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芽的心情》讀后感500字
《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nóng)場打工的經(jīng)歷。
農(nóng)場果主人告訴他,每年雖然細心的照顧這些果樹,但是總有一些果樹捱不過時間的考驗,在寒風中凋零死去。
同樣的土地,同時的播種,相同的照顧,為什么有的果樹可以頑強的生長,等待來年的溫暖,而有的果樹去卻毫無征兆的死去呢
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善感的林清玄先生的深思。
他猜想著樹枝發(fā)芽的心情。
“那些強悍的樹枝被剪枝,它們用發(fā)芽來補償,而比較弱的樹枝被剪枝,則傷心的失去了春天的期待與心情。
”發(fā)芽的心情,是一種春天的心情,是一種充滿朝氣與憧憬的心情,同時,它也只有在最深厚的土地中才能深知。
我們成長的沃土,就是我們的工作崗位,我們的工商銀行。
在每次的學習中,在每天的工作中,我們需要思考:是選擇常懷感恩之心,用發(fā)芽的心情來撐起成長的信念,讓生命有力的綻放,還是消極無為,成為那可憐又可惜的朽木。
作為80后的一代,作為一粒種子,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是工行人,這里為我們提供了成長的平臺,給予了我們成材的機會,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我們可以長得更快,更加茁壯。
不要懼怕剪枝,剪枝是為了來年更好的成長。
挫折便如剪枝,你會失去一些東西,但終究不會失去全部,只要你有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心情,你擁有的永遠會比失去的多。
若是丟下了這種心情,便是人常說的哀莫大于心死,就是真的一無所有了。
永遠不要失去發(fā)芽的心情。
發(fā)芽的心情,會讓你懂得努力與奮斗;讓你學會珍惜與感恩;讓你變得堅強與自立。
讓我們一起用青春與工行共同成長,用發(fā)芽的心情來面對工作學習和生活。
讓感恩,努力,自強篆刻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上。
發(fā)芽的心情貓頭鷹人讀后感
文章講述了一個賣貓頭鷹的人,時間久了,賣鷹的人的長相也變得如貓頭鷹一般。
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相貌
這巨大而又迅速的變化從何而來
讓我沉思不已。
也許正像文中所說那樣,一個人的職業(yè)、習氣、意念和環(huán)境都會塑造他的長相和表情。
一個人心中的意念不僅對容貌有著影晌,對人的內(nèi)心深處也有不小的改變,照此說來捕捉販賣貓頭鷹的人,其長相日益像貓頭鷹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章所表述的故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意念是強大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把握好自已的意念,每做出一個決定時都應當好好想想,自已為何要做這個決定,這個決定究竟是對是錯,這樣才能把握好自已的心,甚至自已的人生方向。
意念來自于人的內(nèi)心,內(nèi)心就像一面鏡子,需要時常擦洗,不然就會臟,就會被灰塵所覆蓋,人的心靈就會受到污染。
心靈之鏡可以照知世間真相,讓我們更好地樹立人生觀,分辨人世間的真?zhèn)?、善惡和丑美?/p>
賣貓頭鷹的人天天面對貓頭鷹,貓頭鷹也就成為了他的鏡子,因此他也漸漸地長得像貓頭鷹了。
做了很久屠夫的人,臉上的每道橫肉就與他所殺的動物一樣。
魚市上的魚販子,不管怎么洗澡,毛孔里都會流出魚的腥味。
而在銀行柜臺里數(shù)票久了的人,眼中就只有那一張張鈔票,冷漠而勢利。
坐在電腦前面,享受著高科技而忘記最初的信念的人,長相就如同一臺電腦。
。
。
。
。
現(xiàn)在社會上的許多人,何嘗不像賣貓頭鷹的人呢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他們能面對自已俗惡的習氣,能好好照照心靈之鏡,整整身上的衣冦,彈彈身上的灰塵,看看自已的長相與是否與昨日的不同,這樣才能不會走向偏邪的道路,使自已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這就需要意念的力量。
