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守得云開見日出”是出自哪首古詩詞嗎
應(yīng)該讀chá,古代指下衣。
(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種,不是褲子。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游玩吧
但現(xiàn)代多讀sha ,那是因為我們常用衣裳這個詞,
李白被貶時寫了什么事詩
是受冷落時寫的。
不過不是在船上。
在被貶時,曾寫下。
但是和你的提問不符,因為要求是在船上。
況且也是在被貶途中寫的,只不過是在回來的時候。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翻譯 早晨才辭別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時間就回到了千里之遙的江陵,白帝城在山上,地勢高峻,從江上回望白帝城,猶如在彩云之間千里是舉整數(shù)而言。
只聽的兩岸山間猿啼的聲音連續(xù)不停,就在這啼過不停的猿聲中,輕快的船已經(jīng)從重重疊疊的高山峻嶺中的江面駛過了。
注釋 1.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城東白帝山上。
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
初,公孫述至魚復(fù),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fù)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jié)縣,與巫山相近。
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前人或以此詩為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
然細審千里江陵一日還詩意,可知曾從江陵上三峽,此當(dāng)為返還之作。
應(yīng)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2.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3.江陵:今湖北江陵縣。
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
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回清倒影。
絕(巘或巚)多生怪柏,,飛漱其間。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空谷傳響,哀囀久絕。
故漁者歌曰:',猿鳴三聲淚沾裳'。
” 4.朝:早晨。
5.辭:告別。
6.還:返回。
7.啼:鳴、叫。
8.?。和O?。
9.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這首有名的七絕,不無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美輪美奐,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一般讀者不必知道作者寫詩時的心境,只單純地體會詩中所傳達出來的三峽順?biāo)兄鄣目旄芯蜁X得很美了。
其實詩人是把遇赦回江陵時愉快的心情和江山之壯麗多姿、順?biāo)兄壑鲿齿p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
明白了這些情境內(nèi)涵,美感就更為豐富。
前人對此詩好評如潮,如《唐宋詩醇》卷七:順風(fēng)揚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筆墨間亦有神助。
三四設(shè)色托起,殊覺自在中流。
又丁龍友云:此是神來之調(diào)。
吳昌琪《刪訂唐詩解》卷一三:插猿聲一句,布景著色之。
應(yīng)時《李詩緯》卷四:等閑道出,卻使人揣摩不及。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
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
此詩抒寫了當(dāng)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
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
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
“彩云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
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
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xiāng)一樣。
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
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
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
我們不妨可以聯(lián)想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jīng)驗。
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
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
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
”(《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
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
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
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
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
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
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
快船快意,使人神遠。
后人贊此篇謂:“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
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視若珍品。
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我最欣賞的對聯(lián).警句匯粹
