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
主大衛(wèi)·科波菲《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主人公個遺腹子,他的父親閉上眼睛不到世界光明時六個月之后,他便帶著一片頭膜出生了。
作者描寫了他從孤兒成長為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作家的過程。
他善良,誠摯,聰明,勤奮好學,有自強不息的勇氣、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滿懷信心,在順境中加倍努力,終于獲得了事業(yè)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在這個人物身上寄托著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大衛(wèi)的形象直接、準確、生動而形象地體現(xiàn)了狄更斯在企圖通過兒童形象的代言,展現(xiàn)他以“仁愛”精神反抗資產(chǎn)階級的貪欲和冷醋,渴求人與人直接的和諧、友愛;并希望所有的英國兒童也能通過良好的教育,最后成為高尚而且對社會有用的人。
同時體現(xiàn)了作家所認為的人類的精神追求和社會生活應當是“樂觀向上、歡快、溫和”的人道主義思想。
對大衛(wèi)的刻畫沒有矯揉造作,而是出于內(nèi)心的需求。
這是狄更斯個體生命的創(chuàng)作本能,是他表達自我的最佳形式。
[2] 女性形象在狄更斯筆下,《大衛(wèi)·科波菲爾》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東小姐、米考伯太太、艾米麗……貝西姨婆與摩德斯通小姐的對比,克拉拉、朵拉與艾妮斯的對比更使她們栩栩如生,對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的愛就更深一層,對摩德斯通小姐更是恨之入骨,對朵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氣憤。
1、摩德斯通小姐大衛(wèi)童年的災星、繼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點是極端冷酷和殘忍。
從一出場就奠定了她這種性格:面色陰郁,皮膚黝黑,聲音男性化,兩道濃眉連在一起,她的鋼制錢包合上的時候,咔噠一聲,像是狠狠地咬誰一口,在狄更斯筆下,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時用鋼制手銬和鉚釘,這都是這位冷血的鋼鐵女人的性格寫照。
摩德斯通小姐是一個十足的男人婆,她討厭男人,卻長著男人的臉孔,沒有女性的溫柔,沒有愛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憐的克拉拉,并把大衛(wèi)看成眼中釘,用各種手段折磨大衛(wèi),造成大衛(wèi)童年的苦難。
以后,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現(xiàn)了她陰郁的影子。
2、貝西姨婆貝西姨婆在某些方面與摩德斯通小姐有相似之處,但她們有本質(zhì)的不同:貝西姨婆脾氣古怪,她對驢子非常敏感,驢子從門前草地經(jīng)過是她一生最為氣憤的。
她特立獨行,敢說敢干,不顧世俗的眼光,略帶男性氣質(zhì),偏重理性,但是貝西姨婆博愛、善良、仁慈、心軟、重感情,雖然她討厭男孩,但是大衛(wèi)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衛(wèi),并把摩德斯通姐弟罵得痛快淋漓。
她對大衛(wèi)的教導:永不卑賤,永不虛偽,永不殘忍,這可以成為一個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銘,在她的撫養(yǎng)愛護下,大衛(wèi)健康成長,并成為一位著名作家。
貝西姨婆可憐迪克,收留他,欣賞他,給他舒適安逸的生活。
她是珍妮的監(jiān)護人,還監(jiān)護其他一些人,教育他們,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她對朵拉那么疼惜與寵愛,一點也不嫌棄她,還給她起了可愛的名字:小花。
貝西姨婆對她的丈夫仍然沒有忘懷,即使他拋棄了她,另尋新歡,變成一個一無所有的浪蕩人,但他只要來向貝西姨婆要錢,她就會給,雖然受他的威脅,但這也說明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義。
