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心靈的親情故事》讀后感_1000字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快樂心靈的親情故事》親情是偉大的,親情是無私的,我們在親人的呵護下成長,是親人讓我們懂得許多人生的道理,使他們教我們知識。
這本書中令我最感動的那篇文章是《瘸媽媽的三袋米》。
這本書講的是:瘸媽媽的兒子小的時候,他爸爸就去世了,媽媽也沒再改嫁,母親含辛茹苦的拉扯著兒子,兒子每天用功讀書,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兒子考上重點學校時,母親去換上了風濕病,當時的學費是三袋米,他的母親就去外村討米因為她怕兒子知道了會傷自尊。
熊師傅看到那位母親的米很是生氣,就警告了那位母親。
那位母親一連幾次都是這樣,熊師傅說不收那位母親的米了,那位母親無奈,只好把事實說給熊師傅,熊師傅很感動,并說出幫助那位母親的辦法,但都被那位母親拒絕了,因為她怕兒子知道了傷自尊。
最后他的兒子以627分考上了清華大學。
校長在同學們分看的時候講述了那位同學的故事。
那位母親和他的兒子都號啕大哭起來。
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母親不管怎樣都是為了我們,我們一定要孝敬父母,不惹他們生氣。
關于親情文章讀后感。
快快快
!
平等對待他人 ——讀《你是我的寶貝》有感當我合上這本名叫《你是我的寶貝》的書后,一直思索著這本書給我的最大的啟示:人人平等,我們一定要平等對待他人……貝貝是個唐氏綜合癥患兒,有輕度智力障礙而且終生無法治愈。
貝貝兩歲時父親在工作中遇難,母親離家出走,貝貝只好和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力圖讓貝貝成為一個自愛自立有尊嚴的人,奶奶的努力最終沒有白費。
貝貝十歲那年,奶奶不幸去世了,貝貝一下子成了孤兒,他在孤兒院在了一段時間后,被舅舅、舅媽接了回去。
舅舅、舅媽并不是真心照顧貝貝,他們圖的是貝貝城里的房子,所以他們對貝貝非常不好,常常為了護著自己的孩子——小胖,而傷了貝貝。
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因為“貝貝是個智障兒,什么都不懂!”不僅如此,小胖還打從心眼里看不起貝貝,經(jīng)常搶貝貝的東西……合上書,我很替貝貝抱不平:他們?yōu)槭裁催@么欺負貝貝
這么瞧不起貝貝,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呢
就算貝貝是個智障兒,但他與我們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啊,都是平等的呀
當我想起孤兒院院長說的:“你看貝貝這樣的,他能懂個什么
吃飽穿暖不就是幸福嗎
”這句話時,心里總感覺怪怪的,聽起來有問題。
是啊
貝貝也許比不上普通人,可能做什么事都會慢一拍,可他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呀,他也有屬于他自己的喜怒哀樂,為什么總說的他好像和別人相差那么多似的呢
當“他心甘情愿對李大勇做一切,下跪哭求都可以,可是他不肯對貝貝說一個字。
不服氣。
打心里看不起。
”這幾個字飛進我的腦袋,我更加生氣了,小胖還是把貝貝分進了特殊的“弱勢群體”的行列,看不起他,可是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是正常人還是弱勢群體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許多人看見一些滿頭白發(fā)的老人,他們在向路人乞討,人們的態(tài)度有兩種:一是無動于衷,把向自己乞討的老人當成空氣。
這已經(jīng)是好的了。
二是厭惡地看著這些老人,嘴里還念念有詞:“你看你看,這些人來騙錢了,千萬不要給他們,這些乞丐都是假的。
”然后趕緊有多遠走多遠,好像怕這些老人污染了他們周圍的空氣……我想這些乞丐也肯定是為生活所迫,不然,又有誰愿意當乞丐呢
在課堂上,這些事情雖然不多見,卻也發(fā)生過。
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提到了“掏糞工人”這個職業(yè),坐在我左后的的同學發(fā)出一聲“感慨”:“什么嘛,這么惡心,切,這種事只有低等人才干,切……”這位同學不正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嗎
其實,掏糞工人他們是真正值得我們去尊重的
“生活中,不要瞧不起任何人,要平等對待他人
”這是《你是我的寶貝》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示。
感人的親情故事600字
夜深了,我還在房間看電視。
我百無聊賴地更換著頻道,“咔嚓
”房門被打開了,是父親。
父親一臉怒容,他徑直走到電視機前硬生生地關掉了電源。
他指著門外氣沖沖地對我叫道:“你去看看現(xiàn)在幾點了
你還在看電視。
我明天就把電視機搬出去,現(xiàn)在你給我快點睡覺
” 父親的怒吼令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遙控器,我不服氣地將身子縮到被子里,用被子蓋住了頭,不再出聲。
片刻后,只聽見一聲關燈的聲響,周圍頓時暗了許多,當我伸出頭時,父親已經(jīng)離開了,門也被悄無聲息地關上。
