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9如何玩
這個游戲我已經(jīng)統(tǒng)一全國N次了,不過也是很久以前玩的了,表面上看著沒大意思,玩進去感覺確實不賴。
我一般都是先搞內(nèi)政,把民心,商業(yè)什么的提上去,要保證金錢和糧食不要出現(xiàn)紅字,不然后果很慘的,然后就征兵吧,這個游戲里我感覺兵力和武將都很有用的,多弄些智力和政治高的,登用在野和其他勢力的武將比較容易,我那時候玩就是狂用離間,最后把整個三國中厲害點的人物都弄過來了,可以多探索,能得到寶物的,我也幾乎收集了游戲的所有寶物,作戰(zhàn)的時候多用些有好技能的武將,比如我就喜歡5個都用奮迅,再選用容易發(fā)起這個兵法的陣型,打起來老爽了,我10000兵能干掉敵人30000,尤其是發(fā)起連鎖那會,敵人死的特多,攻城就用兵法都是連弩或飛射的,我一直都是這么打的。
如果你遭受幾個勢力的攻擊應付不過來,就去給他們送點錢,關系很快就提升了,到時候你還能請求跟你關系好的去攻打你想對付的,這些確實很有意思的。
注意要提升自己的聲望,這樣才可以帶更多的兵力,我自己感覺劉備曹操這樣的聲望提的快,記的不錯的話應該是提高民心能提聲望吧,洛陽有個寶物玉璽能提高100聲望,可不要錯過。
當你城多了時候,可以委任個武將幫你管理一部分,勢力大了就不好挨個管理了,我感覺兵力用不著每個城都分配,只需在外圈也就是最接近敵人的城集中兵力就可以了。
如果你感覺剛開始沒好武將的話,好像還可以自己建人,把各項屬性調到最高兵法要最好的,然后部署到你的勢力那,我比較喜歡玩的是伐董卓和群雄那兩個時期的,勢力多,混戰(zhàn)起來爽。
主要是很久以前玩的了,想起多少說多少,可能有的地方跟游戲里的不一樣,你玩一段時間應該就會了,我個人感覺比三國志10 11好玩,游戲中還有很多東西,我一一說不過來,你自己看看吧,其實很容易
《伍子胥過昭關》一文的主要內(nèi)容.
1、故事內(nèi)容 伍子胥過昭關是一個古老的漢族民間傳說故事。
伍子胥乃楚國大夫伍奢次子。
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師。
后平王聽信少師費無忌讒言,奢被殺。
子胥逃走。
楚平王下令畫影圖形,到處捉拿子胥。
子胥先奔宋國,因宋國有亂,又投奔吳國,路過陳國,東行數(shù)日,便到昭關(今安徽省含山縣北)。
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便是大江,形勢險要,并有重兵把守,過關真是難于上青天。
世傳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便是此地。
由于名醫(yī)扁鵲弟子東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lián)Q裝,伍子胥便混過了昭關,到了吳國。
2、人物簡介 伍子胥(?—前484),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
伍子胥出生于楚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史書稱他“少好于文,長習于武”,有“文治邦國,武定天下”之才。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親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追殺,而避難逃奔吳國。
后結識吳公子光,并策劃刺死吳王僚,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
闔閭任命他為“行人”,成為吳國重要謀臣。
誰知道吳王闔閭生于哪一年
盜跖(zhí)原名展又名柳下跖、柳展雄,相傳是當時賢臣柳下惠的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為姓。
系戰(zhàn)國、春秋之際奴隸起義領袖。
“跖”一作“蹠”。
在先秦古籍中被誣為“盜跖”和“桀跖”。
柳下跖,春秋末著名的奴隸起義領袖,鄒城看莊鎮(zhèn)柳下邑人。
柳下跖被歷代統(tǒng)治者罵作盜跖,有“志士不飲盜泉之水”之說,即指他。
還有一說:據(jù)史書記載,柳下跖領導的奴隸起義聲勢浩大,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發(fā)展到近萬人,史稱柳下跖起義。
他追求“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會。
孔子勸他效法“圣人之行”,罷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走歸,無復言之!”柳下跖的事跡,《孟子》《史記》《漢書》多次提及,他率領起義軍轉戰(zhàn)黃河流域,懲惡揚善,殺貴族,救奴隸,攻城池,沒收奴隸主的財物,所到之處,“大國守城,小國入?!保髦T侯國望風披靡。
活動范圍由泰山以南的魯國,到達了晉國、齊國的局部地區(qū),沉重打擊了奴隸主的統(tǒng)治,推動了我國歷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
由于奴隸主統(tǒng)治階級的鎮(zhèn)壓,起義失敗,柳下跖也在作戰(zhàn)中犧牲。
”起義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影響之深,是空前的。
《荀子》一書稱頌柳下跖“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1]”。
可見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及這支起義隊伍在社會中的廣泛影響。
人們懷念著這位杰出的奴隸起義領袖,銘記著他的豐功偉績,在當今濟寧市內(nèi)的曲阜、兗州、泗水,乃至山東的章邱、河南的某些地區(qū),仍然流傳著柳下跖的動人故事,據(jù)傳,泰山傲徠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峰東的“大校場”、“小校場”,峰下的“跑馬場”,就是當年柳下跖的練兵場。
泰山西麓和西南麓有當年柳下跖使用和筑造的上馬石和川道等遺跡。
《荀子》不茍篇 中原句是 “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
盜跖貪兇,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
”要知道荀子本身就是孔老二的崇拜者,把孔丘的言行當成真理,為其殺害賢人少正卯開脫罪責,他所批判的對象還包括道家、墨家等等學派。
連同宗孟軻也不放過。
用這種喜歡搞思想大一統(tǒng)的學者來贊揚盜跖是對盜跖的侮辱。
生平介紹 約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魯國西北部柳下屯(今河南省濮陽縣柳屯鎮(zhèn))人展雄,領導了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史稱柳下跖起義。
起義軍轉戰(zhàn)黃河流域,各諸侯國望風披靡。
沉重打擊了奴隸主的統(tǒng)治,推動了我國歷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
起義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影響之深,是空前的。
《春秋.隱公八年》有:“冬,無骸卒,羽父請謚與族”這引出一段關于姓氏起源的討論,司空無骸被賜姓展,也就是魯國展姓的始祖,柳下惠,又名展季,是司空無骸的兒子,而盜跖則是和孔老二同一時代的人物,應該是在昭公到哀公之間,和柳下惠差不多是同一代魯國君主。
也就是說柳下惠是公元前500多年的人物,而盜跖也很可能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差一百多年,所以盜跖完全有可能叫做柳下跖。
有人污蔑盜跖是盜賊的祖先,但許多史學家并不能贊同這個觀點,歷史上有很多典籍提到過盜跖,并不只是在《莊子》中提過。
盜跖可說是盜賊中的英雄人物,《水滸傳》中梁山泊打的“替天行道”所嚴格貫徹的,就是他那唱響中國封建社會數(shù)千年的宣傳口號——“盜亦有道”。
還有就是盜跖把跳梁小丑孔丘給罵的啞口無言,充分揭露了儒家的虛偽面目。
而且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顏回卒于公元前482年,完全可能與他見面。
而通過《莊子·雜篇·盜跖第二十九》衍生出的《柳下跖痛罵孔老二》它就是著名現(xiàn)代作家唐生,以“唐曉文”筆名作文出版的一部作品。
這篇改編自莊子的文章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七七年第二期的《歷史研究》,雖然招致了一些腐儒的反駁,但還是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