林清玄筆下的散文恬靜自然,尤如一幅幅素描,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一個個人心底繁雜的內(nèi)心世界,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在當今充滿著功利和和誘惑的社會環(huán)境下,如何做到淡泊明志,意念不變,《貓頭鷹人》這篇散文所折射的哲理也許是一個佷好的詮釋。
發(fā)芽的心情 林清玄閱讀答案
這本書大致分為金翅鳥首部曲和金翅鳥二部曲兩個部分。
每一部分的每一篇開頭都是一首小詩。
經(jīng)過我反復的讀,每次都會有新的感悟,感覺思想在不斷翻滾,挺有意思的。
不過里面有些文章有些深奧,看不懂……《在云上》這本書,我認為是林清玄告訴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只金翅鳥。
有無邊的想象,不凡的想象,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能在平淡中,創(chuàng)造絢爛。
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來;只要打開感覺的開關,就能進入生命的美好。
例如,我閱讀了《在云上》里面的這么一段:“有一些鳥,總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總在月光下開放;有一些魚,總在優(yōu)雅中遨游;有一種心境,總在繁忙中逍遙。
守著不能回去的過去,不如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
我在紅塵滾動中尋找屬于我的云,追隨著風的足跡,遨游九天之上。
絕境中還要飛行,逆境中還要穿云。
” 讀時,總想寫點什么;讀后,也動起筆來寫過,但總是不能成文。
心中焦急,但又坦然。
畢竟,像我這樣胡亂遐想的人,怎能一如林清玄般站在云上看世界呢,又怎能描摹出他心中的盡美世界呢
我只是懷著欣喜之情,賞讀每一篇文章,心中的波瀾起起伏伏。
這每一篇散文,在我看來,都流暢清新,我渴望能做一個站在云上看人間的人。
歡喜,自在,平安,感恩,在云上,什么都能看見。
我還喜歡讀《在云上》里面的這么一段:“我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fā)芽的心情。
而我果然,就不會被寒冬與剪枝擊敗,雖然有時靜夜想想,也會黯然流下眼淚,但那些淚在一個新的春天來臨時,往往成為最好的肥料。
” 是啊,我們?nèi)松偸窃诓粩嗟脑庥龃煺郏灰幸粋€發(fā)芽的心情,即使被深埋于泥土中,只要積蓄足夠的能量,只要保持一顆等待春天的心情,就一定會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其中還有一篇《四十歲學用左手》我也很感興趣。
這篇散文主要是說作者有一次因為右手積勞過度而不能使用右手,沒辦法只好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用左手慢慢地去試著做一些事情。
從而闡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當發(fā)展到某一個關鍵點上,試著改變想法、做法都是可能的。
這篇散文告訴我們:左腦指揮右手,右腦指揮的卻是左手。
左腦的數(shù)學及論理功能比較強,右腦的直觀和洞察功能比較強。
但一般人都習慣用右手,其實我們有時候還是應該努力地學用左手,雖然開始會做得生疏,但只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并且用心一些,從容一些,最后總也能把事情做好.現(xiàn)在我為大家朗讀這篇散文中的一段:“一般人長期使用右手,或只使用右手,必然會使人失去平衡。
左腦過度發(fā)展的社會,形成了充斥著計算與理性的、貧乏而單調(diào)的社會。
為了喚起深刻的思考與廣大的想象力,為了喚起藝術的生活與靈性的解脫,我們應該努力開發(fā)右腦,使我們成為理想而平衡的人。
開發(fā)右腦,就從左手開始
”最后,我想說:衷心感謝林清玄散文《在云上》給我的感悟
你心柔軟卻有力量讀后感800字
你心柔軟卻有力量讀后感《你心柔軟,卻有力量》的封面上,幾位小藏僧盤坐于地,倚在淡綠的墻下,各自手捧一本書安靜地閱讀。
這畫面讓人感到,柔軟的心,確有力量。
讀林清玄的文字,總覺得似月光蕩漾在水面上,偶有花瓣或樹葉飄落,內(nèi)心也隨之泛起淺淺的波瀾。
或許,這種感覺就是柔軟吧。
這本最新散文選集,分六輯,選取了作者不同時期代表性作品功共48篇文章,向我們道述了柔軟的力量。
人生有得失,我們總免不了在失去什么時悲傷嘆息,但倘若我們有一顆柔軟心,便會明白,得與失只是因緣的無常,有時只是過于在乎了。
非常喜歡的古董蓮花湯匙破碎了,心里念著,也不過是泥土做的。
柔軟心,是一種坦然。
