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中說 馬孔多沒人超過三十歲,也沒人死去 是什么意思
馬孔多:文學名著《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定居的小鎮(zhèn)。
布恩迪亞家族最初住在遠離海濱的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
第一代主人公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烏爾蘇拉新婚時,由于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烏爾蘇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
因此遭到鄰居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的恥笑,于是一次比賽中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殺死了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
從此,死者的鬼魂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
他們只好離開村子,外出尋找安身之所。
經(jīng)過了兩年多的奔波,來到一片灘地上,由于受到夢的啟示決定定居下來。
后來又有許多人遷移至此,建立村鎮(zhèn),這就是馬孔多。
由于馬孔多都是由年輕人建立,在作者行文時寫的“馬孔多沒人超過三十歲,也沒人死去”,即在那個時候的現(xiàn)狀——人們都沒有超過三十歲,沒有人病死或老死。
拓展延伸:1、地理位置:哥倫比亞,加勒比海附近與委內(nèi)瑞拉交界處或者地狹處。
2、歷史背景:馬孔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哥倫比亞第一次內(nèi)戰(zhàn)之前40-50年,又在第三次內(nèi)戰(zhàn)后20-30年結束,總共延續(xù)了150-170年。
另外根據(jù)烏爾蘇拉的年齡推測:文中提到建村時沒有一個人滿三十歲,香蕉公司時期烏爾蘇拉的年齡約為120歲,烏爾蘇拉在香蕉公司消失后還生活了30-40年,在烏爾蘇拉死后馬孔多還有10-20年的歷史,因此馬孔多的歷史約為170年。
人生必看的十本書
第一本,《道德經(jīng)》,(最好是通行本)這本書希望你可以讀一輩子。
推薦理由,如果說世界上有哪幾本書改變了世界,西方世界的《圣經(jīng)》,中東的《古蘭經(jīng)》,這三本書決定了整個世界的文明,同時這本書毫無疑問改變了中國無數(shù)人的思想,凡是古之成大事者無不讀這本書的,(每天背三章,一個月就能背誦了,一直要做到倒背如流)第二本《三國演義》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必須學會與了解中古人人與人之間的斗爭,同時也能夠了解中國古人的智慧,這本書也是中國任何一個都讀的書第三本《紅樓夢》 這本書是一本很好的描述中國封建社會的書籍(當然任何一本以前的書都這樣),之所以推薦這本書,完全是因為他的文學功底(可以讓你學會很多寫作功底,以及鍛煉你的口才。
。
。
),以及里面包含很多道家儒家佛家思想,可以說這本書就是這三種思想的演繹舞臺,至于很多人,說這本書關于什么封建思想,我倒認為沒什么。
因為這種思想在今天也到處都是,相反他的另一面就是關于人性的描寫以可以是達到出神入化,第四本《國富論》 為什么推薦這本書了。
我想這本書中始終貫穿一個中心“人人都是自私的”,正因為自私,所以這個社會才這么美好。
這本書完全顛覆絕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社會的禮儀道德倫理的認識。
通過這本書希望你可以能夠讓自己不再那么的浮躁,而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下西方經(jīng)濟學的知識(這本書可是經(jīng)濟學的教父級別),對于你以后在生活中的一切決策還有對于一切問題的思考多一些決策的知識以及方法。
第五本《草原帝國》 這本書里面你會看到整個草原民族發(fā)生的一切,為什么無數(shù)繁華的文明,被這個落后的民族被生生的毀滅,為什么在那么落后的草原上卻出現(xiàn)了無數(shù)讓整個世界為之顫抖的人物,成吉思汗,鐵木真,,,希望你能夠讀到這本書的精華。
