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推薦五十個不看會后誨
1.東京食尸鬼 2.進擊的巨 3.火影忍者 4.莊的寵物女 5.未聞花名 6.叛逆的魯魯修 7.剛之煉金術(shù)師 8.刀劍神域 9.海賊王 10.銀魂 11.暗殺教室 12.罪惡王冠 13.sa特優(yōu)生 14.學生會長是女仆 15.約會大作戰(zhàn) 16.灌籃高手 17.黑子的籃球 18.四月是你的謊言 19.公主戀人 20.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21.櫻蘭高校的男公關(guān) 22.旋風管家 23.迷茫管家與懦弱的我 24.境界的彼方 25.海賊王 26.夏目友人帳 27.名偵探柯南 28.出包王女 29.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 30.食戟之靈 31黑之契約者 32.科學電磁炮 33.野良神 34.龍與虎 35.中二病也要談戀愛 36.赤發(fā)白雪姬 37.瀨戶的花嫁 38.七龍珠 39.無頭騎士異聞錄 40.緣之空 41.機動戰(zhàn)士高達 42.吸血鬼騎士 43.反叛的魯路修 44.玉子愛情故事 45.偽戀 46.灰色的果實 47.GTO超級教師 48.家庭教師 49.妖精的尾巴 50.可塑性記憶。
許嵩的那些歌是抄襲的
我不覺得許嵩有抄襲
這是我在空間上看到的日志,給樓主復制下來,也許可以解答你的問題吧。
最近網(wǎng)上很多人叫囂許嵩抄襲的事件愈演愈烈,大有要把許嵩從“音樂才子”的寶座上拉下來,然后再扣上個“抄襲王”的名號,最后再打入無底深淵之勢。
并且網(wǎng)上不少文章列出了所謂的許嵩抄襲的歌曲與所謂的原作的對比,甚至還有音頻剪輯為證,弄得還真有那么一回事兒似的。
我不得不做一些說明。
首先,我承認,我是一名骨灰級的V迷。
但正是因為是骨灰級的,所以我對許嵩的音樂有一定了解,不敢說全聽過,也差不多。
其次,網(wǎng)友所指出的證據(jù)筆者也仔細研究過,以下說明并非信口雌黃。
閑話少敘,正文接續(xù)。
對于網(wǎng)上瘋傳的許嵩所謂的抄襲曲目,筆者做了一些分類并加以說明。
第一類.歌詞抄襲 1.許嵩歌詞抄襲--完顏厭世 事件回放: 有網(wǎng)友指出許嵩歌詞抄襲--完顏厭世,并列出證據(jù)—— 歌詞節(jié)選:【雨打濕了眼眶】【年年】【倚井盼歸堂】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 歌詞節(jié)選:【雨打濕了眼眶】【年年】如往【倚井盼歸堂】只怕秦淮枯干【淚已拆兩行】 《闌珊》首播時間:06年末 《清明雨上》首播時間:07年中 說明: 這里所說的首播時間,是指歌曲正式發(fā)表時間。
而眾所周知,許嵩有個習慣,就是一有了新的歌曲創(chuàng)作,就會先把歌曲小樣(demo)放出來給人聽的習慣。
可這demo發(fā)表的時間就一般說不清時間先后了。
然而中國的地下樂壇是個較小的圈子,歌手與歌手之間通常都沒什么隔膜,即使不是全都相互認識的,至少也是間接認識抑或多多少少有些相互了解的。
所以當許嵩的新demo一旦放出來,最先聽到的會是誰呢
大家心知肚明。
我們試想一下,假如A君將自己最新的demo放出來給人聽,然后被同為地下歌手的B君聽到了,B君將其“改編”(其實這里的改編大家都清楚是指什么),結(jié)果先于A君發(fā)表。
那么各位看官覺得,是A君抄襲B君還是B君抄襲A君呢
結(jié)論不言而喻。
補充事件: 完顏厭世發(fā)表歌曲,歌詞難以入耳。
為什么完顏厭世要和許嵩過不去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完顏厭世的作品風格屬于“憤世嫉俗”型的,批判過戰(zhàn)爭、毒品、家庭暴力和勾心斗角的丑陋人性等等,而許嵩的作品是屬于“風花雪月”型的。
這剛好與完顏厭世產(chǎn)生了那么點對立的立場,完顏厭世一向看不慣“怎么寫也跳不出癡男怨女間的無病呻吟這個題材范圍的嬌柔做作的所謂文藝作品。
”(取自完顏厭世以往曾說過的原話。
) 還有就是,在出來之前,有多少人知道完顏厭世呢
而相反,又有多少人熟知許嵩呢
這樣一來,完顏厭世借成功上位,而之后呢,大家大可以去各大網(wǎng)站的音樂頁查查完顏厭世,也就這么一首《悼念許嵩》了,那其他作品之所以沒有,大家知道,人氣不夠而已。
不過這么僅僅一首,也是借許嵩的人氣罷了。
再結(jié)合上面的抄襲事件,那么抄襲事件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2. 許嵩歌詞抄襲--SHE 事件回放: 僅是網(wǎng)友指出。
說明: 當筆者看到這個消息時,可真是大大吃驚。
倒不是因為也懷疑許嵩抄襲,反倒有些哭笑不得。
和這兩首歌都是筆者熟悉到能演唱全首并不跑調(diào)的歌。
當然兩首歌的詞曲筆者相當熟悉。
兩首歌之間的區(qū)別之大不僅是筆者,我想各位看官也是知道的。
筆者仔細將兩首歌反復聽過后,終于找到了網(wǎng)友說的“抄襲”之處——竟是的背景伴奏中有一句“怎么辦,愛情甜又酸”。
而《你若成風》摻雜的元素太多,有RAP,有女生,有借用旋律(其實就里的一句)等等。
其實像這種在歌曲中運用別的已有歌曲的元素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不知道有人大肆渲染這種常見的事,是懷著怎樣的居心。
3. 許嵩歌詞抄襲--孫燕姿的 許嵩抄襲→周杰倫 事件回放: 依舊是僅有網(wǎng)友指出。
說明: 這個更可笑,不論是從曲風、旋律來講都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歌,歌詞幾乎完全不同。
唯一有點聯(lián)系的就是,第一句的前半句。
的某句, ——我的小時候 吵鬧任性的時候 老約翰妮總會講故事來哄我 ——我的小時候 吵鬧任性時侯 我的外婆 總會唱歌哄我 ——一個黑色舞臺 ——一件黑色毛衣 僅此而已。
而其實后面的歌詞也不用筆者都貼出來,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前者諷刺現(xiàn)實,后者感嘆愛情,兩種根本不同。
其實最開始是鄧麗君原版,孫燕姿版也借用鄧麗君版副歌的一句,那依照上面網(wǎng)友說的,我是不是也能說孫燕姿抄襲鄧麗君呢
第二類.副歌(或前奏)抄襲 副歌抄襲--松隆子《みんなひとり》 《玫瑰花的葬禮》副歌抄襲—周杰倫《完美主義》 《傷聲》副歌抄襲--韓國歌曲 《齊天大圣》副歌抄襲--周杰倫《龍拳》 《愛情里的眼淚》副歌抄襲--《光榮》 《齊天大圣》副歌抄襲→周杰倫《龍拳》 《大牌VAE》前奏抄襲→Human Sarcrifice01 《夜會美》抄襲--周杰倫《以父之名》 事件回放: 有人以音頻片段為證,說以上許嵩的幾首歌與所列歌曲副歌很像。
說明: 筆者不禁啞然失笑。
音頻片段,不就是斷章取義么
筆者為了尋求真相特地聽了以上幾首的全曲,仔細對比發(fā)現(xiàn)除了網(wǎng)友提供的幾秒鐘片段,旋律有一點像之外,其他部分并無雷同之處。
而真正意義上的抄襲,要有8個節(jié)拍以上一致,而所謂的許嵩抄襲證據(jù)音頻片段,每個都不夠8個節(jié)拍,、。
