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館》的讀后感50字
參觀博物館之觀后感今天下午不上課, 全班去參觀博物館。
忘了是誰說過,想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那么請到它的博物館去。
我早知道離我們學(xué)校不遠(yuǎn),但我一點想去的念頭都沒有。
可能是我對湛江的感情還有深到想要去了解它的程度。
雖然說不用拘在教室上課是一件令人稍感愉悅的事情,不過老師明說了,要交觀后感。
于是一開始,這只是在完成一件任務(wù)。
僅此而已。
題外話扯太多了。
不過這次之行, 還是有話說的。
總的來說,這次的博物館之行很不愉快。
在我的心中,“博物館”這三個字,它的本身就是很莊嚴(yán)得了。
何謂博物館,就是濃縮了歷史的地方,就是我們與我們的祖先交流的橋梁。
可是眼前的現(xiàn)實和我夢想的。
或許它只是一棟建筑物,剛好里面存放的是與過去有點關(guān)系的東西,又剛好它被稱為“博物館”。
來到門前時,大家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掏出手機和相機,拼命地拍啊, 照啊
照了個人的又照集體的。
一撥人照完了又換一撥。
我們站得的很整齊,表情卻僵了。
我突然害怕這洶涌的人群,害怕從他們口中發(fā)出的聲音。
老師讓我們來的目的我不得而知 但我想一定不會是讓我們來到這里拍一堆的照片,回去喜滋滋地傳上,建了一個新的相冊,就叫“博物館之行”。
只是為了讓來訪的好友看見2009年3月24日,本人去了一趟博物館。
那些照片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也傻傻的拍了很多,但我已不再想上傳到哪里。
其實這些照片要的話,網(wǎng)上那么一搜,就會閃出了一打。
就算拍了照片,又傳上了空間, 好友知道你去過。
那再往后呢,過后有多少人會解讀歷史,記住歷史。
博物館存在的意義不就是讓我們了解歷史,更加清楚地認(rèn)識到那些發(fā)生在我們的過去的事情,而不是只有到此一游的證據(jù)罷了。
人群一涌而進,突然變得像菜市場一樣喧鬧,空氣混雜起來。
身處鬧市之中,我們豈能用一顆謐靜的的心去感受流淌在我們身旁的一切,它所要傾訴的話語我們又怎么能聽得見。
我逃也似的跑上了二樓。
我只想安安靜靜地看看那些我不曾熟悉的過去,默默地又默默去親近我們的祖祖輩輩。
可是人們都不懂,在這里,連呼吸都是一種褻瀆。
其實不該說大學(xué)生沒素質(zhì),而是我們整個民族的通病。
多少年了,總是會在一些雜志和報刊上看到類似那樣的文章,說中國人到國外旅行,每到一處都是大聲的喧嘩。
以致外國人在一些地方特地用漢語標(biāo)明不要做什么什么之類。
我相信,只要是中國人看到這些文章一定會很氣憤,說老外看不起咱中國人。
其實我們不能怨別人,是我們自己不要了自己的臉。
才丟臉丟到全世界去。
熟話說“人無完人”,一個人犯錯不要緊,但要緊的是知錯卻不改錯。
中國騰飛了,GDP直線的增長了。
在別人眼中看來,只不過是一群暴發(fā)戶而已。
不然這么多年了,連大學(xué)生都不知道在一些公共場所,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別人。
或許應(yīng)該這么說,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說來也是,讀了十幾年書,也不見在哪個年級開過問題的課程。
中國相傳的“禮儀之邦”沒有繼承下來,誰之過
我從二樓下來, 坐在門口坐等著大隊伍轉(zhuǎn)移到二樓了, 才走進大廳。
我觀察了一下,坐在門口的那些也許是工作員的阿姨,也是唾沫滿天飛,說的不亦樂乎。
這里已經(jīng)沒有一處可以棲息的地方。
回去時,我在門口轉(zhuǎn)了幾圈,又看見了那炮口里面塞滿了垃圾。
扔的人不該,管的人不該。
其實不是我雞蛋里挑骨頭,只是這一幕一幕真的讓我很不舒服。
有時我會想,歷史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們孜孜不倦的尋根探源又是為了什么。
就像是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過去和回憶,而每個民族,每個國家也有它的過去和回憶。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我走進一樓的大廳,映入眼簾是一副巨幅油畫。
畫的是抗法戰(zhàn)爭的畫面。
不知為何,我竟然有淚積在眼眶。
1889對我們來說是個遙遠(yuǎn)的年代,離現(xiàn)在已有一百二十年。
即使透過照片,我也難以想得出那個時代的樣子。
也無法感受的到那個時代的災(zāi)難和疼痛。
不管是之前的還是眼前的,留給我的是歷史書上的一串串文字和一幅幅黑白的圖片。
將近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的祖祖先先可是戰(zhàn)斗了100年。
寸金橋我常常走過。
可是我不知道這是為了紀(jì)念抗法烈士。
