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航天史讀后感600字
神舟六號飛船上天,是中國航天科技領域取得的又一項重大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第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在繁星為底的太空被高高挈起,中國用行動證明,中國有能力征服太空,并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神舟六號飛船上天,極大地提升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中國人的自豪感.近代中國貧窮落后,而今天的中國,在科技強國、科技強軍的道路上奮起直追,不斷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用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續(xù)寫新的輝煌.
造福人類_航天應用篇讀后感
在大廳里,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模型和一些太空植物、。
這些東西讓我們大開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航天科學知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叔叔送給科技館的“”和“”。
搜索千里迢迢地從北京把航模送回來,讓我們觀看。
他這樣做是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更大的貢獻。
這對我們是多大的激勵呀
我暗暗下定決心要勤奮學習,打好基礎,絕不辜負海勝叔叔的期望
看到這些航模,我更加為祖國的航天科技事業(yè)成果而感到自豪。
從1999年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號”研制并發(fā)射成功到今天“”探月工程的圓滿進行,短短幾年,我們國家的載人航天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中國,不愧為東方的巨龍!她正在神秘的天空中探索翱翔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國也將有自己的,我們也能在天空中自由漫步,人類也可以住上、、、、、、 科技館的老師還告訴我們科學家叔叔阿姨們?yōu)榱搜兄骑w船不分晝夜地工作,廢寢忘食,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一個數據往往要精確到小數點后好多位。
聽到這,我感到很慚愧,我平時做數學題不是抄錯數字,就是忘寫,做什么事都粗心馬虎,結果每次考試都得不到優(yōu)異的成績。
從今以后,我要像科學家叔叔阿姨們學習,克服這些壞毛病,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從小事做起,踏踏實實,把所學過的知識牢牢掌握住,不論做什么事都爭取不錯半點差錯。
這次參觀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卻感到自己身負的重任。
那就是:作為一名21世紀的新一代小學生,我要以叔叔和科學家們?yōu)榘駱?,努力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載人航天夢的讀后感寫一段話。
當上飛行員費俊龍:我小時候很羨慕軍人,可能是小時候挺喜歡看戰(zhàn)爭片,我感覺到軍人特別偉大。
我特別欣賞紅五星,我小時候自己做過紅五星,拿鐵皮自己鉸的,完了以后刷上紅漆,放在自己的帽子上。
后來我姐夫是當兵的,我特意跟他要了一個帽徽,別在我的帽子上,那時候我都已經上初一了。
因為從小就對軍人有種特別的向往,所以當1982年我們學校進行招飛的宣傳,我義無反顧地就報了名。
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 有感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曾帶領班級學生前往北京航天城參觀學習,那次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對宇航事業(yè)的熱愛和向往。
是啊,中國航天事業(yè)經過了50多年的發(fā)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古中國的“嫦娥奔月”的登月幻想起就開始孕育了現代航天技術的萌芽,1961年4月,“東方1號”飛船載著前蘇聯空軍少校加加林進行了108分鐘的太空飛行,首次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
到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國第一次把航天員送上太空,這是繼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40多年后,中國首次圓滿成功發(fā)射載人航天飛船。
使中國躋身于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在這成功的背后,我們不得不感謝我們的廣大航天人,正是他們的能吃苦耐勞,勇于奮進,團結一致的精神,使得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回顧中國的航天發(fā)展史,正是由于中國人民對航天事業(yè)不斷的追求和向往,使得中國航天事業(yè)突飛猛進,從中國古代發(fā)射的“火箭”到近代發(fā)射第一顆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至現代發(fā)射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更能體現中國人民對科學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夢想,反映出“航天精神”始終存在于每一位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工作的人員,存在于每一位愛國的中國人。
正是由于“航天精神”的存在,讓每一個人都投身于航天事業(yè),不斷追求技術和發(fā)展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為國爭光,為人類貢獻,在人類史上寫下光榮的一頁。
隨著“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的成功發(fā)射,人們越來越關注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
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它的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中國13億人口的艱苦奮斗。
“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相繼成功發(fā)射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有能力自主完成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其成績可喜可賀。
因此,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深懷愛國之情的同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當中去,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