2. 《如果當時》抄襲--《粉紅色的回憶》 《半城煙沙》抄襲--林俊杰《江南》 《墨爾本,晴》抄襲--周杰倫《娘子》 《廬州月》 抄襲--《月光手札》 《斷橋殘雪》抄襲--《龍的傳人》 《嘆服》抄襲--《Burning》 《有何不可》抄襲--周杰倫《浪漫手機》 事件回放: 僅是有人指出,沒有證據(jù)。
說明: 如果說剛才的還能是斷章取義來稍稍有點像,那現(xiàn)在的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共同點了。
也真佩服了這些人了,曲風、節(jié)奏、旋律、完全不同的幾首歌,影視生拉硬拽到了一起。
只能贊嘆您的聯(lián)想能力了,超乎正常人水平啊
有關(guān)畢飛宇小說的評論 特別是《青衣》
我的回憶從故鄉(xiāng)開始——畢飛宇訪談錄 2003年,對于畢飛宇來說是享受成果的一年。
《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上海文學》的年度作品獎拿全了,然后又是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并入選了十個全國最受歡迎的小說家稱號,年底,第九屆莊重文文學獎在北京頒獎,第一個名字就是畢飛宇。
2004年,對于畢飛宇來說是誘人耳目的一年。
年初,四卷本的《畢飛宇文集》出版,接著,小說《地球上的王家莊》經(jīng)王朔推薦由葉大鷹搬上銀幕,蘇童小說《刺青時代》、《小偷》由畢飛宇擔綱電影編劇被媒體熱炒,11月,畢飛宇當選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其實,此前的畢飛宇早在年復一年地誘人耳目、享受成果了。
《是誰在深夜說話》獲《人民文學》獎,《哺乳期的女人》獲魯迅文學獎,《青衣》獲《小說選刊》獎……為張藝謀定身制作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名聲大噪,改編為同名電視連續(xù)劇的《青衣》持續(xù)熱播…… 擁有這些,畢飛宇早已躋身國內(nèi)一線作家之列。
馮牧文學獎給了畢飛宇這樣的獲獎評語:畢飛宇的小說優(yōu)雅而銳利地分析了人生滿布夢想和傷痛的復雜境遇,呼應和表現(xiàn)著社會生活與內(nèi)心生活的矛盾、焦慮,對人的激情和勇氣做了富于詩性的肯定。
他的文學探索逐漸形成了比較鮮明的風格:精悍、準確、具有反諷張力的語言,豐盈的細節(jié),生動的、具有性格魅力的人物,對生活內(nèi)在戲劇性的發(fā)現(xiàn)和想像,他的寫作由此回歸到小說藝術(shù)的基本審美理想。
作為一位能力均衡的青年小說家,他有可能走向宏大、渾厚的藝術(shù)境界,但這有待于他對生命和生活更廣博、更奔放的感受和把握。
最近評論界將畢飛宇的現(xiàn)實主義界定為:畢飛宇使現(xiàn)實主義得到了發(fā)展,或者說,現(xiàn)實主義到了畢飛宇這里有了某種或某些變異。
2004年12月11日,畢飛宇回到故鄉(xiāng),來到泰州。
在故鄉(xiāng)一位青年作家的作品研討會上,畢飛宇說,好小說一定能夠激發(fā)作者與讀者相互之間的創(chuàng)造性,能夠通過作品建立起遙遠而又信賴的人際。
這不僅是小說的標準,也是小說的意義。
一方水土 問:歷史上的興化出現(xiàn)了諸多大家,像施耐庵、鄭板橋,當今又出現(xiàn)了眾多全國知名的作家、評論家,比如你畢飛宇、朱輝、費振鐘等等,那么在這樣一個不大的地域里出現(xiàn)這么多人物,你認為其中有什么說法
畢:我不知道,這個我不知道,就是一個地方出現(xiàn)多了一些寫作的,要找原因也只能去找那些民俗研究啊、地方文化研究的人去完成,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的。
問:不是有這么一個說法,叫做“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嗎
畢:我覺得這也沒什么特別的,你比方說,有一個地方的人特別愛做生意,有一個地方的人特別愛運動,出幾個運動員,有一個地方的人,他特別喜歡唱歌,有一個地方它特別出彈鋼琴的,這樣的地方非常多,那興化為什么不能出幾個寫作的呢
我覺得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
問:你在興化生活了多長時間
畢:我在興化的生活,從1964年出生,一直到1983年,19年。
問:那么興化這個地方對你有怎樣一種意義
記得朱輝曾談到過,這個地方有些東西已經(jīng)融入了他的血脈當中,你有這種感受嗎
畢:從常理來講的話,一個人你要說對自己的故土不愛,那簡直就不是東西,但話又說回來,你也不能撒謊,就是說,好像你對自己的故鄉(xiāng)似乎每天都飽含著熱淚,在懷念著它,可對我來講確實又不是這樣。
事實上我想起故鄉(xiāng)來的時候,特別特別的少,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曾經(jīng)問過自己,你是否在那兒生活過
問:這話怎么理解呢
畢: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啊,其實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地方的時候,他對這塊土地相對來講反而是麻木的,他并不知道這個地方會給他什么,他也不知道一天又一天怎么過去了,這里面會給他內(nèi)心哪些刺激。
從我從小懂事,長成一個愛憧憬的孩子,我就向往一個外部的世界,從懂事開始,到讀大學的那一天為止,我的內(nèi)心從來也沒有想過,我要死守著這塊土地。
這個我必須說實話,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哪一天能離開這兒,這非常符合一個年輕人的心態(tài),也是符合邏輯的。
我想現(xiàn)在今天有許許多多的興化人,許許多多的泰州人,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他生活在故土里面的時候,并不是因為愛,他生活在那個地方,是因為命運,他必須生活在那個地方。
問:是一種必然。
畢:嗯,是必然。
但是有一點,不管你是渴望出去也好,最后你是否真的出去了也好,這方水土給你的內(nèi)心留下許許多多的密碼,等你長大以后,我可以這樣說,你每次回憶往往都是從這兒開始,這兒就是你的故鄉(xiāng)。
所以你要問我故鄉(xiāng)對我的意義在哪兒,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我的回憶從故鄉(xiāng)開始。
我只能從那兒開始,因為我從那兒長大的,雖然我離開它了,這就是意義,這個意義就是一塊石頭,這個石頭就是一個基石,這個基石就是一個基礎,這個基礎支撐了我。
問:這是一種無窮而又實在的意義。
畢:你要抽像地問我對故鄉(xiāng)有多愛,我真說不上來,可是有一天你要是告訴我,我的故鄉(xiāng)沒有了,我這一生再也見不到故鄉(xiāng)了,那我可能就不能接受了。
可能就是這樣一個關(guān)系。
在日常生活里面,我每天都可以忘記它,沒問題,因為我知道它在那兒。
一種駕馭 問:早年你在文壇亮相,是帶著某種先鋒姿態(tài),而后來,你越來越關(guān)注普通人的日常處境,從一個對故事不甚感興趣的敘述者,到一個說故事的好手,你自己如何評價這樣的轉(zhuǎn)變
