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瓦黑瓦每一章節(jié)讀后感
手捧曹文軒先生的《紅瓦黑瓦》,封面封底是用水墨渲染而成的。
碧波蕩漾的河面上漂泊著幾只小船,竹篙悠然地停放在船舷上,一叢叢蘆葦隨風搖曳,側耳似乎可聽見那沙沙的聲響,河面上橫跨著一座古樸的石橋,依水而砌拾階而上的是一座座民居,天空時時飛過一群群鳥兒。
一位少年端坐著,有板有眼地拉著胡琴,旋律與河水一樣清柔。
這樣一幅畫面或許會因少了鮮艷顏色的跳躍,而顯得有些沉悶,但它絕不失靈動,帶你悄悄走進了別樣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
故事首先從主人公林冰所就讀的油麻地中學開始,這所中學分為初中(紅瓦房)和高中(黑瓦房)。
一群孩子從故事中走出:身體壯實如牛、皮膚黑如烏魚皮的謝百三,“從褲兜里掏出一枚小圓鏡,轉動著臉照一照”為標志性動作的馬水清,誠實憨厚的劉漢林……不知不覺也就將你帶進了那個雄糾糾氣昂昂,雖里餓得慌但說話總要高八度過的火紅年代,也走進了那一群充滿了沖動與煩躁的少年中。
曹文軒以優(yōu)美的略帶傷感的筆調,以一種悲憫與近乎追憶的情懷,為我們展示著一個個與主人公林冰休戚相關的少年的生活,也展示著他們或甜蜜或沮喪或絕望的情感世界。
掩卷而思,一個個生動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楊文富被批斗時夏蘭香的不棄不離,而楊文富卻表現(xiàn)出了猥瑣與怯懦,也因此深深傷了夏蘭香的心,雖然后來他百般殷勤,卻終未能打動夏蘭香的芳心。
“染坊之子”趙一亮由孤傲歷經(jīng)無奈輟學,無緣文化宣傳隊告別胡琴,當他一心想經(jīng)營自己曾鄙視的染坊,成家立業(yè)之時,一場火災再次將他無情的擊倒,年少莽撞的他迫于想擁有棲身之所,偷了木排引來了勞獄之災,滑進了命運的谷底。
許一龍,一個不容許任何人在胡琴上超越他的理發(fā)師,因胡琴與趙一亮結緣(師徒之情)、結怨(同臺演出,因被趙一亮的風頭蓋盡而氣得吐血,也因此對趙一亮搗婚數(shù)次。
),但當趙一亮蒙受命運的重大挫折時,他儼然是一位慈父,護犢之心躍然紙上。
馬水清面對著丁玫潑潑辣辣、一心一意的愛與舒敏情如溫泉、若即若離的愛,他甜蜜地周旋著,但他最終走進了軍營,留給她們的或許也就是綿綿無絕期的思念。
主人公林冰一個才藝出色的少年對陶卉的愛堅貞不渝,卻又半遮半掩,工工整整地寫成的堆滿了華麗詞藻的情書卻不敢親手相贈,最后幾經(jīng)周折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也只能“讓它隨著流水,一閃一閃地走了。
”也流走了自己苦澀的初戀。
當然不可忘的還有喬桉,這個心靈已被扭曲的大男孩,自己始終感覺活在別人的冷眼里,他想盡法子拆散楊文富與夏蘭香、馬水清與丁玫,在陶卉母親面前捏造林冰的劣跡。
歷經(jīng)與馬水清、林冰的肉搏之戰(zhàn),最后竟殺死外公的兇手。
當對他的冷酷與殘忍切齒痛恨的同時,我也不竟多了一份沉思,一位笛子吹得悠悠揚揚的孩子,為何不能把日子過得燦燦爛爛,而一生都在為復仇而沉重地活著,或許人們給予這孩子的愛少了些。
當我們被一個個起落跌宕、震撼人心的故事牽著走的時候,也不忘停下來欣賞曹文軒用文字精心營造的詩意的境界。
“秋風幾乎把所有的枯黃了的柿葉吹落下來,一院子落葉,竟把地上的磚頭都蓋滿了……那柿子長得很大,扁扁的,熟透了,橙紅色,打了蠟一樣光滑,在夕陽的余輝里,仿佛掛了兩樹溫馨的小燈籠。
” “此時,四野的麥子正在成熟,開鐮的日子就在眼下。
浸了露水之后,這夜晚的空氣里,便彌漫著濃濃的麥香。
最后幾片云彩過后,那月亮全露出來,照了這似乎無窮的麥地,泛起一片淡淡的金光。
遠處的林子里,布谷鳥正啼囀著飛向天邊。
田野上,沒有遮擋,空氣遠比莊子上涼爽。
