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 厄爾曼的《青春》
青春不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膝,而是深沉的意恢宏的想像、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的深泉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jìn)取壓倒茍安。
如此銳氣,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
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
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人的心靈應(yīng)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斷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駐、風(fēng)華長存。
一旦心??萁?,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然則只要虛懷若谷,讓喜悅、達(dá)觀、仁愛充盈其間,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塞繆爾.厄爾曼的文章《青春》的賞析
塞繆爾·厄爾曼的讀音塞繆爾·厄爾曼的讀音如下:塞繆爾·厄爾曼 sāi miù ěr ·è ěr màn
《青春》作者,塞繆爾?厄爾曼,這個版本的青春,中文是誰翻譯的
王佐良翻譯過,你看看是不是你看的那個版本: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jìn)取壓倒茍安。
如此銳氣,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
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
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YOUTH Samuel Ullman 《青春》作者塞繆爾.厄爾曼的全文。
Youth Samuel Ullman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1)knees; it is a matter of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life.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2) predominance3)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deserting4) our ideals.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Whether 60 or 16, there is in every human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s, the unfailing childlike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5), so long are youyoung.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6)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80.[Annotation:]1)supple adj. 柔軟的2)temperamental adj. 由氣質(zhì)引起的3)predominance n. 優(yōu)勢4) desert vt. 拋棄5) the Infinite上帝6) cynicism n. 玩世不恭青春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動。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jìn)取壓倒茍安。
如此銳氣,二十年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
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弱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
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真久盛不衰。
人人皆有一臺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fēng)華常存。
恩,這個是新東方英語,我喜歡的版本,你看看吧。
如果滿意的話記得采納我啊O(∩_∩)O~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jì)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的杰出代表。
中文名: 馬克·吐溫 外文名: Mark Twain 別名: 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國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dá)的鄉(xiāng)村 出生日期: 1835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 1910年4月21日 職業(yè): 作家 代表作品: 《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 馬克·吐溫作品 ? 密西西比河的舊日時光 ? 卡城名蛙 ? 傻子旅行 ? 艱苦歲月 ?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 王子與貧兒 ? 浪跡海外 ? 湯姆·索亞歷險記 ?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 頑童流浪記 ? 神秘陌生人 雖然馬克·吐溫的財富不多,卻無損他高超的幽默、機智與名氣,被稱為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曾被推崇為“美國文壇巨子”,擅長寫諷刺小說。
