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所寫的《別丟掉》
個人認為 這是一首朦朧詩吧。
度娘說 是林徽因為紀念徐志摩遇難四周年而創(chuàng)作的懷人作品 讓讀者以直接的方式感受到林徽因對這一情感同徐志摩一樣的珍視和執(zhí)著
然而,全詩采用直述與象征相結合、新月詩派和現(xiàn)代詩派相統(tǒng)一的手法,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情緒氛圍來表達情感,含蓄蘊籍,詩意靈動又給讀者切實把握內涵帶來影響。
《別丟掉》的原文是什么
稍讀過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人,再來看梁從誡先生的“林徽因從沒說過愛徐志摩”這話,就會覺得此說實在太偏頗。
且不說當時與徐、林相處的有多少人都知道徐、林彼此相愛,就是現(xiàn)在看過徐志摩詩、徐志摩傳記,林徽因詩、林徽因傳記的讀者,也會深信不疑林徽因在情竇初開時,戀情志摩又不成眷屬這一哀艷樂章,且林徽因自己也在詩中明明白白地寫道:“別丟掉/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xiàn)在流水似的,/輕輕/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嘆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夢似的掛起,/你問黑夜要回/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
”由北京寶文堂書店出版,張以英、完顏戎選編的《詩人與愛情》一書中,對這首詩的注解是:“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戀愛,雖未結碩果,但恩恩怨怨,纏纏綿綿,歷時竟也十來年之久。
這一段哀艷的故事,當時曾傳為佳話。
” 至于林徽因在給胡適的信中說到:“因為我太愛這個家了,不愿意割舍,這就是我不能夠愛徐的緣故。
”這是在徐與林相戀之后心態(tài)變化的一個事實,作為林徽因當然不能因愛而毀了這個家,這是林的高尚品德。
但這是愛徐在先、愛家在后說的話,加上徐后來又追上了陸小曼,林說此句話就更容易令人理解。
如若果真林徽因從未說愛過徐志摩,那么,我想不管是林父林長民,還是林夫梁思成,都會在恰當?shù)臅r候為林徽因有所表白或申辯的,又何必要拖到現(xiàn)在,讓徐林戀愛時尚未降生人間的梁從誡先生來石破天驚地宣布此事呢。
由此我們還要想到一個人物,即我國大名鼎鼎的邏輯學家金岳霖先生,他也是為了林徽因而終生不娶又始終追隨她左右的,難道世界上會有完全雷同的兩個男子,都會為一個未曾說過愛的女子而癡情得如此哀艷絕倫嗎
梁從誡先生批評《人間四月天》,說把梁思成演得窩囊了,我倒認為這是做兒子的還沒完全了解父親。
正因為梁思成先生深愛著林徽因,也正因梁思成先生是當時新舊交替之際接受西方文明的君子代表式人物,所以他對徐志摩表現(xiàn)得特別寬厚仁慈,包括后來同樣地對待金岳霖先生,他的得體的言行決非窩囊,而是知識文明在身上的崇高體現(xiàn),是海闊胸懷。
若梁先生仍嫌證據(jù)不足的話,那么請再看: A 國內第一本寫徐志摩的傳記文學《風流詩人徐志摩》(現(xiàn)再版時改為《煩惱結》,由徐志摩家鄉(xiāng)的研究專家顧永棣先生著,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中分別這樣寫道:“徽因情竇初開,入世未深,她被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廣泛的興趣,瀟灑的舉動,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了。
……”林長民看到志摩與徽因在一起并肩散步,非但不加干涉,還當面對他們說:“我看你們才是天生的一對。
”說得志摩喜孜孜,羞得徽因滿臉緋紅,連說:“爸爸不正經。
”“經過她一段長時間的思考,林徽因選擇了梁思成。
志摩家雖然富裕,但論社會聲望,徐家是無法比擬的。
志摩雖然英俊瀟灑,才華出眾,但他比徽因大七歲,而且是離過婚的人,梁思成好學不倦,比徽因大一歲,可謂年貌相當。
同時徽因也擔心,志摩有朝一日,對她也來個‘自由之償還自由’,她可受不住這個打擊,徽因將志摩與思成放在天平秤上衡量再三,思成這頭沉了下去。
”顧永棣先生既點出了林徽因入世未深之下對志摩產生的初戀,又明白地記述了長輩林長民先生知其互戀而說“天生一對”的贊同史實,更道出了林徽因后又不被戀情所惑,理智地處理了初戀這一明智之舉,應該說是不失公允的。
B 在傅光明先生《生命信徒———徐志摩》(安徽少兒出版社)中,則更明明白白地記述著這樣一段林徐之間的對話:“徽,你不要責怪自己,你沒有錯,要是有錯,就錯我。
你要知道,我不是為了愛你而遺棄幼儀,我實際上也是在幫她掙脫硬把我們兩個不和諧的靈魂綁在一起的鎖鏈。
她心里一定明白,只有你我才是最般配的一對。
別猶豫了,快接受我的愛,讓我們做一對世上最幸福的戀人。
我馬上給幼儀去信,提出離婚。
那時,我又是一個自由的生命了。
”“你還不明白我,徐兄,我會把我們兩個生命的邂逅永遠珍存在記憶里,我的心里永遠有你的位置。
有時候,真愛是無需說出的。
”“徽因哭了,眼淚落到了咖啡杯中。
徽因是愛著志摩的。
