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讀后感怎么寫
《遲到》讀后感《遲到》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主人公林海音小時候的故事。
林海音從小就有懶床的壞習慣,一次外面下大雨,林海音又賴在床上不起來,她父親讓她起床,她卻怎么也不挪動一下,父親火了,抄起雞毛撣子打她,逼她去了學校。
后來父親又追到學校,給她送去了銅板和花夾襖。
從此以后,林海音再也沒有遲到,還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文章中的父親是一個好父親,她幫助女兒改掉了賴在床上不起來的壞習慣,他很愛自己的孩子,我從“父親給林海音送花夾襖和銅板”的情節(jié)體會到的。
我覺得林海音懶床是不對的,應該上學不遲到才對,多虧你有一個好父親,把這棵歪的小樹扶正了。
我不會像林海音那樣,我從未遲到過,我要做一棵沒有壞習慣的挺直的小樹,即使有壞習慣也要及時改正,因為它可能會影響我的一生
試想,如果那天林海音沒有去學校,或許就沒有今天著名的作家—林海音了。
我很喜歡《遲到》這篇文章,因為它告訴我們,壞習慣必須改掉;它還告訴我們,父母是愛我們的,不管他們批評我們或是打我們,他們都是為我們好,父母最終還是愛我們的。
今后我一定會在有了壞習慣時,自覺地、不用父母督促地去改正它,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將來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對社會有所作為的人。
不知行不行,如果差不多你可以改一下的,我記得遲到大概就是這樣。
《遲到》讀后感
,老師帶著我們學習了林的一篇文章《遲到》。
這文主要講作者小時候個賴床的壞習慣,一次因下大雨又起晚了,不想上學遭父親打,事后父親又給作者送夾襖和銅板,感動了作者,從此以后,作者再也沒有遲到過的故事。
當我讀完這句話:“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fā)出咻咻的聲音。
”,我真正理解了作者所說的“父親管教他很嚴很嚴”的意思。
父親對作者的關心,首先體現(xiàn)在了“嚴”這個字中。
而后來父親給我送花夾襖和銅板,又讓我再次感受到父親對作者的關心。
父女之間就這樣在無聲中相互理解,相互原諒,作者也因此而大徹大悟,從此改掉了遲到的壞毛病。
由《遲到》這篇課文,我想到了我們班的一位同學。
他每天早上經常遲到,但無論老師怎么批評教育他,甚至去他家家訪,他仍然無動于衷,照常遲到。
別人遲到了一次兩次就改了,他呢?不管老師怎么教育都不管用,老師對他真是失望之極。
和林海音相比,這位同學是不是應該有所醒悟呢? 同學們,一些名人之所以能成就自己的人生,關鍵在于他們面對錯誤的態(tài)度,他們犯了錯能及時改正,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錯誤,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向他們學習呢?好習慣成就一生,讓我們就從今天開始做起吧。
六年級語文主題叢書《遲到》讀后感
《雨》 林海音 讀后感這篇課文主要講作者小時候有一個賴床的壞習慣,一次因下大雨又起晚了,不想上學遭父親打,事后父親又給作者送夾襖和銅板,感動了作者,從此以后,作者再也沒有遲到過的故事。
林海音的遲到
父親不許上學坐車;父親因為她想逃學,狠狠地打了她。
作家簡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臺,當時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其父林煥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
曾先后就讀于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茖W校,畢業(yè)后任《世界日報》記者。
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xiāng)臺灣,任《國語日報》編輯。
1953主編《聯(lián)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chuàng)作,并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chuàng)辦《純文學雜志》,以后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的創(chuàng)作是豐厚的。
訖今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
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蕓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咸蛋》;長篇小說《春風》、《曉云》、《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于臺灣報刊。
好多年過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呵。
北京或許已物是人非了,可是,隨著歲月的蕩滌,在我一個遠方游子的心頭,卻日漸清晰起來。
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英子畫外音(童年):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有一件事我永遠忘不了…… 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有早晨賴在床上不起來的毛病。
每天早晨醒來,看到陽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陣愁。
心想,已經這么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走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室就被罰站在門邊,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
我雖然很懶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
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奔向學校去。
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從早晨起下大雨,我醒來就知道不早了,我聽著不停的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我上學不但要遲到了,而且在這夏天的時候,還要被媽媽打扮得穿著肥大的夾襖,一路走到學校去。
想到這么不舒服的上學,我竟很勇敢的賴在床上不起來了。
等一下,媽媽進來了。
她看我還沒有起來 ,嚇了一跳,催促著我,但是我皺緊了眉頭,低聲向媽哀求說: 媽,今天已經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學了吧
媽媽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當她轉身出去,爸爸就進來了,他站到床前,瞪著我: 怎么不起來
快起
快起
晚了,爸
我硬著頭皮說。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
起
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
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我挨打了
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
我哭后,躲避,最后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
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車去上學。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一邊抽抽搭搭地哭著,一邊檢查我的傷痕。
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fā)著熱。
我把裙子向下拉了拉,想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是怕同學看見了要恥笑我。
雖然遲到了,但是,老師并沒有罰我站,這是因為下雨天可以原諒的緣故。
老師教我們先靜默再讀書,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五分鐘。
老師說: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
昨天留的功課有沒有沒做好
今天功課全帶來了嗎
早晨跟爸媽有禮貌的道別了嗎
……我聽到這兒,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閉著的,淚水不至于流出來。
正在靜默的當中,有人拍了我的肩頭一下,我急忙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
他用眼勢告訴我,讓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頭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
爸爸為什么追到學校來
爸爸點頭招我出去了,我看看老師,征求他的同意,老師微笑的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
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
他遞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緞帶我。
后來怎么樣了,我已經不記得。
只記得從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個就站在學校門口,等待著校工開門。
由于這件事,我從此一生做一個守時守信的人。
畫外音對白: 父:英子,這學期遲到過嗎
英子:一次也沒有。
自從一年級的那次下雨我想逃學,不起床,挨了您的打以后,我再也沒遲到過。
父:那次打你,你還記得
英子:打得好痛呵,想忘也忘不了。
父:你恨爸爸嗎
英子:不恨。
父:不恨就好,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
《遲到》作者林海音簡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臺灣苗栗縣頭份鎮(zhèn),作家。
父母曾在日本經商,出生后不久回到臺灣,但旋即又舉家遷往北平居住,就讀北京城南廠甸小學、春明女子中學、北京新聞??茖W校。
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后來主持《聯(lián)合報》副刊10年。
以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聞名,是關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
林海音《遲到》的主要內容
《遲到》是第九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述了作者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痛打一頓后心存怨恨。
后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林海音的《遲到》答案
自己多讀課文啊,就知道啦啊
林海音的父親當然是個好父親啊
后一題體會,多讀就體會到林海音的父親很愛他啊
心情就自己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