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記讀后感300字
大理四絕風(fēng)花雪 :風(fēng),花,蒼山雪,洱海月。
1、“下關(guān)風(fēng)” 大下關(guān)(地名)是一個山口,這是蒼洱之間主要的風(fēng)源,風(fēng)期之長、風(fēng)力之強為世所罕見。
一年之中大風(fēng)日數(shù)在35天以上。
下關(guān)風(fēng)平均風(fēng)速為每秒4·2米,最大風(fēng)速達10級。
下關(guān)風(fēng)的成因是其特殊的地勢形成的。
每年春、冬是下關(guān)的風(fēng)季,一年之中,平均有25天以上的大風(fēng),最大風(fēng)速達10級,由于下關(guān)地勢特殊的關(guān)系,風(fēng)產(chǎn)生一種竄上而復(fù)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如人朝北走,風(fēng)自南面吹來,風(fēng)揭走人頭上的帽子,自應(yīng)落于身前,誰知是落在身后,人們對此奇異現(xiàn)象,稱為“下關(guān)風(fēng)”。
醉石、蓬萊閣。
走在下關(guān)的街頭,風(fēng)撕扯著衣襟,吹走旅途的疲乏和散落的塵埃,令人心曠神怡,一身輕松,臨風(fēng)而歌。
此時,會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回歸自然與返璞歸真,只在臨風(fēng)而立的那一刻感受到。
到大理游覽,風(fēng)是最親密的朋友,隨時跟在身邊,風(fēng)是心中最美好的使者,吹來歡欣,吹走憂郁。
在大理臨風(fēng),是一種幸運和福份。
2、“上關(guān)花” 上關(guān)(地名)是一片開闊的草原,鮮花鋪地,姹紫嫣紅,人稱“上關(guān)花”;大理氣候溫和濕潤, 止于涼,暑止于溫,最宜于花木生長。
于是, 愛花養(yǎng)花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種生活習(xí)俗。
來大理古城看花,最好的地方,就是玉洱園。
大理的茶花,當(dāng)數(shù)這里的最多,最好。
要說玉洱園里的茶花,其實全是幾米高茶花樹了,花期一到,大如碗口的花朵從樹頂一直綴到樹根,像掛滿了好看的彩球,有種說不出的喜慶。
聽說這種木本的茶花,只有大理才有,這真是大理人的福份。
也有人從蒼山上采下山茶花來,花枝不大,也沒什么形狀,但經(jīng)過雪風(fēng)吹過,雪水浸過的花兒,葉子是油綠綠的,花朵柔韌肥厚,似乎全然沒有把風(fēng)雪放在心上,咧著嘴笑開了,有一種山民般的天然純真,是大理最好的花兒。
3、“蒼山雪” 經(jīng)夏不消的蒼山雪,是素負盛名的大理“風(fēng)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蒼山景觀中的一絕。
寒冬時節(jié),百里點蒼,白雪皚皚,陽春三月,雪線以上仍堆銀壘玉。
最高峰馬龍峰的積雪更是終年不化,盛夏時節(jié)山腰以上蒼翠欲滴,而峰巔仍縈云在載雪。
蒼山花卉,品種繁多。
云南的八大名花,即山茶花、杜鵑花、玉蘭花、報春花、百合花 、龍膽花、蘭花、綠絨蒿,在蒼山都尋找得到蹤跡。
大理蒼山小徑曲折險峭,過去上蒼山探奇攬勝攀爬十分困難。
現(xiàn)有游覽索道坐著上山。
如果你不愿乘坐纜車上山的話,也可在古鎮(zhèn)上租馬匹上下山, 也是一種別樣的感受。
4、“洱海月” 洱海的水,透明度較高,湖面碧波蕩漾,每當(dāng)風(fēng)和日麗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地涌銀濤,水光接天,萬頃茫然,一輪明月在海中隨波飄蕩,洱海月色,令人驚嘆。
天空極藍,星光雖然暗淡,但是星星點點,綴滿天庭。
洱海古稱葉榆澤,因形如人耳而得名洱海。
夜晚的洱海更加嫵媚迷人。
抬頭望天上之月,低頭看水中之月。
一首歌中唱到:”天上有個月亮,水中有個月亮……”這美麗的景色,在洱海的月夜更加體會深刻。
身臨其境之際,仰望夜空,玉鏡高懸,俯視洱海,玉鏡漂浮,驚嘆不已的同時,也為人間天上之佳景而感嘆不已。
拓展資料: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二十六》滇游日記二十六 作者:徐弘祖初十日雨止而余寒猶在,四山雪色照人。
迨飯而擔(dān)夫逸去暗中走掉,劉君乃令人覓小舟于江岸之西覆鐘山下,另覓夫肩行李從陸行,言西山下有湖可游,欲與余同泛乘舟也。
蓋中所當(dāng)彌苴佉江出峽之始,其地平沃,居屯甚盛,筑堤導(dǎo)江,為中流所;東山之下,有水自焦石洞下,沿東山經(jīng)龍王廟前,匯為東湖,流為悶地江今名永安江,是為東流所;西山之下,有水自鐘山石穴中,東出為綠玉池,南流為羅蒔江今羅時江,是為西流所。
故其地亦有三江之名。
然練城之三江合流,此所之三江分流,雖同南行注洱海,而未嘗相入也。
余與劉君先西過大石梁,乃跨彌苴佉江上者。
西行塍中一里,有橋跨小溪上,即羅蒔江也。
橋之北,水塘瀲滟liànyàn水滿波連之狀,青蒲蒙茸;橋之南,溪流如線,蛇行兩畦間。
因踞橋待舟,北望梅花村綠玉池在里外,而隔浦路濕,舟至便行,竟不及北探也。
此地名中所,東山之東,羅川之上,亦有中所,乃即此地之分屯也,余昔自雞山西下所托宿處。
大約此地正東與雞鳴寺,西與鳳羽舍上盤相對,但各間相隔一山脊耳。
橋西諸山皆土,而峭削殊甚,時多崩圮。
鐘山峙橋西北,溪始峙橋正西,蓋鐘山突而東,溪始環(huán)而西。
溪始之上,有水一圍,匯絕頂間,東南墜峽而下,高挈qiè統(tǒng)領(lǐng)眾流之祖,故以“溪始”名。
下舟,隨溪遵其東麓南行。
兩旁塍低于溪,壅yōng填塞修筑岸行水于中,其流雖小而急。
此處小舟如葉,止受三人。
其中彌苴佉江似可通大舟,而流急莫從。
