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廉政的讀后感
《廉政文章讀后感》近日,在雜志上看到一則新聞:中共臺州市紀委定期向市管干部推薦廉政文章,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筑牢領導干部反腐倡廉思想防線的一項重要舉措。
經常閱讀市紀委推薦的廉政文章,使我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fā)。
同時也感到市紀委定期向市民推薦廉政文章這一做法,非常有價值,應當長期堅持。
首先是非常受歡迎。
雖然形式簡單,但寓意深遠。
從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黨組織對領導干部的關心愛護和對黨風廉政建設的高度重視。
雖然耗時不多,但受益非淺。
每次推薦的廉政文章只有短短的幾頁,閱讀所需的時間也不多,但所推薦的廉政文章能夠溶思想性、知識性、史料性于一體,非常具有可讀性,每次閱讀使人感到就像是聽了一堂不設講臺、不見講師的廉政講座,從中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和精神營養(yǎng)。
雖然文風各異,但貼近生活。
推薦的廉政文章,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得比較緊密,通俗易懂,令人深思,具有現(xiàn)實感,親和力,我們想看、愛看。
其次是非常有特色。
廉政文章,風格各異,特色鮮明。
既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廉政文化的精典故事,又有當今社會廉政文化的現(xiàn)代理念;既有廉潔自律的正面典型,又有貪污腐敗的反面教材;既有各級領導的諄諄教導,又有腐敗分子的現(xiàn)身說法;既有原汁原味的心得體會和聲淚俱下的悔過筆錄,又有重點提示的按語和畫龍點睛的精彩點評,閱讀以后使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第三是非常起作用。
我們通過經常閱讀廉政文章,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進一步增強嚴于律已的意識。
經常告誡自己,要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做到慎始、慎微、慎獨、慎欲,始終做到警鐘長鳴,保持清醒頭腦。
二是可以進一步純潔廉潔從政的品德。
經常告誡自己,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黨組織培養(yǎng)的結果,都是家庭的支持和個人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我們要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干干凈凈行事。
三是可以進一步強化反腐倡廉的責任。
經常告誡自己,不僅要廉潔自律,而且要管好部屬,管好身邊工作人員,管好家屬子女,同時還要敢于同違反廉潔自律規(guī)定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為實現(xiàn)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有關廉潔的讀后感
300字左右
《廉潔修身》讀后感 這個學期,我讀了《廉潔修身》這一本關于青少年修身養(yǎng)性的書,讀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需具備的基本品質:誠實守信、勤勞節(jié)儉、謙虛禮讓、自省自律、遵紀守法…….其中,最讓我感悟深刻的是:誠實、守信。
因為我覺得這兩點對于是青少年很重要。
說到誠實守信,我記得在這本書里有個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刻。
因為一個讀名牌大學的博士,每次去面試用人單位的人都對他很滿意,但后來卻沒有聘用他。
我讀到這覺得奇怪,為什么大家都沒有聘用
原來在他的個人檔案中有兩次逃票的記錄。
所以大家都沒有聘用他。
讀完這個故事。
我明白了不誠實的,就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生活和工作自然就會遇到許多麻煩。
所以誠實的品德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證”。
看完這個誠實守信的單元,我總結了一個道理:謊言再美麗,總是害人害己,終究也被人識破;誠實是做人的根本,這種美德好比盛開的鮮花。
讀完了《廉潔修身》這一本書,使我受益無窮,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所以,我們從小做起,要誠實、守信、節(jié)儉…..做一名知榮辱,樹新風的新時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為國家的未來做貢獻,我們要把傳統(tǒng)美德記在心。
《細節(jié)決定成敗》讀后感:清正廉潔細節(jié)為重 程榮?! ⊥糁星笙壬摹都毠?jié)決定成敗》一書強調:不論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jié),把小事做細、做透,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真理。
從細節(jié)入手,把小事做好,這不但是提高企業(yè)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的法寶,也是我們反腐倡廉、拒腐防變的一劑良藥。
在構建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和清正廉潔的工作中,也需要我們注重細節(jié),從細微之處入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廉潔自律,一身正氣,防微杜漸,筑牢拒腐防變的銅墻鐵壁。
細節(jié)是什么?詞典的解釋是,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或情節(jié)。
有人比喻說,細節(jié)是轉動鏈條上的扣環(huán),是千里鋼軌上的鉚釘,是參天大樹上的葉蕾,是廣袤田野上的萌芽…,細節(jié)雖細,卻是基礎,少不得,離不了。
