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好家長》小學生家長篇讀后感
中國之少年,一個字:苦.問曰:何出此言?答之:中國之少年,自幼讀書,直至青年,做著成人也未必能承受的負擔,何言不苦?少年,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一只想要飛翔的鳥.在如此嬌嫩的時期,卻被加上了學習的枷鎖.那些沉重的枷鎖,鎖死了鮮花,鎖斷了翅膀.如今人人喊減負,卻是越減越負.在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競爭力如此之大,減負了,如何競爭?家長們?nèi)缡钦f.不僅是學習,更有的是人權(quán)上的.中國孩子,是非常沒有人權(quán)的.中國大人總以年長為由,以此來訓斥少年,總認為自己是對的,以此來衡量少年.說直白一點,就是什么做家務時,我們少年就是長大了,要自己干;一到要嘗試新鮮事物,冒險,我們就成了小孩.反正,我們溫暖必須聽從大人的.即使我們是對的.中國大人,有時十分蠻橫.有時爭論,即使理全在你這兒,只要大人巴掌一亮,理就統(tǒng)統(tǒng)跑他們那兒去了.如果你膽敢頂嘴,大人們就會仗著他們的”權(quán)利”對你罵起來.你若是敢打父母,就是不孝;而父母打你,則是管教.話至此,忽然想到美國少年.他們的生活是相當輕松的,可照樣人才輩出.中國少年拼了命在學,也沒見著幾個比美國厲害的呀.所以說,中國的教育很差.中國的少年,很苦.中國的大人,很差,中國的少年,很苦.中國的少年會有此處境,也實在無奈.中國的壓迫式教育,獨裁式家長,不可能那么快改變.只能慢慢熬.中國少年,苦矣.
讀《中國好家長》一句話感悟
好家長是這樣做的: 最好的方法是鼓勵。
批評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敵人。
盡量強調(diào)孩子的優(yōu)點,忽略他的缺點,孩子的自信心才會提高。
深度好文 中國家長砍向孩子的10把刀讀后感怎么寫
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
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同。
生活可以清貧,但不可以無書。
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眾家之所長于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多讀書,讀好書。
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究其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教好父母讀后感
【我與父母共讀一本書】書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
書既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斷啟迪我們,教給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們面對面地交流,鼓舞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涌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并勇于追求
正如偉大的作家高爾基所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不僅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階梯,更是人與人走到一起的階梯。
通過閱讀書籍,人們可以交流彼此的觀點,從而達成共識。
現(xiàn)在,我和爸媽常常共同閱讀一本好書或是文章。
在讀過之后,我們總是會談談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通過從不同的思考點來評析書籍能讓我和父母更深地了解彼此。
我在理解他們的同時,他們也能知道我的所感所想。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學習的壓力也隨之增重,一天下來,常常感到十分疲憊。
晚上本想看看球賽來放松自己,可每次我都被爸媽無情地催回房間。
所以,常常免不了一場家庭風波。
我知道父母如此大動干戈完全是為我著想,但是不好好放松,我又不肯罷休,這使我左右為難。
眼看著就要升入初三了,我心里愈加焦慮不安。
就在這時,一本書幫助我從困境中走了出來。
無意之間,我和爸媽同時發(fā)現(xiàn)了一本名為《孩子別煩惱》的書。
書中記述了一個男孩從呀呀學語到走進哈佛中的各種辛酸故事。
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書中主人公哈里的經(jīng)歷竟和我出奇的相似。
哈里也因?qū)W習問題和家里鬧了矛盾,就此離家出走了兩周。
在這兩周中,哈里走遍了許多的地方,以一個觀察者的視角,體驗到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同時也為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所感動。
當他回到家中準備重新開始時,懊惱的父母也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于是,三人重歸于好。
之后,哈里的父母不再過分苛刻地約束哈里,哈里也十分用功,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遠大前程——哈佛。
在讀完了整本書后,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中無比的喜悅。
既然哈里的故事如此精彩,為什么我不借鑒過來呢
說干就干,正當我準備向爸媽袒露我的觀點時,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也正準備找我。
