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態(tài)下砥礪前行的警句或格言有哪些
至理格言(好學篇) 好學篇(57則)**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尚書·仲虺之誥》自用:自以為是喜歡提出問題向別人請教,知識就豐富,自以為是,知識就淺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切:用刀切斷,指加工骨器磋:用銼磨平,指加工象牙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磨:磨光,指加工石頭比喻一個人品德的進修砥礪以及學問的研討。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下問: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思想敏銳而勤奮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罔:迷惑不解殆:精神疲倦讀書不思考,問題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讀書,精神就會疲倦。
指要有所收獲就應多讀書勤思考。
**聞一以知十。
——《論語·公冶長》聽到一個道理,可以推知十個道理,喻善于學習,會動腦筋。
**溫故而知新。
——《論語·為政》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從中學到新的知識。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疲倦。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論語·學而》時:按時說:悅,高興學習知識并按時溫習也很高興,指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衛(wèi)靈公》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沒有什么益處,不如去學習,可見學習之重要。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述而》發(fā)憤學習而忘記了吃飯,快樂的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涯:邊際,極限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邊無際。
**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返于禽獸。
——《孟子·滕文公上》強調(diào)教育對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管子·權(quán)修》強調(diào)沒有比培養(yǎng)人才更好的了。
**學不可以已。
——《荀子·勸學》學無止境。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青:靛青,染料藍:草名,葉可制染料比喻經(jīng)過努力學習可以超過前人。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鍥:刀刻鏤:雕刻強調(diào)學習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呂氏春秋·孟夏紀》善于學習的人,借用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學記》獨自一個人學習而不與朋友一起探討,往往孤陋寡聞,強調(diào)互相交流和互相促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玉石不精心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學習就不明白道理。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禮記·學記》弗:不旨:滋味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雖然有美味佳肴,不親自品嘗就不知道個中滋味;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認真去學就不知道其好處。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困:不夠?qū)W習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才知道自己學識不夠。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
——《禮記·學記》嚴師:尊師,敬師在求學的所有方法中,尊師最難做到。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禮記·學記》節(jié)目:樹枝交接成結(jié)之處會提問題的人,就像砍伐堅硬的木頭,先砍容易之處,然后再砍結(jié)。
喻要循序漸進。
**謂學無暇者,雖暇亦不能學。
——《淮南子·說山訓》暇:空閑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的人,雖然有空閑也不會去學習。
引申只要想學習,總能擠出時間。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漢·王充《論衡·實知篇》不學習就不能成功,不請教別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
——漢·王充《論衡·量知篇》胸無學問,如手中沒有錢一樣。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
——漢·王充《論衡·實知篇》人有了知識學問就有了力量。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漢·劉向《說苑·建本》少年好學如同初升太陽那么鮮亮;壯年好學如同中午的陽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學如同燃燭照明。
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奮治學。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王肅傳》義:道理書經(jīng)過熟讀,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人之學如渴而飲河海,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
——《意林》引《物理論》盈:滿人學習知識如同渴了飲水,多飲則水多,少飲則水少。
