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會是簡單的觀看視頻記錄,卻不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沒有誰的人生必然順暢,也沒有誰的人生總是曲折。在高潮的時候要居安思危,在低谷的時候要察漏補缺。任何時候,我們都不可失了從容,亂了方寸。
哀兵必勝,哀者,非傷也;痛定思痛,方能決勝。其實,可怕的不是倒下,而是倒下后起不來。而從視頻中,我們卻至始至終都受到戰(zhàn)斗的氣息。這是一個革命式的改變,牽涉到方方面面,各種利益相關方都在這里糾結,何其復雜,也因此而慘烈。但當過了十多年后,我們回首,會從心里贊嘆決策者的堅韌與先見。
由此,我又想到,假如,我也遇到了人生的低谷,那么,我將會是積極地改正自己的缺點,重新挑戰(zhàn)新的高峰,還是死守僅有的幾片田地,固步自封?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最后,找到了屬于我的答案。
首先,擺正心態(tài)、轉變角色。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工作中,也常常會遇到挫折,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是拘泥于眼前的失意,那只會讓事態(tài)變得更加糟糕。只有用心改變,在磨合中積極調整情緒,積極投入工作,這樣才能在工作的舞臺上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作為商場的基層管理者,首先要認識到自身角色的性質與責任,在挫折中要有所作為必須實現(xiàn)兩個轉變。而我們只要做好了兩個轉變,便能夠順利的度過工作的磨合期,成為商場這部機器運轉的關鍵零件。
我們的崗位或許是平凡的,但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卻是光榮的。要對自己的事業(yè)有信心,將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當作是工作中的一部分,不僅是對自己素質和能力的一種磨練,更是人生難得的一筆[本文來自]財富。我們要面對現(xiàn)實,適應環(huán)境,轉變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要以更充實的工作內容來彌補這項落差。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做好計劃,致力于改善,以增強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能力。當我們已遇到工作瓶頸的時候,工作方式、自身角色的轉變,不僅能夠使我們順利地解決失落感,投入到新的工作環(huán)境中;而且有利于我們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我們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避免脫離工作現(xiàn)狀談創(chuàng)新,將創(chuàng)新做到細處對于我們來說,商場的現(xiàn)場工作永遠都是一個新的體驗,因為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顧客,解決不同的事情,或許我們可以常常借鑒以驗,但并非任何事情都是一層不變,只有不斷地摸索干好工作的道路,不斷地總結工作得失,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現(xiàn)場管理者。
成功的人總是具有相同的特質,失敗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同;假如,我們失敗了,我們需要更多用心觀察。工作和生活中有許多細節(jié),造就了我們的失?。欢鴥?yōu)秀的人身上也有許多閃亮的特質,吸引了成功的青睞。失敗,只是一個逗號,而不是句號,假如失敗是人生的低谷,我們正可仰視天空,這樣看到的天空會更藍,也更清晰。《哀兵必勝》告訴我們,我們年輕,我們擁有拼搏的激情,擁有豐富的知識,擁有廣泛的見識,這正是我們的優(yōu)勢。但是,我們要時時刻刻注重吸引新的知識,時時刻刻追隨新的思想,與時俱進,把創(chuàng)新精神貫徹到每一個工作細節(jié),只要我們堅持對自己處理的每一個細小問題都注意創(chuàng)新,都注意提高,即使我們一時受到困難的阻撓,環(huán)境也會因為我們積極的投入而呈現(xiàn)出全新的局面。
看完視頻,回顧過去,雖然在工作中不至于丟三落四,但我深知自己還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將自己與視頻中揭露的問題相比較,我便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業(yè)務知識學習全面性不夠,對工作要求和規(guī)定執(zhí)行的積極性不夠,對現(xiàn)場工作的細致性不夠,對現(xiàn)場工作的計劃性,創(chuàng)新性不夠,等等。
總之,我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積極真誠的努力,不斷加強實踐,克服缺點,彌補不足,積極面對各種挑戰(zhàn),在失敗中越挫越勇,力爭在現(xiàn)場管理這一個崗位上創(chuàng)造更偉大的成績。
百年中國紀錄片觀后感 篇1
二十世紀伊始,中國是那樣貧窮衰敗,任人擺布,仿佛已奄奄一息,瀕臨滅亡的邊緣。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華民族看成低等民族,“救亡"成為千千萬萬有愛國心的中國人所焦慮關注的問題;而這個世紀快要結束時,中華民族已經(jīng)站立起來,并邁開大步不斷前進。如今,中國已成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普遍尊敬的國家。占世界人口將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在一百年時間里,經(jīng)歷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確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二十世紀伊始,中國是那樣貧窮衰敗,任人擺布,仿佛已奄奄一息,瀕臨滅亡的邊緣。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華民族看成低等民族,“救亡"成為千千萬萬有愛國心的中國人所焦慮關注的問題;而這個世紀快要結束時,中華民族已經(jīng)站立起來,并邁開大步不斷前進。如今,中國已成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普遍尊敬的國家。占世界人口將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在一百年時間里,經(jīng)歷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確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在《百年中國》影片的開篇章節(jié)中,晚清政府不顧老百姓的生死存亡,慈禧太后的一句“量吾國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一個統(tǒng)治了大清王朝整整47年的女人,兩次發(fā)動宮廷政變四次垂簾聽政一次次地把國家的命運,埋葬在自己的奢華當中。
