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人物黃玉峰說蘇軾 讀后感怎么寫
千古風流人物黃玉峰說蘇軾 讀后感講述北宋大文豪蘇軾豐富多彩的一生。
作者以蘇軾人生脈絡為主線,結合蘇軾在各個時期的文章、詩詞,比較系統(tǒng)地分析了蘇軾的政治立場、哲學思想、文學成就、藝術修養(yǎng)以及他對后世的影響
關于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
1、展望古今中外風流人物,看歷史的車轍輾轉,留下了輝煌的痕跡,觸動了我的心靈。
項羽觸動了我的心靈。
這位“,時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諸侯混亂中力挽狂瀾的能者,令各路諸侯匍匐稱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動士兵的將帥,垓下一戰(zhàn),,金戟一揚,血灑疆場。
他創(chuàng)下一番霸業(yè)因要面子付諸流水,我為他惋惜。
蘇軾觸動了我的心靈。
東坡,那個在“揀盡寒枝不肯棲,”的驚魂未定中自省反思,從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會佛家之眾生平等,領道家之珍重生命,集眾家之精華,鑄造“”“”的超脫豁達。
我為他贊許。
司馬遷觸動了我的心靈。
“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的司馬遷,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宮刑之辱下,為達成先父遺愿,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獄中艱苦度月,終于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傳承的。
我為他的堅毅表示贊許。
梵高觸動了我的心靈。
梵高,這位印象派畫家,為探究一個未被發(fā)現的,不惜放棄自己的家財。
論家境,他的家族是當時歐洲最大 的畫商,幾乎控制著全歐洲的美術市場,他完全可以迎合時尚以謀利,但是他卻不屑。
他的思想超前,難以為人接受。
終于,在巴黎一處無人知曉的角落里,梵高像自己筆下的向日葵一樣綻放自己最后的美麗。
他自盡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
我為他的執(zhí)著贊許。
望古今中外多少風流人物觸動了我的心靈:茍踐臥薪嘗膽,韓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強,祖狄聞雞起舞,生活即是藝術的……他們編著的篇章,他們的品質,他們的精神,是人類歷史上的魂寶。
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讓自己的人生別有洞天。
他們的所有已經融入歷史的汗青,不管鐫刻的是人們褒揚或是貶斥,但他們遺留下的痕跡,在無聲中起舞,觸動了我的心靈 2、是一代偉人,不僅影響中國,也影響世界。
有人說,近代中國有三個為解放和振興中華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最偉大的人物:孫中山、、。
也有人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有兩個劃時代的大思想家,這就是孔夫子和。
這兩種說法我認為都很有見地。
不管是從這個角度,還是從中國幾千年歷史這個角度,都占有突出的歷史地位。
孔夫子到現在已有2400多年,他的思想至今還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社會,影響著人們。
這樣一個人物,他的思想也會深遠地影響著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
給我們留下的大量文稿,是一個大寶庫。
我始終認為是中國億萬被剝削、被壓迫、被屈辱人民的大救星。
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出現了空前大團結的喜人局面,建立了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第一個清正廉潔的。
無論是貞觀之治、開元天寶、康乾盛世,都不能和這個政府相比。
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
同志在艱苦漫長的革命歲月中,表現出一個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應手的斗爭藝術和駕馭全局的領導才能。
他是從人民群眾中成長起來的偉大領袖,永遠屬于人民,為世界一切正直的人們所尊重。
他的革命實踐和光輝業(yè)績已經載入史冊。
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精神永遠鼓舞著中國共產黨人和各族人民,繼續(xù)推動著中國歷史的前進。
