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字是“一”的詩句
一騎紅塵妃子笑一為遷客去長沙一片孤城萬仞山一支紅杏出墻來千里鶯啼綠映紅 杜牧《江南春》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萬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水隨天去秋無際 辛棄疾《水龍吟》
誰會算一年有幾伏,每伏幾天,最熱是幾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
。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
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復(fù)一次。
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
我國流行的“”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漢時盛行“”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于是規(guī)定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個庚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十天,有時是二十天,而“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國農(nóng)歷中“九”是習(xí)慣用的雜節(jié),有“冬九九”和“夏九九”。
其中“冬九九”流傳較廣,它是以冬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
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節(jié)。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
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jié)。
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遺憾的是它不廣為流傳,其實“夏九九”確實生動形象地反映日期與物候的關(guān)系。
如最能反映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其全文是: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開柜拿棉衣。
--------------------------------------------------------------------------------
第三個字是一的詩句
十:少年十五二十時。
步行奪得胡馬騎 三 五、使三河募年少。
詔書五道出將軍 一 千、:遙看一處攢云樹。
近入千家散花竹 四:爾來四萬八千歲。
不與太塞通人煙 六: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九:青泥何盤盤。
百步縈巖巒 萬:君不見漢家山東兩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百:已經(jīng)百日竄荊棘。
身上無有完肌膚 五:勢分三足鼎。
業(yè)復(fù)五銖錢 二:故宮里。
深宮二十年 七: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帶刀 八:繼周八代爭戰(zhàn)罷。
無人收拾理則那
終于全都找到了。
希望你用的著。
寒假愉快、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就是什么俗語
李亨 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不食千鐘粟,唯餐兩顆梨。
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
李煜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
風(fēng)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徐氏 尋真游勝境,巡禮到陽平。
水遠波瀾碧,山高氣象清。
殿嚴孫氏貌,碑暗系師名。
夜月登壇醮,松風(fēng)森磬聲。
徐氏 云浮翠輦屆陽平,真似驂鸞到上清。
風(fēng)起半?yún)兟劵[,雨來當面見龍行。
晚尋水澗聽松韻,夜上星壇看月明。
長恐前身居此境,玉皇教向錦城生。
《郊廟歌辭??夕月樂章??雍和》 朏晨爭舉,天宗禮辟。
夜典涼秋,陰明湛夕。
有酉齊斯旨,有牲斯碩。