我以為這是關(guān)于“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典故。
孰不知是“一寸土地一寸金”啊。
原來它承載的是如此沉重的意義。
昔日的寸金土地莫不是血流成河,尸骨皚皚。
誰可知道,腳下堅立的土地,沉睡著多少靈魂。
時時刻刻守護著他們誓死都不愿放棄的家園。
我們是幸福的,沒有戰(zhàn)爭。
我們是幸運的,在先人的庇護下,不知天高的成長。
我不得不為我們的祖先深深地感動。
二十一世紀(jì)的今天,科技發(fā)達(dá),武器先進,想要取得勝利并非是一件難事。
可是一百多年前,經(jīng)濟等多方面的實力與西方相差甚遠(yuǎn)。
憑的是滿腔的熱血,對祖國母親無限的熱愛,對家園的堅定守護。
縱然赤手空拳,硬是讓敵人畏懼三分。
用那血肉身軀,擋住千軍和萬馬。
人總會有一死。
好男兒就應(yīng)當(dāng)保家衛(wèi)國,在所不惜。
死亡,誰不曾害怕過
這戰(zhàn)爭沒完沒了,似乎看不到盡頭。
我害怕自己再也不能回到妻兒身邊。
我多想像以往一樣,在地里回來后,一家人喝著熱熱的菜湯。
前有古者,后有來人。
我不是第一個倒下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倒下的。
前方已尸骨皚皚,后面還有無數(shù)的人倒下。
在閉上眼睛的那一剎那,我又看見了她如花的笑靨。
如果風(fēng)會說話,請告訴她,戰(zhàn)爭一定會有結(jié)束的那一天,要好好的活下去,把孩兒撫養(yǎng)成人。
戰(zhàn)爭呵,從古至今,讓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母親,若不是你太過孱弱,你的孩兒怎么會遭受如此的恥辱。
可即便這樣,我也不曾有過一句怨言。
戰(zhàn)爭的世界,我們沒有在里面。
硝煙四起,妻離子散,家園破碎的悲痛,豈是生在蜜罐、長在蜜罐里的我們能夠領(lǐng)悟的。
唯一可以窺的一二的,只有那時的詩人留下給我們心海澎湃的詩篇。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座紀(jì)念碑,銘記歷史,銘記我們的祖祖輩輩為了我們的幸福,曾經(jīng)犧牲了性命。
有點多,你選著抄吧
3本書的讀后感
《天使雕像》讀后感 這次我們的漂流書是《天使雕像》它的作者是:E.L.柯尼斯柏格,1930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zhèn)長大。
她雖然從小喜愛閱讀,但上學(xué)時卻選擇了主修化學(xué),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化學(xué)教師。
后來她慢慢地發(fā)覺自己感興趣的是學(xué)生腦子里在想些什么而不是實驗室中的瓶瓶罐罐。
與此同時,她發(fā)現(xiàn)自己對繪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在她開始寫作。
也嘗試著自己畫插圖。
她的作品結(jié)構(gòu)細(xì)膩,富有邏輯性和幽默感,這可能也得益于她早年的理科學(xué)習(xí)。
本書曾榮獲1968年紐伯瑞兒童文學(xué)獎金獎;這本書還獲得了國際大獎小說。
可見這是一本多么好的呀
《天使雕像》是本迷人的作品。
姐弟倆離家出走,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寄宿一個多星期,情節(jié)細(xì)致動人。
故事中十二歲的克勞迪婭精心安排所有冒險的旅程讓我們敬佩。
姐弟兩人同行,行事不慌不忙,情緒平穩(wěn)鎮(zhèn)定,使得原本超乎想象的背景可以讓我們接受。
明知一般民眾絕不可能在大都會博物館過夜,但全書的氣氛營造和細(xì)節(jié)安排卻使讀者深信不疑 ,這就是作者的“虛構(gòu)”功力高超之處,令人不得不嘆服。
克勞迪婭厭倦了家里千第一律的生活,她每天都要洗碗、清理垃圾筒……她想做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于是就精心策劃了一場“離家出走”。
她選擇的去處是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物色的同伴是她既“富有”又小氣的弟弟杰米。
在戒備森嚴(yán)的大都會博物館里,他們倆竟神奇地度過了一個星期
在這期間,一座被疑為是米開朗琪羅雕刻的小天使雕像正在博物館里展出。
克勞迪婭立刻被這座雕像吸引住了,她決意要弄清這座雕像到底出自誰人之手。
可眼下,他們沒有絲毫線索,而且錢也快用光了……克勞迪婭不甘心這樣“平庸”地回家去,她和弟弟利用最后的一點錢,終于找到了雕像原來的主人福蘭克威爾夫人。
克勞迪婭厭倦家中做不完的家務(wù),她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因此決定離家出走,暫時離開舒適的住處;但她想尋找的是一處有點奢侈、優(yōu)雅忙碌的地方,因此選擇了大都會博物館;最重要的是有一位有錢的旅伴,因此她選了小氣鬼弟弟杰米。