細節(jié)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視,麻痹大意,嗤之以鼻;細節(jié)因其“細”,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瑣,不屑一顧。
但對于清正廉潔的為官者,他們都是從細小細微處嚴于律己,做到儉樸無私、一身正氣。
清朝康熙年間一名叫張清恪的官員,因為他政績斐然被提升為督撫,面對親朋好友送來的賀禮他一概拒收。
他說“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毫一厘,民之脂膏。
”可見他深知“細節(jié)”的道理,領會到“防微杜漸”的辯證關系,先有“防微”,然后才有“杜漸”;先從細處入手,方能從大處防變。
有這樣兩句詩:“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
”詩中以生動形象的比喻,闡釋了從量變到質變這一規(guī)律的深刻哲理。
古人都認識到了“由小變大”的可能性,“小惡”會發(fā)展到“大惡”,小錯誤會發(fā)展成大錯誤。
原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王樂毅在悔過書中寫道:“我的墮落就是從‘不矜細行’中開始的。
”他由起初的“送禮不要,請客不到”,逐漸“盛情難卻”地收受財物,進而發(fā)展到“來者不拒,習以為?!?,最終滑進了腐敗的深淵。
在我們黨內涌現(xiàn)出來以任長霞、鄭培民、牛玉儒、楊業(yè)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yōu)秀領導干部,他們身上突出的一點,就是“謹小慎微”,從細微處入手。
如鄭培民同志,他無論是工作調動、搬家還是兒子升學,女兒出嫁等,從不張揚,堅持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
他經常警示自己:“對待身外之物要鐵石心腸。
” 清正廉潔,細節(jié)為重。
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為政清廉,就要從思想上強化“小節(jié)”意識,行為上要防微杜漸,堅持從細微之處人手從每個細節(jié)做起,克己自律,始終做到“九慎、九謹防”:一要慎始,謹防第一次。
加強廉政建設,保持自身廉潔,關鍵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的不為所動,就掌握了主動權,就能在各種腐蝕誘惑面前立于不敗之地。
二要慎微,謹防積小成大。
要破除“小節(jié)無礙大局”的思想,從細小之處嚴格要求自己。
三要慎好,謹防嗜好誤前程。
有些別有用心之徒往往是從你的嗜好打開缺口,引誘你腐敗,因此我們切不可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習慣恣情放縱,而應當把它與廉政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廉政修養(yǎng)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揚之,不合拍的棄之,介于中間的節(jié)之。
四要慎友,謹防被壞朋友拉下水。
要近君子遠小人,多交一些有思想、有知識、有見解,講道德、講修養(yǎng),敢說真話、品德高尚的知心朋友,不交那些沾滿銅臭氣、酒肉氣、耍權弄術、品德低下的朋友。
五要慎欲,謹防欲火自焚。
要做到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生不恥,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對物質的追求要適度,不做物欲的奴隸。
六要慎權,謹防權力濫用。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一定要正確對待人民賦予的權力,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地謹慎行事,正確處理好權力與責任的關系,切不可濫用權力和以權謀私。
七要慎言,謹防口無遮掩。
要堅持“從嚴治口”,約束好自己的言行,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不講不利于團結和損人利己的話。
八要慎獨,謹防自我放縱。
要時時處處檢點自己的行為,在獨自一人、無人監(jiān)督時不做任何不道德和違紀的事情,在任何時候都抵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不為權、錢、色所動。
九要慎終,謹防晚節(jié)不保。
要善始善終,保持革命晚節(jié),永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jié)和先進性。
人生如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我們在反腐倡廉斗爭中,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定要強化“小節(jié)”意識,筑牢反腐堤壩,這樣才能坦坦蕩蕩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為官,真正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民公仆。
參考資料: 網上
求與廉政文化有關的讀后感。
回答可供參考 希望對你有幫助近日,我閱讀了廉政書籍《中國廉政史話》一書,從而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論意義和中國廉政建設的歷史經驗,我覺得對于我們今天的廉政建設有著借鑒和參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
其本來的含義與“廉正”相同---“廉”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們對于廉政的理性認識也日益深化。