其交友甚是廣泛,迪士尼、魏偉德、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杰諸君,皆為其友。
他曾被譽為文學(xué)史上的林肯。
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
即使是上帝,亦會鐘愛他,賦予其智慧,并于其心靈里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
”威廉·??思{稱他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
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安葬于紐約州艾瑪拉。
編輯本段寫作風(fēng)格 融幽默與諷刺一體,既富于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說杰作,又有悲天憫人的嚴(yán)肅! 編輯本段思想特征 馬克·吐溫是19世紀(jì)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的優(yōu)秀代表,他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尖銳地揭露了美國民主與自由掩蓋下的虛偽,批判了美國作為發(fā)達(dá)資本主義國家固有的社會弊端,諸如種族歧視、拜金主義、封建專制制度、教會的偽善、擴張侵略等,表現(xiàn)了對真正意義上的民主、自由生活的向往。
編輯本段藝術(shù)特征 馬克·吐溫又是著名的幽默諷刺作家,他的幽默諷刺風(fēng)格別具特色。
魯迅評價馬克·吐溫“成了幽默家,是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著哀怨,含著諷刺,則是不甘于這樣的緣故了。
”馬克·吐溫自己則說:“不能一味逗樂,要有更高的理想。
” 馬克·吐溫的幽默諷刺不僅僅是嘲笑人類的弱點,而且是以夸張手法,將它放大了給人看,希望人類變得更完美、更理想。
編輯本段作品筆名 他的代表作是《百萬英鎊》,在小學(xué)5年級人教版語文書第二學(xué)期,是24課名叫《金錢的魔力》。
他的作品《湯姆索亞歷險記》,被錄入七年級蘇教版語文課本第一學(xué)期的名著推薦與閱讀。
六年級下冊也同樣有。
他的作品《湯姆索亞歷險記》,被錄入人教版小學(xué)六年級下冊第17課。
他的作品《湯姆索亞歷險記》,被錄入英語牛津深圳版八年級下冊第6單元課文。
他的作品《湯姆索亞歷險記》,被錄入滬教版七年級下冊第8單元的第35課。
“馬克·吐溫”是其最常使用的筆名,一般認(rèn)為這個筆名是源自 其早年水手術(shù)語,馬克·吐溫的意思是:水深12英尺,薩繆爾(即“馬克·吐溫”)曾當(dāng)過領(lǐng)航員,與其伙伴測量水深時,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兩個標(biāo)記”,亦即水深兩潯(1潯約1.8米),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的船長塞勒斯,曾是位德高望重的領(lǐng)航員,不時為報紙寫些介紹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筆名“馬克·吐溫”。
1859年,塞勒斯船長發(fā)表了一篇預(yù)測新奧爾良市將被水淹沒的文章。
調(diào)皮的薩繆爾決定拿他開個玩笑,就模仿他的筆調(diào)寫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諷刺小品。
誰知這篇游戲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長的心,老船長從此棄筆不寫,“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也從此在報紙上銷聲匿跡了。
四年后,當(dāng)上記者的薩繆爾得悉塞勒斯船長謝世的噩耗,為自己當(dāng)年的惡作劇追悔不已,決心彌補這一過失,于是他繼承了“馬克·吐溫”這個筆名,并以此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
但亦有一說,指其在西部流浪時,經(jīng)常在酒店買酒兩杯,并要求酒保在帳單上記“兩個標(biāo)記”。
然而,孰真孰假,或兩者皆虛,則無從稽考。
他的真名叫“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童年經(jīng)歷 馬克·吐溫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dá)的鄉(xiāng)村的貧窮家庭。
他是家中7個小孩的第6個小孩。
他只有兩個兄弟姐妹可以在童年過后幸存下來,他的那兩個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奧利安·克列門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 - 1897年12月11日)和姐姐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 - 1904年8月31日)。
他的父親是當(dāng)?shù)氐穆蓭煟杖胛⒈?,家境拮?jù)。
小塞繆爾上學(xué)時就不得不打工。
他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所學(xué)徒,當(dāng)過送報員和排字工,后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dāng)水手和舵手。