同志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3、千古風流人物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李易安,“年年雪里,贏得滿衣清淚! ” 林妹妹,“紅消香斷有誰憐?”吾更愛千古風流人物——曹操是也。
——題記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名人,沒有誰能像曹操那樣,引發(fā)我無限的思緒和敬意。
雖然曹操不具有劉備的仁德、呂布的武藝、諸葛亮的聰明,但是他的智慧和謀略是這些人都不具有的。
三國時期,可謂是猛將如云,謀士如雨,而我卻偏愛曹操。
人有才不難,有德也不難,難得的是德才兼?zhèn)洌懿僭鴸|征袁紹,路經一片麥地,他下令不得踐踏麥子否則將要問罪。
自己卻因馬受驚而踏壞了不少麥子,他便要自行問罪,卻因手下眾將力勸,最終,他還是割發(fā)代首,以減輕其罪行。
千古流傳,吾動之
曹操還曾為迎接一位謀士的投靠,而赤腳相迎。
這樣的行為所體現出的仁德,也并不亞于劉備那樣淚水似的仁德。
仁義之至,吾動之
曹操非??粗厝瞬?,這一點劉備與孫權遠不及他。
龐統(tǒng)曾先后投靠孫權與劉備,但因龐統(tǒng)貌丑,孫權竟不任用,而仁德美名遠揚的劉備也只是封龐統(tǒng)一個芝麻大的官。
可龐統(tǒng)在赤壁之戰(zhàn)前夕,詐降曹操之時,曹操卻重宴相待,封其大官,不以其貌丑而嫌之。
極具領導風范——愛才
吾動之
曹操不但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更是著名的文學家。
他的詩歌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就在我讀了他的《蒿里行》后,對他更加敬佩,“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這句詩,深深體現了曹操對遭受到戰(zhàn)亂的百姓的同情。
愛民之心,吾動之
記得我讀《三國演義》時,總希望曹操能贏,這樣一位德才兼?zhèn)?、任人唯才的人不贏,真是天理不容。
但是他每次在戰(zhàn)場上遇見諸葛亮,總是大敗而歸。
他雖然輸了,在他有生之年沒有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但是他的千古風流卻讓我感動
歷史早已過去,我們現在在追溯舊事,來看曹操之“奸”。
曹操之“奸”并不令人憎惡,那是因為他的“奸”是豪杰之“奸”,并非小人之“奸”。
古往今來有兩種人,一種人為現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種人為理想而生,死而后已。
曹操就是后者,他的確實現了超時空的存在,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4、諸葛亮的自白作為一個出生在漢末亂世的普通百姓,我是不幸的;但是,我擁有諸葛玄這樣一位叔父,又是我的大幸。
由于我這位叔父與荊州牧劉表的故舊關系,我們得以從故鄉(xiāng)瑯邪遷來較為安定的荊州,在襄陽城西的隆中有了一塊土地定居下來。
我叔父去世后,我和我弟弟諸葛均便以耕讀為業(yè),還交上了崔州平、徐元直等幾個可稱為一時人杰的朋友,日子倒也過得逍遙。
雖然我在當地也還有一點微名,甚至被人謬稱為“臥龍”,但我沒有想到去入仕做一番事業(yè),以求聞達于諸侯。
只想安安靜靜地隱居于壟畝之中,與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茍全性命于亂世。
可是,事情就壞在我的朋友徐元直的身上。
他自己去投奔了流落到荊州的左將軍、皇叔劉備,又不能善始善終,臨離開劉備之前又鄭重其事地向劉備推薦了我。
我知道這個劉備一直是想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來爭奪天下的,只不過是當時力量太弱小,鋒芒還沒有暴露出來而已。
而曹操已消滅袁紹、呂布等割據勢力,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加上他本人的出眾韜略,統(tǒng)一天下只是略需時日了。
我當然不愿出來趟這河渾水,逆天命而行,再讓天下生民遭受戰(zhàn)亂之苦。
因此劉備前兩次造訪我的茅廬的時候,我事先都故意回避了。
可惜,他第三次去的時候,我沒有得到信息,正好在家里被他撞個正著。
劉備的謙恭有禮,誠心誠意也確實感動了我。
況且,想到先賢們所說的“君子之仕,行其義也”,建功立業(yè)的欲望使我昏昏然了。
于是,歷史上又多了一個風云際會的美好傳說。
我當時就在我的茅廬里發(fā)表了那個有名的“隆中對”,給劉備今后的奮斗指明了方向。
隨后,在劉備的苦苦哀求下,我答應了隨他入仕,輔助他實現“興復漢室”的愿望。
我平素最仰慕的人,其實并不是管仲和樂毅,而是“漢三杰”之一的張良。
張良輔助高皇帝奪得了天下,不貪功,不戀位,既能入更能出,全身而退,得以盡享其天年。
不像另一杰的韓信,入而不能出,最終身死未央宮一婦人之手,哀哉
我并不是貪戀祿位的人,因此,我當時還有一個如意算盤:以張良為榜樣,待功成名就之后即全身而退。
可是,我的算盤打錯了。
直我入仕之后,屢屢處于危難之中。