《飛鴿的早晨》一文中,聽了老師講的關于生命的故事,弟弟放走了哥哥抓來的鳥兒們,晨曦照來,大地蘇醒,心潮澎湃。
柔軟心,是一種慈悲。
柔軟心還是一種記憶,兒時少年的記憶。
在茅房里懷著虔誠的心情咕嘟咕嘟喝下兩瓶汽水,心滿意足地打出氣嗝兒;紅心番薯,不僅是一家人果腹之物,也記錄著父親的背影和那個年代;螢火蟲飛入芒花,訴說著母親的忍耐,那也是屬于母親的光澤。
這些是林先生柔軟的記憶。
柔軟心使我們認清自己。
真正的生活品質(zhì)是一種求好的精神,不是豐富、高檔的物質(zhì)生活所能企及的。
沒有泛濫的攀比和奢靡的炫耀,自己要在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最好的風格與方式”,創(chuàng)造出“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同時,也要保持理想的遠景,不管順境逆境,常懷感恩之心,認真努力,積極向上。
柔軟心還使我們洞見人生的智慧。
不必欣羨象征富貴與吉祥的牡丹,只要真實純樸,喜愛雞冠花也是一種美好的認知。
果樹被剪枝,盡管流出汁液,盡管要忍受冬日的嚴寒,但它們?nèi)缘却禾斓陌l(fā)芽,人也要這樣。
其實,人生諸多智慧皆在平常生活之中。
看花賞月,焚香喝茶,因了柔軟心的細膩,皆可得感悟,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正如林清玄在《柔軟心》中所希望的那樣,書中文字“洋溢著柔軟心的香味”,感情誠懇真摯。
文章里亦引用了很多佛家故事與箴言,使其透著智慧禪機,令人回味無窮。
比如“人圓即佛成”,華嚴境界的四法界,等等。
感覺得到,林清玄是在用自身的經(jīng)歷和感悟向讀者傳達著柔軟的真諦
經(jīng)歷著人生種種,柔軟心幫我們沉淀了思想的雜質(zhì),保持著心中的清明,我們以從容的心態(tài)不斷超拔自我,不疾不徐。
這就是柔軟的力量
林清玄說,“柔軟心是蓮花,因慈悲為水,智慧做泥而開放。
”是啊,柔軟心是蓮花,是菩提花。
擁有一顆柔軟心,便可智慧地生活,幸福地生活。
青山白發(fā)讀后感
我在上四年級時,數(shù)學成績一直不是很好,考試老是考不到分數(shù)線以上。
有同學就笑我:“我一次考試成績,抵得上你兩次考試成績。
”聽了這話,我無地自容,暗下決心:我五年級一定考個好分數(shù)給你們看
在暑假的時候,我狠下功夫,認真預習五年級數(shù)學。
有好幾次我都想放棄。
但我的決心卻給我不斷地加勁。
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了好的結果
我的數(shù)學兩次考試都在平均分以上
我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都為自己而自豪
上面的事情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努力,就會有好的結果
林清玄合歡山印象讀后感
喜歡讀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
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著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靜下。
暖暖的回味時,內(nèi)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
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溫一壺月光下酒”、“發(fā)芽的心情”、“”、“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xiàn)著凝注。
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為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
”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
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于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tài),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于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