第六本《茶花女》 這是一本我讀到最為好看的一本關于愛情的名著,沒有讓人刻骨銘心的事情,卻真實的再現(xiàn)了愛情所面臨的一切困難(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從中可以了解到很多關于怎樣對待愛情 以及到時法國社會的一些狀況,這本書很感人,而且是真是事件。
第七本《萬歷十五年》 其實這本書是一本博士論文,他通過講述萬歷十五年這期間前后發(fā)生的一些小事,折射出整個王朝的狀態(tài)。
每個人都是制度的產(chǎn)物。
不管你是誰,有多大權力,終究只是一個人。
終究只是在制度的籠子里,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上到皇帝下到凡夫俗子活的都是那么痛苦不堪。
第八本《圍城》這本書很有經(jīng)典。
主要是將愛情,其實不然,講的主要還是人性,第九本《選擇》路遙的書,很受啟發(fā),生活中面臨無數(shù)選擇,走錯一步。
后悔終生,切記切記。
第十本《宋詞三百首》 這本書不是讀的,是來背誦的,每天背三首,三個月時間,就可以馬到成功,可以提升你的記憶力,以及詩詞鑒賞能力,同時也陶冶你的情操,這本書可能到你畢業(yè)之后就會展現(xiàn)他的魅力。
讀書不是讀一遍。
而是一直讀到懂為最好,如果讀的半懂不懂,不如不讀,讀書不是什么書都讀,必須讀經(jīng)典書籍(公認的),凡是勵志書籍,最好不要讀,因為都是垃圾。
如何分辨真?zhèn)挝那?/h2>
看馬爾克斯,我以為,得從《枯枝敗葉》開始。
在此之前,馬爾克斯在哥倫比亞就小有名氣。
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見哥倫比亞的文學刊物上,幾乎都是歐美作家的作品,心里非常氣憤,于是寫了幾個小說去投稿,沒想到還真的連續(xù)發(fā)表出來,甚至引起了文學評論家的注意,有人甚至說,哥倫比亞文學的未來,就在這個年輕人身上。
但馬爾克斯知道,他這條路是走不長的,他這些小說,都是在模仿卡夫卡,并非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
盛名之下,他背負著沉重的心里負擔。
困惑期間,他患了肺病,醫(yī)生建議他到鄉(xiāng)下的父母家里去休養(yǎng),于是他去住了三個月,讓朋友們不停地給他寄書來讀。
三個月里,他深入接觸了??思{、沃爾夫、安德森、帕索斯和德萊賽。
把書還給朋友們時,他決定了,這輩子的唯一愿望就是當作家,當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作家,在他年輕的心里,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得了。
在鄉(xiāng)下期間,他看到母親與一個老婦人擁抱著,一句話不說哭了三個小時,于是向母親打聽家族的歷史。
再次回到巴蘭基里亞城里后,馬爾克斯動手寫作《枯枝敗葉》,就是這本書,使他獲獎無數(shù),并奠定了他在哥倫比亞,甚至是拉丁美洲國家的文學地位。
許多人以為,他用的是??思{多視角和意識流的技法,但馬爾克斯說,他“采用的完全是沃爾夫的方法:《達洛衛(wèi)夫人》的技巧。
但是愚蠢的評論家們并沒有意識到。
”就是在這本書里,我們第一次見到了那個比哥倫比亞國家還要有名的小鎮(zhèn)馬孔多,馬爾克斯后來的小說,大多數(shù)都是在這個小鎮(zhèn)上發(fā)生的,或者是從這個小鎮(zhèn),也是從這本叫《枯枝敗葉》的小說里延伸出去的,在這本小說里,我們還能見識到《百年孤獨》 影子,甚至他還先于《百年孤獨》,寫下了它厄運般的注定了的結局。
但是,這本書,也只是讓人們見識了馬爾克斯天才的光芒,他內(nèi)心還有比這更為強大的力量需要釋放,只是在《枯枝敗葉》后,他又陷入長時間的迷茫之中,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了。
于是,他又虔誠地深入到學習中去,繼續(xù)向福克納、卡夫卡、帕索斯等前輩請教,他像外科醫(yī)生一樣研究過他們每一個人,尤其是??思{。
雖然他后來說過,他已經(jīng)不喜歡福克納了,但是他的理由是,他已經(jīng)從福克納身上,學到他想學的東西了。
他已從未忘記過他這個“精神導師”,不然,他不會不遠萬里跑到??思{的家鄉(xiāng),坐在??思{墳墓前冥思。
