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帶有顏色的詞語
我也是個菜鳥,就來點對聯(lián):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
(春在哪里)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事成。
(春在心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伏,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一聲不響,兩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出。
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九坐不動,十分無用。
小學畢業(yè)復習資料(求助)
精致,華美.流光溢彩.悅目,秀色可餐妙不可言美輪美奐巧工 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裝飾華麗,光彩奪目.富麗堂皇:形容房屋宏偉豪華.冠冕堂皇:形容外表莊嚴或正大的樣子.爐火純青:比喻功夫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精雕細刻:比喻認真細致地加工.八面玲瓏:指窗戶明亮軒敞.空前絕后:夸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前所未有:從來沒有過的.首屈一指:引申為最好的.鶴立雞群:比喻顯得很突出.出類拔萃:超出同類之上.獨樹一幟:比喻獨特新奇,自成一家.珠圓玉潤:潤:細膩光滑.象珠子一樣圓,象玉石一樣光潤.比喻歌聲宛轉(zhuǎn)優(yōu)美,或文字流暢明快
作家作品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中國)
15 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16 老死不相往來17 命運,不過是失敗者無聊的自慰,不過是懦怯者的解嘲。
人們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來決定。
18 笨鳥先飛19 胸有成竹20 天將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1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22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23 一夕成名24 左右為難
我要描寫做人的道理的明言警句啊,速度來!~
詠雪》課堂教學實錄 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學 賈俊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練地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習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養(yǎng)成積累和誦讀文言文的閱讀習慣。
3、激發(fā)學生熱愛雪、熱愛詩、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誦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文言詞語,抓注重點語句,品讀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習慣 教學背景: 在七年級的語文中,學習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點,這就需要教師從實際出發(fā),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合理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造情境,加強朗讀指導,加強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如果教師引導好,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閱讀文言文的好習慣會,為學生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良好的開端;在教學中除本課內(nèi)容外,還穿插了與本課內(nèi)容有關的數(shù)學詩謎、詠雪打油詩、四季小詩等內(nèi)容,對此學生也會很感興趣。
教學準備: 搜集與“雪”有關的詩詞名句、成語、俗語、歌曲等,以豐富課堂內(nèi)容,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讀詩嗎
生:喜歡。
師:下面老師給同學們朗誦一首數(shù)字詩,同學們注意聽,看誰聽完一遍,就能把這首詩復讀出來。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皆不見。
” 師:同學們能一齊重復一遍嗎
生:能。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皆不見。
” 師:哇,好神奇的記憶力,那么這首數(shù)字詩還是一首詩謎,哪位同學能猜到它的謎底呢
生:(異口同聲)雪
師:非常準確,誰能告訴老師你是根據(jù)什么猜到的呢
生:因為雪是一片又一片的。
生:因為雪像蘆花,所以飛入蘆花就看不見了。
師:說得好,雪像蘆花,蘆花似雪,下面我們共同走進一千五百年前的謝家,去看一看那時候的孩子是怎樣“詠雪”的。
(板書課題) 師: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我們學習這篇文章重點是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并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
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注意字的讀音和斷句(老師范讀,學生認真聽讀)。
師:接下來同學們自己自由朗讀課文,有疑難問題隨時可以舉手,老師隨時解答(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大家讀得很認真,下面我們進行朗讀練習,同桌兩人一組,甲同學先讀一遍,乙同學負責正音,并檢查停頓是否適當;之后,乙同學朗讀,甲同學指正,大家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