同時,她也了解志摩,他愛自己,完全是一種浪漫的理想之愛。
他在自己身上發(fā)現(xiàn)了理想,就愛了。
若是自己嫁了他,他又在別的女人身上發(fā)現(xiàn)了那理想美的幻像,那時的自己便是現(xiàn)在的幼儀,愛情是浪漫的,婚姻是實在的。
她和他只能是彼此心里愛著對方,做永遠的朋友。
”傅光明先生的記述,已把林徽因對志摩的愛和對婚姻的理性把握,說得再透徹也沒有了。
C 韓石山先生在《徐志摩和他愛過的女人》(刊《南方周末》2000年5月12日)一文中肯定地說:“幼儀不記恨陸小曼,她記恨的是林徽因。
她的記恨并非是為自己,倒有一半是為了志摩。
她恨林答應了他,卻沒有嫁給他。
……兩人的戀情,肯定是有的。
徐志摩是為了趕聽林在協(xié)和小禮堂的報告,才匆匆坐飛機殞命的。
” 由此可見,林徽因與徐志摩戀愛過就是戀愛過,這有什么可羞羞答答的呢,戀愛不成當然原因很多,這也是正常的(用梁從誡先生的話來說,若是真的從了徐,林徽因只是一個詩人的林徽因,而從了梁思成,林徽因既是詩人的林徽因,又是建筑學家的林徽因,金岳霖先生也有此意)。
我們不必去苛責哪一方,但若去回避這事實,或有意去歪曲這個事實,那才是不正常的,說不定梁從誡這一說,倒是真正傷了母親在天亡靈之心呢。
由此,我們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一部描述真人真事的文學傳記或影視劇,倘若都要經過傳主家屬的三堂會審或全部首肯,那么,我想到頭來這部作品就可能再不是作者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而只會成了傳主家屬的獨家意見本了。
如此,這個傳主也就不會是有血有肉,有功有過的活脫脫的一個人物了,而只能是傳主家屬美好意愿的翻版了,像這樣的事,我們的文壇難道還少見嗎
可喜的是梁從誡先生說“當然我并沒有打算去起訴”,謝謝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感情
《笑》:笑,生于心間,洋溢在臉上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
幸福的,美麗的笑容,感染著周圍的一切,笑,就像水的波紋,蕩漾開,流淌到“你”的心間。
QQ81065664
我想知道一些關于林徽因的事情,有網友知道的請回答好嗎。
還有林徽因
林徽因,漢族,福建閩侯人,建筑師、 教授、詩人、作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者之一。
她是建筑師梁思成的妻子。
是中國現(xiàn)代一個世紀的才女代表。
在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中,林徽因是極有天分、極具個性、極為獨特的一位,她在建筑學上的卓越成就也一直為研究者所關注的話題。
深受后人尊敬。
20世紀30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
從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馀處中國古代建筑遺構。
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并寫下有關建筑方面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為其與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論文。
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 ,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tǒng)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
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斗爭之后,與世長辭,年僅51歲。
1928年24歲,結束留美學業(yè)。
3月21日,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溫哥華姐姐家結婚。
之后按照其父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筑,于8月18日回京。
9月,梁思成、林徽因受聘于東北大學建筑系,分別為主任、教授。
1929年25歲,梁啟超病故,梁思成、林徽因為其父設計墓碑。
8月,林徽因從東北回到北平,在協(xié)和醫(yī)院生下其女兒,取名再冰。
張學良以獎金征東北大學?;請D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中獎。
1930年26歲,徐志摩到沈陽,勸林徽因回北平治病。
12月,林徽因肺病日趨嚴重,協(xié)和醫(yī)院大夫建議到山上靜養(yǎng)。
1931年27歲,林徽因到香山雙清別墅養(yǎng)病。
先后發(fā)表詩《那一晚》、《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深夜里聽到樂聲》、《情愿》及短篇小說《窘》。
9月,梁思成、林徽因應朱啟鈐聘請,離開東大,到中國營造學社供職。
梁任法式部主任,林為“校理”。
秋,林徽因病愈下山。