這些文字里,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
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凈。
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jīng)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林清玄散文精選摘抄
無論是少年、青年還是已經(jīng)步入中年,對于這個名字都并不陌生。
這個臺灣作家的智慧確實滲透了他的每一篇散文,感染了每一顆燈前捧讀的心。
正是,教會了我們?nèi)绾斡梅e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現(xiàn)實,定義人生。
在他散文中還散發(fā)著淡淡的禪學思想,很值得我們靜下心去賞讀,去思考。
就讓我們走進那與眾不同的世界中,去感受那一份并非遙不可及的生活智慧,去活出專屬自己的人生吧。
--寫在前面1、我每次出門旅行,總會隨身攜帶一瓶故鄉(xiāng)的水土,有時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來端詳,就覺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麗,充滿了力量。
故鄉(xiāng)的水土生養(yǎng)我們,使我們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兒,即使漂流萬里,在寂寞的異國之夜,也能充滿柔情與壯懷。
那一瓶水土中不僅有著故鄉(xiāng)之愛,還有媽媽的祝福,這祝福綿長悠遠,一直照護著我。
2、風鈴的聲音很美,很悠長,我聽起來一點也不像鈴聲,而是音樂。
風鈴,是風的音樂,使我們在夏日聽著感覺清涼,冬天聽了感到溫暖。
風是沒有形象、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的,但風鈴使風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聲音。
對于風,風鈴是覺知、觀察與感動。
每次,我聽著風鈴,感知風的存在,這時就會覺得我們的生命如風一樣地流過,幾乎是難以掌握的,因此我們需要心里的風鈴,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nèi)容、感動于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有了風鈴,風雖然吹過了,還留下美妙的聲音。
有了心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每一次起風的時候,每一步歲月的腳步,都會那樣真實地存在。
3、“把煩惱寫在沙灘上”,這是禪者的最重要關鍵,就是“放下”,我們的煩惱是來自執(zhí)著,其實執(zhí)著像是寫在沙上的字,海水一沖就流走了,才是一切的實相,能看到這一層,放下就沒有什么難了。
4、愛別離雖然無常,卻也使我們體會到自然之心,知道無常有它的美麗,想一想,這世界上的人為什么大部分都喜歡真花,不愛塑膠花呢
因為真花會萎落,令人感到親切。
在生死輪轉的海岸,我們惜別,但不能不別,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時間,兩者都不能逆轉,與其跌跤而怨恨石頭,還不如從今天走路就看腳下,與其被昨日無可換回的愛別離所折磨,還不如回到現(xiàn)在。
5、因緣的散滅不一定會令人落淚,但對于因緣的不舍、執(zhí)著、貪愛,卻必然會使人淚下如海。
無常是時空的必然進程,它迫使我們失去年輕的、珍貴的、戴著光環(huán)的歲月,那是可感嘆遺憾的心情、是無可奈何的。
可是,如果無常是因為人的疏忽而留下慘痛的教訓,則是可痛恨和厭憎的。
6、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扮演了種種不同的角色,演出種種虛假的劇本,最后又哭著離開這世界。
每天我走完了黃昏的散步,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著情摸摸夕陽的頭發(fā),說一些贊美與感激的話。
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覺不至于墮落。
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凈的智慧。
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清自我。