八國聯(lián)軍侵華、兩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海戰(zhàn)、日軍侵華,無不向我們述說著這樣一個道理。當初中法戰(zhàn)爭中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家,卻要為別國的支出買單,只因為落后就要挨打;中國的皇帝居然以皇帝的名義埋葬一個外國人,為他立碑。只因為落后就要挨打?,F(xiàn)在,那塊碑文正在中國的大地上述說著當初的恥辱。
洋務運動北洋水師,從外國人的手中購買了最先進的武器,卻不懂得好好保養(yǎng)、好好使用,六年時間,任憑風雨將它們腐蝕,而當初的一個小小的日本,在經(jīng)歷了明治維新之后,一步步成為發(fā)達的帝國主義國家,在黃海大戰(zhàn)中擊敗中國。
但中國并沒有因此而沉淪,列強的無恥掠奪和入侵激起了中華民族奮發(fā)的.怒吼,接連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推翻的腐朽的清政府的統(tǒng)治,五四運動把中國從危險的邊緣硬生生的拉了回來。在中華民族的怒吼聲中,中國人民醒了!大家團結在一起,為中國的明天而努力奮斗!歷史不應該忘記他們,孫中山、蔡元培、梁啟超、陳獨秀、康有為、魯迅,中國的歷史,一直就是這樣,曲曲折折,英雄輩出。
二十世紀,注定要載入中國的史冊,中國人民,整整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又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的崛起,可以說,每一步都十分之不易,中國人似乎從來沒有在任何一次的談判中得到便宜,這一路走來,太艱苦了。從慈禧到隆裕,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大清帝國一直掌握在兩個女人的手里,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改變。二十世紀初,一位女性的傳奇人生,為中國女性的解放帶來了亮色。1904年,二十幾歲的秋瑾,作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賣掉所有的金銀首飾,赴日本留學。
當時她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這個選擇改變了她的一生。當時的日本吸引了中國大量優(yōu)秀青年,在日本秋瑾結合了革命領袖孫中山和黃興,在東京秋瑾似乎參加了所有的進步組織。推翻清王朝成為她的理想,她回國后創(chuàng)辦《中國女報》,撰文提倡婦女解放,宣傳革命,并出任大通學堂督辦。1907年起義失敗,遭遇奸人出賣的秋瑾面對危局并沒有慌亂。而讓我最敬佩的是她那股堅強的傲骨氣質。她在敵人面前毫無懼怕,面對酷刑,強忍疼痛不屈服。而她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每一個老百姓心中。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列子·說符》中的一則故事“歧路亡羊”。說是楊朱家的鄰居走失了一只山羊,請楊朱派他的家僮門人去幫忙。楊朱奇怪地問道:“只走失了一只羊,何須動員這么多的人去追呢?”鄰居答道:“岔路太多。”過了半天,去追羊的人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楊朱問:“羊找到了嗎?”鄰居答:“找不到,這條大路有岔路,岔路上又有岔路,我們不知道羊跑到了哪條岔路,人再多也無濟于事。”
想想看,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絕大多數(shù)的國人都想救國,就像門人都想找到那只羊。然而遺憾的是,救國之路就如那許多的岔路,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沒有統(tǒng)一的領袖,你奉行三民主義,我信仰共產(chǎn)主義,他還想復辟帝制,大家一盤散沙,即便人再多也找不到羊,救不了國。直到共產(chǎn)主義思想逐步扎根于廣大勞動人民,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統(tǒng)一領導,全國人民英勇作戰(zhàn),奮力拼搏,才建立新中國,建設現(xiàn)代化中國。
于國家如此,于村舍如此,于企業(yè)也不例外。企業(yè)面臨復雜的市場經(jīng)濟競爭,猶如面對無數(shù)的岔路,怎樣才能生存與發(fā)展,避免歧路亡羊?一定要有統(tǒng)一的指導思想,有明確的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上下齊心,才能馳騁在康莊大道上。說來說去,都是“人”的問題,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的,不同的人承擔不同的歷史使命。有了杰出的領袖,奉行統(tǒng)一的原則固然重要,但是,歷史更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能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受到人民的擁護才是最重要的。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里面有一則“國有三不詳”的故事很有啟發(fā)。從前,齊國人把老虎和蟒蛇視為不祥之物。一次,齊景公去野外打獵,不巧撞見了猛虎和蟒蛇,他驚魂未定,急忙把晏子叫來問:“今天寡人上山見虎,下溝見蟒,這怕是我們齊國的不祥之兆吧?”晏子回答:“我也聽說一個國家確實會有不祥之兆,而且有三不祥:一是有了賢明的人才而君主不去選拔,不想知道;二是知道了也不愿錄用;三是雖然錄用了卻不肯信任。所謂不祥在于此。至于上山見虎,是因為山是虎的巢居;下溝見蛇,是因為溝是蛇的洞穴,這與國家有什么關系呢?怎能說是齊國的不祥之兆呢?”