修身立德 百尺欄干橫海立,一生襟抱與山開。
半樓月影千家笛;滿袖清風(fēng)一紙詩 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秉心惟常行為士表;立言不朽像與天談 不悲鏡里容顏瘦;且喜心頭疆城寬 不攻人短;莫矜已長 不隨時俯仰;自得古風(fēng)流 菜根滋味知君慣;潭水交流愛我深 長養(yǎng)浩然氣,靜觀無字書 常恥躬之不逮,欲寡過而未能 持身勿使白璧玷,立志直與青云齊 除凈私欲終世樂;洗盡俗念滿身輕 處世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 聰明人,糊涂人,少心人易處;文雅話,粗野話,無情話難聽 存儼若思養(yǎng)浩然氣,視已成事讀未完書 待足幾時足,知足自足;求閑何日閑,偷閑便閑 淡心復(fù)靜慮;神怡體自舒 當(dāng)慎世事與自事,莫將人間比夢間 得山水清其人多壽;饒詩書氣有子必賢 德義可師,廉靜有守;溫和其度,誠信為宗 滌煩除俗尋真樂;臨水登山得至情 獨立千載誰與友;往看萬壑爭交流 度是春風(fēng)常長物;心如清水不沾塵 少言即少味;無欲斯有為 放懷于天地外;得氣在山水間 浮躁一分到處便招憂悔;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 高情若云,朗抱如月;和氣當(dāng)春,節(jié)清為秋 古趣每從弦外得;風(fēng)流或少世人知 風(fēng)采三秋明月;文章萬里長江 高風(fēng)人共仰;新調(diào)君獨彈 古訓(xùn)是式威儀是力;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 好學(xué)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忌我安知非賞識;欺人到底不英雄 話雖沒到口邊三思更好;事縱放得心下再慎何妨 既對復(fù)止初念不及;自昧而明群疑盡除 見人之過若已有失;于理既得即心所安 閑中立品無人覺;淡處逢時自古難 艱難困苦塑俊杰;憂愁憤怒出詩人 交情淡似秋江水;贈句清于夜月淡 經(jīng)多實踐思方壯;看破浮名意自平 襟懷寬如海;處世樂無窮 盡陳古事觀同異;不與時人列短長 掬精極微雅藝攸載;蓄道修德先民是程 卷里有詩皆錦繡;人間無價是文章 可笑平生事迂闊;信知天地有精英 克去私心當(dāng)如斬釘截鐵;養(yǎng)成靜性要似止水澄波 立品如巖上松,必歷千百載風(fēng)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廈;檢身若璞中玉,經(jīng)磨數(shù)十番沙石, 乃堪琢圭璋而寶廟廓 歷劫方顯鋼骨硬,經(jīng)霜更知秋水明 臨水看云寸心分付梅驛;揮毫賦雪一笑寫入瑤琴 六經(jīng)責(zé)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王夫之) 每逢大事有靜氣;不信身旁無高才。
明心澤沛千山雨,養(yǎng)氣胸藏萬丈虹 莫時失意人而談得意事;從來有名士不取無名錢 鬧中有富貴;壽外更康寧 內(nèi)懷溫潤外撮強虐;功綿日月名勒管弦 氣忌躁,言忌浮,才忌滿,學(xué)忌淺;膽欲大,心欲細,智欲圓,行欲方 千古風(fēng)流有詩在;一生襟抱與山開 謀到十分防有詐;讓人一步不為愚 清幽自信得天放;情抱固知于世殊 去甚去奢去泰;立德立言立功 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dāng)兩可要平心(張大千) 人各有能我何與;身所未得心難安 人品若山極崇峻;情懷與水同清幽 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人心若路直行好;世事如棋寬著高 人遇誤解休怨恨;事逢得意莫輕狂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認天地為家休嫌室??;與圣賢共語便見朋來 少習(xí)家訓(xùn)文艷彬或;并受福賜化洽剛?cè)?詩成子夜驚奇句;酒上心頭吐隱情 詩酒舊拋身外累;琴書新結(jié)靜中緣 詩酒非藥可醫(yī)俗;道德無根能樹人 拾云高山上;踏浪大海中 實柔實剛乾坤所挺;克忠克力福祿攸同 識賢薦才常為后人鋪路;道崇德豐學(xué)者景仰練達 世本無先覺之驗;人貴有自知之明 事不深思終有悔;人能忍讓自無憂 事到盛時須警??;境當(dāng)逆處要從容 事可濟人皆德業(yè);言堪持世即文章 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時 書山有仙境;攀登無窮期 書山駐馬觀罷紅日出;學(xué)海泛舟采得綠珠回 書以靜而壽;詩為心之聲 書有未曾經(jīng)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水底看山清俗眼;雪中沽酒洗塵心 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 斯文在天地;至樂寄山林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小疑必問,大事必聞,才算學(xué)生 松風(fēng)蓮質(zhì),蘭德梅操;俗心可鄙,流言莫畏 素甘淡泊心常泰;曾履憂危體愈堅 損人有過,輕人失禮,助人高尚;敗業(yè)可恥,守業(yè)無能,創(chuàng)業(yè)光榮 雖無師保可對天地;不立城府自振紀綱 所雖立身無茍且;豈容應(yīng)事太分明 臺邊摘句師前律;座右書銘示后生 望月興懷詩百首;依欄品雪酒千尊 為人莫戀歡娛,歡娛即是煩惱;處世休辭勞苦,勞苦乃得安康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惟有交情等金石;想當(dāng)逸風(fēng)吞江湖 惟有雄才能濟世;恥將虛譽顯于時 我奉雪山為贈品;君收云雨作詩聲 臥榻潛心吟疏雨;開窗遣筆寫閑云 無過方自慰;有理始心安 無邊事業(yè)心如玉潔;有限年華志比秋鴻 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祛病方 無事在懷為極樂;有長可取不虛生 無貪心,無私心,心生清白真快樂;不尋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遙 無瑕人品清于玉;不俗文章淡作仙 習(xí)勤不止能祛欲;聞過則喜自得師 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當(dāng)與古人爭 胸?zé)o城府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袖里虹霓沖霄色;筆端風(fēng)雨駕云濤 虛心成大器;勁節(jié)見奇才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學(xué)為儒宗行為士表;愛若慈父畏若神明 言必信行必果;色思溫貌思恭 言不失典術(shù)行不越矩度;威以懷殊俗德以化圻民 耀此聲香雖遠猶近;納我容范有實若虛 一片忠誠是長壽之本,滿懷善良乃快樂之源 一言九鼎;只字千鈞 鸚鵡前頭休多語;小人身邊須慎行 游興勿遠家鄉(xiāng)山水,豪氣常近五湖天涯 與其輕人不如重我;但求無過非必有功 