兒時生活的貧窮和長期的勞動生涯,不但為他以后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累積了素材,更鑄就了一顆正義的心。
他的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在他四歲時死去,而他的哥哥本杰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 - 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后亦死去了。
他的另一個哥哥Pleasant(1828年 - 1829年)只活到吐溫出生前三個月。
繼這班年齡較馬克·吐溫大的兄弟姊妹之后,吐溫又有一個弟弟--亨利·克列門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 - 1858年6月21日)。
在吐溫4歲時,他們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后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圣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
那時,密蘇里州是聯(lián)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溫開始了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后在他的歷險小說中的主題。
馬克·吐溫是色盲,而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詼諧玩笑。
1847年3月,當(dāng)吐溫11歲時,他的父親死于肺炎。
接著的那一年,他成為一名印刷學(xué)徒。
1851年,他成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開始給他哥哥奧利安創(chuàng)辦的《漢尼拔雜志》(Hannibal Journal)寫草稿。
在他18歲時,他離開漢尼拔并在紐約市、 費城、圣路易和辛辛那提市都當(dāng)過印刷工人。
22歲時,吐溫回到密蘇里州。
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輪船的領(lǐng)航員“碧士比”要吐溫終身成為輪船領(lǐng)航員,而這職業(yè)是當(dāng)時全美國薪資第三高的職業(yè),每月250美元(等于現(xiàn)在的155,000美元\\\/每年)。
由于那時的輪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間亦不可以開燈。
領(lǐng)航員需要對不斷改變的河流有豐富的認(rèn)識,因而可以避開河岸成百的港口和植林地。
吐溫在他得到領(lǐng)航員執(zhí)照(1859年)之前花了2年多一絲不茍地研究了密西西比河的2000米。
在得到執(zhí)照前的訓(xùn)練期間,吐溫說服他的弟弟亨利·克列門斯與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
亨利死于1858年6月21日,那是由于亨利工作的那艘輪船爆炸。
吐溫為此感到極內(nèi)疚,并在余生中一直覺得他自己需負(fù)上責(zé)任。
可是他繼續(xù)在河上工作并一直是領(lǐng)航員,直到1861年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而縮減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
旅行家庭 密蘇里州是一個奴隸州,并被大部分人視為是屬于南方的一部分,但密蘇里州并沒有加入聯(lián)邦。
當(dāng)戰(zhàn)爭開始時,吐溫和他的朋友加入了一隊聯(lián)邦的民兵部隊(這在一部1885年的短故事“The Private History of a Campaign That Failed”中有相關(guān)描述),并加入了一場戰(zhàn)爭,在那場戰(zhàn)爭中有一個人被殺。
吐溫發(fā)現(xiàn)他根本不能忍受自己殺任何人,因此他離開了。
他的朋友加入了南軍;吐溫則到他的哥哥奧利安那里去,那時奧利安被任命成為內(nèi)華達(dá)的州長的秘書并管理西部。
吐溫與他哥哥乘公共馬車花了2星期多橫越了大平原區(qū)和洛磯山脈。
他們到了鹽湖城摩門教的社會。
這些經(jīng)驗成為了《艱苦歲月》一書中的主要部分,并給《卡城名蛙》提供了資料。
吐溫的旅程結(jié)束在內(nèi)華達(dá)維吉尼亞城的銀礦那里。
在那里,他成為了一名礦工。
在放棄礦工一職后,吐溫在維吉尼亞城的一家報紙《企業(yè)報》工作。
吐溫次后到加州舊金山旅行,在那里他繼續(xù)當(dāng)一名記者,并開始做演講。
他見了其他作家如布瑞特·哈得等。
一次他被分配到夏威夷州,而這成為他的第一次演講。
1867年,一家當(dāng)?shù)氐膱蠹執(zhí)峁┝艘淮瓮刂泻5貐^(qū)的輪船旅游。
在他往歐洲和中東的旅程期間,他寫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
他亦見了查爾斯·蘭登(Charles Langdon)并看到蘭登姐姐歐麗維亞(Olivia Langdon)的相片。
吐溫對她立即一見鐘情。
他們在1868年見面,并在一年后訂婚,1870年于紐約市艾瑪拉結(jié)婚。
歐麗維亞生了兒子蘭登,但蘭登在19個月時死于白喉。
1871年,吐溫一家遷往康乃迪克州哈特福特。
在那里歐麗維亞生了3個女兒:蘇西、克拉拉和讓。
吐溫亦成為了作家威廉·迪安·豪威爾士的好朋友。
吐溫之后再度到歐洲旅游,這在1880年一部書《浪跡海外》有作描述。
1900年他回到美國,給他的舊公司償清欠款。
吐溫的婚姻維持了34年,直到歐麗維亞于1904年去世。
1906年,吐溫開始給《北美評論月刊》寫他自己的自傳。
一年之后,牛津大學(xué)把一個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頒給他。
吐溫比讓和蘇西都活得久。