國有三不祥,會導致國家敗落、混亂,使外族有入侵的機會;企業(yè)有三不祥,會出現(xiàn)管理混亂、生產(chǎn)癱瘓,被競爭對手吞并,兩者后果一樣嚴重。
我們慶幸的是,五凌公司在以李瑞師董事長為核心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沿著既定的發(fā)展道路,大步朝前走;公司將人才視為頭等資源,大力開展管理研究,確立了以崗位為軸心的管理模式,充分調動了公司上下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以史為鑒,相信廣大員工在公司“賢而知,知而用,用而任”的大好環(huán)境下,定能實現(xiàn)個人夢想,共創(chuàng)五凌輝煌。
縱觀前半個世紀的歷史,讓我猛然明白,中國要富強,必須要有這樣的人,他們實事求是,擁有正確的堅定的信念,用于破除舊思想,敢于創(chuàng)新,承擔自己的責任。事實告訴我們,國家,民族的未來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百年滄桑,再看今日之中國,已毅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再不是那個任人欺凌,受人擺布的中國?,F(xiàn)在的中國,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主義事業(yè)蒸蒸日上,我為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加油吧,中國!
百年中國紀錄片觀后感 篇2
光緒皇帝成為慈禧太后的傀儡,慈禧太后在朝政中一手遮天,獨攬大權,四次垂簾聽政,使得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輝煌的中國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李鴻章曾要購買軍艦,但慈禧太后為了一己私利,竟然拒絕,將銀子用去修建公園。慈禧太后為了自己,不顧國家,做出許多禍國殃民的惡事,幾乎是幾天就要簽訂一個不平等條約,致使民不聊生,各路義軍揭竿而起。
侵華戰(zhàn)爭很快接踵而至,令人發(fā)指的南京大,那一天讓每個中國人都刻骨銘心。許多偉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魯迅先生就是這一代表。魯迅先生棄醫(yī)從筆,為的就是拯救我們的心,拯救國民的思想,堅定我們的信念,光明總是會來到的!
終于經(jīng)過了漫漫的年抗戰(zhàn)之路,日本宣布投降,撤離了中國。偉大的將我們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但此時被日本蹂躪已久的中國,已是千瘡百孔。領導著我們的祖輩,用雙手重新建立了我們的家園,祖國漸漸富強起來,這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個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強大了,別人才不敢來欺負你;只有自己富強了,才不會被別的國家欺辱!
我們是年輕的新一代,周曾經(jīng)說過一句讓人充滿熱血的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啊,只有下一代強了,祖國才會有希望,才會永遠強大,不會落后!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里,讓我們?yōu)樽鎳奈磥韸^斗,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對于醫(yī)學工作者的任務究竟是什么,我們一直都搞錯了。我們認為我們的工作是保證健康和生存,但是其實應該有更遠大的目標——我們的工作是助人幸福。幸福關乎一個人希望活著的理由。那些理由不僅僅是在生命的盡頭或者是身體衰弱時才變得緊要,而是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都緊要。無論什么時候身患重病或者受傷,身體或者心智因此垮掉,最重要的問題都是同樣的:你怎么理解當前情況及其潛在后果?你有哪些恐懼,哪些希望?你愿意做哪些交易,不愿意做哪些妥協(xié)?最有助于實現(xiàn)這一想法的行動方案是什么?
本文末,譯者詳細的概括了本文的內容,不在贅述。我主要講看完這本書對我的兩點啟示。
1.為什么看這本書?一直想要了解奶奶的內心世界,以及對待奶奶衰老甚至死亡的恐懼,那不是一種每天都處于恐懼的狀態(tài),而是在你吃飯時,看書時,跑步時等等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想法,而這個想法會擊敗你所有的堅強。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對待奶奶和自己的處理方式。感謝阿圖作者。
2.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新的視野去看待醫(yī)療對人的影響。以前理解的`醫(yī)療就是要延長病人的生命,這也是我理解的醫(yī)療的終極目的,但卻忽視作為才是醫(yī)療的目的。延長生命是好事,然而人之所以是人,不僅要追求活,而且更想要追求的是活著。文中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告訴我們,相反,為了延長生命滿身插滿管子去維持生命,不如采取姑息治療讓即將離去的人好好的度過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其實說起來簡單,但到底什么時候采取善終服務,這對于生人,醫(yī)生來說都是一個挑戰(zhàn)。你不知道這個決定對不對,適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