二里,則兩岸漸平,而走沙中壅,舟膠擱淺不前。
劉君與余乃登岸行隴,舟人乃凌波曳舟。
五里,乃復(fù)下舟。
少曲而西,半里,遂南挺而下湖。
湖中菱蒲泛泛,多有連蕪為畦,植柳為岸,而結(jié)廬于中者。
汀水邊平地港相間,曲折成趣,深處則曠然展鏡,夾處則窅然罨yǎn畫彩色雜陳的畫,翛翛xiāoxiāo風(fēng)景天成,無拘無束有江南風(fēng)景;而外有四山環(huán)翠,覺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
湖中渚田甚沃,種蒜大如拳而味異,罌粟花連疇接隴于黛柳鏡波之間,景趣殊勝。
三里湖盡,西南瞻鄧川州治當(dāng)山腋曲間,居廬不甚盛而無城,其右有崩峽倒沖之;昔年遷于德源城,以艱于水,復(fù)還故處。
大路在湖之東,彌苴佉江西岸,若由陸路行,不復(fù)知此中有湖,并湖中有此景也。
又南行港間一里余,有路自東橫亙于西山,即達州治之通道也。
堤之下,連架三橋以泄水。
舟由堤北東行,一里,穿橋而南。
又半里,有小橋曰三條橋,即北從中所來之大道也。
水穿橋東,路度橋南,俱南向行。
初約顧仆以行李待此而不在,劉君臨岐跼同局蹐不安之狀。
時已過午,腹餒,余揮手別劉君,令速返。
余遵大道南行,始見路東有小山橫亙塢中,若當(dāng)門之檻,截塢而出者,是為德源城,蓋古跡也。
按《志》,昔六詔未一,南詔廷五詔長為星回會,鄧睒詔之妻勸夫莫往,曰:“此詐也,必有變。
”以鐵環(huán)約夫臂而行。
后五詔俱焚死,遺尸莫辨,獨鄧睒以臂約認之還。
后有欲強妻之,復(fù)以計詒之,得自盡,不為所污。
故后人以德源旌之。
山橫塢中不甚高,而東西兩端,各不屬于大山。
山之西,與臥牛相夾,則羅蒔江與鄧川驛路從之;山之東,與西山灣山相夾,則彌苴佉、悶地二江從之。
南三里,從其西峽傍臥牛山東突之嘴行。
臥牛山者,鄧川東下南砂之臂也,一大峰,一小峰,相屬而下,大者名臥牛,小者名象山;土人以象小而牛大,今俱呼為象山云。
湊峽之間,有數(shù)十家當(dāng)?shù)溃菫猷嚧A。
過驛一里,上盤西山之嘴,始追及仆擔(dān)。
遂南望洱海直上關(guān)而北,而德源橫亙之南,尚有平疇,南接海濱。
德源山之東,大山南下之脊,至是亦低伏東轉(zhuǎn),而直接海東大山。
蓋萬里之脈,至洱海之北而始低渡云。
由嘴南仍依西山南下,二里,下度一峽口,其峽自西山出,橫涉之面南上坡間。
又二里,有坊當(dāng)?shù)?,逾坡南行,始與洱海近。
共五里,西山之坡,東向而突海中,是為龍王廟。
南崖之下,有油魚洞,西山腋中,有十里香奇樹,皆為此中奇勝。
而南瞻沙坪,去坡一里而遙,急令仆擔(dān)先覓寓具餐,余并探此而后中食。
乃從大路東半里,下至海崖。
其廟東臨大海,有漁戶數(shù)家居廟中,廟前一坑下墜,架石度其上如橋。
從石南墜坑下丈余,其坑南北橫二丈,東西闊八尺,其下再嵌而下,則水貫峽底,小魚千萬頭,雜沓于內(nèi)。
漁人見余至,取飯一掌撒,則群從而嘬即魚兒咬吃之。
蓋其下亦有細穴潛通洱海,但無大魚,不過如指者耳。
油魚洞在廟崖曲之間,水石交薄,崖內(nèi)遜向內(nèi)凹而抱水,東向如玦,崖下插水中,崆峒透漏。
每年八月十五,有小魚出其中,大亦如指,而周身俱油,為此中第一味,過十月,復(fù)烏有矣。
崖之后,石聳片如芙蓉裂瓣,從其隙下窺之,多有水漱其底,蓋其下皆潛通也。
稍西上,有中洼之巖當(dāng)路左,其東崖漱根,亦有水外通,與海波同為消長焉。
從其側(cè)交大路而西逾坡,不得路,望所謂三家村者,尚隔一箐qìng大竹林踞西峽間。
乃西半里,越坡而下,又西半里,涉箐而上,乃沿西山南向而趨,一里,漸得路,轉(zhuǎn)入西腋,半里,抵三家村。
問老嫗,指奇樹在村后田間。
又半里,至其下。
其樹高臨深岸,而南干半空,矗然挺立,大不及省城土主廟奇樹之半,而葉亦差小。
其花黃白色,大如蓮,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閏增一瓣,與省會之說同;但開時香聞遠甚,土人謂之“十里香”,則省中所未聞也。
榆城有風(fēng)花雪月四大景,下關(guān)風(fēng),上關(guān)花,蒼山雪,洱海月。
上關(guān)以此花著。
按志,榆城異產(chǎn)有木蓮花,而不注何地,然他處亦不聞,豈即此耶
花自正月抵二月終乃謝,時已無余瓣,不能聞香見色,惟撫其本辨其葉而已。
乃從村南下坡,共東南二里而至沙坪,聚落夾衢。
入邸舍,晚餐已熟。
而劉君所倩擔(dān)夫已去,乃別倩為早行計。
十一日早炊,平明,夫至乃行。
由沙坪而南,一里余,西山之支,又橫突而東,是為龍首關(guān),蓋點蒼山北界之第一峰也。
鳳羽南行,度花甸哨南嶺而東北轉(zhuǎn)者,為龍王廟后諸山,迤邐從鄧川之臥牛溪始,而北盡于天馬,南峙者為點蒼,而東垂北顧,實始于此,所以謂之“尤首”。
《一統(tǒng)志》到點蒼十九峰次第,自南而北,則是反以龍尾為首也。
當(dāng)山垂海錯之外,鞏城當(dāng)?shù)溃瑸橛艹潜遍T鎖鑰,俗謂之上關(guān),以據(jù)洱海上流也。
入城北門,半里出南門,乃依點蒼東麓南行。
高眺西峰,多墜坑而下,蓋后如列屏,前如連袂,所謂十九峰者,皆如五老比肩,而中墜為坑者也。
南二里,過第二峽之南,有村當(dāng)大道之右,曰波羅村。
其西山麓有蛺蝶蝴蝶中之一類,蛺jiá泉之異,余聞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擔(dān)先趨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棲僧舍,而余獨從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馳。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
