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寫的 紅舞鞋 讀后感200字
紅舞鞋讀后感 友誼與夢想,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潔,最高尚,最不容侵犯的,在我受挫的時候,有朋友的鼓勵,有夢想的堅定使我重新站起來面對面前的重重困難······就在六年級上學期,我讀了不少書,有《童年》、《楊果》、《震動》、······唯獨只有《紅舞鞋》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喜愛有加。
這本書講的是有一個叫李莎莎的女孩子,她沒有什么特長,長相不出眾,學習也一般,性格內(nèi)向。
但她有一個優(yōu)秀的朋友名叫張茜,她長得漂亮又有許多的特長,學習也特別好是老師面前的紅人,性格活潑開朗。
而偏偏這兩個性格恰恰相反的人卻是最好的朋友。
李莎莎與張茜從小就是最好的朋友,她們兩個人的家挨得很近,在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你都可以看到有兩個小女孩手拉著手高高興興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就在她們要升初中的那段時間里,張茜已經(jīng)被學校加到了市里最好初中的報送名單里,而這就意味著學習好的張茜要跟學習不好的李莎莎分開了,李莎莎因為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所以她就一直努力的學習,每天學得很晚,有空就往老師辦公室跑。
就在她的努力下終于可以跟張茜上同一所學校。
可是來到新的學校,李莎莎和張茜并沒有以前那么要好了。
就是因為,張茜被舞蹈隊的夏老師選入了舞蹈隊。
舞蹈隊一共有12個女生,沒多久張茜就跟那些女生打成了一片,落下了李莎莎。
因為張茜每天放學后要練習舞蹈所以李莎莎每次都是買好了水在舞蹈室里等著張茜練完舞蹈一起回家。
有一次舞蹈隊的一個女孩出國了,舞蹈隊就少了一個人,所以夏老師邀請李莎莎進入舞蹈隊。
因此張茜就覺得李莎莎是因為自己才能加入舞蹈隊的,因為自己夏老師才認識的她。
所以張茜因為心里不平衡就不理李莎莎了。
因為,李莎莎比別人都要晚學倆個月,所以她每天都要去舞蹈室練習,每天練得都滿頭大汗,因為李莎莎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她要向她的夢想努力。
沒過多久,市里開展了一個舞蹈大賽每個學校只有一個人可以參加。
得知這個消息之后舞蹈隊的所有女生都想?yún)⒓?,但是夏老師卻選擇了李莎莎了。
夏老師選擇李莎莎并不是看重別的就是看中她的努力與自信和堅定地夢想。
因為此事,舞蹈隊的其他成員不高興了,憑什么選她呀,她有什么好的呀
所以,其他的幾個成員打算處處為難李莎莎整李莎莎······ 就在舞蹈大賽要開始的前一天,李莎莎來到教室拿東西的時候,看見教室只有張茜痛苦的趴在地上,李莎莎著急地跑過去扶起趴在地上的張茜,一看她的膝蓋被摔破了,李莎莎二話沒說背著張茜就去了醫(yī)務室,并且告訴老師讓她的家長把她接走了。
今天,李莎莎要去參加比賽了,就在那天早上,張茜給了李莎莎一個心形的盒子,里面有寫給李莎莎的祝福,看著看著李莎莎的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讀了這個本書,我知道通往夢想成功的那條路是坎坷的,但是我們遇到困難一定要堅強不能哭,就讓眼淚孕育成珍珠,在我們的年華里閃閃發(fā)光。
紅舞鞋讀后感
出身貧寒的女孩被好心的老夫人收養(yǎng)后,就一直想擁有一雙紅舞鞋。
然而當她真的穿那雙紅舞鞋后,卻 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
是一個愛慕虛榮、喜歡炫耀的女孩,虛榮心誘惑她去對別人撒謊、 不尊敬,拋棄親情。
最終受到了懲 罰,那就是沒日沒夜地跳舞,然后她跳到了劊子手的家里,她懇求劊子手砍掉自己的雙腳,劊子手答應了嘉倫,砍掉 了嘉倫穿著那雙紅舞鞋的腳,并教會嘉倫中贊美和懺悔的詩詞。
嘉倫告別劊子手,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貪慕虛榮是,她會使人想入是是非非,脫離實際;它還會使人們盲目攀比,心生 嫉妒;而強烈的虛榮心會引誘人們走向邪惡的深淵。
為人不可有太強的虛榮心,不要被那些貌似美麗的東西所動心。
只有我們保持超自然、淡泊的心態(tài)時,生活才會和和美美、實實在在。
妹妹的紅雨鞋的讀后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生于臺灣。
總之,他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這本書主要的是講的是兒童詩集,讀了這本書,我可以感受的到詩人的童心未泯,在一首首獨具巧思的詩歌里,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兒童的觀察、細心和對兒童的真情流露。
詩人用兒童的角度、用兒童那種純真、無邪的心靈來寫這些兒童的詩,讓我們仿佛在那一首首詩歌的海洋里遨游。
。
。
這本兒童詩集里,我最喜歡的詩就是用來當題目的這首詩了,這首詩的名字,就叫。
。
。
妹妹的紅雨鞋, 是新買的。
下雨天, 她最喜歡穿著 到屋外去游戲, 我喜歡躲在屋子里, 隔著玻璃窗看它們 游來游去, 像魚缸里的一對 紅金魚。
