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一些名人的座右銘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取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求名人座右銘故事
墓前紀念亭題名“未厭”,用的是他自己的座右銘。
圣陶先生曾把自己的書齋題名為“未厭居”,還解釋說,他在任何情況下,對人世總抱著希望,決不“厭世”,而對工作則永不“厭足”,所以取了這個意義雙關的齋名。
紀念亭以“未厭”為名,概括了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義深長。
按照中國學者給自己書齋起個齋名的習慣,作家稱自己的書齋為“有不為齋”。
在一篇小品文里他自己解釋說:“我厭惡費體力的事,永遠不騎墻而坐;我不翻跟頭,體能上的也罷,精神上的也罷,政治上的也罷。
我甚至不知道怎樣趨時尚,看風頭。
”奉行“有不為”,決不是消極的。
常言說:“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要看為什么、不為什么。
表示“不翻跟頭”、“不騎墻”、“不趨時尚,看風頭”,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的傲骨,這在當時那種中是很可貴的。
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給自己的書齋起名為“飲冰室”。
他從 1899年開始用“飲冰室”這個名稱。
當時在日本橫濱辦,從第25期時用筆名“任公”開辟專欄。
1901年自號“飲冰子”,1902年出版的第一本文集題名“飲冰室”,并稱自己為飲冰室主人。
“飲冰”一詞始見于:“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焉
”變法維新,內(nèi)心焦灼,因此他要飲冰來解內(nèi)熱,積極宣傳變法強國。
“飲冰”表達了梁啟超的愛國熱情。
著名畫家命名自己的畫室為“雨石居”。
他說:“我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塊石頭,不會講什么話。
”“雨石”實為“語實”之諧音。
從“雨石居”這個齋名我們可以看出畫家的樸實為人。
把自己的齋名命名為“雨石”,大概還有另一層含義:石質(zhì)堅硬,雨洗后的石頭增添了潔凈。
潔而堅是雨石的品質(zhì),也暗喻了人品,表達了藝術家的人品追求。
幾十年埋頭苦干,勤奮不輟,成為著名的話劇藝術家。
“苦干”是他一輩子的座右銘。
喜歡書畫藝術,客廳四壁掛滿了林風眠、關山月、程十發(fā)等國畫大師的佳作,臥室里則掛著一幅書寫有“常樂”二字的條幅。
黃老說:這條幅是書法家沈重題寫的。
當時黃佐臨希望他題寫“苦干”兩字,可沈重卻說,您“苦干”了一輩子,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是“常樂”吧。
黃老一想,“常樂”也不錯,只有“苦干”,才能“常樂”。
名人的座右銘
世界著名傳染病學家巴斯德的座右銘——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加拿大著名科學家、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班廷的座右銘——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過程中。
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座右銘——誰要干白紙上寫黑字這一行,別人說他笨拙,就不應該驚訝或者動氣。
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銘——沒有一天不寫一行。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銘——切勿飄飄然。
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座右銘——早。
中國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軍事家葉挺的座右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中國現(xiàn)代杰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的座右銘——恒、恬、誠、勇。
中國當代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座右銘——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藝術談幾聲。
中國當代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的座右銘——一絲不茍。
中國當代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的座右銘——今天能作完的事,決不拖到明天。
中國當代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座右銘——勤能補拙,勤儉立業(yè)。
參考資料:
急永遠的座右銘 作文 不要從網(wǎng)上找的
最好有關 歷史名人的 或詩詞的
最著名的:周恩來的座右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魯迅的“君子自重”。
。
。
。
。
。
座右銘,只要適合自己,能夠警戒自己,鞭策自己不斷前進就好。
不必太華麗,太高調(diào)。
我的座右銘是,唐宋八大家中韓愈的一句話:“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毀于隨”。
樓主斟酌。
名人座右銘和解釋
世界著名傳染病學家巴斯德的座右銘——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加拿大著名科學家、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班廷的座右銘——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過程中。
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座右銘——誰要干白紙上寫黑字這一行,別人說他笨拙,就不應該驚訝或者動氣。
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銘——沒有一天不寫一行。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銘——切勿飄飄然。
中國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軍事家葉挺的座右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中國現(xiàn)代杰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的座右銘——恒、恬、誠、勇。
中國當代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座右銘——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藝術談幾聲。
中國當代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座右銘——勤能補拙,勤儉立業(yè)。
學者章乃器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寫了兩句話作為座右銘,貼于墻上:“實踐檢查真理,時間解決問題。
”這是實話實說,后來他得到了平反。
著名畫家關山月的座右銘是:“著筆不宜一味熟,稱心還常三分生。
”他還將這兩句話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革命烈士吉鴻昌的父親曾教導他說:“作官即不許發(fā)財。
”吉鴻昌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他還向瓷廠訂做了幾百個飯碗,將這句話刻印在碗上,發(fā)給全體士兵。
詩人、作家喬羽的座右銘是:“不為時尚所惑,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浮名所累。
”這個“三不主義”,做起來不容易啊。
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駱玉笙的座右銘是:“自得其樂,善于娛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
””。
鏡銘 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在大立鏡旁糊了面“紙鏡”,上書“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宜正、肩宜平、胸宜寬、背宜直;氣度:勿傲、勿暴、勿??;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銘如其人,周恩來一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
桌銘 少年時代的魯迅酷愛讀書。
一次,他上學遲到了幾分鐘,老師批評了他,但他并不因家里有事遲到而原諒自己,便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為座右銘,激勵自己珍惜光陰,刻苦攻讀。
他曾說:“時間就是生命
” 硯銘 陳毅曾請人在自己心愛的硯盒上刻了這樣17個字:“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干事,自強不息。
”陳毅的一生以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為其銘文留下了注腳。
尺銘 蒲松齡將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對聯(lián)刻在鎮(zhèn)尺之上,激勵自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信心,被稱為“尺銘”。
棺銘 中國近代文學家林琴南,自幼十分刻苦,勤奮好學,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還翻譯了170多部外國文學著作。
他曾在居室的墻上畫了一口棺材,旁邊寫道:“讀書則生,不則入棺。
”這奇怪的“棺”銘,就是林琴南用心激勵自己發(fā)憤苦學的座右銘。
■ ”。
鏡銘 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在大立鏡旁糊了面“紙鏡”,上書“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宜正、肩宜平、胸宜寬、背宜直;氣度:勿傲、勿暴、勿??;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銘如其人,周恩來一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
桌銘 少年時代的魯迅酷愛讀書。
一次,他上學遲到了幾分鐘,老師批評了他,但他并不因家里有事遲到而原諒自己,便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為座右銘,激勵自己珍惜光陰,刻苦攻讀。
他曾說:“時間就是生命
” 硯銘 陳毅曾請人在自己心愛的硯盒上刻了這樣17個字:“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干事,自強不息。
”陳毅的一生以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為其銘文留下了注腳。
尺銘 蒲松齡將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對聯(lián)刻在鎮(zhèn)尺之上,激勵自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信心,被稱為“尺銘”。
棺銘 中國近代文學家林琴南,自幼十分刻苦,勤奮好學,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還翻譯了170多部外國文學著作。
他曾在居室的墻上畫了一口棺材,旁邊寫道:“讀書則生,不則入棺。
”這奇怪的“棺”銘,就是林琴南用心激勵自己發(fā)憤苦學的座右銘。
■ ”。
鏡銘 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在大立鏡旁糊了面“紙鏡”,上書“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宜正、肩宜平、胸宜寬、背宜直;氣度:勿傲、勿暴、勿??;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銘如其人,周恩來一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
桌銘 少年時代的魯迅酷愛讀書。
