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荒夜譚什么意思
如下,第一部分是每個人的最終裝備,有些是補丁里增加的,我注明了。
另外,1周目由于冰心的數(shù)量有限,是不能夠換全的。
第二部分是我在1.70版下總結(jié)的各怪物掉寶和出沒地點,雖然不能包括所有材料(如冰心,只能在場景里撿),但是基本上都全了,你若是有沒查到的可以再追問。
屠蘇武器:寂劍.涅盤 攻+480。
燭龍鑄錢x5+五色羽x9+霄河+金錢10000,在家園的小龍?zhí)幙蓳Q。
1.1.6補丁新增。
古劍.焚寂 攻+550,防-130,運-140。
天墉城劇情后得到。
頭部:五岳靈圖冠:防+100,神+80,男性通用。
鬧龍銀盔+毛絨帽子x2+幽炎羽x5+冰心+金錢3000。
白帝城和天墉城可換。
由于幽炎羽數(shù)量的問題,在一周目是沒法得到的。
幽煌邪曜:防+80,神+120,氣+20,青絲角x5+妖藤魂玉+冰心+金錢2500,青龍鎮(zhèn).雨可換。
身體:魔影鬼衣:防+300,精+800,氣+25。
幽煌戰(zhàn)靴++雪人年畫+蒼云角x2+冰心x3+金錢9000,白帝城和天墉城可換。
足部:魚龍御云靴:敏+220,防+32,男性通用。
青蛟裘靴+銳趾x5+藍(lán)木羽x4+冰心+金錢5000,白帝城和天墉城可換。
幽煌戰(zhàn)靴:敏+170,防+40,氣+20。
喪魂爪x5+獸面木盔x5+冰心+金錢4000,青龍鎮(zhèn).雨可換。
蘭生武器:天意金鋼珠:攻+240,靈力提升,對鬼、妖、靈傷害提升。
無相緬茄珠+藍(lán)木羽+喜帕+金錢7990,在白帝城、天墉城和青龍鎮(zhèn).雨都能換到。
頭:五岳靈圖冠:防+100,神+80,男性通用。
同上,略。
九天逍遙冠:防80,神120,減輕傷害。
雙紋翼x5+黑風(fēng)眉+冰心+金錢2500,在青龍鎮(zhèn).雨能換到。
身體:乾坤祭服:防300,精800,減輕傷害。
蝴蝶落花鞋+百勝刀+雪人年畫+蒼云角x2+冰心x3+金錢9000,在白帝城和天墉城能換到。
足部:魚龍御云靴:敏+220,防+32,男性通用。
同上,略。
蝴蝶落花靴:敏170,防40,減輕五行屬性傷害。
雙紋翼x5+六棱雪花x5+冰心+金錢4000,在青龍鎮(zhèn).雨能換到。
尹千觴武器:滅劍.凰炎:攻640,極容易出現(xiàn)爆擊,爆擊效果強化。
古劍.巨闕+金犬袍x3+殘燭x15+金錢7600,在白帝城、天墉城和青龍鎮(zhèn).雨都能換到。
頭部:五岳靈圖冠:防+100,神+80,男性通用。
同上,略。
靈巫祭禮冠:防80,神120,免疫眩暈。
獅角x5+精金護+冥灰x5+金錢2500,在青龍鎮(zhèn).雨能換到。
身體:混元寶衣:防300,精800,對所有不良狀態(tài)抗性提升。
靈巫仙履+妖君焚魔角+雪人年畫+蒼云角x2+冰心x3+金錢9000,在白帝城和天墉城能換到。
足部:魚龍御云靴:敏+220,防+32,男性通用。
同上,略。
靈巫仙履:敏170,防40,對毒的抗性提升。
冰魂x3+青絲角x8+冰心+金錢4000,在青龍鎮(zhèn).雨能換到。
襄鈴武器:碧海晴天:攻275,水屬性靈力提升,金錢攻擊傷害提升。
芳菲荼糜+狐絨扇x2+君子扇x2+碧波琉璃燈+金錢8470,在白帝城、天墉城和青龍鎮(zhèn).雨都能換到。
愛蘿莉之扇:攻300。
家園購買,1.6.8補丁新增。
頭部:鳳翎珠冠:防95,神100,女性通用。
綠雪含芳簪+龍鰭金冠+蒼云角x5+冰心+金錢3000,在白帝城和天墉城能換到。
落星環(huán):防70,神160,減輕物理傷害。
白熊毛x5+小布老虎x8+狐絨扇+金錢2500,在青龍鎮(zhèn).雨能換到。
身體:浣星紗:防200,精600,減輕物理傷害。
凌云舞+紅肚兜+妝糕人x2+金絲箜篌+冰心x3+金錢7000,在白帝城和天墉城能換到。
足部:赤烏仙履:敏265,防25,女性通用。
帝革軟鞋+銳趾x5+文房四寶x4+冰心x2+金錢6000,在白帝城和天墉城能換到。
浣星屐:敏200,防30,減輕物理傷害。
六棱雪花x5+風(fēng)箏x2+紫晶雕羽x3+金錢4500,在青龍鎮(zhèn).雨能換到。
紅玉武器:情劍.滄海:攻380,回避大幅提升。
燭龍鑄錢x4+曼陀花x10+海凝晶x12+金錢9000,在家園的小龍?zhí)幙蓳Q。
1.1.6新增。
頭部:鳳翎珠冠:防95,神100,女性通用。
同上,略。
長庚清輝:防70,神160,對妖的傷害提升。
霞袖x5+靈劍簪x2+冰心+金錢2500,在青龍鎮(zhèn).雨能換到。
身體:羲和幻裳:防200。
精600,對仙的傷害提升。
浣星屐+三昧噬天翼+妝糕人x2+金絲箜篌+冰心x3+金錢7000,在白帝城和天墉城能換到。
足部:赤烏仙履:敏265,防25,女性通用。
同上,略。
凌云舞:敏200,防30,對獸的傷害提升。
雙紋翼x5+君子扇x2+紫晶雕羽+金錢4500,在青龍鎮(zhèn).雨能換到。
晴雪武器:西風(fēng):攻326,基本攻擊追加毒,攻擊必定命中。
殘陽+鬼哭弦x10+赤蛇杖+金錢7771,在白帝城、天墉城和青龍鎮(zhèn).雨都能換到。
頭部:鳳翎珠冠:防95,神100,女性通用。
綠雪含芳簪+龍鰭金冠+蒼云角x5+冰心+金錢3000,在白帝城和天墉城能換到。
媧皇靈蛇釵:防70,神160,運20。
冰魂x5+碧波琉璃燈x2+赤蛇杖+金錢2500,青龍鎮(zhèn).雨可換。
身體:夜月清霜:防200,精600,運25。
鳳羲采勝環(huán)+仕女圖x3+妝糕人+金絲箜篌+冰心x3+金錢7000,白帝城和天墉城可換。
足部:赤烏仙履:敏265,防25,女性通用。
帝革軟鞋+銳趾x5+文房四寶x4+冰心x2+金錢6000,在白帝城和天墉城能換到。
鳳羲采勝環(huán):敏200,防30,運20。
靈犀骨x5+金絲絳+紫晶雕羽x2+金錢4500,青龍鎮(zhèn).雨可換。
靈紅辣椒(屬火)掉落:,蔬果,辣椒出沒:紅葉湖,俠義榜百姓委托-魔手生靈二-5個,后期的紅葉湖小草怪(屬木)掉落:廣靈丹,嫩葉,小草團出沒:紅葉湖,霧靈山澗,俠義榜奇聞軼事-萬靈化生一-1個,大地圖開啟后的翻云寨,后期的紅葉湖葫蘆掉落:嫩筍,翠葫蘆,廣靈丹出沒:冰炎洞,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一-2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三-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四-1個石花掉落:紅石蕊,蜜糖,鹿活草出沒:冰炎洞,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一-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廣陵家事一-2個,俠義榜食為天-花谷妖蹤-1個,后期的冰炎洞小石頭(屬土,物減,土免)掉落:扶元散,小石子出沒:冰炎洞,俠義榜江湖恩怨-廣陵家事一-3個,后期的冰炎洞石巨人掉落:大石塊,扶元散出沒:冰炎洞,后期的冰炎洞飛車(屬木)掉落:竹蜻蜓,飛鏢,扶元散出沒:霧靈山澗,大地圖開啟后的翻云寨大草怪(屬木,木反)掉落:化香果,嫩筍,大草團出沒:霧靈山澗,俠義榜奇聞軼事-萬靈化生二-1個,大地圖開啟后的翻云寨稻草人(屬木,物減)掉落:紅鸞天喜符,草帽,七返靈砂出沒:虞山芳梅林,虞山珍珠灘,俠義榜奇聞軼事-觀星臺一-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三-1個(2周目)塵精(屬木,物減)掉落:塵心,茉莉,廣靈丹出沒:清泉小徑,俠義榜江湖恩怨-廣陵家事三-2個蒲仔掉落:粉葫蘆,人參,紅鸞天喜符出沒:清泉小徑,俠義榜奇聞軼事-觀星臺二-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三-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四-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六-1個蓮花鬼燈(屬火,躲閃)掉落:蓮藕,殘燭出沒:自閑山莊,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四-4個,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五-2個戈兵俑(主金次土,反擊)掉落:青銅戈出沒:,俠義榜奇聞軼事-機關(guān)符一-3個弓兵俑(主金次土)掉落:青銅箭,養(yǎng)心丹出沒:,俠義榜奇聞軼事-機關(guān)符一-3個將軍俑(屬金)\\\/將軍俑(主金次土)\\\/金將軍(屬金,物反)\\\/銀將軍(屬金)掉落:縛妖索,青銅令牌,青銅鑰匙出沒:,俠義榜奇聞軼事-機關(guān)符二-4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三-1個(2周目),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五-1個(2周目)狒狒注:青銅鑰匙只有密道里的金將軍有。
無方戰(zhàn)車(屬金,水免,物反)掉落:青銅軸,縛妖索出沒:秦始皇陵,俠義榜奇聞軼事-鐵銃飛魄-3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機關(guān)木鳶二-2個蒼猿(躲閃)掉落:犬牙項鏈,嫩筍出沒:祖洲,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一-1個(2周目)孤直公(屬木)掉落:白花丹參,嫩葉,柏枝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一-1個,紫榕林,俠義榜仙妖紛爭-古剎高僧一-3個,俠義榜仙妖紛爭-古剎高僧三-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機關(guān)木鳶一-2個,俠義榜仙妖紛爭-上古兇獸一-1個(2周目)藤精掉落:藤條,棉里金針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二-1個,紫榕林,俠義榜仙妖紛爭-古剎高僧三-2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機關(guān)木鳶一-3個,俠義榜仙妖紛爭-上古兇獸一-1個(2周目)掉落:曼陀花,引火燎原符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二-1個,紫榕林,俠義榜仙妖紛爭-古剎高僧二-4個火流星(主火次土,火免)掉落:赤火珠出沒:紫榕林.火,俠義榜官府皇榜-宮廷奇盜一-2個,俠義榜官府皇榜-宮廷奇盜二-2個炎魅(屬火,火免)掉落:鎖炎環(huán)出沒:紫榕林.火,俠義榜官府皇榜-宮廷奇盜一-1個,俠義榜官府皇榜-宮廷奇盜二-1個小雪球(屬水,五行減,水免)掉落:六棱雪花,銀耳出沒:俠義榜食為天-踏雪尋梅二-1個,中皇山,俠義榜食為天-踏雪尋梅三-3個,俠義榜食為天-踏雪尋梅四-3個冰巨人(主水次金,水免)掉落:冰魂,降霜凍天符出沒:中皇山,俠義榜食為天-踏雪尋梅三-1個(屬金)掉落:燭龍鑄錢出沒:翻云寨布老虎掉落:小布老虎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魔手生靈三-1個糕人掉落:妝糕人,果仁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魔手生靈一-1個掉落:風(fēng)箏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魔手生靈四-1個筆墨紙硯掉落:文房四寶,香蕈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魔手生靈五-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筆墨紙硯一-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筆墨紙硯二-1個雪人掉落:雪人年畫出沒:俠義榜食為天-踏雪尋梅四-1個,中皇山劍舞掉落:靈劍簪,人參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海上匪寇一-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南海佳人一-3個,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三-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三-1個(2周目)某樹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尋回娘子-1個御前帶兩把刀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KUSO連連答(答錯問題后)地瓜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同人本第2段(清泉小徑)叉叉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同人本第2段(清泉小徑)三紅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