畢:其實這種轉(zhuǎn)變一點也不神秘,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美學趣味的變化,但是我們完全可以不這么看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把這個問題看得更加樸素,那就是年齡,因為你長大了。
你40歲的時候關(guān)心的問題,以及這個問題對你內(nèi)心的沖擊有多大,跟你20歲的時候關(guān)心的問題,以及這個問題對你內(nèi)心的沖擊,它的分布點一定是不一樣的。
二十多歲,年輕時候的創(chuàng)作它有它的特點,比方說激情,比方說依賴于想像,比方說特別渴望用一兩部作品去窮盡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但你長大了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那么貪婪了,你發(fā)現(xiàn)用一兩部作品去窮盡你的世界是不可能的,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一個作家跟世界的關(guān)系,和他生存狀態(tài)的關(guān)系,它變得親密,不那么對抗了。
問:體現(xiàn)到文本上來,它也一定會有所區(qū)別。
畢:是的,比方說早期的作品當中,那種夸飾啊,那種高強度的時空切換啊,他可能會不自覺地會把它放下來,然后呢,更關(guān)注一個人和他生存周圍的生態(tài)關(guān)系。
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特別關(guān)注他與生存狀態(tài)的關(guān)系的時候,他的目光首先是寫實的,這種目光寫實了,他的作品必然就有寫實的傾向,就是說,人到中年,或者人到老年,特別渴望追求一種人內(nèi)心對世界的判斷。
年輕的時候,要不是無限夸大的,要不就是無限縮小的,他現(xiàn)在這個比例關(guān)系相對來講協(xié)調(diào)了,也就是說找到了一個近似于1:1這樣的一個關(guān)系,他內(nèi)心是非常踏實的,他知道了生活大概是怎樣的,他作品一定是在生活跟內(nèi)心之間,在1:1這樣一個比例之間找到了一個恰當?shù)钠胶恻c。
問:你剛剛提到年齡的問題,那么可不可以這樣認為,隨著年齡的慢慢長大,也是你創(chuàng)作漸漸成熟的過程
畢:我愿意這樣說,但事實上是不是成熟呢
也許我今天已經(jīng)成熟了,也許明天才能夠成熟起來,也許這一生都不能成熟,但我覺得這一點對我來講并不關(guān)鍵,關(guān)鍵的是我一點一點地確認,我看到的生活與我體會到的生活,它是吻合的。
我不愿意看到這兩者之間有過大的落差,而且我不愿意像年輕的時候那樣,用年輕人的激情,用年輕人的夸飾、那種想像,去拉開這種落差。
相對來講,把它吻合起來,等找到這種吻合的時候,我會更平靜。
問:讀《青衣》的時候,感覺你在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波濤洶涌、表現(xiàn)人物命運大起大落的時候,總是不動聲色的,尤其在《玉米》當中,這種反差表現(xiàn)得更強烈,可以說到了一種極致。
畢:對啊。
暫且把這個不動聲色的判斷放在一邊,我先說一個文學上的命題,就是感情的表達和感情是兩回事,激情的表達和激情是另外一回事,它們不對等。
激情是你內(nèi)心的一個秘密,你內(nèi)心是怎樣一個澎湃的狀態(tài),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藝術(shù)家的使命,并不是說你告訴人家,你內(nèi)心感動了,不是的,藝術(shù)家的事情是把你的感動有效地傳遞給別人,把你的感動送到別人內(nèi)心去。
如果你顫抖了,你讓別人和你一起顫抖,那才是藝術(shù)。
所以說,你如何能做到把你的感動送給別人,把你的顫抖送給別人,這就需要你用心地控制好你的心情,控制好你的記性,通過一些技術(shù)上的手段,也就是所謂的藝術(shù)上的方法,才能做得到。
可以舉個例子,如果你在演奏鋼琴,你內(nèi)心澎湃,你忘記了你的十個指頭,你把你的手舉起來,變成兩個拳頭,在琴鍵上拚命地砸,咣嘰咣嘰地發(fā)出一些噪音來,那個演出是失敗的,你要做的工作,是把你的每一個音,精確地、生動地演奏出來,和諧地成為樂曲,成為樂章,然后讓別人聽到,它是這樣的一個關(guān)系。
問:你敘述的那種大起大落的故事,作為讀者他會特別感動,甚至潸然淚下,作為寫作者,當時你是什么狀態(tài)
你會感動嗎
畢:會的,這個例子也到處都是。
《青衣》里面的筱燕秋,藥物流產(chǎn)以后回到自己的房間里面,在那兒跳的時候;《玉米》里面當飛行員的彭國梁,他跟玉米在灶臺后面,溫暖的爐火映照著他們,兩個青春的肉體有了最簡單的,同時也是深入人心的接觸的時候,其實我都是身臨其境的。
為什么我剛才說一個詞,不用感動這個詞來表達,而用顫抖,其實那個時候,我渾身在抖,渾身抖得我無法寫作。
問:那怎么辦呢
畢:我想沒有一個讀者愿意看見畢飛宇告訴他們,我在抖。
那我就停下來,用勁收縮幾下,把自己抖干凈了,放松了,然后我再寫。
《玉米》里面就有那種非常觸動內(nèi)心感情的一些片段,我在打字的時候,我的太太過來給我倒水,看我的樣子不對,她就跟我說,哎呀,你哭好了,哭完了回來再寫。
但我不會哭,我很少會流淚。
那個時候,我會把工作先放下來,我知道自己內(nèi)心要表達的東西是什么,我不急于去說,而是點根煙,喝杯茶,把這個要表達的東西,把它理清楚。
舉個例子吧:寫作的時候就像兩個人吵架一樣,你吵架的時候,你被對方的一句話堵住了,然后你非常地憤怒,但你就是不知道該說什么,晚上回家躺在床上以后,哎呀,我應該有一句話回他的,我怎么沒有想起來呢
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這是一樣的。
問:就是說當藝術(shù)創(chuàng)作處在高度激動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最佳的表達方法。
畢:對。
另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你跟人吵架的話,你會后悔怎么沒在第一現(xiàn)場把這些話講出來,可寫作不一樣啊,你有的是時間,你有時間把它寫上去就是了,這個時間可以隔兩個小時,甚至可以一年,沒有人知道,當你寫上去的時候,人家以為你是兩分鐘之內(nèi)寫下來的,所以我就覺得寫作不能著急。
問:今天下午,你參加一個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的時候,也談到了這些問題。
畢:是的。
其實中年寫作、老年寫作和青年寫作,它是有一些區(qū)別的,盡管從本質(zhì)上來講,就文學自身而言,沒有特別多的區(qū)分,但是畢竟人和人不一樣啊。
人到了一定的歲數(shù),講話的語速不一樣了,腔調(diào)不一樣了,呈現(xiàn)在作品當中,它自然是不一樣的。
概括說來,就是你得控制住自己。
