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類書籍讀后感1200字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tài)。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jié)(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前后的寒食節(jié)、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七月七日七夕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tǒng)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qū)、各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而中華文化的傳播媒介豐富,尤其在書中到處能看到中華文化的縮影。
文體中涵中華文化。
從古代到近代的中國文學著作,其文體大多為文言文形式,而這種形式至今仍被人們關注。
文言文的文章在教材中增多,而文言文也成為了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方面。
書的這一文體,包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無論是《論語》、《史記》還是《紅樓夢》、《聊齋志異》都從中滲透出一股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
詩歌也是一個很平常的文體,但中國的古詩另有一番文化的內涵。
無論是《詩經》、《楚辭》中的古體詩,還是《唐詩三百首》中的近體詩,都有一股濃濃的中國味道,文化也隨之展現于世人眼前。
中國的文體多樣,在書中,則能盡收眼底,從書中,使人不禁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書中藝術涵中華文化。
藝術是一個反映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其載體之一,就是書。
《天工開物》,讓人感嘆年味的美妙;《衣裝秘語》揭開了中國裝飾的奧妙。
也許,在這些書中,藝術是主體,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華文化暗藏其中,工藝美術是中華文化,年畫是中華文化,服飾也是中華文化。
不久前,聽到一則新聞:一位上海女士,想將其設計的旗袍以及旗袍表演團隊帶到歐洲、美洲等地區(qū)。
但她沒有考慮到旗袍早已在世界各地傳播,唐人街上到處可以看到穿旗袍的藍眼睛金發(fā)女郎。
而這一切不僅在于海外華僑的貢獻,更多的在于書的作用。
書的傳播使中華文化的傳播更進一步,而中華文化的藝術魅力也會永藏于書中。
文化人傳播中華文化。
讀到文化人,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中國歷史上許多有名的詩人作家。
從《小說老子》、《說李白》到《魯迅評傳》、《余秋雨人生哲言》都可領略一代代文化人所折射出的中華文化。
人是一個國家的代表,璀璨的中華文化也像這些文化人一樣不斷發(fā)展完善。
中華文化,一個底蘊深厚的名詞,而從書中,我們可以不斷吸取文化的養(yǎng)料,懂得以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自己,增強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從書中,我們感受中華文化,我們理解中華文化,我們?yōu)橹腥A文化而自豪。
描述社科類書籍的讀后感,五百字左右
時間之始 宇宙之盡 ——讀《時間簡史》有感 時間有初始嗎
它又將在何地終結呢
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為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著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們。
雖然現在我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但是我相信,在讀過《時間簡史》后,我對這三個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
《時間簡史》的作者是斯蒂芬·威廉·霍金。
在歷史上的眾多科學家中,霍金一直是我最崇拜的物理科學家。
雖然他的一生是那么的讓人同情(被禁錮在輪椅上長達四十年之久),但是他仍然堅持不懈地先后創(chuàng)立了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為人類以及物理學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時間簡史》正是由他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游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并對宇宙是什么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對于宇宙的有限無界的概念,愛因斯坦早就構想過。
他用了一個很簡單的說法:能量應該守恒。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話,能量會源源不斷地流失,于是熵必然減少--這在他看來是不可能的,盡管熱力學第二定理是一個非常局部的定理。
唯一能夠保證能量守恒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并且是無界的。
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這是先哲對宇宙作出的精準描述。
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關于黑洞的解說。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于宇宙,那宇宙又在那里
科學家認為宇宙開始于大爆炸,并由于爆炸的沖擊力,宇宙正在膨脹,宇宙光線紅移可以證明。
之后就有三種情況出現:一種是星球的引力拉回宇宙,一直拉回到宇宙爆炸之前的狀態(tài)。
一種是星球的引力無法拉回宇宙,所以宇宙一直膨脹,最后消失。
宇宙大爆炸的力剛好避過被拉回,但宇宙膨脹的力被無限減弱。
而黑洞則是因恒星耗盡能量而坍縮,最后縮到其引力足以影響光、空間和時間,光是最快的,超光速是不允許的。
再加上時間都被影響,可見黑洞的力量有多大。
又因為空間也被影響,所以黑洞看起來像一個洞,但是不一定是黑的,黑洞有可能發(fā)光或發(fā)出其它射線,這點可由星系中心是明亮的來證明,因為黑洞的引力,周圍的星都被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星系,所以星系中心一般是黑洞。
讀完了全書之后,腦中一直縈繞著許許多多的問題。
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
宇宙到底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
宇宙到底是不是在無限的膨脹還是最后會坍縮,還是最后趨于穩(wěn)定
宇宙到底在時間上要不要有個開端
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盡頭
到底廣義相對論正不正確
人類到底還能在創(chuàng)造出什么樣的理論去解決什么樣的難題
人類能否發(fā)明出時光機回到過去或是來到未來
2222年人類的科技又將會達到什么樣的地步
人類最遠能到達宇宙的什么地方
黑洞到底是什么樣的
難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極限,以致于黑洞成為人類無法逾越的鴻溝
物質的最小部分又是什么