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设b。
稍東,其下又有一小樹,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匯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樹,當(dāng)四月初即發(fā)花如蛺蝶,須翅栩然形態(tài)生動,其狀酷肖,與生蝶真正的蛺蝶無異。
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泉面,繽紛絡(luò)繹,五色煥然。
游人俱從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余在粵西三里城,陸參戎即為余言其異,至此又以時早未花,詢土人,或言蛺蝶即其花所變,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類而來,未知孰是。
然龍首南北相距不出數(shù)里,有此二奇葩,一恨于已落,一恨于未蕊即開花,皆不過一月而各不相遇。
乃折其枝、圖其葉而后行。
已望見山北第二峽,其口對逼如門,相去不遠,乃北上躡之。
始無路,二里,近峽南,乃得東來之道,緣之西向上躋,其坡甚峻。
路有樵者,問何往,余以尋山對。
一人曰:“此路從峽南直上,乃樵道,無他奇。
南峽中有古佛洞甚異,但懸崖絕壁,恐不能行,無引者亦不能識。
”又一老人欣然曰:“君既萬里而來,不為險阻,余何難前導(dǎo)。
”余乃解長衣,并所折蛺蝶枝,負之行。
共西上者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上者三里,復(fù)西向懸躋。
又二里,竟凌南峽之上,乃第三峽也。
于是緣峽上西行,上下皆危崖絕壁,積雪皚皚,當(dāng)石崖間,旭日映之,光艷奪日。
下瞰南峰,與崖又駢峙成峽,其內(nèi)墜壑深杳,其外東臨大道,有居廬當(dāng)其平豁之口,甚盛。
以此崖南下俱削石,故必向北坡上,而南轉(zhuǎn)西入也。
又西上二里,崖石愈巀嶪jiéyè高峻,對崖亦穹環(huán)駢繞,蓋前猶下崖相對,而至此則上峰俱回合矣。
又上一里,盤崖漸北,一石橫庋足下,而上崖飛騫刺空,下崖倒影無底。
導(dǎo)者言:“上崖腋間,有洞曰大水,下崖腋間,有洞曰古佛。
”而四睇皆無路。
導(dǎo)者曰:“此庋石昔從上崖墜下,橫壓下洞之上,路為之塞。
”遂由庋石之西,攀枝直墜,其下果有門南向,而上不能見也。
門若裂罅,高而不闊,中分三層。
下層墜若眢yuān干枯井,俯窺杳黑而不見其底,昔曾置級以下,煹gòu舉火燈而入甚深,今級廢燈無,不能下矣。
中層分瓣排欞,內(nèi)深三丈,石潤而潔,洞狹而朗,如披帷踐榭,坐其內(nèi),隨峽引眺,正遙對海光;而洞門之上,有中垂之石,儼如龍首倒懸,寶絡(luò)絲線中掛。
上層在中洞右崖之后,盤空上透,望頗窈窕yǎotiǎo深遠,而中洞兩崖中削,內(nèi)無從上。
其前門夾處,兩崖中湊,左崖前削,石痕如猴,少wán其端,首大如卵,可踐猴首,飛度右崖,以入上洞。
但右崖欹側(cè),左崖雖中懸二尺余,手無他援,而猴首之足,亦僅點半趾,躍陟甚難,昔有橫板之度,而今無從覓。
余宛轉(zhuǎn)久之,不得度而下。
導(dǎo)者言:“數(shù)年前一僧棲此崖間,多置佛,故以‘古佛’名,自僧去佛移,其疊級架梯,亦廢無存,今遂不覺閉塞。
”余謂不閉塞不奇也。
乃復(fù)上庋石,從其門捫崖上。
崖亦進隙成門,門亦南向,高而不闊,與下洞同,但無其層疊之異。
左石片下垂,擊之作鐘敲聲
北向入三丈,峽窮而躡之上,有洼當(dāng)后壁之半,外聳石片,中如齏jī細粉臼,以手摸之,內(nèi)圓而底平,乃天成貯泉之器也。
其上有白痕自洞頂下垂中,如玉龍倒影,乃滴水之痕臼側(cè)有白磁一,乃昔人置以飲水者。
觀玩既久,乃復(fù)下庋石。
導(dǎo)者乃取樵后峽去,余乃仍循崖東下。
三思,當(dāng)南崖之口,路將轉(zhuǎn)北,見其側(cè)亦有小岐,東向草石間,可免北行之迂,乃隨之下。
其下甚峻,路屢斷屢續(xù)。
東下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下三里,乃及麓,渡東出之澗。
澗南有巨石高穹,牧者多踞其上,見余自北崖下,爭覘眺之,不知為何許人也。
又南一里半,及周城村后,乃東出半里,入夾路之衢,則龍首關(guān)來大道也。
時腹已餒,問去榆城道尚六十里,亟竭蹶而趨。
遙望洱海東灣,蒼山西列,十九峰雖比肩連袂,而大勢又中分兩重。
北重自龍首而南至洪圭,其支東拖而出,又從洪圭后再起為南重,自無為而南至龍尾關(guān),其支乃盡。
洪圭之后,即有峽西北通花甸;洪圭之前,其支東出者為某村,又東錯而直瞰洱海中,為鵝鼻嘴,即羅剎石也。
不特山從此疊兩重,而海亦界為兩重焉。
十三里,過某村之西,西瞻有路登山,為花甸道,東瞻某村,居廬甚富。
又南逾東拖之岡,四里,過二鋪,又十五里而過頭鋪,又十三里而至三塔寺。
入大空山房,則何巢阿同其幼子相望于門。
僧覺宗出酒沃饑而后飯。
夜間巢阿出寺,徘徊塔下,踞橋而坐,松陰塔影,隱現(xiàn)于雪痕月色之間,令人神思悄然。
紅樓夢的每一回情節(jié)概括