具體到我的體驗,就是我內(nèi)心想說的東西,我可以通過文字一句一句地累積,然后比較恰當?shù)匕盐乙磉_的意思,把它摁到那些作品里面。
問:這是一種文字的駕馭能力。
畢:對,這話說得很對,就是駕馭。
千萬不要把藝術(shù)家理解成瘋子,好像藝術(shù)家、詩人、畫家他們很瘋狂,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那才是藝術(shù)家,不是
起碼對小說家來講,他要能夠表達,說到底他就是需要駕馭一下。
一個生態(tài) 問:據(jù)說為創(chuàng)作《青衣》,你還特意到省京劇團體驗生活。
畢:對,到江蘇省京劇團其實也就去了兩個小時,就感受一下,看看那些人說話的腔調(diào)啊,走路的姿勢啊,說話時的那個手形,他們跟別人的異同啊,主要是找一些差距,感受一下。
其實我不敢把這個生活體驗得太深,把它每一個地方,把劇團里的那些人的狀況搞得太熟悉,因為太熟悉之后,我就很難把握他們與日常生活里面普通人的區(qū)別,這區(qū)別非常強烈反而好。
問:從各方面的反應來看,《玉米》被認為是比《青衣》更見功力的佳作,你自己認為呢
畢:從我個人來講,我當然更喜歡《玉米》,我這樣說,絲毫也不影響我對《青衣》的喜愛。
我更喜愛《玉米》,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青衣》它不屬于我的生活,而《玉米》屬于我的生活,最大的區(qū)別就在這兒,但這并不是說哪個寫得好,哪個寫得不好。
玉米是一個和我休戚相關(guān)的人,她的疼痛和我的疼痛有切膚的意味,我能感覺得到。
筱燕秋完全是我藝術(shù)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人。
問:有評論說你是“寫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一個男子漢怎么做到這一點的
畢:女性首先是人啊。
問:但是男人和女人有很大區(qū)別的。
畢:對,你愿意夸張這種區(qū)別,但是我更愿意認同他們相似的地方。
比方說,你給了我一拳頭,我會覺得疼痛,覺得羞辱;我給你一拳頭,你是一個女性,我想你的疼痛和羞辱的感覺跟我是一樣的。
重要的是把人性的東西把握好,然后把它放在女性的身上,這樣我想游離得就不會太遠。
反過來說,你過份地強調(diào)人的性別特征,它反而離人可能遠了。
對我來講,重要的不是性別,重要的是人,這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
問:小說里面重要的不是男人或女人,是關(guān)系,只不過根據(jù)你的需要,近期作品中女性都是主角,男性居于配角的地位。
畢:當我打算做一個小說的時候,要提醒自己的是,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
如果《青衣》里面沒有喬炳璋、面瓜這樣的形象,筱燕秋這個人你是寫不起來的。
同樣,《玉米》里面沒有玉米跟她父親王連方的關(guān)系,沒有玉米跟那個飛行員彭國梁的關(guān)系,玉米這個人同樣是不存在的,人是由關(guān)系構(gòu)成的,他們是通過內(nèi)心和動態(tài)往來而呈現(xiàn)出來的。
當然,就《玉米》這個特定的小說來講,玉米她是主人公,她不可能讓位于其他的配角,但他們是相互的,他們是一個生態(tài),是一個生物鏈,哪一塊斷了,對玉米都是不完整的。
問:《小說選刊》選載《玉米》的時候,當時還發(fā)了你一篇創(chuàng)作談。
畢:對,題目是《我們身上的鬼》。
問:按照你當時的說法,這所謂的“鬼”指的是“人在人上”
畢:對對。
我表達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是延用一句“五四”以后文學里的一個概念,就是魯迅先生多次強調(diào)的國民性。
當我們分析到中國人,分析到中國人內(nèi)心的時候,官員們常有的一個心態(tài),就是把所有的問題推到下層,推到老百姓身上,覺得我們這個民族有了問題,是由于國人的素質(zhì)不夠。
反過來說,對于我們民間的普通老百姓來說,會覺得是由于做官的不好,沒有一個好的官員。
那我的判斷是其實都不對。
問:這很有意思,它都不對在哪兒
畢:你得把自己捆在一起來考慮,對于我們通常所說的那個下層,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他們內(nèi)心有沒有那些鬼
我的結(jié)論是有。
千萬不要以為這個人原來是好的,他地位變了,這個鬼去找他,不是,他在下層的時候,這個鬼就在他身上,只不過外面沒有它的空氣、陽光和水,那個鬼不能發(fā)育,等空氣陽光和水有了以后,那個鬼它就跳出來了。
這不是通過外部手術(shù)強加塞給一個人的,移植進去的,它是植根于我們內(nèi)心的東西。
所以我就覺得在這里不能把這個國民分開來,這個階層的有這個問題,那個階層的有那個問題,不是的,很可能這個階層跟那個階層合在一起,他們共同都有這個問題。
甚至于包括我自己寫這個作品的人,可能內(nèi)心也有這個鬼,這個鬼就是不甘心做愚民當中的一個人。
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要做一個人上人,用腳踩在別人肩膀上的一個人,好像只有這樣才算成功,人生才有快感。
所以我說,不把“人在人上”這個鬼打死,一切都是輪回,一切都是命運。
一個讀者 問:你的寫作有一個讓你景仰、可以作為榜樣參照的人物嗎
畢:從寫作意義上來講,沒有,就是我永遠不渴望做誰,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但作為一個讀者來講的話,我認為中國的小說家曹雪芹是不可企及的。
雖然我并不渴望做他,但是《紅樓夢》寫得確實太好太好,太好了。
問:那你讀了多少遍了
畢:我肯定沒有我太太讀得多,我太太每年都讀一遍,我沒她讀得多,但是這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愛。
我要告訴你的是,我最近還在讀,每天夜里面躺到床上讀,因為有朋友送了我一套廣陵書社的線裝繡像本《紅樓夢》。
就像周作人講的,他生病的時候不愿意看西方的書,喜歡看線裝書,那個紙很輕嘛,書拿在手上就覺得特別可愛。
這段時間我雖然沒生病,但每天晚上都在《紅樓夢》的閱讀過程當中睡眠,當然今天晚上讀不了了。
問:昆德拉小說《無知》,得到了世界輿論和文學界的一致認同,認為這是他近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但你卻給《無知》這本書取了一長串的名字,“本真一點可以叫《流亡》,史詩一點可以叫《大回歸》,青春一點可以叫《布拉格的森林》,老氣橫秋一點可以叫《就這么活了一輩子》,時尚一點可以叫《天還沒黑就分手》,激情一點可以叫《革命,繼續(xù)革命》,另類一點可以叫《我用幽把你默死》,下半身一點可以叫《把丈母娘睡了》,但是,昆德拉起了一個不著四六的名字:《無知》。
”你這么說,不會僅僅對這本書的名字有看法吧
畢:是對這個小說本身,只不過我覺得直接來談小說,是要說很多話,那么我把這個問題集中在書名上來講的話,談起來可能會集中一點,切中要害一點。
問:《北京青年報》稱是“畢飛宇妙語點評”,不妨展開一點,具體談談。