先是赤壁一戰(zhàn),幸虧我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江東孫權,結成孫吳聯軍,又得上天助我,吹得好東風,這才一把火把曹操燒回北方,得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
后來,龐統(tǒng)助劉備入川,貪功而操之過急,被張任射死在落鳳坡,劉備在川中進退兩難,我不得不把荊州交給我并不放心的關羽而親自入川相助。
剛剛奪得川中地區(qū)不久,志大才疏的關羽又失去了荊州并身死人手,使吳蜀聯盟被破壞,更使我在“隆中對”中所制定的戰(zhàn)略方針再也無法實行。
隨后,劉備不聽勸告,執(zhí)意要伐吳為關羽報仇,以致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打得大敗,損失幾十萬大軍,嚴重動搖了國家的根本,蜀國從此一蹶不振。
在這些時候,我欲退不甘,也根本不可能抽身而退。
劉備死后,我受托孤之重任,為全名節(jié),我更不可能全身而退了。
只能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現在,我快要走到我的生命的盡頭了,回顧我的一輩子,我后悔我不該入仕,更不該入而不出,一切無非“是非成敗轉頭空”。
我雖然能入乎其內,一輩子風云激蕩,虎虎有生氣,可我畢竟不能出乎其外,終究缺乏張良那樣真正的高人高致。
更讓我痛心的是歷史沒有逃出“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數十年”的惡性循環(huán)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我給天下百姓特別是川中百姓多帶來了幾十年的戰(zhàn)亂
希望我能入而不能出的教訓能給后代的“英雄們”以啟示,不要逆天命而行,徒使天下生靈涂炭
知我罪我,任由后人吧
乃作歌曰: 油盡燈枯兮吾將亡,驀然回首兮心彷徨。
汲汲營營兮興劉夢,勞苦百姓兮上戰(zhàn)場。
入不出兮三十載,使天下紛亂兮斷人腸
5、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
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被擁立為秦王。
八年后(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蘄年宮舉行加冕禮,親理國政。
此后,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zhàn)的一系列政策,選賢任能、歷兵秣馬、富國強兵、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公元前230~221年,歷經10年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他先后消滅了韓、趙、燕、魏、楚、齊等諸侯國,結束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zhàn)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帝國。
為了鞏固新生的政權,秦始皇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軍政大權集于一身。
他還下令統(tǒng)一全國的度量衡、車軌,以秦小篆為全國通用文字,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并統(tǒng)一了全國的法規(guī)刑律。
他拆毀戰(zhàn)國時各國邊鄰地區(qū)的城防工事,修筑馳道,還連接戰(zhàn)國時期各國修筑的長城,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這一系列大刀闊斧、前無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鐵腕行動,對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推動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強化專制統(tǒng)治,嬴政在執(zhí)政時,嚴刑峻法、橫征暴斂,又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
此外,他還興師動眾,五次遠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書坑儒。
這些作為大幅度摧殘并破壞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嚴重社會危機。
秦始皇去世才1年,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秦王朝僅存在15個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飛煙滅。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