貝西姨婆是一個很有頭腦、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許多商業(yè)活動,她在破產(chǎn)時隱瞞了兩千英鎊的財產(chǎn),她故意這樣做是為了鍛煉大衛(wèi),讓他學會適應困境,戰(zhàn)勝困難,能夠承擔生活的重任。
那段時間給了大衛(wèi)很好的鍛煉,靠自己的努力,證實了自己的能力,不負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
貝西姨婆雖然脾氣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卻令人尊敬,值得信賴。
3、克拉拉克拉拉與朵拉也是極為相似的。
她們都非常年輕、漂亮,天真幼稚,孩子氣很濃,很善良。
她們的不同在于:克拉拉的命運更為悲慘一些,結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摩德斯東又是那樣一個冷酷、貪婪、殘暴的商人,他與克拉拉結婚完全是為了金錢,而天真單純的克拉拉并沒有察覺到,再加上摩德斯通小姐的折磨,她沒有了任何自由,連疼愛自己孩子的權力都沒有,最后在憂愁、孤單、擔驚受怕中凄慘的死去,竟沒有與相依為命的兒子見上最后一面。
但是,克拉拉并非純粹是一個玩具娃娃,她有知識有學問,可以自己教大衛(wèi),她也能夠管家,家庭料理地不錯,她還有一個很好的傭人兼朋友——佩葛蒂。
4、朵拉大衛(wèi)第一眼看到她就被她深深得吸引,仿佛整個世界只有他和他可愛的“小花”。
大衛(wèi)那么愛她,捧在手心里,裝在心坎里,又有貝西姨婆的呵護與照顧,艾妮斯的喜愛。
她天真美麗而善良,雖然完全不懂家務,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但她是如此善良而愛著大衛(wèi)。
在生命的終了時把最珍貴的遺產(chǎn)——她深愛的丈夫,托付給朋友艾妮斯,希望丈夫可以在自己離開后有幸福的生活,她是無私的。
可愛的娃娃妻”朵拉這時候顯得如此成熟,令人難忘。
5、艾妮斯艾妮斯無論從容貌、品德、學識、思想,她幾乎都無可挑剔。
她美麗端莊,大方得體,溫柔善良,恬靜穩(wěn)重,體貼周到,有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性格和意志,寬容博愛的心腸,她是大衛(wèi)的精神依托,美麗天使,任何人都會為有這樣一個知心朋友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艾妮斯從小就是父親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對父親的愛,她過早的成熟,并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為了父親她不得不討好希普這個卑鄙小人,但是她是決不會屈服于希普的,不會讓希普的險惡目的得逞的。
艾妮斯雖然沒有過多和斯蒂福接觸,但卻能從一件件小事中判斷出他在大衛(wèi)身邊的危險,她的洞察力是敏銳的,與大衛(wèi)對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
艾妮斯對大衛(wèi)的愛是深沉的長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愛著大衛(wèi),只不過大衛(wèi)反映遲鈍,而且對愛情的追求是盲目的。
“強扭的瓜不甜。
”“夫妻之間沒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
”斯特朗太太的這句話在大衛(wèi)心中掀起了波瀾。
在朵拉死后,在經(jīng)歷了許多的困難之后,在海外歷練數(shù)年之后,大衛(wèi)終于明白了他對艾妮斯的愛,他們結婚了。
無論在事業(yè)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衛(wèi)理想的伴侶。
對于大衛(wèi)應該來說,最愛的女人是朵拉,而最敬慕的是艾妮斯。
6、佩葛蒂在大衛(wèi)的成長經(jīng)歷中,不能不提到的還有一個人——佩葛蒂,大衛(wèi)的老奶媽。
她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童年的大衛(wèi)在她的照顧和陪伴中幸??鞓返某砷L,成年后的大衛(wèi)仍得到她無微不至的關懷。
佩葛蒂對大衛(wèi)母子倆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親人,在大衛(wèi)被繼父打得遍體鱗傷之后,鎖在房里,母親不敢去看他,只有佩葛蒂順著鎖眼去安慰他。