**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登:收獲學習如種樹,春天賞花,秋天收獲。
首先可以玩味自得,還可以所有成就**學若牛毛,成如麟角。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yǎng)生篇》學習的人多如牛毛,學業(yè)有成的人很少。
即學業(yè)成功是不容易的。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無過:不能超過,不如知識最有價值。
**玉雖有美質(zhì),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唐太宗語值:遇到礫:小石頭玉石雖然有美好的質(zhì)地,混雜在石頭之內(nèi),不經(jīng)過高明工匠的雕琢,也和普通石頭一樣。
引申為人縱有良好潛質(zhì),不努力修身學習,也不會有成就。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唐·杜甫《柏學士茅居》欲求富貴,必經(jīng)勤奮刻苦,好男兒當飽讀詩書以闊胸懷。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唐·韓愈《進學解》業(yè):學業(yè)嬉:散漫學業(yè)精進在于勤奮,學業(yè)荒廢在于懶散。
**未嘗一日去書不觀。
——唐·韓愈《唐故相權(quán)公墓碑》未嘗:從來沒有去:丟棄表示日日勤讀不輟。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唐·韓愈《師說》沒有貴賤老少的分別,道理所在就是我老師所在。
**圣人無常師。
——唐·韓愈《師說》常:固定意指圣人善于向各種人學習。
**不恥相師。
——唐·韓愈《師說》不以從師學習為恥。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患:怕義:義理足己:自以為足夠行:實行讀書怕讀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
怕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既然學了又怕不繼續(xù)。
**強學力行。
——唐·韓愈《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刻苦學習,努力實踐。
**學問勤中得。
——宋·汪洙《神童詩》學問是靠勤奮讀書得來的。
**君子之學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宋·歐陽修《雜說三首》其:豈息:停止君子學習難道可以稍有懈怠嗎
**人之才,成于專而毀于雜。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人才的培養(yǎng),成功在于專心致力,而失敗于雜學而不精。
**學而不化,非學也。
——宋·楊萬里《庸言》化:融會貫通學習而不懂得融會貫通,不是好的學習方法。
**濯去舊見,以來新意。
——宋·朱熹《學規(guī)類編》濯:洗滌學習應該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
**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
——宋·朱熹《性理精義》讀書最可貴在于循序漸進,最后達到精通。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
——宋·朱熹《學規(guī)類編》篤志:意志專一詳玩:深刻領(lǐng)會讀書的方法沒有別的,只有專心致志,虛心探索,深刻領(lǐng)會,才能受到成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池塘的水為什么如此清澄,因為源頭不斷流來活水。
喻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方能進步。
**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束:擱置。
把書閑置不讀,說起話來沒有底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明·顧炎武《日知錄》卷七自小:自卑一個人在學習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學問無大小,能者為尊。
——清·李汝珍《鏡花緣》引俗語在學問上不分年齡大小,學問大的受到尊重。
**學古之道,猶食筍而去其籜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五》籜:筍殼學習古代文化遺產(chǎn),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lián)》不要因循守舊,要勇于創(chuàng)新。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lǐng)之,方能中鵠。
——清·袁枚《續(xù)詩品·尚識》箭鏃:箭頭鵠:此指目標學問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見引導箭頭射出,才能命中目標。
比喻沒有學問,才能不能發(fā)揮,沒有真知指導人生,就沒有正確的方向。
格言大全
☆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別林斯基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tǒng)——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思想的寶庫——烏申斯基 ☆書籍——舉世之寶——梭羅 ☆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巴甫連柯 ☆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xiàn)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庫法耶夫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
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fā)性的養(yǎng)料。
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yǎng)料———雨果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卡萊爾 ☆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高爾基 ☆書籍就像一盞神燈,它照亮人們最遙遠、最黯淡的生活道路——烏皮特 ☆書籍具有不朽的能力。