抬頭望向窗外,淡淡的月光照進了房間,一股凝重的氣氛籠罩在房間中,仿佛要令人窒息。
想起剛才父親的怒吼,心中頓時有一股無名火在到處亂竄。
不就是看了會電視嗎,至于嗎,好不容易有一個周末,看會電視放松一下都不行啦…… 不知過了多久,在黑暗的籠罩下,一股睡意涌上心頭,處在朦朧中的我突然聽到了一絲輕微的開門聲,我奮力地將眼睛睜開一條縫,在門外燈光的照射下,一道狹長的影子射到了墻上,又是父親。
父親探進來半個身子向里面張望了一眼,見我睡著了,他輕輕地走進房間生怕把我吵醒了。
他來到床邊,我連忙裝出熟睡的樣子。
父親小心翼翼地把我踢開的被子往上拉了拉,黑暗中,一只冰冷的手摸了摸我的臉頰,但我卻感到異常溫暖。
當我睜開雙眼,父親已站在窗前。
近幾年來,父親消瘦了許多,頭發(fā)也越來越稀疏,家事繁忙使他本該濃黑的頭發(fā)生出了白絲。
門外微弱的燈光使父親后腰貼的幾塊膏藥時隱時現(xiàn)。
這幾天來,經(jīng)常聽到父親抱怨后腰疼痛,太多的工作已經(jīng)將父親累垮了,然而他卻依然每天晚睡早起,為許多事情而奔波。
望著父親寬大的背影,一股懊悔之感從內心深處升起。
“嘩
” 父親輕輕拉上了窗簾,使那少得可憐的月光也與我的房間隔絕。
頓時,一股莫名的感動匯集到了腦海。
每次周末,起床最晚的總是我,并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這小小的窗簾。
是它,使我的房間變得很暗,而每天拉上它的,就是我的父親。
望著合閉上的窗簾,一次次震撼在敲擊著我的心靈。
父親這樣做不就是想讓我每天多睡會、睡得充足舒適嗎
望著父親寬大的背影,想到父親的嚴厲與教誨,再想起他曾經(jīng)奔波與疲憊,我懂了。
我總算讀懂了父親之中的一角。
要兒子進步,便合上親切的面孔;要兒子舒適,便細膩入微,只有愛到極致,心簾的拉合才那么鮮明、濃烈。
窗簾輕輕拉上,而如流水的父愛,正從窗簾的縫隙中流入我的心田,讓我感到溫暖,感到幸福的滋味……
給我一篇朱自清的《背影》的讀后感以及關于親情的讀后感
1.背影》是一篇描寫親情的文章。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出色。
雖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內容十分豐富。
由于大部分的字很淺易,而且句子通順,因此讀者很快能領悟內容。
作者把文章描繪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
閱讀期間,當父親去買橘子的時候,令我非常感動,我也像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流下淚來。
文章的主題是父子之間的感情。
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于艱難的困境中。
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yè)。
辦了喪事后,他們到了南京。
父親要在那里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后就要從那里回北京念書。
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托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里認為他很婆婆媽媽。
可是,看看父親那么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
之后,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讀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訴我們要小心或努力讀書,他們始終都是為我們著想、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好人。
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他們,不要辜負他們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背影》真是一篇感人及有教育性的文章。
2.每一次讀著這篇<背影>,心中總是懷有感傷.那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文字,那一個個歷歷在目催人淚下的畫面,總能激蕩起我的心里的那一泓的漣漪.文人的才思我無法企及,但他所要表達的情感,確實是和我無半點隔閡的,我們同有一位慈父,我也一次次看見父親他的臉龐日漸消瘦,他的眼角的皺紋日漸增多,他的背日漸佝僂,他的身體日見頹唐.父親也曾費盡周折為我弄些我喜歡的吃食,父親也曾為了節(jié)儉同人討價還價,我也曾聰明透頂過;暗自取笑父親的迂,暗自責怪過父親的多事,暗自抱怨過父親的無能現(xiàn)在想想,實在是那時年少無知,不更事.父親是少言的,長大了,我才愈加清晰的看到,那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嚴,那是一種沉穩(wěn)的美,那是人間的極致.我時刻在思考著,父親的沒有半點粉飾的偉大是從和學來的,是從我父親的父親那耳濡目染?還是真的而立,不惑,知天命這時間的積淀所自然的鑄就而成?抑或是與生俱來?這種父性的偉大,無論我走到哪,它的光輝都能照耀到我,無論我身在何地都能感到它的氣息,無論我走多遠,哪怕天涯海角,都必將為它所包容,為它所感染.父親永遠是我心中的神,他永遠是那么高大,那么博愛,那么偉岸.每當我看到我親愛的父親越發(fā)蒼老,總有種難以言傳的酸楚縈繞著我,這種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僅沒有半點的削減,而且愈演愈烈,每一次他為了我而深夜不能成眠,眼眉不得舒展,那種真切的負罪感,時時并且毫不留情的在我的心頭堆砌,有時真的感覺喘息不暢,寢食難安. 我想了很多次,父親為何能感動并感染我如此之深,而且不用一句言語就牽引著我去模仿,也許答案就是那句話吧,真的是父愛如山3.這是父親與兒子的故事。