就在那一瞬間,我們的眼神交織在一起,于是一切明了,無需再多的言語,我們立刻理解了彼此。
就此,我心中的焦慮也隨即灰飛煙滅。
經(jīng)過這次事件后,我深刻地認識到:其實,父母與子女之間真正需要的是互動,是了解。
這種互動的方式是多樣的,共讀一本好書就是一種好的方法。
它就像一座橋梁,能將兩代人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它就像一座山,將誤解隔絕,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上前去…… 【我和父母共讀一本書 】書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既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斷啟迪我們,教給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們面對面地交流,鼓舞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涌起對美好生活憧憬,并勇于追求
每當走進我的書房,掃視著倚墻而立的書柜,瀏覽著各式各樣的書籍,嗅聞著淡淡的書香,我就仿佛沉浸于知識的海洋,置身在書中蘊藏著的五光十色的世界,伸展著通向世界各國的觸角…… 最近,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讓我深受感動,讓我受益匪淺。
劉亦婷不但是一個孝順的女兒,還是一位曾經(jīng)轟動全國唯一考上哈佛的女孩。
這本書是劉亦婷的父母為了紀念女兒的成功,向全國的廣大家長推薦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這本書記錄著劉亦婷父母的教育方法,還記錄了劉亦婷一步步邁向成功的足跡。
劉亦婷是不幸的,幼小年紀父母離異,親生父親離她而去;她又是幸運的,繼父對她如親生女兒一般看待,母親像掌上明珠呵護她,在懷有劉亦婷的那幾個月里,她曾說過:“只要我的子女不會有智商問題,我一定要把她培養(yǎng)成有著超智商的哈佛學子。
”她終于成功了,真的把自己的女兒保送入哈佛的大門,她的付出有了雙倍的回報。
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中國的奇跡,也是一個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
在輝煌的背后,有著汗水流過的痕跡。
劉亦婷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輝煌成績,除了她父母的悉心教育外,和她平時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她虛心好學,刻苦鉆研,從不放過一個疑難問題,這是她所應得的回報,是她在付出過后應得到的回報,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像她一樣,刻苦學習,做到一個小學生的本分,最起碼在你可以努力的時候加把勁,才不為你年邁時,已經(jīng)無法努力的時候留下絲絲遺憾。
我想珍惜這現(xiàn)在的每一時每一刻,用在有意義的方面,也許輝煌的明天就在不遠處為你點亮著成功的道路。
------------------------------------------------ 【我和父母共讀一本書 】我和父母經(jīng)常共讀一本書,有什么感受,我們就坐在沙發(fā)上討論各自的觀點和感想。
爸爸媽媽和我都愛看《意林》,里面的文章很感人,也比較難懂,我們經(jīng)常把重點劃出來,一起研究大致的意思,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我們在看《意林》,其中有一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兒子向往自由,大學時突然“失蹤”,父母歷盡才千辛萬苦找到了兒子。
我覺得兒子在大學時逃走雖然方式不對,但他只是因為向往自由,并不是厭惡父母,所以他并沒有什么大錯。
但爸爸和媽媽卻認為兒子是大逆不道,自己的自由是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是很不對的。
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唇槍舌劍論戰(zhàn)了半小時,最后誰都不服誰。
我認為“我與家長共讀一本書”是個讀書的好方法,這樣可以既能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交流,還可以互相學習呢
爸爸媽媽也覺得這樣的方法很好,他們說:“對文章的不同理解,互相之間不同觀點的碰撞,以不同的視角和切入點去看待一個問題,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想法。
另外,人生經(jīng)歷和社會閱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閱歷的豐富,對問題的分析,對人生的品味,也會隨之變得深刻。
”我們認為通過父母與兒子共同看一本書,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可以增加互相之間的感情交流。
同時也可以了解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通過互動,既可以共同提高文學素養(yǎng),也可以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得到不少有益的啟迪。
總之,這種方式本身也是一種理念的創(chuàng)新,通過這一方式更能激發(f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學習興趣,也更能挖掘人性思維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