它是人類活動的最長久的果實——史美爾斯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除了野蠻國家,整個世界都被書統(tǒng)治著——福爾特爾 ☆書籍乃世人積累智慧之長明燈——寇第斯 ☆書籍能引導我們進入高尚的社會,并結(jié)識各個時代的最偉大人物——斯邁爾斯 ☆書籍使人變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唯書籍不朽——喬特 ☆書籍使我們成為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 ☆書籍是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chǎn),世代相傳,更是給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禮物——愛迪生 ☆書籍是幼年人的導師,是老年人的護士,在岑寂的時候,書籍使我們歡娛,遠離一切的痛苦——柯里葉爾 ☆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對圖書傾注的愛,就是對才智的愛——德伯里 ☆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復這個顧問的次數(shù)———凱勒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書籍是前人的經(jīng)驗——拉布雷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樂,也是繁榮的裝飾和危難的避難所,慰人心靈。
在家庭成為快樂的種子,在外也不致成為障礙物,但在旅行之際,卻是夜間的伴侶——西塞羅 ☆書籍是最好的朋友。
當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遠不會背棄你——都德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
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赫爾岑
關(guān)于格言的
奮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進。
------巴金學須靜,才須學。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中)《中華千古流傳書系》 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
---(匈牙利)裴多菲 如果人被迫只顧眼前的目標,他就沒有時間去展望整個的生命。
------- (德國) 雅斯貝爾斯 我得到的遺產(chǎn)是多么富足:時間是我播種的沃土,我是時間的繼承人。
------- (德國) 歌德 困厄逆境的砥礪和生活強者的駕馭,恰如正電和負電,一經(jīng)碰撞,駕馭者就能觀賞到自己勝利的火花。
-- (英) 柯林斯 真理就是具備了這樣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擊它,你的攻擊就越愈加充實了和證明了它。
(意) 伽利略 一個人越敢于擔當大任,他的意氣就越奮發(fā);如果一個人的膽識與能力都夠的話,他沒有什么該講而不敢講的話,沒有什么敢做不敢做的事,更沒有什么可以膽怯和心虛的。
------- (挪威) 比昂斯騰.比昂松 挺拔的青杉不應俯首于卑微的灌木,只應讓低矮的灌木在青杉腳下凋枯。
------- (英) 莎士比亞 人生是偉大的寶藏,我曉得從這個寶藏里選取最珍貴的珠寶。
------- (波蘭) 顯克微支 人生是一頭馬,輕快而健壯的馬。
人,要像騎手那樣大膽而細心地駕馭它。
------- (德國) 海賽 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
---(法) 孟德斯鳩 一個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華、氣質(zhì)和品格。
---- (蘇) 馬雅可夫斯基 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在一生中能干一番不同尋常的大事,就比沒有遠大理想的可憐蟲,有著更多的成功機會。
--- (美) 伯納德.馬拉默德 我認為小鼠的心眼兒最沒有出息,只知道鉆一個洞,這個洞鉆不進去就一切失敗了。
------- (英) 喬叟 真正偉大的人是不壓制人,也不受人壓制的人 (黎) 紀伯倫 同一的太陽照著他的宮殿,也不曾避過了我們的草屋;日光是一視同仁的。
------- (英) 莎士比亞 你要我指點四周風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頂。
----- (德) 歌德 人應該剛生下來就是中年,然后再漸漸年輕起來,……那樣,他就會珍惜時光,不會把它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 (蘇) 阿.巴巴耶娃 萬事起頭難,不要害怕困難。
事情做不好往往不是因為沒有能力,大都是由于缺乏恒心 (意) 亞米契斯 人若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 (波斯) 薩迪 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謂學問也。
------- (中) 荀況 我在悲痛時想在書中尋找安慰,結(jié)果得到的不僅是慰藉,而且是深深的教誨,就像有人為了尋找銀子,竟然發(fā)現(xiàn)了金子一樣。
------- (意大利) 但丁 讀一切書好書如同與往時代最優(yōu)秀的人交談。
-- (法) 笛卡兒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 (中) 金纓 愚蠢的人愿意長久活著而并不享受生活的快樂。
---(古希臘) 德謨克里特 做有意義的事情,其本身就是對生活的享受。
------- (法) 盧梭 不輕易發(fā)怒的人,大有聰明。
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
---《舊約全書.箴言》 停停,等等是治愈憤怒的最好方法。
------- (古羅馬) 塞內(nèi)加 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斷前進。
------- (法) 左拉 做有意義的事情,其本身就是對生活的享受。
------- (法) 盧梭 沒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 (法) 狄德
關(guān)于奮斗的事例和格言
1、事例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qū))人。
他出身農(nóng)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nóng)民。
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
他年輕時家里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
