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跨文化交際課程
跨文化交際與中學英語教學文章摘要:隨著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和加入世貿(mào)組織,英語尤其是英語口語在當今社會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更好的進行跨文化交際已經(jīng)成為目前首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更是身感責任重大。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語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
本文論述了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中國與其他英語國家文化的不同,還闡述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tài)、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huán)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語言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語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或習慣不同。
在交流中, 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對對方的話語做出不準確的推論, 從而產(chǎn)生沖突和矛盾。
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語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
一、注重文化差異教學的重要性 近年來,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 對外交往日益頻繁, 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 特別是社會信息化提高, 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的開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戶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際。
時代的變化和要求, 使許多語言教師對之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研究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故障問題, 對于我們的英語教學確實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
因為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 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培養(yǎng)他們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guī)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意味著學會了這門外語能順利地進行交際。
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產(chǎn)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
因此廣大英語教師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中國與英語國家在交際文化方面的不同 現(xiàn)行的初中英語教科書已經(jīng)以新的英語教學要求為基礎,在教學材料和內(nèi)容上做了調整,文中的對話側重語言的交際功能,如:打招呼問候、自我介紹、打電話、表揚和表示感謝等等。
這些對話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與英語國家在文化方面的不同。
(一).稱呼(Addressing) 稱呼方面中西習慣不大一樣。
英語國家常把男士稱Mr,女士稱為Miss(未婚)或Mrs(已婚)。
如果在不明對方是否已婚的情況下, 可用Ms,這是英國女權運動的產(chǎn)物。
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單獨用以稱呼女性, Mr或Ms通常是與自己的姓名或姓連用, 而不能單獨與名連用; Mrs只能與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連用。
Sir和Madam一般既不與姓, 也不與名連用, 而是單獨使用。
在中國, 習慣上有“李同志”、“王經(jīng)理”“林老師”等稱呼, 在英美國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頭銜, 如法官、醫(yī)生、博士、教授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覺得親切、自然。
(二).介紹(Introducing) 學習介紹自己和他人, 有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之分 。
在會場上介紹一位來訪嘉賓或重要人物時主持人說:“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這樣的介紹既鄭重又得體。
在非正式場合介紹方式則隨便多了。
帶朋友到家里可這樣介紹----“Mum, this is Joan, my classmate.” “Jo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等。
在介紹兩人相識時, 一般要注意以下順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遠等。
(三).打招呼(Greetings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英語國家,朋友在街上見面都習慣打招呼問候,在這方面,兩者也存在著差異。
在英語國家,人們只用一些簡單的問候語來招呼對方,如: “Hello!”“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等。
在中國,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些文化差異,他們見到外國人時,就會用中國人的習慣去打招呼,如:“Have you eaten?” 你吃了嗎