歸納起來,是??思{,教會了他,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學帝國,讓馬孔多與郵票般大小的約克納帕塔法縣一樣出名;是卡夫卡拓展了馬爾克斯的思維,讓他知道,讓一個人變成甲殼蟲,并非不可能,也并非就是什么先鋒,因為在他的故鄉(xiāng),她的祖母們,一直以來就是這么講故事的,或者說,他突然間發(fā)現(xiàn),其實是卡夫卡,在用他祖母的語言和方法講故事,他自己講起來,自然就會比卡夫卡得心應手多了;在這里,我們還得提到一本書,和一個人,那就是魯爾福和他的《佩德羅·巴拉莫》。
馬爾克斯能把這本小說倒背如流,并把它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
這是一本逝者與生者共存的超越了生死的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
就是這本書讓馬爾克斯找到了表達自己的方式方法,這本書讓《百年孤獨》的輪廓,在他的心里越來越清晰。
但他還得耐心等待一段時間,他還要尋找一種適合講述的語言。
又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幫助了馬爾克斯,不過,這回幫助他的,是沃爾夫了。
在《達洛衛(wèi)夫人》里,有這么一段:“多少年后,倫敦將變成野草蔓生的荒野,在這星期三早晨匆匆經(jīng)過此地的人們也得只剩下一堆白骨,唯有幾只結婚戒指混雜在尸體的灰燼之中,此外便是無數(shù)腐敗了的牙齒上的金粉填料。
到那時,好奇的考古學家將追溯昔日的遺跡,會考證出汽車里的哪個人是誰。
”這就是《百年孤獨》經(jīng)典開頭的來源。
馬爾克斯在那一語境氣息下,完成了對所有老師的超越,也為世界文學奉獻出后人難以超越的經(jīng)典。
這本書,凡是喜歡文學的人,都是繞不開了,我也無需去冗筆。
需要值得才注意的是,馬爾克斯并不知道,中國人給它打上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的標簽,全世界,也只有中國人這么說。
馬爾克斯說,他不知道什么魔幻不魔幻,他寫的都是現(xiàn)實,只不過將整個拉美的百年滄桑都濃縮在了馬孔多而已。
他還說過,現(xiàn)代文明是像斧頭一樣砍進拉丁美洲的,這本書里寫的都是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事情。
了解到這一點,這本書魔幻的光環(huán)就可以消退了。
這本書,讓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將他抬上圣壇的寶座,讓千萬人頂禮膜拜,但這本書,名頭更勝于作家本身,讓你覺得,他并非出自人類的大腦,從而已超越了塵世。
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能做到這一點的作品不多,也就那么幾個,比如??思{,比如托爾斯泰等。
在這本光芒四射的神圣之書下,馬爾克斯寫下了無數(shù)的不朽篇章,似乎隨便在馬孔多的土地上,掘起一塊泥土,它都是一個完美的故事,有著自成一統(tǒng)的萬千氣息。
按我個人的觀點梳理一下,我覺得有這么幾篇,是必看不可的。
《禮拜二午睡時刻》,寫一個婦女帶著女兒坐火車到一個陌生的小鎮(zhèn),看望她的兒子,兒子前些日子在這里偷東西時被人用槍死了,埋在了這個小鎮(zhèn)的公墓里。
這是馬爾克斯最美的短篇小說,你還能看到一個作家,處理題材時,是如何把握分寸的,以及如何隱忍和克制,也就是,你通過看這篇小說,就能一窺馬爾克斯強大的控制力;《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罚@是馬爾克斯最好的中篇小說,看完后,上校在碼頭上久久等候的身影,會在你心里永遠揮之不去。
在這里面,文學與現(xiàn)實,作家與作品,做到了最完美的結合;再就是《惡時辰》,在我眼里,這才應該馬爾克斯最好的長篇小說,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作家,也能用文字,表達出音樂的旋律來;不需要看故事,不在乎他寫什么,但你知道,故事是怎么開始的,怎么發(fā)展的,文字的弦律更勝于音樂,當文字即將走向結束的時候,你似乎還能聽到馬爾克斯坐在書桌前,跟你一起發(fā)出長長的嘆息,嘆息他筆下的人們的“惡時辰”,遠還沒到盡頭,可你卻再不能陪著他們一起走了。
當然,繞不開的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按照馬爾克斯所說,“這一部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創(chuàng)作。