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6、讀千古風流人物 我熱愛文學,我熱愛閱讀.在閱讀中我明白了生活的意義,在閱讀中我知道了何為忠義,在閱讀中我領會了真正的善良,在閱讀中我懂得了知識就是力量. 讀屈原,我讀到了什么是愛國.兩千年前這位歷史詩風開創(chuàng)的先人,自投汨羅江.他去了,但臨死前,留下了氣勢恢弘的天問,在他的身上,我明白了男子漢應該以國為家,愛國勝家. 讀諸葛亮,我讀到了什么是忠義.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讀出了千年不散的忠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段可歌可泣的君臣情,一首古代智者的無字歌。
讀易安,“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是怎樣的一縷憂傷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是怎樣的一絲惆悵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腔悲壯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又是這樣的滿懷斷腸. 讀子美,讀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又憑添了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憤慨;讀到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聚歡顏”,又看到了一位落魄文人在“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的境遇下,還憂國憂民。
讀他,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讀太白,讀到的是“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浪漫主義情懷,一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笑傲官府的氣概,一種“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浪子情懷
讀張繼,“夜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那是一種“濤聲依舊”般對仕途失落。
千年悠悠,那些金榜題名的狀元名字早已如尸體一般,變得腐朽,而這種“失落”,因《楓橋夜泊》而絕唱千年
讀林妹妹,“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 落絮輕沾撲繡簾”,那是中國古代多情女子的寫照,在她身上,我讀出了人的善良,人的風情,人的無奈,人的酸楚。
。
。
。
。
讀孫髯,“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這是一個歷史的感嘆,歷史的車輪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的行走.....重多作品,生太多感慨,有太多收獲
畢竟這早離我們遠去
俱往矣,”讀”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千古風流人物
千古風流人物——論曹操 早已言過在下的逆反心理很重,雖然也知道諸葛亮很可敬但總喜歡為受到演義不公的人說話,周瑜是受到了不公待遇但我們已經為他說了不少好話,估計他也該翻身了. 而另一個偉大人物曹操雖然歷史上(五六十年代)翻身的次數很多,但那是出于政治目的,翻身都不翻在點子上.且我不認為那時的大人物認為自己有篡逆之嫌,而是覺得自己對付一些知識分子就象當年曹操殺文人一樣,所以把曹操捧上法家的高度給他原本的白臉抹上一點紅色.但那時由于有政治目的未免過妄矯正歪曲了曹操,那樣的翻身怎么能得民心.不過現在時代不同了,應該能說一些公道話了.所以這次我想給曹操說點好話,不過他是個長得難看的老頭子本人又有劣跡,大概不會有帥哥那么吃香. 曹操的不臣之心,殘酷好殺,狡詐多變這些劣跡演義已大有渲染,這次是為說他好話來的,所以缺點不論專談他的好處.曹操的最大好處當然是他的歷史功績了,他畢竟代表了歷史要求統(tǒng)一的正流,且統(tǒng)一了北方消滅了那里諸侯割據的局面,發(fā)展了經濟人民得以修養(yǎng)生息.不過這些大題目以前也是這么翻案的沒什么好多談,現在談談我認為他最可取的人格魅力. 曹操的最大特點就是大氣.讀他的詩和文常會感到他的英雄氣勢.哪怕是信手拈來.嬉笑怒罵隨心所欲的短章也有一種大氣而不顯粗俗.他的觀滄海短歌行無不體現了這種在短暫人生中作出轟轟烈烈的事業(yè),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偉大抱負.--這就是我最敬仰的所英雄氣概了.由于他有著讓有限的生命變成永恒的意思又帶著對人生和宇宙的哲學思考,就比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此類的話更具格調和品味,也更大氣. 曹操的詩文是大氣的他的為人也是如此.