” 難怪李師江先生說“曹文軒是小說界的汪國真”,曹文軒從水鄉(xiāng)少年的視角,用詩樣的語言描寫著水鄉(xiāng)平原的迷人風光,也用細膩的筆觸敘述著動人心弦的故事,如水鄉(xiāng)小河里的水一樣不急而緩,就這樣慢慢的淌著。
書中所寫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故事深深地感動著成長于八九十年代的我,我想也定能感動今天的孩子。
也正如他在《追隨永恒》所說的同樣手寫在這本書封底的那段話,“能感動孩子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生死離別、游駐聚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感動他們的,應是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這一切與日月同在。
” 真誠的感謝曹文軒,在我們這個感情已被沙漠化、感動漸成奢侈的年代,他以水鄉(xiāng)少年純凈的歌聲讓我們塵封的心扉,猝不及防中再次被輕輕的叩開,原來感動的感覺也如此美好
2. 風,吹著我的臉。
我已沉浸在《紅瓦黑瓦》這樣的一本美好的小說中。
它感動我們的是道義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感的力量,而這些就在我們身邊。
它以油麻地為背景,從一個中學生的視角詩意的描寫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鄉(xiāng)村生活的淳厚風情,描繪了少男少女們在特殊的年齡階段所經(jīng)歷的人生歷程。
同時,抒發(fā)了對人生的種種感懷。
文中各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各具特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的主人公:林冰,是一位謙遜的中學生,也是一位拉胡琴的愛好者。
還有他的三位好室友:愛勞動的謝百三、愛照鏡子的馬水清和劉漢林,他們之間的友誼是最為珍貴的。
還有文藝宣傳隊的一個人——趙一亮,像墻報欄里的一篇文章牢牢地訂在了林冰的記憶里,同樣,也訂在了我的記憶中。
在書中還有許許多多人生的哲理。
由于林冰與許一龍的親近,而導致了趙一亮對林冰無法容忍地排斥,文中對趙一亮如此描寫:你與這種人在一起,一旦親近起來,他就要吸附著你,讓你緊緊地跟著他,絕不允許你有片刻的飄離與松脫。
一旦有所飄離與松脫,他就會克制不住地把冷色弄到臉上,并用手段很不留情的對付你,讓你足足嘗到有了飄離和松脫之心之后的滋味。
而林冰在成年后有了主意、能力、地位與影響后再遇到類似趙一亮之類的人等,生了些人生經(jīng)驗:與這種人相處,從一開始就得有足夠的距離;你一旦失去距離,就將會失去自己。
當合上了這本意蘊非凡的書后,細細體會其中的道理,也讀懂了:一定要與人為善,盡量不要因為自己的任性而給別人造成這樣那樣的尷尬。
同時,也作為給自己的提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那些樂于使人尷尬的人,我想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過于親近,惹不起躲得起。
閉上眼睛,那一個個的場景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
讓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路程,也讓我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人生的路。