即使生活條件只能像動物那樣,人也不應該活得如動物失去人的有情、從容、溫柔與尊嚴,在中國歷代的憂患悲苦之中,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失去本質(zhì),實在是來自這個簡單的意念:“人活著,要像個人
”7、下雨天的時候,我常這樣祈愿: 但愿世間的淚,不會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樣滂沱。
但愿天上的雨,不會落得如人間的淚如此污濁。
但愿人人都能有陽光的傘來抵擋生命的風雨。
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凈的人。
智慧開花的人,他的芬芳會彌漫整個世界,不會被時節(jié)范圍所限制。
一個透過內(nèi)在開展戒、定、慧的品質(zhì)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飄送人格的芬芳呀
8、一扇晴窗,在面對時空的流變時飛進來春花,就有春花;飄進來螢火,就有螢火;傳進秋聲,就來了秋聲;侵進冬寒,就有冬寒。
闖進來情愛就有情愛,刺進來憂傷就有憂傷,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們的晴窗,都能讓我們更真切的體驗生命的深味。
9、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腳釘四個銅錢就可以保證婚姻幸福,白頭偕老。
我相信風水,但我不相信掛一個風鈴、擺一個魚缸就可以使人財運亨通、官祿無礙。
我相信人與環(huán)境中有一些神秘的對應關系,但我不相信一個人走路時先跨左腳或右腳就可以使一件事情成功或失敗。
我相信除了人,這世界還有無數(shù)的眾生與我們共同生活,但我不相信燒香拜拜就可以,年年如意。
我相信人與人間有不可思議的因緣,但我不相信不經(jīng)過任何努力,善緣就可以成熟。
我相信輪回、因果、業(yè)報能使一個人提升或墮落,但我不相信借助于一個陌生人的算命和改運,就能提升我們,或墮落我們。
10、與都是的鎮(zhèn)館之寶,大小均只能盈握,美在玉質(zhì),溫潤含蓄;美在巧思,靈在細致。
“世界上有這么多苦難,唯一的補償是,生活中,小小的歡樂,小小的懸念。
”·辛格如是說道。
11、檸檬花盛開時節(jié),我走過檸檬園,花的濃郁的芬芳總是熏得我迷離。
一切花中,檸檬花是最香甜的,有稠稠的蜜意;但是一切果里,檸檬果又是最酸澀的,其酸勝醋。
這種迷離之感,使我忍不住會附身細細地端詳檸檬花,看著的純白中,生起嫩嫩的黃,有的還描著細細的紫色滾邊,讓花的香甜流入我的胸腹。
12、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曇花的美教我如何說呢
是無花堪比倫的,她吐出了美麗的網(wǎng),絆住我們的眼睛,使我們一秒也不舍得移開。
她的香,如果用別的香來比擬,對曇花都是一種侮辱,二十坪大的花園,全被充溢,香還密密地流出。
13、你也知道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嗎
水不停地流逝,卻沒有真正地消失;月圓了又缺,卻一點也沒有消長。
從變化的觀點來看,天地每一眨眼都在變;自不變的觀點看來,萬物與我都是無限的。
在變與不變之間,有情就有傷感,有情就有失落,有情就有悲懷,這些都是由變化所生。
但是,眼睛如果大到如月如天,傷感、失落、悲懷,不就是海邊的貝殼嗎
貝殼已死,卻留下了形狀、顏色與美麗。
這有些像禪師所說的:“心熱如火,眼冷似灰”,對人生的一切,我的心永遠熱情、貼近、注視、感受,但是要化為文字,似乎有一雙冷靜觀照的眼睛,后退、飛遠、平淡地回來看這一切。
14、我們在現(xiàn)實的人生里,凝視、傾聽、沉思,這使我們看、聽、停,再前進,游行在一個浮面的層次。
往往在我們閉上眼睛,形色隱沒時,才看見了。
當言詞沉寂,在辭窮句冥時,才聽見了。
當我們把思想傾空,不思不念時,才清晰了。
有情在無情中,分離在相遇之時,不凡在平凡之內(nèi),呀
哪一條河流不是在重山阻隔中找到出路呢
如果理想之情是河流,它就會自由的在山谷中尋路;如果心與心相呼應,就會像掛在樹梢的劍,被有緣的人找到。
人生,復雜而繁瑣。
創(chuàng)作是簡單而偉大的事。
從創(chuàng)作看人生,不要陷入河流,要常想想河邊的風景。
從人生看創(chuàng)作,不要捉住天空,要真正地變成天空。
15、創(chuàng)作者不必夸耀,也不必妄自菲薄,畫家把色彩留給大地,音樂家把聲音留給大地,作家把文字留給大地……因為大地不欺,地無私載,我們才可以真誠的吐露,才值得用一生的力量去完成。
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必然有一些東西可以超越局限,穿透生死,就像點燃黑夜的天上星月,那些超越與穿透雖然來自個人的情感,但是如果不予大地相呼應,不與季節(jié)的轉移相和諧,不與日升月沉相契入,就像那玫瑰剪枝,在動剪的剎那,玫瑰已經(jīng)死亡。
