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化妝讀后感100字
人,為了使容貌更加美麗,悅?cè)藧偧?,需要化妝。
原本以為,化妝無非是在臉上涂脂抹粉、描眉涂唇而已,可讀了臺灣作家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不禁暗笑自己的孤陋寡聞與淺薄無知,原來化妝還有這么多的講究,這么多的層次。
真正的化妝不是僅僅在臉面上下功夫的,是什么
是生命的化妝。
作者借化妝喻人生,曉事理,可謂匠心獨運,別出心裁。
文章從化妝師對化妝的見解談起,指出化妝有不同的境界,而最高的境界卻是自然,“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妝一樣”。
要達到這“無妝”的境界,就要努力去改變氣質(zhì),豐富自己的內(nèi)涵,這是化妝師的見解,其實也正是作者要告訴人們的道理。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變得真正美麗,不能只在臉上下功夫,而要“多讀書,多欣賞藝術(shù),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guān)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yán)”。
這才是“一流的化妝”,也正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從內(nèi)在里改革”,即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和品位。
文章采用對話的形式,在作者與化妝師娓娓的敘談中告訴讀者人生的哲理,可謂水到渠成,自然托出,無生硬說教之感,有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之妙。
林清玄散文 生命的化妝 文章 好的給5分
林清玄值得你好好讀讀,讀后感是什么不重要,因為你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林清玄的散文兩篇讀后感
哈哈
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450字
1《生命的化妝》生命的化妝
什么是生命的化妝
怎么樣來為生命化妝呢
我?guī)е@些疑問讀完了《生命的化妝》這篇文章,細(xì)細(xì)品味,頓時恍然大悟……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zhì),多讀書,多欣賞藝術(shù),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guān)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yán),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里去。
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后的一件小事。
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就像文章中說的一樣,拙劣的化妝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
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
最好的文章是作者心靈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種人生……說的多好啊,最好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我們不需要用語言、行動來偽裝自己、粉飾自己,最美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露出一個真實的自我。
雖然生的化妝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我們要從內(nèi)在里改革。
是的一個人就算是再美麗,卻沒有氣質(zhì)和內(nèi)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一個人用太多的語言、行動來粉飾自己,會適得其反,讓人覺得虛偽。
現(xiàn)在也不再是那個以貌取人的年代了,如果你有才華、氣質(zhì)和內(nèi)在美,無論你是美麗還是丑陋,都會有人賞識你,不會“懷才不遇”的。
生命就是表里如一,誠實無欺、心智純正、靈魂純凈。
不必花時間去思考別人眼中的自己,別人心中的自己……我要我的自我,無須粉飾,更不需要華麗的偽裝。
生命是一方待琢的玉,圣潔的雕刀,會把一切瑕疵雕落。
生命是一塊沖浪的帆板,奮力拼搏,才不會被海水吞沒。
林清玄的(葫蘆瓢子)讀后感
在我的老家,母親還保存著許多十幾二十年前的器物,其中有許多是過了時,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毫無用處的東西,有一件,是母親日日還用著的葫蘆瓢子。
她用這個瓢子舀水煮飯,數(shù)十年沒有換過,我每次看她使用葫蘆瓢子,思緒就仿佛穿過時空,回到了我們快樂的童年。
猶記我們住在山間小村的一段日子,在家的后院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棚架,利用那個棚架我們種了毛豆、葡萄、絲瓜、瓢瓜、葫蘆瓜等一些藤蔓的瓜果,使我們四季都有新鮮的瓜果可食。
其中最有用的是絲瓜和葫蘆瓜,結(jié)成果實的時候,母親常常站在棚架下細(xì)細(xì)地觀察,把那些形狀最美、長得最豐實的果子留住,其他的就摘下來做菜。
被留下來的絲瓜長到全熟以后,就在棚架下干掉了,我們摘下干的絲瓜,將它剝皮,顯出它輕松干燥堅實的纖維,母親把它切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成為我們終年使用的“絲瓜布”,可以用來洗油污的碗盤和鍋鏟,絲瓜子則留著隔年播種。
