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山海經(jīng)的讀后感,大概1000個字的
《 吹牛大王歷險記》讀后感 《吹牛大王歷險記》是德國童話作家畢格爾的作品,這里的主人公取材于生活中的一個真實人物——敏豪生男爵。
敏豪生男爵是18世紀德國漢諾威地區(qū)的莊園主,擅長言談,生性幽默,留下了許多笑話和滑稽的故事。
《吹牛大王歷險記》因其荒誕大膽而家喻戶曉,這些故事敢于突破常人的思維定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它的藝術(shù)魅力也應(yīng)此而永存。
《吹牛大王歷險記》 主要講了敏豪生男爵的55個小故事,十分生趣,搞笑,而且很荒謬,充滿了大膽的想象 就比如說,其中的《鞭笞黑狐貍》講的是有一次,敏豪生男爵在一個景色宜人的的林子里撞見了一頭漂亮非凡的黑狐貍,敏豪生男爵一直在追逐他,可他卻想要它的那張皮,所以用一根木釘固定住了狐貍的尾巴,然后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那只黑狐貍,直到黑狐貍從那張漂亮的皮子里被抽出來。
大家想,這件事能有這么簡單嗎
這本書給我?guī)砹撕艽蟮臉啡?,從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學到了一個道理:做事要腳踏實地,不能憑空幻想,說大話這一點我深刻領(lǐng)悟到了,因為我就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情。
那時,我正在上三年級,當時我特別愛面子,凡事都想有一個好的成績,就是別人有的,我一定要有。
就這樣,我 開始撒謊,說大話。
把不可能的說成可能的;把別人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的東西,有一次,班里正在流行悠悠球,在那時,一個好的悠悠球就要幾百元,我想媽媽是不會給我買的,可是看著別人在哪里有模有樣的玩著悠悠球時,心里就很妒忌,就對別人說我也有一個***牌的悠悠球,很高級,是1000元買的,大家拿來左看右看,覺得還真不錯,別人都投來了羨慕的眼光,可是到最后,謊話被揭穿了。
就因為這樣,小朋友們開始疏遠我。
從此以后,我再也不說大話了,自己可以干的,就努力去干,就算干不好自己也努力了,也不會遭人笑話。
于是,我的朋友們又回來了。
在我身邊,就有一個很會說大話的人,他的名字在這里我就不說了。
平常,他總把不可能發(fā)生的事說成可能的。
有一次,他對我說,曾經(jīng)有一只非常稀有的鳥,朝他家的窗戶那里飛去,那時他正好打開窗戶,那只鳥就飛到了他的家里,他天天給小鳥喂食,小鳥天天給他唱歌,還睡一個被窩呢
當我想看看那只小鳥時,他說他把他給放了,這不是在說大話是在干嗎呀
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歡他。
通過這故事,我領(lǐng)悟到了:腳踏實地做事,踏踏實實的做人,這才是最根本的立足點與出發(fā)點。
大家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吧
《真愛上卷》一千字讀后感
曉先生以其不同尋常的睿智和勇氣,編織著我們共同的教育 夢想,在這個教育夢想里,縈繞其中的一個旋律是獨特的,那就是——真愛。
真 愛是衡量一個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標準。
作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清晰的論斷: 兩種 愛心,兩種命運。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愛” ,實際上只是將自己未實現(xiàn) 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guān)懷等,這些都不是真愛。
在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中,孫云曉教育專家宣稱“所謂真愛,就是把學生當成真 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dǎo)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
”每一個為 人教師者和教育工作者, 都應(yīng)該將對學生本能的愛升華為 “純粹的愛, 科學的愛, 理智的愛” 。
孫云曉在書中提出的 101 條明確的教育建議,中肯而精辟,給人警 醒,發(fā)人深思,令人教育者讀后不禁自問,在學生心中播種真愛的種子,我準備 好了嗎
幾點體會 , 與大家共享 : 一、用愛去關(guān)注每個學生 教育的奧秘是無止境的,作為一名小學啟蒙教育者,要用愛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 用愛的思想去挖掘,用愛的行動去實行,時時刻刻用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 “如 果您不能用愛心來對待孩子, 孩子就會敏感地認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xùn)斥和說 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小孩子懂什么
但實際上, 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
”讀了這本專著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 程中, 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孩子付出愛心。
一位教師之所以能獲得學生的愛戴, 主要還是因為他對學生的真愛。
二、給孩子一個差異的空間 別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