畢:昆德拉的《無知》這本書,是我喜愛的一本書,它的翻譯者南京大學許均教授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一直非常喜愛他的法文譯著,但這個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對這本書特別喜歡。
原因有這樣幾條:第一是針對我們的現(xiàn)實而言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就是說中國作家特別的短命,一般來講,30歲左右走向成功,40歲走下坡,最后到50歲左右吧,基本上他的藝術(shù)生命就結(jié)束了。
中國的小說家特別短命,這是在文壇內(nèi)部引起批評家和作家們經(jīng)常反思的一個問題,為什么很快就銷聲匿跡,就沒有了
而昆德拉已經(jīng)那么大了,他為什么還具有那么強的小說敘事能力
在他的老邁的肉體里面,有那么強的小說功能,其實我是非常欽佩的。
這是一個,第二個就是我對昆德拉一直不喜愛,我一直不喜愛昆德拉,他的許多作品就我的小說趣味、小說美學傾向而言,是不入我的雙眼的,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不太懂得小說是什么的這樣一個作家,盡管他有國際聲譽,但在我這兒,他不享有特別高的地位。
我一直認為他的理性過強,缺少把血肉賦予作品中人物的這樣一種能力,你看幾頁馬上就能知道,昆德拉自己會從作品中跳出來,知道他作品要告訴你什么,所以相對來講,人物比較蒼白。
問:但《無知》不一樣,《無知》相對來講要鮮活得多。
畢:對的。
而且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昆德拉為什么那樣理性,我現(xiàn)在特別能夠原諒,特別能夠理解他,可能也是年齡的問題,他作為一個流亡者,長期以來離開自己的國土,離開自己的母語,離開自己的文化背景,其實內(nèi)心是相當難的,如果他對自己的感性過于放縱的話,甚至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活下去。
所以對這樣一個人來說,他理性強一點,我特別好理解。
這幾個原因加在一塊,就導致了我對《無知》這本書的偏愛,所以我認為《無知》這本書是昆德拉最好的一本書。
一件事情 問:現(xiàn)在很多寫小說的人像朱文,他們都在搞影視,為什么你難得去觸碰這一塊呢
畢:影視是挺熱鬧的,問題是我愛小說嘛,而且現(xiàn)在在寫作,自己覺得調(diào)子很好,簡單地說我現(xiàn)在在田徑場上跑步,跑得渾身是汗,而且我覺得呼吸也很通暢,為什么突然要從跑道上沖出去,然后到那兒跳高去呢
或者去推鉛球去呢
我沒必要,那我就在這跑道上往下跑,我覺得挺好啊。
問:不會是你不喜歡,或者不適合你…… 畢:我都沒想過喜歡或者不喜歡,我現(xiàn)在就是愛這一件事情,我就把這一件事情做下去。
哪一天你要是告訴我,畢飛宇,你的小說寫得真臭,我不想看了,也許我去做別的事情。
一套文集 問:你的文集,一套四本的《畢飛宇文集》,現(xiàn)在我們這邊好像還沒有,據(jù)說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已經(jīng)出來了
畢:對呀,三月份就出來了,那可能是發(fā)行的問題。
應該有,興化就有得的。
問:這套書是你自己編的吧
畢:我自己編的。
就是江蘇文藝出版社決定出我的文集,然后告訴我,我就高高興興地把這四本書的目錄,嚴格按照時間順序給他們排好,排好了以后我就找了一個很大很大的一個蛇皮口袋,把所有有我這些作品的東西,很混亂地捆成一大包,扛到江蘇文藝出版社去了,然后交給誰我也就不管他們了,然后他們就按照這個目錄一篇一篇編就是了。
其實所謂的我自己編呢,也就是花了三四個小時開了個目錄。
問:里面收錄了所有你感覺好的作品
畢:應該上去的全部上去了,不應該上去的也上去了。
問:為什么
畢:像《上海往事》這個小說,按照我最早的想法,我是想把它拿掉的。
因為我寫過一個長篇叫《那個夏季 那個秋天》,我自己很不滿意,當然我不能把它放進去,那不放進去以后呢就有個問題,就是你得湊成這四本書啊。
我在編那個文集以前我挺自豪,我覺得哎呀,我好像出了挺多的書的,給我自己的感覺就是,是一個著作等身的一個作家,哎呀,結(jié)果等文集出來的時候,其實也就到我的這個腳踝骨這兒,我發(fā)現(xiàn)特別慚愧。
所以我就對自己說,你還很年輕,你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看到了這個結(jié)果呢,雖然慚愧也挺高興,就是會給我一個力量,就是再多寫一些。
問:謙虛。
畢:不是謙虛啊,事實上四卷文集就那么一點點。
問:這套文集出來之后,聽到什么反響、反饋嗎
畢:出文集的那段時間很特別,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開始手頭現(xiàn)在的這個長篇寫作了。
我基本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這個長篇上,當然配合為江蘇文藝出版社我也作了一些宣傳,但是我也沒有故意去打聽這樣的事情,朋友們也知道,反正那些作品都是舊作品,也沒有給我特別多的表揚或者批評。
一部長篇 問:你手頭寫的長篇小說,能不能透露一些情況
畢:長篇小說從2002年的下半年開始寫,寫到現(xiàn)在,兩年半了嘛,寫了十七萬字多一點。
問:是寫當代題材的嗎
畢:不是,不是當代生活,還是寫的文革,寫的農(nóng)村。
完成后我估計大概是二十五萬字左右。
問:現(xiàn)在這已寫就的部分自我感覺怎么樣
畢:自我感覺啊
你永遠不要問一個作家對自己作品的看法,因為他寫的時候,你要問的話他會很囂張,這種囂張并不是因為他淺薄,也不是因為他故意說多么好炒作自己,都不是,因為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人是沒有判斷力的,你沉靜在創(chuàng)作的快感里面,你每天都很亢奮,像喝了酒一樣,就跟戀愛中的一個小伙子,你問他對象漂亮不漂亮,是一樣的,他可能到了七年之癢的時候,他才會發(fā)現(xiàn)太太有好多不足,戀愛的時候,他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不過如果我說自我感覺好啊,也是我真實的判斷,但不是一個美學判斷,不是一個文學判斷。
就是說好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寫得很快樂,就是這樣。
一點忠告 問:作為家鄉(xiāng)人,請你對泰州的寫作者提一些建議。
畢:我只有一點忠告,就是誰的話都不要聽,在藝術(shù)面前沒有權(quán)威。
你可以喜歡一個作家,但這個作家不是你的范本。
別人的方法對他來講可能是特別對的,但對你來講可能完全不對。
這一點,就如同一個婦科醫(yī)生對孕婦講,我給你一個建議,希望你的孩子長得像誰一樣可笑。
如果你寫得好的話,你的文字跟你這個人很像,你的作品當中所流露出來的精神信息、美學趣味跟你這個人很像,它只能是這樣。
問:一個作家首先得尊重自己。
畢:是的,作家最重要的是向自己學習,就是說珍惜自己每一天的創(chuàng)作,從每一天的創(chuàng)作當中去找到自己,從而找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找到自己切入生活的方法。