他是個灑脫隨和不拘小節(jié)辦大事的人,并不是一個一本正經,不通人情的統(tǒng)治者.他辦事嚴肅認真平時灑脫隨和,原則問題寸步不讓,雞毛蒜皮馬馬虎虎,既有領袖威望威嚴,又有人情味幽默感.這樣的人最能得人衷心愛戴,作為領袖人物比之有些事必躬親自己累死累活又干不出多少大事的某些政治家不知要高明多少. 曹操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實在,也就是愛講大實話.那篇讓縣自明本志令就是一個最好例子.曹操實在是聰明:在一個人人都說假話的時代 ,最好的武器就是大實話.這不但因為實話本身具有雄辯的力量,還因為你一講實話講假話的人就沒轍了.比起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實者卻整天想著自己當皇帝的偽君子來我就覺得他可愛的多.曹操愛講大實話并不完全出于斗爭策略,還因為他天性愛講真話實話,因此他講的自然流暢,講的大氣磅礴.即便這些實話后面也有虛套和假心,甚至有不可告人的東西,也隱藏的自然和不露馬腳.這除了曹操水平外最主要的還是他本人很實在.請看他的招聘人才時說的:不管什么人,在朝也好在野也好;雅也好俗也好,只要有治國用兵的本事就行,哪怕名聲不好甚至不仁不孝也不要緊.和我們當代偉人的白貓黑貓'有點象,反正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這種實在我覺得只有洞穿一切的偉人才做得到. 曹操的慷慨多情是他人格魅力的又一條.曹操雖然殘酷但并不暴虐;冷酷但并非無情.他雖然殺了不少人但他未必想多殺,他原本是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但殘酷的政治軍事斗爭又是你死我活的,面對一個個兇險的敵人,他不得不搶先一步要了別人的性命,甚至不惜誤殺無辜.然而熱愛生命重感情還是他的本性.他殺人不眨眼但并不以殺人為樂;執(zhí)法不講情面但又通情達理.慷慨多情真豪杰,曹操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他對為袁譚,孔融哭尸的王修,習脂就很放了一馬甚至好送去禮物;對郭嘉的英年悲痛的死去活來就更別提了,就是對曾經背叛過自己的敵人的后人也是照顧有加,如陳宮曹操就為他瞻養(yǎng)老母還為他女兒出了娉.在他臨死的遺令'中,他說的都是一些妻妾日后生活諸如分香買屢'的小事,雖然在有的人看來婆婆媽媽但正反映了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普通人,比那些超凡脫俗的所謂圣人'可愛的多.以他的身份地位,不裝腔作勢不遮遮掩掩,敢于把凡夫俗子的一面公開暴露出來,正是曹操的過人之處和英雄本色.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統(tǒng)治者又有幾人,就憑著一條曹操就能成?笪叭? 曹操歷史功績這么大又具有這么多人格魅力,但他鼻子上的白點是永遠擦不掉的.蘇東坡說的一句話很在理:他認為諸葛亮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zhàn)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一勝之者,區(qū)區(qū)之忠信也. 這是因為曹操得罪了中國文化,得罪了中國文化對人的評價系統(tǒng).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看來: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仁義忠孝,有沒有才華,有沒有能力,有沒有功勞政績都不要緊.甚至平庸一點更好,顯得老實忠厚可靠.所以傳統(tǒng)的中國人總是選擇劉備而不是曹操,這除了所謂正統(tǒng)觀念外主要是有:寧要無才之德,不要無德之才的邏輯. 曹操另一個不討好之處是他的能力太強,是哪個朝代都要防范的敵人.試想如果身邊有個曹操式的人物哪個皇帝睡得著?皇帝如此作為官員又有誰愿意攤上他這么個上司,沒本事他看不起你,本事太大他又要整治你,執(zhí)法嚴說話不打官腔,又完全不按官場上那一套來操作,一般的人怎么受得了.曹操是官僚主義的敵人那他就是歷代當官的敵人了.曹操殺了不少文人還有屠城的劣跡,老百姓當然也不會說他好話.百姓們才不管他在歷史上有沒有貢獻,也不會考證曹操是否真殺了呂伯奢一家,是否真說過寧我負天下人,毋讓天下人負我的話,反正你曹操也冤枉過好人,被我們冤枉一會又如何,于是皇帝,官僚,文人,百姓都異口同聲得知這曹操罵奸.雖然曹操并未稱帝卻被人指著罵篡漢的奸賊,而劉備孫權都人模狗樣堂而皇之地當起了皇帝,倒無人斥之為篡. 反正曹操的白鼻子是擦不干凈了,就是為他說說好話可能也會被看成不識時務.還好已有先哲為他說過好話,魯迅曾說曹操至少是個英雄,我輩小子前面有大人物撐著不會被大家看成不識時務吧.
急
求千古風流人物
太祖的沁園春里面概括的幾位就很是不錯: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秦始皇,豐功偉績:長城、大一統(tǒng)等等。
漢武帝,北逐匈奴唐太宗,貞觀之治宋太祖,終結五代十國亂世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