遠必自邇,高必自卑,為學(xué)在進行,不為中道所阻;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讀書皆有用,要 憑全力以求 丈夫當(dāng)死中圖生禍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真學(xué)問從五經(jīng)上作起;大文章自六經(jīng)中得來 知事曉事不多事,太平無事;忍人讓人不欺人,方可為人 智不求穩(wěn),辯不求給,名不求難,行不求異;進莫若讓,勇莫若義,貴莫若仁,富莫若廉 [卷七、文心雕龍 讀古人書須處地設(shè)身一想;論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金石不泥古;文章要厚今 境非真處皆為幻;俗到家時自入神 句翻六代三唐外;人在千巖萬壑中 舊事真成一夢過;新詩說盡萬物情 詩才適意豈求好;學(xué)但求源自不疑 詩思清于新竹色;交情淡到古琴音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異標(biāo)新二月華 神工妙手欲自試;山色江聲相與清 高不言虛文品大;情無懷惠自修清 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神 書到心融真有味;事非身歷且休言 韻追唐宋千秋勝;意領(lǐng)風(fēng)騷一代新 作古文當(dāng)有生氣;遇賢者自無妄言 [卷八、詠史憑吊 百二名家論次定;六一居士情文深 半夜翻營旗攪月;深秋防戍劍磨風(fēng) 功過在身憑指摘;恩仇到眼認分明 古人花為今人發(fā);上界鐘清下界聞 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 廉孝相承世載其德,剛?cè)嶝霉佑诿?論古人須具卓見;對俗客勿進箴言 州六洞別有一天:淵明記,軒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漁耶、樵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已; 五百年問今何世
鹿亡秦,蛇興漢,鼎爭魏,瓜分晉,頌者、謳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十有九成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興廢總關(guān)情,看落霞孤騖,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 子,比當(dāng)年風(fēng)景如何 旋乾轉(zhuǎn)坤與民更始;開物成務(wù)示我周行 使我愴然涕下;問誰領(lǐng)會得來 羽知決死猶三勝;信戀齊封誤一生 真讀書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卷九、對景抒懷 閉戶莫教風(fēng)掃地;卷簾疑有月臨軒 彩云不鎖鄉(xiāng)關(guān)夢;東海難分骨肉情 初地引人徐入勝;好山一望始開懷 大化無形相感以類;不言自喻在得其情 風(fēng)搖竹影有聲畫;日照梅花無字詩 觀雪澄懷得清涼境界;聽雨悅耳生無尚歡心 和氣當(dāng)春清風(fēng)抱帶;朗懷映日盛地流觴 荷花如城月如斗;名流作主泉作賓 花放水流自有旨趣;禽嗚鳥樂各具天成 蘭氣清和引群品;水懷虛靜寄一天 攪湍流水以清其目;聽無弦曲足永此年 千里有情穿樹月;一痕如夢隔江山 水秀山青遮望眼;花香鳥語醉人心 萬里春風(fēng)吹來,丞相伺堂重生光彩;千秋祖德激勵,高隆兒女奮起騰飛 萬里遠牽鄉(xiāng)國夢;一書長系故人情 至樂不可以外?。黄湮牧舻糜谧匀?[卷十、山川風(fēng)物 春夢暗隨三月景;曉寒瘦減一分花 三二星斗胸前落,十萬峰戀腳底青 景物望中奇,春柳迷眼,夏麥翻浪,秋稼如云,冬梅破雪,變化四時,都覺眼前生意滿;湖 山分外好,銀河曲抱,金斗暗堆,王屏對峙,寶岫來朝,環(huán)圍五里,應(yīng)知醉后有情多 秋江欲畫毫先冷;梅水才煎腹便清 山高自有行路人;水深不乏破浪舟 樹影橫窗知月上;花香入夢覺春來 雪瑩壯景須晴后;冰冽娟姿在霧間 野草閑花相品第;溪茶山茗自煎嘗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雨滌山岳千丈綠;風(fēng)送江湖萬里情 雨后靜觀山意思;風(fēng)前閑看月精神 玉笛吹融兩江雪;梅花撒滿一城春 云中雁去譚影不留;橋下水游泉涌無聲 舟行著色屏風(fēng)里;人在回文錦字中 竹霧曉籠御嶺月;萍風(fēng)暖送過江春
描寫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詩句
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jié)詩詞選: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王昌齡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fēng)吹蘭杜。
中秋月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齊已空碧無云露濕衣,眾星光外涌清規(guī)。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dāng)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guān)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guān)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月夜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李商隱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李商隱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秋宵月下有懷孟浩然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
望望空佇立。
中秋待月陸龜蒙轉(zhuǎn)缺霜輸上轉(zhuǎn)遲, 好風(fēng)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diào)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倪莊中秋元好問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劉禹錫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左車右并)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yīng)惆悵。
中秋月晏殊十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fēng)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
