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的開頭怎么寫
因未閱讀過原文,故提供寫讀后感的四步法以供參考:(1) 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讀后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fā)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fā)“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fā)“感”的要點。
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
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 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亮明基本觀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
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
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
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 聯(lián)——聯(lián)系實際,縱橫拓展。
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
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
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
聯(lián),就是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
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
當然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lián)”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
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圍繞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
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lián)系實際。
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xiàn)象。
聯(lián)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lián)系,前后脫節(jié)。
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
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
讀后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松。
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
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xiàn)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讀后感的結構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后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后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fā),重點在“感”字上.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lián)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文學經典讀后感
題目自己加吧當人們讀到一則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而產生一些感觸、聯(lián)想和體會,把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讀后感。
讀后感寫作訓練是把范文講讀和寫作訓練兩個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綜合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
下面就從讀后感的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讀是基礎。
讀后感包括“讀和感”兩個部分。
“讀”是“感”的基礎,“感”因“讀”而觸發(fā),沒有“讀”也就無所謂“感”,所以讀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讀原作,準確全面地把握原作寫作意圖和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原作恰當?shù)囊觥?/p>
為下面的“感”醞釀情感,使“感”有堅定的基礎,這樣不但有助于立論的確立,而且本身就是為立論服務的一個有力的論據。
離開了對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讀后感就成了空中樓閣,而缺乏高度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寫作時往往陷入對原文冗長的復述而喧賓奪主,對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則是學生寫讀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
這里的感,既不是離開原文的空發(fā)議論,也不是對原作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觀念的啟迪下產生的新的觀念,是心靈的閃光,是認識的飛躍。
一般地說,讀后感的“感”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通過對原文思想的進一步闡發(fā),來表現(xiàn)作者認識的深化。
例如第四冊課本中的練習,對何其芳《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這首詩寫讀后感,就只要引原作要旨并加以闡發(fā)。
另一種情況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內容的基礎上生發(fā)出來的新的觀點。
例如《多好的草地也會有瘦馬》一文反映的是實際生活中哲理性的現(xiàn)象。
從本文體現(xiàn)的普遍原理出發(fā),可以獲得關于人才問題的新的認識。
即優(yōu)越的條件能為人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才機會,良好的環(huán)境也必將對一個人的成才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但是如果不努力,對良好的環(huán)境不加以利用,客觀條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不論是對原作思想內容的進一步闡釋,還是在原作思想內容的基礎上產生新的觀念,都必須體現(xiàn)作者認識的進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穎別致,切忌蜻蜓點水,不深不透,這樣才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實處。
再次,聯(lián)系實際是關鍵。
讀后感既要從原文出發(fā),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文就事論事,而要聯(lián)系自己、他人、社會的實際,有的放矢,展開聯(lián)想,深入挖掘,寫出“感受”的普遍意義來。
因為讀后感的生命在于“聯(lián)系實際,有感而發(fā)”。
所謂聯(lián)系實際,一般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與材料有內在聯(lián)系的人和事,以此來作比較、對照。
二是要結合自身生活經歷中一些有代表意義并所供材料聯(lián)系緊密的生動事例。
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引用古今中外能證明論點的事例或富有哲理的理論論據,既可充實文章內容,也可深化中心論點,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所以從本質上講,讀后感的寫作過程,就是作者以原作的主題為指導,分析研究實際問題后,將獲得的新的觀念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思維過程。
為了進一步說明讀后感的特征,將讀后感與一般議論文加以比較。
讀后感是議論文的一種。
和一般議論文一樣,它們都是表達作者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的。
它們都是作者以已往的知識積累為前提,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對于客觀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
對于一般議論文來說,作者認識某一客觀對象時的知識前提,在作者大腦中是渾然一體的,缺乏專一性和單指性,而讀后感的作者在認識某一客觀對象時,離不開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但知識和生活材料之間似乎還缺少一個契機,還沒有形成一個凝聚點,原作則對于作者起了一種啟迪作用,是作者認識深化的動因,由于這種啟迪,才使作者以往的知識聚集在一個焦點上,使某一客觀對象的本質為作者所把握,從而產生新的飛躍。
那么,讀后感的結構應是怎樣的呢
它可用“引——議——聯(lián)——結”四個字加以概括。
“引”就是用敘述的方法轉引材料:或引觀點。
或引有關內容。
但“引”不是照抄。
而應該用概括的語言把所需材料簡明扼要地引述出來。
“議”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觀念為基點生發(fā)開去發(fā)表議論。
在敘述結束時,用一兩句話點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確,觀點鮮明,為統(tǒng)率下文所展開的豐富聯(lián)想。
“聯(lián)”就是在原文基礎上,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來談,或者把有內在聯(lián)系的人和事作比較,使發(fā)表的感想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感。
“結”就是對全文的題旨有所歸納或總結,或強調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態(tài)度等。
除“結”之外,其余部分的次序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變動。
讀后感寫作其實并不難,只要堅持經常練筆,積極思考,認真積累寫作材料;關心生活,觀察生活;同時學一些寫作理論,掌的一些程式,肯定會使自己的文章異彩紛呈。
望采納,謝謝
讀后感提綱怎么寫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 首先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 其次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lián)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 第三,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
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
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 最后,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應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