多年不見的父與子,在家鄉(xiāng)辦完了祖母的喪事,又要分別了。
父親送兒子上了火車。
雖然兒子已經(jīng)20多歲了,然而父親還是不放心,在父親眼里,兒子永遠是孩子,孩子出遠門,父親總是會嘮嘮叨叨囑咐個不停,還給兒子買了路上吃的橘子。
父親比較肥胖,在月臺上爬上爬下真辛苦。
朱自清沒有用華麗的詞句,然而父與子的親情讓我非常感動,讀完之后的那幾天,我腦??偸歉‖F(xiàn)出父親在月臺上攀爬著的那副笨拙的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回徐州為祖母辦喪事。
辦完喪事,朱自清回北京念書,他父親去火車站送行的情景。
看到父親一年比一年蒼老的樣子,父親那肥胖的身軀青布棉袍,黑布馬褂,已有些笨拙,不靈便的背影。
觸目傷懷,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背影》。
《背影》一文是先生1927年的文字,淋漓盡致的父子間真摯的感情被先生質樸的敘事抒情表現(xiàn)出來,使我感動的如癡如醉。
每讀先生的這篇文章理解和感動總是不同。
初讀時還是十四五歲的學生,后來再讀時是那年參加高考復習,今天再讀已為大學時,感受自是不同。
中學時代的我讀《背影》好像沒有太多的感動,有的只是對文章的描寫、寫作技巧的運用和神態(tài)、動作的運筆以及中心思想的理解。
少時的我由于父親當時在身邊工作,而對父親的思念僅限于父親每年出差時所帶的禮物,而無法感受先生那時的情感。
高考時的再讀已不局限于文字的寫作,而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父愛。
文中父親送別兒子時的關切、體貼和愛護已使我經(jīng)久未忘。
父親的愛雖說表現(xiàn)的極為平常并且瑣細,但其表現(xiàn)出來的真摯感情卻一直感動于我。
現(xiàn)在的我再讀時已讀大學,再讀先生的文章使我再次感動于先生的文字。
細細品來,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
一是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痛疼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由此,我由孩提時的不諳事故到深感父愛之大的青年,對這兩段的感受自是不同。
父愛大如山。
樓主自己選吧
對看到的親情帳的感想400
閑來無事,便隨手拿起一本《兒童文學》翻了起來,不經(jīng)意間讀到一部短篇小說,名字叫《鶴殤》,看著看著,就不由得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小說里,丹頂鶴艾美麗一家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家里有爸爸和小丹頂鶴奧杰塔以及媽媽艾美麗,一家人平平安安,相親相愛。
到了小奧杰塔該學飛的時候了,這一家子更忙碌了,鶴爸爸鶴媽媽既要給小奧杰塔喂食,又要教它學飛翔,真是辛苦。
慢慢地小奧杰塔漸漸學會飛了,用不多久就可以飛行自如了,但就在這時,又一次,小奧杰塔在學飛時碰到了電線,電流重重一擊,將它打昏在地,命是保住了,但是從此以后它再也飛不起來了。
一家人頓時陷入了艱難的抉擇:是繼續(xù)撫養(yǎng)它還是拋棄它
冬天來了,鶴兒們都飛到南方去了,艾美麗一家卻選擇留下來因為他們不忍心把不會飛的小奧杰塔一個人留下來,他們一家人要生活在一起。
冬天越來越冷,甚至下起了大雪……從此再也沒有人看見過艾美麗一家的蹤影…… 合上書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艾美麗一家的故事讓我淚流滿面,那種不離不棄的親情使我為之震撼
這使是我想到汶川地震中,那位在廢墟下用自己的躬起的身體為襁褓中的孩子硬是撐起了一線生的希望的母親,那是怎樣的一種偉大的母愛的力量呀
就連死神都要望而卻步,親情的力量,愛的力量無限大
這才是人類以及動物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也使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們每天那么辛苦的工作還要照顧我的生活和學習,而我稍不滿意還要牢騷滿腹,實在是有些對他們不起。
應該知道,他們對我的付出雖不能驚天地,泣鬼神,但是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哪一樣不折射出他們對我深深地愛呢
想到這里,我腦子里突然閃出一個念頭,待會兒等他們下班后進門的時候,我一定要撲上去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大聲地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關于親情的散文并附上讀后感