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中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沒有 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 更何況是孩子
而我們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齊劃一, 求同 卻不存異。
許多孩子有與別人不一樣之處, 往往被視為缺點, 須知那可能正是特 點所在。
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看到差別,而不是將其磨光、磨 平。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合格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告訴他什 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志, 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 告訴他什么地方 不行。
教育其實是一種發(fā)現(xiàn), 教育者需要有發(fā)現(xiàn)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 優(yōu)點 的智慧。
三、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目前中國孩子的勞動態(tài)度,的確 讓人汗顏。
現(xiàn)在很多家長讓孩子以學習為主, 主要學好習, 別的家長全全代替或 者是孩子一旦做錯便不再允許插手, 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 這樣他們才能做 好、才能更好的成長。
如果孩子們永遠在父母的寵愛嬌慣的環(huán)境中成長, 這樣非 常不利于孩子自立。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體力勞動對于小孩子來 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 而且還是一個廣闊 無垠驚人豐富的思想世界。
這個世界激發(fā)著兒童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 如果過沒有這些情感,那么認識世界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為現(xiàn)代的家長、 老師, 就如孫云曉所說經(jīng)常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節(jié)能以及選擇勞動崗位要有的放 矢,這樣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生存的會很好。
四、讓孩子懂得感恩 這條建議給我的感觸很大。
文章中給我們講了一個魚頭魚尾的小故事。
現(xiàn)在, 我們能經(jīng)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
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 卻 不懂得回報。
甚至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總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
盡管父母付出很多代價,但孩子卻覺得就應(yīng)該擁有。
所以讓我們放開手, 不要對 孩子付出太多、干預(yù)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wù),并且經(jīng)常給孩子講一 講我們工作的艱辛。
那么我想我們的孩子們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五、有時候?qū)捜荼葢土P更有力量 作為教師, 我們每天和孩子們打交道, 孩子們總會 “制造” 出惹人生氣的事。
如果我們一味的批評說教,有時會適得其反。
所以寬容有時候比懲罰更有力量。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為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出合適的理由,讓孩子又有臺階下。
并 且孫云曉認為首先還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在此基礎(chǔ)上給孩子提出希望, 告訴他 今后努力的方向。
而反復(fù)性是兒童少年的特點之一, 是其心智發(fā)展不成熟的必然 反映。
因此“寬容不是一次性的行為,不能因為孩子又犯了錯就不再寬容了” 。
另外, 我相信孩子也會理解你的寬容, 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會用一顆寬容 的心去對待別人,這難道不就是我們家長、老師所期望的嗎
用愛澆灌,用敬業(yè)耕耘,用執(zhí)著守護,用寬容修復(fù)。
這樣,我們離真愛還會 遠嗎
真愛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訣,我將精心打造自己,處處以身作則, 時時牢記 英雄形象,以教師完美的人格, 去點燃兒童心靈的火花, 引導(dǎo)學生追求人生的理 想和高尚 的美德。
《吹牛大王歷險記》讀書筆記
樓主,我這是轉(zhuǎn)回來的我用三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吹牛大王歷險記》這本書。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吹牛大王是個很會吹牛的人,因為他從月亮上掉下來,而且還砸出個半英里深的大坑,最后還不會死
所以我覺得吹牛大王太會吹牛了。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第一次月亮旅行》這篇故事,因為在這篇故事中吹牛大王栽下了一種土耳其的豌豆,這種豌豆長速驚人,而且可以長到驚人的高度,豌豆不一會兒就像爬藤一樣延伸到了弦月的一個彎角上,然后他就手抓豌豆藤爬到月亮上去了。