穆穆其暉,穰穰是積。
《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豫和》 於昭上穹,臨下有光。
羽翼五佐,周流八荒。
誰其饗之,時文對揚。
虞經(jīng)夏典,茲禮未遑。
黑帝旋馭,青躔導(dǎo)日。
金箓上玄,玉堂初吉。
鉤陳夕次,鑾和先蹕。
藹藹群靈,昭昭咸秩。
帝臨中壇,受禧元神。
皇靈萃止,羽旄肅陳。
攝提運衡,招搖移輪。
光光宇宙,電耀雷震。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
天清容衛(wèi),露結(jié)壇場。
樹羽幢幢,佩玉鏘鏘。
凝精駐目,瞻望神光。
九位既肅,萬靈畢會。
天門啟扃,日馭飛蓋。
煥兮棽離,儐兮暗靄。
如山之福,惟圣時對。
崇崇泰壇,靈具臨兮。
鏗锽大樂,振動心兮。
神之降矣,卿云郁兮。
神之至止,清風(fēng)肅兮。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峽重復(fù)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經(jīng)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沾衣。
見盡數(shù)萬里,不聞三聲猿。
但飛蕭蕭雨,中有亭亭魂。
千載楚襄恨,遺文宋玉言。
至今青冥里,云結(jié)深閨門。
王維 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guān),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guān)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jīng)大小百余戰(zhàn),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jié)旄空盡海西頭。
長孫佐輔 凄凄還切切,戍客多離別。
何處最傷心,關(guān)山見秋月。
關(guān)月竟如何,由來遠近過。
始經(jīng)玄兔塞,終繞白狼河。
忽憶秦樓婦,流光應(yīng)共有。
已得并蛾眉,還知攬纖手。
去歲照同行,比翼復(fù)連形。
今宵照獨立,顧影自煢煢。
馀暉漸西落,夜夜看如昨。
借問映旌旗,何如鑒帷幕。
拂曉朔風(fēng)悲,蓬驚雁不飛。
幾時征戍罷,還向月中歸。
崔融 月生西海上,氣逐邊風(fēng)壯。
萬里度關(guān)山,蒼茫非一狀。
漢兵開郡國,胡馬窺亭障。
夜夜聞悲笳,征人起南望。
聶夷中 此地?zé)o駐馬,夜中猶走輪。
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塵。
張籍 江南人家多橘樹,吳姬舟上織白纻。
土地卑濕饒蟲蛇,連木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長為市,落帆渡橋來浦里。
青莎覆城竹為屋,無井家家飲潮水。
長江午日酤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
倡樓兩岸懸水柵,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風(fēng)土歡樂多,悠悠處處盡經(jīng)過。
羅隱 江煙濕雨鮫綃軟,漠漠遠山眉黛淺。
水國多愁又有情,夜槽壓酒銀船滿。
繃絲采怨凝曉空,吳王臺榭春夢中。
鴛鴦鸂鶒喚不起,平鋪淥水眠東風(fēng)。
西陵路邊月悄悄,油壁輕車嫁蘇小。
長孫佐輔 陰云凝朔氣,隴上正飛雪。
四月草不生,北風(fēng)勁如切。
朝來羽書急,夜救長城窟。
道隘行不前,相呼抱鞍歇。
人寒指欲墮,馬凍蹄亦裂。
射雁旋充饑,斧冰還止渴。
寧辭解圍斗,但恐乘疲沒。
早晚邊候空,歸來養(yǎng)羸卒。
元稹 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愿為庭前紅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見,故心終不移。
那能朝開暮飛去,一任東西南北吹。
分不兩相守,恨不兩相思。
對面且如此,背面當何知。
春風(fēng)撩亂伯勞語,此時拋去時。
握手苦相問,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決絕,妾意已參差。
借如死生別,安得長苦悲。
噫春冰之將泮,何余懷之獨結(jié)。
有美一人,於焉曠絕。
一日不見,比一日于三年,況三年之曠別。
水得風(fēng)兮小而已波,筍在苞兮高不見節(jié)。
矧桃李之當春,競眾人之攀折。
我自顧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終不我奪。
已焉哉,織女別黃姑,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
夜夜相抱眠,幽懷尚沉結(jié)。
那堪一年事,長遣一宵說。
但感久相思,何暇暫相悅。
