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蜀僧浚彈琴怎么讀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①。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②。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③。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釋注釋[注釋] ①綠綺:琴名,指名琴。
②揮手:指撥動琴弦。
③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高山,時而是流水,此處意為,聽了“流水”的曲意,塵心也為之一洗。
霜鐘:鐘聲。
賞析賞析[賞析] 這首詩描摹琴聲之妙。
作者寫蜀僧彈琴,為表現(xiàn)其彈奏技巧,只說“一揮手”,其技巧和神態(tài)的瀟灑可知;寫琴聲,只說“如聽萬壑松”,其琴聲的清朗神峻可知;寫聽琴后的心理感受,只說聽者的精神得到澄清,琴的余音引起寺內(nèi)鐘的共鳴,可知聽者心神爽朗,得到了極大的美感享受。
末句,用聽者聽得入神,不知不覺間天就黑了來反襯琴聲之美妙,松濤陣陣,流水叮咚,古剎鐘鳴,余音裊裊,使人如在天籟之音合成的交響樂包圍之中。
關于《聽蜀僧浚彈琴》的“?!钡淖x音
《聽蜀僧浚彈琴》的“?!弊x“jùn”補充:原詩: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譯文: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
高山流水音調(diào)一洗情懷,裊裊余音融入秋天霜鐘。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賞析:此詩是寫聽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極寫琴聲之入神。
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xiāng)四川,表達對他的傾慕。
頷聯(lián)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
頸聯(lián)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尾聯(lián)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
全詩一氣呵成,勢如行云流水,明快暢達。
找出《聽蜀僧濬彈琴》中描寫聲音的句子,用了什么手法
詩歌引用古書中現(xiàn)成的故事或詞句,稱為“用典”.典故用得巧,便了無痕跡,不僅可以起到“寓萬于一”“以少勝多”“言簡意豐”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詩人的情感表達得更為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便是用典恰切自然的典范,讀來清新?lián)涿?給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藝術享受.全詩共用了“綠綺”“揮手”“流水”“余響”“霜鐘”五個典故.首聯(lián)用“綠綺”一典寫出了蜀僧非凡的來歷,并以此來襯托蜀僧技藝的超群:有道是“寶劍名馬配英雄”,懷抱“綠綺”琴,可見藝非俗類.再加“西下峨眉峰”的來歷,就更讓人欽慕這位世外高人了.當然,這里詩人也委婉地表達了對蜀僧的親切之感,有考證說李白是四川人,而且他的詩歌中也不止一次吟頌過“峨眉山月”,今見僧從峨眉來,怎能不由然而生親切之感呢?
聽蜀僧浚彈琴的白話譯文
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的頸聯(lián)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用了《列子·湯問》中“高山流水”的典故,點明自已也是通曉音律之人;二是“霜鐘”出于《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
”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
”“霜鐘”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云暗幾重”照應。
【原文】: 《聽蜀僧浚彈琴》 唐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解】: 1、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相如是蜀人,彈者是蜀 僧,故以綠綺切之. 2、一:加強語氣的助詞. 3、揮手:指彈琴. 4、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 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這句是說,客中的情懷,聽了 “高山流水”的曲意,為之一洗. 5、霜鐘:指鐘聲,《山海經(jīng)》: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 鐘鳴,故言知也.”入霜鐘:余音與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韻譯】: 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高山流水音調(diào)一洗情懷,裊裊余音融入秋天霜鐘.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賞析】: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彈琴。
開頭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
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fā)了他的藝術想象。
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在他的詩里。
他對故鄉(xiāng)一直很懷戀,對于來自故鄉(xiāng)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
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xiāng)。
“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名叫綠綺,這里用來泛指名貴的琴。
司馬相如是蜀人,這里用“綠綺”更切合蜀地僧人。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簡短的十個字,把這位音樂家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與敬佩。
二三句正面描寫蜀僧彈琴。
“揮手”是彈琴的動作。
嵇康《琴賦》:“伯牙揮手,鐘期聽聲。
”“揮手”二字就是出自這里的。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這兩句用大自然宏偉的音響比喻琴聲,使人感到這琴聲一定是極其鏗鏘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這一句就字面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
但它還有更深的含義,其中包涵著一個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湯問》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現(xiàn)蜀僧和自己通過音樂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客心洗流水”五個字,很含蓄,又很自然,雖然用典,卻毫不艱澀,顯示了李白卓越的語言技巧。
下面一句“余響入霜鐘”也是用了典的。
“霜鐘”出于《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
”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
”“霜鐘”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云暗幾重”照應。
“余響入霜鐘”,意思是說,音樂終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
這句詩寫琴音與鐘聲交響,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列子·湯問》里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
宋代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用“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形容洞簫的余音。
這都是樂曲終止以后,入迷的聽者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所產(chǎn)生的想象。
“余響入霜鐘”也是如此。
清脆、流暢的琴聲漸遠漸弱,和薄暮的鐘聲共鳴著,這才發(fā)覺天色已經(jīng)晚了:“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疊疊,布滿天空。
感覺時間過得真快。
唐詩里有不少描寫音樂的佳作。
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濁的琵琶聲,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變的音響效果表現(xiàn)了出來。
唐代另一位詩人李頎有一首《聽安萬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物,形容音樂曲調(diào)的變化,把聽覺的感受訴諸視覺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
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而是著重表現(xiàn)聽琴時的感受,表現(xiàn)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
其實,“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lián)想到萬壑松聲,聯(lián)想到深山大谷,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律詩講究平仄、對仗,格律比較嚴。
而李白的這首五律卻寫得極其清新、明快,似乎一點也不費力。
其實,無論立意、構思、起結、承轉,或是對仗、用典,都經(jīng)過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著痕跡罷了。
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的藝術美,比一切雕飾更能打動人的心靈。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聽蜀僧浚彈琴 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作者: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解: 1、綠綺:琴名。
晉傅玄:有綠綺。
相如是蜀人,彈者是蜀僧,故以綠綺切之。
2、一:加強語氣的助詞。
3、揮手:指彈琴。
4、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
見。
這句是說,客中的情懷,聽了高山流水的曲意,為之一洗。
5、霜鐘:指鐘聲,: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
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
入霜鐘:余音與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譯文: 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
高山流水音調(diào)一洗情懷,裊裊余音融入秋天霜鐘。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賞析: 此詩是寫聽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極寫琴聲之入神。
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xiāng)四川,表達對他的傾慕。
頷聯(lián)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
頸聯(lián)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尾聯(lián)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
全詩一氣呵成,勢如行云流水,明快暢達。
跪求:聽蜀僧浚彈琴的白話譯文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賞析】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浚的和尚彈琴。
開頭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
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奇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fā)了他的藝術想象。
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在他的詩里。
他對故鄉(xiāng)一直很懷戀,對于來自故鄉(xiāng)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
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xiāng)。
“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名叫綠綺,這里用來泛指名貴的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簡短的十個字,把這位音樂家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
三四句正面描寫蜀僧彈琴。
“揮手”是彈琴的動作。
嵇康《琴賦》說:“伯牙揮手,鐘期聽聲。
”“揮手”二字就是出自這里的。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這兩句用大自然宏偉的音響比喻琴聲,使人感到這琴聲一定是極其鏗鏘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這一句就字面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過一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