我想:克勞迪婭是個有勇氣也有計謀的女孩,她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作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知道了雕刻天使雕像的確是米開朗基羅,并保守這個秘密。
正像書中所說的:“克勞迪婭真正想要的時帶一個秘密回家。
天使雕像是一個秘密,這個秘密讓它很興奮,覺得很重要。
”是啊,其實我現(xiàn)在也很希望可以保守一個秘密。
在以前,我保守過一個秘密,那個秘密讓我高興了很長時間。
因為保守秘密使我有一種責(zé)任感,我喜歡這種感覺
我也要學(xué)習(xí)克勞迪婭的那種不怕困難的精神,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不怕辛苦
《天使雕像》讀后感 讀完《天使雕像》這本書后,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勇于探索,不怕困難,才能求得真知。
這本小說寫了克勞迪亞和她的既“富有”,又小氣的弟弟杰米厭倦了家里千篇一律的平淡生活,他們倆每天都要洗碗清潔垃圾桶……他們倆想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事,于是精心策劃了一場“離家出走”。
他們倆選擇的去處是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在戒備森嚴(yán)的大都會博物館里,他們倆竟神奇地度過了一個星期
在這期間,一座被疑為是米開朗琪羅雕刻的小天使雕像正在博物院里展出。
克勞迪亞立刻被這座雕像吸引住了,她決定要弄清這座雕像到底出自誰之手。
他們先從雕像的白天鵝絨的墊子上發(fā)現(xiàn)了代表米開朗琪羅的“M”,為了求證,他們倆還在博物館的摩肩接踵的書店里找了一天,終于找到了書面印有“M”的書,證實了天使雕像正是米開朗琪羅的作品。
為了盡快把這個秘密告訴博物館館長,他們千方百計地借了一臺打字機,租了一個郵箱,總算把信發(fā)出去了。
他們倆如釋重負(fù),完成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別提有多高興了,可是他們已經(jīng)囊中羞澀,離家出走時帶的錢已所剩無幾了,他們倆只好步行回家。
讀完《天使雕像》這本書后,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當(dāng)我們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要能對現(xiàn)實有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那么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就能夠激勵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并能夠使我們找到成功的鑰匙。
《呼蘭河傳》讀后感 暑假里,我讀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
小說表達(dá)作者對祖父的情結(jié),用充滿童真的文筆描繪了人物和事件,有諷刺有贊賞,有熱鬧也有寂寞。
打開書的第一頁,我仿佛置身于二十世紀(jì)20年代的小城鎮(zhèn)——呼蘭河。
呼蘭河并不繁華,但在單調(diào)中卻蘊含著生機,夾雜著悲涼。
這里有東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yī)生,有被當(dāng)?shù)赜廾梁蜔o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團圓媳婦,有胡同里賣麻花、粉房里掛粉條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懇老實的馮歪嘴子,有潔癖的祖母,更有“我”跟著祖父學(xué)唐詩、學(xué)下地。
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童趣、童真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不自覺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
童年在作者的筆下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
在作者蕭紅看來,這些故事并不美。
可在我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更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從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后感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生不變得像冰冷的街角——呼蘭河畔 的生活。