采完絲瓜以后,我們把老絲瓜樹斬斷,在根部用瓶子盛著流出來的絲瓜露,用來洗臉。
一棵絲瓜就這樣完全利用了,現(xiàn)在有很多尼龍的刷洗制品稱為“菜瓜布”,很多化學(xué)制的化妝品叫做“絲瓜露”,可見得絲瓜舊日在民間的運用之廣和深切的魁力。
我們種的菇蘆瓜也是一樣,等它完全熟透在樹上枯干以后摘取,那些長得特別大而形狀不夠美的,就切成兩半拿來當(dāng)舀水、盛東西的勺子。
長得形狀均勻美麗的,便在頭部開口,取出里面的瓜肉和瓜子,只留下一具堅硬的空殼,可以當(dāng)水壺與酒壺。
在塑料還沒有普遍使用的農(nóng)業(yè)社會,葫蘆瓜的使用很廣,幾乎成為家家必備的用品,它伴著我們成長。
到今天,菇蘆瓜的自然傳統(tǒng)已經(jīng)消失,菇蘆也成為民間藝品店里的擺飾,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難以想像它是《論語》里:“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與人民共呼吸的器物吧
葫蘆的聯(lián)想在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甚受歡迎的人物,像李鐵拐、濟公的腰間都懸著一把葫蘆,甚至《水滸傳》里的英雄,武俠小說中的丐幫快客,葫蘆更是必不可少。
早在《反漢書》的正史也有這樣的記載:“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 在《云芨七簽》中更說:“施存,魯人,學(xué)大丹之道,遇張申,為云臺治官,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化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內(nèi)。
”可見民間的葫蘆不僅是酒哭、水壺、藥罐,甚至大到可以涵容天地日月,無所不包。
到了亂離之世,仙人腰間的葫蘆,常是人民心中希望與理想的寄托,葫蘆之為用大矣
我每回看美國西部電影,見到早年的拓荒英雄自懷中取出扁瓶的威士忌豪飲,就想到中國人掛在腰間的葫蘆。
威士忌的瓶子再美,都比不上葫蘆的美感,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因為在葫蘆的壺中,有一片濃厚的鄉(xiāng)關(guān)之情,和想像的廣闊天地。
母親還在使用的葫蘆瓢子雖沒有天地日月那么大,但那是早年農(nóng)莊生活的一個紀(jì)念,當(dāng)時還沒有自來水,我們家引泉水而飲,用竹筒把山上的泉水引到家里的大水缸,水缸上面永遠漂浮著一把葫蘆瓢子,光滑的,烏亮的,琢磨著種種歲月的痕跡。
現(xiàn)代的勺子有許多精美的制品,我問母親為什么還用葫蘆瓢饔,她淡淡的說:“只是用習(xí)慣了,用別的勺子都不順手。
”可是在我而言,卻有許多感觸。
我們過去的農(nóng)村生活早就改變了面貌,但是在人們心中,自然所產(chǎn)生的果實總是最可珍惜,一把小小的葫蘆瓢子似乎代表了一種心情——社會再進化,人心中珍藏的歲月總不會完全消失。
我回家的時候,喜歡舀一瓢水,細(xì)細(xì)看著手中的葫蘆瓢子,它在時間中老去了,表皮也有著裂痕,但我們的記憶像那瓢子里的清水,永遠晶明清澈,涼人肺腑。
那時候我知道,母親保有的葫蘆瓢子也自有天地日月,不是一勺就能說盡,我用那把葫蘆瓢子時也幾乎貼近了母親的心情,看到她的愛以及我二十多年成長歲月中母親的艱辛。
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內(nèi)容概括。
概括:與化妝師的一次交談,讓我知道了化妝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也讓我體會到了寫文章和化妝有著相似的地方,更讓我領(lǐng)悟到了表面用功夫不如內(nèi)力改革的深刻道理。
生命的化妝閱讀答案作者林清玄很急啊
1.好的文是靠詞匯去堆積的,而是由真感情和肯定明白的,用心去寫文章,才會打動人。
讀者通過讀作假的作品,了解到別人的情感,心情以至生活。
2、沒有想到,化妝的最高境界竟是無妝,竟是自然,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
可是,“到底做化妝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
”我感嘆地說。
我為了這位女性化妝師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為我最初對化妝師的觀點感到慚愧。
3.告訴人們對于生命本質(zhì)的認(rèn)識,其實人們?nèi)プ⒅貎?nèi)在的美,開發(fā)你的內(nèi)心,表露出出書生命本身的美好潛質(zhì)嘿,我就當(dāng)做閱讀題啦,自己回答的,O(∩_∩)O哈哈~
林清玄散文 500字左右
清凈之蓮 偶爾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邊,有一種蕭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能有幾回呢
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jīng)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偶爾在路上的行人陸橋站住,俯視著在陸橋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車流,卻感覺到那樣的奔馳仿佛是一個靜止的畫面,這時我會想, 到底哪里是起點
而何處者終站呢
偶爾回到家里,打開水龍頭要洗手,看到噴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顫動,這時我想著:水龍頭流出來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時間、心情,或者是一種思緒。
