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的讀后感。
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后,我深有所感。
我知道了樹苗要長成百年大樹,不僅要靠別人給它澆水,更重要是靠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才不會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枯死。
如果樹苗養(yǎng)成了依賴性,即使長成大樹,但一旦遇到狂風和暴雨,就會連根拔起。
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當你遇到一道難解的應用題,便去抄襲別人的答案。
這樣做只會害了自己,失去一次鍛煉自己思維的機會,使自己養(yǎng)成了依賴的習慣。
其實人和樹木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
懦弱的人只會退縮,向困難低頭;意志堅強的人不會被困難嚇倒,而是向困難招手,向困難挑戰(zhàn)
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阿姨雖然雙腿癱瘓了,坐著輪椅,不能“行走”,但她依然頑強奮斗,熱愛生活,堅持不懈地寫作,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
”當讀到這里時,我眼前浮現(xiàn)出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游歷了整個歐洲的情景。
她是個做事有計劃、果斷、膽大而心細的女孩。
我從心底欽佩她,要向她學習獨立自主的精神。
從她身上我明白到了:了解社會,必須親身去體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精彩。
讀完課文,掩卷沉思: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的環(huán)境里,但今天的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因此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對我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第二篇
下面!今天,我讀了《桃花心木》后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
使我懂得了,假如過于依靠別人、自己不動手做事,就不能把握生存本領,終將被社會所淘汰的道理。
課文《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種樹喻育人的文章,它借種樹人給樹澆水不定時不定量的方法說明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把握生存的本領。
“假如我天天都來澆水,天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yǎng)成依靠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了澆水,樹苗就會枯萎得更多。
”種樹人說的這句話很有道理,假如天天給樹苗澆水,樹苗的根就會浮在地表上,只吸土地表面的水,不能深入地下尋找水源,而一旦停止了澆水,樹苗沒有了水源,自然就會枯萎。
樹是如此,人又能怎么樣呢?人也是一樣!不能過于依靠別人,假如一個人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會產生依靠的心,無所事事,從而不去觀察社會,研究生活,只能看到表面部分,不理解內涵。
就如一則笑話所說:有一天,一位富翁問自己那大腹便便、懶惰的兒子:“米是從哪里來的?”兒子平時只見過廚子從麻袋里把米拿出來,便不加思考的說:“從麻袋里來。
”正是因為這位富翁的兒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只看到了表面的東西,以至于米從哪里來都不知道。
一旦他依靠的人去世了,他終將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記得采納我!
怎么寫,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的讀后感
《桃花心木》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從種樹人怎樣給桃花心木澆水的事實和與種樹人的交談中獲得啟迪,感悟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
從生活小事入手,洞見人生智慧,是林清玄作品的基本特點。
教學時,應根據(jù)課文特點,引導學生感知事實,感悟道理,發(fā)表見解。
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如下:一、充分地讀1.初讀。
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美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或選擇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獲得情感的愉悅。
【讀是感悟的基礎,讀得流利,讀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二、深入地悟(一)對種樹人言行的悟1.悟種樹人澆水事實。
“樹苗種下以后,……有時水澆得少。
”(指導要點:從時間不定、澆水量不定體會種樹人澆水的沒有規(guī)律。
)2.悟種樹人如此澆水的道理。
“種樹不是種菜種稻子,……長成百年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也是風一吹就倒了。
”(指導要點:種樹人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不定期定量澆水是模仿老天爺?shù)南掠辏墙o樹苗一個和自然相似的生長環(huán)境,對樹苗生長有很大的好處。
二是說假如定期定量給樹苗澆水,會帶來什么后果。
以上兩點都要引導學生感悟,要讓學生明白兩層意思表達同一個思想,從正反兩方面說明無規(guī)律澆水的科學性。
)(二)對“我”所思所悟的悟1.“我”對種樹人澆水行為的疑惑。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隔那么久才給樹澆水。
”“但是,懶的人怎會知道會有幾棵樹枯萎了呢
”“后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guī)律,但是,忙的人怎會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
”(指導要點: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假如沒讀到這篇課文,也沒看到有人這么給樹澆水,自己會怎么想
從而明白作者的疑惑。
)2.“我”對在不確定中生活的感悟。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到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指導要點:1.聯(lián)系到“樹”:澆水無規(guī)律,樹根扎得深。
2.引申到人:在不確定中生活,鍛煉獨立自主的心。
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什么是“生活的不確定性”,在不確定中生活有什么好處。
如學習中的不順利,遇到難題自己做,能提高做題能力,如果一遇到難題就有人講解,那么再遇到沒做過的題型就做不出來;工作中的不順利,會想辦法克服困難,增長才干,假如別人給創(chuàng)造好各種條件,一有困難就有人幫忙,就不可能磨煉克服困難的意志,不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直率地說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是“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就是怎樣想就怎樣說,直率地說,不隱瞞自己的想法,不怕說錯。
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下面的話題說,老師給予指點:1.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學?;蚣彝ビ檬裁捶绞浇逃?/p>
3.當你今后走上社會,可能會遇到什么挑戰(zhàn)
如何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