3. 讀完了第一章喬桉和第四、七章染坊之子后,主人公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喬桉和染坊之子——趙一亮后來的遭遇差不多,但趙一亮以前都是比較富有的,可到最后卻被公安局抓走了。
喬桉小的時候,他家不富裕。
趙一亮的家,是油麻地鎮(zhèn)最殷實的一戶人家。
他身體很直,頭微微上仰,雙手交叉著放在胸前,左腳稍稍跨出,身體微微后傾,嘴角帶著笑容。
他好像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要比下去。
后來,他的家窮了,只好去偷木頭,結果被抓了。
喬桉因為把他的外公殺了,也被抓了。
而主人公林冰卻離開了紅瓦房和黑瓦房,考上了一所好學校。
人生的路需要我們自己選擇,有人選擇干壞事,被抓走;有人選擇不繼續(xù)學習,出去掙錢,娶老婆;也有人堅持學習,刻苦努力,考上好學校。
我們只要一不小心,也許就會選擇錯,所以干每一件事我們都要去仔細想一想。
4. 剛剛接觸《紅瓦黑瓦》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它講述的是有關磚瓦的故事。
可當我深入細致地閱讀時,我才知道,它敘述得是關于一個中學生——林冰在初中、高中生活的相關故事。
這部小說是曹文軒老師的一篇長篇小說。
它以油麻地為背景,從林冰的視角詩意般地描寫了往昔鄉(xiāng)村生活的純厚風情,細膩地記錄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經(jīng)事到逐漸明白人生的成長歷程。
書中情節(jié)起落跌宕、震撼人心,關懷與情意蕩漾在字里行間,書中各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各具特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雖然我已經(jīng)讀了很多遍,但再讀起來,仍是百讀不厭。
首先是文中的詞句優(yōu)美而生動,把我深深地給吸引住了。
當我讀到“瘦長的橋,像一彎弧線懸在河上。
橋下的水,在月光下閃爍,像粉碎了的水晶灑落在一大片草地里。
”時,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現(xiàn)了一幅月夜下的美妙畫面。
其次,是書中那一個又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比如說喬桉,他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只要有誰對他說了壞話,或是阻止他去做一些事,那他一定會來報復你;林冰是一個勇敢的人,他可以為了別人而不顧自己;夏蘭香是個很有主見的女孩,敢說敢做;舒敏則是一個很內向的人,說話聲音小,膽子也小……一個個故事就像發(fā)生在身邊,一個個人物也就像在眼前,會說、會笑,一個個栩栩如生。
不過,最打動我的,還是書中那許許多多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比如說對于別人的優(yōu)點,我們要正確看待,不能因為在某一項比不過別人就嫉妒別人。
別人有的優(yōu)點,無論如何,你都要承認,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相反,對于別人的缺點更要正確看待,不能因為他有缺點而看不起他,甚至嘲笑他。
我們同學之間相處,不正是要相互學習、相互包容嗎
從書上,我還意識到怨恨是個可怕的東西,因為怨恨,有時我們就會為一點點小事就懷恨在心,就去嫉妒別人,排斥別人,這樣不但會影響團結,而且會使我們的心胸變得狹窄起來,讓我們變成一個令人討厭的人,所以,我們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怨恨他人,這樣對誰都不好。