的懷念 史鐵生 雙腿癱瘓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
望著望著北歸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她總是這么說。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jīng)到了那步田地。
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時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
我的回答已經(jīng)讓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說。
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唉呀,煩不煩
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
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p>
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
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
她比我還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
我沒想到她已經(jīng)病成那樣。
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
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妹妹也懂。
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秋天的懷念》讀后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它使我深受感動。
它讓我懂得了做母親是多么的不容易,知道了“母子之間”那濃濃的親情。
文章主要講了“我”雙腿癱瘓后,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經(jīng)常摔東西、發(fā)脾氣、悲觀厭世。
母親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氣,在她重病纏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的情況下,堅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園看菊花。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將離別人世時,心里還掛念著“我”和未成年的妹妹。
文章通過生活中的幾件小事,通過在“我”發(fā)脾氣時,母親“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進來”,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園看菊花時,母親又“喜出望外”、“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等詞語和情節(jié)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理解、同情和關愛,說明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表達了人世間的母子親情。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媽媽。
她對我的愛也是無私的、真誠的、發(fā)自內心的。
我時刻都是在媽媽的關愛中成長的。
記得我7歲那年,由于發(fā)高燒,燒得迷迷糊糊。
媽媽連夜把我送到兒童醫(yī)院去打吊針。
當時爸爸出差不在家,媽媽就一個人陪在我的身邊,她一會兒給我量體溫,一會而給我喝點水;用涼毛巾一邊擦著我的臉,一邊給我講故事。
講著講著,我就睡著了。
媽媽怕我著涼,就脫下她的衣服蓋在我的身上。
我甜甜的睡著了。
可媽媽卻冷得渾身發(fā)抖,坐在我的身旁,一夜也沒有合眼。
聯(lián)想到課文里的“媽媽”和我的媽媽,我懂得了:“人間唯有母子情深”;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母愛是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
由此,我還想到,我們一定要珍惜母愛,回報母愛。
唯有現(xiàn)在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將來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才能更好的回報母愛,回報社會。
這也是我們對母愛的最好報答
這個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