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什么意思
生查子作者: 年代:宋 體裁:詞永日向人妍,百合。
午枕夢初回,遠(yuǎn)柳蟬聲杳。
蘚井出冰泉,洗瀹煩襟了。
卻掛小簾鉤,一縷爐煙裊。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什么意思
生查子作者: 年代:宋 體裁:詞永日向人妍,百合。
午枕夢初回,遠(yuǎn)柳蟬聲杳。
蘚井出冰泉,洗瀹煩襟了。
卻掛小簾鉤,一縷爐煙裊。
唐李山喬念什么
唐代詩人李嶠李嶠的“嶠”讀qiáo李嶠(645~714) ,字巨山;古人名與字規(guī)律之一:名與字含義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釋的作用。
“嶠qiáo”本義指高而尖的山,泛指高山或山嶺,與李嶠的字“巨山”相輔相成。
“嶠jiào”本義指山道,與李嶠的字“巨山”構(gòu)不成對應(yīng)。
李嶠,少有才名。
20歲時,擢進士第,調(diào)安定尉。
舉制策甲科,遷長安。
后,累官監(jiān)察御史。
邕、嚴(yán)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jiān)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
遷給事中。
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
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
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
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jù)《通鑒》推斷,生年應(yīng)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
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
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fēng)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
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
明代胡震亨認(rèn)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
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fēng)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
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
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
七言歌行現(xiàn)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fēng)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dāng)時傳誦。
據(jù)說唐玄宗于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jié)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并贊嘆作者是天才。
唐李山喬念什么
唐代詩人李嶠李嶠的“嶠”讀qiáo李嶠(645~714) ,字巨山;古人名與字規(guī)律之一:名與字含義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釋的作用。
“嶠qiáo”本義指高而尖的山,泛指高山或山嶺,與李嶠的字“巨山”相輔相成。
“嶠jiào”本義指山道,與李嶠的字“巨山”構(gòu)不成對應(yīng)。
李嶠,少有才名。
20歲時,擢進士第,調(diào)安定尉。
舉制策甲科,遷長安。
后,累官監(jiān)察御史。
邕、嚴(yán)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jiān)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
遷給事中。
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
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
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
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jù)《通鑒》推斷,生年應(yīng)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
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
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fēng)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
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
明代胡震亨認(rèn)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
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fēng)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
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
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
七言歌行現(xiàn)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fēng)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dāng)時傳誦。
據(jù)說唐玄宗于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jié)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并贊嘆作者是天才。
廬山草堂記原文和翻譯
廬山草堂記(節(jié)選)白居易匡廬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
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yuǎn)行客過故鄉(xiāng),戀戀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
洞北戶,來陰風(fēng),防徂暑也;敞南甍, 納陽日,虞祁寒也。
堂中設(shè)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yīng)接不暇。
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nèi)和。
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臺,半平地;臺南有方池,倍平臺。
環(huán)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
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
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fēng)氣如八、九月時。