他經(jīng)過了一段憂郁的時期,這是從他的愛女蘇西在1896年死于腦膜炎時開始的。
歐麗維亞在1904年的逝世及讓在1909年12月24日的死令吐溫更憂郁。
作家生涯 馬克·吐溫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在1865年11月18日在《紐約周六報刊》首次出版。
這作品在那里出版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完成得太遲,趕不及納入阿特姆斯·沃德收集美國西部特色著作的書中。
這以后,《沙里緬度聯(lián)邦報》派馬克吐溫去當(dāng)時被稱為三明治群島的夏威夷作通訊記者,給聯(lián)邦報寄來關(guān)于那里的事情的信。
后來他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地報》工作時也是根據(jù)這些幽默的信件寫出的,因為《加利福尼亞大地報》派了他取道巴拿馬運河從舊金山到紐約市,作巡回記者。
當(dāng)時他就不斷寄出信件給報紙出版,諷刺而幽默地記錄他的所見所聞。
1867年6月8日,吐溫乘游艇前往費城,要住5個月。
這一游導(dǎo)致了《傻子旅行》的誕生。
1872年,吐溫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學(xué)著作《艱苦歲月》作為《傻子旅行》的續(xù)集。
《艱苦歲月》的內(nèi)容是吐溫到內(nèi)華達(dá)的旅程及在美國西部的后期生 活的半自傳式描述。
這書以“傻子”對歐洲和中東的很多國家的批評來諷刺美國及西方的社會。
吐溫的下一作品《艱苦歲月》把焦點放在美國社會上。
之后的《鍍金時代》并不是旅行文學(xué)作品,因為這以前的兩本書都是旅行文學(xué)作品,而這是他第一次寫小說。
這本書亦很著名,因為這是吐溫唯一一本與人合作寫成的書;這本書是由吐溫和鄰居查爾斯·達(dá)德利·沃納寫成的。
吐溫之后的兩本著作均是關(guān)于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經(jīng)歷。
《密西西比河的舊日時光》一系列的小品在1875年出版于《大西洋月刊》,最具特色的是吐溫對浪漫主義的醒悟。
吐溫在《舊日時光》之后更著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之后吐溫寫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描寫了他在漢尼拔的童年。
吐溫模仿自己小時候的性格,塑造出湯姆·索亞的性格來。
這書亦引入一角色哈克貝利·費恩為配角。
《王子與貧兒》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今天常出現(xiàn)于很多電影和文學(xué)作品中 ,但其實并不普遍被接納。
這是吐溫首次嘗試寫“乞丐”,其缺點是吐溫在英國社會并沒有太足夠的經(jīng)歷。
《王子與乞丐》寫作期間,吐溫亦開始了《頑童流浪記》的寫作,并也把另一部游記《浪跡海外》完成.《浪跡海外》是馬克·吐溫往中歐及南歐旅行的游記。
吐溫之后的出版著作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本書出版以后,令他成為更著名的偉大美國作家。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xù)集,嚴(yán)肅的氣氛比后者更為濃厚。
這書成為了美國大部分學(xué)校的必修書,因為哈克放棄服從規(guī)矩,而很多這樣年齡的人 正是這樣想(哈克的故事背景為還有奴隸制的1850年代)。
吐溫于1876年夏,《湯姆·索亞歷險記》發(fā)行后手寫了約400頁的《頑童流浪記》故事內(nèi)容。
吐溫的妻子死于1904年,這以后他才得以把他的著作審查員及編輯者--他的妻子不喜歡的書籍出版。
這些書中有一本是《神秘陌生人》,這本書并未在吐溫有生之年出版,所以人們找到1897至1905年之間的三種版本的手稿。
這三種版本令這部著作的出版情況很混亂,而現(xiàn)在才可得到吐溫最先寫的版本。
吐溫最后一部作品是他口述的自傳。
一些案卷保管人和編輯者把這自傳重新整理一遍,要令它的格式更符合一般格式,因而一些吐溫的幽默字句被刪掉了。
后人評價 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一個優(yōu)秀的演說家 近代幽默文學(xué)的泰斗
代表美國文學(xué)的世界一流作家
他是懷有赤子之心的頑童,亦是仗義執(zhí)劍的騎士
有個關(guān)于馬克吐溫的書庫 美國文學(xué)中的林肯創(chuàng)作年表 1835年11月30日 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即馬克·吐溫的真名)出生于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dá)。
父 親是約翰·馬歇爾·克萊門斯,母親是簡·蘭普頓·克萊門斯,塞繆爾是他們的第五個孩子。
約翰·克萊門斯是一個低級的地方法官,收入微薄。
1839年秋 全家遷居密蘇里州的漢尼巴爾。
那里當(dāng)時人口為450人。
1843年3月24日 塞繆爾·克萊門斯的父親約翰·克萊門斯死于肺炎。
從12歲即1847年起,家世寒微的馬克·吐溫曾經(jīng)先后當(dāng)過印刷所學(xué)徒、報童、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記者等等。
1852年5月1日 《拓殖者大吃一驚的花花公子》發(fā)表于波士頓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
這是賽繆爾·克萊門斯的處女作。
(自學(xué)的馬克·吐溫在印刷所當(dāng)學(xué)徒、排字時,即開始練筆,發(fā)表這個處女作時年17歲。
) 1864年6月 移居舊金山,在《晨報》工作。
開始為《舊金山人》寫稿,時主編為小說家勃勒特·哈特。
1865年11月18日 紐約的《星期六郵報》發(fā)表了馬克·吐溫的《卡拉維拉斯郡著名的跳蛙》。
各處紛紛轉(zhuǎn)載,馬克·吐溫開始在國內(nèi)取得名聲。
