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的名句
教育屬于生活,教育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
——克伯屈(美)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習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
——斯賓塞(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
——盧梭(法)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1.良好的個性勝于卓越的才智 2.嬰兒的情緒,是認識世界的反映3.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來修剪4.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5.幼兒的學習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讀寫算和各種技藝6.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后,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7.任何行業(yè)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對它產(chǎn)生興趣,幼兒學習更是如此8.教育必須從心理上探索兒童的興趣和習慣開始9.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10.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
學前教育關(guān)于愛的名言
教育孩子的實質(zhì)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托爾斯泰教育是陶冶身心,培養(yǎng)健全的個性,以便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
--甘地夫人教育--這首先是關(guān)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接觸年輕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對兒童進行批評時,要在私下里進行;對兒童的贊揚,則當著眾人的面進行。
--洛克我們的孩子需要一套完整的生活教育,并且要從早開始。
--席慕容在兒童時期沒有養(yǎng)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后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盧梭道德教育最簡單的要素是愛,是兒童對母親的愛,對人們積極的愛。
--裴斯泰洛齊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形成聰敏的、好鉆研的智慧。
--蘇霍姆林斯基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培根
幼師的格言
就舉具體的...我們的師資隊伍:蔡紅 園長 大?!秾W前教育》 幼兒高級教師 從教時間20年教育格言:教育者是為家長服務,為幼兒服務 許倩 副園長 大?!秾W前教育》 小教一級 從教時間10年教育格言: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李中艷 總務主任 中專 教育格言:孩子快樂,我快樂 郇慶紅 園醫(yī) 中專 教育格言: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最大的快樂 楊海燕 教師 大專《學前教育》 從教時間4年教育格言:愛心、細心、誠心,教育從心開始 王茹 教師 中?!队讕煛? 從教時間2年教育格言:給孩子精神鼓勵,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 孔琳 教師 大?!秾W前教育》 從教時間3年教育格言: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 范冠玲 教師 中專《幼師》 從教時間3年教育格言:用情感激發(fā)情感,用愛心喚愛心 關(guān)小玲 教師 大?!秾W前教育》 從教時間7年教育格言:用微笑擁抱孩子,用真心對待孩子 肖東娟 教師 中專《幼兒教育》 從教時間4年教育格言:微笑面對每一個孩子 李寧 教師 大專 從教時間6年教育格言:用心感悟每個孩子,用愛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 王娟 教師 大專《藝術(shù)教育》 從教時間3年教育格言:用愛關(guān)愛每一個孩子 劉文娟 教師 中?!队讕煛? 從教時間3年教育格言:孩子像花兒,需要用愛心、耐心培育 鮮建華 保育教師 高中 從教時間3年教育格言: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關(guān)心每一個孩子 何歡 保育教師 高中 從教時間6年教育格言:令兒童快樂成長是我們的任務 吳凱琴 保育教師 高中 從教時間4年教育格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黃小紅 保育教師 高中 從教時間5年教育格言:用心撫育每一顆幼小的心靈 龍浪花 保育教師 高中 從教時間4年教育格言:用我的愛心去愛護每一個孩子 程艷清 英語教師 本科《英語教育》 從教時間3年教育格言;教育是以生命激活生命的事業(yè)
學前教育特殊原則有哪些
1、保教合一的原則2、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3、教育的活動性原則4、教育的直觀性原則5、生活化和一日活動整體性原則
試述陳鶴琴的教育思想及對學前教育的啟示
“活教育”是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目的論、課程論、教學論三大部分. 有感于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病,以及當時我國所面臨的民族生存危機,陳鶴琴明確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其中,“做現(xiàn)代中國人”包含五方面的條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體;第二,要有建設的能力;第三,要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夠合作;第五,要樂于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很顯然,這五方面的條件,體現(xiàn)了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針對傳統(tǒng)教育“把書本作為學校學習的唯一材料”,把讀書和教書當成了學校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實際狀況,陳鶴琴將“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材料”概括為“活教育”的課程論.“活教材”并不是否定書本知識,而是強調(diào)兒童在自然、社會的接觸中,在親身觀察和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和知識的重要性,主張把書本知識與兒童的直接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如給兒童講魚,就要讓他看到真正的魚,觀察魚的呼吸、游動,甚至解剖魚體,研究魚的各部.這樣獲得的知識真實、親切,而且還能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精神. 隨著課程內(nèi)容的改變,其組織形式也因之變更.陳鶴琴認為,“活教育”的課程形式應該符合兒童活動和生活方式,符合兒童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課程打破以學科組織的傳統(tǒng)模式,而改成活動中心和活動單元的形式,具體包括五方面的活動,稱為“五組活動”,即兒童健康活動(包括體育活動、個人衛(wèi)生、公共衛(wèi)生、心理衛(wèi)生、安全教育等),兒童社會活動(包括動物園、植物園、勞動工廠和科研機關(guān)等),兒童藝術(shù)活動(包括音樂、美術(shù)、工藝、戲劇等),兒童文學活動(包括童話、詩歌、謎語、故事、劇本、演說、辯論、書法等).這五種活動猶如人手的五根指頭是相連的整體,所以又稱為“五指活動”.“活教育”教學論的基本原則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具體有17條教育原則,“活教育”是一種有吸收、有改造、有創(chuàng)新、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歷史上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對當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啟迪.
簡述福祿貝爾學前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
【名言篇】 1、 教育是立國之本 2、行是知之知是行。
3、人生辦一件大事來,做一件大事去。
4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5、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7、農(nóng)不重師,則農(nóng)必破產(chǎn);工不重師,則工必粗陋;國民不重師,則國必不能富強;人類不重師,則世界不得太平。
8、所謂健全人格須包括:一、私德為立身之本,公德為服務社會國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
三、強健活潑之體格。
四、優(yōu)美和樂之感情。
9、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
10、鄉(xiāng)村師范之主旨在造就農(nóng)夫身手、科學頭腦、改造社會精神的教師。
11、活的鄉(xiāng)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長五谷。
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衛(wèi)。
他要叫鄉(xiāng)村變?yōu)槲魈鞓穲@,村民都變?yōu)榭鞓返幕钌裣伞?/p>
12、想自立,想進步,就須膽量放大,將試驗精神,向那未發(fā)明的新理貫射過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礙,不怕失敗,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的發(fā)現(xiàn)出來。
13、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
14、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洗蕩于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補。
污即洗。
勞即謙。
亂即理。
債即還。
病即醫(yī)。
過即改。
善即喜。
行即思。
倦即息。
信即復。
帳即記。
【教書育人篇】 1.“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 ——陶行知 2.“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3.“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 ——陶行知 4.“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chǎn),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fā)展之重要指標。
”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 ——陶行知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它關(guān)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
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fā)的行動。
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shù)呐囵B(yǎng)而后可以實現(xiàn)。
——陶行知 【為人師表篇】 1.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
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2.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篇】 1.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
——陶行知 【教學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
——陶行知 2.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
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陶行知 4.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
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陶行知 5.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它能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創(chuàng)造工作。
——陶行知 【成功教育篇】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創(chuàng)新與實踐】 1.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
——陶行知 2.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
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lián)盟,結(jié)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
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lián)盟。
——陶行知 【養(yǎng)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它關(guān)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
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fā)的行動。
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shù)呐囵B(yǎng)而后可以實現(xiàn)。
——陶行知 2.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fā)展的必需。
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fā)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來,建筑起“人格長城”來。
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為集體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