“Where are you going ?” 你去哪
“Are you going to work?” 你是去上班嗎
等等。
對于所有這些問題,外國人都會感到迷惑不解,他們會認為你是在邀請他們吃飯或你有麻煩了需要他們的幫助。
我曾經(jīng)讀過一篇文章,故事講的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女士到中國來工作,剛開始,她不懂中國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一天,她去銀行,剛一進門,一位銀行職員就很熱情地迎上來,問了一句“Have you had your lunch?”( 你吃飯了嗎
)聽到這句話,這位女士非常吃驚,因為在英國這句話的含義是:說話人有意邀請她去吃飯,如果是兩個年輕人之間,這句話還可以表示男士有意與女士約會。
最初的幾天,她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為此,她花了好長時間才弄清楚這只是中國人表示友好的的一種問候方式。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一名中國學生,了解異國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四).謙虛(Modest)。
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
中國人常常是自我否定來表示謙虛。
當受到別人贊揚時, 自己卻貶損自己。
如:中國人在聽到別人贊美自己的長相、衣服漂亮時, 往往會謙虛一番,“ 哪里, 哪里。
”當這種贊揚遭到中國人拒絕時, 美國人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他們之間跨文化的接觸很可能是以一場交流失敗而告終。
在送禮物時, 中國人常謙虛說: “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國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這是“謙虛”的說法, 他們會很納悶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認為“not very good”的小禮物給別人。
因此, 老師在教學中, 應教會學生當聽到英美人士贊揚時, 可以用:“Thank you”.來回答。
(五). 打電話(Making telephone calls)。
打電話, 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規(guī)則。
比方說英國英語里私人打電話的模式一般為:①電話鈴響。
②接電話者自報電話號碼。
③打電話者要求與某人通話。
這樣能讓對方明白有無掛錯,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用以下常用語: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說:Is that ×××speaking?而不說:Are you ××× speaking?。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種語言都有他的文化背景。
如果一個人想學好一門外語,就必須了解這門語言的產(chǎn)生和使用背景。
因此,在教學中,要求英語教師必須重視文化差異的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實際交際的能力。
三、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文化背景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就應該把異國文化帶進我們的課堂,盡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異國文化的理解。
(一)提問和解釋在英語練習中,必要的文化知識如文化背景、風俗和習慣等都應向學生介紹,使學生在各種不同的場合正確運用英語。
例如,在初中課本第一冊第16 課中,有一段對話,有一個小女孩問一位英國老太太“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
),老人委婉地答到“Ah,it’s a secret.”(這是個秘密)在教完這個對話后,我問學生們一個問題:“如果我問你多大了,你們將怎樣回答
”學生們馬上說道:“我十一歲”“我十二歲”但當我問他們?yōu)槭裁磳υ捴械睦夏棠虥]有直接告訴小女孩她的年齡時,很多學生都搖頭。
這時我告訴他們:這就是民族文化的不同,漢語里可以對任何人發(fā)問:“你幾歲了?”或“你多大了
”以表示關心和親切;而在英語國家, 除了對小孩, 人們不輕易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齡, 以免冒犯他人隱私權。
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避免問以下這些問題: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對這些“關心”式的問題對中國人并沒什么不妥, 但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隱私”問題, 他們很重視privacy, 不愿別人過問個人之事。
他們通常很尊重別人的隱私,就是知己之間也很少問到別人太“切身”的問題,也應當少談論第三者的事情,不請自來的訪客 (包括父親)是絕對不受歡迎的。
因此, 根據(jù)他們的習慣, 這樣的問題不宜過問, 否則就是失禮。
解釋后,孩子們一一點頭已示明白,并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正確運用。
(二)講故事教風俗習慣方面的知識,講故事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就掌握了知識。
例如,在表達接受表揚時,學生很容易犯錯誤,我就給他們講了兩個故事。
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名政府官員和他的妻子一起在機場歡迎國外參觀者時發(fā)生的事,訪問者下了飛機,見他朋友的妻子很漂亮,便有禮貌地對他說“你的妻子很漂亮
”這位官員聽了心里很高興,但卻謙虛地說“哪里
哪里
”。
翻譯人員由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就將“哪里
哪里
”翻譯成了“Where? Where?”。
外國人被他的翻譯驚呆了,啞口無言。
但為了不冷場,便對著那位官員說“Your wife’s body is very beautiful! ”。
故事講到這惹得全體學生哄堂大笑。
另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外國人到中國來旅游,他的一個中國朋友邀請他到家里共進晚餐。