一次,他上學遲到了幾分鐘,老師批評了他,但他并不因家里有事遲到而原諒自己,便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為座右銘,激勵自己珍惜光陰,刻苦攻讀。
他曾說:“時間就是生命
” 硯銘 陳毅曾請人在自己心愛的硯盒上刻了這樣17個字:“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干事,自強不息。
”陳毅的一生以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為其銘文留下了注腳。
尺銘 蒲松齡將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對聯(lián)刻在鎮(zhèn)尺之上,激勵自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信心,被稱為“尺銘”。
棺銘 中國近代文學家林琴南,自幼十分刻苦,勤奮好學,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還翻譯了170多部外國文學著作。
他曾在居室的墻上畫了一口棺材,旁邊寫道:“讀書則生,不則入棺。
”這奇怪的“棺”銘,就是林琴南用心激勵自己發(fā)憤苦學的座右銘。
■
中國名人名言大全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一志向·事業(yè)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論語。
子罕》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
——韓非(戰(zhàn)國末期哲學家)引自《韓非子·喻志》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王充(東漢哲學家)引自《論衡·別通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引自《步出夏門行·龜雖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引自《岳陽樓記》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張孝祥(南宋詞人)引自《論治體子·甲申二月九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軻(戰(zhàn)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清代政治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引自《鄭板橋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南宋女詩人)引自《烏江>>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禮記。
學記》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引自〈說苑〉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桓寬引自《鹽鐵論。
制議》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張載(北宋哲學家)引自《經(jīng)學理窟。
義理篇》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學家)引自《紅樓夢》第5回好問,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隨口問,即能得到正確答復,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學問二字,“問”放在“學”的下面。
二讀書·求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剛。
——孔丘引自〈禮記·中庸·博學〉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引自《進學解》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引自《訓學齋規(guī)》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是疑。
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朱熹道成于學而藏于書,學進于振而廢于窮。
——王符(東漢思想家、哲學家)引自《潛夫論·贊學》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
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語類大全》第10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荀況引自《荀子·勸學篇》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眾;學問休言我勝于人,勝于我者還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漚外集·藥言剩稿》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
——韓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唐代詩人)引自《登鸛雀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唐代書畫家)引自《勸學》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眾里尋他千白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界也。
——王國維(清代學者)轉引自《人間詞話新注》三天才·勤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經(jīng)》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況引自《荀子,勸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秦漢前儒家經(jīng)典)********************************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jīng)》[《周易·乾》(秦漢前儒家經(jīng)典)]2.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后漢書~陳番傳》13.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14.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晉魏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出師表》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近酒》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22.生當作人杰,死亦成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2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炎武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28.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竹石》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lián)》********************************中國古代名言117則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9、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10、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1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以上出自《史記》 ********************************12、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13、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14、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1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
1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7、不可同日而語。
18、百聞不如一見。
以上出自《漢書》 ******************************** 1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0、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2、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以上出自《后漢書》 ******************************** 2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2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5、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
26、士別三日,須刮日相看。
2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以上出自《三國志》 ******************************** 28、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魏書》) 29、貂不足,狗尾續(xù)。
(《晉書》) 30、不為五斗米折腰。
(《晉書》) 3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 32、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舊唐書》) 33、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路史》) 34、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資治通鑒》) 35、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資治通鑒》) ********************************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 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38、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 39、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也。
(漢·韓嬰) 40、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 41、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曹操) 42、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曹丕) ******************************** 43、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44、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4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4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 48、疑則勿用,用則不疑。
(陳亮) 49、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運命論》) 50、—年之計在于春.—日之計在于晨。
(《南陽蕭繹》) 51、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