1867年4月25日 查爾斯·韋勃出版了馬克·吐溫的第一本書《卡拉維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隨筆》。
1869年7月 馬克·吐溫的《傻子國外旅行記》出版,發(fā)行者為易里夏·勃里斯。
1872年2月 《艱難歷程》(或譯《苦行記》)由勃里斯的美國出版公司出版。
1873年冬 馬克·吐溫與作家查爾斯·特德雷·華納合作,寫了《鍍金時代》。
華納為其在哈特福特的鄰居。
1873年12月 《鍍金時代》出版。
發(fā)行者為美國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為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起一個幽默而諷刺的名字,并為世人所認(rèn)同,尚乏先例)1874年夏 馬克·吐溫開始寫《湯姆·索亞歷險記》(或譯《湯姆·莎耶歷險記》),并把《鍍金時代》編成劇本。
當(dāng)時是在紐約的埃爾彌拉附近的夸雷農(nóng)莊。
1876年1月 《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歡節(jié)上的罪行紀(jì)實》在《大西洋月刊》上發(fā)表。
1876年夏 馬克·吐溫開始寫《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或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地點在夸雷農(nóng)莊。
1876年10月 與勃勒特·哈特合作寫喜劇《阿星》。
十二月完成,但兩人的友誼從此難以維持。
1876年12月 《湯姆·索亞歷險記》由勃里斯出版。
時間是在交稿后一年以上,這樣就沒有能趕上圣誕節(jié)的好生意季節(jié)。
馬克·吐溫開始考慮換一家出版商出版其著作。
1877年7月31日 《阿星》在紐約的“第五條街劇院”演出。
五周后停演,演出者在錢財上有虧損。
1877年1月1月 開始寫《王子與貧兒》 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歐洲旅行,特別是游了德國,為《國外旅游記》收集了材料。
1880年3月 《國外旅游記》出版。
出版者為美國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1881年12月 《王子與貧兒》出版。
出版者為波士頓的詹姆斯·勒·奧斯谷特。
1882年4月 馬克·吐溫重訪密西西比河上,以便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
他遍訪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1883年夏 馬克·吐溫在夸雷農(nóng)莊完成了《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的寫作。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由奧斯谷特出版。
1885年2月18日 《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85年3月 麻省康谷爾頓的圖書委員會稱《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為“無聊之作,只能供貧民窟閱讀”。
不得放在書架上,從而開始了禁書的一段歷史,其影響直至今日。
雖然如此,到五月份時,《哈克》出售了五萬一千本。
(這樣的禁書是個別單位的,并非全國性的)1885年1月2日 惠勃斯特公司出版了《格蘭特回憶錄》,格蘭特一家收益四十萬元, 使得他們能免于破產(chǎn)。
馬克·吐溫也深信自己有經(jīng)商的天才。
(格蘭特將軍,1月869—1月877任總統(tǒng)。
格蘭特與馬克·吐溫交誼較深)1886年1月 馬克·吐溫開始寫《在亞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國佬》。
1889年12月 《在亞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國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 版。
1894年4月16日 《湯姆·索亞在國外》由惠勃斯特公司出版。
1894年11月 《傻瓜威爾遜》由美國出版公司出版。
1896年5月 《冉·達(dá)克》由哈潑公司出版 1896年1月1日 《偵探湯姆·索亞》由哈潑公司出版。
1897年1月1日 《赤道環(huán)游記》由美國出版公司出版。
1901年2日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評論》上發(fā)表。
(這是馬克·吐溫反對帝國主義在世界各地實行侵略的名篇)1909年4月 《莎士比亞死了嗎?》由 Harper& Brothers 公司出版,1910年冬春 馬克·吐溫狹心癥病情開始惡化。
1910年4月21日 馬克·吐溫因狹心癥不治逝世。
2010年11月《馬克·吐溫自傳》由美國加州大學(xué)出版。
(因為馬克·吐溫當(dāng)時明確表示這個自傳必須要在自己去世100年后才能出版,這才造成了一代文豪在去世100年后還有“新作”問世的現(xiàn)象。
) 編輯本段作品集結(jié) 《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發(fā)表于1876年。
小說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富于幻想和冒險,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yè)。
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jīng)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xí)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xué)校教育進(jìn)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diào)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其濃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對人物敏銳觀察,一躍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也是一首美國“黃金時代”的田園牧歌。