我覺得真是太神奇了
我真想有一顆這種神奇的豌豆啊
讀了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收獲。
吹牛大王只是有點吹牛,但他吹得非常有道理,比如:1、出門旅游的時候,必須帶點食物,要不就會餓死。
2、不能像飛毛腿一樣貪睡,做事三心二意,我們做一件事情要一心一意,要專心致志。
3、當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能慌張,要平靜,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
讀完這本書我還有兩個地方不明白,就是:兔子怎么能長八條腿呢
吹牛大王從月亮上摔下來怎么不會死呢
原文地址:好詞:鋪天蓋地、瑟瑟發(fā)抖、佳句:這一覺睡得真香啊
第二天醒來時,天色已經(jīng)大亮。
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在我的眼睛上,真不舒服。
我揉揉眼睛,看看四周,立刻驚呆了:我燙的地方根本不是曠野,而是一間鄉(xiāng)村教堂的墓地
鋪天蓋地的雪不見了
咦我的馬呢,它不在我的旁邊,這是怎么回事
我怎么會在這里
難道我在做夢嗎
我使勁地敲著自己的腦袋。
突然,從我頭頂上傳來一聲又一聲嘶叫。
多么熟悉的聲音呀
我抬頭一看,天啦,我的媽竟然掛在教堂的十字架上
主要內(nèi)容:這個故事主要講了非常喜歡吹牛的敏希豪男爵,他對別人說他一定要走到德國教堂。
別人不信,他就開始上路了。
他之所以不乘坐郵車,那是因為郵政局會讓他做事,所以呀就認為騎馬車是最舒服的旋行方式了。
“吹牛大王”悠閑地騎著馬進入波蘭,看見一位正在瑟瑟發(fā)抖的老大爺,盡管他自己十分冷,還是把外衣給老大爺穿上了。
這時的他自己也開始冷得發(fā)抖,他就躺在里邊慢慢地睡著了。
這下可怎么辦呀,吹牛大王到不了德國教堂了
可等到他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在德國教堂,原來女巫看見了這一切,就幫助善良的“吹牛大王”一下子到了德國教堂。
吹牛大王還到海上歷險,一共去了十次。
第一次就碰上了大風暴,在歷經(jīng)艱險后,讓他把鱷魚制成標本。
第二次歷險時觸上了礁石,讓吹牛大王頭縮進肚子里。
···第九次歷險時碰上了大鯊魚,鯊魚差點把他吃了,可他卻勇敢地面對一切,并戰(zhàn)勝了所有的困難。
最后吹牛大王聽說有個吹牛國,他就費了九十九天的時間,趕到吹牛國。
吹牛國的國民個個是吹牛高手,他們說得好聽,但什么也沒有,讓吹牛大王真正碰上了吹牛的對手,從此以后他再也不吹牛了讀后心得:《吹牛大王歷險記》讓我非常喜歡,因為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敏希豪男爵做任何事情都是腳踏實地,而且它非常勇敢,不管歷經(jīng)千辛萬苦都要走到德國教堂,體現(xiàn)出了他做事情的決心。
他還到海上歷險,一共去了十次,表現(xiàn)了他不放棄的美好品質(zhì)。
我們在生活中應(yīng)該像敏希豪男爵一樣,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要輕易放棄和永不言敗的決心,只有不斷更加的努力。
才會有更大的收獲······《吹牛大王歷險記》讀書筆記-——彭思睿感謝作者
朝花夕拾讀書報告1000字 朝花夕拾讀書報告怎么寫
心目中,有兩位文人一生銘記,一位是現(xiàn)代童話大王鄭淵潔,他給了我最初的啟蒙;另一位便是魯迅,那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浮?/p>
人們常說,一本好書,見證了一段歷史,《朝花夕拾》便是如此。
一本只有十篇文章的回憶散文集,見證了近代中國三十年的文化變遷,也留給了讀者太多太多的感觸。
封建思想,帝國主意的壓迫,中國六億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那時的魯迅,只有十四歲。
十四歲,父親去世,魯迅陰遭受誹謗而遠離紹興,到了南京進入雷電學堂。
十八歲,只身一人又開始了怨毒日本求學之路。
不該那些年齡承受的苦楚,魯迅用他瘦弱的肩膀擔著。
初到日本,魯迅和孫中山先生一樣,懷著相同的夢想——學醫(yī)救國而努力。
不同的是,一場講述日俄戰(zhàn)爭的電影,改變了魯迅今后的人生,從此棄醫(yī)從文。
這是莫大的勇氣啊!一介平民,硬是用短小的筆尖,劃開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埋下的陰霾,讓一縷縷陽光,溫暖了無數(shù)愛國青年的內(nèi)心。
之后,魯迅在北京東交民巷的舊屋里,多了一張?zhí)僖皣谰爬上壬恼掌?,沒有了完好的講義,卻給魯迅今后的生涯做出了無限的鋪墊…… 在幼時的魯迅,也有著平常的童年:“謀殺”自己隱鼠的阿長,卻幫自己買來了夢寐以求的《山海經(jīng)》;背完了《孟子見梁惠王》的前三卷,也傷逝了去看五猖會的熱情;告別了逸趣橫生的百草園,隨著大多數(shù)學子一起,進入了三味書屋,請教了鏡壽吾先生。
仿佛人生都不會有偏差,直到自己父親瀕危,家境衰落。
魯迅的人生也從此逆轉(zhuǎn)。
《朝花夕拾》并不如《百草集》那樣有著濃厚的諷刺意味。
相反,書中的背景,沒有了夸張的手法,沒有了可以的抨擊,留下的只是一張張回憶的影子和一段段歷史的記憶。
腐朽的封建教育,崇洋媚外的社會風尚,還有大鬧牛鬼蛇神的迷信之事,這些在《朝花夕拾》的任務(wù)里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
魯迅就是魯迅,只有經(jīng)歷了許多常人無法經(jīng)歷的故事,才會有今天所見的《朝花夕拾》。
魯迅再給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曾提到:這十篇,原文載莽原上,后來被集成書了,原名叫“舊事重提”……后來想一想覺得……于是改名為《朝花夕拾》。
起初,魯迅準備寫的十一篇,結(jié)果只寫了最后一篇《范愛農(nóng)》便草草結(jié)尾了。