尋找紅玉畫像第1段(龍星商會)橙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尋找橙子第2段(祖洲)忘言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尋回娘子-1個妖化蛇(屬水)掉落:化蛇佩,扶元散出沒:俠義榜食為天-踏雪尋梅一-1個,后期的冰炎洞妖化山賊甲(暴擊,金免)掉落:鐵令牌,鹿活草,蜜糖出沒:翻云寨,霧靈山澗密道,俠義榜官府皇榜-緝捕賊寇-3個,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二-2個(2周目),俠義榜龍星秘聞-消滅盜版二-1個妖化山賊乙(物減)掉落:禽蛋,八風(fēng)散,木令牌出沒:翻云寨,霧靈山澗密道,俠義榜官府皇榜-緝捕賊寇-3個,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二-1個(2周目),俠義榜龍星秘聞-消滅盜版二-1個屏翳(主土次火金,土免)掉落:魚尖槍,袖炮,螃蟹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南海妖孽-1個,咕嚕灣,俠義榜百姓委托-盛日尋芳-3個雨師妾(屬水,水免)掉落:金創(chuàng)藥,蒼蛇翼出沒:水下鐵柱,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三-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南海妖孽-1個蜃(屬水,水免)掉落:海凝晶,禽蛋,掌心雷出沒:水下鐵柱,俠義榜百姓委托-東海妖孽一-2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二-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四-1個(2周目)(主金次水,物反)掉落:魔眼,白花丹參出沒:水下鐵柱,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三-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東海妖孽一-1個,俠義榜仙妖紛爭-盜寶妖怪二-1個姚姬(屬水)掉落:瑤扇,蓮藕出沒:咕嚕灣,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四-1個(2周目)莔莔(屬火,五行免)掉落:莔莔帽子,丹桂出沒:咕嚕灣,俠義榜江湖恩怨-南海佳人二-2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星軌預(yù)知四-2個,俠義榜奇聞軼事-少年傳-1個(2周目),俠義榜龍星秘聞-史上最爺們的戰(zhàn)斗-1個地潛獸(屬土)掉落:硬石骨,瘟癀傘出沒:,俠義榜仙妖紛爭-盜寶妖怪二-1個妖蝎(主水次土火)掉落:蝎須,螃蟹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四-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五-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五-1個虬(主木次火,物反,拆分怪物)掉落:亂心塵,虬須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海上匪寇二-1個,祖洲,俠義榜食為天-水潭妖影-1個吠炎(屬火,火減)掉落:火爪出沒:紫榕林.火,俠義榜官府皇榜-宮廷奇盜二-2個,俠義榜食為天-水潭妖影-1個兇喪(屬土,物免,土減)掉落:喪魂爪,白花丹參出沒:青玉壇,俠義榜官府皇榜-宮廷奇盜三-2個雙生共命鳥(木金水共生)掉落:靈犀骨出沒:青玉壇,俠義榜奇聞軼事-慈悲無雙-3個駁(屬木,物減)掉落:獸面木盔,舒筋定痛散出沒:青玉壇,俠義榜食為天-水潭妖影-1個獅猁怪(屬土,五行減)掉落:獅角,果仁出沒:中皇山,俠義榜食為天-祖?zhèn)髅胤?2個冰巳(水火免)掉落:雙紋翼出沒:中皇山,俠義榜食為天-祖?zhèn)髅胤?1個琴娘(主火次土,躲閃)掉落:鬼哭弦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四-1個,蓬萊國棋癡(主土次金)掉落:鎮(zhèn)仙枰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四-1個,蓬萊國書呆(主金,五行反)掉落:蓬萊舊聞抄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四-1個,蓬萊國畫魅(主水次木)掉落:仕女圖,舒筋定痛散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四-1個,蓬萊國妖化青玉壇弟子(屬火,火反)掉落:大還丹,銳趾出沒:秦始皇陵BOSS,俠義榜奇聞軼事-星軌預(yù)知一-1個,蓬萊國暗云奔霄掉落:幽炎羽出沒:蓬萊國.東區(qū)BOSS,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亂-1個(2周目)蜚鹿(主木次水,五行免)掉落:蒼云角出沒:俠義榜食為天-霸道財主-2個,蓬萊國黑風(fēng)怪掉落:黑風(fēng)眉,獸肉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影煞舊主一-1個,俠義榜食為天-奇聞怪吃四-1個金毛吼掉落:人參,精金護出沒:虞山珍珠灘,俠義榜食為天-奇聞怪吃三-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二-1個(2周目),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三-1個(2周目)九尾狐掉落:狐絨扇,香蕈出沒: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一-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三-3個,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三-3個混沌掉落:銀耳,毛絨帽子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海上匪寇二-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南海佳人二-1個,俠義榜龍星秘聞-史上最爺們的戰(zhàn)斗-1個耳鼠掉落:鼠尾出沒:俠義榜奇聞軼事-糖果風(fēng)波-6個山寨大王掉落:精鐵塊出沒:翻云寨BOSS,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二-1個(2周目),俠義榜龍星秘聞-消滅盜版二-1個美女蛇掉落:金絲絳,靈蛇劍出沒:虞山珍珠灘隱藏BOSS,虞山珍珠灘(精英怪),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三-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五-1個,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六-1個藤老怪掉落:妖藤魂玉出沒:藤仙洞BOSS掉落:噬月銀齒,噬月出沒:水下鐵柱BOSS,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三-1個(2周目)雷嚴(yán)掉落:道木穗出沒:秦始皇陵BOSS,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六-1個(2周目)金蛟剪掉落:龍鰭金冠,蝦,螃蟹出沒:咕嚕灣BOSS,俠義榜奇聞軼事-江湖軼事三-1個鯤掉落:東海鯤紗出沒:BOSS梼杌掉落:三昧噬天翼出沒:青玉壇BOSS,俠義榜仙妖紛爭-上古兇獸二-1個(2周目)窮奇掉落:九幽焰骨出沒:蓬萊國.南區(qū)(可不打的BOSS),俠義榜仙妖紛爭-上古兇獸二-1個(2周目)饕餮掉落:妖君焚魔角出沒:蓬萊國.北區(qū)(可不打的BOSS),俠義榜仙妖紛爭-上古兇獸三-1個(2周目),龍寶寶任務(wù)-尋找紅玉畫像第1段(龍星商會)中三紅召喚妖化青玉壇弟子甲掉落:大還丹出沒:秦始皇陵BOSS,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六-1個(2周目)鵬掉落:無出沒:雷云之海BOSS地狼掉落:妖月霜華,燭龍鑄錢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半夜狼嘯-1個(2周目)炎虎掉落:妖月霜華,燭龍鑄錢出沒:俠義榜奇聞軼事-君子之交-1個(2周目)無目掉落:妖月霜華,燭龍鑄錢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情深不壽-1個(2周目)風(fēng)炎掉落:妖月霜華,燭龍鑄錢出沒:俠義榜奇聞軼事-快俠尋刀-1個(2周目)胃妖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胃妖的考驗第3段(龍星商會)禁止拍打喂食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第皮埃斯
-1個Cool_J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蕾絲花邊高開叉第2段(龍星商會)荒野風(fēng)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混戰(zhàn)無下限(龍星商會)贗月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第皮埃斯
-1個藤觸手掉落:妖藤魂精出沒:藤仙洞鬼鬼火(屬火,物減)掉落:骨磷出沒:碧山,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一-6個,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三-2個,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五-2個,秦始皇陵人面鼓(屬木)掉落:娃娃鼓,養(yǎng)心丹出沒:碧山,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二-1個僵尸美人(主火次土)掉落:鬼女白發(fā),金創(chuàng)藥出沒:碧山,俠義榜奇聞軼事-風(fēng)雨青龍鎮(zhèn)-1個(2周目)食肉鬼(屬土,拆分怪物)掉落:獸肉,鬼脊出沒:自閑山莊,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二-2個富豪鬼(屬金,金減)掉落:鬼青玉出沒:自閑山莊,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四-2個紅衣厲鬼(屬火,躲閃)掉落:血紅袖出沒:自閑山莊,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三-1個姑獲鳥掉落:朱絲角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影煞舊主三-5個,秦始皇陵,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二-1個白骨幡(主土次金,五行反)掉落:鬼哭棒,飛蝗石出沒:秦始皇陵,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五-2個(2周目)尸靈橫骨(屬火,五行反)掉落:五行七味丸,秦陵遺骨出沒:秦始皇陵行尸掉落:尸衣,白花丹參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海上匪寇一-1個,雷云之海,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五-1個傷魂鳥(屬火,躲閃,物減)掉落:青絲角出沒:魂之彼岸,俠義榜奇聞軼事-機關(guān)木鳶四-6個女丑(主水次木,五行減)掉落:霞袖出沒:魂之彼岸鬼新娘掉落:喜帕,香蕈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鬼山紛擾五-1個,自閑山莊葉沉香掉落:陳年女兒紅出沒:自閑山莊BOSS,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四-1個(2周目)魔化夜之樹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求藥龍星商會(咕嚕灣)小U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混戰(zhàn)無下限(龍星商會)花椒不麻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拯救,(龍星商會)蘑尼拔斯基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蕾絲花邊高開叉第3段(龍星商會)獸靈猴(