偶爾在鄉(xiāng)間小道上,發(fā)現(xiàn)了一株被人遺忘的蝴蝶花,形狀像極了鳳凰花,卻比鳳凰花更典雅,我傾身聞著花香的時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飄落下來,讓我大吃一驚,這時我會想, 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爾在靜寂的夜里,聽到鄰人飼養(yǎng)的貓在屋頂上為情欲追逐,互相慘烈地嘶叫,讓人的汗毛都為之豎立,這時我會想,動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們站在比較細(xì)膩的高點來回觀人類,人不也是那樣粗糙的動物嗎
偶爾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見到一朵紅色的睡蓮,從泥沼的淺地中昂然抽出,開出了一句美麗的音符,仿佛無視于外圍的污濁,這時我會想:呀
呀
究竟要怎么樣的歷練,我們才能像這一朵清凈之蓮呢
偶爾…… 偶爾我們也是和別人相同地生活著,可是我們讓自己的心平靜如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復(fù)雜的世界,在一切的優(yōu)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都找到智慧。
我們?nèi)绻怯兄腔鄣娜?,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
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柔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
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讓我們在卑濕污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凈的智慧之蓮吧
鄉(xiāng)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的樹苗。
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yōu)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已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
所以當(dāng)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
樹苗種下以后,他常來澆水。
奇怪的是,他來的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我住在鄉(xiāng)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
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我越來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有時隔那么久才給樹澆水。
但是,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后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guī)律。
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yīng)該什么時間來
多久澆一次水
桃花心木為什么無緣無故會枯萎
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yè),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樹木自己要學(xué)會在土里找水源。
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zhǔn)的,它幾天下一次
上午或下午
一次下多少
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jié)菜?,樹苗會枯萎得更多?/p>
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fēng)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 種樹人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xué)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現(xiàn)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jīng)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注:本文章已收入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第3課。
我認(rèn)識一位化妝師。
她是真正懂得化妝,而又以化妝聞名的。
對于這生活在與我完全不同領(lǐng)域的人,我增添了幾分好奇,因為在我的印象里 ,化妝再有學(xué)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yīng)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問她:“你研究化妝這么多年,到底什么樣的人才算會化妝
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 對于這樣的問題,這位年華已逐漸老去的化妝師露出一個深深的微笑。