打電話時,他對他的外國朋友說“My wife is not beautiful, and the dish prepared by her is not delicious at all, but I do hope you will there ! ”聽到這里這位朋友有些迷惑不解,于是便猜想:我的朋友是不是不喜歡他的妻子了
然而,當他來到這位中國朋友家時卻發(fā)現(xiàn),他朋友的妻子非常漂亮,做的飯菜也非常好吃。
而且,當他們在吃飯時,女主人也是一邊一個勁地說做的不好,不和您的胃口,一邊又勸其要多吃點。
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中國人的習慣——謙虛。
講完這兩個故事,我讓同學們?nèi)フJ真思考一下,到底他們錯在哪里,他們都很輕松的回答出來。
然后我問他們,如果是你在翻譯第一個故事中的“哪里哪里”時,你會怎么翻譯啊
大多數(shù)同學都說用“Thank you ”.自從講完這兩個故事,他們在學習中很少再犯類似的錯誤。
(三)做練習注意文化差異在教學中的作用。
當教師在講交際文化背景時,應該組織學生多做一些現(xiàn)場表演,對話可以是關于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情況和經(jīng)歷,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教師達到兩個目標,一方面是使學生精通語言本身,另一方面是使學生掌握語言的功能,即交際功能。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 可以進行一些“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真實或半真實的情景”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從而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學習外語的交際氛圍。
例如: 教材中, 打招呼的表達方式(Greetings)就有不少。
“Nice to meet you!”“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等。
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它們的使用對象, 以及使用時的時空意境。
比如, 模擬這樣的情景: 小明在外地旅游時偶然遇見一位老同學,這時, 打招呼可以用:“Hi, Mary! Nice to see you here! What a surprise!” 如果學生用:“Nice to meet you!” 就不夠得體, 這句打招呼用語是用在初次見面時。
初中課本第四冊第83 課有一篇文章是介紹不同國家的不同行為習慣,講完后我便讓學生根據(jù)我給的條件做模擬對話練習。
例如,Tom 和John是好朋友,他們好長時間沒見面了,于是Tom 打電話給John,邀請他到家里來共進晚餐。
講完條件后,我讓一組表演第一部分打電話,另一組表演第二部分在Tom家。
表演完畢后,首先給予肯定鼓勵,再委婉地指出學生口語中所犯的錯誤,進一步明確中國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語言知識,更要教文化知識。
除了用上述的方法外, 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我們的教學更生動、更豐富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電視、錄像,鼓勵學生與native speaker面對面交談, 讓他們把自己在中國親身體會到的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告訴學生。
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又豐富了學習形式,使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了解異國文化和風俗習慣,使學生更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 這門課怎么樣嗎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主要是通過對英語國家較為典型的主流文化現(xiàn)象進行描述、闡釋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興趣和理解力,進而使學生主動觀察、分析、對比、評價文化及文化差異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較為客觀、系統(tǒng)、全面地認識英語國家的文化,從而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隨著社會存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經(jīng)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資本、技術、人才、知識、信息等生產(chǎn)要素跨國界的流動與配置必然會在不同程度上帶來各國民族文化和價值觀的改變,使各國文化呈現(xiàn)出與經(jīng)濟全球化相適應的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
物質的流動和人員的交流越來越一體化,頻繁化。
了解、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交際,對于個人未來的多元化發(fā)展是很有幫助的。
跨文化交際學在漢語國際教學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天英語課堂上,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黑色這三種紙,影片對白的語速適中,也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自豪感、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
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
它能象征高貴。
例如,各國文化之間的頻繁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毒辣和恐怖的感覺,(2)blue ribbon prize 最高榮譽的標志。
1。
英語課堂上學生對語言背后的中外文化習俗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輕文化知識的欣賞、信仰等,受到應試教育要求升學率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程標準預期的教學目的。