16、美好的創(chuàng)作不是玫瑰剪枝,而是走入田園去看那些盛開的玫瑰,若能瞥見玫瑰的精魂,玫瑰在心里就永遠不謝,永遠留香。
若在某一個春日,形之筆墨,玫瑰就超越了局限,穿透了生死
洗硯池邊的梅花,正是大地的梅花。
清淡的墨痕,正是梅花留在大地的精魂
我們不寧靜,是由于我們不完整的緣故。
我們不完整,是因為我們孤困了自己。
如果打開了與大地的一點靈犀,我們就走出孤困,我們就完整了,我們也寧靜了,至少,在創(chuàng)作的時刻。
17、我特別喜歡蝴蝶、夜蛾、蜻蜓和豆娘,它們看來那么瀟灑自由,有著薄透美麗的雙翼。
但是我不忍心殺死它們,只有在草坡和樹林尋找剛死去的,有各種眼里色澤的蝶翼和透明的蜻蜓翅翼,小心翼翼的夾貼在自己做的厚紙薄里。
有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美濃的黃蝶翠谷,總是聚集萬千蝴蝶,每次去都可以撿到美麗的蝶翼。
記憶是不可靠的,遺忘也可能是美好的。
文學家與科學家不同,文學家不去尋找增加記憶的魔藥,而讓記憶自然留下,記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隨時準備著偶然的相遇。
與十年前的美相會了,就有兩次的美,與二十年前的善相會了,就有加倍的善。
第一次與美相逢,我還是少不經(jīng)事的少年,美便會與我會面,點頭,微笑,錯身,如翼飛入花叢,逸失于天空。
多年以后,我們已識得門外的青草,品過甜美沁人的氣息,聽過深深嘆息的聲音,走過黑暗中長路點燃的燈光,這時又與美相會,心里的火被點燃。
18、如果畫面轉換,我們看見一條清澈的小溪,流過溪谷,溪邊有一株橫長的蘆葦,一只美麗的紫蜻蜓,不知從溪山的什么角落飛來,翩翩地降落在蘆葦?shù)淖罴舛恕?/p>
當時若有攝影機,一定會立刻留下美麗的影像;若有紙筆也好,可以寫下剎那的情景。
因為,思緒的蜻蜓是不會久留的,它像來的時候一樣翩然飛去。
彩虹使我們亮眼,乃是彩虹不會停留超過一刻鐘。
它迫使我們放下一切來仰望它,否則,它就會無情地放下我們。
靈魂的飛臨也像雨后的彩虹,它不會停留一刻鐘,如果不立刻留下它,它很快的就拂袖飛去。
詩人在一生當中,只要情況許可,會短暫依戀某些樹啦,海啦,山坡啦,或某種彩雪啦。
19、他的愛情、他的魅力、他的幸福,具有等價之物,在所有他從未到過、他永遠不會去的地方,他不會遇到的陌生人那里。
黃昏時,雖然像學徒一樣浮起笑靨,他卻是文質(zhì)彬彬的路客,決然告別,當面包出爐時。
鳥的歌聲是早晨的樹枝感到意外。
第一道光線在苦悶的詛咒和壯麗的愛之間躊躇。
對你的荷責毫不在意的人,你要心存感激,你和他不相上下。
只要對愛卑屈。
如果你死了,你仍然有愛。
如果我們活在閃電的光耀里,那就是永恒的心。
20、他唱的是心中的荒涼之城吧
外在的城池,時而繁華,時而荒涼,內(nèi)心那小小寂寞的城呀
雖也有興衰起落,卻總有一塊無歡的幽州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最深最深的地方,這是詩人的大寂寞,也是詩人的荒城。
21、我滿懷傷感地離開旗山溪,也仿佛是從記憶里離開了,原來還殘存在記憶中的美,如今也了。
從濕土中抽芽的芋田,萎黃了。
在和風里搖曳的蕉園,傾倒了。
挺立于田園的椰子樹,散落了。
連從不挑剔的環(huán)境的淺藍色牽牛花,都褪失顏色,越開越小,終至化去
仔細聽,只要還有一點心肝,就會聽見河水的嗚咽
仔細聽,只要還有一絲良心,就會聽見土地的嘆息
縱使把傾倒毒水的人槍斃千百次,再也無法恢復河水與土地的舊觀。
22、有時候,兀自在黑夜中行著,將大街走成一條細細的小巷,那種蒼涼古樸的細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劍想舞成朵朵劍花,此樣的感情一旦升起,就隨著月下的獨影一直長到遠方去,止也止不住的,可是長夜將盡,發(fā)現(xiàn)囊中已經(jīng)遺失的劍簇,任是豪氣干云,在無人的空巷內(nèi)在無聲的凄寂里在黯淡的夜色中,即是呼風喚雨的手揚起,最多也只是一種無效的手勢吧。
23、分離的神傷若欲雨前的黑云無邊無涯地罩下,努力地壓抑艱苦地想忘卻,它竟毫不留情的在靜脈中靜靜地流著。
或者已經(jīng)等待了太多的夜晚,或者要考驗情意的堅摯。
離別的傷悲由你的眼底汩汩閃現(xiàn),在無意藍而自藍的天色下,我由淚哭訴出我的愛,說不出的心里層層疊疊的顫動。
24、我真地不肯相信是一種痛苦,也許劍被磨鈍了,也許我是一本攤開扉頁的書,但是在苦讀書中的文字篇章時我害怕,也驚喜,由于翻過的頁中有太多的嘆息才害怕,由于后來的篇章里顯示著精彩的未知才驚喜。