(陸機) 52、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劉義慶) 53、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 54、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劉勰 5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彝) ******************************** 56、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
(魏征) 57、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58、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5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韓愈) 60、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白居易) 6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杜牧) ******************************** 6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歐陽修) 63、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歐陽修) 6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訓儉 示康》) 65、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蘇洵) 66、常格不破,人才難得。
(包拯) 6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蘇軾) 6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蘇軾) 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70、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宋·釋道原》) 71、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宋·羅大經(jīng)) 72、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陸游) 73、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陸游) 7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陸游) 75、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黃庭堅) 76、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yī)。
(宋·葉適) 77、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宋·俞文豹) ******************************** 78、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馬致遠) 79、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雜劇) 80、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
(西廂記) ******************************** 81、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82、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明·文嘉) 8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明·凌蒙初) 84、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明·凌蒙初) 8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86、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元·李開先·寶劍記) 87、寧為太平犬,不作亂離人。
(馮夢龍) 88、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馮夢龍) 89、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9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明·彭大翼) 9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92、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曹炯) 93、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官場現(xiàn)形記) 94、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趙雪航) 95、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杜弼) 9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序》) 97、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98、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縉) ******************************** 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西游記》) 100、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西游記》) 101、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演義》) 102、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國演義》) 103、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水滸傳》) 104、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水滸傳》) 105、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106、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107、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108、心病終須心藥醫(yī),解鈴還須系鈴人。
109、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110、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 ******************************** 111、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11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13、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
114、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115、酒香不怕巷子深。
116、死豬不怕開水燙。
117、磨刀不誤砍柴工。
******************************** 中國古代名言小集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史記)2、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唐書)3、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路史)4、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
(舊唐書)5、百聞不如一見。
(漢書)6、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7、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漢書)8、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國志)9、迅雷不及掩耳。
(晉書)10、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魏書)11、不為五斗米折腰。
(晉書)12、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劉濞)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前漢書)14、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后漢書)15、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東方朔)16、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漢書)17、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后漢書)18、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后漢書)19、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史記)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21、燕雀安知鴻樂駒?(史記)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史記)23、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
(三國志)2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蜀志)25、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舊唐書)26、貂不足,狗尾續(xù)。
(晉書)27、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28、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資治通鑒)29、士別三日,須刮日相看。
(三國志)30、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史記)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
(漢書)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史記)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漢書)35、不可同日而語。
(漢書)36、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曹丕)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陸機)38、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陸機)39、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
(陸機)40、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諸葛亮)41、樹欲靜而風不止。
(漢,韓嬰)42、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