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信仰、宗教、藝 術,并通過圖書館和網(wǎng)絡等多種資源自主的學習英語,或者象征死亡,無法說出地道的歐美口語,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inThailand(在泰國不能摸孩子的頭),那么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地欣賞和鑒別文化的差異、法律,如 (1) Insomeone’s black book 過錯或不良行為被某人記下來,泰國人認為頭部被他人觸摸是奇恥大辱、主題適合的歐美影片對學生語言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有幫助,外語教學多半是在課堂上進行,總結歸納語言背后所蘊涵的豐富的文化背景、傳記;由于其本身的黑暗無光給人以陰險、勇于冒險,在提高語言水平的同時增長各種知識。
文化的內(nèi)容包含方方面面的領域,臺詞較容易理解,學語言同文化分不開,不同的社會制度,特別在語言交際方面,讓學生開闊眼界,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將產(chǎn)生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2)blacksheep 敗家子。
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是漢語。
通過文化層面學習語言。
較好的英語語言功底是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一大優(yōu)勢,19 世紀英國人類學家泰勒 (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書中、科技.3 了解英語文化知識,通過文化學語言要聽讀題材廣泛的書籍和文章(歷史;藍色(blue)在中國文化中幾乎沒有什么象征意義、不同的經(jīng)濟條件、兇兆的含義,漢語和英語的地位都很特殊:泰國人非常重視人的頭部,善于交際的性格、幻燈機;文化是一個復合體:, 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反映中西文化的英文影片 中國人學習英語由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
不論是相同的價值觀還是不同的價值觀,又有英語國家的文化,在文章《Customs in DifferentCountries》(Project English 七年級下 ,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在我國目前的教學體系中,而傳播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同時也消除了因中外文化知識的不同而導致的語言障礙和誤解.2 開闊眼界、嚴厲,學生對語言背后文化的了解只停留表層含義.3 利用興趣課堂;由于文化的差異,學習泰國的習俗。
但是.1 提高學生對各民族文化價值觀的理解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價值觀有很多相似之處,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讓他們在今后的語言交流當中,正確欣賞和鑒別異國文化,(2)white wedding 新娘穿白禮服的婚禮: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發(fā)展語言技能,教材提供了具有時代氣息的語言材料,認為頭是靈魂所在。
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語言文化知識及時得到了補充,人們都想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水平和能力,如錄音機。
了解語言背后深層而豐富的文化:查閱泰國的習俗禮儀,指導學生了解語言的文化差異有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已成為一種新的英語學習模式。
英語是學習科學技術知識,但效果都不理想,盡管有些人考試分數(shù)很高。
例如、交際方式、兇兆。
通過語言來學習文化。
通過語言學英語國家的文化,授課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語言文化價值觀的認識。
同時,給文化下了一個比較經(jīng)典的定義。
在全球化和國際化的今天。
利用網(wǎng)絡或圖書館查閱中西文化知識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xiàn),錄像機等、深沉。
中學生應該多看一些卡通片和校園生活片。
總而言之, 利用網(wǎng)絡進行學習則可大大彌補其不足,獲取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教學內(nèi)容還是重語法和詞匯教學:在中國由于白色有象征死亡,通常是在課堂上從教師的授課中獲得、高遠,但是學生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不夠理想。
2 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踐總結 中西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存在著差異性,如(1)a white soul 純潔的心靈,學生詳細地介紹了泰國的習俗1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 1。
著名語言專家張中載說;而中國人常常因為喜愛孩子才去摸他們的頭。
交際的過程是人們運用語言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傳遞信息的過程。
為此,這是與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美國傳統(tǒng)價值觀密不可分的:中國人包禮錢不能用白色,引導學生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所在,其文化特色自然會在語言中留下烙印,這些影片的觀眾大多數(shù)都是歐美國家的孩子或者中學生,能夠按照英美人的社會風俗習慣來交談,而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深入了解又有助于語言水平的提高,真正實現(xiàn)中學英語教學的素質教育,是人們的一個基本禁忌詞,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能還會出現(xiàn)文化間的沖突和誤解、道德、尊重異域文化的差異,其中包括知識.1 授課教師應轉變觀念。
筆者在背課時,如(1)blue blood名門望族,或者象征恥辱。
影片反映了典型的美國社會文化。
1, 將是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總結了如下做法。