1.I had two elder brothers, one of whom was lieutenant-colonel to an English regiment of foot in Flanders, formerly commanded by the famous Colonel Lockhart, and was killed at the battle near Dunkirk against the Spaniards. What became of my second brother I never knew, any more than my father or mother knew what became of me. 2.Being the third son of the family and not bred to any trade, my head began to be filled very early with rambling thoughts. My father, who was very ancient, had given me a competent share of learning, as far as house-education and a country free school generally go, and designed me for the law; but I would be satisfied with nothing but going to sea; and my inclination to this led me so strongly against the will, nay, the commands of my father, and against all the entreaties and persuasions of my mother and other friends, that there seemed to be something fatal in that propensity of nature, tending directly to the life of misery which was to befall me. 3.Towards evening the mate and boatswain begged the master of our ship to let them cut away the fore-mast, which he was very unwilling to do; but the boatswain protesting to him that if he did not the ship would founder, he consented; and when they had cut away the fore-mast, the main-mast stood so loose, and shook the ship so much, they were obliged to cut that away also, and make a clear deck. 我只能找到這么多,望采納。
紅樓夢 王熙鳳人物分析
一、人物分析:王是《紅樓夢》里濃墨重彩的人物,曹雪芹在王熙鳳的用筆分量上超過了黛玉。
這也自然,王熙鳳是賈府日常運作的總管,王熙鳳的命運就是四大家族由勝而衰的寫照。
王熙鳳是賈赦之子賈璉之妻,是賈政之妻王夫人的親侄女。
按照封建家庭的規(guī)矩,賈母和小兒子賈政一起生活,家事名義上由王夫人總管。
王夫人是個省心的人,整日吃齋念佛,兒媳寡居,只好把親侄女“借調(diào)”過來總理家務(wù)。
賈府的家務(wù)事包括組織封建上流家庭的社交活動,婚喪嫁娶,迎來送往,大家族的人員工作安排,工資發(fā)放,調(diào)解糾紛。
賈府因為出了個娘娘,建造省親別墅大觀園和安排娘娘省親是額外的大事。
賈府的財政收入主要是地租和進貢,另外還有皇上娘娘的封賞,世襲爵位的封賞,賈府唯一公務(wù)員賈政的工資以及禮尚往來的實物入庫。
支出包括大家族吃穿用度,婚喪嫁娶,修建大觀園的花費,禮尚往來的禮金,打官司打點費用等。
王熙鳳的判詞是“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鳳精明強干,賈府上下有目共睹。
在紅樓夢的前半部分,曹雪芹用盡筆墨描寫了一個有心計有能力自信強勢的王熙鳳,她高智商高情商,“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在賈府這樣一個封建官僚機制下,王熙鳳如魚得水。
官僚機制的特點是媚上欺下,王熙鳳這一點把握的非常到位,紅樓夢里有很多情節(jié)講道王熙鳳如何討好賈府最高統(tǒng)治者賈母,以及賈母喜歡的寶玉、黛玉,王夫人的胞姐薛姨媽,甚至賈母身邊頗有實權(quán)的大丫鬟鴛鴦。
賈母年已高,賈政不諳俗事,王夫人一心念佛,王熙鳳獨攬財務(wù)大權(quán),每天大量的銀子財物從手上過,封建家庭并無嚴(yán)格的審計制度,只要沒有揭發(fā),并不會主動審查對賬。
王熙鳳外表美艷,內(nèi)心貪婪狠毒。
籠絡(luò)好上面,對下人苛刻嚴(yán)厲,利用職權(quán)受賄。
她用“月錢”放高利貸,“月錢”放的晚,引得下人不滿。
饅頭庵里以幫人打官司為由輕松賺取幾千兩賄銀,心安理得。
賈蕓為了謀個大觀園里的差事,也給王熙鳳送禮行賄。
王熙鳳狠毒的一面在賈瑞之死和尤二姐吞金兩件事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本可以放人一馬,狠毒的王熙鳳毫不手軟地置人于死地。
王熙鳳和丈夫賈璉的關(guān)系中也表現(xiàn)的爭強好勝,完全違背了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的標(biāo)準(zhǔn)。
在儒家思想統(tǒng)治的封建大家庭里,本應(yīng)是夫唱婦隨,王熙鳳仗著賈母疼愛,處處占賈璉的上風(fēng)。
以前我沒太看懂的王熙鳳平兒和賈璉的關(guān)系,也是王熙鳳的“惡行”之一。
封建社會富裕家庭男子三妻四妾很正常,妻子應(yīng)該幫助丈夫安置小妾,彰顯風(fēng)度。
平兒是王熙鳳的配房丫頭,按正常情況也就是賈璉的妾。
王熙鳳嫉妒心很強,對平兒賈璉看的緊,讓平兒和賈璉心生抱怨。
王熙鳳生日賈璉和多姑娘鬼混時被王熙鳳逮住,現(xiàn)代人看起來賈璉很不在理,可是當(dāng)時王熙鳳必須捏造說賈璉和多姑娘謀害她才能讓賈母支持自己,事后賈母反倒勸王熙鳳不要吃醋。