比方巴爾扎克和普魯斯特,這是法國人認為的法國文學史上的兩個高峰,一個是高度寫實的,用恩格斯所講:用古典的、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寫場景,寫人物,把人物放到場景里面去,然后在場景里面刻劃它的細節(jié),他用這種方法,小說完成得非常好,為什么
因為他是巴爾扎克,他天生的這個氣質(zhì)類型,他適合于這樣寫小說。
可普魯斯特寫小說完全不是這樣的,普魯斯特是個病人,他就躺在床上,他根本沒有機會去像巴爾扎克那樣生龍活虎地切入法國社會了,他完全是靠他對以往生活那種零碎的枝枝節(jié)節(jié)的回憶,可是他同樣完成了一個非常巨大的生活場景描繪。
如果說像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一樣,巴爾扎克走到普魯斯特面前,告訴普魯斯特,小說應當怎么寫,我只能說,巴爾扎克是愚蠢的,普魯斯特同樣是愚蠢的,甚至把普魯斯特給殺了。
相關(guān)鏈接:畢飛宇長篇新著《平原》刊發(fā)于《收獲》2005年第4-5期。
行者無疆什么內(nèi)容
行者無疆行者,行走的人。
無疆。
杳無邊際,頗有些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意思。
孑然一人行走在夜路上,四顧悄然,天地相合,難辯邊界與方位,陡然心下生出無限蕭索。
另一種解釋: 行者,行走的人,無疆,沒有邊界.按我的理解,是指壯游山河的人沒有任何邊界可以限制住他.壯闊的自然,壯闊的人生,使得人在世界上自由地游走——省界算什么
國界算什么
心中只有豪情,而無凄涼——這才是真正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行者無疆全文閱讀作者: 余秋雨
我心里十分清楚我應該學習,但卻總是無法真正靜下心來學一天,誰能告訴我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學得時間長并不一定有用,問題的關(guān)鍵是:你的單位時間內(nèi)的學習效率有多高看著同學們一天到晚都在學習,但為什么效果不佳
這是一個學習中的老大難問題,也是最令家長、老師、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
解答這個問題的鑰匙就是利用效率法則——高效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在伏爾泰的作品中曾經(jīng)提到過一個謎語:“世界上有一樣東西,它是最長的也是最短的,它是最快的也是最慢的,它最不受重視但卻又最受惋惜;沒有它,什么事也無法完成,這樣的東西可以使你渺小的消滅,也可以使你偉大的永續(xù)不絕。
”你想到這樣唯一的東西是什么了嗎
沒錯,它就是時間。
學習是在時間中進行的。
無可置疑,誰能擁有的時間,誰就能獲得的知識。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怎樣勒住時間的韁繩,以增強自己利用時間的能力。
掌握一些高效利用時間的方法,如優(yōu)化事序、最佳安排、排除干擾等方法能使你的有效學習時間比別人多很多倍。
效率法則要點導讀:·善于利用時間在學習中,不僅要懂得珍惜時間,更要學會運籌時間,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合理分配精力在學習中,你必須分清主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從而使自己在繁重的學習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用有限的精力來幫助自己取得盡可能高的學習效率。
·學會排除干擾在學習中,來自外界和自身的一些干擾都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你必須要學會排除和隔離這些學習中的消極因素,將它們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我們究竟要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
應該從一下五個方面著手:第一.學習要有選擇真正懂得利用時間的人,是不會把一切東西都往腦子里塞的。
雅典有座達爾菲阿勃羅神廟,廟門門廊的一塊石碑上刻著一句警世名言:“認識你自己”。
這是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提出的口號,這句話的含義是認識自己最難,而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往往同這個人對自己認識的廣度、深度、準確度成正比。
這句名言啟迪著歷史上一代又一代名人學者的成長。
兩千多年后,19世紀一位同樣偉大的思想家、丹麥著名哲學家素倫·克爾凱郭爾提出了另一個口號“選擇你自己”。
它的含義是不僅要在理論上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而且要在行動要準確選擇自己、選擇生活和選擇世界,做到這一點同樣也是很難的。
可以說,這一口號為我們開辟了整整一個新時代。
只有準確地認識自己和世界,才能準確地選擇自己,認識是基礎,選擇是發(fā)展。
可以說,人的一生是由大大小小的選擇聯(lián)結(jié)而成的,小到每時每刻對意志品格的選擇,對堅強和軟弱的選擇;大到在一個人生十字路口的選擇。
人生的艱難就在于:不得不一次次面對大大小小的選擇,一次次經(jīng)受著精神上的紛擾和感情上的翻騰。
在學習中,同樣也不能例外。
福爾摩斯是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筆下的世界級大偵探,是一位全身上下充滿了智慧的人。
福爾摩斯的形象一誕生,就成為很多人效法和崇拜的對象。
就連愛因斯坦在寫《物理學的進化》一書時,也忍不住用他作全書的開頭,以福爾摩斯的偵破過程為例來論述科學家尋找自然奧秘的一般方法。
那么,福爾摩斯究竟為什么能夠在錯綜復雜的各種疑案中出奇制勝呢
柯南道爾在1887年首次推出福爾摩斯形象的《血字的研究》中,為人們開出了一份福爾摩斯的學識簡表: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學識范圍:(1)文學知識——無。
(2)哲學知識——無。
(3)天文學知識——無。
(4)政治學知識——淺薄。
(5)植物學知識——不全面,但對于苜蓿制劑和鴉片卻非常熟悉。
(6)地質(zhì)學知識——偏于實用,但也有限。
但他能一眼就分辨出不同的土質(zhì)。
他散步回來后,能根據(jù)濺在他褲子上泥點的顏色和堅實程度來說明是在倫敦的什么地方濺上的。
(7)化學知識——精深。
(8)解剖學知識——準確,但無系統(tǒng)。
(9)驚險事件——很廣博,他似乎對近一個世紀中所發(fā)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細。
(10)提琴拉得很好。