盡管“廉政”迄今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但其基本含義大致有:造就一個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圍、建立廉潔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訂并嚴格實施確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級官吏樹立廉潔奉公的官德與不貪不淫的私德。
簡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結合與辯證統(tǒng)一。
該書記載了上起國家制度出現(xiàn)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開創(chuàng)的廉政新風,時間跨越5000余年,歷經五大社會形態(tài),可謂源遠流長。
漫長的中國廉政史積淀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批判繼承。
首先,是以民為本、順應民心的傳統(tǒng)。
自從《尚書》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和“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民本思想之后,歷代進步思想家和比較開明的統(tǒng)治者都能堅持民本與愛民的思想傳統(tǒng),并在統(tǒng)治制度與政策的設計上有所體現(xiàn)。
民本與愛民,既是中國廉政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歷代廉政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
其次,是如何處理德治與法治關系的經驗。
在中國政治史上,出現(xiàn)過德法并舉、單純法治、無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國理念和政治模式。
比較起來,還是儒法結合的“德法并舉”模式更加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
但就廉政而言,無論是“德法并舉”還是“德本法用”理想,對于中國的廉政建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三,是勇于進諫和善于納諫的經驗。
在中國廉政史上,御史監(jiān)察制度雖然有人治之弊,但還是有正面作用。
在此制度下,涌現(xiàn)了許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進諫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強權、公正執(zhí)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中國廉政史上,涌現(xiàn)了許多不畏強權、執(zhí)法如山的模范人物與典型事跡,如東漢光武帝時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劉宗周。
第五,是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官德與政風。
任何時代的廉政,都是與執(zhí)政官員的道德品質和行政作風密不可分的。
所以,中國的主流思想家總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在中國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優(yōu)秀品格。
以上有關廉政建設的歷史經驗,是我們中國廉政文化的寶貴財富,至今仍有極其重要的人文價值。
通過對《廉政教育讀本》的學習,通過對違法違紀分子蛻變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的深刻反思,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如何以史為鑒,從中吸取教訓,如何從我做起,從自我管起,并在市場經濟的大風大浪中管得住自己,經受得住考驗,是一個非?,F(xiàn)實也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
一、只有勤于學習,才能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
思想放松,必然導致行為偏差,方向偏軌。
只有堅持學習,首先是理論上的學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警惕。
鄭培民、汪洋湖等優(yōu)秀領導干部,是新時期實踐“三個代表”的楷模,在他們那里最為閃光的是: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堅定的政治方向、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相反,剖析王懷忠等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當事人的年齡不一樣,崗位不一樣,所犯案情不一樣,但導致他們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確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長期放松學習,放松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最后導致他們放棄了理想信念,放棄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走上了蛻化變質的不歸路。
事實說明,切實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改造世界觀是領導干部一輩子的事,什么時候有所放松,就可能犯錯誤,摔跟頭。
古人曾說,“吾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在當今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的歷史環(huán)境下,領導干部面對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zhàn)和誘惑。