屬金,躲閃)掉落:獸肉,果仁,桃核,鹿活草出沒:紅葉湖,俠義榜奇聞軼事-萬靈化生一-1個,后期的紅葉湖,俠義榜奇聞軼事-星軌預(yù)知三-1個霜石獸(主水次金)掉落:青凜艮,五行七味丸出沒:后期的冰炎洞兇狗(火減)掉落:鹿活草,毒犬齒出沒:翻云寨,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二-1個梁渠(屬木)\\\/朦朧的梁渠(屬木,易逃)掉落:五色絨,七殺破軍符,獸肉出沒:霧靈山澗,俠義榜奇聞軼事-萬靈化生一-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廣陵家事二-1個,大地圖開啟后的翻云寨,俠義榜百姓委托-虞山除妖-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風(fēng)雨青龍鎮(zhèn)-1個(2周目),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一-1個(2周目)欽原(屬金)掉落:蜜糖,薄翼出沒:霧靈山澗,俠義榜奇聞軼事-萬靈化生一-2個,俠義榜江湖恩怨-廣陵家事二-2個,俠義榜奇聞軼事-觀星臺二-1個,大地圖開啟后的翻云寨灰鼠(屬木,躲閃,易逃)掉落:香蕈,鼠尾,鹿活草出沒:虞山芳梅林,俠義榜食為天-奇聞怪吃一-4個,俠義榜奇聞軼事-觀星臺一-2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星軌預(yù)知二-4個,俠義榜奇聞軼事-風(fēng)雨青龍鎮(zhèn)-1個(2周目)小野豬(屬土)掉落:七返靈砂,小豬苔,獸肉出沒:虞山芳梅林,俠義榜奇聞軼事-風(fēng)雨青龍鎮(zhèn)-1個(2周目)大野豬(屬土)掉落:獠牙,廣靈丹,獸肉出沒:虞山芳梅林,俠義榜食為天-奇聞怪吃二-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筆墨紙硯一-1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有朋遠(yuǎn)到一-1個(2周目)利刃蜈蚣掉落:蜈蚣爪,空劫疾遁符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廣陵家事三-1個,藤仙洞碧玉蜘蛛(屬木,木減)掉落:玉蜘蛛,木香活氣散,銀耳出沒:俠義榜奇聞軼事-觀星臺二-1個,藤仙洞,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一-1個琥珀蝎(主火次土)掉落:萱草,琥珀針,化香果出沒:藤仙洞,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一-1個灰狼(屬土,躲閃)掉落:犬齒,獸肉出沒:碧山赤蝎(屬土)掉落:金創(chuàng)藥,赤針出沒:碧山,俠義榜百姓委托-七寶葫蘆二-1個金鰲(屬水,物減,水反)掉落:金鰲須,蝦,瘟癀傘出沒:咕嚕灣,俠義榜百姓委托-東海妖孽二-6個,俠義榜百姓委托-盛日尋芳-2個,俠義榜仙妖紛爭-盜寶妖怪一-1個肥遺(主水次金)掉落:龍翼出沒:水下鐵柱,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三-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影煞舊主一-2個猙(主金次土,躲閃)掉落:香蕈,緋晶出沒:雷云之海,俠義榜仙妖紛爭-盜寶妖怪一-2個,俠義榜食為天-奇聞怪吃三-1個巨蟒(屬金)掉落:禽蛋,神火飛鴉,蟒鱗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海上匪寇二-1個,祖洲猿(主土次火,暴擊)掉落:猿毛,禽肉出沒:后期的紅葉湖,紫榕林白熊(屬水,暴擊,躲閃)掉落:白熊毛,五行七味丸,獸肉出沒:中皇山焦冥(主水次金木)掉落:冥灰,帝女玄霜出沒:蓬萊國棕熊掉落:棕熊毛出沒:紅葉湖BOSS,俠義榜奇聞軼事-食靈-1個(2周目),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一-1個(2周目)蠱雕掉落:紫晶雕羽出沒:中皇山BOSS果凍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果凍的賜福-1個人惡棍(屬火)掉落:破木棍,禽蛋,八風(fēng)散出沒:琴川夜孫家家丁甲,虞山珍珠灘,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二-1個,俠義榜食為天-運貨商隊-1個,俠義榜龍星秘聞-消滅盜版一-1個混混(屬火)掉落:狗皮膏藥,骰子,辣椒出沒:虞山珍珠灘,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二-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四-1個,俠義榜食為天-運貨商隊-1個,俠義榜龍星秘聞-消滅盜版一-1個惡漢(暴擊)掉落:狗皮膏藥,枸杞,爛木棍出沒:琴川夜孫家家丁乙,江都城郊,清泉小徑,俠義榜官府皇榜-宮廷奇盜四-1個(2周目),俠義榜龍星秘聞-消滅盜版一-1個飛賊掉落:木香活氣散,銀耳,斷匕首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四-2個,江都城郊,清泉小徑,俠義榜奇聞軼事-江湖軼事一-2個,俠義榜龍星秘聞-消滅盜版一-1個青玉壇弟子掉落:大還丹,果仁出沒:青玉壇,俠義榜官府皇榜-宮廷奇盜三-1個劫匪掉落:銹菜刀,禽蛋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二-1個,俠義榜食為天-運貨商隊-1個神秘少女掉落:無出沒:琴川夜BOSS天墉城后輩弟子男掉落:寒玉劍柄出沒:虞山芳梅林夜,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一-2個,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二-1個天墉城后輩弟子女掉落:玉扣出沒:虞山芳梅林夜,俠義榜仙妖紛爭-無辜小妖-2個,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二-1個陵知掉落:七寶凈靈符出沒:鐵柱觀,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紛爭二-1個方蘭生掉落:百勝刀出沒:自閑山莊BOSS,俠義榜龍星秘聞-龍星秘聞四-1個(2周目)陵端掉落:銅鏡出沒:紫榕林.火B(yǎng)OSS,俠義榜龍星秘聞-史上最爺們的戰(zhàn)斗-1個巫姑掉落:赤蛇杖出沒:幽都BOSS歐陽少恭掉落:九霄環(huán)佩琴出沒:蓬萊國宮殿山BOSS歐陽少恭掉落:無出沒:蓬萊國宮殿山BOSS叫我老K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蕾絲花邊高開叉第2段(龍星商會)沒有AI的Lulu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道淵,道淵(龍星商會)小蓮?fù)瑢W(xué)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蕾絲花邊高開叉第3段(龍星商會)杉木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相濡以沫-1個鯨魚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領(lǐng)走花癡-1個悅婷芳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相濡以沫-1個害人不淺掉落:無出沒:俠義榜龍星秘聞-史上最爺們的戰(zhàn)斗-1個百花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混戰(zhàn)無下限(龍星商會)另:孤魂雙劍掉落:紅肚兜,木香活氣散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孤魂雙劍-1個仙四不像(主土次火金,全減)掉落:熒惑之角,銀耳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海上匪寇一-1個,祖洲,俠義榜奇聞軼事-星軌預(yù)知一-2個五色鳥(金免)掉落:五色羽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海上匪寇二-1個,祖洲樂仙掉落:金絲箜篌出沒:俠義榜奇聞軼事-機關(guān)木鳶三-3個幽蘭掉落:君子扇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海外仙品三-1個哮天犬掉落:金犬袍,禽肉出沒:俠義榜江湖恩怨-廣陵家事四-3個,俠義榜奇聞軼事-江湖軼事二-3個,俠義榜食為天-奇聞怪吃三-1個鹿蜀掉落:碧波琉璃燈,嫩筍出沒:俠義榜百姓委托-海上匪寇二-1個,俠義榜江湖恩怨-群芳愿五-1個孰湖掉落:藍(lán)木羽出沒:祖洲BOSS,俠義榜仙妖紛爭-仙妖亂-1個(2周目),龍寶寶任務(wù)-尋找紅玉畫像第1段(龍星商會)中三紅召喚紫胤真人掉落:冰心出沒:天墉城BOSS慳臾掉落:無出沒:榣山夜BOSS寸身言掉落:無出沒:龍寶寶任務(wù)-真.秘籍(龍星商會)。
各個字謎的答案
“離天三尺三”(字謎)曰近日 “七一”直抵花城(字謎)庫 “十三大”,改革之會,團結(jié)之會(字謎)奉 “十一”雙方皆懷念(字謎)喜 “文昭關(guān)”選段(字謎)音 “五一”廠里放影片(字謎)彥 “五一”前夕何寬松(字謎)衙 “五一”網(wǎng)上會八方(字謎)商 “小”字加一撇,不作“少”字猜(字謎)赤 《包公》上下集(字謎)勾 《高祖還鄉(xiāng)》容已改(字謎)綁 《紅樓》人物(字謎)確 《火星叔叔馬丁》1-6集(字謎)燈 《孟子·離婁下》曰(字謎)媼 《人生》上下集(字謎)佧 《人與時》《偶成》(字謎)禺 《體壇縱橫》回顧(字謎)琺 《小芳》唱罷唱《小草》(字謎)方 《左傳》云(字謎)丟 1000克(字謎)斯 13號橫切籃板下(字謎)鄂 2月20日(字謎)槎 3+8(字謎)秸 4+4=
(字謎)積 78.3(字謎)柒 E小調(diào)(字謎)當(dāng) GoodMorning(字謎)譚 mornig(字謎)譚 阿哥有心來相會(字謎)品 阿拉伯?dāng)?shù)字(字謎)三 阿里山的姑娘(字謎)始 阿里山小吃(字謎)飴 哀愁釋處鋤橫挑,半為李飛半桃飄(字謎)楚 哀鳴達(dá)九重(字謎)枵 哀哉左伯桃,倚木人已亡(字謎)休 唉乃聲中何處是,舟行乘浪岸邊間(字謎)沿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字謎)皆 矮(字謎)射 艾炷兩支一起點(字謎)薺 愛,卻無法接受,一腔真情空付出,真情又何用(字謎)有 愛到深處亂分寸(字謎)寧 愛國將才甘拋玉(字謎)團 愛上燈謎,十分投入(字謎)虢 愛上姑娘已廿載(字謎)荽 愛上姣娥(字謎)妥 愛上姣娥當(dāng)聚首(字謎)妥 愛上異鄉(xiāng)姑娘(字謎)綏 愛心改變?nèi)松?字謎)牽 愛心改寫新人生(字謎)牽 愛心幾度付流水(字謎)沉 愛心寄與筆底情(字謎)寫 愛心可打動芳心(字謎)寧 愛心可打動芳心(字謎)嚀 愛心偏向小不點(字謎)禰 愛心獻(xiàn)給六一節(jié)(字謎)穴 愛心一點獻(xiàn)軍人(字謎)賓 愛心欲獻(xiàn)大牛哥,可否?可否(字謎)牽 愛心欲獻(xiàn)大牛哥,可否
可否