無論在哪里,她總是把大衛(wèi)照顧地很好,她的家永遠有大衛(wèi)的位置。
她對大衛(wèi)的愛是那么真摯、淳樸,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樸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務井井有條。
7、艾米麗艾米麗的漁民父母在風暴中遇難,被大衛(wèi)奶媽的兄弟收養(yǎng),幼年時大衛(wèi)去那里度假時與她一起度過了快樂的2周時光,產(chǎn)生愛情萌芽她生活在窮人家,周圍有視她為掌上明珠的養(yǎng)父和深愛她的忠厚善良的工人吉姆,在那個小漁村里,嫁給吉姆似乎是她唯一正確的選擇,但不幸的是,艾米麗天生美麗而又才華橫溢,那個落后的小小的空間不能滿足她的欲望,而貧窮生活和保守的民風又把她牢牢束縛,無奈之下,她接受了吉姆的求愛與他訂了婚,但就在訂婚的當天,大衛(wèi)和他的朋友斯蒂夫來拜訪,斯蒂夫相貌英俊口齒伶俐,但為人自私不負責人,他瘋狂的愛上了艾米麗,艾米麗也覺得找到了知己,最終,他們私奔了,但在斯蒂夫母親的威脅和自己的感情動搖下,很快拋棄了她,她的養(yǎng)父千方百計找到了她,把她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艾米麗最終選擇了沒有愛情的生活,孤獨的陪伴著她的養(yǎng)父。
艾米麗是個當時保守社會的犧牲品。
其他人物此外,博愛善良淳樸的裴果提先生,勤勞能干誠實的哈姆,他們有著金子般的心靈,被生活所迫流離失所但樂觀開朗的米考伯夫婦,善良樸實的特拉德,與貪婪冷酷的摩德斯通姐弟,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的小人希普,奸詐陰險的紈绔子弟斯提福茲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
哈姆與斯提福茲的死截然不同,斯提福茲的死是他奸險行為的報應,而哈姆是狄更斯博愛寬容人道主義理想的最高體現(xiàn)。
奇人奇畫 奇在哪里
八大山人(靳尚誼)身世迷離 “金枝玉葉老遺民”金枝玉葉老遺民,筆硯精良迥出塵。
興到寫花如戲影,眼空兜率是前身。
這是與八大同為清初四僧的石濤在八大所繪的《水仙圖》上題寫的挽詩。
當時身在揚州的石濤誤以為遠方的八大已經(jīng)離世。
石濤和八大同為前明宗室后裔,在藝術成就上也彼此相當,他們惺惺相惜。
石濤一句“金枝玉葉老遺民”寫足了八大一生因為身世而糾結的坎坷和不屈。
關于八大的生平有很多爭議,包括他的原名都有不同的說法。
但一般認為他的原名應該叫朱耷,但這也只是他的乳名或是庠名。
他屬于明朝宗室,是分封在江西的寧王的后裔,屬于寧王府藩枝弋陽王府第九代。
朱元璋建國之初為自己的子孫后代定下了豐厚的食祿。
同時也規(guī)定“公姓不得赴制藝”,也就是說宗室子孫享受 祖上的恩蔭就不能再走科舉求取功名之路了。
經(jīng)歷過餓死人的饑荒的朱元璋為宗室子孫們規(guī)劃了一條坐吃等死的人生道路,當然光景好的時候這些宗室們還是可以玩玩醉生夢死的把戲的。
但是到了末世,再顯赫的血統(tǒng)也擋不住江河日下的拮據(jù),宗室們的食祿大打折扣,八大的父親就已經(jīng)不得不靠畫畫賺些“潤筆費”來補貼家用了。
宗室王孫的 身份儼然一塊雞肋。
生在一塊雞肋上的八大卻沒有甘于命運的擺布。
萬歷年間,難以支持龐大爵祿開支的朝廷對宗室政策做出了調(diào)整:允許宗室子弟參加科考走仕進之路但同時也等于他放棄了宗室的爵祿繼承權。
崇禎十三年,十五歲的八大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并考取了“諸生”,成功踏上了科考之路的第一階秀才。
可以想 象少年的八大有多么意氣風發(fā),他應該曾想象過一番未來功成名就的自己。
\ 八大山人山水畫命運多舛 削發(fā)為僧瘋癲度日但是命運永遠是難以想象的。
就在四年之后,滿清鐵蹄踏破山海關,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上。
18歲的八大驚恐地發(fā)現(xiàn)他的宗室身份不是塊雞肋而是塊奪命王牌。
順治年間曾一度規(guī)定凡是明朝宗室格殺勿論。
為了活命,年輕的八大不得不攜母遠避于山中。
但是考驗才剛剛開始。
明朝還在的時候,八大可以主動放棄宗室身份所代表的爵祿。
但是明亡了,他卻不能放棄宗室血統(tǒng)所代表的正統(tǒng)意義。
在留發(fā)不留頭的剃發(fā)政策下,年輕的八大選擇了中間的道路“削發(fā)為僧”,此后他以僧 人的身份生活了三十多年。
《個山小像》隨著斗爭的緩和,八大過了一段云游四方的僧人畫家的日子。
但他卻沒有完全沉浸于佛門當中。
1674年,八大的朋友黃安平為他畫了一張全身畫像。
