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劉成章的讀后感
作者每次去北京,每次都要去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他不像其他的游客,走馬觀花,順流而過,每次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對于紀念碑上的題詞,背面的碑文,底座上的浮雕,都要細細的看,認真的讀,深深地體會。
因為看的次數(shù)多了,對起草、周恩來手書的碑文都倒背如流,牢記在心。
可去了一趟南泥灣,見到了九龍泉烈士紀念碑后,竟發(fā)現(xiàn)碑上僅三五九旅的烈士名單就密密麻麻堆積的像森林一般。
一個烈士的親屬在碑上尋找他的親人,找了半個多小時都沒找到,內(nèi)心不由得震撼
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感悟,覺得自己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根本就沒有讀懂。
此時作者想了很多,想到了這些烈士如果能復活,該用多少個廣場才能容納的下
想到了這些烈士、英雄們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想到了這些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締造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可是,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在人們享受幸福安寧生活的同時,有多少人能像作者一樣想過先烈們?yōu)榱司S護民族尊嚴,為了保衛(wèi)國家領土完整和人們的生命安全,奮不顧身,一個又一個,一批又一批地倒在了血泊里
也許,在有些人看來,那些“豐碑”僅僅只是一個高大的建筑,那些“英雄”、“烈士”的名字只不過是一個符號。
有誰去想過這些烈士的生命價值
有誰去真正體會這些英雄、烈士及他們的家人背后所發(fā)生的一切
我想,“豐碑”絕不僅僅是一個高大的建筑,它是一種意志和精神的象征,是一段歷史的凝固,是一種英雄的崇拜。
所以,一個國家要繁榮昌盛,就得尊重歷史,尊重英雄
《讀碑》劉成章
1.因為許多的英雄兒女為了締造我們的幸福生活都倒在血泊里,我們應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2.作者以前以為紀念碑是紀念革命先烈的,后來認識到它是由幾千萬英雄兒女的生命鑄就的。
《讀碑》劉成章
有句話叫: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新中國的成立并非完全是一件喜慶洋溢的事,其中必定包含著無以言表的悲壯、艱難困苦。
------可能你還小還很難體會個中的辛酸、感慨
讀碑 劉成章的第15小節(jié)
1 作者所去的南泥灣的九龍泉烈土紀念碑。
“多年的風雨剝蝕,那碑身已經(jīng)有些殘破。
周圍一片寂靜,只看見幾個默默耕作的農(nóng)民”,殘破的碑身給人一種滄桑感,時隔半個多世紀,歷史已經(jīng)久遠,當初如火如荼地戰(zhàn)斗過的熱土如今已歸于沉寂,曾經(jīng)燃燒著的鮮活生命化作碑上的名字在陽光和風雨的腐蝕中黯淡了生命的痕跡。
四周一片寂靜,這里仿佛已被人遺忘。
如果不是看到這些密密麻麻,像森林一樣的烈士的名字,誰會體會得到“犧牲”二字的分量?那是一個個有名有姓,有親人和情感的血肉之軀化為塵土的轟轟烈烈的悲壯故事。
有誰能體會得到這種犧牲的代價,那里一個熙熙攘攘的龐大隊伍,不是用水泥砌成的,而是千千萬萬個血肉之軀筑成的。
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每一個筆畫都是一個凄美、悲壯的故事,如果沒有這種身臨其境的感性體驗,再理性和詩意的思考都無法掂量這種犧牲的分量。
2 這一次解讀是作者從現(xiàn)實體驗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那一個個密密麻麻排列在“像個儲得滿滿當當?shù)你U字架”上的名字,讓作者感受到了歷史的凝重;“一個旅歷年就犧牲了這么多的戰(zhàn)士”,使作者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悲壯感;陪同者講述的故事,讓作者意識到這些戰(zhàn)士一樣有自己的父兄姐妹,體會到了他們的親人讀碑時熱望的失落,用個體的生命價值丈量了群體生命的分量。
這些感性認識激起了作者理性而灼熱的思考:“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不是一個模糊的群體概念,而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集合,960萬平方公里的每一方土地幾乎都灑下了他們的鮮血,中國革命進程的每一秒鐘,幾乎都有一個先烈倒下去。
這怎能不讓人升騰起一股悲壯感和使命感,怎能不讓我們?yōu)橹畡尤?,為之沉思,從而擦亮眼睛,重新看待自己平凡而美麗的生?廢了很大的勁,分要給我呀,我很需要
劉成章讀碑一文為什么稱為讀碑呢?
因為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對碑的感悟,讀碑就是對碑的感悟。
劉成章的讀碑里南泥灣的九龍泉烈士紀念碑,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一條極好的注釋
千千萬萬的人民和戰(zhàn)士的鮮血鑄造了新中國,意即指此
《讀碑》中的過渡句怎么寫賞析
劉成章的《讀碑》,記敘了他解讀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歷程,體會到了紀念碑所承載的歷史分量的沉重和中華民族為了國家的勝利、人民的幸福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掀開了中國革命悲壯歷史的一角,讓我們在巨大的震撼中升騰起一股悲壯感和使命感,在靈魂的洗禮之后重新面對熟悉而又好像早已厭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