(11)善使棍棒,也精于搏擊。
(12)關(guān)于英國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實用的知識。
從這張簡表可以發(fā)現(xiàn),福爾摩斯的知識是有自己的特定結(jié)構(gòu)的,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他的知識結(jié)構(gòu)都能很好地為他的成功服務。
知識是無止境的,學習卻必須有相對的止境,所學知識對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夠用就行,不夠用時再隨時加以補充,對目標沒有作用的大可不必要去花時間學習。
福爾摩斯的天文學知識近于零。
他對此有過一段妙論:“都說咱們是繞著太陽走的,可是,即使咱們每天是繞著月亮走,這對于我或者我的工作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對于知識的選擇,福爾摩斯告誡我們:“人的腦子本來像一間空空的小閣樓,應該有選擇地把一些家具裝進去,只有傻瓜才會把他碰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雜碎一股腦兒都放進來。
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哪些對他有用的知識反而被擠了出去,或者,最多不過是和許多其他的東西摻雜在一起。
等你要用的時候,就感到困難了。
”對學生來說,如果能準確地在無窮無盡的知識中選擇某一部分、某一領域來作為學習的方向,就比較容易成功。
既然選擇學習方向如此重要,那么,作為一個學生,應該怎樣選擇呢
一般來說,選擇學習方向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別人給自己定向,另一種是自己給自己定向。
不管哪一種,都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1)外部因素。
例如,是否符合社會的需要?是否特別急需?這門學科的發(fā)展趨勢如何?1937年,英國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布拉格作了一項重大決策——拋開該室長期取得成就的理論物理學,改為研究無線電探測太空和血紅蛋白兩個課題,這一決策受到眾人的反對。
但布拉格力排眾議,做出決定,從而使得卡文迪許實驗室后來成為射電天文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fā)源地,還培養(yǎng)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其中不少人獲得諾貝爾獎。
這個事例說明了解學科發(fā)展趨勢,及時選定方向是何等重要。
(2)內(nèi)部因素。
它包括性格、興趣、智力、才能等。
遺傳學中有一種理論,即正常人的中等智力通常由一對主基因所決定,另有五對次要的修飾基因,它決定著人的特殊天賦,起著降低或升高智力的作用。
一般這五對次要基因中,總有一二對是好的,因此,正常的人總在特定方面有良好的天賦和素質(zhì),具有自己的優(yōu)勢。
一位思想家曾經(jīng)說過:“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由各自最初的學習方向造成的。
”假定一個人的知識為零,那么他的有效知識的百分比是多少呢
他實際需要的知識就是他的有效知識。
現(xiàn)實中,人的知識面總是大于實際需要的知識,大多數(shù)人的有效知識大約相當于他總知識的10%。
多么可惜呀
假如他們能把學習哪些實際不需要的知識的時間用在正確的方向上,他的成就是沒有人敢估量的。
從自己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去選擇學習的方向,這樣學到的知識都是有用的,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
高效錦囊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學習內(nèi)容卻是無限的,所以要學會選擇,把握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二是指各學科中的重點內(nèi)容。
重點確定以后,必要時還可以根據(jù)本身的系統(tǒng)性,將重點內(nèi)容再細分為幾個專題,在兼顧其他各學科學習的同時,集中一個月或幾周的課余時間去攻一個專題,解決一個專題以后,再集中一段時間專攻第二個專題、第三個專題……這種各個擊破,集中力量打殲滅戰(zhàn)的學習方式,無論對于補差或是提高,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把握現(xiàn)在,不要拖延凡事都習慣推到明天再干的人,將永遠沒有明天。
有一艘海輪途中觸礁,船體進水。
乘客有的急忙找救生圈,有的找自己的行李,但的人在發(fā)牢騷:有的責怪船長,說其駕駛技術(shù)太差;有的罵造船廠,說其生產(chǎn)偽劣產(chǎn)品。
這時,一位乘客高聲喊道:“我們的命運不是掌握在我們的嘴上,而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上,快堵住漏洞
”經(jīng)過眾人的努力,漏洞被堵住了,海輪安全地駛向彼岸。
看了這個故事,可能很多同學都會欣賞號召堵漏洞的那位乘客。
畢竟,百怨不如一干,百說不如一做,光靠嘴皮子是沒用的,只有行動起來,才能解決問題。
那么,你能做到這一點嗎
有一個美國人一直想到中國旅游,于是制定了一個旅行計劃。
他花了幾個月閱讀搜集來的資料——中國的藝術(shù)、歷史、哲學、文化。
他研究了中國各省地圖,訂了飛機票,并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日程表。
他標出要去觀光的每一個地點,每個小時去哪里都定好了。
有個朋友知道他翹首以待這次旅游,在預測他已經(jīng)回國后的一天,到他家做客,問他:“中國怎么樣
”這人答道:“我猜想中國是不錯的,可我沒去。
”他的朋友大惑不解:“什么
你花了那么多時間做準備,卻沒有去,出什么事啦
”他回答道:“我喜歡制定旅行計劃,但我不愿去飛機場,所以待在家沒去。
”可以看出,不管你的夢想多么美妙,計劃多么周詳,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動,夢想只能是空想。
有一個人向禪師請教:“我想學禪,體悟人生真諦。
我應該從哪里開始做起呢
”“從這里。
”禪師邊說邊用木棍在地上畫了一條線。
那人大惑不解地問:“這里是哪里
”禪師當頭棒喝道:“這里就是此人、此時、此地
”禪師的話究竟是什么意思
禪師的意思是,不管你想學什么,你都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許多同學有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的習慣,并且還要千方百計地找理由來安慰自己。
可是你知道嗎