……所有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
但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吸引我們的目光,讓人浮想聯翩。
《時間簡史》不僅帶給了我科學知識,更多的是讓我明白了科學是唯一的真理,正是因為未知,一切才有了意義。
斯蒂芬·威廉·霍金,這位科學巨人;《時間簡史》,這本科學著作,將對正在學習基礎科學的我起到激勵作用。
我會從現在起努力掌握科學知識,夢想著,在未來,能夠為解決這些未解之謎貢獻力量。
勵志類書籍讀后感一篇(800字左右)
小說的主人公是保爾。
柯察金。
保爾既是一名革命斗士,又是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
保爾是蘇聯第一代共青團員的縮影。
他的個人命運與十月革命與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保爾精神的主要之點在于他對革命理想的無限忠誠、百折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他也做過傻事`錯事,犯過軍紀,在生活中、愛情上也有過失望和悔恨,在陷入絕境的時候,他也曾一度動搖絕望。
但正如保爾自己所說,“這都是由于缺乏經驗,由于年輕,然而多半是由于無知造成的。
”保爾. 柯察金這一形象可敬而尤可親。
他既是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個超越時空局限的人性英雄,人類精神世界中的永恒強者。
保爾. 柯察金關于人生意義的許多哲理性思想已成為我的人生箴言,特別是他那段關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以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全部經歷,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的名句將成為我的座右銘和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坐標。
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親身經歷作為基礎,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有個性亦有惡性,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的保爾??科察金.經過朦朧的幼年時代和迷惘的青年時代.保爾最終確定了自己對共產主義思想的堅定信念.他戰(zhàn)時上過前線,戰(zhàn)后修過鐵路,一生都在與饑餓寒冷作斗爭.絕望,希望不斷在他面前閃過,但他一想到自己不該無謂地度過這一生,便立刻會重拾信心.保爾后半生都懷有這樣高尚的心境: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進行的斗爭.人,應當趕快生活.短短幾句話,寫出了一個信仰共產主義的高尚的人的最終意愿和歸宿.經歷過多少挫折:因朋友的背叛而入獄,因自己固執(zhí)的思想失去了愛情,因戰(zhàn)爭的殘酷在身上留下了多少不可磨滅的傷痕,最嚴重的是余生將會雙目失明.能靠一種信念就勇于面對并克服這一切挫折的人,是最勇敢,堅強的英雄. 雖然,光陰荏苒,保爾所處的那個烽火年代已過去了大半個世紀,而保爾精神仍被一代代地傳承。
保爾. 柯察金那種反對壓迫、反對以強凌弱、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假公濟私,見義勇為、知難而上、不怕艱苦,忠于職守、為公眾的利益勇于獻身而無怨無悔的高尚情操,依然光彩照人。
這種社會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種新的時代要求,那就是在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人們談物質多了,談精神少了,而一個人文精神失落的社會,它是不健全的,甚至是危險的。
也許有人認為保爾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他并不存在。
那就錯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雖然不是傳記作品。
但他所反映的基本上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是他對生活的切身體驗,對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哲理性思考與總結。
這篇小說中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
最值得學習的是保爾那鋼鐵般的意志。
他那在困難之中百折不撓的精神。
現在我們物質文明在飛速發(fā)展,但這種精神卻在慢慢喪失。
我們青年一代,應該在保爾精神的激勵下,樹立起人生的目標,并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向目標前進
社科書籍讀后感 5000字
在我看來,人文教育與大學生個體自我的關系,有三個維度密切相關,這是建構自我的三個價值目標:目標之一,創(chuàng)造意義自我.人的自我,具有多種內涵.它需要物質的滿足,物質成為個體生存的基礎,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僅僅滿足人在現世的各種生理需要,只追求地位、金錢,將它們視做人生的最高目標,那就大錯特錯.物欲的滿足永無止境.叔本華說過,人的一個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產生十個欲望;十個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產生百個、千個欲望.所以.簡單的欲望滿足,只能使人扎進欲望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其實,人生幸福并不受制于財富的多少,快樂完全可以來自對于物質的超越.孔子的學生顏回,只要一盒飯、一瓢水,住在陋巷,不改其樂,這是樂在他對自己行為方式的堅信上.人若能對一片水,對一座山,對一只鳥,對一棵樹,都能產生歡喜,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具有真正的歡喜情懷.馮友蘭將人生劃分為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宗白華說人生有六個境界:功利境界、倫理境界、政治境界、學術境界、藝術境界和宗教境界.他們都在期望人能超越生理與物質的、實用與政治的境界而向道德的、藝術的、宗教的乃至天地的境界攀升,至此,人才獲得人之為人的精神標識.現代人已經高度異化,根源就是現代人對物質文明的極端追求,導致現代人對幸福、對人生意義的嚴重曲解,結果,物質財富每天都在增長,快樂卻不能同步.對現代人而言,解放自己的心靈,擺脫對物質的依賴,融入自然,與萬物對話而交流,悲天又憫人,以愛惜作人生的底蘊,培養(yǎng)博大而深沉的情懷,確認良知對于人類的重要作用,無疑是人的首選價值.現代人若要真正走好漫漫人生路,意義自我的創(chuàng)造,遠比知識的獲取、謀生手段的訓練、競爭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可以做好任何事;一個工具化的人,只能機械地完成一件事,而于他事則顯示出他的低能乃至破壞性來.目標之二,升華青春自我.青春者何?青春就是生命意義真正浮現于人生地表,人的身體由自然狀態(tài)向社會狀態(tài)急速轉化,欲望、迷茫、焦灼、歡樂、幸福、激越等齊聚于身體內,合奏出來的一曲交響樂.不能壓抑青春之身體,它的饑渴得不到滿足就會激生病態(tài).比如性愛,它會在青春期構成靈與肉的巨大沖突,你不能取極端的否定態(tài)度,也不能取極端的放縱態(tài)度.(好像只能一千字)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