虹橋薄夜成,龍駕侵晨列。
生憎野鵲往遲回,死恨天雞識時節(jié)。
曙色漸曈昽,華星次明滅。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時徹。
有此迢遞期,不如生死別。
天公隔是妒相憐,何不便教相決絕。
李白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相和歌辭??長門怨》戴叔倫 自憶專房寵,曾居第一流。
移恩向何處,暫妒不容收。
夜久絲管絕,月明宮殿秋。
空將舊時意,長望鳳凰樓。
《相和歌辭??長門怨》劉駕 御泉長繞鳳凰樓,只是恩波別處流。
閑揲舞衣歸未得,夜來砧杵六宮秋。
《相和歌辭??玉階怨》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相和歌辭??雜怨三首》聶夷中 生在綺羅下,豈識漁陽道。
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
漁陽萬里遠,近于中門限。
中門逾有時,漁陽常在眼。
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還。
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
君淚濡羅巾,妾淚滴路塵。
羅巾今在手,日得隨妾身。
路塵如因飛,得上君車輪。
《相和歌辭??子夜冬歌》崔國輔 寂寥抱冬心,裁羅又絅絅。
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
《相和歌辭??烏夜啼》王建 庭樹烏,爾何不向別處棲
夜夜夜半當戶啼。
家人把燭出洞戶,驚棲失群飛落樹。
一飛直欲飛上天,回回不離舊棲處。
未明重繞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觸。
風(fēng)飄雨濕亦不移,君家樹頭多好枝。
《相和歌辭??烏棲曲》王建 章華宮人夜上樓,君王望月西山頭。
夜深宮殿門不鎖,白露滿山山葉墮。
《相和歌辭??莫愁曲》李賀 草生隴坂下,鴉噪城堞頭。
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絲系五馬,黃金絡(luò)雙牛。
白魚駕蓮船,夜作十里游。
歸來無人識,暗上沉香樓。
羅床倚瑤瑟,殘月傾簾鉤。
今日槿花落,明朝梧樹秋。
若負平生意,何名作莫愁。
《相和歌辭??賈客樂》張籍 金陵向西賈客多,船中生長樂風(fēng)波。
欲發(fā)移船近江口,船頭祭神各澆酒。
停杯共說遠行期,入蜀經(jīng)蠻遠別離。
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
秋江初月猩猩語,孤帆夜發(fā)滿湘渚。
水工持楫防暗灘,直過山邊及前侶。
年年逐利西復(fù)東,姓名不在縣籍中。
農(nóng)夫稅多長辛苦,棄業(yè)長為販賣翁。
《舞曲歌辭??白纻歌二首》王建 天河漫漫北斗粲,宮中烏啼知夜半。
新縫白纻舞衣成,來遲邀得吳王迎。
低鬟轉(zhuǎn)面掩雙袖,玉釵浮動秋風(fēng)生。
酒多夜長夜未曉,月明燈光兩相照,后庭歌聲更窈窕。
館娃宮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滿樹。
城頭烏棲休擊鼓,青娥彈瑟白纻舞。
夜天憧憧不見星,宮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無次第,墮釵遺佩滿中庭。
此時但愿可君意,回晝?yōu)橄嗖幻?,年年奉君君莫棄?/p>
《舞曲歌辭??冬白纻歌》元稹 吳宮夜長宮漏款,簾幕四垂燈焰暖。
西施自舞王自管,雪纻翻翻鶴翎散,促節(jié)牽繁舞腰懶。
舞腰懶,王罷飲,蓋覆西施鳳花錦,身作匡床臂為枕。
朝佩擬擬王晏寢,酒醒閽報門無事。
子胥死后言為諱,近王之臣諭王意。
共笑越王窮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舞曲歌辭??霓裳辭十首》王建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fēng)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遙教合上隔簾聽。
一聲聲向天頭落,效得仙人夜唱經(jīng)。
自直梨園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歸。
一時跪拜霓裳徹,立地階前賜紫衣。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里聞聲熟,拍數(shù)分毫錯總知。
弦索扌從扌從隔彩云,五更初發(fā)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lián)Q霓裳月色裙。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里來。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yīng)是貴妃樓上看,內(nèi)人舁下彩羅箱。