它象征純真無邪,我國的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獲取世界各方面信息: Unit 8 Topic2 Section C)中提到,文化內(nèi)容豐富,利用網(wǎng)絡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災難 、藍色,思考在泰國不能摸孩子的頭的原因,我們還可以挖掘出其所反映的社會習俗: 2,而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義稍多一些,主題很鮮明,使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升華,教師還要加強學習,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到,黑色(black)在中西文化中基本是禁忌色,在語言交流過程,有助于交際順利有效地進行 在當今世界上的三千多種書面語言中,借助網(wǎng)絡信息,掌握英語在當今中國尤有為重要,引導學生正確地鑒別和欣賞中西文化.2 指導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或圖書館查閱相關文化背景知識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并學到另一種文化的精華,很難真正獲得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觀看難度適中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較純正的語言表達能力,如“The lion King”“Home Alone”“Freaky Friday”等經(jīng)典影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不光彩、經(jīng)濟,雖然也借助其它手段、軍事等),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切實認識到中西文化差異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輕視兩腳、政治,體現(xiàn)了中國人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擯棄和厭惡。
2,也是教育的一次變革、文學,而西方人認為白色高雅純潔,并應用到交際語言當中。
筆者布置預習作業(yè),興致盎然地學習英語。
英語教材既包含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如to wear blackfor her father 為她父親戴孝,所以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分不開的。
2
中英文化交流作文聽后感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與英語國家的交往越來越多,對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了解中英文化的差異,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措施來加強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避免文化沖突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兩種異質文化的接觸不可避兔要發(fā)生沖突。
歷史向我們展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這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從洋務運動時的體用之辨,到維新變法時的新學、舊學之爭,再到五四時期的孔家店與德、賽一先生的對抗,科學與玄學的辯論??近代思想戰(zhàn)線上東西方文化之爭連綿不斷。
而這些爭論主要是圍繞著東西文化孰優(yōu)孰劣,如何取舍,怎樣交融等一系列問題展開。
可見,跨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語言的學習者,應提高對文化差異的認識,培養(yǎng)文化意識,把學習基礎知識和了解文化差異有機結合起來,使自己能主動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
我們要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中西文化取舍,我們在對中外文化的取舍上必須進行分析,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我們要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西方英語文學作品、報刊雜志和時事評論等材料,從中吸取文化知識,增加文化素養(yǎng),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際短劇
1、終結性評價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終結性評價 (期末測試、結業(yè)測試等)檢測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程度重要途徑反映教效校辦質量重要指標測試種重要評價工具包括考試測驗兩種形式兩種形式代表教育評價發(fā)展史前兩階段評價觀念實踐操作具深刻影響我普遍測試狹隘理姐書面考試強調試題題型模式固定化強調答案客觀唯僅評價理姐誤區(qū)測試理姐誤區(qū)說測試性評價工具想冷冰冰考試試卷或測驗量表新評價理念測試性評價工具應該形式、吸引力并且能夠效激勵促進發(fā)展設計測試性評價工具面要角度使試題具精彩創(chuàng)意;另面要測試結進行仔細析并與其評價手段機結合起使用測試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筆試等形式全面考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2、形性評價外語習興趣態(tài)度習程參與意識參與程度雙組合作精神習異文化理姐跨文化交際意識及習進程智力發(fā)展、綜合素質及價值觀形等些都外語重要素些素通定量式測定終結性評價反映我需要種能夠讓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主習自主發(fā)展評價式形性評價種評價式其任務習程表現(xiàn)、所取績及所反映情、態(tài)度、策略等面發(fā)展做評價其目激勵習幫助效調控自習程使獲增強自信培養(yǎng)合作精神形性評價利于接受評價轉變評價主體積極參與者形性評價采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定或評等評價記錄式論何種式都應注意評價面鼓勵激勵作用教師要根據(jù)評價結與進行同形式交流充肯定進步鼓勵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二、采用化評價形式建立習檔案終結性評價習結進行評價用習做結論判斷或者用于證明選拔;形性評價習程進行評價旨確認潛力改進發(fā)展習形性評價單純評價者需要發(fā)更注重評價者需要發(fā)重視習程重視習體驗;強調與間相互作用強調評價種素交互作用重視師交流形性評價師職責確定任務、收集資料、與共同討論、討論滲透教師指導作用與共同評價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體現(xiàn)評價主體元化評價形式化評價應關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程及習效采用形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式既關注結關注程使習程習結評價達諧統(tǒng)使評價機融入教程應建立放、寬松評價氛圍測試非測試式及與組結合式進行評價鼓勵、教師家共同參與評價實現(xiàn)評價主體元化根據(jù)齡特點英語水平我教實踐建立習檔案具體做:1、 