(字謎)牽 愛心增加凝聚力(字謎)勞 愛友離別后,歲末年底歸(字謎)舜 安得共為荊公語(字謎)碧 安得一女平怨心(字謎)宛 安得一日共圖醉(字謎)宴 安得倚天抽寶劍(字謎)擊 安定中原,縱橫天下(字謎)皋 安敢裙衩易男裝(字謎)寧 安肯棄冠為盡仁(字謎)佞 安亂之后可一統(tǒng)(字謎)婷 安能棄冠食菜根(字謎)荽 安排酒釣蕩秋波(字謎)酌 安排著車兒馬兒(字謎)早 安全撤離災(zāi)始至(字謎)炱 安石踏青(字謎)珀 安危拋腦后(字謎)脆 安下心來讀書(字謎)今 安心度日(字謎)宴 安心平凡工作(字謎)恐 安心只為翻了身(字謎)總 安陽風(fēng)光(字謎)京 安陽河邊春意暖(字謎)皿 安陽會子(字謎)鼴 安陽即景(字謎)京 安裝了煤氣,不再用煤了(字謎)氨 安裝無線電(字謎)宴 安字去了蓋,莫當(dāng)女字猜(字謎)好 庵中起相思(字謎)鵪 俺大人不在(字謎)電 岸(字謎)滂 \\\/案發(fā)之后(字謎)權(quán) 案件始末(字謎)牢 案情分析有變化(字謎)桉 案中發(fā)現(xiàn)另一案(字謎)始 暗不聲張棄舟逃(字謎)晁 暗遣蠟丸媚兀術(shù)(字謎)杌 暗鎖巖石封黛色(字謎)岱 暗無天日多少次(字謎)垃 暗無天日蒙塵埃(字謎)垃 暗香梅枝報早信(字謎)倭 暗香乃覺芍藥開(字謎)繡 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字謎)畝 暗中作對,防備無方(字謎)陽 黯然失色(字謎)音 黯然失色聲猶在(字謎)音 昂起頭,朝前走,不落后(字謎)膽 昂首前去逐龍舟(字謎)迎 昂首望天大無邊(字謎)昊 昂首向前不落后(字謎)百 昂首向前共迎春(字謎)柏 昂首向前雄心在(字謎)伯 嗷嗷待哺(字謎)饕 澳門直接參奧運(字謎)潤 八百羅漢·繁體字(字謎)夥 八尺龍頭(字謎)咫 八尺龍須(字謎)蕁 八達(dá)嶺(字謎)兵 八點九點十點(字謎)染 八點以前準(zhǔn)由西北去南寧(字謎)演 八方歸心(字謎)總 八方覓知音(字謎)只 八方人聚(字謎)谷 八方人來重相聚(字謎)俗 八方一片綠(字謎)織 八方一心共爭先(字謎)鰓 八方援助受災(zāi)人(字謎)熔 八方支援幫后進(jìn)(字謎)幟 八方支援前線(字謎)織 八哥(字謎)兌 八哥的傳說(字謎)言 八哥偏心(字謎)悅 八哥守門(字謎)閱 八哥學(xué)舌(字謎)說 八卦山道,無題一首(字謎)退 八卦山巔星斗懸(字謎)良 八卦山前秋色濃(字謎)銀 八卦山下安濟橋(字謎)娘 八卦山下是非多(字謎)墾 八卦山之春(字謎)根 八角樓旁水相連(字謎)淞 八戒大怒(字謎)氦 八戒離家猴頭回(字謎)審 八戒行者隨長老(字謎)獅 八戒應(yīng)道:“此點包在我身上”(字謎)諑 八九不離十(字謎)雜 八九點鐘的太陽(字謎)晨 八君子(字謎)羌 八駿隨天子(字謎)瑪 八連好,言符實(字謎)食 八連戰(zhàn)士(字謎)丘 八千入占函谷中(字謎)黏 八千子弟兵·碎錦格(字謎)翠 八上塞北釋前仇(字謎)究 八聲甘州(字謎)簫 八十(字謎)木 八十八個人,掛成八卦陣,如果沒有它,大家活不成(字謎)米 八十多了一橫(字謎)個 八王之亂(字謎)壯 八五改革好(字謎)郎 八五改革勁頭足(字謎)陘 八一抵港(字謎)范 八一紀(jì)念(字謎)艽 八一來江西演出(字謎)宙 八一六十載(字謎)親 八一南昌迎朝陽(字謎)旭 八一起義(字謎)交 八一起義軍旗飄(字謎)郊 八一起義樹英雄(字謎)校 八一下加二(字謎)蘭 八音指上來(字謎)擠 八月初潮夫得歸(字謎)滕 八月二十三聚會(字謎)期 八月十五(字謎)鐘 八月天氣帝王相(字謎)朕 八月珠橋江水流(字謎)腔 八字眉毛鷹鉤鼻,兩眼圓睜口大開(字謎)笞 八字橋頭水平流(字謎)興 八字頭(字謎)學(xué) 八字寫就一封書(字謎)束 巴山夜雨漲秋池(字謎)洲 巴西、日本、約旦(字謎)杷 拔刀相助是老劉(字謎)鉚 拔苗助長(字謎)秉 拔山舉鼎意如何(字謎)夯 拔山扛鼎(字謎)夯 把舵行舟離碼頭(字謎)駝 把舵行舟向汕頭(字謎)沱 把乾坤一一扭轉(zhuǎn)(字謎)韭 把人休去幾多錯(字謎)楓 把手隨夫畫星星(字謎)拳 把文章進(jìn)獻(xiàn)(字謎)贛 把我摧殘(字謎)找 把盞迎春(字謎)梔 壩后連阡陌,新月掛前川(字謎)質(zhì) 壩通南北斷橫川(字謎)非 爸爸一點乘車到(字謎)較 爸的為父之道(字謎)挹 罷職之后又起用(字謎)取 霸王稱雄(字謎)翁 霸王能舉鼎,有力竟無功,八萬貔貅死,自沉烏水中(字謎)一 白璧微瑕進(jìn)乃翁(字謎)釜 白帝城頭月向西(字謎)臟 白帆半掛依疏柳(字謎)棉 白帆幾點隱六橋(字謎)諦 白帆一片桅邊懸(字謎)棉 白雞(字謎)醞 白近長安聞雁聲(字謎)宴 白居易(字謎)詫 白練如珠倚云生(字謎)泊 白練如珠倚云生(字謎)奪 白露下黃葉(字謎)射 白馬河邊巧相逢(字謎)滸 白前當(dāng)歸木耳(字謎)香
轆轆組詞四字
轱轱轆轆、饑腸轆轆、轆轆遠(yuǎn)聽、枵腸轆轆。
轆轆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ù lù,意思是1、象聲詞。
形容車行聲。
2、象聲詞。
形容饑餓時腸中虛鳴聲。
3、轉(zhuǎn)動貌。
4、井上汲水的工具。
象聲詞。
形容車行聲。
唐 元稹 《田家詞》:“六十年來兵簇簇,月月食糧車轆轆。
”宋 陸游 《飯飽晝臥戲作短歌》:“水車轆轆鄰餽魚,社鼓鼕鼕眾分肉。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霍筠》:“既而車聲轆轆,傳呼姑娘及 蘂姐 歸來矣。
”胡蘊 《記游》詩:“轆轆繁聲震地前, 丹陽 西去眾山連。
”象聲詞。
形容饑餓時腸中虛鳴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xù)黃粱》:“日隨乞兒托缽,腹轆轆然常不得一飽。
” 何垠 注:“轆轆,腸中虛鳴,如車輪之轉(zhuǎn)也。
”葉圣陶 《窮愁》:“俄而饑腸轆轆如熬煎,念阿母當(dāng)亦饑矣。
”轉(zhuǎn)動貌。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六章:“是時心頭轆轆,不能為定行止
”葉紫 《電網(wǎng)外》一:“ 王伯伯 斜著眼睛瞅著,口里咬著根旱煙管兒,心里在轆轆地打轉(zhuǎn)。
”克非 《春潮急》三五:“ 李克 見他小眼睛轆轆轉(zhuǎn)動,清楚他心頭又在挽著小圈圈,笑著不開腔,意欲聽他說出什么下文。
”井上汲水的工具。
孫犁 《白洋淀紀(jì)事·村歌上篇》:“我們組里只有一把小轆轆,一個人澆,一個人就得閑著。
”
道教簽:考試科場名第一,皇天不昧苦心人,青年發(fā)憤讀書文,萬倉書城習(xí)五更,功名一千。
道教的思想淵源是‘雜而多端‘的,大體有以下幾種主要因素: 首先是道家思想。
道家和道教,本來是有區(qū)別的。
先秦道家,是以老、莊為代表的哲學(xué)派別,而道教乃是東漢形成的一種宗教。
但二者又不是毫無聯(lián)系的。
道教創(chuàng)立的時候,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道德經(jīng)》為其主要經(jīng)典,規(guī)定為教徒必須習(xí)誦的功課。
《道德經(jīng)》的基本思想是‘道‘,并把道視為超時空的天地萬物的根源,既有本體的意義,也含有規(guī)律的意義,其界屬模糊不清,‘玄之又玄‘,十分神秘,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說。
《莊子》更把道解釋成為:‘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
‘并謂‘黃帝得之,以登云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
‘⒀這種以道為萬古常存、得道以后便可以長生久視、成為神仙的思想,為后來的道教所汲取。
道教的基本信仰也是道,它從宗教的角度把道說成是神異之物,靈而有信,‘為一切之祖首,萬物之父母‘,⒁并與神秘化了的元氣說結(jié)合起來,認(rèn)為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無外,其微無內(nèi)‘,無形無名,有清有濁,有動有靜,‘萬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⒂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道教還把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這種思想在道教產(chǎn)生之前就有了。
東漢明帝、章帝之際,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稱:‘老子者,道也。
乃生于無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明,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把老子與道合而為一。
道教繼續(xù)發(fā)揮了這種思想。
《太平經(jīng)》曰:‘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顯所共師者也。
應(yīng)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
住無所住,常無不在。
不在之在,在乎無極。
無極之極,極乎太玄。
太玄者,太宗極主之所都也。
老子都此,化應(yīng)十方。
敷有無之妙,應(yīng)接無窮,……周流六虛,教化三界,出世間法,在世間法,有為無為,莫不畢究。
‘傳為張陵(或為張魯)所作的《老子想爾注》,也把老子作為道的化身,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其后《混元皇帝圣紀(jì)》又稱:‘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也。
‘于是老子與道便被神化為眾生信奉的神靈。
道是天地萬物之源,因而作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也就成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
這說明哲學(xué)家老子和哲學(xué)范疇‘道‘在道教中已被神化為天上的神靈。
因此,信道也就變成了信神,崇奉老子亦即崇奉天神。
修道成仙思想乃是道教的核心,道教的教理教義和各種修煉方術(shù),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而展開的。
道教的命名,也與它的基本信仰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由此可見,道家思想乃是道教最為重要的思想淵源之一;道家哲學(xué)乃是它的理論基礎(chǔ)之一。
《魏書·釋老志》在談到道教的本源和宗旨時便稱:‘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
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
千變?nèi)f化,有德不德,隨感應(yīng)物,厥跡無常。
……其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積行樹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長生世上。
‘這里所說的道家,就是指道教。
正因為道教的形成和發(fā)展,與道家老子確有不解之緣,所以人們習(xí)慣上常常把道教也稱為道家。
先秦道家后來演變?yōu)辄S老之學(xué)。
這種黃老之學(xué)是以道家的清靜養(yǎng)生、無為治世為主,但汲取了陰陽、儒、墨、名、法各家的部分內(nèi)容,已不完全是先秦的道家,而是被稱為黃老術(shù)的新道家。
后來,黃老養(yǎng)生之術(shù)演變?yōu)榈澜痰男逕挿叫g(shù),奉黃老術(shù)的黃老道家便是道教的前驅(qū)。
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對道家思想曾作過這樣的評述:‘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是萬物。
其為術(shù)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yīng)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他所說的道家,就是指黃老道術(shù)的新道家。
司馬談的這種觀點,被東晉道士葛洪所采用。
葛洪依據(jù)司馬談的這種觀點,從神仙道教的基本立場出發(fā),闡述了他的道本儒末、道高于儒的思想,以為道家之教‘務(wù)在全大宗之樸,守真正之源‘,主張‘包儒墨之善,總名法之要‘,吸收各家之長,來建樹其神仙道教的理論體系。
⒃在修道方法上,他也主張‘內(nèi)寶養(yǎng)生之道,外則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長修,治國而國太平。
以六經(jīng)訓(xùn)俗士,以方術(shù)授知音,欲少留則且止而佐時,欲升騰則凌霄而輕舉‘。
⒄這就是他的‘外儒內(nèi)道‘和儒道雙修、內(nèi)外兩得的兩重人格的本質(zhì)表現(xiàn),也是上層化的士族貴族神仙道教的一個顯著特點。
其次,道教還汲取了儒家的倫理綱常思想。
這種倫理綱常的核心是‘三綱五?!@是封建社會中最主要的道德規(guī)范。
這種倫理綱常思想,是儒家導(dǎo)其源,道教纘其緒,作了繼承和發(fā)展。
在道書中,雖然很少提到三綱五常的名稱,但宣揚這種倫理道德思想頗力;在宣揚這些倫理道德的時候,往往與它的長生成仙思想結(jié)合起來,而且以‘神‘的威力驅(qū)使人們?nèi)シ钚校@對維護封建社會的倫常和秩序,更容易發(fā)揮其特殊的作用。
《荀子·禮論》提出‘禮有三本‘之說,認(rèn)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無天地,惡生
無先祖,惡出
無君師,惡治
三者偏亡,焉無安人。
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董仲舒則認(rèn)為‘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⒅把三綱五常說成是天經(jīng)地義。
《太平經(jīng)》汲取了這些思想,提出‘人亦天地之子也,子不慎力養(yǎng)天地所為,名為不孝之子也。
‘并稱: ‘子不孝,弟子不順,臣不忠,罪皆不與于赦。
令天甚疾之,地甚惡之,以為大事,以為大咎也。
鬼神甚非之,故為最惡下行也。
‘又謂:‘子不孝,則不能盡力養(yǎng)其親;弟子不順,則不能盡力修明其師道;臣不忠,則不能盡力共事其君,為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除也。
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惡之,死尚有余責(zé)于地下,名為三行不順善之子也。