11月19日,林徽因在協(xié)和小禮堂為駐華使節(jié)講中國古代建筑。
1932年28歲,分別兩次致胡適信。
6月中旬,林徽因再次到香山養(yǎng)病。
夏,林徽因、梁思成去臥佛寺、八大處等地考察古建筑,并發(fā)表《平郊建筑雜錄》。
7月至10月,作詩《蓮燈》、《別丟掉》、《雨后天》。
8月,子從誡生。
意為紀念宋代建筑學家李誡。
在一次聚餐時林徽因結識美籍學人費正清、費慰梅夫婦。
1933年29歲,林徽因參加朱光潛、梁宗岱舉辦的文化沙龍,每月集會一次,朗誦中外詩歌和散文。
秋,林徽因與聞一多、余上沅、楊振聲、葉公超等籌備并創(chuàng)辦了《學文》月刊。
9月,林徽因同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云岡石窟。
10月7日,發(fā)表散文《閑談關于古代建筑的一點消息》。
11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筑。
11月18日,發(fā)表詩《秋天,這秋天》。
同月,林徽因請蕭乾、沈從文到北總布胡同談《蠶》的創(chuàng)作。
12月,作詩《憶》。
1934年30歲,中國營造學社出版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林徽因為該書寫了《緒論》。
2月、5月,發(fā)表詩《年關》、《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
年初,為葉公超主編的《學文》月刊一卷二期設計了富有建筑美的封面。
夏,林徽因、梁思成同費正清夫婦、漢莫去山西汾陽、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筑。
9月5日,發(fā)表散文《窗子以外》。
10月,林徽因、梁思成應浙江建設廳邀請,到杭州商討六和塔重修計劃,之后又去浙南武義宣平鎮(zhèn)和金華天寧寺做古建筑考察。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個男人,一個是建筑大師梁思成,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岳霖。
與徐志摩16歲的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
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
情竇初開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林徽因與徐志摩相戀了,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影子在她心中總是拂不去,經過痛苦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徐志摩不辭而別。
之后林徽因經過一翻理性的考慮,同意了父親為她定的一樁婚事,嫁給著名學者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游學歐美主攻建筑設計。
1928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渥太華梁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
婚后梁對林呵護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們所熱愛的建筑事業(yè),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象力,也具有科學家的細致和踏實精神,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筑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筑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與金岳霖金岳霖,哲學家,邏輯學家。
1914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后留學美國、英國,又游學歐洲諸國,回國后主要執(zhí)教于清華和北大。
他終生未娶,一直戀著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家里幾乎每周都有沙龍聚會,金岳霖始終是梁家沙龍座上??汀?/p>
他們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長期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
金岳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贊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
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岳霖仲裁。
三人為一生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