如何拒腐蝕,永不沾,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結合新的實踐,聯(lián)系自身的思想實際,切實加強理論學習,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加強經濟、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識的學習,用現(xiàn)代科學文明充實自己,牢固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牢筑起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從根本上提高拒腐防變的免疫力。
只有這樣,才能潔身自好,抗得住各種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才能真正回答好參加革命為什么,現(xiàn)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的問題。
讀廉潔故事有感
廉潔——我們每個人最寶貴的東西,是做人最根本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缺少了廉潔,那他就不配做人。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寧愿放棄金錢、地位,就不放棄廉潔。
一句:“只要我當一天總理,會議室就不準裝修
”一句:“我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
”一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最近我讀了幾個廉潔故事,使我深有感觸。
〈〈兩袖清風的于謙〉〉里面講了,于謙曾經在河南、山西當過巡撫。
當時,朝中大權都被一個叫王振的太監(jiān)掌握。
地方官進京辦事,都必須給他送禮,留下“買路錢”。
可于謙不喜歡這么做,他的手下勸道:“你還是給王振送點禮吧。
于謙聽了,甩甩自己的衣袖,笑著說:“我只有兩袖清風,沒什么好送的。
”可見,于謙真是一個清正廉潔好官。
雖然王振是掌握朝中大權的,但于謙還是不改變自己的觀點,不做一點虧心事。
還有一個故事令我難忘,題目叫〈〈不搞特殊〉〉。
1927年冬,毛 澤東帶領工農紅軍住在寧岡縣茅平村。
他們生活非常艱苦,天天吃糙紅米和南瓜煮稀飯。
因為米粒少,吃了一會就餓了。
但從來不搞特殊,始終和戰(zhàn)士們一個鍋里盛飯。
警衛(wèi)員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煮了半斤干飯給。
一開始他很奇怪,便問戰(zhàn)士們今天也吃這樣的飯。
警衛(wèi)員不敢隱瞞,便說了實話。
聽了,說:“我不會吃的,戰(zhàn)士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不應該有特殊待遇。
”警衛(wèi)員見毛主席態(tài)度堅決,便拿回去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覺得不愧為中國國家主席,他之所以治好國家,一大半是因為他公正廉明。
雖然他是國家主席,但他認為他和人民一樣,不分高低。
不應該人民吃粗茶淡飯,他自己大魚大肉,這樣就不算廉潔。
同學們,這些在我們心目中的偉人,他們不都具有清正廉潔的美好品質嗎
讓我們從小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廉潔的好公民。
關于廉潔故事的讀后感
掃墓又一個清明節(jié),我們身穿,胸前偑帶著鮮艷的紅領巾,左側還別著親作的花,向烈士陵園進發(fā)。
我們邁著整齊而堅定的步伐,進入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心想:革命烈士呀
我們來看望你們了。
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十分幸福。
你們安息吧
在27米高的紀念碑上寫著周恩來總理的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們就在那里舉辦了主題大隊會,歌聲是那么嘹亮,朗誦是那么深情,演奏是那么悅耳,我們無比的激動,默默地告慰著我們心中的英雄。
之后我們來到了烈士事跡陳列館,一進陳列館,最搶眼的就是那幅大型油畫,畫的是紅軍隊伍正在艱難的爬著山峰,戰(zhàn)士們的腳下都是萬丈深淵,稍有不慎就會喪失生命,可是戰(zhàn)士們并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咬著牙,艱難的向上爬著、爬著,永往直前。
在陳列館里我看到許多烈士的軍功章和烈士們的事跡介紹。
看著他們的事跡,我仿佛看見他們視死如歸、英勇殺敵的動人場面,我仿佛聽到了烈士們英勇不屈的聲音。
烈士們?yōu)榱俗鎳冻隽艘磺幸磺校瑸榱巳嗣?,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烈士們啊
愿你們像那美麗的鮮花,在祖國大地上散發(fā)出陣陣芳香,讓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生機與希望
來到陵園墓地,我們一一進行瞻仰,把手中的白花,把親手編制的花籃送給最可敬的英雄。
這時我仿佛看見無數(shù)英烈站在我們面前,頂天立地
是他們,就是他們,為了我們的新中國,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烈士們啊
你們那寧死不屈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前進,讓我們每個人都充滿著為祖國不懈努力的信心。
烈士們啊
明年的今天,會有更多的人來看望你們的,安息吧
掃墓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盯著日本鬼子;一個強壯有力的身體,日日夜夜地斗著日本鬼子;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因戰(zhàn)爭而喪生了。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來到你的墓前,我們細細地打量著你的周圍:一棵棵蒼松翠柏,好像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們舉著隊旗來到你面前,把花圈放在你身旁。