師:開始(生合作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合作得不錯,朗讀過程中,一位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是在“王凝之”的后面停頓還是在“王凝”的后面停頓。
師:誰來發(fā)表一下你的意見。
生:我認為應在“王凝之”后面停頓,因為書下面有注釋“王凝之”是人名。
師:回答十分準確,剛才有疑問的同學明白了嗎
(同學點頭示意:明白了)下面齊讀一遍課文,做好單獨朗讀的準備。
(師領起,生齊讀) 師:很好。
哪位同學要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才華。
?。ㄒ粚W生站起來朗讀) 師: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好。
師:他讀得字音準確,節(jié)奏適當,說明他的同桌同學檢驗得認真,我們請他的同桌來讀一下如何
(該同學的同桌站起來讀) 師:看來他的同桌讀得更勝一籌,那么經(jīng)過朗讀,我們大致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下面參照書下注釋,練習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課文,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商量討論可以,自己進行也可以。
(生有的自己練習,有的兩人商量,有的三四人討論) 師:誰來為大家復述
?。ㄒ簧鷱褪稣n文) 師:對他的復述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覺得“兒女”一詞他復述的不對,這個詞的含義和現(xiàn)代不同,在文中應是“子侄輩的人”。
師:糾正得很對,還有不同意見嗎
(無人發(fā)表意見)沒有不同意見,下面我們進一步練習誦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次我們來個男女生分組競賽,看哪組讀得好,男同學先讀一遍。
(男生讀) 師:下面請女同學讀。
(女生讀) 師:讀得都很好,達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課文。
下面給2分鐘背誦時間,看誰背得快
覺得能背下來就可以舉手,老師到你身邊去聽你背誦。
(生自由背誦,1分鐘后有1人舉手,老師過去聽,學生起立,教師示意坐下,生背,老師聽,點頭贊許。
)(又有幾人同時舉手) 師:齊背一遍試試。
(生齊背,多數(shù)同學都能背下來) 師:誰勇敢地為大家背一遍
(一生熟背后,掌聲響起。
) 師:非常好,多數(shù)同學已經(jīng)能夠熟讀成誦了,那么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
(此處為整體感知課文) 生:詠雪。
師:高度概括,能告訴老師,誰詠雪嗎
生:謝家的孩子。
師:好,謝家的孩子們詠雪。
師:誰來回答,他們怎么詠雪的
(此處為抓住重點語句品讀課文) 生二:兄子胡兒認為“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謝道韞認為“未若柳絮因風起”。
師:也就是說,一個把雪比喻成“鹽”,一個把雪比作“柳絮”。
(板書:“鹽”,“柳絮”)大家思考:①謝太傅認為哪個比喻好?②作者覺得哪個比喻好? ③你覺得哪個比喻好?理由是什么
下面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分四大組,每大組分三個小組。
研究氣氛熱烈。
) 師:好,研討到這,下面就第1個問題,哪個小組發(fā)表意見。
甲組第2小組代表:我們覺得謝太傅認為兩種比喻都好,因為“公大笑樂”,表明他聽了兩種比喻都非常高興。
乙組第1小組代表:我們小組認為謝太傅是“笑”——“撒鹽空中”,“樂”——“柳絮因風起”因為正好用了兩個詞,前后對應。
師:很好,英雄所見不盡相同,那么作者的觀點呢
丙組第3小組代表:我們小組覺得作者認為“柳絮因風起”好,因為文章結(jié)尾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就說了作者的觀點 丁組第2小組:我們也同意他的觀點。
師:那么你們認為哪個比喻好
為什么
生一:我認為“柳絮因風起”好,因為柳絮輕盈,風一吹,能飄起來,跟雪一樣。
生二:我覺得“撒鹽空中”更好一些,因為鹽的顏色和雪一樣都是白色的,還因為鹽能化為水,這點也和雪一樣。
師:兩個同學各有道理,那么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看還可以把雪比做什么呢
?。▽W生紛紛舉手) 生:像鵝毛。
師:不錯。
空中鵝毛差可擬(板書:鵝毛) 生:像蒲公英的種子。
師:好
蒲公英的種子。
(板書:蒲公英的種子)還有嗎? 生:(脫口而出)蘆花。
師:好,信手拈來數(shù)字詩中的“蘆花”。
生:我覺得還像棉花。
師:噢,冬天雪下得大,人們就稱為棉花套子雪。
(板書:棉花) 生:還像白紙片,白泡沫磚的碎沫。
師:非常好
在同學們豐富的想象中,一朵潔白無瑕晶瑩如玉的六角冰花誕生了。
(板書) 蘆花 棉花 鹽 雪 紙片 柳絮 鵝毛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這六角冰花嗎
生:喜歡。
(異口同聲) 師:為什么喜歡
隨便搶答,開始—— 生:(紛紛搶答)在雪天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滑爬犁…… 師:同學們喜歡雪,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喜歡,有詩為證:唐代高駢的“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代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李賀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如果說雅俗共賞的話,唐代還有一首民間的寫雪的打油詩,大家想聽嗎
生齊答:想。
(鼓掌表示歡迎) 師:大家聽好,看聽完一遍能不能記住。
(有感情的背誦) “六角飄飄落九霄,山前屋后盡瓊瑤。
待到日出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
” 生:(聽后臉上露出喜歡的神情)(隨老師齊背)“六角飄飄……使鍬的使鍬。
” 師:老師在這兒說了這么多詠雪詩,同學們想必早已著急了吧,好,搜索你的記憶,看看積累了哪些帶“雪”字的詩句、成語、諺語、俗語等。
生一:“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師:好。
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生二:“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能漫天作雪飛。