她說: “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shù),是經(jīng)過非??季康幕瘖y,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妝一樣,并且這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xiàn)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zhì)。
次級的化妝是把人突顯出來,讓她醒目 ,引起眾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fā)現(xiàn)她化了很濃的妝,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的。
最壞的一種化妝,是化過妝以后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xié)調(diào),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的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唇……” 沒想到,化妝的最高境界竟是無妝,竟是自然,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妝師看我聽得出神,繼續(xù)說:“這不就像你們寫文章一樣
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
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
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 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
可是,“到底做化妝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
”我感嘆地說。
“不對的,”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jié),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
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zhì),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
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yǎng),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
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zhì),多讀書、多欣賞藝術(shù)、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guān)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yán),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不到哪里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后的一件小事。
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
” 化妝師接著作做了這樣的結(jié)論:“你們寫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妝師嗎
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
這樣,你懂化妝了嗎
”我為了這位女性化妝師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為我最初對化妝師的觀點感到慚愧。
告別了化妝師,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這樣深刻的體悟:在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nèi)在意義,那么,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nèi)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
黃金鼠 在,看到一只黃金鼠,全身長著拖地的長毛,背的部分是金黃色,尾端是銀白色。
它的長毛中分,一絲不亂,顯然被仔細(xì)地梳理過。
那只金銀兩色的黃金鼠,引起逛夜市人群的圍觀,大部分的人議論紛紛:“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美麗的老鼠呀。
”當(dāng)大家看到它竟然可以把食物藏在腮邊,還可以清洗長毛的時候,更是忍不住驚嘆。
根據(jù)賣黃金鼠的小販說,黃金鼠多是短毛的,原產(chǎn)于歐洲,性情乖順,一般的黃金鼠是灰色或土色,他說:“從中古世紀(jì)以來,黃金鼠就是歐洲貴族的寵物,現(xiàn)在則是臺北人最時髦的寵物。
” 他輕輕抓起那金銀兩色的黃金鼠,說:“這一只更是稀有、名貴,這是變種的黃金鼠,才會有長毛,還有兩種最珍貴的顏色呀
” 有人問說:“這一只要賣多少錢呢
” 小販笑著說:“一只才1800元。
” “太貴了,哪有老鼠賣這么貴的。
”問的人搖搖頭,走了。
“這個價錢很公道,因為真的是很稀罕,很稀罕呀
”小販對圍觀的人說。
“1800元
”站在一旁的我,也以為是聽錯,又問了一次。
“是,才1800元。
”小販加強語氣說,“你要買便宜的也有哪,這個箱子里的每只150元,那個箱子里小一點的,一只100元。