以曹雪芹的歷史背景看,他也是把“吃醋”當(dāng)成王熙鳳一大惡疾。
因為對手王熙鳳太強大,賈璉顯得很窩囊。
這在封建社會是多么不正常
在尤二姐一事上,賈璉的謀略、手段根本不是王熙鳳的對手。
“月滿必虧”,王熙鳳最后吃虧也是吃在這。
“一從二令三人木”是說賈璉對王熙鳳的態(tài)度,王熙鳳聰明一世,籠絡(luò)好了賈母卻沒有籠絡(luò)好丈夫。
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賈璉調(diào)查清楚尤二姐一事的緣由之后當(dāng)著兩位夫人的面揭穿并休了王熙鳳。
封建社會女子講究從一而終,被休是莫大的恥辱。
王熙鳳“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曹雪芹的哲學(xué)思想是偏老莊的,王熙鳳代表了入世的功利主義,她的命運就像賈府命運的寫照,如此精明算計,最后也落了個草席卷,逃不過的是運是勢
二、人物簡介:王熙鳳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人物,賈璉的妻子,王夫人的內(nèi)侄女,賈府通稱鳳姐、璉二奶奶,金陵十二釵之一。
她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fēng)騷。
在賈府掌握實權(quán),為人心狠手辣,做事決絕,最后病逝。
江上風(fēng)清 是在重慶的什么地方嗎
在云陽縣城長江對面的張飛廟,很大的幾個字:“江上風(fēng)清”。
水調(diào)歌頭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李清照的詩有哪些
孤雁兒(并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
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fēng)疏雨蕭蕭地。
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滿庭霜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fēng)柔。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
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fēng)流。
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
探著南枝開遍未。
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zé)o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悶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fēng)不起。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當(dāng)庭際。
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
莫辭醉。
此花不與群花比。
清平樂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
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
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人間簾幕垂。
涼生枕簟淚痕滋。
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舊時天氣舊時衣。
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綠陰庭院,晚晴寒透窗紗。
□□金鎖,管是客來唦。
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醿落盡,猶賴有□□。
當(dāng)年,曾勝賞,生香薰袖,活火分茶。
□□□龍驕馬,流水輕車。
不怕風(fēng)狂雨驟,恰才稱、煮酒殘花。
如今也,不成懷抱,得似舊時那時。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
風(fēng)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多麗(詠白菊)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蕭蕭、無情風(fēng)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
細看取、屈平陶令,風(fēng)韻正相宜。
微風(fēng)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fēng),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菩薩蠻風(fēng)柔日薄春猶早。
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
梅花鬢上殘。
故鄉(xiāng)何處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臥時燒。