本書的姊妹篇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就跟大家見面的哈克貝利·費恩。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
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
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
吉姆是一個勤勞樸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
《百萬英鎊》 《百萬英鎊》(The Million Pound Note)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小說,講述了一個在美國街頭乞討的窮小子亨利·亞當(dāng)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
倫敦的兩位富翁兄弟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xiàn)的百萬大鈔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 內(nèi)如何收場。
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愛情,在兄弟那里也獲得了一份工作。
文章以其略帶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再現(xiàn)大師小說中諷刺與幽默,揭露了20世紀(jì)初英國社會的拜金主義思想。
其他作品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苦行記》《競選州長》《案中案》《卡縣名蛙》《三萬元遺產(chǎn)》《壞孩子的故事》 《火車上的嗜人事件》《我最近辭職的事實經(jīng)過》《田納西的新聞界》《好孩子的故事》《我怎樣編輯農(nóng)業(yè)報》《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我給參議員當(dāng)秘書的經(jīng)歷》《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神秘的訪問》 《一個真實的故事》《法國人大決斗》《稀奇的經(jīng)驗》《加利福尼亞人的故事》《他是否還在人間
》《和移風(fēng)易俗者一起上路》《狗的自述》《公主與強奸》《馬克吐溫色狼》《乞丐公主》《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 在美國,馬克·吐溫似乎有兩個,一個是讀者眼中的馬克·吐溫,一個是批評家眼中的馬克·吐溫。
在讀者看來,馬克·吐溫幽默、滑稽、詼諧,夸張得要命,可又蠻真實的,有時還帶點刺兒;他的美國味道很足,男女老少都喜歡讀。
在批評家看來,事情就復(fù)雜了。
馬克·吐溫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作家
是無害的滑稽家,還是社會諷刺家
早期這么樂觀,后來為什么這么悲觀
他到底是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天才,還是看風(fēng)使舵的庸人
他究竟是熱愛美國還是痛恨美國
……這些涉及到對他總 評價的問題近一百年以來沒有停止過爭議,是一大研究課題,在美國叫做“馬克·吐溫問題”。
上世紀(jì)六十年代,馬克·吐溫是以“說笑話的能手”登上美國文壇的。
一般的評論文章或者文學(xué)年鑒總是把他與“滑稽作家”、“幽默家”、“滑稽小品的作者”歸成一類,其特長是“為大多數(shù)人提供無害的消遣”。
馬克·吐溫生前遭到最猛烈的抨擊是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發(fā)表之后。
這部作品先在英國出版(一八八四),后在美國《世紀(jì)雜志》上選登(一八八五)。
選登時編輯為了“保護(hù)讀者趣味”,刪掉不少“粗話”和“低級描寫”。
即使經(jīng)過防疫措施,高雅的讀者還是抗議以講究文體著稱的《世紀(jì)雜志》居然發(fā)表這樣低級庸俗的東西。
但是,馬克·吐溫好像沒有聽見這樣的批評,也不怕戴“敗壞英語文風(fēng)的主要代表”這頂帽子,在美國出版《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時居然一字不改。
阿堪薩斯的《旅行家》宣布說:“這本書因庸俗粗糙受到譴責(zé)”,這是因為“庸俗幽默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由于讀者趣昧日趨高雅,夸張的幽默也為時不久了。
將來的幽默必須純凈和忠實。
”標(biāo)準(zhǔn)的“少年優(yōu)秀讀物”《小婦人》(一八六八~一八六九)的作者阿爾柯特奉勸馬克·吐溫:“如果克列門斯先生找不出什么好東西的話,那么最好就別為我們思想單純的少年男女寫作了。
”為什么后來證明是美國十九世紀(jì)的一部杰作在當(dāng)時受到如此冷遇呢
馬克·吐溫是西部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素材都是在西部獲得的。
粗獷、開放、幽默的藝術(shù)特色也是西部的。
但美國當(dāng)時的文化中心是在東部,西部作家的命運操在東部批評家手里。
東部批評家有時也欣賞西部的幽默作品,不過那是為了獵奇,為了消遣,并不認(rèn)為這是嚴(yán)肅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
在他們眼里,幽默家無異于滑稽演員,專長插科打諢,不能與當(dāng)時的名家愛默生、朗費羅、霍爾姆斯等人并提。