這首寫的是下雨的時候,妹妹總喜歡穿著新買的紅雨鞋在雨里嬉戲,而我,隔著窗,看著妹妹在雨里玩耍,就像看見魚缸里的一對紅金魚一樣。
這首詩也就是兒童詩,作者用兒童的角度來寫,讀了這首詩,讓我覺得自己仿佛也看到了那時的場景,這首詩也用了“興”的表現(xiàn)手法。
范愛農(nóng)評價或感想
《范愛農(nóng)》,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nóng)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nóng)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xiàn)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我就讀完了,其中除了《瑣記》和《無常》讓我最為喜愛之外,其次就是《范愛農(nóng)》了。
文章一開頭,作者就用平凡又樸素的語言,記敘了他曾經(jīng)在茶館認識范愛農(nóng)的事,先抒發(fā)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后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
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死國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感。
從《范愛農(nóng)》一文的字里行間,我們分明可讀出魯迅先生對辛亥革命這一重大事件的深刻反省。
魯迅認為革命只能是“立人”的手段之一,手段和目的的關系是不能顛倒的。
魯迅希望通過政治革命掀翻人肉宴席,而不是為了掀翻舊桌子又擺上一張新桌子,或者只是調(diào)整一下享用這宴席的食客的座次。
因此,魯迅決不一般地支持或否定革命。
革命的真正意義就在于它是否能推動人的解放而對社會的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我們還分明看到了魯迅從對范愛農(nóng)的悲劇開始了新的救國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
立人、國民性、喚醒民眾……這些重大的社會課題一一擺在了魯迅先生的面前。
“指出痛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就成為魯迅奮斗的目標,因為“民族的覺醒,首先應該是人的覺醒”,惟其如此,民族才會有一線光明、希望和生機。
于是,標志魯迅以獨特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反思社會現(xiàn)實的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便應運而生,《狂人日記》、《阿Q正傳》、《藥》、《風波》等概莫如此,而《范愛農(nóng)》無疑是其中的“前奏曲”。
文章一開頭,作者就用平凡又樸素的語言,記敘了他曾經(jīng)在茶館認識范愛農(nóng)的事。
先抒發(fā)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后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
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死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感。
范愛農(nóng),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的內(nèi)心是痛苦、悲涼的。
找了這幾段,覺著不錯,各取一部分讀后感就出來了
皇帝的新裝英文版加翻譯
1、 簡介 : 女主人公珈倫穿上紅舞鞋之后,就不停地跳舞、跳舞,跳過教堂、田野、森林、墓地……最后不得不找人砍斷了自己的雙腳,才得以停歇,從此真心為自己的虛榮懺悔,最終才得到上帝的寬恕 2、補充: 這里面是完整的故事,有興趣可以看下
小豬佩奇讀后感100字
《小豬佩奇》讀后感100字講的都是與家小伙伴們的相處和游戲。
和爸爸媽媽一起野餐啦、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啦、去探爺奶奶啦、去參加小伙伴的生日啦、一起在游樂場或幼兒園玩啦……并沒有保衛(wèi)、勇斗惡魔、拯救人類等情節(jié),就是完完全全的日常,與小朋所要面對的現(xiàn)實生活基本一致。
安徒生童話里的紅鞋的故事中 紅鞋代表的是什么含義
我覺得是虛榮或者其他什么不切實際的滿足感,因為這些虛無的東西喪失了自己,丟失了人性,最后會被上帝(人們、社會)所拋棄了,而小女孩擺脫不了紅舞鞋帶給她的禁錮,一直跳一直跳直到她死去,那只紅舞鞋像個魔鬼一樣仍舊誘惑著下一個小女孩。
安徒生簡介
人物簡介: 安徒生,全名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麥語: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作家暨詩人,因為其童話作品而聞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話故事包括、、、、和等。