油麻地的淳樸生活,使林冰他們那群少男少女在不經(jīng)意中成長,在他們成長的背后,是永遠的紅瓦房與黑瓦房。
我們也是一樣,在生活中成長,在小事中明白生活的多姿多彩,明白人生的真諦……
紅瓦黑瓦讀后感
[讀《紅瓦黑瓦》有感]《紅瓦黑瓦》講的是在六十年代發(fā)生在油麻地中學的事,讀《紅瓦黑瓦》有感。
“紅瓦”指紅瓦房,是初中部;“黑瓦”指黑瓦房,是高中部。
故事一共分為十二章,分別是:喬桉、柿子樹(一)、大串聯(lián)、藍花(一)、染坊之子(一)、柿子樹(二)、紅瓦房、丑人、染坊之子(二)、烏鴉、藍花(二)和柿子樹(三)。
每章主要講一個人的事情,喬安講的是一個叫喬安的人,柿子樹講的是馬水清,藍花講的是夏蓮香,染坊之子講的是趙一亮,丑人講的是艾文。
除了艾文以外,他們都是主人公林冰的同學,陪伴他走進紅瓦房,走出紅瓦房,走進黑瓦房,走出黑瓦房,度過了青春的大好時光。
油麻地中學的學生統(tǒng)一住校,校園是他們學習娛樂的場所。
學校四面都是河流,一邊是紅瓦房,一邊是黑瓦房,中間是籃球場,四周還有草叢、田地。
那條小河對于他們來說非常重要,洗衣服要靠它,喝的水要靠它,游泳要靠它,洗刷要靠它……那時的河水非常清澈,捧起一把水就能喝,在里面洗澡非常自在,讀后感《讀《紅瓦黑瓦》有感》。
晚上就到河邊的蘆葦叢拉拉二胡,看看風景,生活得很充實。
那時的環(huán)境保護的多好啊
現(xiàn)在這種學校再也找不到了,心里不由得生起羨慕之情。
他們宿舍就像是他們的家一樣,是最常待的地方。
林冰的宿舍里有馬水清、謝百三、劉漢林和林冰,他們都是鐵哥們,作者把大量的筆墨都花在他們身上。
可惜劉漢林走出紅瓦房后沒能進入黑瓦房,非常遺憾。
作者的文筆非常優(yōu)美,描寫的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通過小事把每個人物的特點都表達得很鮮明,而且有很多細節(jié)描寫,刻畫得更鮮明。
在曹文軒的筆下,林冰足足體現(xiàn)出了害羞的特點,夏蓮香性格剛強,劉漢林很實在,謝百三整天大汗淋漓……這些人在我心中有了揮之不去的形象。
再次翻開書,還是一如既往地有趣,依然被故事情節(jié)吸引,好像我就是林冰本人,一受到侮辱,頓覺得無地自容,二胡表演得出色,也會在心里鼓掌。
大串聯(lián)、宣傳部演出、收割小麥、知青大戰(zhàn)、吳莊、染坊、一個又一個假期……林冰和他的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漸漸度過了初中和高中的短暫時光。
畢業(yè)是一件痛苦的事。
同學都分散了,有的成家了,也有的不在鎮(zhèn)上了,大部分都不能見面了。
結尾很悲傷:“在我的身后,是紅瓦房和黑瓦房,是永遠的紅瓦房和永遠的黑瓦房。
”紅瓦房和黑瓦房將永遠留在作者心中,這樣才能在幾十年后依然下筆如有神地回憶起中學的時光。
全書情節(jié)起落跌宕,震撼人心,關懷與情意蕩漾在字里行間。
〔讀《紅瓦黑瓦》有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nóng)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紅瓦黑瓦第三章讀后感大串聯(lián),誰能告訴啊,字數(shù)不要很多,100個好了,有的速速投稿~
123.15315456467123456789789456123
《紅瓦黑瓦》中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讀《戰(zhàn)馬》有感400字今天,我讀了《戰(zhàn)馬》這本書。
《戰(zhàn)馬》這本書非常感人,告訴我的道理也很多。
《戰(zhàn)馬》這本書主要內容:農(nóng)場的夏天,艾伯特騎著喬伊去放羊。