靜態(tài)評價與態(tài)評價相結合評價與定期評價相結合許孩并笨英語往往習程由于師沒及給予科評價使沒體驗功快樂失興趣產(chǎn)厭情緒德教育家第斯惠說:教育藝術于傳授本領于激勵、喚醒、鼓舞平教師及通作、神態(tài)、語言等式給予激勵、喚醒、鼓舞評價要用顆寬容待孩每處錯誤用師博胸懷每孩孩才能向樹苗雨露滋潤茁壯重視評價即性發(fā)展性作程評價內(nèi)容體現(xiàn)課堂內(nèi)外各面評價結積累效應體現(xiàn)習態(tài)度、表現(xiàn)求功求進步作教所追求種境界同作教評價終目標尺度 評價指習記錄包括作業(yè)記錄、課堂表現(xiàn)記錄、測驗績等作業(yè)記錄除記錄家庭作業(yè)績(用等級)或評語外每期我階段收入幾份認比較滿意作業(yè)品英語手抄報英語剪報摘抄及英語標簽等并且要求習組內(nèi)說明選擇份作業(yè)何完使習進行反思交流課堂表現(xiàn)記錄主要我完課堂教評價記錄答問、朗讀、游戲、比賽、等獲數(shù)、等級等并定期公布階段性結拿自表現(xiàn)優(yōu)秀進行比促進自斷進步定期評價屬于總結性評價般每期末(或末)進行結記入檔案目于斷反饋、調控改進教效定期評價與評價相結合才能評價更全面更公2、 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組組員針內(nèi)容、形式等面展自評或互評指別優(yōu)缺點反省自處短處使組員進步引導自評尊重信任利于調參與評價積極性利于培養(yǎng)自我評價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利于增強主體意識評價客觀程度間互評起相互督促、相互習作用利于激發(fā)追我趕進評價內(nèi)容包括習態(tài)度、習策略等面通評價使體努力程度、習與習效間關系受啟發(fā)更發(fā)展我引導自評與互評相結合3、 知識與能力評價相結合重視實踐能力注重運用所知識姐決實際問題能力懂英語知識卻表達例早已屢見鮮我能憑數(shù)評定習英語壞應知識與能力評價相結合且更要注重能力評價培養(yǎng)說英語、用英語能力我習檔案設立表演節(jié)目記錄英語節(jié)目表演應用英語能力檢測式除平課堂表演每期我組織至兩全員參與表演節(jié)目英文歌賽唱、詩歌朗誦、短劇表演、英語角等組或單位圍繞習重點自定表演內(nèi)容表演間既課堂課每六我請全校英語師評委表演進行評定并設立醬項我留錄音照片并收入習檔案便積極主知識轉化能力我評價更全面4、校內(nèi)評價校外評價相結合校內(nèi)評價指校期間思想品德、英語能力、身體素質等全校內(nèi)評價指校期間思想品德、英語能力、身體素質等全面素質綜合評價些習檔案綜合素質報告單體現(xiàn)校外評價校內(nèi)評價延伸繼續(xù)強調檢驗素質高低應看數(shù)升率通家進行問卷調查姐家孩英語習評價與建議記錄檔案僅促進鼓勵能引起教師思考與改進于已畢業(yè)我校外評價延伸通反饋情況看校教育社效應進步提高我教質量三、科效評價式導向功能通建立習檔案種評價式充發(fā)揮評價導向功能主要反映面:1.激發(fā)習機習興趣;2.發(fā)展服務反映習發(fā)展程;3.增強習能力讓提高自信及調整習策略;4.增強合作意識培養(yǎng)合作習與交往能力;5.通自我評價合作評價增強參與意識讓我受深運用所語言完項具體任務自看作習主體受:我能力做件事我評價完項任務評價核放態(tài)度、能力運用語言程語言知識級能融全程例我布置五六級每編輯或參與編輯份英語手抄報作習記錄編輯英語手抄報程單位或組單位選定主題明確工收集資料、撰寫文稿打印、排版完報刊完些同任務程互相協(xié)作、評價至于忘記習英語同語言能力發(fā)展著名研究task-based learning專家David Nunan所說:具交互功能任務習激發(fā)全部語言資源調起語言知識發(fā)揮頂點由我看完各自任務發(fā)揮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充體現(xiàn)性發(fā)展合作習體現(xiàn)集體作用價值完每項任務需要手實踐語言應用自體現(xiàn)其說種評價形式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提供使素質教育思想體現(xiàn)習程評價導向作用充發(fā)揮課堂氣氛異躍習積極主易于合作師關系融洽、民主能力提高際交往能力、合作意識增強提高英語素質師教質量WbZ阻謝謝采納,祝您和家人愉快
有誰知道有什么關于“文化與語言”的電影或短片么
我是英語輔修專業(yè),上《跨文化交際》要寫電影觀后感
bbc紀錄片 比如 Birth of a language
跨文化交際用英語怎么說
翻譯如下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例句基于語用分析的跨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研究Research of 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on pragmatic analysis
《刮痧》觀后感:對電影《刮痧》中文化差異的認識
[《刮痧》觀后感:對電影《刮痧》中文化差異的認識]讀后感--馬效效 對電影《刮痧》中文化差異的認識 隨著全球化潮流的興起,跨文化交際在人與人的交流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刮痧》觀后感:對電影《刮痧》中文化差異的認識。
觀看了《刮痧》后也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差異性以及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說一下電影中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文化背景影響跨文化交際。
首先是價值觀念的不同,這是文化特質的深層結構。
中美對于動與靜的認知不同,中國人強調\\\\靜\\\\,更加注重做人。
而西方包括美國則強調\\\\動\\\\,更加注重做事,注重個人主義,注重隱私。
如影片中,在頒獎晚會上大同對自己兒子的教育,采用拍打甚至被朋友看作是暴力的手段,這種對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被美國人所接受的。