香消酒未消。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云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
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
西風(fēng)留舊寒。
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沈醉意先融。
□□已應(yīng)晚來風(fēng)。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fēng)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玉爐沈水裊殘煙。
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海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濕秋千。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
任寶奩閑掩,日上簾鉤。
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即難留。
念武陵春晚,云鎖重樓,記取樓前綠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更數(shù),幾段新愁。
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四疊陽關(guān),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山又?jǐn)唷?/p>
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
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
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暖日晴風(fēng)初破凍。
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
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
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
夜闌猶剪燈花弄。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
梧桐應(yīng)恨夜來霜。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
仲宣懷遠更凄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江梅些子破,未開勻。
碧云籠碾玉成塵。
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
疏簾鋪淡月,好黃昏。
二年三度負東君。
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怨王孫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
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臨江仙語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客遠安城。
感月吟風(fēng)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似黃花瘦。
好事近風(fēng)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
長記海棠開后,正是傷春時節(jié)。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
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F774。
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
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
翠簾垂。
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
行香子草際鳴蛩。
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guān)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椗?,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fēng)。
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
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憶秦娥臨高閣。
亂山平野煙光薄。
煙光薄。
棲鴉歸后,暮天聞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
西風(fēng)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
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念奴嬌(春情)蕭條庭院,又斜風(fēng)細雨,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