” 我仍然感到吃驚,眼前這只稀罕的黃金鼠雖是變種,又是長毛,也仍然是一只老鼠,一只老鼠賣到1800,在我的想像中是不可思議的。
我隨著走過黃金鼠的攤位,隔壁正好是賣大陸陶瓷的攤位,一個米粒燒的瓷杯賣20元,一個很好的宜興陶壺賣五百元。
看著這些來自彼岸的物品,使我想起一只長毛黃金鼠的價格,正好是360元人民幣,很多大陸人工作兩個月的薪資,還比不上一只老鼠的價錢。
這樣想,使我感到一種幽微的痛心。
住在臺灣的人,玩狗、玩鳥、玩貓之不足,玩紅龍、玩娃娃魚,現(xiàn)在竟可以花1800元買一只老鼠了。
幾天前看報紙,知道臺北的寵物店無奇不有,鱷蜥與變色龍一只要價七千元以上。
甚至有人進口青蛙當(dāng)寵物,小丑蛙一只2500元,綠樹蛙700元,最普通的紅肚青蛙,一只也要賣400元。
我不能了解為什么有人要花昂貴的價錢養(yǎng)這些野生動物當(dāng)寵物,是為了時髦、好奇或是無事可做呢
正在這樣想,已經(jīng)不知不覺走到夜市的盡頭,看到有一堆垃圾,周圍有兩三只狗,四五只貓正在覓食垃圾里的食物。
我在旁邊仔細(xì)地觀察著它們。
狗是比較無覺的,對于我的注視渾然無知,或者說是懶得理睬。
但敏感的貓很快就察覺到,警覺地抬起頭來瞄我許久,發(fā)現(xiàn)我并沒有要趕跑它們的意圖,便繼續(xù)埋首吃垃圾了。
其中有一只,外形特別美麗的,看了我一眼,立刻有些羞澀地跳下垃圾堆,它那躍下來時優(yōu)雅與敏捷的動作似曾相識,呀
竟是我從前飼養(yǎng)過的那種白色長毛的波斯貓。
我不敢確定波斯貓也會流落到垃圾堆撿食物,不敢確定被稱為“白貓王子”的波斯貓竟沒有疼惜它的主人,于是跟隨它走了一段路,直到燈光燦亮的路燈下才敢確定,沒有錯
是一只波斯貓
是因為年紀(jì)老了
或者因為生病了
或者,是走失了
亦或是,主人養(yǎng)膩了
這純種、有著美麗白毛的波斯貓,竟被它的主人棄養(yǎng),淪落成為街頭流浪的野貓。
當(dāng)我思維的時候,白貓垃圾王子,迅速越過街道,消失在對街黑暗的小巷之中。
人間的是非正是如此難以評斷,長毛的黃金鼠以一只1800元的價格被當(dāng)成稀有的寵物;一向被當(dāng)成寵物的波斯貓,流落在夜市的垃圾中尋找食物,這種相反的生命情境,使我有一種深刻的荒謬之感。
貓鼠原沒有固定的價值,只是由于人的好惡而顯出貴賤,當(dāng)一只優(yōu)雅的波斯貓在垃圾中尋找食物,它的內(nèi)心是不是也有如是的感嘆呢
當(dāng)然,我并沒有資格評定動物的貴賤,只是我知道,不管面對什么動物,我們都要有珍惜的心,我相信,不能愛惜貓的人絕對無法疼惜一只老鼠;我也確信,不能愛惜田間青蛙與蜥蜴的人,也絕不可能對變色龍或小丑蛙有真愛的心。
即使不是寵物,像提供我們食物的牛羊雞鴨,不斷地奉獻生命,死而后已,我們的心里可曾有一絲疼惜與感念呢
當(dāng)我們買1800元的老鼠之際,我們是真愛那只老鼠,還是重視那個價錢
如果長毛黃金鼠一只18元,我們還會寵愛它嗎
當(dāng)我們花2500元買一只青蛙的時候,是因為價錢而重視青蛙,還是真愛一只青蛙呢
如果真愛青蛙,市場里多的是,一斤才40元呀
在人世里,我們重視一個人不也如此嗎
往往重視的是附加在人身上的名利、權(quán)位,甚至衣服,只有一個人能看透外在的虛妄,進入內(nèi)在的照見與品質(zhì),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海獅的項圈 舊金山的,有一處海獅聚集的地方,游客只能遠距離地觀賞,碼頭上貼著布告:“此處碼頭屬所有,喂食、丟擲或恐嚇海獅,移送法辦。
” 美國在保護野生動物這方面,確實是先進國家,連“恐嚇”動物都會被法辦哩
出神觀看海獅的時候,一群小孩子吱吱喳喳地走到碼頭,由兩位年輕的女老師帶領(lǐng),原來是幼稚園的老師帶小朋友來看海獅,戶外教學(xué)。
在碼頭邊的大人紛紛把最佳的觀賞位子讓出來給小朋友——在禮讓和疼惜老弱婦孺這方面,美國也是先進國家。
我聽到幼稚園的老師對小朋友說:“你們有沒有看到右邊那只海獅脖子上有一個圈
” “有
” “那不是它的項鏈,而是它的傷痕,這只海獅小時候在海里玩,看到一個項圈,它就鉆進去玩,沒想到鉆進去就拿不出來,小海獅一直在長大,項圈愈來愈緊,就陷進肉里,流血、痛苦,就在它快被勒死前被發(fā)現(xiàn)了,把線圈剪斷才救了它。
” 小朋友聽得入神,臉上都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
“所以,你們以后千萬不要亂丟東西到海里,可能會害死一只海獅。
” 老師帶著小朋友走了。
我在清晨的深受感動,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但愿我們的老師也都能這樣地教育孩子。
海獅的項圈是無知與野蠻的項圈,我們的許多大人都戴著這樣的項圈而不自知。
我們要教孩子懂得疼惜與關(guān)愛眾生,就要先取下我們無知與野蠻的項圈呀
海邊的白蝴蝶 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去海邊拍照、寫生。
朋友中一位是攝影家,一位是畫家,他們同時為海邊的荒村、廢船、枯枝的美驚嘆而感動,白凈綿長的沙灘反而被忽視了。
我看他們拿出照相機和素描簿,坐在廢船頭工作,那樣深情而專注,我想到通常我們都為有生機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機早已斷失,為什么還會覺得美呢
恐怕我們感受到是時間,以及無常、孤寂的美吧
然后,我得到一個結(jié)論:一個人如果愿意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么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美,那美的根源不在事物,而在心靈、感覺,乃至眼睛。
正在思索的時候,攝影家驚呼起來:“呀
蝴蝶
一群白蝴蝶。
”他一邊叫著,一邊立刻跳起來,往海岸奔去。
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沙灘上追逐,這也使我感到驚訝,海邊哪來的蝴蝶呢
既沒有植物,也沒有花,風(fēng)勢又如此狂亂。