據(jù)回憶錄中講述:這篇寫法較差,大概是路途奔波,思路有點亂罷!其實知曉魯迅當時狀況的人都知曉,魯迅再用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住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閣樓上,一邊與“名人志士”作斗爭的同時,望著一輪明月,寫著這十篇——《朝花夕拾》。
魯迅的遺體上蓋著毛主席親手寫的“民族魂”三個紅字。
這也是當今社會所缺少的。
區(qū)別于日本的民族排擠,中國人至少應(yīng)該團結(jié)起來,面對未來許許多多魯迅先生還未曾面臨過的,民族危難… 朝花夕拾讀書報告1000字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
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
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dǎo)送下,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
他是鄉(xiāng)下人,卻能和城里人一樣去讀書。
少了鄉(xiāng)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
少了城里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
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yōu)槲椋路疬@樣的童年才夠味兒。
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鉆進百草園。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
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jīng)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
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
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
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
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fā)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
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游過,頒著手指頭細數(shù)“一只,兩只。
。
。
。
。
。
”;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shù)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為自己躲的技術(shù)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
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么。
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zāi)難”。
朝花夕拾讀書報告1000字 回到家,從書架里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著那個書名發(fā)呆。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
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
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后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xiàn)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yī)學導(dǎo)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jié)的人,“這藤野先生,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lǐng)結(jié);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
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zhì),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xiàn)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nèi)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伙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舍的結(jié)束游戲回家。
每逢佳節(jié),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于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著,歡笑著,舞蹈著,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快樂。
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伙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yè)操勞。
每封佳節(jié),也不在出去和伙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著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著……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跪求~“品味書香,愛我中華”征文(高中組)
