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寫中秋節(jié)的古詩詞加賞析
中秋詩詞賞析 (根據(jù)網(wǎng)絡(luò)資料整理而成) 十五夜望月?。ㄌ疲┩?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在唐代詠中秋的篇目中,《十五夜望月》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lián)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
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
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明明自己在思鄉(xiāng)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
海上望明月,天涯共此時。
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份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月夜思鄉(xiāng)懷人的旨意凸現(xiàn)紙上。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jié)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動人。
水調(diào)歌頭 ?。ㄋ危┨K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
胡仔《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歷代選蘇軾詞的也總選到這一首。
這詞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寧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蘇軾四十一歲,時為密州(現(xiàn)在的山東諸城)太守。
上闋即景想象,著重寫見月思君,有所企盼又萬分無奈,而欲超越現(xiàn)實超越自我的內(nèi)心矛盾。
下闋著重在寫睹月思人,抒寫對弟弟蘇轍的深切懷念,寫得惋惻纏綿而又富于理趣。
此詞構(gòu)思奇特,境界清虛,胸襟豁達,才氣飄逸,歷來被推為寫中秋詞的絕唱。
這首詞語言明白如話,可以說不假雕飾,洗盡鉛華,如出天籟。
但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至情至理、豪邁高潔的情懷撼人心魂。
全詞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同時又寄寓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折射出詩人感人的人格魅力。
蘇軾一生雖然屢遭貶謫,仕途艱難坎坷,卻處之泰然;歷經(jīng)人世滄桑,但仍然樂觀向上,這與他那豁達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是分不開的。
讀蘇軾的詞,“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乎塵埃之外”(胡寅《酒邊詞序》)。
幾百年來蘇軾以其在詩、文、詞等方面的成就和文采風(fēng)流而為后世學(xué)者文人所羨慕,正是這上原因。
蘇軾的詩詞極富真情實感而又飽含哲理,經(jīng)常為后人引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等已成為膾灸人口流傳千古的佳句,歷朝歷代,傳頌不衰,深得人們的喜愛。
選讀一首唐詩,以‘讀唐詩《》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靜夜思》,它是唐朝詩人李白的大記得我近學(xué)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讀唐詩》首歌的開頭就是朗誦了這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這首詩訴說的是遠在它鄉(xiāng)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
這首詩雖然只是說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自己的親人,可我覺得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
他很想自己的母親,很想回到遙遠的家鄉(xiāng)與年老的母親一起度過這寂靜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學(xué)古詩的好處有很多。
讀唐詩,豐富我的課外生活,讓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從中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
如:“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讓我感受到陸游這顆深深的愛國之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讓我做一個愛惜糧食的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感受到母親博大的愛,有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我讀了唐詩以后,覺得自己變得有教養(yǎng)了,不像以前那樣孩子氣,不懂道理。
整個人就像脫胎換骨一樣,成了一個小大人。
一年級古詩讀后感200字
自上學(xué)以來,學(xué)習(xí)了很多首古詩。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李白的那首《靜夜思》。
這首詩前三句都沒感覺到此詩的意思,直到念到最后一句才完全明白了原來詩人李白是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我覺得這詩應(yīng)該是在中秋節(jié)期間寫的,當(dāng)時李白一人在外鄉(xiāng),晚上看到了地上的月光以為是冬天下的霜,起來一看原來是天空中掛著的月亮散發(fā)出來的月光。
他抬頭看了會月亮,低下了頭沉浸在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中。
這首詩寫的真好,簡單的20個字就把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完全表達出來。
每一個字都發(fā)揮了它的作用。
難怪《靜夜思》能夠流傳至今,寫在教科書上作為我們學(xué)習(xí)的教材。
所以我認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為中華文化做貢獻。
寫一篇讀《唐詩宋詞》有感
我喜歡手捧一杯香茗,在燈下靜靜翻閱關(guān)于宋詞的書,因為這使我的心隨之沉靜,漸漸迷失在詞的海洋里。
讀宋詞,我體會到了東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約,子瑾的淡泊。
進而隨著他們的心情去追尋歷史的足跡。
面對戀人的離去,只聽到寒蟬凄切,只看到冷落清秋節(jié)里的暮靄沉沉楚天闊,無緒送別,惟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這無言中包含了何等的深情啊
當(dāng)詞人柳永大醉醒后看到的不過是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又該何等的凄涼。
“借酒消愁愁更愁”,強樂又有什么意義呢
日子久遠,思戀只能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
惟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貞給了柳永一絲剛毅,我想,這該是一位多么深情的詞人啊
(讀后感)孤身一人在中秋佳節(jié),喝酒賞月,恐怕也只有東坡這樣豪放的詞人才能看輕一切,才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才能在大醉后寫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樣富有哲理的詞句,才能發(fā)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深切的祝福。
被貶黃州,面對東去的江水,面對當(dāng)年硝煙彌漫的古戰(zhàn)場,他發(fā)出了“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感慨,懷想當(dāng)年周公瑾羽扇綸巾的颯爽英姿,無不表現(xiàn)出東坡的大氣。
而當(dāng)他面對漫天飛舞的楊花,卻比作點點是離人淚,讓我們知道東坡同樣有婉約的一面。
我想,這又該是一位多么才華橫溢的詞人啊
(中國作文網(wǎng))“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的范仲淹同樣有愁苦的一面。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讓我聯(lián)想到黃昏泛舟水上,當(dāng)不小心進入荷花池深處,卻驚飛了棲息的水鳥這樣愉悅的畫面,易安當(dāng)年該是多么歡愉啊
不知不覺中,我已走入了他們的世界,體會他們的情感。
詩詞對我來說,永遠充滿著吸引力。
啊,讀宋詞我真快樂
我心中的唐詩宋詞作文唐詩宋詞讀后感600字_我讀《宋詞》有感
以“中秋節(jié)”為主題的詩歌
自己創(chuàng)作啊-----等下--是有關(guān)中秋的,但主題是講嬋娥的哦--- 秋蕊殘*寒宮吟 秋夜寂,冷風(fēng)送,只覺露寒.天墨如綢鑲鉆,星璀璨.皎月破云,光泄千樹,萬里流光宛轉(zhuǎn). 冷月宮寒,清歌曲曲嘆凄涼.丹桂凝香,奈何執(zhí)斧吳剛.聲聲裂,花飛處處,馥郁濃香. 嬌娥媚,雪羽霓裳袂翩翩.倚珠閣,玉兔在懷.繾綣芙蓉回眸人間,淚盈盈.望穿秋水,云霧隱.見人間笑語聲歡,樂團圓;念月中孤花獨香,悲宮寒! 仙亦有情,愁云起處,念斷情腸!傾城玉顏雙淚垂,風(fēng)凄花飛香碎,蕊落點點星殘!琵琶一曲,淚濕輕衫.悔時光難易,嬌娥奔月方知寒宮寒!雙淚垂,雙淚垂!千年寂寞與誰訴?盼夢醒時光回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