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樂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
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武陵春(春晚)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怨王孫(春暮)帝里春晚。
重門深院。
草綠階前,暮天雁斷。
樓上遠信誰傳。
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
難拚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
浸梨花。
長壽樂(南昌生日)微寒應(yīng)候。
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
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有令容淑質(zhì),歸逢佳偶。
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
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
看彩衣爭獻,蘭羞玉酎。
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永夜懨懨歡意少。
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
為報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
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
可憐春似人將老。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點絳唇(閨思)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
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
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dān)上。
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
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鬢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瑞鷓鴣(雙銀杏)風(fēng)韻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為奴。
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fēng)味兩家新。
臨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
為誰憔悴損芳姿。
夜來清夢好,應(yīng)是發(fā)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
暖風(fēng)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慶清朝禁幄低張,彤闌巧護,就中獨占殘春。
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群花過后,一番風(fēng)露曉妝新。
妖嬈艷態(tài),妒風(fēng)笑月,長殢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竟走香輪。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
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晚風(fēng)庭院落梅初。
淡云來往月疏疏。
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
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閨情)繡幕芙蓉一笑開。
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yīng)羞。
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
新荷葉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書分停。
繞水樓臺,高聳萬丈蓬瀛。
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凈,捧觴別有娉婷。
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
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
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
安石須起,要蘇天下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