過了一會兒,老師給我們講起了你的生平簡介,我們仿佛看見你被日本鬼子捉去,拷打逼供,想讓你說出共產黨在何處,可你死不回答;又仿佛看見日本鬼子火了,一刀把你殺了……然后,老師放起了悲壯而有凄涼的音樂,老師和我們低頭不語,都不由自主地哭了起來,眼里閃著淚花。
老師和我們都痛惜你這么年輕就喪生,又為你對祖國的忠心而敬佩。
接著,我們又把鮮花給你獻上,把照片給你獻上,請你聞聞鮮花的芳香,看看祖國的發(fā)展,了結你的心愿,不再讓你擔心。
最后,老師教導我們向你學習愛國的精神。
我想對你說:張應春奶奶,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和戰(zhàn)友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盯著日本鬼子;一個強壯有力的身體,日日夜夜地斗著日本鬼子;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因戰(zhàn)爭而喪生了。
寫廉潔小故事的讀后感
廉 潔 小 故 事 讀 后 感 [ 2009-10-29 9:13:00 | By: eszxx32 ] 提到廉潔,大家一定會想到為官清廉的于成龍、公正嚴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則的周恩來......他們都是廉潔的模范,我們學習的榜樣。
毛主席爺爺?shù)墓?jié)儉清廉家喻戶曉。
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候紅軍天天只能吃干糧和青棵面,有時候,只能吃糙紅米和南瓜煮稀飯。
開頭吃幾餐還覺的有點香甜,吃多了就會覺的難吃,可是不搞特殊,仍然和戰(zhàn)士們從一個鍋里盛飯吃。
警衛(wèi)員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戰(zhàn)士們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飯,非常不忍心,便給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飯。
毛主席看了很生氣,硬是不肯吃,還說道:“我不能搞特殊。
南瓜稀飯又香又甜,很好吃嘛。
戰(zhàn)士門能吃,我就不能吃嗎
你要知道,受壓迫受剝削的窮人連野菜都吃不上了啦。
快把飯送回去
”小胡還想說什么,可是已經把那碗白米飯塞回到他手里,小胡沒辦法了,只好把飯拿回廚房去了。
讀了毛主席爺爺?shù)牧疂嵐适?,我深受感觸,而我們是祖國建設事業(yè)的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所以我們更要從小做堂堂正正的人,每個人都從小敬重有操守,重清廉,崇尚有義氣,重義節(jié)、正確對待財物的人,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清正廉潔的故事和讀后感
政故事《禹王戒酒》有感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事,特別是他為了治三過家門不入的傳說是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可是禹王曾下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這一道戒酒令與廉政有關,恐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這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這樣的,大禹有一個女兒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聞到一股奇香,她尋香便找到了一個叫儀狄的家里。
原來儀狄是釀酒的,他釀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
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渾身舒暢,便把儀狄請到了王宮里去釀酒,說是等她爹大禹回來好喝。
儀狄釀的酒好,王宮里的人沒一個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經常飲酒作樂,自然這樣一來就耽誤了辦事。
后來,大禹治理了九條大河回來,游春就立即將美酒獻給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覺得味道好極了,便連喝了幾碗,于是大醉。
一醉就兩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
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誤事。
于是,他把臣子們召集起來說:“酒雖好喝,但難免誤事。
”還斷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準人們再釀酒、飲酒。
可是,儀狄還是偷偷釀酒,并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到了商紂王時代,這個暴君為了飲酒作樂,專門把儀狄的傳人召進王宮大量釀酒,把酒裝到花園的大池里,把肉掛在樹枝上,“酒池肉林”荒淫無度,最后亡了國。
后人通過歷史故事總結出這樣一句帶有真理性質的名言:“禹王戒酒傳天下,紂王酗酒失天下。
” 這個歷史故事對我們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極了但凡是人誰能不喜歡,何罪之有
在這個世界上生來就抗拒美好東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嘛。
但是當美好的東西成為了一種誘惑的時候,人們面對誘惑就各有不同了。
比如,誘惑在大禹這樣的人面前馬上就變成了一座警鐘,立刻讓他聯(lián)想到“亡國”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無道者商紂王那里,誘惑就成了一把利劍,一讓他亡了國,二要了他的命。
歷史之鑒使人警醒,雖歷經上下五千年其教訓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猶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