下鋪白石,為出入道。
堂北五步,據(jù)層崖積石,嵌空垤塊,雜木異草,蓋覆其上。
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識其名,四時一色。
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見,可以銷永日。
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
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nèi)f狀,不可殫紀(jì),覼縷而言,故云甲廬山者。
噫
凡人豐一屋,華一簀,而起居其間,尚不免有驕穩(wěn)之態(tài);今我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類至,又安得不外適內(nèi)和,體寧心恬哉
昔永、遠(yuǎn)、宗、雷輩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載,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huán)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一旦蹇剝,來佐江郡。
郡守以優(yōu)容而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尚以冗員所羈,馀累未盡,或往或來,未遑寧處。
待予異時,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
清泉白石,實聞此言
因為《草堂記》。
廬山的風(fēng)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
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有一座遺愛寺;介于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那地方最美,又是廬山之最。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就像遠(yuǎn)行的游子路過故鄉(xiāng)一樣,眷戀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離去,于是就對著香爐峰,傍著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三間屋子,兩根楹柱;兩個臥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積寬度和長度,體積高低和大小,合于心意,適于財力。
打開北面的小門,使陣陣涼風(fēng)吹進來,可以躲避酷暑;敞開南邊的天窗,納入溫暖的陽光,又可以防寒氣。
屋子里設(shè)有木制椅榻四張,素色屏風(fēng)兩座,還有古琴一張,和儒、釋、道各家書籍呀,隨意擺了幾本
樂天我已來到這里當(dāng)主人翁,仰觀山色,俯聽泉聲,靠著斜看這里的竹啊
樹啊
云啊
石啊
從早到晚,應(yīng)接不暇。
看了一會兒,禁不住美景這般的誘惑,整個人的精神就隨之而潛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適,內(nèi)心更和樂。
只要住一宿,身體就十分安寧,住兩夜更感到心情恬適,住三個晚上以后,身心舒暢,物我兩忘的樣子,而跟萬物融合無間。
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反正就是會這樣就是了
卻忍不住再問到底為什么
其實,我這座草堂?。呵懊娴钠降丶s有十丈寬廣,中間又有平臺,面積約是平地的一半,平臺的南邊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積又是平臺的兩倍左右。
池邊到處是山竹、野花,池里長滿了白蓮、白魚。
再往南走,就到一個石澗,石澗兩旁古松、老杉交錯豎立著,樹的腰身幾乎都要十個人才抱得住,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修長的樹枝觸摸著白云,低垂的枝柯輕拂著潭水。
像旌旗般地直立著,像雨傘般地張開著,也有的像龍蛇游走般地分布著;古松下多灌木叢,蔦蘿枝葉蔓生,交錯遮蔭,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
到了盛夏時的氣候,仍像八九月的秋涼時節(jié)。
地下鋪著白石作為出入的道路。
草堂北邊五步遠(yuǎn)的地方,盤踞在層崖、積石,巖石玲瓏空透,就像螞蟻窩的土堆一樣,各種樹木、奇花異草覆蓋其上,綠色的枝葉繁密迷蒙,紅色的果實多得分披四垂,也說不出他們的名字,而且四季都是這個樣子。
又有天上飛落的泉水,就地種植的茶樹,可以直接用來煮水泡茶,若被愛好風(fēng)雅之事的人看到,還可以用來快樂地度過一整天呢
春,有錦繡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門澗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爐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陰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蘊、吐露之姿,可以說是千變?nèi)f化,實在是無法全部記下、詳細(xì)描寫,所以我才說這里的景色是遠(yuǎn)超過廬山本身啊
唉
一般人只要裝潢了一個房間,擁有一張華麗的席子而生活在當(dāng)中,就免不了有驕傲滿足的樣子;如今我已成了這些東西的主人,而每樣?xùn)|西只要到我跟前,我就用我的知覺官能與他交感相發(fā),它們又按各色各類地前來,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適、內(nèi)在和樂、身體安寧、心情恬適呢
想當(dāng)年東晉高僧慧永、慧遠(yuǎn)、居士宗炳、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他們)直到老死也都不肯離開,(他們)雖然距離我很久遠(yuǎn),我因為這個了解他們至老不返的心情。
更何況我又想:我從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朱色的大廈,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兩天,我總是要搬個幾畚箕的泥土來做個臺子,聚集一些卵石來筑座假山,再環(huán)繞個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這樣成了病和癖好。
忽然有一天命運不順,我被貶來輔佐江州。
郡守用寬厚的心來撫慰我,廬山以他靈秀的美景迎接我,這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大地送給我(最好的)處所,我終于能得到自己的最愛,又還有什么好苛求呢
只不過目前還有些小官俗事牽絆著,還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脫,而不能真正安處于此。
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職期制屆滿了,一切的進退取舍都由我作主成全的時候,我一定會左手牽著老伴和孩子,右手抱著古琴與書本,終老在此,好成就我一輩子的心愿。
清泉啊
白石啊
你們都聽到這些話吧
于是寫下了這篇《草堂記》
廬山草堂記原文和翻譯
廬山草堂記(節(jié)選)白居易匡廬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
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yuǎn)行客過故鄉(xiāng),戀戀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
洞北戶,來陰風(fēng),防徂暑也;敞南甍, 納陽日,虞祁寒也。
堂中設(shè)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yīng)接不暇。