你好 很高興為您回答題目:品味書香 愛我中華書香一縷書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時候飄進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時候
頂小頂小的時候
依稀記得那時,夕陽的余暉還未退去,外婆抱著我坐在夕陽的影子里,讀詩給我聽,她拿著一本頁邊都發(fā)黃了的小書,那詩的調(diào)子,直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得: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園。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時間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
書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駁的記憶中繼續(xù)游移。
閉起眼睛,總會有那么幾片色彩斑讕的書角從記憶的角落中浮起,記不得是從那本書上扯下了。
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話故事充實的滿滿的,書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把這些書上看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做個故事大王。
一縷書香,就這樣在我的生命里,飄散開來。
閱讀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歡做的事情。
我本是不安于平靜的人,絕對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點寂寞,但若是給我一本書,我就會靜靜的坐上一天,因為對于我來說,書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熱鬧的暄囂。
我喜歡詩詞格律,喜歡古人的文言情調(diào),喜歡柳永的深幽和蘇軾的豪放。
韓如潮,蘇如海,柳如泉,歐如瀾。
那些古詩文無不精妙。
蕩氣回腸,遐想萬千,樂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
他們的那種氣勢,那種深厚的底韻,即使在我這千載之后的人看來也頗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歡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為它透過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給世人思想的精魂。
我喜歡笑談興亡成敗的《三國》,喜歡內(nèi)涵深邃的《紅樓》。
錢鐘書在《圍城》里對人性洞察與調(diào)侃;托爾斯泰在《復(fù)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艱難歷程。
感受《童年》里高爾基的成長之路,贊嘆喬納森,斯威夫特層層深入的絕妙諷刺。
他們不斷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我開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
一本本的書籍帶我進入了我從未涉足的圣地:人類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輝煌的殿堂。
一縷書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續(xù)、擴散,踩著書的階梯,我走過了歡樂,走過了風雨。
我感到了成長的責任,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如何為人處事。
對書,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太多太多的話語。
書籍,是我成長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于是,我試著拿起筆,學著釋放自己的情感,高興或悲哀,快樂或憂傷,試著把從每本書中擷取來的精華,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每一個人。
當思想的精魂從筆尖蹦出的時候,當優(yōu)美的文字在白紙奔涌的流淌的時候,我總是意猶未盡的想起某書中的某個段落,某些感觸,總是隱約的看到,書本上我成長的足跡。
我模仿魯迅的犀利;瓊瑤的柔婉。
試著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人物,在文章中透視自己的生活。
我感謝書,我愛書,愛那一縷清幽的書香。
后來我接觸了另類的文學,另類的書。
痞子蔡的書,郭敬明的書,韓寒的書,他們無不滲透著青春背后一點憂郁的影子。
平時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泡在書店里,一本一本看,一遍一遍的想,一次一次在書的天空里放聲喊叫。
它這樣高,我無法觸及卻早已深溺于這片沒有一絲破綻的藍,那么一縷書香,晃啊晃的,變的漂渺了。
讀書的目的不再是滿足好奇心或是感受一些什么。
透過書本,仿佛更深一層看到了社會和人性的本質(zhì)。
因而拼命的在書中汲取自己的所需。
每讀一本書,我都會在深夜握著一支筆沒命的寫。
我常覺得自己是一位帶著鋼盔的鐵甲武士。
藉由外物來厚實自己的胸膛,提高獲勝的機率,可脆弱的骨子里還是有些許懷疑,眼前勝利的戰(zhàn)袍不是憑自己的力量獲得的,所以,寧愿穿著單薄的白布衣手持一把劍,擊潰我的敵人,哪怕是賠上自己的性命也不要緊,那才是我要的真實感。
所以讀書,所以寫,所以要厚積而薄發(fā)。