畫上 的八大,穿著寬袍,戴著斗笠,完全是一副文人的打扮。
八大在題識中寫道“曹洞臨濟兩俱非,羸羸然若喪家之狗”,佛門未能成為他的歸屬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幅《個山小像》上八大還在上面蓋了一方“西江弋陽王孫”的印章。
佛門的清靜也難以消解他對自我命運的憂憤。
1680年,正在臨川縣令胡亦堂家作客的八大突然發(fā)瘋,一天晚上,他把僧衣撕裂焚燒后,步行回到了南昌。
在大街上瘋瘋癲癲,忽哭忽笑。
直到他的一個族侄將他領回了家。
瘋病好了的八大再也沒有回到寺廟里,他在自己的生身之地南昌住了下來,開始了他晚年賣畫度日的清貧生活。
命運捶打盡了這位宗室王孫的尊 貴,卻也造就了他一代畫壇巨匠的偉岸。
晚年寫照 不迎客來,不送客去藝蘭齋收藏有八大的一幅書法作品:“吾室之中,勿尚虛禮,不迎客來,不送客去,賓主無間,坐列無敘(序),率真為約,簡素為具,有酒且酌,無酒則止,不言是非,不聞官事,持己以敬,讓謙以禮,平生之事,如斯而已。
”落款“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一生所用字號有很多,像雪個、個山、人屋等,但是最出名的就是他晚年所用的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落款最早出現(xiàn)于1684年,當時八大59 歲,從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這位書畫大家的永久性代號了。
何以取八大之號,一般認為是取“四方四隅,唯我為大,而天大于我者”之意,號曰八大可見其人之狷 狂孤傲。
也有人認為是取“八大山人”之形,八大山人把這四字落款寫得就像“哭之笑之”,這對于經(jīng)歷了家國巨痛、一生備受命運糾纏,卻也傲骨錚錚,不肯伏首與新朝合作的八大來講,也算是一種獨特的人生況味的隱秘抒發(fā)。
值得注意的是這幅書法條幅以“乙丑夏月”標記創(chuàng)作年份,這也是八大的一貫做法,他從來不在自 己作品中使用清朝帝王的年號,只使用干支來紀年。
幾處細節(jié)已經(jīng)頗能展現(xiàn)八大特立獨行的藝術家風貌。
據(jù)藝蘭齋介紹,這幅作品是晚年八大的座右銘,從這幅書法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管窺到八大為人處世的不同一般。
“趨利避害”的求生金律對這位藝術家來說如同浮云,他自顧自按照自己獨持的價值觀行走于世。
這幅座右銘可以說是他追求真誠、率直的藝術人生的總結。
奇畫奇人 借孔雀圖諷刺變節(jié)者晚年的八大生活清貧曾感嘆“河水一擔直三文”,抱怨自己的書畫作品是多么廉價。
但是即使如此,八大對求畫人也是多有挑剔,他看不上眼的一概不與應酬。
曾經(jīng)有一位縣太爺求八大為其作春夏秋冬四景山水圖軸,這也是當時江西的一種流行。
誰知八大卻只做了三幅給他,并附書道“承轉(zhuǎn)委縣老爺畫,四幅之中止得三幅呈上,語云:江西真?zhèn)€俗,掛畫掛四幅,若非春夏秋冬,便是漁樵耕讀。
山人以為畫三幅,特為江西佬出口氣,想東老亦心同之,望速指去為感。
”對其附庸風 雅多加調(diào)諷。
\ 不但是小小縣令,八大不曾放在眼里,就連當時康熙皇帝眷顧的重臣宋犖,八大也一樣不屑一顧。
宋犖的家族曾在明朝為官,但是滿清入關之后,他們很快就投靠了新的王朝并平步青云。
宋犖對書畫很感興趣,他對八大的書畫才能極為仰慕,多次請托一見,但八大卻對這種政治投機者毫不留情面,一概不見。
后來八大不 勝其煩,答應為其畫一幅孔雀圖,一直被人巴結的宋大人卻沒想到自己竟收到了一幅中國繪畫史上前所未有的諷刺花鳥畫。
畫面上的孔雀毫無鳳鳥的華美,而是圓頭圓腦,非常滑稽,似乎在搖尾乞憐。
不唯如此,八大還特意給宋大人題了一首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挖苦 宋犖是清廷的奴才。
這些故事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八大所留下的座右銘。
八大不但在畫壇上聲名卓著,他的書法作品也歷來備受推崇。
近代書畫大師黃賓虹評價八大甚至認為他“書法第一,畫第二”。
八大山人書法藝蘭齋還藏有一幅八大的“水抱孤村遠”草書。
據(jù)藝蘭齋介紹這幅草書“用筆圓潤沉著,姿態(tài)優(yōu)美,節(jié)奏感極為感人。
在寫最后‘幾人家’時,心境開放,字摯廊展,但欲放還收,歸返平和。
這幅草書是八大山人晚年成熟的作品,提頓含蓄,有魏晉人書法氣質(zhì)。
”藝蘭齋藏品 風格殊異 禽鳥也曾不白眼向人八大的禽鳥畫以白眼向人的特點被人熟知。
他筆下的禽鳥眼睛往往很大,呈現(xiàn)菱形或方形,呈現(xiàn)一種瞪著眼睛怒目而視的情態(tài),而且往往是單腿獨立、縮脖、弓背,禽鳥的樣子變形成了一種符號。