安徒生生前獲得皇家致敬,被高度贊揚為給予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
他的作品被翻譯為150多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xù)發(fā)行出版。
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fā)了大量電影,舞臺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創(chuàng)作。
主要作品: ①戲?。骸 。ˋlfsol,1822年6月) (R?verne i Vissenbjerg i Fyen,1822年8月) ?。↘j?rlighed paa Nicolai Taarn eller Hvad siger Parterret,1829年) ?。˙ruden fra Lammermoor,1832年) 《烏鴉》(Ravnen eller Broderpr?ven,1832年) 《埃格內(nèi)特和美人魚》(Agnete og Havmanden,1834年) 《離別與相逢》(Skilles og m?des,1835年) 《司普洛峨的神》(Den Usynlige paa Sprog?,1839年) 《黑白混血兒》(Mulatten,1840年) 《摩爾人的女兒》(Maurerpigen,1840年) 《國王的夢想》(Kongen dr?mmer,1844年) 《幸福之花》(Lykkens Blomst,1845年) 《小基爾斯滕》(Liden Kirsten,1846年) 《科莫湖邊的婚禮》(Brylluppet ved Como-S?en,1848年) 《比珠寶還珍貴》(Meer end Perler og Guld,1850年) 《夢神》(Ole Lukoie,1850年) 《新房產(chǎn)》(Den nye Barselstue,1850年) 《海爾德摩爾》(Hyldemoer,1851年) 《出身并非名門》(Han er ikke f?dt ,1864年) 《西班牙客人》(Da Spanierne var her,1865年) ?、谕挘骸 杜S拖灎T》(T?llelyset) 《國王的新衣》 《丑小鴨》 《美人魚》 《豬倌》 《豌豆公主》 《幸運的套鞋》 《樅樹》 《冰雪女王》 《跳高者》 《接骨木樹媽媽》 《鐘聲》 《老房子》 《幸福的家庭》 《母親的故事》 《襯衫領子》 《影子》 《賣火柴的小女孩》 《小杜克》 《頑皮的孩子》 《紅鞋》 《拇指姑娘》 《天堂飄來的葉子》 《屎殼郎》 《夜鶯》 《小錫兵》 《沼澤王的女兒》 ?、弁捈骸 稕]有畫的畫冊》(Billedbog uden Billeder) 《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Eventyr, fortalte for B?rn,1835年至1841年間分6冊發(fā)行) 《新童話集》(Nye Eventyr,1843年至1872年間分16冊發(fā)行) 《故事集》(Historier,1852年和1853年分2冊發(fā)行) 《新的童話和故事》(Nye Eventyr og Historier,1858年至1872年間分10冊發(fā)行) 《童話和故事》(Eventyr og Historier,1862年至1874年間分5卷發(fā)行) ?、苄≌f: 《即興詩人》(Improvisatoren,1835年) 《奧·特》(O. T.,1836年) 《不過是個提琴手》(Kun en Spillemand,1837年) 《兩位男爵夫人》(De to Baronesser,1848年) 《生存還是毀滅》(At v?re eller ikke v?re,1857年) 《幸運的貝兒》(Lykke-Peer,1870年) ?、萦斡洠骸 ?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Fodreise fra Holmens Canal til ?stpynten af Amager i Aarene 1828 og 1829,1829年) 《1831年夏游覽哈茨山、薩克森瑞士等地的剪影》(Skyggebilleder af en Reise til Harzen, det sachsiske Schweitz etc. etc., i Sommeren 1831,1831年) 《一個詩人的市場》(En Digters Bazar,1842年) 《瑞典風光》(I Sverrig,1851年) 《西班牙紀行》(I Spanien,1863年) 《訪問葡萄牙》(Et Bes?g i Portugal,1866年) ⑥詩集: 《詩集》(Digte,1830年) 《幻想與隨筆》(Phantasier og Skizzer,1831年) 《一年的十二個月》(Aarets tolv Maaneder, Tegnede med Bl?k og Pen,1832年) ⑦自傳: 《我一生真實的故事》(Das M?rchen meines Lebens ohne Dichtung,1847年1月和2月,德文) 《我的童話人生》(Mit Livs Eventyr, C.A. Reitzels forlag, K?benhavn,1855年7月19日) 《我的一生》(The Story of My Life,1871年,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