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的名句
教育屬于生活,教育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
——克伯屈(美)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習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
——斯賓塞(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
——盧梭(法)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1.良好的個性勝于卓越的才智 2.嬰兒的情緒,是認識世界的反映3.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來修剪4.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5.幼兒的學習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讀寫算和各種技藝6.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后,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7.任何行業(yè)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對它產(chǎn)生興趣,幼兒學習更是如此8.教育必須從心理上探索兒童的興趣和習慣開始9.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10.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
簡述夸美紐斯對學前教育的貢獻
在世界教育史上,十七世紀捷克偉大的資產(chǎn)階主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學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他在一六三二年為父母們所寫的學齡前兒童教育指南《母育學?!?。
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地論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學前兒童教育的專門著作。
在《母育學?!防?,以滿腔的熱情,把兒童比作“上帝的種子”,比作比金銀珠寶還要珍貴的“無價之寶”,并警告那些欺悔兒童的人,要他們象尊敬上帝那樣去尊敬兒童。
還把兒童比作一面鏡子,在它里面,人們可以注視謙虛、有禮、親切、和睦以及其它基督徒的品德。
在的兒童觀中,雖然還表現(xiàn)出宗教思想對他的束縛,但畢竟已從根本上不同于中世紀的兒童觀。
表達了夸美紐斯將未來新社會的理想的實現(xiàn)寄于新生一代的熱切愿望。
夸美紐斯學前教育思想的另一個出發(fā)點.是他對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從他關(guān)于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出發(fā),他把兒童比作一株嫩芽,一塊木頭或一匹牲口。
“任何人在幼年時代播下什么種子.那他老年就要收獲那樣的果實”。
為此,夸美紐斯呼吁父母們都要承擔起孩子的教育責任。
人比其他動物更高貴,不能象動物那樣只注意身體的養(yǎng)護和外表的裝飾,而更要注意人的靈魂。
要以教育去滋補它,撫愛和照管他們的心智。
對他們施以包括虔信、德行、知識和體育在內(nèi)的全面的訓練,把他們培養(yǎng)成忠實的,能夠智慧地管理自己的各種事務(wù)的有才能的人。
在夸美紐斯看來,每一個家庭便是一所母育學校,孩子的母親便是最主要的教師。
他第一次從普及教育的角度和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的角度,提出學前階段教育的重大任務(wù),母育學校就是他的先后銜接的統(tǒng)一學校系統(tǒng)的第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
夸美紐斯也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考慮學前兒童教育的任務(wù)。
他認為,兒童的發(fā)展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個階段。
各為六年,每一個發(fā)展階段都有自己專門的教育任務(wù),同時,他們之間又存在著聯(lián)系,從上述觀點來看待學前教育,他把兒童奠定體力、道德和智慧發(fā)展的基礎(chǔ),作為第一個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wù)。
在體育方面,夸美紐斯引用某位作家關(guān)于“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的忠告,提醒父母們首先應(yīng)注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其子女健康。
子女的健康問題應(yīng)從胎兒時期就加以注意。
夸美紐斯特別強調(diào)孕婦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胎兒的影響。
如果孕婦們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經(jīng)常處于突然的恐懼,過度的憤怒或怨恨與感傷一類不良的情緒狀況,她就將生育一個怯弱的、易動感情的和沮喪的嬰兒。
嚴重的甚至可以造成死胎或極其虛弱的孩子。
夸美紐斯特別重視鍛煉和娛樂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
不要讓兒童習慣于用藥,要使他們生活有規(guī)律并保持愉快的精神。
他引用幾句格言說:“一種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精神快樂是人的生命的泉源”,父母們要永遠不使孩子沒有快樂。
夸美紐斯十分重視學前兒童的道德教育,因為兒童生下來不是要做一頭小牛或一匹小驢,而是要成為一個有理性的人。
他強調(diào)必須在幼年生活中的頭幾年,就奠定他們的每種好德行的基礎(chǔ)。
“成年時還未受過管理的,到老年就會沒有德行”。
在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方面,夸美紐斯強調(diào)讓兒童學習有關(guān)德行的初步知識,包括:節(jié)制、整潔、禮節(jié)、尊敬長輩、誠實、不損害他人、不嫉妒、落落大方和愛勞動,在上述一系列品質(zhì)中,夸美紐斯特別重視節(jié)儉和勤勞等良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他認為節(jié)制和儉樸是健康和生活的基礎(chǔ),是其他一切品德的根本。
關(guān)于學前兒童的教育內(nèi)容方面,夸美紐斯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他在西方學前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為六歲以下的兒童的智育提出了一個廣泛而詳細的教學大綱。
這個大綱包括自然、光學、天文學、地理學、年代學、歷史學、家務(wù)、政治學、辯證法、算術(shù)、幾何學、音樂、語言等學科。
他強調(diào)“應(yīng)當把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當具備的一切知識的種子播植到兒童身上。
”夸美紐斯相信,通過這種啟蒙性質(zhì)的教育,就可以為兒童奠定各門科學知識的最初步的基礎(chǔ)。
在教學方法方面,夸美紐斯從他的唯物論的感覺論出發(fā),特別強調(diào)在教給兒童初步知識的過程中,始終依靠兒童自己的親身觀察。
如學習光學、可以觀察月亮、顏色、天空、樹木、花草、照鏡子等等。
在夸美紐斯的幼兒教學法中,他還注意到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強調(diào)要循序漸進。
夸美紐斯對于學前兒童的游戲,玩具和作業(yè)也有許多寶貴的意見。
在西方學前教育思想史上,夸美紐斯是第一個從幼兒的年齡特征來論證上述諸方面問題的教育思想家。