” 師:韓愈的《晚春》。
生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師:不錯,民間諺語。
生四: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師:好
這是的詞。
還有這樣一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還有誰說
生五: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師:民間俗語。
生六:瑞雪兆豐年。
生七:雪中送炭。
師:太棒了,大家的知識面很廣,宋代王安石還有一句“遙知不是雪—— 生:(齊接)為有暗香來”。
師:還有盧梅坡的“梅須遜雪三分白—— 生齊接:雪卻輸梅一段香”。
師:好,大家思路很廣,帶“雪”字的詩句,諺語等,有這么多,那么帶“雪”字的歌兒有嗎
誰給大家唱一句
生:(兩女生商量后齊唱)“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 生唱:“我愛你,塞北的雪……” 生唱:“雪姑娘,雪姑娘……”(唱得很好,歌詞沒能全記下來)(生全體鼓掌,掌聲熱烈) 師:我們徜徉在雪的世界里,留連忘返,我們回顧一下這堂課所學的內(nèi)容:首先我們重點學了《詠雪》這篇文言文,大家再一齊背誦一遍,(生齊背)背得很熟,我們開始還接觸了一首數(shù)字詩,一齊來一遍,數(shù)字詩(生齊背:一片二片……)還欣賞了一首唐代打油詩,共同來一遍(生齊背:六角飄飄……)雪的世界,讓人樂此不疲,想到雪,老師自然地想到了下雪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是—— 生齊答:冬……季。
師:對,“大約是在冬季”由此教師又想起一首四季小詩:同學們感興趣嗎
(生齊鼓掌)“春天芳香,夏天明朗,秋天金黃,唱一首冬天的歌吧——冬天充滿了雪花”,大家一齊來一遍好嗎
生齊:“春天芳香……充滿了雪花” 師:這首詩的結(jié)尾句原來是“冬天充滿了希望”,老師把它改成“冬天充滿了雪花”大家能理解是為什么嗎
生一:因為我們這堂課的課題就是詠雪。
師:回答非常到位,那么現(xiàn)在老師想起英國詩人雪萊的一句詩:“冬天已經(jīng)到了,(生齊接)春天還會遠嗎
”老師想把這句詩改動一下,作為我們這堂課的結(jié)束語,誰來幫老師這個忙呢
生二:我覺得可以這樣改:秋天已經(jīng)到了,冬天還會遠嗎
師:有其它改法嗎
生:冬天已經(jīng)到了,雪的世界還會遠嗎
師:能說出理由嗎
生:因為我們這堂課的課題是詠雪,我們所接觸的詩句都是與雪有關的,所以結(jié)束語也應扣在雪上。
師:說得太妙了,像寫作文一樣,結(jié)語也要扣題,但老師想問:冬天已經(jīng)到了嗎
還有兩周才立冬呢,還應怎樣改一下
生:冬天就要到了,雪的世界還會遠嗎
師:非常好,這堂課,我們沉浸在雪的世界里,了解了謝家孩子的詠雪,了解了文人墨客的吟雪,了解了凡夫俗子的樂雪……那么等到雪的世界到來的時候,我們用自己的詩詠自然的雪可以嗎
生齊:(充滿激情的)可以
師:今天我們的作業(yè)是把《詠雪》這篇文章背熟,然后收集整理帶“雪”字的詩句、成語、諺語等,看看誰搜集得多。
《詠雪》評析 孫雪梅 初聽賈俊霞老師的課,似乎很平常,沒有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新設計,沒有大起大落的波瀾起伏,也不著意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語言的雕琢,卻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教師深厚的功底,在平淡之中彰顯其教學的藝術魅力,使我們不能不驚嘆于賈老師的教學功力。
仔細回味,本節(jié)課的突出優(yōu)點如下: 1、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整節(jié)課,從導入到閱讀課文,再到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乃至課外的延伸,教師始終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設計和內(nèi)容要求都富有情趣,讓學生總是感到通過努力容易做到,教師適時而適當?shù)墓膭詈图钚栽u價,使學生始終興趣昂然而又充滿成就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2、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對于《詠雪》這樣一篇淺易的文言文,本節(jié)課以朗讀、背誦、積累和培養(yǎng)語感為主,體現(xiàn)了文言文學習規(guī)律,避免了以“教”統(tǒng)治“學”,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給學生很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僅對課文熟讀成誦,而且能夠背誦四首關于“雪”的詩歌,還積累了很多關于“雪”的詩句、俗語、諺語等,豐富了學習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對“雪”的情感。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都是在學生興致勃勃而又非常輕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教師在不著痕跡之中凸顯其教學藝術,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3、尊重學生個性體驗和感悟,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才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賈俊霞老師注重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語文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學中有意識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
如關于“雪”的兩種比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且發(fā)揮想象力,又進行多種比喻,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才能,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