中秋見月和子由蘇軾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yīng)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jié)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zhuǎn)山前,浪*(左風(fēng)右占)風(fēng)回豈復(fù)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將下蟲)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中秋登樓望月米芾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夜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dāng)告誰
引領(lǐng)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水調(diào)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西江月蘇軾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
過酒家飲酒,醉。
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
及覺已曉。
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
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
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文天祥照江疊節(jié),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風(fēng)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輪嗣布。
滿江紅.中秋寄遠辛棄疾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jié)。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yīng)華發(fā)。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秋夜月當(dāng)初聚散。
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
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
向尊前、閑暇里,斂著眉兒長嘆。
惹起舊愁無限。
秋蕊香引留不得。
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
風(fēng)月夜,幾處前蹤舊跡。
忍思憶。
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
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
長相思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
清都絳闕夜景,風(fēng)傳銀箭,露叆金莖。
巷陌縱橫。
過平康款轡,緩聽歌聲。
鳳燭熒熒。
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羅綺叢中,認得依稀舊日,雅態(tài)輕盈。
嬌波艷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墻頭馬上,漫遲留、難寫深誠。
又豈知、名宦拘檢,年來減盡風(fēng)情。
望漢月明月明月明月。
爭奈乍圓還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暫歡會、依前離別。
小樓憑檻處,正是去年時節(jié)。
千里清光又依舊,奈夜永、厭厭人絕。
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
一軒明月上簾櫳。
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
碧云歸去認無蹤。
只應(yīng)曾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十二時(秋夜)晚晴初,淡煙籠月,風(fēng)透蟾光如洗。
覺翠帳、涼生秋思。
漸入微寒天氣。
敗葉敲窗,西風(fēng)滿院,睡不成還起。
更漏咽、滴破憂心,萬感并生,都在離人愁耳。
天怎知、當(dāng)時一句,做得十分縈系。
夜永有時,分明枕上,覷著孜孜地。
燭暗時酒醒,元來又是夢里。
睡覺來、披衣獨坐,萬種無□憀情意。
怎得伊來,重諧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發(fā)愿,從今永無拋棄。
念奴嬌.中秋對月文征明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風(fēng)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
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
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
千里江山昨夢非,轉(zhuǎn)眼秋光如許。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中秋》(唐)李樸皓魄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劉禹錫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fēng)露發(fā)晶英。
能變?nèi)碎g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diào)歌頭》(宋)蘇東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
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宋)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宋)辛棄疾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臺灣民謠:《中秋旅思》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xiāng)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xiāng)》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guān)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