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nèi)和。
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臺,半平地;臺南有方池,倍平臺。
環(huán)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
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
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fēng)氣如八、九月時。
下鋪白石,為出入道。
堂北五步,據(jù)層崖積石,嵌空垤塊,雜木異草,蓋覆其上。
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識其名,四時一色。
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見,可以銷永日。
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
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nèi)f狀,不可殫紀(jì),覼縷而言,故云甲廬山者。
噫
凡人豐一屋,華一簀,而起居其間,尚不免有驕穩(wěn)之態(tài);今我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類至,又安得不外適內(nèi)和,體寧心恬哉
昔永、遠(yuǎn)、宗、雷輩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載,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huán)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一旦蹇剝,來佐江郡。
郡守以優(yōu)容而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尚以冗員所羈,馀累未盡,或往或來,未遑寧處。
待予異時,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
清泉白石,實聞此言
因為《草堂記》。
廬山的風(fēng)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
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有一座遺愛寺;介于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那地方最美,又是廬山之最。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就像遠(yuǎn)行的游子路過故鄉(xiāng)一樣,眷戀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離去,于是就對著香爐峰,傍著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三間屋子,兩根楹柱;兩個臥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積寬度和長度,體積高低和大小,合于心意,適于財力。
打開北面的小門,使陣陣涼風(fēng)吹進來,可以躲避酷暑;敞開南邊的天窗,納入溫暖的陽光,又可以防寒氣。
屋子里設(shè)有木制椅榻四張,素色屏風(fēng)兩座,還有古琴一張,和儒、釋、道各家書籍呀,隨意擺了幾本
樂天我已來到這里當(dāng)主人翁,仰觀山色,俯聽泉聲,靠著斜看這里的竹啊
樹啊
云啊
石啊
從早到晚,應(yīng)接不暇。
看了一會兒,禁不住美景這般的誘惑,整個人的精神就隨之而潛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適,內(nèi)心更和樂。
只要住一宿,身體就十分安寧,住兩夜更感到心情恬適,住三個晚上以后,身心舒暢,物我兩忘的樣子,而跟萬物融合無間。
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反正就是會這樣就是了
卻忍不住再問到底為什么
其實,我這座草堂?。呵懊娴钠降丶s有十丈寬廣,中間又有平臺,面積約是平地的一半,平臺的南邊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積又是平臺的兩倍左右。
池邊到處是山竹、野花,池里長滿了白蓮、白魚。
再往南走,就到一個石澗,石澗兩旁古松、老杉交錯豎立著,樹的腰身幾乎都要十個人才抱得住,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修長的樹枝觸摸著白云,低垂的枝柯輕拂著潭水。
像旌旗般地直立著,像雨傘般地張開著,也有的像龍蛇游走般地分布著;古松下多灌木叢,蔦蘿枝葉蔓生,交錯遮蔭,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
到了盛夏時的氣候,仍像八九月的秋涼時節(jié)。
地下鋪著白石作為出入的道路。
草堂北邊五步遠(yuǎn)的地方,盤踞在層崖、積石,巖石玲瓏空透,就像螞蟻窩的土堆一樣,各種樹木、奇花異草覆蓋其上,綠色的枝葉繁密迷蒙,紅色的果實多得分披四垂,也說不出他們的名字,而且四季都是這個樣子。
又有天上飛落的泉水,就地種植的茶樹,可以直接用來煮水泡茶,若被愛好風(fēng)雅之事的人看到,還可以用來快樂地度過一整天呢
春,有錦繡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門澗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爐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陰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蘊、吐露之姿,可以說是千變?nèi)f化,實在是無法全部記下、詳細(xì)描寫,所以我才說這里的景色是遠(yuǎn)超過廬山本身啊
唉
一般人只要裝潢了一個房間,擁有一張華麗的席子而生活在當(dāng)中,就免不了有驕傲滿足的樣子;如今我已成了這些東西的主人,而每樣?xùn)|西只要到我跟前,我就用我的知覺官能與他交感相發(fā),它們又按各色各類地前來,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適、內(nèi)在和樂、身體安寧、心情恬適呢
想當(dāng)年東晉高僧慧永、慧遠(yuǎn)、居士宗炳、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他們)直到老死也都不肯離開,(他們)雖然距離我很久遠(yuǎn),我因為這個了解他們至老不返的心情。
更何況我又想:我從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朱色的大廈,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兩天,我總是要搬個幾畚箕的泥土來做個臺子,聚集一些卵石來筑座假山,再環(huán)繞個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這樣成了病和癖好。
忽然有一天命運不順,我被貶來輔佐江州。
郡守用寬厚的心來撫慰我,廬山以他靈秀的美景迎接我,這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大地送給我(最好的)處所,我終于能得到自己的最愛,又還有什么好苛求呢
只不過目前還有些小官俗事牽絆著,還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脫,而不能真正安處于此。
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職期制屆滿了,一切的進退取舍都由我作主成全的時候,我一定會左手牽著老伴和孩子,右手抱著古琴與書本,終老在此,好成就我一輩子的心愿。
清泉啊
白石啊
你們都聽到這些話吧
于是寫下了這篇《草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