‘⒆《太平經(jīng)》不僅繼承儒家旨趣,大肆宣揚天、地、君、父、師信仰的重要,而且還第一次將‘天地君父師‘合為一體,這在當(dāng)時儒家的經(jīng)典中尚未如此,而這正是后來社會上‘天地君親師‘信仰的由來,其影響尤其深遠(yuǎn)。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jīng)》亦說:諸欲修道者,務(wù)必‘臣忠、子孝、夫信、婦貞、兄敬、弟順,內(nèi)無二心。
‘它特別強調(diào)‘事師不可不敬,事親不可不孝,事君不可不忠,……仁義不可不行。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jīng)》中,更把儒家的許多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都包括進(jìn)去了,它說:‘與人君言,則惠于國;與人父言,則慈于子;與人師言,則愛于眾;與人兄言,則悌于行;與人臣言,則忠于君;與人子言,則孝于親;與人友言,則信于交;與人婦言,則貞于夫;與人夫言,則和于室;……與奴婢言,則慎于事。
‘這樣,把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guān)系的道德規(guī)范都講到了,用‘忠‘、‘孝‘、‘慈‘、‘愛‘、‘惠‘、‘悌‘、‘和‘、‘貞‘、‘信‘、‘慎‘等道德規(guī)范來調(diào)整各種不同的人與人的關(guān)系,比儒家講得更集中,更全面。
先秦儒家思想,到西漢董仲舒為之一變。
董仲舒以‘天人感應(yīng)‘為核心的宗天神學(xué)以及隨之而起的讖緯神學(xué),均為道教直接所吸收,成為道教的重要淵源。
如《河圖紀(jì)命符》說: ‘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紀(jì)。
……又人身中有三尸。
三尸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尸當(dāng)?shù)米鞴?,自放縱游行,饗食人祭醊。
每到六甲窮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
過大者奪人紀(jì),小者奪人算。
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眾善,乃服藥有益,乃成仙。
‘這類神秘的東西,幾乎原封不動地為后來的道教所吸收,并加以發(fā)揮。
其他如‘少室山有玉膏,服即成仙‘;昆侖山為仙人集聚之所;西王母為賜授仙經(jīng)、指導(dǎo)修道之神;黃帝原本北斗黃神,即位后即‘一道修德,唯仁是行‘,最后乘龍上天;五岳四海和人的耳、目、鼻、齒、發(fā)皆各有神;以及星象預(yù)示吉兇之說和召神劾鬼之術(shù),如此等等,均是便于道教利用的資料。
此外,《易學(xué)》和陰陽五行思想對道教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東漢時的《太平經(jīng)》就是‘以陰陽五行為家‘,而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乃是假借《周易》爻象的神秘思想來論述修仙的方法,對后世道教的影響甚大,被稱為‘萬古丹經(jīng)王‘。
此后,以易學(xué)和陰陽五行思想來闡發(fā)道教的內(nèi)外丹法的道教學(xué)者相繼不絕。
道教也汲取了墨家思想。
章太炎先生早就指出過:道教思想是‘本諸墨氏,源遠(yuǎn)流長。
‘⒇墨子提倡尊天明鬼,這種思想顯然是被道教所吸收,這方面無須多加說明。
此外,墨子還站在小生產(chǎn)者的立場上,提倡自食其力和互利互助。
墨子在《非樂》上提出‘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
在《天志》下又反對‘不與其勞獲其實‘。
《太平經(jīng)》亦強調(diào)‘人各自衣食其力‘,反對‘強取人物‘。
墨子在《兼愛》中主張人與人之間應(yīng)當(dāng)實行‘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在《尚賢》下又認(rèn)為‘為賢之道‘就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只有這樣,才可以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反之,他在《尚同》上說,若‘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勞;腐朽余財,不能以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那就會使‘天下之亂,若禽獸然‘。
《太平經(jīng)》亦強調(diào)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互利思想,主張有財物的人應(yīng)當(dāng)‘樂以養(yǎng)人‘,‘周窮救急‘。
它認(rèn)為天地間的一切財物都是‘天地中和之氣‘所生,應(yīng)屬于社會公有,不應(yīng)為私人所獨占。
認(rèn)為‘此財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養(yǎng)人也。
此家但遇得其聚處,比若倉中之鼠,常獨足食,此大倉之粟,本非獨鼠有也;少(?。﹥?nèi)(指帝王的私庫)之錢財,本非獨以給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當(dāng)從其取也。
愚人無知,以為終古獨當(dāng)有之,不知乃萬尸(戶)之委輸,皆當(dāng)?shù)靡率秤谑且病?/p>
又稱:‘或積財億萬,不肯救窮周急,使人饑寒而死,罪不除也。
‘有道德的人也應(yīng)當(dāng)以道德教人,否則也是犯了‘不可除‘的彌天大罪。
認(rèn)為‘人積道無極,不肯教人開蒙求生,罪不除也。
…… 人積德無極,不肯教人守德養(yǎng)性為謹(jǐn),其罪不除也‘。
它也反對‘智者‘欺負(fù)‘愚者‘,‘強者‘欺負(fù)‘弱者‘,‘少者‘欺負(fù)‘老者‘。
說‘或多智,反欺不足者;或力強,反欺弱者; 或后生,反欺老者,皆為逆,故天不久佑之。
何也
然智者當(dāng)苞養(yǎng)愚者,反欺之,一逆也;力強者當(dāng)養(yǎng)力弱者,反欺之,二逆也;后生者當(dāng)養(yǎng)老者,反欺之,三逆也。
與天心不同,故后必有兇也。
‘《太平經(jīng)》的這些思想,顯然都是墨子有關(guān)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道教的有些神仙方技和變化方術(shù),也依托墨子。
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金丹》記有《墨子丹法》,《遐覽》記有‘變化之術(shù)‘的《墨子五行記》,稱‘其法用藥用符,乃能令人飛行上下,隱淪無方‘。
《神仙傳》又記載孫博、封衡皆宗墨子,孫博‘治墨子之術(shù),能令草、木、金、石皆為火光,照耀數(shù)里,亦能使身成火,口中吐火‘;封衡自幼學(xué)道,有《墨子隱形法》一篇。
葛洪還把墨子列入《神仙傳》,說他外治經(jīng)典,內(nèi)修道術(shù),精思道法,想象神仙,后得神人授書,‘乃得地仙‘。
可見,墨子在道教信仰中的吸引力是不小的。
道教在產(chǎn)生過程中,除吸收以上所說的這些古代文化思想之外,還吸收了傳統(tǒng)的鬼神觀念和古代的宗教思想與巫術(shù)。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對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甚為崇拜,視之為神靈,對他們進(jìn)行祭祀和祈禱,并由此而逐漸形成了一個天神、地*和人鬼的神靈系統(tǒng)。
道教承襲了這種鬼神思想,并將這個神靈系統(tǒng)中的許多神靈作為道教神靈的組成部分。
古代殷人認(rèn)為,卜筮可以決疑惑、斷吉兇;巫師可以交通鬼神,依仗巫術(shù)可以為人們祈福禳災(zāi)。
這種巫術(shù),也為道教所吸收和繼承。
道教對戰(zhàn)國的神仙思想和神仙方術(shù)也作了繼承,并有所發(fā)展。
早在《莊子》和《楚辭》里,有關(guān)神仙思想的言論已屢見不鮮。
稍后,在燕齊和荊楚等地均出現(xiàn)了鼓吹長生成仙的方術(shù)。
這種神仙方術(shù)原無系統(tǒng)的理論,后來,這些方士利用戰(zhàn)國時齊人鄒衍所論終始五德之運的五行陰陽學(xué)說加以解釋,從而形成了所謂的神仙家,即方仙道。
秦皇、漢武對此都‘莫不甘心‘,求之‘如恐弗及‘,以致‘自言有禁方、能神仙‘之徒多到‘不可勝數(shù)‘的地步。
傳說崇尚方仙道的宋毋忌、鄭伯僑等都向往神仙、‘形解銷化,依于鬼神之事‘。
以后神仙家的神仙信仰和方術(shù)皆為道教所承襲,神仙方術(shù)衍化為道教的修煉方術(shù),神仙方士也逐漸衍化為道士。
由此可見,道教和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許多領(lǐng)域都有血肉相連的密切關(guān)系,它的產(chǎn)生,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直接孕育的結(jié)果。
但從孕育到最后形成,經(jīng)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逐步衍化的醞釀過程。
早在戰(zhàn)國之末,已有鼓吹長生成仙的所謂方仙道的漸次興起。
西漢末年,由于讖緯神學(xué)的盛行,黃老學(xué)向宗教化的方向發(fā)展,隨即又有黃老學(xué)與方仙道相結(jié)合的所謂黃老道的出現(xiàn)。
這些可視為道教的胚胎。
不過它仍屬于類似宗教的信仰,尚未正式形成為宗教組織,行其術(shù)者一般謂之方士,還未稱為道士。
到了前后漢交替的時候,開始出現(xiàn)方士又稱道士的情況。
《漢書·王莽傳》說:‘先是衛(wèi)將軍王涉,素養(yǎng)道士西門君惠,君惠好天文讖記,為涉言孛星掃宮室,劉氏當(dāng)復(fù)興,國師公姓名是也。
涉信其言。
‘這個鼓吹王涉造王莽反的西門君惠,在桓譚的《新論·辨惑》中仍稱方士。
又據(jù)《后漢書·祭遵傳》記載,鼓動涿郡張豐造漢光武反的,也是道士:‘初,豐好方術(shù),有道士言豐當(dāng)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豐肘云:‘石中有玉璽。
‘豐信之,遂反。
‘《后漢書·許曼傳》載:‘許曼……祖父峻,……行遇道士張巨君授以方術(shù),所著《易林》,至今行于世。
‘《后漢書·第五倫傳》稱:第五倫‘自以為久宦不達(dá),遂將家屬客河?xùn)|,變姓名,自號王伯齊,載鹽往來太原、上黨,所過輒為糞除而去,陌上號為道士‘。
這個第五倫看來并不是教徒方士,但因其隱姓埋名于民間,熱心為民眾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服務(wù),經(jīng)常為他們掃除垃圾,受到人們的尊敬,人們便以為他是道士,遂以道士稱之。
說明道士之名在當(dāng)時已為民間所熟知,而且視為一種尊稱。
當(dāng)時民間不僅有個別道士的活動,而且開始近于有組織的活動。
如《后漢書·馬援傳》說:‘初,卷人維汜,訞言稱神,有弟子數(shù)百人,坐伏誅。
后其弟子李廣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誑惑百姓。
十七年(指漢光武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遂共聚會徒黨,攻沒皖城,殺皖侯劉閔,自稱‘南岳大師‘。
‘同書《臧宮傳》云:‘十九年(43),妖巫維汜弟子單臣、傅鎮(zhèn)等復(fù)妖言相聚,入原武城,劫吏人,自稱將軍。
‘同書《桓帝紀(jì)》又稱:建和二年(148)‘冬十月,長平陳景自號‘黃帝子‘,署置官屬,又南頓管伯亦稱‘真人‘,并圖舉兵,悉伏誅‘。
從這些起義的組織者相信‘神化不死‘以及自稱‘南岳大師‘、‘黃帝子‘、‘真人‘和封建史學(xué)家稱之為‘妖巫‘等事實來看,表明當(dāng)時民間已有類似于道教的組織存在了。
由于上述各種條件已經(jīng)具備,因而在經(jīng)過了從方仙道到黃老道的長期醞釀之后,到東漢中后期,早期道教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便相繼正式出現(xiàn)。
神往的意思
解釋心中、內(nèi)心向往。
如“心馳神往”。
詞語出處也指“心神出游”、思慕。
三國 魏 郭遐叔 詩之二:“馳情運想,神往形留。
” 宋 葉適 《中大夫直敷文閣兩浙運副趙公墓志銘》:“噫余 趙公 ,曠度逸羣,神往無方,豈是之墳
” 清 百一居士 卷下:“[ 范公 ]有時安睡恒一二日不覺,戒家人弗驚動,蓋神往冥間判事也。
”第八七回:“[ ]一面思想,不知不覺神往那里去了。
”清 :“似此勝游,真堪神往。
” 清 和邦額 :“二子神往麗人,,逡巡辭去。
” :“[漂渺的名園中]這自然使人神往的罷,然而我總記得我活在人間。
” 葉圣陶 《倪煥之》十四:“ 金小姐 似乎望見了那花的明耀的笑靨,她的臉上現(xiàn)出神往的光彩。
”
高手:爽再古文里怎么解釋??
