安排炊事員在縣委院內的一間小屋里為總理設宴送行。
宴會沒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
盡管這樣,在吃喝將近結束時,周總理語重心長地說:“向民同志,你一月的收入,我清清楚楚。
這樣一頓飯,你請不起,還是讓我出錢,算我請客吧
”總理隨即示意他的秘書,把300元人民幣交給了縣委的司務長。
寫一篇關于開展征集廉政文化作品活動的信息
戒貪腐秉公處事;奉廉潔為民執(zhí)政。
千方百計 除腐倡廉為百姓,一心一意 興利除弊做公仆。
征集格言名句
未來將屬于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
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 欄目:思想名言作者:雨果 首要問題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
人類可以無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無秩序而有自由。
... 欄目:自由名言作者:塞繆爾·亨廷頓 侵入一個國家或許容易,但要想撤離這個國家卻很困難。
... 欄目:愛國名言作者:馬漢 一個人的信用和其錢柜里的鈔票是成正比的。
... 欄目:誠信名言作者:玉外納 戀愛就像口香糖,時間長了會平淡無味,覺得平淡了就想放棄,而無論丟在什么地方,都會留下難以抹去的痕跡。
... 欄目:愛情名言作者:網絡收集 青春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時,它早已消失無蹤。
... 欄目:青春名言作者:莎士比亞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欄目:學習名言作者:孔丘 未嘗過艱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之后才能實現(xiàn)。
... 欄目:人生名言作者:塞涅卡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是慢性自殺。
... 欄目:時間名言作者:列寧 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yè)。
... 欄目:團結名言作者:叔本華 如果你們,年輕的人們,真正希望過“很寬闊,很美好的生活”,就創(chuàng)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偉的事業(yè)的人攜手去工作吧。
... 欄目:事業(yè)名言作者:高爾基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 欄目:青年名言作者:李大釗 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
... 欄目:理想名言作者:托爾斯泰 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為出身低微而悲傷,薔薇常在荊棘中生長。
... 欄目:修養(yǎng)名言作者:薩迪 朋友間必須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
... 欄目:友情名言作者:莎士比亞 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 欄目:生命名言作者:魯迅 愛和善就是真實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實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 欄目:幸福名言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 欄目:科學名言作者: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