我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是那一縷裊娜的書香,書的精魂,要讓自己不斷的強大,只有讀書,養(yǎng)氣。
去書寫一篇又一篇的文字。
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即使血隨時會染紅我的白布衣,也是驕傲的腥味。
一切都歸于平靜的時候,我依然坐在燈旁,凝視那經(jīng)久不曾翻動過的書頁。
一縷書香,就這么在我的魂夢之中飄舞蕩漾,而且越發(fā)的濃烈。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思想的精魂.沐浴書香兩三片綠葉漂浮于微黃的水中,清香怡人,融入于口鼻之間,這是綠茶的香氣。
奔騰的氣泡跳躍于棕色的水中,甘甜大方,恰入于唇舌之間,這是可樂的味道。
書的墨香呢
清清淡淡,卻能令人心神明亮,眼明心凈。
書的味道呢
人生百味均有之,美妙無比。
在我“呀呀”學語時,我就已經(jīng)與書邂逅了,最先讀的是一本童話書,故事里的公主王子總是我最先遐想的對象,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美好的故事結(jié)局,都令我心醉不已。
令我記憶深刻的是一部詩集,這部詩集讓我與唐宋八大家進行對話,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品味“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情,想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思鄉(xiāng)念……每一次品讀都像與李白“對飲成三人”,與李清照劃舟小飲,那淡淡的離愁是李清照心中解不開的結(jié)……與詩人同喜同悲,在詩境中,我總能找到自我,進行一次完美的詮釋。
我想,在我的生命中,要是失去了書,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書,是我干涸的心靈中唯一的甘泉;書,是我貧瘠的土地中唯一的綠色;書,是我重重的枷鎖中唯一的鑰匙;書,是我黑夜中唯一的火柴;書,是我心靈的河流中唯一的游魚……對,只是我心中的唯一。
我小時候的心愿是擁有一間紅木格子門窗,青磚木瓦的房間,里面放滿了書,古色古香,這樣,便會有書香了。
可是,我知事之后才發(fā)現(xiàn),書香是從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是溫文爾雅的氣質(zhì),是絲絲離愁,又或是裊裊清新……說不清,道不明,也許是一種感覺吧
每次翻開書,聞到那特有的書香,總讓我心定神明。
如果說書是咖啡,書香定是少不了的白糖;如果說書是紅花,書香必是襯其的綠葉;如果說書是黑夜空中的皓月,書香就是閃爍發(fā)光的明星……書啊
我想你能陪我走完這一生。
如果說生命猶如一條長河,那奮斗就是河里千千萬萬的水滴;如果說生命猶如一棵大樹,那奮斗就是樹上茂盛的樹葉;如果說生命猶如一座高山,那奮斗就是山上一塊塊的巖石……保爾在老布爾什維克黨人朱赫來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正確道路,他漸漸成長起來,結(jié)交了更多的朋友,他決定要徹底推翻舊社會,他也決定為此而努力奮斗。
在那個年代里,社會黑暗,戰(zhàn)火連連,保爾曾遭遇多次戰(zhàn)爭之創(chuàng),他癱瘓時曾幾度想到放棄,但最后他始終抱著一個信念:堅持
我必須活下去
因為我的生命并未結(jié)束。
帶著這樣一份執(zhí)著,一份信念,一份堅持,他成功了,用拼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最令我難忘的是保爾因為受了傷,積勞成疾,不得不離開了他視之為生命的工作崗位,去了療養(yǎng)院,一次次的接受醫(yī)生的詢問,并開始接受令他痛苦的手術(shù),“他的生活悲劇的第一幕由此揭開”。
保爾并不是不能忍受病痛,而是因為害怕掉隊,對保爾來說,沒有什么比不能為建立蘇維埃政權(quán)而作貢獻更痛苦了。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年輕時就被醫(yī)生“判了死刑”,可他并沒有就此喪失對生活的信心。
與其坐著等待,不如拼搏起來。
于是,他成功了;作家張海迪,胸部以下全部癱瘓,但她用樂觀的心態(tài),堅持與病魔作斗爭,于是,她也成功了
生命并沒有停下腳步,奮斗怎么能終止
我看完書后,掩卷沉思: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一些小事或挫折就去自殺,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
而保爾,一步步走向全身癱瘓,然后雙目失明,我也不禁為他感到惋惜。
或許他每天起床就能感受到病情的惡化,但保爾,堅強的他,卻樂觀的承受了一切,用努力和奮斗換回最后人生的成功
生命在于努力,在于奮斗。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我們也許過于年少,過于幸福,無法體會到失去生命的傷痛,無法體會到病痛帶給人的無望。
但你一定要牢記: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希望永遠與你同在
讓我們盡情享受生活的戰(zhàn)斗的樂趣吧
不會有真正絕望的境地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謝謝
寫一篇親子家書
親子家書親愛的爸爸: 您好
這是我第一次給您寫信,想和您說說我的讀書故事。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這是您和媽媽教育引導(dǎo)的結(jié)果。
牙牙學語時,我牽著媽媽的手逛街,看到大街上的廣告牌,我會睜大好奇的眼睛,問媽媽:“那是什么字
”媽媽便告訴了我,我就把它們牢牢地記在心里。
漸漸地,我腦子里的字越來越多,我能試著看書了
那時,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大人都夸我是個聰明的孩子。
上了幼兒園,你們就想辦法讓我認字,教我準確的讀音,給我買了很多圖畫書,給我講故事。