他們的文學(xué)趣味是“一個名叫維多利亞的時代傳到美國來的,當(dāng)時粗魯?shù)拿绹撕鋈话l(fā)了大財,就要尋求一些行為的準(zhǔn)則,用來掩蓋他們的粗俗,要有一些上流的新式男女來做做榜樣。
書中必須告訴人們,怎樣才是正派的,作家們也就這樣寫了。
”這大體上就是所謂斯文傳統(tǒng),斯文傳統(tǒng)的紳士批評家怎么能贊成把流浪兒、黑奴當(dāng)作主人公
行騙、宿怨、格斗怎能成為文學(xué)題材
賭咒、發(fā)誓、罵人話算什么文學(xué)語言
東部批評家可以欣賞馬克·吐溫的幽默才能,卻不承認(rèn)他有什么嚴(yán)肅的創(chuàng)作目的。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八十年代末。
那時候馬克·吐溫已經(jīng)出版了《湯姆索亞歷險記》、《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一八八三)、《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和《在亞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的美國人》(一八八九)等四部重要作品,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他自己也逐漸認(rèn)識到幽默的作用,并且懂得怎樣在理論上保衛(wèi)自己。
他指出“幽默家雖然輕松,卻有一個嚴(yán)肅的目的”——“嘲弄虛偽,揭露偽裝”,幽默家是“王公貴族、特權(quán)人物和一切騙人玩意兒的天敵,是人類權(quán)利、人類自由的天然朋友”。
一些早就認(rèn)出馬克·吐溫不同凡響的批評家、作家,如C.H.威伯、勃瑞特·哈特、威·迪·豪威爾斯,現(xiàn)在不再是少數(shù)派,他們當(dāng)初的意見越來越為多數(shù)人所接受,其中豪威爾斯(W.D.Ho wells)的觀點尤其明確。
作為有影響的批評家,他指出,馬克·吐溫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幽默家,在于“笑話里含嚴(yán)肅的意味,這是他反復(fù)思考政治、社會可笑之處以后所采取的表達(dá)的方式”。
一九一零年,馬克·吐溫去世那一年,豪威爾斯在《我的馬克·吐溫》(MyMarkTwain)一書中作出當(dāng)時對馬克·吐溫的最高評價:愛默生、朗費羅、洛威爾、霍爾姆斯——這些人我都認(rèn)識,我還認(rèn)識我們其他的智者、詩人、先知、批評家、幽默作家;他們互相類似,象其他文人一樣;但是克列門斯是獨一無二的,無法企及的,他是我們文學(xué)中的林肯。
正當(dāng)馬克·吐溫在天堂與塞萬提斯、莫里哀等喜劇大師歡聚的時候,人類又傳噩耗。
一九二年,一位名叫范·魏克·布魯克斯(Van WyckBrooks)的批評家,運用精神分析法對馬克·吐溫進(jìn)行解剖,發(fā)表了一部全面否定馬克·吐溫的專著——《馬克·吐溫的嚴(yán)峻考驗》(The Ordealof Mark Twain)。
他認(rèn)為馬克·吐溫是一位天生的藝術(shù)家,卻具有屈從環(huán)境的軟弱性,在加爾文教、金錢誘惑和東部上層階級文學(xué)趣味的強大壓力下經(jīng)不起考驗,終歸失敗。
布魯克斯把馬克·吐溫的一生分成三個階段。
童年是在一個缺乏溫暖的家庭里度過的。
他幼時有夢游癥,說明他有兩個自己、兩種傾向、兩種愿望:一方面要表現(xiàn)個性,一方面又屈從母親。
他站在父親的棺材前向母親保證今后“要做個好孩子”,證明他順從嚴(yán)禁自己的加爾文教的社會環(huán)境。
他家庭之外的生活環(huán)境同樣糟糕:漢尼伯爾鎮(zhèn)地處開發(fā)不久的中西部,是“文化的沙漠”,“天才的種子必然會死亡”。
塞繆爾的《青春》片段,根據(jù)詩句的意境,說說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摘錄的 見笑: 讀書好處多 縱觀中國古今, 橫看世界各國, 有哪一位名人不酷愛讀書? 又有哪一個不愛讀書的人獲的了成功? 讀書學(xué)習(xí), 其好處之多, 是無法用語言所能表達(dá)完全的。
唯有勤讀多讀, 置身于書中的人, 方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和奧妙。
一 “最優(yōu)秀的書籍是一種由高貴的語言和閃光的思想所構(gòu)成的財富, 為人類所銘記, 所珍惜, 是我們永恒的伴侶和慰藉。
……書籍把我們介紹給良師益友, 使我們認(rèn)識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靈魂。
”([英] 塞繆爾.斯邁爾)。
“讀一本好書, 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德] 歌德)。
因此, 堅持不懈地讀書學(xué)習(xí),便會懂得人生的真諦, 充滿對美好生活和光明未來的熱愛和想往; 就會樹立遠(yuǎn)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奮斗目標(biāo), 因而就會有終生不衰的前進(jìn)動力; 就會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 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從而使我們的一切言行皆能有益于社會, 有益于人類, 我們自己也就成為受人歡迎和尊敬的人, 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員。
“生活最大的危險是一個空虛的心靈, 正象一所空屋子一樣, 容易被罪惡鉆進(jìn)來, 好的書, 是最好的保障。
”(葛勞德)。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里, 有沒有心靈空虛的人? 回答是肯定的。
這些人自己也明白, 但就是不知道怎樣解脫。
那么, 就讀書吧, 學(xué)習(xí)吧, 向一切偉大的人學(xué)習(xí), 向一切正義的東西學(xué)習(xí), 同正直的人們?nèi)跒橐惑w, 充分估價社會的光明面, 正確對待社會的陰暗面, 將主要精力投入工作中去。