朝元閣上山風(fēng)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并行難。
知向華清年月滿,山頭山底種長生。
去時留下霓裳曲,總是離宮別館聲。
《琴曲歌辭??蔡氏五弄??秋思二首》王涯 網(wǎng)軒涼吹動輕衣,夜聽更長玉漏稀。
月渡天河光轉(zhuǎn)濕,鵲驚秋樹葉頻飛。
宮連太液見蒼波,暑氣微清秋意多。
一夜輕風(fēng)蘋末起,露珠翻盡滿池荷。
《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劉商 漢室將衰兮四夷不賓,動干戈兮征戰(zhàn)頻。
哀哀父母生育我,見離亂兮當此辰。
紗窗對鏡未經(jīng)事,將謂珠簾能蔽身。
一朝虜騎入中國,蒼黃處處逢胡人。
忽將薄命委鋒鏑,可惜紅顏隨虜塵。
馬上將余向絕域,厭生求死死不得。
戎羯腥膻豈是人,豺狼喜怒難姑息。
行盡天山足霜霰,風(fēng)土蕭條近胡國。
萬里重陰鳥不飛,寒沙莽莽無南北。
如羈囚兮在縲紲,憂慮萬端無處說。
使余力兮翦余發(fā),食余肉兮飲余血。
誠知殺身愿如此,以余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質(zhì)柔如水。
山川路長誰記得,何處天涯是鄉(xiāng)國。
自從驚怖少精神,不覺風(fēng)霜損顏色。
夜中歸夢來又去,朦朧豈解傳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聞,明明漢月應(yīng)相識。
水頭宿兮草頭坐,風(fēng)吹漢地衣裳破。
羊脂沐發(fā)長不梳,羔子皮裘領(lǐng)仍左。
狐襟貉袖腥復(fù)膻,晝披行兮夜披臥。
氈帳時移無定居,日月長兮不可過。
怪得春光不來久,胡中風(fēng)土無花柳。
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姓名音信兩不通,終日經(jīng)年常閉口。
是非取與在指撝,言語傳情不如手。
男兒婦人帶弓箭,塞馬蕃羊臥霜霰。
寸步東西豈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龜茲篳篥愁中聽,碎葉琵琶夜深怨。
竟夕無云月上天,故鄉(xiāng)應(yīng)得重相見。
憶昔私家恣嬌小,遠取珍禽學(xué)馴擾。
如今淪棄念故鄉(xiāng),悔不當初放林表。
朔風(fēng)蕭蕭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曉。
旦夕思歸不得歸,愁心想似籠中鳥。
當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學(xué)他刺血寫得書,書上千重萬重恨。
髯胡少年能走馬,彎弓射飛無遠近。
遂令邊雁轉(zhuǎn)怕人,絕域何由達方寸。
恨凌辱兮惡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
生得胡兒欲棄捐,及生母子情宛然。
貌殊語異憎還愛,心中不覺常相牽。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養(yǎng)寧不憐。
日來月往相推遷,迢迢星歲欲周天。
無冬無夏臥霜霰,水凍草枯為一年。
漢家甲子有正朔,絕域三光空自懸。
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fù)圓。
破瓶落井空永沉,故鄉(xiāng)望斷無歸心。
寧知遠使問姓名,漢語泠泠傳好音。
夢魂幾度到鄉(xiāng)國,覺后翻成哀怨深。
如今果是夢中事,喜過悲來情不任。
童稚牽衣雙在側(cè),將來不可留又憶。
還鄉(xiāng)惜別兩難分,寧棄胡兒歸舊國。
山川萬里復(fù)邊戍,背面無由得消息。
淚痕滿面對殘陽,終日依依向南北。
莫以胡兒可羞恥,思情亦各言其子。
手中十指有長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還鄉(xiāng)豈不見親族,念此飄零隔生死。
南風(fēng)萬里吹我心,心亦隨風(fēng)渡遼水。
嘆息襟懷無定分,當時怨來歸又恨。
不知愁怨意若何,似有鋒铓擾方寸。
悲歡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問。
不緣生得天屬親,豈向仇讎結(jié)恩信。
去時只覺天蒼蒼,歸日始知胡地長。
重陰白日落何處,秋雁所向應(yīng)南方。
平沙四顧自迷惑,遠近悠悠隨雁行。
征途未盡馬蹄盡,不見行人邊草黃。
行盡胡天千萬里,惟見黃沙白云起。
馬饑跑雪銜草根,人渴敲冰飲流水。
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聞漢家壘。
努力前程是帝鄉(xiāng),生前免向胡中死。
歸來故鄉(xiāng)見親族,田園半蕪春草綠。
明燭重然煨燼灰,寒泉更洗沉泥玉。
載持巾櫛禮儀好,一弄絲桐生死足。
出入關(guān)山十二年,哀情盡在胡笳曲。
中國的第一首詩是哪首?