喬伊漸漸熟悉了教區(qū)的每個巷子、每棵樹葉婆娑的橡樹、每扇咣咣作響的大門。
喬伊和艾伯特會在水花飛濺中穿過因諾森特矮林下的河流,還可以以電閃雷鳴的速度飛奔到遠處的弗爾尼山的山坡上。
艾伯特不和喬伊說話時,就一直吹口哨或者唱歌。
艾伯特的歌聲永遠不會拒絕,也永遠不會忘記。
喬伊一聽見艾伯特吹口哨變跑過去,這樣做并不是出于順從,而是因為喬伊總想和他待在一起。
但是他倆分開了,因為戰(zhàn)爭開始了……喬伊從一匹脾氣狂野、膽小怕事、依賴母親的馬,在艾伯特的馴服、愛憐、照顧下變成了一匹威猛的戰(zhàn)馬。
我完全被里面的情節(jié)所深深的吸引,把自己完全置于故事里了。
讀到難過時,我會跟著傷心流淚;讀到開心的地方時,我會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太大了。
我喜歡喬伊的乖巧,和忠誠。
佩服他堅強的毅力,我多么想擁有一匹這樣的馬呀。
我欣賞喬伊的勇敢,它從樹林里開始跑,過了一條小河,穿過空無一人的農(nóng)莊,不知被多少荊棘拉傷,躍過多少個門檻、溝渠、以及廢棄的戰(zhàn)壕,又經(jīng)過幾個已被遺棄、滿是廢墟的村莊,跨過了多少個無人區(qū),又被多少鐵絲網(wǎng)拉傷。
可它依舊在跑,他只有一個愿望就是快點回到主人的身邊。
喬伊還是一匹勇于克服困難、不放棄的馬,由于被鐵絲網(wǎng)拉傷,導致傷口感染,可它配合治療,不輕易的放棄自己的生命。
有那么多優(yōu)點的良馬我真的好喜歡。
《戰(zhàn)馬》是一本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它呼吁和平,聲討戰(zhàn)爭,讓我們感覺到活著的幸福與快樂
從喬伊的身上同時我還體會到了遇到困難不要放棄,為了夢想,不怕付出的精神。
紅瓦黑瓦章節(jié)
整北世界的人仿佛都涌到了南通,并且都江。
南通城街小巷,人頭攢動,像排列頭里的竹筍。
城都快撐破了,但城外的許多條通道上,卻還有隊伍源源不斷地開來。
我們在南通滯留了三日,才得到一張集體船票。
輪船碼頭上翻滾著人潮。
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我要過江去
過江去
”仿佛身后偌大—個世界,將會于不久的某—時頃刻塌陷下去,他們必須不顧一切地登上那只巨大的白色江輪。
江水滔滔,那艘沒輪穩(wěn)如島嶼地停泊于江邊。
江上天空一片迷茫。
這江邊既給人絕望的感覺,又使人覺得前方有無限的希望。
歌聲被喊叫聲代替了。
其間還夾雜著哭叫聲。
那些旗幟在空中亂舞,有時成為打架的武器。
隨著江輪拉響的沉重的汽笛聲,人群更為緊張地往江輪擠去。
我們混雜在人群里,不—會兒工夫就被沖散了。
我聽見邵其平在大聲叫著:“油麻地中學的學生上了輪船后,在大煙囪下集合
”那意思是,在上輪船之前就各人顧各人吧。
隨即,我聽到鳥鳴聲從不同方向傳來。
其中—個聲音就是在離我丈把遠的地方發(fā)出的。
然而,我很難搞清楚究竟是誰在吹那瓷鳥。
我也吹響了我的瓷鳥,向他呼應著。
我們雙方不停地吹著。
在這陌生的人群里,這鳥鳴聲使我少了幾分驚慌。
起先,我們的鳥鳴聲里還有著尋覓伙伴的焦急,呼應一陣之后,我們的心塌實了,鳥鳴便變成了一種互相都能領會的唱答。
在這混亂的人群里,我們居然獲得了這樣一種特別的情趣,心里很快活。
但過了不—會兒,那個鳥鳴聲便漸漸地離去了,并且越來越遠。
我從那鳥鳴聲里感覺到他對這種分離是多么地慌張。
我甚至能想像出他那副眼中充滿無望和馬上就要哭出來的樣子。
我再也聽不到—聲鳥鳴了。
我獨自將那瓷鳥吹了一陣,見毫無呼應,自覺無趣,心里又想著別讓自己被耽擱在碼頭上,便把瓷鳥揣進懷里,集中精力往江輪靠近。
憑著天生的機靈勁,我像一條泥鰍在人與人的縫隙里敏捷地向前鉆著。
我的四周,是濃烈的汗臭味。
我自己也流汗了,汗水淹痛了眼睛。
鞋幾次被踩掉,我?guī)状螐澭嵝?,幾次差點被踩倒。