故事里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龍王 啊,什么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
那里人是 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 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一條人命(瘋子,小 孩,伙計等)沒了算不了什么也就不說了。
爛漫的筆調(diào)下刻畫 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
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
看了生日再去嫁, 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
雖然這么愚 昧,這么這個樣卻在這么個家庭還有這么個溫馨,點點的那 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著,碰也碰不透。
“我的祖父”在第三章里出現(xiàn),終于在白色的床單上出現(xiàn) 了個唇印,快樂地和祖父那種自由的生活。
種豆子種瓜了,還 真令人快樂阿
《呼蘭河傳》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 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不 但見之于全書的情調(diào),也見之于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 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茅盾沒有說錯.
超鼠奇?zhèn)b博物館大戰(zhàn)讀后感400個字左右
在這個快樂的暑假里,我看了一本課外書,它的名字叫做《超鼠奇?zhèn)b博物館大戰(zhàn)》,這本書可有趣了。
故事講述的是閃電鼠實驗室里有一個叫小沙鼠的發(fā)明家發(fā)明了一個叫原子加速器的東西,但是讓三只流氓鼠給破壞了,然后從里面跑出來了三只鼠叫“超鼠奇賊”,它們居然和超鼠奇?zhèn)b長得一模一樣,之后它們在城市里大肆破壞,因為超鼠奇賊和超鼠奇?zhèn)b長的一模一樣,所以鼠民們也不在和超鼠奇?zhèn)b友好,在藍(lán)色魅影、科貝斗等人的幫助下,最后超鼠奇?zhèn)b把超鼠奇賊送回了原子加速器里并把出口封了起來,城市終于安寧了。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超級鼠了,因為它非常有智慧,勇于面對挫折,而且它會七十二變,真希望我也有這樣的本領(lǐng)。
并且通過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團結(jié)就是力量,在生活學(xué)習(xí)中,遇到困難時不能退縮,要運用智慧去克服困難,解決一切難題。
求首都博物館觀后感,在線等
一進博物館就是一個大廳,大廳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紹展區(qū)的分布。
博物館總共分為5層,分為東區(qū)西區(qū)。
首先我來到的是“古代繪畫藝術(shù)精品展廳”,這里陳列的是明清繪畫作品。
對于繪畫作品我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的門外漢,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畫家通過筆墨丹青,揮灑出的那種意境深邃、飄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
順著二層的螺旋結(jié)構(gòu)我來到了三層的“明清書法藝術(shù)精品展”,以收藏或流傳于北京的明、清時期的名家墨書精品為主線,展示北京書法藝術(shù)的特色。
四層有“燕地青銅藝術(shù)精品展”,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shù)、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shù)。
四層還有“京劇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臉譜,戲服,聽?wèi)虻牟铇牵谛∽琅钥粗懊娴拇笃聊徽谏涎莸膽騽?,能真實親切感受到當(dāng)時來茶樓休閑的人,那種自在享受的心情。
四層還有我最關(guān)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細(xì)的“古代瓷器藝術(shù)精品展”,它分宋遼金、元、明、清四個展廳,以宋遼金至明清時期北京地區(qū)重要遺址、墓葬、窯藏出土文物為主。