一般認為白眼向人的禽鳥正是八大內(nèi)心的孤傲等情緒的藝術表達。
因此這些變了形的禽鳥也成了八大的獨特藝術風格的象征。
2000年八大的《孤禽圖》在翰海秋拍以440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八大作品最高價。
10年之后,也是這幅《孤禽圖》一下子拍到了6272萬。
\ 清 八大山人 《孤禽圖》藝蘭齋收藏的一幅八大的禽鳥扇面很有特色。
畫面上枯藤纏枝,三只鳥兒挨擠著蹲踞于上,鳥兒的眼睛以黑色墨點標記,同人們熟知的八大禽鳥圖的冷逸孤傲不同,畫面反而有一種淡淡的閑逸情致。
雖然枝還是枯枝但鳥兒卻不是白眼。
其實八大白眼向人的禽鳥的形成也有一個過程。
從八大留下來的早期作品《傳綮寫生冊》來看,那時候八大畫禽鳥無論是構圖還是筆墨走的師承前輩的道路,體現(xiàn)出一種平靜的風格。
到了中年,他所畫的禽鳥開始體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風格。
構圖往往是單一中心,造型也具有幾何的型體,形成一種獨特的畫面沖擊力。
癲狂以 后,這種風格漸成熟,形成一種白眼向人的“符號化”的禽鳥畫的風格。
但他晚年的作品中并不乏早年那種平靜風格的作品。
有研究者認為這種平靜的畫面風格跟八大作為僧人修行的經(jīng)歷有很大關系,體現(xiàn)了禪宗不執(zhí)一念、空然無一的空靈和定寂的美學追求。
藝蘭齋收藏的這幅禽鳥扇面,上面沒有紀年,但蓋有一方“屐形印”或曰“齒形印”,這印章是在他晚期作品中才出現(xiàn)的。
這幅扇面向我們展示了白眼向人的八大禽鳥的另一面。
大衛(wèi)科波菲爾小說主要人物形象性格
《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主要人物形象性格: (1)大衛(wèi)·科波菲爾 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作家形象。
善良,誠摯,聰明,勤奮好學,有自強不息的勇氣、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滿懷信心,在順境中加倍努力,終于獲得了事業(yè)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在這個人物身上寄托著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摩德斯通小姐 性格特點:極端冷酷和殘忍。
她的性格:面色陰郁,皮膚黝黑,聲音男性化,兩道濃眉連在一起,她的鋼制錢包合上的時候,咔噠一聲,像是狠狠地咬誰一口,她打扮時用鋼制手銬和鉚釘,這都是這位冷血的鋼鐵女人的性格寫照。
摩德斯通小姐是一個十足的男人婆,她討厭男人,卻長著男人的臉孔,沒有女性的溫柔,沒有愛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憐的克拉拉,并把大衛(wèi)看成眼中釘,用各種手段折磨大衛(wèi),造成大衛(wèi)童年的苦難。
以后,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現(xiàn)了她陰郁的影子。
(3)貝西姨婆 在某些方面與摩德斯通小姐的形象和性格有相似之處;但她們有本質(zhì)的不同:貝西姨婆脾氣古怪,她對驢子非常敏感,驢子從門前草地經(jīng)過是她一生最為氣憤的。
她特立獨行,敢說敢干,不顧世俗的眼光,略帶男性氣質(zhì),偏重理性,但是貝西姨婆博愛、善良、仁慈、心軟、重感情,雖然她討厭男孩,但是大衛(wèi)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衛(wèi),并把摩德斯通姐弟罵得痛快淋漓。
她對大衛(wèi)的教導:永不卑賤,永不虛偽,永不殘忍,這可以成為一個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銘; 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義。
貝西姨婆是一個很有頭腦、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許多商業(yè)活動,她在破產(chǎn)時隱瞞了兩千英鎊的財產(chǎn);貝西姨婆雖然脾氣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卻令人尊敬,值得信賴。
(4)克拉拉 天真幼稚,孩子氣很濃,很善良。
憂愁、孤單,竟沒有與相依為命的兒子見上最后一面。
(5) 朵拉 她天真美麗而善良,無私。