”就是這本書,窮盡了我們生活中所能發(fā)生的愛情故事。
看這本,每一個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情故事,其實也十分的美好。
曾經(jīng),我跟老郭構思過一個故事,一個男子跟海軍上尉爭女朋友,男子研究天氣、水文,掌握上尉的一舉一動,就是要避免上尉跟女孩有機會見面。
看這本書時,我發(fā)現(xiàn)馬爾克斯早就完整創(chuàng)作好了,里面那個倒霉的船長,每次回港,都要拉兩次汽笛,一次告訴家人,一次告訴情人,而他的情敵,也在他的汽笛聲中,溜出了他情婦的家門。
自然,這是一個仁者見仁的觀點,看馬爾克斯,怎么看都不為過,重要的是,你得把他的書拿起來,帶著學習和敬畏的心去看,因為看他的同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還腳踩著許多巨人的肩膀,比如卡夫卡、??思{、沃爾夫、等等。
有關《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通過對布恩迪亞家庭七代人以及馬孔多小鎮(zhèn)的興衰消亡過程的描寫,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現(xiàn)實生活,揭示了拉丁美洲民族深層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指出了孤獨落后所帶來的嚴重危害,表達了作者對于拉丁美洲民族命運的深層思考和熱情關注。
《百年孤獨》的內(nèi)容異常豐富、復雜而深廣,具有很高的思想認識價值。
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首先,《百年孤獨》中的小鎮(zhèn)馬孔多所經(jīng)歷的興建、發(fā)展、鼎盛到消亡的百年滄桑,影射和濃縮了哥倫比亞自19世紀初到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
小說開始時是19世紀初,但馬孔多卻像是史前社會,質(zhì)樸而寧靜,這是個只有20來戶人家的小村莊,人們往在河邊用泥和蘆葦蓋的房子里,取水非常方便。
河水清澈、明亮、急速地流過,可以看見河床上光潔的鵝卵石,“世界,一切都是剛開始,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指著說”。
這里,馬爾克斯特意引用《圣經(jīng)》中的話“必須用手指指著說。
”,表示馬孔多最初就是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這是16世紀以前哥倫比亞土著生活的寫照。
隨后西班牙殖民者闖入,用箭與火和十字架征服了拉丁美洲,繼而大批移民涌入這塊大陸,哥倫比亞從社會結構、思想信仰到習俗風尚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形成了哥倫比亞歷史上第一次重大轉折。
小說中有關吉卜賽人帶來吸鐵石、望遠鏡等東西像魔術和雜技一樣吸引全村人去圍觀、烏蘇拉發(fā)現(xiàn)與外界的通道以及引來第一批移民的描寫,就是這段史實的再現(xiàn)。
19世紀初哥倫比亞獨立后,國家政權被土生白人的大地主、大商人所把持。
他們中的自由黨、保守黨斗爭不斷,進行長期內(nèi)戰(zhàn)。
政客們?yōu)E用職權,營私舞弊,操縱選舉,踐踏憲法,導致國家政變不斷、內(nèi)戰(zhàn)頻仍。
從1830年到1899年,全國爆發(fā)了27次內(nèi)戰(zhàn),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痛苦。
小說以很大的篇幅描寫馬孔多也被卷進了這場斗爭。
通過奧雷連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傳奇生涯表現(xiàn)了這方面的史實。
上校為反對腐敗的保守黨政府,一生發(fā)動過32次武裝起義,打了20年內(nèi)戰(zhàn)。
這些描寫生動地概括了哥倫比亞歷史上第二次重大轉折時期的社會生活。
20世紀初期,哥倫比亞內(nèi)戰(zhàn)停止,經(jīng)濟恢復,但近在咫尺的美國新殖民主義勢力又涌進了哥倫比亞。
火車、電燈、電話、電影、留聲機等出現(xiàn)在馬孔多。