這樣, 自然就會充實起來。
二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生活里沒有書籍, 就好象沒有陽光; 智慧里沒有書籍, 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英] 莎士比亞)。
“一本新書象一艘船, 帶領(lǐng)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 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瑞士] 凱勒)。
“不讀書就沒有真正的學(xué)問,沒有也不可能有欣賞能力、文采和廣博的見識。
……不讀書的人就不是一個完人。
”([俄] 赫爾岑)。
多讀書, 可以開闊視野, 增長見識, 啟迪智慧, 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創(chuàng)造, 有所成就; 多讀書, 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 進(jìn)一步懂得生活, 可以提高自己的文采和對藝術(shù)的欣賞能力, 可以變“下里巴人”為“陽春白雪”, 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采, 充滿情趣。
三 “讀史使人明智, 讀詩使人靈秀, 數(shù)學(xué)使人周密, 科學(xué)使人深刻, 倫理學(xué)使人莊重, 邏輯修辭之學(xué)使人善辯: 凡有所學(xué),皆成性格。
”([英] 培根)。
也就是說, 喜愛讀書, 廣覽博識的人, 可以使自己變得明智、靈秀、周密、深刻、莊重、善辯, 從而使自己的一生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 永遠(yuǎn)立于不敗之地。
四 “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 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 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 重復(fù)這顧問的次數(shù)。
”(凱勃司)。
知識就是力量, 科學(xué)技術(shù)就是生產(chǎn)力。
要想建設(shè)一個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沒有一定的科學(xué)技術(shù)水平是不行的; 科學(xué)技術(shù)僅為少數(shù)人所掌握, 也是不行的, 尤其是在科學(xué)技術(shù)高度發(fā)達(dá)的今天, 更是如此。
而要想讓所有的人都上學(xué)學(xué)習(xí), 是不可能的。
那么, 就只有在工作中學(xué)習(x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條件自學(xué)。
在自學(xué)過程中, 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指導(dǎo)老師, 那么, 最好的老師就是書籍。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社會在不停地變遷, 科學(xué)技術(shù)正在飛速發(fā)展。
誰能說自己不需要學(xué)習(xí)就可以永遠(yuǎn)適應(yīng)? 誰能擔(dān)保自己不需要學(xué)習(xí)也不會被淘汰? 也就是說, 單單為著自己的生存, 也應(yīng)努力學(xué)習(xí)科學(xué)技術(shù), 提高業(yè)務(wù)水平和工作能力。
“書籍蜿蜒伸入我們的心靈, 詩人的詩句在我們的血流里舒緩地滑行。
我們年輕時誦讀它們, 年老時仍然銘記它們。
我們讀到他人的遭遇, 卻感到身歷其境。
書籍到處可得, 而且價廉物美。
我們就象呼吸空氣中的氧一樣吸收書中的營養(yǎng)。
”([英] 哈慈利特)。
讀書有這樣多的好處, 而書籍又可隨時隨地買到, 并且花錢不多; 時間, 工作之余也是足夠的; 精力, 20歲左右的小伙子和姑娘們是充沛的。
這種年齡, 記憶力旺盛, 分析判斷能力也已達(dá)到一定程度, 且無家室之累, 正是集中精力學(xué)習(xí)知識的黃金時代, 千萬不要白白地浪費掉。
中國有句古話: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待到自己在曲折的人生中悟出應(yīng)該多學(xué)本事的道理, 想學(xué)的時候, 由于年齡的增長, 記憶力衰退, 由于家庭的重負(fù), 精力集中不起來, 那時想學(xué)也學(xué)不好了。
與其那時悔恨終生, 倒不如現(xiàn)在就努力學(xué)習(xí)。
“年輕的朋友, 你可知道, 僅有壯實的軀體, 那不是生命; 僅有年輕的容貌,也不是青春。
……誰虛度年華, 青春就要褪色, 生活就會拋棄他們。
……啊, 人生是這樣短暫, 青春是這樣美好, 人生最寶貴的是青年時代。
當(dāng)你也白發(fā)蒼蒼的時候, 你將用什么樣的心情回顧青春的時光? 你能夠理直氣壯地回答, 在偉大的80年代中, 你并沒有虛度年華, 能嗎?”(《莫讓年華付水流》解說詞集錦)。
“學(xué)海無涯勤是岸, 云程有路志是梯”, “勤奮能點燃智慧的火苗, 懶惰是埋葬天才的墳?zāi)埂薄?/p>
“業(yè)精于勤, 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毀于隨。
”([唐] 韓愈)。
成功的喜悅, 永遠(yuǎn)都是只屬于那些勤奮好學(xué), 勇于攀登的人們。
“如果你們, 年輕的人們, 真正希望過‘很寬闊, 很美好的生活’, 就創(chuàng)造它吧, 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偉的事業(yè)的人手?jǐn)y手地去工作吧。
”([蘇] 高爾基)。
為了能夠工作得更好和生活得更美好, 讀書學(xué)習(xí)吧, 年輕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