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轉(zhuǎn)的飛舞,確實是非常美的,怪不得攝影家跑得那么快,如果能拍到一張白蝴蝶在海灘上飛舞的照片,就不枉此了。
我到攝影家站在白蝴蝶邊凝視,并未舉起相機,他撲上去抓住其中的一只,那些畫面仿佛是影片里,無聲、慢動作的剪影。
接著,攝影家用慢動作走回來了,海邊的白蝴蝶還在他的后面飛。
“拍到了沒
”我問他。
他頹然而地張開右手,是他剛剛抓到的蝴蝶。
我們?nèi)送瑫r大笑起來,原來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一片白色的紙片。
紙片原是沙灘上的垃圾,被海風(fēng)吹舞,遠遠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飛舞。
真相往往就是這樣無情的。
我對攝影家說:“你如果不跑過去看,到現(xiàn)在我們都還以為是白蝴蝶呢
” 確實,在視覺上,垃圾紙片與白蝴蝶是一模一樣,無法分別的。
我們對美的感應(yīng),與其說來自視覺,還不如說來自想像,當(dāng)我們看到“白蝴蝶在海上飛”和“垃圾紙片在海上飛”,不論畫面或視學(xué)是等同的,差異的是我們的想象。
這更使我們想到感官的感受是非實的,我們許多時候是受著感官的蒙騙。
其實在生活里,把紙片看成白蝴蝶也是常有的事呀
結(jié)婚前,女朋友都是白蝴蝶,結(jié)婚后,發(fā)現(xiàn)不過是一張紙片。
好朋友原來都是白蝴蝶,在斷交反目時,才看清是紙片。
未寫完的詩,沒有結(jié)局的戀情、被驚醒的夢、山頂縹緲的莊園、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邊飛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
只要表達了,有結(jié)局了,不再流動思慕了,那時便立刻停格,成為紙片。
我回到家里,坐在書房遠望著北海的方向.想著,就在今天的午后,我們還坐在北海的海岸咣海風(fēng),看到白色的蝴蝶--喔,不
白色的紙片_隨風(fēng)飛舞.現(xiàn)在,這些好像真實經(jīng)歷過的,都隨風(fēng)成為幻影.或者,會在某一個夢里飛來,或者,在某一個海邊,在某一世,也會有蝴蝶的感覺. 唉
一只真的白蝴蝶,現(xiàn)在就在我種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呢
你信不信
你信,那么你是個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邊,你會時常看見白蝴蝶飛進飛出。
你不信,那么你是個重實際的人,在人生的大海邊,你會時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紙片與蝴蝶的真相。
溫一壺月光下酒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別的東西也可以留下,我們可以用一個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裝起來,等桂花謝了,秋天過去,再打開瓶蓋,細(xì)細(xì)品嘗。
把初戀的溫馨用一個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裝,等到青春過盡的時候,掀開盒蓋,撲面一股熱流,足以使我們老懷堪慰。
這其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將月光裝在酒壺里,用文火一起溫不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與朋友住在獅頭山,每天黃昏時候在刻著“即心是佛”的大石頭下開懷痛飲,常喝到月色滿布才回到和尚廟睡覺,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
最后一天我們都喝得有點醉了,攜著酒壺下山,走到山下時頓覺胸中都是山香云氣,酒氣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這樣的境界。
有時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讓我們感知,有時候?qū)嶓w的事物也能轉(zhuǎn)眼化為無形,歲月當(dāng)是明證,我們活的時候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歲月的腳步一走過,轉(zhuǎn)眼便如云煙無形。
但是,這些消逝于無形的往事,卻可以拿來下酒,酒后便會浮現(xiàn)出來。
喝酒是有哲學(xué)的,準(zhǔn)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幾?;ㄉ缀捅P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關(guān)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時候可以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xì)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冬寒時節(jié)則面對籬笆間的忍冬花,用臘梅溫一壺大曲。
這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當(dāng)然,詩詞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談到一個故事,提到蘇東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東坡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即柳永)