擠到后來,我實在沒有力氣了,身體疲軟地夾在人群里,張著大嘴吸氣,被動地由人群將我一步一步地向江輪推去。
我當然登上了江輪。
上去之后,我就拼命地往上鉆,一直鉆到最上層。
當我扶著欄桿往江邊看時,只見人潮還不停地往江輪涌動。
我卸掉鋪蓋卷,敞開衣服,讓江風吹著。
居高臨下,俯瞰人流,我心中滿是自豪,覺得自己比別人能干。
往江輪的活動舷悌突然關閉了——江輪已經(jīng)超負荷,不能再繼續(xù)載人了。
不—會兒,江輪在汽笛中緩緩離開了碼頭。
望著無數(shù)條揮動的胳膊,我突然緊張起來:馬水清他們不知登上了江輪沒有
于是我掏出瓷鳥,一邊吹著,—邊往大煙囪下匆匆擠去。
大煙囪下站了許多人,我找來找去,就是不見油麻地中學的人。
我就像要被人殺了似的大聲喊叫起來:“邵老師
——”‘“馬水清
——”沒有回答。
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只離了鴨群的鴨子,獨自漂浮在茫茫的大水中——當它環(huán)顧四周,在水面上亂轉—氣依然不見鴨群的蹤影時,便—動不動地浮在了水上,只是一聲接—聲地叫著。
我也—聲接—聲地叫著,叫著邵其平,叫著馬水清,叫著謝百三、姚三船、劉漢林,甚至在最后一個叫到了陶卉。
幾個大學生被我叫煩了,沖著我嚷:“你堿叫什么
” 我不喊了。
將鋪蓋卷放在甲板上,然后一屁股坐在上面,呆頭呆腦地望著那一條條在眼前晃來晃去的腿。
“也許他們還在下層艙里。
”我背起鋪蓋卷,吹著瓷鳥,在下面的三層艙里來回找著。
我覺得有許多人在看我,他們準把我當成一個瘋子了。
我也顧不得這些,依然頑梗地將那瓷鳥吹下去,直把嘴吹得有點發(fā)麻。
我又重新回到了大煙囪下。
我所看到的,依舊還是—張張陌生的面孔我已渾身疲乏,就把鋪蓋卷放在甲板上坐了下來。
我將腦袋伸在兩根欄桿中間,失神地望著渾濁的、翻滾著的江水。
不知是誰扔下一張報紙,只見它在空中飄了很久,才落到了江面上。
過不—會兒,就再也看不到它了。
在江輪的上空,一條灰黑色的煙帶往船艄的方向飄動著,直到與灰暗的云空融和在—起。
四處茫茫皆不見,江輪仿佛在一片永不能到達彼岸的汪洋中行駛。
我靠在冰涼的欄桿上,無聲地哭了起來。
當幾顆淚珠跌落下去時,我便用朦朧的眼睛追著它們。
它們被江風吹得歪歪扭扭的。
當我終于不能見到它們時,心便在想:它們大概需要多久才能落進江水
我讓自己的心悲涼起來——這是我二十歲之前最喜愛做的一件事。
我被母親罵了一頓或被父親打了—頓之后,當我獨自—人坐在門檻或河邊上時,便會很舒服地品嘗這種情感,讓心酸酸的,鼻子酸酸的,讓眼淚汩汩地流出來,流到嘴里。
然后,我仔細地嘗著淚水的咸味。
現(xiàn)在,我覺得自己很孤獨,很可憐,很慘,是天下—個大不幸的人。
我居然哭出聲來,哭得淚水汪滿眼眶,把不遠處—根欄桿看得有柱子那么粗。
“這個孩子在哭。
”一對男女從我身邊走過,女的對男的說。
我這才想起周圍有那么多人。
我把嘴里的眼淚吞進肚里,把臉上的眼淚擦干,把身子收縮成一團,完全面對著大江。
這時,我希望能看到江上有所謂的江豬出現(xiàn)。
在我的頭頂上,也有人在議論江豬。
一個人說:“你看遠處,在江上—拱一拱的,不是江豬嗎
”我便往遠處看,心里陡生一個驚奇:真是江豬
我盯著它看——看久了,覺得它不過是—個浪頭。
在我頭頂上,也有一個人說:“狗屁江豬,是個浪頭
”于是,我心里很失望。
天色慢慢地暗了下來,江上的風也大了起來,在船舷旁“呼呼”地響。
幾只精瘦的海鷗在船艄后的浪花上—掠一掠地飛,像江上灰色的幽靈。
江輪四周,越來越蒼茫了。
我覺得身上涼絲絲的,心不禁又酸起來。
許多人開始吃飯,我聞到了飯菜的香味。
我感到肚子很餓,便伸手到懷中掏錢。
我的口袋里只有兩塊錢。
父親共給我十塊錢,還有八塊錢在邵其平身上——我怕將錢丟了,就像其他同學一樣,把大部分錢交給了他,由他代為保存。
我把那兩塊錢掏出來看了看,又放進口袋里。
我只有這兩塊錢了,是不能花掉的。
我咽了咽唾沫,用雙膝頂住了肚皮。
我背著鋪蓋卷,又像個流浪者,在江輪上到處溜達。