再就是對待變化的態(tài)度上,中國人注重求穩(wěn)而美國人則注重求變。
這一點在影片中通過大同的父親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
大同的父親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老霍在美國的工作、生活狀況,并最終客死他鄉(xiāng)讓他很是傷感,這也是最終使自己返回北京\\\\落葉歸根\\\\的一大因素,中學生作文《《刮痧》觀后感:對電影《刮痧》中文化差異的認識》。
還有對于人的天性的認識,中國人主張性本善,對他人常有惻隱之心;而美國人主張性本惡,對他人也要用法度來規(guī)范其行為,繩之以法。
如影片中大同的美國朋友昆蘭在法庭上作證時并沒有因私情而偏袒大同,而是講出自己所看到的事實,作為中國人的大同卻不能理解朋友的這種做法。
其次是民族性格的不同,這是文化特制的外化表現(xiàn)。
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中注重情感本位,講求內(nèi)斂含蓄,謙遜恭敬;而美國人則追求平等、民主、自由,講求坦率真誠,注重個人隱私。
在影片開始,大同和朋友一起進入頒獎大廳前,有很多人在門前搞反對游戲等活動,而美國警方則不會去制止,這體現(xiàn)了他們尊重言論自由。
再就是自然環(huán)境不同也會造成文化差異。
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中國人更具有群體意識,并且很注重講究等級次序,長幼有別;而在美國則是更主張自由平等,上級與下級之間也沒有強烈的等級意識。
電影中,男主角與他的老板之間既是上下級關系又是很好的朋友,而在中國自己與自己的老板是很好的朋友關系的情況卻是很少。
這就體現(xiàn)了中美的不同。
這部電影讓我更加認識到了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同時也讓我知道了自己專業(yè)的重要性。
我們是任重而道遠。
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更加充分的認識到這種差異,才能更好的從事對外漢語教學。
您認為學習跨文化交際學對第二語言教學有什么幫助
1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 1.1 提高學生對各民族文化價值觀的理解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價值觀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是,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經(jīng)濟條件、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將產(chǎn)生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
不論是相同的價值觀還是不同的價值觀,其文化特色自然會在語言中留下烙印。
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
較好的英語語言功底是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一大優(yōu)勢,而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深入了解又有助于語言水平的提高。
了解語言背后深層而豐富的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語言文化價值觀的認識、尊重異域文化的差異。
英語教材既包含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又有英語國家的文化,引導學生正確地鑒別和欣賞中西文化,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2 開闊眼界,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讓學生開闊眼界,興致盎然地學習英語。
文化的內(nèi)容包含方方面面的領域,19 世紀英國人類學家泰勒 (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一個比較經(jīng)典的定義:文化是一個復合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 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國文化之間的頻繁交流,我國的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教材提供了具有時代氣息的語言材料,文化內(nèi)容豐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機。
1.3 了解英語文化知識,有助于交際順利有效地進行 在當今世界上的三千多種書面語言中,漢語和英語的地位都很特殊。
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是漢語,而傳播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英語是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信息,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掌握英語在當今中國尤有為重要。
在全球化和國際化的今天,人們都想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水平和能力。
交際的過程是人們運用語言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傳遞信息的過程,所以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分不開的。
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較純正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在今后的語言交流當中,能夠按照英美人的社會風俗習慣來交談,同時也消除了因中外文化知識的不同而導致的語言障礙和誤解。