要想有時間,就必須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讓每天虛度。
向往明天、等待明天而放棄今天的人,就等于失去了明天,結(jié)果還是一事無成。
而把握今天的秘訣是“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無一例外地不是抓住一個個稍縱即逝的“現(xiàn)在”,立足“今天”、運籌“今天”。
只爭朝夕,抓住今日,兼程而進,這就是非凡成功者的用時精神,也是他們的成功所在
每個中學生都應該牢記大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話:時間給勤奮者以智慧,給懶漢以悔恨。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
沒有一種不幸可以與失去時間相比。
我們中學生應該避免這種不幸。
李洋在老師和家長眼里,絕對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優(yōu)異。
本來他是一個愛說愛笑的學生,但是最近他總是愁眉苦臉的,滿懷心事,而且老說一些使自己泄氣的話,比如“唉,我怎么這么沒用啊”“累死了,真不想學習了,沒意思
”班主任林老師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便把李洋叫到公室,仔細詢問。
李洋一副苦惱的樣子,他說:“我一直很愛學習的,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學期開始,我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包括各門功課應該實現(xiàn)什么樣的目標,在班上爭取什么樣的位置。
為了實現(xiàn)這些,每天在什么時候、要做什么事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
而且我還分科獨立制定目標,一門功課一張表。
但是令我苦惱的是,這個計劃僅僅執(zhí)行了一周。
第二周便不能執(zhí)行了。
有時是忘記了這個時間該做的事情,干脆下面的也不想做了;有時候感覺很累,什么也不想做,就對自己說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又沒做……我應該怎么呢
”林老師聽了點點頭,說:“別著急,老師幫你分析分析。
”李洋的計劃是制定好了,但執(zhí)行不到一周就出毛病了:今天打了半天籃球,特別累,休息一下明天晚上學習;到了明天晚上,有足球賽,算了,明天晚上吧……這樣不知道過了幾個“明天晚上”,結(jié)果是計劃一點都沒執(zhí)行。
我們每一個同學的腦海里可能都藏著一個或數(shù)個早就應該付諸行動的想法。
你的想法也許是寫一篇文章,或是早起鍛煉身體,或是成績提高10分等。
每一個人總想追求完美,懷有不斷改進自我的希望,可是像李洋一樣的同學也是不少的。
我們來看一下李洋的計劃究竟有什么問題:——計劃太完善了。
計劃完善了也不好嗎
是的,如果你的計劃太完善,內(nèi)容、時間都規(guī)定得很具體,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那么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所有的行動就全部實現(xiàn)不了了。
所以定計劃時,一定要留有余地,要有能夠機動的時間。
——造成計劃實行不了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制訂計劃時沒有結(jié)合實際情況。
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能力,沒有考慮到環(huán)境的要求。
李洋的計劃中也存在這個問題,他把目標定得太高了,而且根本不考慮每天上課的時間和安排。
除了前面兩點是客觀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主觀方面的問題。
這些主觀問題是:——懶惰而貪于安逸。
他們根本不在乎能否實現(xiàn)一個想法,只要享受今生,一直到“老大徒傷悲”時,才會感嘆自己“少壯不努力”。
——做事猶豫不決,遲遲未見行動,一再拖延。
他們老是說:“等一等,等我準備好了就一定開始。
”但是,準備又準備,從未就緒。
時不我待,失去時機,你就永遠無法成功。
——意志薄弱者時時受到玩樂的干擾,為了一時快樂,而放棄已經(jīng)確立的目標。
他們常常為自己的耽誤時間而后悔,又不能及時約束自己,到頭來一事無成。
——安慰自己,尋找借口:“這種方法不錯,可不適合我。
”“我已發(fā)誓早起多次了,可就是做不到,看來我的天性不適合早起。
”“我一看書就困,試過多次了,看來,我與別人不同。
不適合晚上看書。
”這些理由看似合理,實則都是自欺欺人。
其實,像李洋同學這樣的問題解決起來十分簡單:采取行動,而且現(xiàn)在就開始。
任何借口都是多余的,都是心不誠的表現(xiàn)。
成功之計在于立刻采取行動。
古詩《明日歌》這樣寫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是啊,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推脫到明日,那么就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最后只能是一事無成,潦倒終身。
高效錦囊你要下決心告訴自己今天是行動的大好日子,今天的行動塑造著你的未來。
若要及時行動,不妨從以下幾條做起:·拋掉過去的煩惱。
無論過去損失了多少時間,經(jīng)歷了多少次失敗,都要統(tǒng)統(tǒng)忘記,心中僅存一個念頭,那就是:“從現(xiàn)在開始。
”過去的事情永不會再來,不要讓它們干擾你的現(xiàn)在。
·清除所有阻礙行動的理由。
如果你決定今晚就行動,就不要在乎是否停電,是否有其他誘人的事情,是否午間沒息好等,這些今晚的理由同樣會在明天出現(xiàn),要想立刻行動就必須剔除這些理由。
為什么許嵩的好多歌酷狗都沒版權(quán)了
在酷狗上多單曲都找不到了,專話就還可以找到。
以網(wǎng)易樂上一個較全的作參考,許嵩的單曲在酷狗上還能找到的是:江湖,安琪,小煩惱沒什么打不了,我想牽著你的手,你若成風,散場電影,不語,我很喜歡,看不見的風景,我的baby,秋千墜,天使,粉色信箋,安徒生不后悔,七號公園,塵世美,愛情里的眼淚,通關(guān),淺唱,違章動物,書香年華,宿敵,深夜書店,蝴蝶的時間,燕歸巢,今年勇,千古,半城煙沙,玫瑰花的葬禮,斷橋殘雪,素顏。
找不到的單曲有:渲染離別,花滿樓,情侶裝,英國情人,兩種悲劇,糖風陣陣,飛蛾,青,南山憶,送你的獨白,唯愛伊,靜夜思,邂逅江南,涼亭,她告訴我,又小雪,雪花瑤,獨坐,我的愛情也曾經(jīng)過,幻城,亂亂唱,威尼斯假面,七月十二,惟愛你,分手紀念日,最心疼的甜蜜,夏天的味道,傷聲,十一月的串燒,別咬我,遛你玩,齊天大圣,煙花笑,墨爾本晴,別碰我的朋友,小宇宙,朝舞,魔獸世界,布拉格小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