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條不妥的路,微小的感觸已然難以遮掩它們的不足道。
25、我只希望在這個澄明的湖底輕泛著心靈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囂的世界。
可是我不愿去理會,因為此地連漣漪都是平靜的。
我可以酣臥著,可以把每個星星都亮成燈火,把每一絲空氣都凝成和風,所有的豪華都隱在云山海外,真淳則在有月光的時候,自湖底幽幽地浮上來。
26、生活里的記憶就像是一個個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著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驛馬,每次回頭,過去的事物就永遠成為離自己遠去的旅店,所有的歡樂與苦痛,所有的沉淀與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與失敗都在那些旅店里,到當天傍晚我們就要投宿另一家旅店了。
27、偶爾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從街道延伸出去,在極遠極遠的地方,一輪夕陽正掛在街的盡頭,這時我會想,如此美麗的夕陽實在是預示了一天即將落幕。
偶爾走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邊,有一種蕭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又有幾回呢
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屋小坐,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人,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jīng)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28、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
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29、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
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讓我們在卑濕污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凈的智慧之蓮吧
30、我陪著一位種蓮的人在他的蓮田梭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蓮田邊,娓娓向我訴說一朵蓮要如何下種,如何灌溉,如何長大,如何采收,如何避過風災,等待明年的收成時,覺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許是我們永遠難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蓮子,部有一套生命的大學問。
我站在蓮田上,看日光照射著蓮田,想起“留得殘荷聽雨聲”恐怕是蓮民難以享受的境界,因為荷殘的時候,他們又要下種了。
田中的蓮葉坐著結成一片,站著也疊成一片,在田里交纏不清。
我們用一些空虛清靈的詩歌來歌頌蓮葉何田田的美,永遠也不及種蓮的人用他們的歲月和血汗在蓮葉上寫詩吧
《從容的底氣》讀后感
輕狂是在林清玄讀初一的時候,他與7個同學一起在戲院看一部叫做《羅馬假日》的英國電影,里面的一個女主角奧黛麗·赫本,長得俊美無雙,氣質(zhì)高雅脫俗。
看完電影以后,八個人站在戲院前面,手牽手發(fā)誓,長大以后一定要娶一個奧黛麗·赫本做妻子,如果娶不到奧黛麗·赫本就誓不為人。
估計這次輕狂的暢想沒有被父親知曉,否則的話,他又要挨巴掌。
輕狂暢想是要有底氣的,否則只能是癡心妄想,白日囈語。
正如林清玄所說:“幸運通常都是給準備好的人,你要做很多準備,很多的努力,受過很多挫折,最后才會有那個幸運……養(yǎng)活自己的夢想。
”不難看出,林清玄的三個輕狂暢想,第一個是基礎,也是關鍵;第一個實現(xiàn)了,其他兩個便會迎刃而解,很容易夢想成真。
也許他早就明白這一點,并朝著這個初級目標奮進著,從那時候開始,林清玄便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經(jīng)典名著,有的熟讀好幾遍,還堅持每天練筆,增加底氣,儲備正能量,小學的時候每天寫500字,中學的時候每天寫1000字,大學的時候每天寫2000字,畢業(yè)后每天寫3000字,這樣一直不斷地為理想而寫作,幾十年如一日從未放棄。