爽1 〔shuǎnɡ ㄕㄨㄤˇ〕〔疎兩切,上養(yǎng),生。
〕亦作“ 慡1 ”。
1.明亮;清朗。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 商 郊 牧野 。
” 陸德明 釋文:“爽,明也。
昧爽,謂早旦也。
” 南朝 宋 鮑照 詩:“苕苕嶺岸高,照照寒洲爽。
” 唐 棲白 詩:“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
” 楊朔 :“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凈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
”2.昌明。
:“爾庶邦君,越爾御事:爽邦由哲。
” 孔穎達(dá) 疏:“爽,明也;由,用也。
有明國事用智道。
” 清 龔自珍 :“三世耳相續(xù),三世目相續(xù),三世心知相續(xù),社鬼護之,其爽十世;水不溺,火不燒,雷霆不求,其爽百世。
”3.開闊;寬闊。
晉 陸機 :“ 營丘 負(fù)海曲,沃野爽且平。
” 宋 歐陽修 :“地爽而潔,宇敞而邃。
” 宋 陸游 詩之一:“屏除長物軒楹爽,洗濯塵襟肺腑涼。
”4.豪爽。
《晉書·王濟傳》:“[ 濟 ]少有逸才,風(fēng)姿英爽,氣蓋一時。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至於 魏 之三祖,氣爽才麗。
” 宋 陶谷 《清異錄·文用》:“ 蕭穎士 文爽兼人而矜躁為甚。
”5.暢快;舒服。
唐 王勃 《滕王閣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懽。
” 元 耶律楚材 《過夏國新安縣》詩:“氣當(dāng)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一:“路本來極寬,加上薄雪,更教人眼寬神爽。
”6.《左傳·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
” 孔穎達(dá) 疏:“精,亦神也;爽,亦明也。
精是神之未著,爽是明之未昭。
”后用以指心神、神志。
三國 魏 曹植 《釋愁文》:“寂寂長夜,或羣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 荀彧 之於 曹操 ,本許以天下。
及議者欲加九錫, 彧 未之許,非不之許,欲出諸己耳。
操 不悟,遽殺之。
然則天奪其爽以誅 彧 ,寧不信乎
”7.用以指依附于形體的精神,即所謂“魄”。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承命驚惶,魂爽飛越,俯仰天地,若無所容。
” 金 王若虛 《故朝列大夫劉君墓碣銘》:“懼夫魂爽之無依也,於是招之以葬于先塋。
”8.差失;不合。
《詩·衛(wèi)風(fēng)·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 朱熹 集傳:“爽,差。
”《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
” 李善 注引《爾雅》:“爽,差也。
”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記上》:“非惟與 左氏 有乖,亦於物理全爽者矣。
”《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jì)三》:“雖逾 孔子 之文,未爽 周公 之訓(xùn)。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織成》:“因各出相較,長短不爽毫厘。
”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究之,因果報償,未或有爽。
”9.差別;不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進(jìn)讓之道,其何爽與
”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爽,差異也。
”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二途如爽,即用兼通。
”參見“ 爽籟 ”。
10.喪失;失去。
《國語·周語下》:“ 晉侯 爽二,吾是以云。
” 晉 張載 《雜詩》:“君子守固窮,在約不爽貞。
” 唐 杜甫 《病橘》詩:“剖之盡蠹蝕,采掇爽所宜。
” 清 湘靈子 《軒亭冤演說》:“這時候不早了,怎麼還沒有來,莫非他們爽了約麼
”11.傷??;敗壞。
《老子》:“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 王弼 注:“爽,差失也。
失口之用,故謂之爽。
”《楚辭·招魂》:“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
” 王逸 注:“爽,敗也。
楚 人謂羹敗曰爽。
”《列子·仲尼》:“耳將聾者,先聞蚋飛;口將爽者,先辨 淄 澠 。
” 張湛 注:“爽,差也。
”12.受傷害。
《漢書·賈誼傳》:“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shù)被其殃,上數(shù)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 王先謙 補注:“《廣雅·釋詁》:‘爽,傷也。
’言上數(shù)為憂所傷也。
”13.古代 南詔 國所設(shè)官制名。
《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幕爽主兵,琮爽主戶籍,慈爽主禮,罰爽主刑……督爽,總?cè)∫病?/p>
”14.句首助詞。
《書·康誥》:“爽惟民迪吉康。
”《書·康誥》:“爽惟天其罰殛我。
”15.書法用語。
肅穆飄然。
唐 張彥遠(yuǎn) 《法書要錄》卷六:“肅穆飄然曰爽。
” 唐 張彥遠(yuǎn) 《法書要錄》卷五:“勁力外爽,古風(fēng)內(nèi)含。
”16.古水名。
爽水 。
在 函谷關(guān) 城東,又名 紵麻澗 。
《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又西五十里,曰 谷山 ,其上多谷,其下多桑。
爽水 出 焉 ,而西北流,注于 谷水 ,其中多碧綠。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谷水》:“ 爽水 ……世謂之 紵麻澗 ,北流,注于 谷 。
”17.通“ 鷞 ”。
《左傳·昭公十七年》:“爽鳩氏,司寇也。
”《爾雅·釋鳥》 郭璞 注引作“鷞鳩”。
18.草鞋上的絞繩。
《西游記》第一回:“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
”爽2 〔shuānɡ ㄕㄨㄤ〕〔《集韻》師莊切,平陽,生。
〕通“ 驦1 ”。
《左傳·定公三年》:“ 唐成公 如 楚 ,有兩肅爽馬, 子常 欲之,弗與。
” 杜預(yù) 注:“肅爽,駿馬名。
”參見“ 肅爽 ”。
【爽口】1.清爽可口。
南朝 梁 蕭統(tǒng) 《七契》:“金盤薦美藉之珍,玉杯沈縹清之酒,義曰和神,事非爽口。
” 元 劉塤 《隱居通義·古賦一》:“猶蝤蛑瑤柱,食之爽口,終不免動氣而嚬眉。
”《金瓶梅詞話》第五二回:“哥今日這面,是那位姐兒下的,又爽口,又好吃。
”2.傷敗胃口。
《晉書·張載傳》:“耽爽口之饌,甘臘毒之味,服腐腸之藥,御亡國之器,雖子大夫之所榮,顧亦吾之所畏,余病未能也。
”《文選·張載<七命>》作“口爽”。
李善 注引《廣雅》:“爽,傷也。
”3.猶爽氣,干脆。
高曉聲 《解約》:“‘大伯’, 陳寶祥 爽口地叫了一聲,像早就準(zhǔn)備好了似的。
”【爽心】謂使心情暢快。
李嫻娟 楊穎 《血染的愛》第二九章:“就在人們剛剛舒了一口爽心的氣息,第二口氣還沒有喘上來的時候,最大不幸落到了 中國 人民頭上。
”【爽心悅目】謂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碧野 《新疆在歡呼》:“這千年萬代無邊的戈壁荒灘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無數(shù)水光閃閃的縱橫渠道和水庫,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爽心悅目的綠洲。
”【爽心豁目】心神爽朗,眼界開闊。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故 梅村 詩嫌其使典過繁,翻致膩滯;一遇白描處,即爽心豁目,情余於文。
”【爽旦】黎明,清晨。
《列子·周穆王》:“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
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
”【爽失】差錯;差失。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仇》:“今之流俗,徑讀仇為讐,讀嘗為曾,讀邀為要,殊為爽失。
”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理》:“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
”【爽伉】豪爽剛直。
清 昭連 《嘯亭雜錄·醉公》:“ 睿忠親王 嗣曾孫名 塞勒 ,性爽伉。
”【爽迅】1.豪邁奔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古來文才,異世爭驅(qū),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纖密,而慮動難圓,鮮無瑕病。
”2.快捷。
艾蕪 《意外》:“矮漢子一面穿上軍衣,一面向遲起來的人罵:‘爽迅點
膠粘著腿子哪
’”【爽忒】差失。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天道》:“天惟健順之理充足於太虛而氣無妄動,無妄動,故寒暑化育無不給足,而何有於爽忒。
”按,《爾雅·釋訓(xùn)》:“晏晏、旦旦,悔爽忒也。
” 邢昺 疏:“爽忒,差失也。
”【爽別】清亮。
唐 劉言史 《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詩:“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殷勤。
”【爽利】亦作“ 爽俐 ”。
1.爽快。
唐 韓偓 《喜涼》詩:“豪強頓息蛙唇吻,爽利重新鶻眼睛。
”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你這廝不爽利。
”《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今日手裏無錢,卻賭得不爽利。
” 茅盾 《無題》二:“[女主角]頗象個‘笑要笑得痛快,哭要哭個爽利’的女革命家。
”2.利落。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取了十五貫錢,扯條單被包裹得停當(dāng),拽扎得爽俐。