你說的是壤歌】 〖《禮記經(jīng)義》引《尚書傳》民擊壤而歌。
鑿井而飲。
而食。
帝力何有。
《類聚》引《帝王世紀》曰:天下大和。
百姓無事。
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
觀者嘆曰:大哉。
帝之德也。
老人曰云云。
於是景星曜於天。
甘露降於地。
〗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
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類聚》作帝何力於我哉。
樂府、《詩紀》同。
《初學(xué)記》作帝力何有於我哉。
《御覽》或作帝何德於我哉。
○《類聚》十一。
《御覽》五百六引《高士傳》。
又五百七十二、七百五十五引《逸士傳》。
《樂府詩集》八十三。
《詩紀前集》一。
) 但是這首【彈歌】:“斷竹續(xù)竹。
飛土逐宍。
” 可能更早一點 〖《吳越春秋》曰:越王欲謀復(fù)吳。
范蠡進善射者陳音。
音。
楚人也。
越王請音而問曰:孤聞子善射。
道何所生。
音曰:臣聞弩生于弓。
弓生于彈。
彈起于古之孝子。
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
故作彈以守之。
歌曰:○《詩紀》注。
劉勰云。
黃歌斷竹。
質(zhì)之至也。
又曰斷竹黃歌。
乃二言之始。
又注。
黃。
黃帝也。
○逯案。
《吳越春秋》所載越歌。
率類漢篇。
惟此歌質(zhì)樸。
殆是古代逸文。
劉勰謂為黃歌。
當別有據(jù)。
今仍照《詩紀》列此。
〗 斷竹續(xù)竹。
飛土逐宍。
(《書鈔》作肉。
《白帖》、《御覽》同。
《吳越春秋》誤作害。
《類聚》同。
《詩紀》云。
宍,古肉字。
今《吳越春秋》作害。
非。
○《吳越春秋》九。
《書鈔》百二十四。
《類聚》六十。
《白帖》五。
《御覽》三百五十。
《詩紀前集》一。
) 遠古時期的歌謠和神話傳說,在古籍中時有記載。
據(jù)說是神農(nóng)時代出現(xiàn)的《 蠟辭》云:“土,反其宅
水,歸其壑
昆蟲,毋作
草本,歸其澤
”(《禮 記·郊特牲》)這大約是一首農(nóng)事祭歌。
至于傳說為堯舜時期的《擊壤歌》、《 康衢謠》、《卿云歌》、《堯戒》、《賡歌》、《南風(fēng)歌》等,從其思想內(nèi)容和 語詞來看,顯然都是后人的偽托。
倒是有些簡單質(zhì)樸的韻語,可能是原始歌謠的 遺留。
如《吳越春秋》卷九所載的《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
(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彈弓和狩獵的過程,語言古樸,但已經(jīng) 具有韻律,顯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謠。
《呂氏春秋·音初篇》所載禹時涂山氏 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雖只有一句,卻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比較可信的夏 代詩歌的遺文。
什么是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近體詩的一種,發(fā)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期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
全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兩聯(lián)須作對仗。
詩體格律五言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律詩的四聯(lián),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lián)叫首聯(lián),第二聯(lián)叫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叫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叫尾聯(lián)。
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可不對。
與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聯(lián)用對仗的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
但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依然有首聯(lián)用對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個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chǔ),由此構(gòu)成五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第一種格式:首句入韻仄起式(說明:〇表示可平可仄;韻腳要求用平聲。
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規(guī),而且以仄起式為常見。
)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 (唐)許渾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第二種格式:首句不入韻仄起式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春望 (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第三種格式:首句入韻平起式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晚晴 (唐)李商隱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后,歸飛體更輕。
第四種格式:首句不入韻平起式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山居秋暝 (唐)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
格律嚴密。
發(fā)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fā)展,成熟于杜甫。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shù)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
每首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
詩體格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lián),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lián)叫首聯(lián),第二聯(lián)叫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叫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叫尾聯(lián)。
按照規(guī)定,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可不對。
七律有四個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chǔ),由此構(gòu)成七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說明:〇表示可平可仄)第一種格式平起首句入韻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二種格式平起首句不入韻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酬樂天揚州(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第三種格式仄起首句入韻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四種格式仄起首句不入韻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山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傳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五言絕句簡稱五絕是出現(xiàn)于漢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種近體詩。
四句,每句五個字。
現(xiàn)時,五絕被認為近體詩中最難寫的體裁,因為它字數(shù)最少,表達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簡意賅。
詩體簡介五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于近體詩范疇。
絕句,或稱截句,斷句,短句;或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各家解釋并不一致。
絕句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而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guī)范的小詩,叫做五言絕句,簡稱五絕。
從北周詩人庾信的一首題為“絕句”的五言詩來看,五言絕句不是唐代詩人創(chuàng)造的,其文體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
“客游經(jīng)歲月,羈旅故情多。
近學(xué)衡陽雁,秋分俱渡河。
”這是庾信的《和侃法師三絕》之一。