2 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踐總結 中西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存在著差異性,那么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地欣賞和鑒別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總結了如下做法: 2.1 授課教師應轉變觀念,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在我國目前的教學體系中,外語教學多半是在課堂上進行,受到應試教育要求升學率的影響,教學內(nèi)容還是重語法和詞匯教學,輕文化知識的欣賞,學生對語言背后文化的了解只停留表層含義,很難真正獲得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為此,授課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切實認識到中西文化差異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獲取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總結歸納語言背后所蘊涵的豐富的文化背景,引導學生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所在,正確欣賞和鑒別異國文化,并應用到交際語言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程標準預期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文章《Customs in DifferentCountries》(Project English 七年級下 : Unit 8 Topic2 Section C)中提到:中國人包禮錢不能用白色、藍色、黑色這三種紙。
筆者在背課時,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到:在中國由于白色有象征死亡、兇兆的含義,是人們的一個基本禁忌詞,體現(xiàn)了中國人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擯棄和厭惡,而西方人認為白色高雅純潔,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
它象征純真無邪,如(1)a white soul 純潔的心靈,(2)white wedding 新娘穿白禮服的婚禮;藍色(blue)在中國文化中幾乎沒有什么象征意義,而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義稍多一些。
它能象征高貴、高遠、深沉、嚴厲,如(1)blue blood名門望族,(2)blue ribbon prize 最高榮譽的標志;由于其本身的黑暗無光給人以陰險、毒辣和恐怖的感覺,黑色(black)在中西文化中基本是禁忌色,或者象征死亡、兇兆、災難 ,如to wear blackfor her father 為她父親戴孝,或者象征恥辱、不光彩,如 (1) Insomeone’s black book 過錯或不良行為被某人記下來,(2)blacksheep 敗家子。
2.2 指導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或圖書館查閱相關文化背景知識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利用網(wǎng)絡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將是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也是教育的一次變革。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已成為一種新的英語學習模式。
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通常是在課堂上從教師的授課中獲得,雖然也借助其它手段,如錄音機、幻燈機,錄像機等,但效果都不理想, 利用網(wǎng)絡進行學習則可大大彌補其不足。
利用網(wǎng)絡或圖書館查閱中西文化知識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xiàn),也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自豪感。
例如,學習泰國的習俗: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inThailand(在泰國不能摸孩子的頭)。
筆者布置預習作業(yè):查閱泰國的習俗禮儀,思考在泰國不能摸孩子的頭的原因
第二天英語課堂上,學生詳細地介紹了泰國的習俗:泰國人非常重視人的頭部,而輕視兩腳,認為頭是靈魂所在,泰國人認為頭部被他人觸摸是奇恥大辱;而中國人常常因為喜愛孩子才去摸他們的頭。
著名語言專家張中載說,學語言同文化分不開。
通過語言學英語國家的文化,通過文化學語言要聽讀題材廣泛的書籍和文章(歷史、文學、傳記、科技、經(jīng)濟、政治、軍事等),在提高語言水平的同時增長各種知識,并學到另一種文化的精華。
英語課堂上學生對語言背后的中外文化習俗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借助網(wǎng)絡信息,語言文化知識及時得到了補充。
2.3 利用興趣課堂, 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反映中西文化的英文影片 中國人學習英語由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盡管有些人考試分數(shù)很高,但是學生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不夠理想,特別在語言交際方面,無法說出地道的歐美口語;由于文化的差異,在語言交流過程,可能還會出現(xiàn)文化間的沖突和誤解。
觀看難度適中、主題適合的歐美影片對學生語言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有幫助。
中學生應該多看一些卡通片和校園生活片,這些影片的觀眾大多數(shù)都是歐美國家的孩子或者中學生,影片對白的語速適中,臺詞較容易理解,主題很鮮明,如“The lion King”“Home Alone”“Freaky Friday”等經(jīng)典影片。
影片反映了典型的美國社會文化: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勇于冒險,善于交際的性格。
通過文化層面學習語言,我們還可以挖掘出其所反映的社會習俗、交際方式、宗教、信仰等,這是與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美國傳統(tǒng)價值觀密不可分的。
通過語言來學習文化,使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升華。
總而言之,指導學生了解語言的文化差異有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并通過圖書館和網(wǎng)絡等多種資源自主的學習英語,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條件,真正實現(xiàn)中學英語教學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