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銀行職員的座右銘
時時保持敬業(yè)精神,處處維護客戶利益`!年輕是本錢,但不努力不值錢~!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勤能補拙,勤儉立業(yè)~!成功取決于90%的態(tài)度加10%的技能~!理由少一點,肚量大一點,做事多一點,嘴巴甜一點,脾氣小一點~!行動快一點,說話輕一點,效率高一點,微笑露一點,腦筋活一點~!
什么叫政治覺悟啊
一個基層的最普通的黨員會有多高的政治覺悟
我想是當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醫(yī)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yè),救人是醫(yī)生的職責。
醫(yī)人小到門診,大到手術,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因此,他們總是那么專心致志,不敢有一絲疏忽大意,他們知道一個小錯就能釀成大禍。
每當知道醫(yī)生又救治好一個垂危病人,我的心里即羨慕有佩服,不由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了我也要當醫(yī)生說來話長,我想當醫(yī)生還有原因呢…,今年4.5月的時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時候,恐怖的氣氛籠罩在北京上空,不斷有疑似病歷出現(xiàn),弄得人心惶惶。
就在這時,白衣戰(zhàn)士們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奮戰(zhàn)在這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
在抗非典前線有這么一家醫(yī)院----小湯山醫(yī)院,發(fā)生了這么一場感人的故事:一名醫(yī)生,從隔離開始就戰(zhàn)斗在第一線,大家讓他休息,他總是說:“我已經(jīng)上了一線這么長時間了,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職責,重新?lián)Q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干一段時間吧
”這位好醫(yī)生已數(shù)月未跟家里聯(lián)系,他把對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
終于,他被傳染上了非典,因為發(fā)現(xiàn)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關頭,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這位醫(yī)生在隔離區(qū)解手記者采訪時,盡管眼里噙著淚水,無限留戀這美麗的世界,卻堅定的說:“請把我的遺體交給醫(yī)學組織用于解剖,盡早解決非典疫苗,讓更多的病人早日離開醫(yī)院,早日回家團圓。
”這位醫(yī)生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打動了大家,我們?yōu)樗难陈毝纯唷?/p>
他犧牲時才36歲,還那么年輕,生命對他來說是那么短,我不由心里輕輕地說:“好大夫,您走好
”坐在沙發(fā)上,我想起了醫(yī)生我的幫助…那是一個盛夏,太陽把大地都快焦了,我仍舊在大院里瘋玩兒。
玩兒捉迷藏時,大家把大院的角落都搜索了一遍,也沒找到我。
當他們重新搜索時,終于在草跺里發(fā)現(xiàn)了我,我已昏迷不醒了。
媽媽聽說后很快趕來,背起我便向醫(yī)院跑去。
到了醫(yī)院,已快下班了,醫(yī)生輕輕的把我接了過來放在床上。
診斷了起來,又是打針又是喂藥,還給我按摩。
直到我醒來,又給我倒來糖開水,直到我感覺好一點,又讓媽媽取了藥,把我們送出醫(yī)院,見天色已晚,又幫我們叫了出租車,目送我們遠去。
媽媽和我感激得不知說什么才好,只知一個勁的說:“謝謝
謝謝
”從此以后我常常對人講醫(yī)生對我的幫助。
更堅定了當醫(yī)生的決心。
我知道,當醫(yī)生要有好的學問,好的品格。
我現(xiàn)在只有好好學習,奠定好基礎,長大了才能當上一個受人尊敬的好醫(yī)生。
梁衡《讀韓愈》原文
《讀韓愈》梁衡韓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
所以讀韓愈其人讀韓愈其文開始的,因為中學課本上就有他的《師說》、《進學解》。
課外閱讀,各種選本上韓文也隨處可見。
他的許多警句,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導我們的行為。
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
祠后有山曰韓山,祠前有水名韓江。
當?shù)厝苏f此皆因韓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么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塊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
唐代有個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nèi)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jù)稱是佛祖的一塊朽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
韓愈對這件事有看法,他當過監(jiān)察御史,有隨時向上面提出誠實意見的習慣。
這種官職的第一素質(zhì)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見獲死罪都在所不辭。
所謂“文死諫,武死戰(zhàn)”。
韓愈在上書前思想好一番斗爭,最后還是大義戰(zhàn)勝了私心,終于實現(xiàn)了勇敢的“一遞”,誰知奏折一遞,就惹來了大禍;而大禍又引來了一連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韓愈是個文章家,寫奏折自然比一般為官者也要講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別動人,文字鏗鏘有力。
他說那所謂佛骨不過是一塊臟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豈不盛哉,豈不快哉
”這佛如果真的有靈,有什么禍殃,就讓他來找我吧。
(“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
但是,這正應了我們現(xiàn)時說的,立場不同,感情不同這句話。
韓愈越是肝腦涂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shù)胤叫」佟?/p>
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為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
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十二歲的小女兒也慘死在驛道旁。
韓愈自己覺得實在活得沒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過藍關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
我向來覺得韓愈文好,詩卻一般,只有這首,胸中塊壘,筆底波濤,確是不一樣: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癉江邊。
這是給前來看他的侄兒寫的,其心境之冷可見一斑。
但是,當他到了潮州后,發(fā)現(xiàn)當?shù)氐那闆r比他的心境還要壞。
就氣候水土而言這里條件不壞,但由于地處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習極多極重。
農(nóng)耕方式原始,鄉(xiāng)村學校不興。
當時在北方早已告別了奴隸制,唐律明確規(guī)定了不準沒良為奴,這里卻還在買賣人口,有錢人養(yǎng)奴成風。
“嶺南以口為貨,其荒阻處,父子相縛為奴。
”其習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藥,殺雞殺狗,求神顯靈。
人們長年在渾渾噩噩中生活。
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比之于北方的先進文明,這里簡直就是茹毛飲血,同為大唐圣土,同為大唐子民,何忍遺此一隅,視而不救呢
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同在一片藍天下,人人都該享有愛。
按照當時的規(guī)矩,貶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實實磨時間,等機會便是,決不會主動參政。
但韓愈還是忍不住,他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為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連續(xù)干了四件事。
一是驅(qū)除鱷魚。
當時鱷魚為害甚烈,當?shù)厝擞置孕牛恢渡笠约溃n愈“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
三是贖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甚至還“以正音為潮人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推廣普通話。