該展覽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個歷史時期出土及傳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國古代陶瓷發(fā)展史各階段發(fā)展軌跡,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瑰寶----中國古代瓷器藝術(shù)的歷史風(fēng)貌。
劉墉書法作品 這里有太多讓我吃驚,甚至是讓我震撼的作品。
很多我以前只在書上見過,沒想到這次可以見到實物,這讓我非常的興奮。
有一件工藝絕對堪稱精細(xì),那就是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戲劇舞臺人物紋枕,此瓷枕雕鏤成戲臺形式,戲臺上珠簾漫卷,眾多演員正在演出一場戲劇,反映了元代戲劇流行的社會風(fēng)尚。
瓷枕鏤雕精細(xì),集建筑、舞臺與瓷塑藝術(shù)于一體,表現(xiàn)出元代戲劇藝術(shù)的面貌及景德鎮(zhèn)窯工高超的制瓷工藝。
瓷枕里邊的人物、舞臺竟也雕刻的如此精致。
而且它的舞臺梁柱、欄桿都非常的細(xì),真怕輕輕一碰就會斷掉。
不知道怎么會保存到現(xiàn)在還這么完整。
真是讓我激動感慨萬分
陶瓷展廳里的很多展品都太讓我大開眼界了,可惜記憶有限,不能在這里一一列舉了。
真希望還有機會,讓我看的更仔細(xì)一些。
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四層,來到了五層。
五層是“古代玉器藝術(shù)精品展”,分為新石器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三大部分。
本展覽從展現(xiàn)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反映了北京地區(qū)的玉器發(fā)展史和藝術(shù)特色。
我非常喜歡青白玉,看上去非常的純凈,有些可以說是晶瑩剔透,看了就讓人喜歡。
五層還有“老北京民俗展”,在這個展廳隨處可見用小泥人模仿當(dāng)時婚慶熱鬧喜慶的場面,透露出當(dāng)時純樸的民風(fēng)民情。
除了這些還記得有剪紙展,風(fēng)箏展,北京小吃展,服飾展。
時間就這么匆匆過去了,沒有辦法,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首博。
真想讓我的家人也來看看,絕對不枉此行。
留給我的是太多驚奇,太多的震撼,我到現(xiàn)在都處在興奮之中。
少年偵探社博物館驚魂夜讀后感400字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一:參觀博物館有感 又一次參觀了歷史博物館,每一次都會有新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而且永遠(yuǎn)感覺不到厭煩。
走進歷史的長河,沉浸在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輝煌之中,在賞心悅目的同時,更感嘆于漢唐時期的政治開明,文化自由,科學(xué)縝密,經(jīng)濟開放,藝術(shù)燦爛,軍事強大。
根植在統(tǒng)治者內(nèi)心的,不是玩虛假的數(shù)字游戲,搞面子工程,與民奪利,而是建設(shè)一個“外硬內(nèi)軟”的國家,讓生活在這里的人感到自豪和滿足。
人民也不用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發(fā)愁,連稅負(fù)也降最低,醫(yī)療是完善的,教育是公平的。
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幾千年以后,在這片土地上,“有尊嚴(yán)地生活”竟成為統(tǒng)治者賣弄的噱頭和人民的奢望。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長安,擁有三百萬人口,城市規(guī)劃謹(jǐn)偌棋盤,文人墨客多入牛毛,各國商賈穿梭其間,市民百姓安居樂業(yè)。
女人們可以不用為了病態(tài)美的骨感身姿而放棄享受美食的權(quán)利,可以身著男服甚至胡服,騎馬,射箭,狩獵,蹴鞠,馬球,摔跤……或是批上羽衣彌裳翩翩起舞,放肆地炫耀出自己豐腴的身材。
女人是可以當(dāng)皇帝的,只要她有能力。
兒媳婦是可以娶的,只要有真愛。
走出博物館,回到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和諧盛世,心中不免有些遺憾和不甘,方才想起歷史發(fā)展中出現(xiàn)倒退。
篇二:參觀博物館有感 就在前天冒著寒冷的天氣緩步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以飽滿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歷史情懷參觀我們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