”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學(xué)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
”東坡為之絕倒。
這個故事也能引用到飲酒上來,喝淡酒的時候,宜讀;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
其他如,應(yīng)飲高梁小口;讀放翁,應(yīng)大口喝大曲;讀李后主,要用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于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xì)品皆可。
喝純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別摻物事也自有情趣。
范成大在《駿鸞錄》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開者,著凈器,薄劈沉香,層層相間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
”我想,應(yīng)做茉莉心香的法門也是摻酒的法門,有時不必直摻,斯能有純酒的真味,也有純酒所無的余香。
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釀酒時以秋天桂花圍塞,酒成之際,桂香裊裊,直似天品。
我們讀唐宋詩詞,乃知飲酒不是容易的事,遙想李白當(dāng)看斗酒詩百篇,氣勢如奔雷,作詩則如長鯨吸百川,可以知道這年頭飲酒的人實在沒有氣魄。
現(xiàn)代人飲酒講格調(diào),不講詩酒。
袁枚在《隨園詩話》里提過楊誠齋的話:“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diào),而不解風(fēng)趣,何也
格調(diào)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fēng)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辨。
”在秦樓酒館飲酒作樂,這是格調(diào),能把去年的月光溫到今年才下酒,這是風(fēng)趣,也是性靈,其中是有幾分天分的。
《維摩經(jīng)》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記載,正是菩薩為總經(jīng)弟子講經(jīng)的時候,天女出現(xiàn)了,在菩薩與弟子之間遍灑鮮花,散布在菩薩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卻像粘黏那樣粘在他們身上,弟子們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
仙女說:“觀諸菩薩花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
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
如是弟了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
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皆無能為也。
結(jié)習(xí)未盡,花著身耳。
結(jié)習(xí)盡者,花不著也。
” 這也是非關(guān)格調(diào),而是性靈。
佛家雖然講究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我卻覺得,喝酒到處幾可達佛家境界,試問,若能忍把浮名,換作淺酌低唱,即使天女來散花也不能著身,榮辱皆忘,前塵往事化成一縷輕煙,盡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謂苦修深修的境界嗎
斷鴻聲里 是如何的一種感覺
在小巷獨步,偶然抬頭,別人院墻里的鳳凰花探出簇簇火紅,而那種花兒是幾年沒見過的,故鄉(xiāng)生長的植物。
鳳凰花這種植物喜歡展現(xiàn)自己的紅色,仿佛他就是為離別而生的。
年少時喜歡粘一只只鳳凰花成一只只蝶,登上高樓去隨風(fēng)散放,她旋轉(zhuǎn)飄落的姿態(tài)曾經(jīng)贏得許多童稚的笑聲,往事就也像這一只只蝶飄去,它們縱使旋落的姿態(tài)各不相同,終究都會消逝了。
想起鳳凰花,遂想起平生未盡的志事;想起鳳凰花,遂想起非梧不棲的鳳凰。
鳳凰花何以要以鳳凰的名
這樣,老是叫人在離緒充溢時,會幻想自己竟是高飛的鳳凰,在黑夜將近時即將展翼呢
《詩經(jīng)·大雅》說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不經(jīng)意間就浮起一幕深淺分明的影像;一只神鳥翩翩然昂立高崗,振翅欲起;象征高潔的梧桐則在朝陽面前展露挺挺然的面貌。
一位少年,一向喜歡梧桐一向傾慕鳳凰,驀然一抬眼,望見鳳凰花開離期將屆,自己不禁幻想幻化成一株梧桐一邊面對朝陽,或是一只鳳凰以便寒立高崗;或甚至以為自己竟已是一只鳳凰,立于高崗的梧桐樹上;或是呀
一只清靈的鳳凰一展翅便擊破了天藍。
可是遠處若有若無時斷時續(xù)的驪歌屢屢歌著,如同一首民謠的和聲,那么清清玄玄的蜿蜒在主曲里,明明知道不重要,那一首唱過千余日的歌謠,若沒有結(jié)尾的一小段唱和,也會黯然失色了。
于是鳳凰花激起的不僅僅是童年成蝶化蝶的記憶,而是少年夢鳳化凰的一段惜情。
如火的花的印象配上輕唱的驪聲,敲響了少年的夢境,驚覺到自己既不是鳳凰神鳥,也非朝陽梧桐。
終于在碎夢中瞧見自己的面容,原來只是一個少年,原來只是一段驚夢。
若干年來死生以赴的生活竟然就要過去,沒有絲毫痕跡,正如大鴻過處,啼聲宛然在耳,縱是啼聲已斷,。
卻留下來一片感人的凄楚。
而個夢鳳化凰的少年,也只是像別人靜靜的的等待分離,在日落前的山頭站著,要把斜陽站成夜色,只有黑夜也只有黑夜,才能減去白日鳳凰花余影的紅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