不可想象,從他貶潮州到再離潮而貶袁州,八個月就干了這四件事。
我們且不說這事的大小,只說他那片誠心。
我在祠內(nèi)仔細看著題刻碑文和有關資料。
韓愈的確是個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來表現(xiàn),也正是這一點為我們留下了如日記一樣珍貴的史料。
比如,除鱷之前,他先寫了一篇《祭鱷魚文》,這簡直就是一篇討鱷檄文。
他說我受天子之命來守此土,而鱷魚悍然在這里爭食民畜,“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
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
”他限鱷魚三日內(nèi)遠徙于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盡殺乃止”
陰雨連綿不斷,他連寫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請求天晴。
他說天啊,老這么下雨,稻不得熟,蠶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
要是我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無辜的,請降福給他們。
(“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無辜,惠以福也。
”)一片拳拳之心。
韓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兩篇上表外,余皆是驅(qū)鱷祭天,請設鄉(xiāng)校,為民請命祈福之作。
文如其人,文如其心。
當其獲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時,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難能可貴了。
一個人為文不說空話,為官不說假話,為政務求實績,這在封建時代難能可貴。
應該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高舉儒家旗幟,是個封建傳統(tǒng)思想道德的維護者。
傳統(tǒng)這個東西有兩面性,當它面對革命新潮時,表現(xiàn)出一副可憎的頑固面孔;而當它面對逆流邪說時,又表現(xiàn)出撼山易、撼傳統(tǒng)難的威嚴。
韓愈也是這樣,他一方面反對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zhèn)割據(jù)和佛道泛濫,深惡痛絕,堅決抨擊。
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
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于關云長單刀赴會。
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在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是他兩次犯上直言,被貶后又繼續(xù)盡其所能為民辦事。
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
他又倡導古文運動,領導了一場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jié)外之枝,而直承秦漢。
所以蘇東坡說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他既立業(yè)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
當我手倚韓祠石欄,遠眺滾滾韓江時,我就想,憲宗佞佛,滿朝文武,就是韓愈敢出來說話,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上書直諫呢
如果在韓愈被貶時又有人出來為之抗爭呢
歷史會怎樣改寫
還有在韓愈到來之前潮州買賣人口、教育荒廢等四個問題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職超過八個月的也大有人在,為什么沒有誰去解決呢
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解決了這些問題,歷史又將怎樣寫
但是沒有,什么都沒有。
長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鉤曉月下靜靜地等待,秦嶺驛道上的風雪,南海叢林中的霧癉在悄悄地徘徊。
歷史終于等來了一個衰朽的書生,他長須弓背雙手托著一封奏折,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約可分四種。
一曰生活之苦,饑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曰事業(yè)受阻,功敗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處絕境。
處逆境之心也分四種。
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有為。
韓愈是處在第二、第三種逆境,而選擇了后兩種心態(tài),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為。
只這一點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層高明,沒有只停留在蜀道嘆難,江畔沉吟上。
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顯,只是奉獻于民,求成于心。
有人研究,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三名,韓愈之后,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一百七十二名。
是他大開教育之功。
所以韓祠中有詩曰:“文章隨代起,煙癉幾時開。
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
”這倒使我想到現(xiàn)代的一件實事。
一九五七年反右擴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識分子被錯劃為右派,并發(fā)配到基層。
當時王震同志主持新疆開發(fā),就主動收容了一批。
想不到這倒促成了春風渡玉門,戈壁綻綠蔭。
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訪,親身感受到充邊文人的功勞。
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你的貢獻。
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
這宏偉的韓公祠,還有這韓山韓水,不是紀念韓愈的冤屈,而是紀念他的功績。
李淵父子雖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沒有聽說哪山哪河易姓為李,倒是韓愈一個罪臣,在海邊一塊蠻夷之地施政八月,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歷朝歷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廟建祠,但哪一塊碑哪一座廟能大過高山,永如江河呢
這是人民對辦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紀念。
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
我遍讀祠內(nèi)憑吊之作,詩、詞、文、聯(lián),上自唐宋下迄當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約不下百十來件。
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種人物在這里獎韓公不知讀了多少遍。
我心中也漸漸泛起這樣的四句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
作者簡介: 梁衡,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
歷任《內(nèi)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
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現(xiàn)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xié)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
如何加強基層黨建工作保障
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把祖國的需要作為無悔的選擇,自覺到基層去我覺得高校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yè),對于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以及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yè)的新型擇業(yè)觀;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成長道路;轉變就業(yè)觀念。
當代大學生要堅持以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武裝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