小說描寫馬孔多人這樣迎接新事物:“馬孔多人對電影上活動的人物非常生氣,因為他們?yōu)殡娪吧弦粋€死了被埋了的人流下痛苦的眼淚,而他卻在下一個電影中變成了阿拉伯人出現(xiàn)了,馬孔多人受不了這樣對他們感情的嘲弄,把電影院的座椅都給砸了。
最后鎮(zhèn)長解釋電影是幻覺的機器,不需要觀眾這樣動感情,馬孔多人終于明白了他們上了吉卜賽人新玩意兒的當了,決定再也不看電影。
”他們就這樣被這些新玩意驚得目瞪口呆,看得眼花繚亂。
緊著,美國人又建立了很多香蕉園,各種人像潮水一樣涌進馬孔多,他們喧賓奪主,控制了馬孔多歷史上最重大的變革。
這種變革從表面上看,好像給馬孔多帶來了繁榮,但實質(zhì)上卻是外國資本家更加殘酷剝削和掠奪的開始,而且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帝國主義者用野蠻暴力鎮(zhèn)壓人民的反抗。
在香蕉工人罷工運動中,政府和帝國主義“授命軍隊不惜用子彈打死他們”,“機槍從兩個方面掃射人群。
何塞·阿卡迪奧第二倒在地上,滿臉是血。
他蘇醒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塞滿尸體的火車車廂上。
他從一個車廂爬到另一個車廂,透過些微弱的亮光,便看出了死了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他們像報廢的香蕉給扔到大海里……這是他見過的最長的列車—幾乎有200節(jié)運貨車廂。
”小說就這樣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的入侵給哥倫比亞造成的巨大災難。
這也正是造成拉丁美洲貧窮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小說在對布恩迪亞家族眾多人物的刻畫中,著力表現(xiàn)了這個家庭成員共同的性格特征,這就是馬孔多人的孤獨感,從第一代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到第六代奧雷連諾·布恩迪亞,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營造的孤獨之中,而且極力保持著這種孤獨。
第一代布恩迪亞和表妹結婚以后就遭受到孤獨的折磨,他由于害怕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而不敢和妻子同房,殺死嘲笑者后又受到鬼魂困擾,不得不遠走他鄉(xiāng)。
晚年,他精神恍惚、瘋瘋癲癲,最后被綁在栗子樹上孤獨地死去。
第二代奧雷連諾上校年輕時身經(jīng)百戰(zhàn),卻不知為誰賣命。
退休后他把自己反鎖在屋子里制作小金魚,做好化掉,化掉再做,“連內(nèi)心也上了門閂”。
第二代中的阿瑪蘭塔陰險地破壞別人的幸福,又冷酷地拒絕自己的求婚者。
她整天為自己織著尸衣,孤獨地等待著死神召喚。
第四代中俏姑娘雷梅苔絲根本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她每天都在浴室是沖洗身子,幾小時幾小時地打發(fā)時間,最后她抓住一條床單飛上了天……這種孤獨的惡習在這個家庭代代相傳,周而復始,惡性循環(huán),在新人之間筑起一道無形的墻,使人與世隔絕、不思進取、自我封閉、離群索居。
它制造了愚味落后、保守僵化的社會現(xiàn)狀。
作者認為“孤獨”已經(jīng)滲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為阻礙民族上進、國家發(fā)展的心理負擔。
這種孤獨的本質(zhì)是人民因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產(chǎn)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離感。
它是家族衰敗、民族落后、國家滅亡的根源。
小說最后描寫布恩迪亞家庭連同馬孔多小鎮(zhèn)被颶風刮走,深刻揭示了由孤獨所產(chǎn)生的社會悲劇的必然性。
總之,《百年孤獨》全面深刻地提示了拉丁美洲近百年來“孤獨”的社會現(xiàn)實和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深刻的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是一部當代拉丁美洲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