”《水滸傳》第四三回:“ 李逵 拽扎得爽俐,只跨一口腰刀……便下山來。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二章:“[和尚]轉(zhuǎn)身走至馬前,攀鞍認(rèn)蹬,騰身而上,動作極其爽利。
”3.索性;干脆。
《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咱既吃了這半日的燒酒,又吃黃酒,風(fēng)攪雪不好,爽俐吃燒酒到底罷。
” 茅盾 《子夜》十:“這么想著的 吳蓀甫 便用爽利果決的口氣對 費小胡子 下了命令。
” 孫犁 《白洋淀紀(jì)事·村歌下八》:“這回就爽利的來一個平分。
”【爽秀】1.明麗。
隋 盧思道 《遼陽山寺愿文》:“襟帶遐長,原陸爽秀。
”2.聰明俊秀。
《新唐書·方技傳·李淳風(fēng)》:“ 淳風(fēng) 幼爽秀,通群書,明步天歷算。
” 宋 王禹偁 《五哀詩》之五:“遺孫方稚齒,爽秀已遒遒。
”【爽身粉】用滑石粉、碳酸鎂、氧化鋅、硼酸、薄荷腦等加香料制成的一種粉末狀的日用品,撲在身上可以吸收汗液,防止生痱子,產(chǎn)生清爽的感覺。
【爽言】1.差謬之言。
《漢書·敘傳上》:“ 周 賈 蕩而貢憤兮,齊死生與禍福;抗爽言以矯情兮,信畏犧而忌鵩。
” 顏師古 注:“抗,舉也。
爽,差也。
謂二人雖舉言齊死生,壹禍福,而心實不然,是差謬也。
” 南朝 梁 沈約 《郊居賦》:“匪爽言以自姱,冀神方之可請。
”2.違背諾言。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若公之忠節(jié),上感蒼旻,群帥同謀,必匪攜貳,則 齊 師返旆,義不陵江;如致爽言,誓以無克。
”【爽快】1.舒適暢快;痛快。
明 賈仲名 《升仙夢》第一折:“今宵爽快,趁一天風(fēng)清月白。
”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梨棗正熟,即摘取噉之,聊解饑渴,殊覺爽快人意。
”《孽?;ā返谑呋兀骸皼鲲L(fēng)颯颯,冷露泠泠,爽快異常。
” 郁達(dá)夫 《采石磯》:“ 稚存 騙 仲則 睡著之后,自己也哭了一個爽快。
”2.直爽;直截了當(dāng)。
《老殘游記》第十四回:“此種人不宜過於爽快,你過爽快,他就覺得奇貨可居了。
” 茅盾 《子夜》九:“猛不防是這么‘爽快的辦法’, 李玉亭 有點窘了。
” 巴金 《春》六:“‘ 婉兒 要來,我就在家等她,’ 淑英 爽快地答道。
”【爽拔】1.豪爽出眾。
《隋書·王世積傳》:“ 世積 容貌魁岸,腰帶十圍,風(fēng)神爽拔,有杰人之表。
” 唐 符載 《送盧侍御史赴王令公幕序》:“神宇聳峙,襟靈爽拔。
”2.秀美挺拔。
前蜀 貫休 《早秋即事寄馮使君》詩:“落葉崢嶸處,諸峯爽拔時。
”3.爽朗昂揚。
《中國近代文論選·讀新小說法》:“正大如《經(jīng)國談》,讀之可令人心曠而神爽拔。
”【爽直】直爽。
清 沈復(fù)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zhuǎn)因之為累。
” 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蕭紅》:“由我看來,大約北人爽直,而失之粗,南人文雅,而失之偽。
”【爽味】清爽的味道。
晉 支遁 《述懷》詩之二:“膏腴無爽味,婉孌非雅弦。
” 唐 賈島 《黃子陂上韓吏部》詩:“疎衣蕉縷細(xì),爽味茗芽新。
”【爽明】1.黎明。
《逸周書·嘗麥》:“爽明,仆告既駕,少祝導(dǎo)王,亞祝迎王,降階。
” 朱右曾 校釋:“爽明,旦明也。
”2.明白。
明 李贄 《四書評·孟子·盡心上》:“文字爽明直捷。
”【爽和】違和;失調(diào)。
宋 范仲淹 《與朱氏書》:“久不致懇,得兒子書,知體理爽和。
”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三九:“是以一星見變,能使九服同災(zāi);一脈爽和,能使百體俱病。
”【爽法】違背禮法。
《新唐書·蔣乂傳》:“昔 魯侯 改服, 晉襄 墨縗,緣金革事則有權(quán)變。
安有釋縗服,衣冕裳,去堊室,行親迎,以兇瀆嘉,為朝廷爽法
”【爽性】1.喪失本性。
《北史·程駿傳》:“夫 老子 著抱一之言, 莊生 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謂至順矣。
人若乖一,則煩偽生;爽性,則沖真喪。
”2.索性;干脆。
《孽?;ā返谌兀骸八诖巴饴牭貌荒蜔?,爽性趁此機會,直闖進(jìn)去,把出去的問題直捷痛快的解決了。
” 老舍 《女店員》第三幕:“要是爽性來個女商店,我們女的就一點也不倚靠男的了
” 沙汀 《航線》:“‘爽性點
查完就開。
’他吩咐著火夫。
”【爽宕】猶放蕩。
明 馮夢龍 《山歌·大腳妓》:“行來爽宕又風(fēng)騷。
”【爽指】猶言違意。
南朝 梁簡文帝 《與琰法師書》之一:“佇望來儀,一日三歲。
想思弘利益理,當(dāng)無爽指。
” 南朝 梁簡文帝 《與琰法師書》之二:“追往年之宿眷,述即日之寸心,此事必期,冀非爽指。
”【爽俐】見“ 爽利 ”。
【爽信】失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雜記》:“先是上面許成功與卿 揚州 ,既而難於爽信,即除 舉 ( 馬舉 ) 淮南 行軍司馬。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賢弟,我來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訪。
若過了中旬,遲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為君子。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麻林》:“ 林 許其必祭, 宋 鄭重而去。
越宿,復(fù)夢之,責(zé)以爽信, 林 以乏錢對。
”【爽俊】亦作“ 爽儁 ”。
1.豪爽秀俊。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 高貴鄉(xiāng)公 諱 髦 ”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公神明爽儁,德音宣朗。
”《世說新語·品藻》“ 裴瓚 方 王敦 ” 劉孝標(biāo) 注引《晉諸公贊》:“ 瓚 字 國寶 , 楷 之子,才氣爽儁。
”《北史·牛弘傳》:“吏部侍郎 高孝基 ,鑒賞機晤,清慎絕倫,然爽俊有余,跡似輕薄。
”2.明快秀逸。
唐 張彥遠(yuǎn) 《歷代名畫記·宋二十八人》:“ 倩 ( 袁倩 )子 質(zhì) , 姚最 云:風(fēng)力爽俊,不墜家聲。
”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 孔 ( 孔融 )語便是 唐 律, 桓 ( 桓玄 )句亦是 唐 選,而 桓 尤爽俊。
”【爽風(fēng)】方言。
通風(fēng)。
周立波 《艾嫂子》:“這里很爽風(fēng),又朝陽。
”【爽亮】1.豪爽開朗。
《水滸傳》第九四回:“ 關(guān)某 單騎同 唐斌 到 抱犢山 ,見 文仲容 、 崔野 二人爽亮,毫無猥瑣之態(tài)。
”2.明快響亮。
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戊簽·陸釴》:“ 少石 詩多郁而未暢,錄其音節(jié)爽亮者,亦是翩翩雅奏。
”3.明亮。
夏衍 《法西斯細(xì)菌》第四幕:“一個晴朗的下午,應(yīng)該是下雪的季節(jié),但南國的 香港 正是絕好的小春天氣,爽亮的太陽照在畫滿了十字的窗上。
”【爽神】使心神爽快。
唐 常建 《聽琴》詩:“一指指應(yīng)法,一聲聲爽神。
” 明 陳所聞 《駐馬聽·題新安汪無如環(huán)翠園》曲之四:“幾不飛塵,筆硯精良獨爽神。
” 許欽文 《鑒湖風(fēng)景如畫》:“處處使人眼開眉展,爽神悅目。
”【爽約】失約。
唐 李商隱 《為張周封上楊相公啟》:“ 郭伋 還州,尚不欺於童子; 文侯 校獵,寧爽約於虞人
”《水滸傳》第四二回:“百日之外,專望鶴駕降臨,切不可爽約。
” 郭沫若 《斷斷集·屈原時代》:“屢次爽約,故成訟事。
”【爽烈】1.清冽而湍急。
《藝文類聚》卷六十引《蒲元傳》:“[ 元 ]為 諸葛亮 鑄刀三千口。
刀成,自言 漢水 鈍弱,不任淬用。
蜀江 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
”2.豪邁壯烈。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詞曲》:“至如《王粲登樓》第二折,摹寫覊懷壯志,語多慷慨,而氣亦爽烈。
”【爽氣】1.明朗開豁的自然景象。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王子猷 作 桓車騎 參軍, 桓 謂 王 曰:‘卿在府久,比當(dāng)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 宋 張元干 《隴頭泉》詞:“送飛鴻、五弦寓目,望爽氣, 西山 忘言。
” 清 張恂 《江城子·登華山》詞:“朝來爽氣畫圖中,石崖窮,索垂龍。
”2.謂涼爽之氣。
宋 陸游 《水亭獨酌十二韻》:“清風(fēng)掃郁蒸,爽氣生戶牖。
” 清 吳偉業(yè) 《大中丞心康韓公九月還自淮南生日為壽》詩:“閶闔清秋爽氣來,尚書新自上游回。
”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三:“誰望著他就更親切地感到新秋的爽氣。
”3.豪邁的氣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桓 既素有雄情爽氣,加爾日音調(diào)英發(fā),敘古今成敗由人,存亡系才,其狀磊落,一坐嘆賞。
” 唐 杜甫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異才應(yīng)間出,爽氣必殊倫。
”4.爽快;干脆。
錢鍾書 《圍城》五:“[ 方鴻漸 ]只嫌轎子走得不爽氣,寧可下了轎自己走。
” 徐興業(yè) 《金甌缺》第十五章:“他們的談判,甚至比 耶律克定 還不爽氣。
”【爽笏】借指孤高有致的僚屬。
笏,大臣上朝時攜帶的手版。
明 王逢 《奉寄趙伯器參政伊?xí)r中員外五十韻》:“超然延爽笏,肅若衛(wèi)寒更。
”參見“ 拄笏看山 ”。
【爽健】1.硬朗矯健。
宋 王辟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五人年皆八十余,康寧爽健,相得甚歡。
”2.形容文筆明暢剛健。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 王摩詰 曰:‘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雖用 李嘉佑 之聯(lián),加此四字,爽健自別。
” 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戊簽·方興邦》:“ 懋藩 近體爽健,有 唐 賢遺韻。
” 盛英 《探索“非常時代”人們的心靈》:“[ 馮驥才 ]以爽健清新的文筆,真實形象地展示了 天津 義和團運動的興衰始末。
”【爽脆】1.脆而爽口。
元 吳萊 《南海山水人物古跡記》卷一:“果有荔枝、龍眼……芬香艷冶,鮮甜爽脆。
” 葉圣陶 《坐羊皮筏到雁灘》:“后來在 上海 吃新鮮的蘋果,方才領(lǐng)略到蘋果的爽脆和鮮美。