可是家里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
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
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
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匡衡家窮買不起書。
同鄉(xiāng)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
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
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為什么
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可就很心滿意足了。
”富翁聽了,被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從此,匡衡就有了極好的讀書機會。
史書上說,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豐富的藏書,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終于把他造就成為一位知識學問淵博的學者。
當時的讀書人中甚至流傳著這么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沒有人能解說《詩經(jīng)》,匡衡恰好來了;匡衡給大家解說了《詩經(jīng)》的疑義,大家開心得都笑起來)。
”可見他聲譽很高。
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
漢元帝的時候,張衡受推薦被朝廷任命為郎中,再升為博士,給事中。
這時先后發(fā)生了日蝕和地震,漢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災殃警兆,就向大臣們咨詢政治的得失。
匡衡上奏,列舉歷史事實說明天象只是一種大然的陰陽變化,禍福全在于人的作為,人類社會的風氣,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導和影響。
因而皇上應當裁減宮廷的費用,親近忠臣正人,疏遠佞臣小人,選拔賢材,開放方路接納忠諫,等等。
漢遠帝很贊賞匡衡的見識,提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龐愛傅昭儀和她的兒子定陶王超過了皇后和太子。
匡衡對此提出了懇切的規(guī)勸,透徹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國家的禍亂。
匡衡在朝廷中參議大政,引經(jīng)據(jù)典,闡明法理道義,很受贊賞,由此升任為光祿勛、御史大夫,后來又升來丞相,封為樂安侯。
漢元帝時,宦官中書令石顯專權(quán),排擠陷害賢良。
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
漢元帝去世之后,漢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譚聯(lián)手彈劾石顯,揭露他和黨羽的種種罪惡。
石顯和爪牙都受到應有的懲辦。
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認為,匡衡身為輔政大臣,早年不及時參奏揭發(fā),卻阿諛曲從,沒有盡到責任,對他提出彈劾。
匡衡也自感慚愧,一再請求辭職,后來終于因多占封地的事被罷了官。
后人根據(jù)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語“鑿壁偷光”,形容勤奮好學。
2、格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華羅庚) 天資的充分發(fā)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
() 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天才就是勤奮,曾經(jīng)有人這樣說過。
如果這話不完全正確,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
(李卜克內(nèi)西) 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
(高爾基) 子女中那種得不到遺產(chǎn)繼承權(quán)的幼子,常常會通過自身奮斗獲得好的發(fā)展。
而坐享其成者,卻很少能成大業(yè)。
——培根 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鏟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家庭要教養(yǎng)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戴爾·卡耐基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魯迅
團結(jié)的格言
遠親不如近鄰 隔重門戶隔重山,隔層樓板隔層天。
—— 諺語 陰險的鄰居,有時比兇惡的敵人更可怕。
—— 諺語 破車損壞道路,壞人殃及鄰里。
(維吾爾族) —— 諺語 瞞天瞞地,瞞不了隔壁鄰居。
—— 諺語 鄰家失火,不救自危。
—— 諺語 一家有事,四鄰不安。
—— 諺語 人到難處鄰里來。
—— 諺語 是親必顧,是鄰必護。
—— 諺語 鄰居平安,自己也平安。
(維吾爾族) —— 諺語 為自己的狗護短的人,跟鄰居合不來。
(蒙古族) —— 諺語 只顧自己的人,和鄰居合不來。
—— 諺語 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莫把鄰居當作盜賊。
(維吾爾族) —— 諺語 和睦能結(jié)鄰家。
—— 諺語 你父親在世時,就要了解鄰居。
(柯爾克孜族) —— 諺語 千金買戶,八百買鄰。
—— 諺語 寧盼鄰家買個驢,不盼親戚中個舉。
—— 諺語 村中有個好嫂嫂,滿巷姑娘齊學好。
—— 諺語 非宅是卜,惟鄰是卜。
—— 諺語 得好鄉(xiāng)鄰勝過親。
—— 諺語 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
—— 諺語 遠親不如近門,近鄰水如對門。
—— 諺語 隔鄰居,不隔心。
—— 諺語 多年鄰居變成親。
—— 諺語 遠水不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 諺語 沒有木頭,支不起房子;沒有鄰居,過不好日子。
(藏族) —— 諺語 和得鄰居好,勝過穿皮襖。
—— 諺語 鄰居好,一片寶。
—— 諺語 鄰居好,無價寶。
—— 諺語 行要發(fā)伴,居要好鄰。
—— 諺語 鄰居好,賽金寶。
—— 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