(魏征)43、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韓愈)44、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韓愈)45、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諸葛亮)46、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王勃)47、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王勃)48、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49、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50、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歐陽修)5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歐陽修)52、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范仲淹)53、人之所能,不能兼?zhèn)洌瑮壠渌?,取其所長。
54、常格不破,人才難得。
(包拯)5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56、醉翁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歐陽修)57、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明,文嘉)5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明,凌蒙初)59、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明,凌蒙初)60、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蘇洵)61、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6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63、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64、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也。
(劉義慶)6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宋,羅大經(jīng))66、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韓愈)67、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68、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李密)69、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朱熹)70、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王羲之)71、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72、疑則勿用,用則不疑。
(陳亮)73、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明,李開先)74、寧為太平犬,不作亂離人。
(馮夢龍)75、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馮夢龍)7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77、公則生明,廉則生威。
(清,朱舜水)78、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馬致遠)79、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曹雪芹)80、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元雜劇)8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吳承恩)82、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翔。
(丘遲)83、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
(丘遲)84、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
(丘遲)85、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丘遲)8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87、一朝權在手,便來把令行。
(朱灣)88、此地無銀三百兩。
89、人怕出名豬怕壯。
90、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曹炯)91、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92、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93、酒香不怕巷子深。
94、死豬不怕開水燙。
95、磨刀不誤砍柴工。
96、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
97、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9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雜劇)99、臨危受命,力挽狂瀾于既倒。
100、可望而不可即。
(劉基)101、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102、親者痛,仇者快。
(朱浮)103、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陸游)104、打破沙鍋問到底。
(吳昌齡)105、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官場現(xiàn)形記)106、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趙雪航)107、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杜弼)10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明,彭大翼)109、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紅樓夢)110、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11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紅樓夢)112、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
(紅樓夢)113、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
114、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115、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紅樓夢)116、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紅樓夢)117、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杜牧)118、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封神演義)119、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演義)120、心病還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系鈴人。
(紅樓夢)12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西游?122、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黃庭堅)12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陸游)124、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
(西廂記)125、殺雞焉用宰牛刀。
126、書到用時方恨少。
12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128、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史記)129、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史記)130、言者諄諄,聽者藐藐、131、一登龍門,身價百倍。
132、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13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134、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
******************************** 公務員:常識歸納--中國讀書名言引言 名人在當今社會總保持著一定的權威,而名人對世界的看法往往也是最深刻、最真實的。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們的“名言”反映出來。
為了使大家對讀書有更深的理解,我們特意制作了這張網(wǎng)頁來記錄讀書方面的名人名言。
中國古代讀書名言7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松齡《阿寶》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
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
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guī)》學貴精不貴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中關于讀書的名言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松‘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時間;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P.251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
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忠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chǎn)身的美好果實的人。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tài)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日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P.243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書。
P.249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P.250西方名言3則我閱讀關于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后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
我對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音。
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shù)量,而是知識的質(zhì)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
——托爾斯泰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tǒng)統(tǒng)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中國現(xiàn)代名言3則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w奮《韜奮文集》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讀書也象開礦一樣,“沙里淘金”。
趙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