底氣十足的林清玄終于成功了,30歲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獎項,連續(xù)10年榮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榜,40歲時,已經(jīng)出版文集近百部。
成名之后的他,第一個去的國家便是埃及,當他在埃及金字塔前給遠方的父親寫信的時候,眼淚止不地流下來——是父親一巴掌把他打成了作家,又一巴掌打到了埃及;成名之后的他,在鄉(xiāng)下舉辦了一個同學會,大家與他一樣都帶著太太去參加,飯吃到一半,林清玄站起身放眼望去,只有一個人的太太長得像奧黛麗·赫本,那就是他太太。
林清玄的“輕狂暢想”沒有一個落空,全部夢想成真,這源于他對自己能力的清醒認識,源于他對備足底氣的不懈努力,正如他總結的十二字:“大其愿,堅其志,虛其心,柔其氣。
”他說:“一個人年輕時的愿望往往決定他的人生。
你出生在怎樣的家庭,擁有怎樣的物質(zhì)條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內(nèi)心有沒有強大的愿望和為實現(xiàn)它而努力的決心,來支撐你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從容的底氣》是林清玄首部以“從容”為主題的經(jīng)典散文集。
共精選林清玄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60篇文章。
在林清玄看來,不怕跌倒,不畏失敗,就能生起一些從容。
從容是老天送給內(nèi)心有空間的人最好的禮物。
一個從容自在的人,就是一個懂得“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的人。
讀到這本書的感覺猶如鳥兒翱翔在藍天、魚兒游弋于大海、思想徜徉在宇宙中,從容、安寧猶如春風撲面而來。
林清玄的從容語錄:1. 一個人戰(zhàn)勝一千個敵人一千次,遠不及他戰(zhàn)勝自己一次
2. 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只是突破自己習慣領域的人。
3. 不怕跌倒、不畏失敗,就能生起一些從容。
從容,是老天送給內(nèi)心有空間的人最好的禮物。
4. 要為重活的高興,不要為死去的憂傷。
5. 能聞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6. 致富之道無它,惜緣、布施而已。
惜緣使我們無憾,布施使我們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7. 貪心、嗔恨、愚癡與汗、屁、嚏是一樣的東西,所以放掉貪心、流失嗔恨、打掉愚癡,是我們心靈上的三樣寶貝。
8. 寄情,不是在外面尋找寄托與慰藉。
寄情,是在轉動的世界中,有自己不變的內(nèi)在風格;是在俗世的花草中,有自己一片清朗的天地。
9. 使人生不能自在的,是由于過去習氣的繩子拉著我們團團轉;使我們不能自由的,是情絲無法斬斷。
如果能回到腳下,一念不生,就自由自在了。
10. 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發(fā)芽的人,才能勇敢地過冬,才能在流血之后還能滿樹繁葉,然后結出比剪枝以前更好的果實。
無疑,林清玄是從容的,是有底氣的從容,甚至從小就有輕狂的底氣的。
林清玄剛剛八歲的時候,父親問他長大以后做什么。
他不假思索地說,長大以后當作家,寫文章給人家看,人家就會把錢寄給你。
這個輕狂的少年,終于惹怒了父親,父親也是不假思索地給他狠狠的一巴掌。
在他父親的眼里,那簡直是癡人說夢,輕狂囈語,父親說:“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不會輪到你。
”父親沒有那個底氣,源于沒有那個才氣,父親只會拼命勞作,撫養(yǎng)18個孩子。
但林清玄是有那個底氣的,他想,將來不當作家誓不為人。
后來的林清玄又輕狂了一回。
當他努力讀書得了第一名的時候,老師獎勵給他一本地圖冊。
他邊燒水邊看地圖冊,憧憬著埃及的美好。
父親過來問他在干嗎,林清玄說他在看埃及,父親又是狠狠地打他一巴掌,踢他一腳,說可以用生命作擔保,他一生根本去不了那么遠的地方。
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打擊的林清玄又狂傲起來,心想,長大以后不去一次埃及誓不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