也真是奇怪,當時很多小朋友看不懂,不要看的書我卻很喜歡看。
我開始看童話了,愛上了丑小鴨演繹成白天鵝的神奇,同情于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感動于小紅帽的勇敢……在童話的世界中,我感受著愛,感受著堅強。
唐詩宋詞也是我的最愛,媽媽教我每天背一首,在背誦過程中,我認識了李白,認識了杜甫,認識了蘇軾,在幼兒園的舞臺上,我大顯身手,我成了同學心中的“小博士”。
上小學了,我看起了四大名著,如癡如醉。
被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所感動,被孫悟空的神勇機智所欽佩,被魯智深的豪爽大力所折服,被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所嘆息……書看得多了,內(nèi)心也變得更加豐富,于是,就有了一種沖動,流瀉于筆端。
一年級時,當一首《秋天的早晨》的小詩出現(xiàn)在《小學語文報》時,那時,我是多么的興奮與激動
后來,一發(fā)而不可收,《釣魚記》《捉蚱蜢》《小鵪鶉》……一篇篇文章的發(fā)表,讓我享受著讀書帶來的快樂,也收獲著一份份喜悅,我被評為了“十佳優(yōu)秀讀書小讀者”、“十佳書香家庭”,并當選為“浙江省小學生作家協(xié)會會員”…… 書伴著我漸漸長大,如今,我是一個小小少年了,在書海里遨游,我很快樂
高爾基說過,讀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我有時候也有這種感覺。
買到新書后,我恨不得一口氣把它讀完。
有時候,一起買來的書,表哥還沒翻過,我卻早看完了。
讀書還能改善我的性格。
記得有一次,我和您吵架了,我賭氣說再也不理您了,就拿了一本書在房間里看,看著看著我被一個詞難住了,不知怎么的我就跑出來問您這個字怎么念,全然忘記了剛才的拌嘴。
您也禁不住笑了出來。
我想,如果不是那本書,我的煩躁的心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靜得下來呢。
生活在一個充滿書香的家里,我是個幸福的孩子,爸爸,感謝您和媽媽的付出,為我創(chuàng)設(shè)了這么溫暖的環(huán)境,小精靈以后一定會更努力,讓你們?yōu)槲叶湴?/p>
祝 工作順利
兒子添翼 2008年11月5日兒子: 你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信。
在信中你談了一些讀書的心得,表達了你對讀書的喜愛之情。
對此我也想談一些看法與你交流。
愛讀書的確是你的一大優(yōu)點,記得你還很小的時候,大概是讀幼兒班之前吧,你就很喜歡看嬰兒雜志,要爸爸媽媽給你講圖畫故事,我還清晰地記得你托著下巴專注的神情。
家里雜志不多,但你百看不厭。
后來你上了幼兒班,接受了學前教育,你的識字量明顯比其他小朋友要多,你愛動腦筋,與老師互動很積極,你也愛動手,當別的小朋友都耐不住性子想早點回家玩的時候,你卻頭也不抬地完成動手作業(yè),我想這可能就是讀書給你帶來的好處吧——讀書發(fā)展了你的智力,培養(yǎng)了你的耐心。
你在信中說你喜歡看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一樣,話說得雖有點夸張,可有時你確有那般模樣。
常??吹侥闩踔鴷砂胩斓乜?,看著看著你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甚至是手舞足蹈,天暗下來了也覺察不到。
一本很厚的書,買來之后不到兩個小時就看完了。
你還非常關(guān)心名家最新的大作,“故事大王”鄭淵潔的作品一本都不肯落下,《哈利波特》續(xù)集你總是想在第一時間里得到。
你的閱讀面也很廣,科學探索是你的最愛,童話小說興趣頗濃,你居然還愛看《資治通鑒》,這讓大人們大感驚訝。
幾年下來,爸爸媽媽的書架已經(jīng)被你占去了一半。
閱讀擴大了你地知識面,有很多事情現(xiàn)在爸爸媽媽不知道倒要來問你了。
看到你在閱讀中一天天地成長,爸爸媽媽感到由衷地高興。
兒子,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前面講了你那么多優(yōu)點,這是對你的成績的肯定,但我也要指出你的缺點。
你對讀書的興趣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可能你自己沒有覺察到,現(xiàn)在你看的書沒有一、二年級時候多,可能是與學業(yè)加重,空閑時間減少有關(guān),但我認為你的興趣有所轉(zhuǎn)移,看電視的時間多了,玩游戲的念頭蠢蠢欲動。
這是很不好的苗頭。
多看書能讓人更有文化,有涵養(yǎng),看電視會浪費很多時間,會讓人變得淺薄,而玩游戲更會迷亂人的心智,使人一事無成。
在這里我要給你講一個課本中的故事。
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通達聰慧,是當?shù)爻隽嗣纳裢髞碛捎诓慌ψx書,最終還是淪落為平常人。
“小時聰明,大時了了”,多可惜啊
兒子,你很有讀書的天分,只要你想把書讀好,你一定能讀好,這一點,爸爸媽媽深信不疑,你要努力啊
兒子,現(xiàn)在爸爸媽媽每年暑假都帶你到外地旅游,目的就是讓你多了解社會,接觸現(xiàn)實,而讀書則能讓你“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意為“想象不受時空之限制而馳騁無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行路兩不廢,這才是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之道。
最后送你幾句讀書名言,望你讀后有所啟發(fā)。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
――西漢·劉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長歌行》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 英國·莎士比亞 爸爸 200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