他認為,兒童天性好動,他們血氣旺盛不許他們靜止。
所以,對他們不應(yīng)加以限制,而應(yīng)規(guī)定兒童常常有些事情可做,象螞蟻一樣不停地干事情。
他甚至規(guī)定了這樣一條原則“凡是兒童喜歡玩的東西,只要對兒童沒有什么損害,那么就應(yīng)該讓他們?nèi)ネ娑玫綕M足,而不應(yīng)該阻止他們,因為兒童不活動比起不得閑,對身心兩方面的損害更多。
”他認為給兒童以活動的自由有三大好處:一是鍛煉身體增進健康,二是運用和磨煉思想,三是練習四肢五官趨于靈活。
至于活動方式,夸美紐斯認為游戲這種活動方式最適合于幼兒。
因為游戲的時候,人的精神專注于某種事物,而這種事物又經(jīng)常磨煉人的能力。
用這種手段,兒童就可以受到一種積極生活的鍛煉而沒有任何困難,因為自然本身在激發(fā)他們?nèi)プ鍪虑椤?/p>
他號召父母們積極行動起來,幫助和指導兒童玩游戲,陪著他們玩游戲。
就象當年雅典的一位最高執(zhí)政官施米斯塔克萊斯(Tnetistodes公元前520~449年)以蘆葦當馬和兒子共騎的所為那樣。
夸美紐斯進而對玩具也提出了詳細的切實可行的意見。
他認為真的工具常會給孩子帶來危險,所以必須找些玩具以代替真的工具,如小的鐵刀、木劍、鋤頭、小車、滑板、踏車、建筑物等等,兒童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歡的泥土、木片、木塊或石頭搭起小房子,這樣顯示他們建造房屋的一種初步建筑術(shù)。
從夸美紐斯關(guān)于游戲及其玩具的思想中,我們可以把他劃歸到那種關(guān)于游戲的“勞動準備說”之中去。
因為在他所述的游戲的形式和手段中,有許多反映了狹義勞動的過程與結(jié)果。
我們也可從中看到某些“能量散發(fā)說”的因素,因為夸美紐斯強調(diào)兒童之所以需要游戲,是因為富有活力的兒童為了散發(fā)多余的能量。
夸美紐斯還提議要為兒童的眼、耳及其他感官提供一些小的作業(yè),認為這些作業(yè)對增強他們的身心力量將是大有裨益的。
在西方學前教育史上,夸美紐斯還第一次專門為學前兒童的父母寫了教育指南《母育學?!?,以及學前兒童所使用的教材《世界圖解》。
關(guān)于這方面的思想,夸美紐斯在他的那本世界教育名著的第二十八章中作了專門闡述。
夸美紐斯認為,要想幫助父母們和保姆們有效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為他們寫一部手冊,這本手冊應(yīng)包括幾個方面:(一)父母及保姆的教育責任;(二)兒童所應(yīng)當學習的各種科目的教導大綱;(三)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出教導每一種課目的最合適的時間和灌輸它們所應(yīng)當采用的最佳的言語和姿態(tài)。
夸美紐斯的上述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寫的《母育學校》里。
其次,還應(yīng)為兒童編寫一本圖畫書,這本書應(yīng)當直接放到兒童手里。
夸美紐斯已經(jīng)意識到,在學前階段,教育的主要媒介應(yīng)當是感官的知覺,而視覺又是感覺里面最主要的一個,所以應(yīng)當把各門學問中最重要的事物的圖象給兒童。
圖畫排列,如物理學、光學、天文學、幾何學等。
這本書上應(yīng)當畫出山岳、山谷、樹木、鳥兒、魚兒、馬、牛、羊和各種年歲、高度的人們等等。
總而言之,圖畫書中的內(nèi)容正如和《母育學校》中提出的廣泛的教學大綱的內(nèi)容相對應(yīng),可以配套使用。
夸美紐斯不僅注意到圖畫書對于發(fā)展兒童的感知覺的作用,也重視兒童語言的發(fā)展,他提出每張圖畫的上端應(yīng)寫出它所代表的物體的名稱,如“屋”、“?!薄ⅰ肮贰?、“樹”等。
這種圖畫書有三個用處:(一)它可以幫助事物在心理印下一個印象;(二)它可以使孩子們養(yǎng)成一種觀念,認為從書本上面可以得到快樂;(三)它可以幫助他們學習閱讀。
上述原則都體現(xiàn)在夸美紐斯的《世界圖解》之中。
這本書在一六五八年出版以后,被迅速譯成歐洲各國的文字,流行二百多年之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兒童。
不僅如此,他所提出的適應(yīng)學前兒童的特點為他們編圖畫教材的觀點,也有很大影響。
皮亞杰和維果茨基等人都曾把自我為中心的語言占主導地位的直觀思維期,看作是向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看作是表象思維的時期,因此對幼兒來說,這種圖畫書有助于豐富詞匯,豐富表達能力,活躍形象思維活動進而有利于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當今我國廣為兒童喜愛的識字卡片、看圖識學之類的東西,實始于《世界圖解》。
《世界圖解》及其編寫原則之所以長久以來為人重視,正是因為它們切合了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特點。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
1.“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 2.“先生不應(yīng)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yīng)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 3.“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4.“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lǐng),也無甚用處。
”—— 5.“教師的職務(wù)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wù)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chǎn),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fā)展之重要指標。
”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 —— 8.“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diào)單純智育的態(tài)度,已經(jīng)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 —— 9.“學校的目標始終應(yīng)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 —— 10.“學校的目標應(yīng)當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wù)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 ——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2.身教重于言傳。
—— 3.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
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4.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陶行知 5.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yīng)必速。
—— 6.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
——愛因斯坦 7.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
—— 8.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 9.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qū)W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
—— 10.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yīng)當是什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