(6) 艾妮斯 艾 美麗端莊,大方得體,溫柔善良,恬靜穩(wěn)重,體貼周到,有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性格和意志,寬容博愛的心腸,她是大衛(wèi)的精神依托,美麗天使,任何人都會為有這樣一個知心朋友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7)佩葛蒂 佩葛蒂對大衛(wèi)母子倆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親人,無論在哪里,她總是把大衛(wèi)照顧地很好,她的家永遠有大衛(wèi)的位置。
她對大衛(wèi)的愛是那么真摯、淳樸,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樸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務井井有條。
分別列舉《大衛(wèi) 科波菲爾》中的正反面形象,這些人中間你最喜歡(憎惡)哪個
并說理由
正;大衛(wèi)科波菲爾,佩提克,貝西,海穆,安尼斯反:摩德斯通姐弟,希普,斯蒂弗茨最喜歡安尼斯,無論從容貌、品德、學識、思想,她幾乎都無可挑剔。
她美麗端莊,大方得體,溫柔善良,恬靜穩(wěn)重,體貼周到,有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性格和意志,寬容博愛的心腸,她是大衛(wèi)的精神依托,
電影〔尼基塔〕的主演尼基塔是那個影星演的。
當年明月,本名石悅,男,順德海關公務員;副研究員,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歷史學者,心靈歷史開拓者,擔任國內(nèi)多家電視臺文史類節(jié)目主持人,暢銷書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兒》銷量過五百萬冊,為三十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多次獲得“新浪圖書風云榜”最佳圖書、當當網(wǎng)“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卓越亞馬遜暢銷書大獎”等榮譽,位列全國十大暢銷書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暢銷書第一名,該系列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fā)行。
1980年出生,現(xiàn)為中國海關總署緝私警察。
以《明朝那些事兒》起于網(wǎng)絡江湖,受到讀者的熱捧。
當年明月堪稱草根講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認可印證了當年明月的那句話:“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
”網(wǎng)絡紅人原被領導認為“很一般”,成名后獲重用,最近被借調(diào)北京(任海關總署下屬雜志《金鑰匙》編輯)。
雖然一樣是說史,但當年明月用的筆法,卻不是以往那些史書筆法。
而是一種充滿了活力和生氣,字字都欲躍然而出的鮮靈筆法,在他筆下,人物不再是一個刻板的名字和符號,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讀來欲罷不能。
權謀之術、戰(zhàn)爭之策、詭計之術大飽人胃口。
歷史可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當年明月和他的《明朝的那些事兒》得到的顯然也并不是鮮花。
網(wǎng)上圍繞當年明月的爭論、質(zhì)疑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一個被人喜愛、被人熱捧同時又被人批評、抨擊的著名網(wǎng)絡寫手,成為我們的年度新銳寫手候選人,實至名歸。
當年明月,2006心靈歷史開創(chuàng)者,強調(diào)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
長文《明朝那些事兒》狂飆突起于天涯論壇,后轉(zhuǎn)戰(zhàn)新浪。
天涯、新浪月點擊率均月超百萬,引起“明礬”騷亂,相關事件被媒體命名為“明月門”。
截止到2008年,《明朝那些事兒》(由當年明月在新浪的博客陸續(xù)推出)已經(jīng)由中國友誼出版社出版了五部,中國海關出版社出版了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