”2.清脆。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一:“要是你在隔房聽到她那高朗爽脆的談話,一定會猜她至多四十許。
” 郭沫若 《高漸離》第一幕:“從前那么愉快爽脆的聲音,現(xiàn)在變得非常沉郁。
”3.直爽。
楊朔 《錦繡山河》:“他呢,忍饑受氣,總算熬到今天。
李湘 見他挺爽脆,留到大隊當(dāng)通訊員。
”【爽悟】聰穎;明達(d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 羅汰私婆 ]爽悟多智,事無不達(dá),以清浄自居,國王宗敬師事之。
”《宋書·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汝神意爽悟,有日新之美。
”《隋書·盧愷傳》:“ 愷 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書記,頗解屬文。
”【爽朗】1.開朗;直爽。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xué)》:“天然爽朗而不可謂之君子者,不識大倫之臧否也。
” 唐 高適 《奉和鶻賦》:“豁爾胸臆,伊何凌厲以爽朗。
”《明史·盧迥傳》:“爽朗不拘細(xì)行。
”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第七章:“她帶著肅然不可侵犯的神情,爽朗地笑著。
”2.形容天氣明朗或空氣流通,令人舒暢。
唐 黃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覺大師碑銘》:“翌日,巖谷爽朗,煙霞飛動,云庵既立,月構(gòu)旋隆。
” 清 趙翼 《海珠寺》詩:“我來一登臨,爽朗豁心意。
” 郁達(dá)夫 《遲桂花》:“窗內(nèi)窗外已飽浸著晴天爽朗的清晨光線。
” 鄒韜奮 《萍蹤寄語》一○三:“風(fēng)景的美麗,陽光的和煦,清風(fēng)的爽朗,我們竟好象到了 瑞士
”【爽理】紋理分明。
晉 陸機 《桑賦》:“形瑰族類,體艷眾木,黃中爽理,滋榮煩縟。
”【爽爽】1.俊朗出眾貌。
晉 孫綽 《竺法汰贊》:“爽爽 法汰 ,校德無怍,事外蕭灑,神內(nèi)恢廓。
”《南史·文學(xué)傳·何思澄》:“人中爽爽有 子朗 。
” 唐 寒山 《詩》之一八二:“精神殊爽爽,形貌極堂堂。
”2.形容怡然,喜悅。
清 宋起鳳 《核工記》:“叩鐘者貌爽爽自得。
”3.清脆響亮。
魏巍 《山雨》:“秋風(fēng)颯颯,銅鈴爽爽。
”【爽異】聰穎特出。
宋 蔡襄 《尚書屯田員外郎郭公墓志銘》:“ 景佑 元年,年十八,與其父同日登第。
仁宗皇帝 臨軒,賞其爽異,為改今名。
”【爽脫】明朗灑脫。
宋 范晞文 《對床夜話》卷四:“言思爽脫,信不在前詩下。
” 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戊簽·沈愷》:“ 環(huán)溪 論詩,皈依 何 李 ,五言亦爽脫有致。
”【爽逸】1.爽朗瀟灑。
《南史·劉孝綽傳》:“第六弟 孝威 ,氣調(diào)爽逸,風(fēng)儀俊舉。
” 宋 陶谷 《清異錄·仙宗》:“[ 朱起 ]年逾弱冠,姿韻爽逸。
”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七:“精神爽逸無余事,臥看殘陽補斷霞。
”2.豪放超逸。
明 徐渭 《書米南宮墨跡》:“閱 南宮 書多矣,瀟散爽逸,無過此帖。
”【爽越】喪失。
宋 葉適 《漢陽軍新修學(xué)記》:“隨習(xí)遷改,常性爽越,千載之后,終為 楚 人之材。
”【爽惑】迷亂失常。
《列子·黃帝》:“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
” 宋 范成大 《問天醫(yī)賦》:“躁為囂呼,靜為爽惑。
”【爽然】1.爽快舒暢貌。
唐 李白 《游秋浦白笴陂》詩之二:“ 白笴 夜長嘯,爽然溪谷寒。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李克讓 看見湖山佳勝,宛然神仙境界,不覺心中爽然。
”《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登時把先前思慕心腸,如濯向冰壺,不留渣滓,倒也爽然。
”2.豁然;了然。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五》:“天下積玩之所致,固有激之以賞而人不知勸,陳之以罰而乃以爽然悟、廢然返者矣。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端 始爽然自悟,然恐 晚霞 惡其非人,囑母勿復(fù)言。
” 清 姚瑩 《來孝女傳》:“世有以殉身為愚孝者,觀於 來 女,可爽然矣。
”3.茫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梅詩》:“予每與 施愚山 侍讀言及《宛陵集》, 施 輒不應(yīng),蓋意不滿 梅 詩也。
一日,予曰:‘扁舟 洞庭 去,落日 松江 宿。
此誰語
’ 愚山 曰:‘ 韋蘇州 、 劉文房 耶
’予曰:‘乃公鄉(xiāng)人 梅圣俞 。
’ 愚山 為之爽然久之。
” 茅盾 《動搖》八:“[他]不愿自尋煩惱,所以只爽然片刻,便又高興起來。
”參見“ 爽然若失 ”。
4.消失貌。
清 沈復(fù)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fēng)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
”【爽然自失】見“ 爽然若失 ”。
【爽然若失】本作“爽然自失”。
形容茫無主見,無所適從。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論》:“又怪 屈原 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
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明 李東陽 《壽祭酒羅先生七十詩序》:“諸同年聞之,蓋爽然自失也。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陳寶祠》:“ 陽 爽然若失,徘徊四顧。
” 魯迅 《朝花夕拾·瑣記》:“畢業(yè),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畢業(yè),卻又有些爽然若失。
”【爽慨】豪爽慷慨。
《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 婆留 也愛二 鐘 為人爽慨,當(dāng)下就在小閣內(nèi),八拜定交。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 張大 ]秉性爽慨,肯扶持好人,所以鄉(xiāng)里起他一個混名叫 張識貨 。
”【爽發(fā)】煥發(fā)。
《南史·宋紀(jì)中》:“[ 孝武帝 ]少機穎,神明爽發(fā),讀書七行俱下。
”《梁書·張纘傳》:“眉目疏朗,神采爽發(fā)。
”【爽塏】1.高爽干燥。
《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
” 杜預(yù) 注:“爽,明;塏,燥。
”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賦》:“雖 河 北之爽塏,猶橘柚之不遷。
”《明史·梁莊王瞻垍傳》:“ 正統(tǒng) 元年言府卑濕,乞更爽塏地。
”2.指高燥之地。
林紓 《蒼霞精舍后軒記》:“余家洲之北,湫溢苦水,乃謀適爽塏。
”【爽號】美號。
南朝 陳 徐陵 《謝敕賜祀三皇五帝馀饌啟》:“昔絳羅為薦,既延 王母 ,紫蓋為壇,允招太乙。
同斯爽號,理致眾星。
”爽,一本作“ 美 ”。
【爽節(jié)】天高氣爽的季節(jié)。
指秋天。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詩之一:“淵情協(xié)爽節(jié),詠言興德音。
” 隋煬帝 《與釋智顗書》:“既乘爽節(jié),因得順風(fēng)。
去留之宜,事理咸會。
” 唐 虞世南 《秋賦》:“觀四時之代序,對三秋之爽節(jié)。
”【爽傷】猶敗壞,病傷。
《淮南子·精神訓(xùn)》:“五味亂口,使口爽傷。
” 高誘 注:“爽,??;病傷滋味也。
”【爽鳩】1.鳥名。
鷹類。
2.指 爽鳩氏 ,傳說為 少皞氏 的司寇。
《左傳·昭公二十年》:“昔 爽鳩氏 始居此地, 季萴 因之……而后 太公 因之。
” 杜預(yù) 注:“ 爽鳩氏 , 少皞氏 之司寇也。
” 晉 陸機 《齊謳行》:“ 爽鳩 茍已徂,吾子安得停
”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一:“ 臨淄 齊侯 墓,在邑東南十里,為往來必經(jīng)之處,予作二絕句云:……可憐上古無書籍,何處青山葬 爽鳩 。
”3.借指掌刑獄之官。
清 吳偉業(yè) 《送詹司理之官濟南》詩:“匹馬指營丘,風(fēng)清肅爽鳩。
”【爽愷】豪爽而隨和。
明 高攀龍 《三時記》:“午后至 自麓 家, 劉鴻陽 大參 往訪,其人甚爽愷。
”【爽暢】1.舒暢;爽快。
明 高攀龍 《山居課程》:“瞑目少憩,啜茗焚香,令意思爽暢,然后讀書至日昃而止。
”《封神演義》第二四回:“三春景色繁華,萬物發(fā)舒,襟懷爽暢。
”2.指爽直。
鄭振鐸 《漩渦》:“‘倒虧他這樣慢吞吞的教著,只是敷衍時間罷了。
’ 周效文 爽暢的批評道。
”【爽儁】見“ 爽俊 ”。
【爽誤】失誤。
唐 劉知幾 《史通·探賾》:“夫以彼聿修,傳諸詒厥,欲求實錄,難為爽誤。
”【爽颯】1.飛揚貌。
明 劉基 《重用韻答嚴(yán)上人》:“塵埃爽颯枯蓬鬢,霜露凄涼破衲衣。
”2.勁捷貌。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一幕:“ 段功 :(匆促向樹下走去,甚為爽颯)王子,我 段功 來接你下來
”3.蒼勁貌。
明 劉基 《題趙學(xué)士松圖》詩:“蜿蜒不上霄漢去,爽颯長留煙雨濃。
”【爽適】暢快舒服。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頃夢至?xí)S看月,意殊爽適。
”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三八回:“單說兩宮自 濟寧 啟行,一路上看山玩水,頗覺爽適。
”【爽實】失實。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中說》]內(nèi)篇所采 楊素 、 李密 、 劉炫 諸人問答,文既爽實,義亦非精。
” 劉師培 《文說》:“虛美相酬,言多爽實。
”【爽慧】明慧。
《晉書·華譚傳》:“[ 譚 ]及長,好學(xué)不倦,爽慧有口辯,為鄰里所重。
”【爽邁】爽朗超逸。
《晉書·苻堅載記下》:“[ 苻朗 ]性宏達(dá),神氣爽邁。
” 宋 曾鞏 《知開封府制》:“某爽邁開達(dá),練習(xí)治體,閱試惟舊。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勞山道士》:“一道士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