當我再重新回到大煙囪下時,天已黑了。
江輪在黑暗中航行,更給人一種無邊、無伴、無家可歸的感覺。
黑夜很奇特。
人在天一黑時,就有了歸家的欲望,就企盼有熟識的人相伴于身旁,它比白天更容易使人覺得凄涼。
這種感覺,我曾有過,但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
我在心中—遍一遍地希望著邵其平他們的出現(xiàn)。
我坐在鋪蓋卷上,掏出那只瓷鳥吹起來——這純粹是出于—種僥幸心理。
然而做夢也沒有想到奇跡竟然出現(xiàn)了:在船艄方向,有鳥鳴聲呼應著
雖然離得很遠,但我聽得清清楚楚。
我立即跳起身來,連鋪蓋卷都忘了,一邊使勁吹著瓷鳥,—邊瘋了一般往船艄跑。
鳥鳴聲越來越近。
我感覺到對方也正朝我跑過來。
“肯定是我們的人
”當這—判斷在我腦海中生成時,我?guī)缀跖d奮得想一頭撞在艙板上或跪在甲板上。
—盞明亮的燈照著通道。
我看見—個女孩朝我跑來。
“陶卉
”我停住腳步大聲叫了起來。
同時,我聽到她的叫聲:“林冰
” 我們走近了,兩人都低下頭哭了。
我哭了一陣,不好意思起來,轉過身去用衣袖擦去淚水,問:“就你一個人
” 陶卉把兩手交叉著放在身前,朝我點點頭。
“你是怎么上來的
” “我被擠到了一群大學生的隊伍里,是他們把我夾在中間,把我?guī)У酱系摹?/p>
” “我上船后一直找我們的人,怎么一直沒有遇到你呢
” “我也一直在找。
我去過大煙囪下面好幾次……” 這么大的船,你走左邊我走右邊,你到船艄我到船頭,你到下層我到上層,互相碰不著,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就在大煙囪下死等就好了。
我們不由得都后悔起來。
我們—起走到了大煙囪下。
也許還能等到一個我們的人。
我們在相距四五步遠的地方分別坐下來。
兩人無話可說,且又不敢互相正視,只沉默著把頭低著或偏向—邊。
夜深了,甲板上的人——離去,鉆到船艙里邊去了——那兒暖和一些。
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還伏在欄桿上,將江上夜色靜靜地領略著。
遠遠地,可見幾點漁火。
我終于對陶卉說:“你冷嗎
” “不冷。
” 但我看到的卻是:在昏暗的燈光下,她雙手抱在胸前,—副寒冷的樣子。
我不覺憐憫起她來,“甲板上風太大,走,到船艙里去
”我的話里,居然有一點命令的成分,這使我自己都感到吃驚。
更使我吃驚的是,陶卉居然順從地站起身來,提著鋪蓋卷往船艙走去。
“把鋪蓋卷給我。
”我走上前去,一把將她的鋪蓋卷拿過來。
她沒有反對,在我前面很溫順地走著。
我則一人背了兩個鋪蓋卷走在后頭。
船艙里已無—塊空地,我們只好在兩個船艙之間的過道上放下鋪蓋卷。
我把我的一塊塑料布從鋪蓋卷里拽出來鋪在地上,然后對她說:“你把鋪蓋卷放開,睡覺吧。
” 她坐在鋪蓋卷上搖搖頭,“我不困。
” 我也在鋪蓋卷上坐下。
過道上就我們兩個人。
十分寂寞。
我們終于開始大膽地說話。
首先說話的是她,“你的作文寫的真好
” “不好。
” “好,你的作文總是被傳閱。
邵老師說:我們班作文寫得最好的是林冰。
” 我們的話時斷時續(xù)。
每次開頭,似乎都是在猶豫了半天之后才終于進行的。
幾乎沒有一個人再走動了。
夜已很深了。
“你睡吧。
”我說。
“你呢
”她把鋪蓋卷放開后問我。
“你先睡吧。
” 她實在困了,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我很高興地看著她。
不知道為什么,我無聲地哭了起來。
有風從過道口吹來,正吹著她的頭。
我拿起鋪蓋卷,坐到了過道口上,給她擋著江風。
不一會兒,我就被風吹得有點發(fā)抖。
但,我依然坐在那兒,不讓風吹到她頭上。
她睡得安靜極了,仿佛睡在溫暖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