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菜根譚》有感怎么寫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具有三教真理的結(jié)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譚》博大精深,妙處難以言傳,須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靜靜的品位,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
細味此書,一則重溫人間那種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來清醒一下被金錢燒灼得暈頭轉(zhuǎn)向的頭腦,尋找的修身養(yǎng)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的文字簡煉明雋,更是叫人含咀無窮,它亦駢亦散,融經(jīng)鑄史,兼采雅俗。
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中有一股韌勁,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艱難險阻都能被以柔克剛地化解;中國人人生態(tài)度中有一種達觀,總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輝會將自家的惡跡掩埋;中國人的應世妙方中有一種率真,飲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婦人,淺酌低唱,也不失為人生本來面目。
《菜根譚》能告訴我們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現(xiàn)代化的城市喧囂已經(jīng)湮沒了古代風情并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縱欲時,《菜根譚》如一溪清泉,能滌去我們焦燥的塵灰,化解我們心中的積煩。
菜根譚的含義:“菜根”比喻艱難困苦,“譚”通“談”表示對這種意志的探討。
菜根譚磨礪如金沙灘,施為似弩,讀后感
一、名句如下:1,涉世淺染亦淺;歷事深,機深。
故君子與其,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2,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3,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
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4,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
故君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5,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6,面前的天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后的惠譯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7,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食。
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8,交友須帶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9,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10,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子;天大罪過,當不住一個悔字。
11,完名美節(jié),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yǎng)德。
12,事事留個有余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
若業(yè)降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nèi)變,必召外憂。
13,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13,處世不必邀功,大公俱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14,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15,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16,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二、《菜根譚》簡介:《菜根譚》是明朝道家隱士,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成書于萬歷年間。
作為一部富有漢民族生活倫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體現(xiàn)了漢族傳統(tǒng)道德生活化的傾向。
儒家通俗讀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結(jié)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
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菜根譚一共有幾卷
菜根譚分上,下兩卷,上卷225則,下卷135則。
作者是明朝的,其生平事跡,生卒年月,籍貫均無可考。
它是四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職官僚的人生處事哲學的表白,是一本論述修身,處事,接人,待物,應事的格言集。
每則數(shù)十百字,短小精粹,言近旨遠,趣味盎然,富有哲理,頗多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