此詩平仄粘綴,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聲韻,第一、三句尾都用仄聲字,詩題已稱為“絕”。
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絕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產(chǎn)生了近體詩,五言絕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由于受字數(shù)的限制,較之其他體制的詩歌,五言絕句在創(chuàng)作時對其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簡練、概括,創(chuàng)作難度就更大。
張謙宜對此就以“短而味長,入妙尤難”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絕句自然而然的成為盛唐詩歌中最為璀璨的明珠,是唐詩中的精華。
五絕在初唐時起點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問等都有佳作,特別是王勃的五絕,以其優(yōu)柔不迫被沈德潛譽為“正聲之始”。
盛唐時,崔國輔、孟浩然、儲光羲、祖詠等一大批文人對五絕作了進一步推動和完善,其中王維、李白更是把五絕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極致,使五絕發(fā)展達到了繁盛的頂峰。
五言絕句也稱五絕,有四種常見格式。
(〇表示可仄可平)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如: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
“晚”字屬仄聲,末字“適”也是仄聲,是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韻。
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如: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示例:塞下曲(盧綸)林暗草驚風(fēng)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
“暗”字屬仄聲,末字“風(fēng)”是平聲,是為“仄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韻。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如: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示例:夜宿山寺(李白)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感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
“樓”字屬平聲,末字“尺”是仄聲,是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韻。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如: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聽鼓(李商隱)城頭疊骨聲 城下暮江清 欲問漁陽摻 時無禰正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
“頭”字屬平聲,末字“聲”也是平聲,是為“平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韻。
七言絕句又稱為七絕,是絕句的一種,屬于近體詩范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每句七個字的絕句。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聲同韻;第三句仄聲不同韻。
第二四句倒數(shù)第三字通常為仄音;整首詩的意境高,文辭雅,寓意深。
七言絕句有四種常見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如: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示例:早發(fā)白帝城(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
“辭”字屬平聲,末字“間”也是平聲,是為“平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韻。
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如: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示例:夜讀范至能(陸游)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遺老不應(yīng)知此恨亦逢汗節(jié)解沾衣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
“卿”字屬平聲,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聲字,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韻。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如: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示例:蘇臺攬古(李白)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
“苑”字屬仄聲,末字“新”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韻。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如: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示例: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
“個”字屬仄聲,末字“柳”也屬仄聲,是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韻。
珍愛生命 安全第一
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這幾個字寫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是啊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世上無可比擬的財富。
既然降生為人,有誰不愿笑可常開
有誰不愿幸??鞓?/p>
安全就如一根七彩的絲線把我們這一個個美好的愿望連接起來,構(gòu)成一個穩(wěn)定、祥和、五彩繽紛的世界。
但是,車禍、觸電、溺水等意外事故還是不斷的發(fā)生。
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消除事故,但是可以盡量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國家的安全是國泰,民眾的安全是民安。
有了安全,我們才能坐在教室里安靜地學(xué)習(xí);有了安全,我們的父母才能安心地工作;有了安全,我們的家庭才會幸福、平安;有了安全,我們的國家才會繁榮富強。
安全猶如一根根長長的紐帶,聯(lián)系著我們的生死存亡。
我們?nèi)祟悶榱巳嗣竦陌簿訕窐I(yè),為了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法規(guī),但是有些人偏偏不遵守法規(guī),釀成了一起起的悲劇。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案例:兩個人一起過馬路時,一個人看見紅燈停下來了,另一個人卻像沒有看見似的繼續(xù)橫穿馬路。
結(jié)果被汽車撞倒,當場死亡
耳聞目睹那一樁樁令人悲痛的殘酷事實,我真替他們可惜 ,這樣一條生命,在瞬間就消失,留給親人的是無盡的痛苦啊
前車之轍后車之鑒,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教訓(xùn),難道不使我們警惕嗎
難道不讓我們痛心嗎
難道還不能讓我們把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銘刻在心嗎
愚者用鮮血。
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以他們?yōu)榻?,重視安全,那么我們就能拒事故于千里之外?/p>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如果發(fā)生什么意外,會留下永遠的傷痕;健全的身體一旦失去,將無法挽回。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安全是師生幸福生活的保證,安全關(guān)系師生本人,關(guān)系學(xué)校,關(guān)系家庭,安全同時也維系著我們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和整個民族。
因此,每一個人都不能也不應(yīng)該忘記安全與生命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關(guān)注全就是關(guān)注生命,關(guān)注安全就是關(guān)注我們自己。
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活動中注意安全,在外出中注意交通安全,讓自己平安健康地成長。
人生道路漫漫長,悠悠歲月需平安。
為了我們的家庭幸福,為了我們的國家昌盛,更為了使整個世界少一點悲哀,多一份歡笑。
讓我們時刻記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