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韶華”有關(guān)的詩句……(急用)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出自李白的《上李邕》;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借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帶鈺的好的詩句
1、明朝名臣于謙幼時即聰穎過人。
一位僧人見小于謙頭梳雙髻,即出句戲曰: 牛頭喜得生龍角 小于謙應(yīng)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齡稍大后,于謙頭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見了,又出上聯(lián)相戲: 三角如鼓架 于謙回?fù)舻溃骸 ∫欢d似擂槌 2、明人解縉小時就善對句。
九歲時,父親攜他到長江邊洗浴,父子把衣服脫了掛在江邊一老樹上。
父親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樹為衣架 解縉隨即對句曰: 萬里長江作浴盆 3、某日,解縉的父親與友人對弈,開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解父一時語塞,站在一旁的解縉應(yīng)聲替父解圍: 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 4、解縉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屬同村的鄉(xiāng)紳所有。
有一年春節(jié)時,解縉在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 門對千棵竹 家藏萬卷書 鄉(xiāng)紳見了心中老大地不高興,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
縉知鄉(xiāng)紳用意,便于上下聯(lián)尾各加一字: 門對千棵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鄉(xiāng)紳見了更為氣惱,再命家丁把竹子連根挖掉,縉聞知,在聯(lián)尾再各加一字: 門對千棵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鄉(xiāng)紳沒“轍”,只好自生悶氣。
5、一秀才不服解縉的才華,找到解縉,振振有詞地道出一副“佳對”: 牛跑驢跑跑不過馬 雞飛鴨飛飛難比鷹 解縉對這種淺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著對那位秀才說:“我也送先生一副對聯(lián)。
”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6、宋人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句試之: 三代夏商周 劉對曰: 四詩風(fēng)雅頌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設(shè)也!”對句的妙處在于以“四詩”概括“風(fēng)雅頌”:因為《詩經(jīng)》中的“雅”詩又可分為“大雅”和“小雅”,與“風(fēng)”、“頌”合起來恰成“四詩”。
7、梅堯臣以詩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
到了晚年,他應(yīng)歐陽修之邀參加《唐書》的修撰。
成稿之后還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們莫不嘆惜。
先前梅堯臣受命修《唐書》時,曾對他的妻子刁氏說: 吾之修書,亦可謂猢猻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異鲇魚上竹竿耶 雖是夫妻日常對話,卻自然成聯(lián),聞?wù)呓苑Q善對。
8、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于松下走棋,陣風(fēng)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9、蘇軾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蘇的才學(xué),但又覺得該殺殺他的傲氣,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個閏月,王安石即以此為題出了上聯(lián)要蘇軾答對: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蘇軾苦思多日,終不能對出。
直到幾百年后才有一位無名氏勉強對出了下聯(lián)(寬對):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蘇東坡邀黃庭堅來家作客。
黃到門外,蘇忙著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旁的柳樹下攀談起來。
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蘇小妹見此情景即戲語道: 阿兄門外邀雙月 蘇東坡笑對曰: 小妹窗前捉半風(fēng) 按:“雙月”謂“朋”,“半風(fēng)”(“風(fēng)”繁體作“風(fēng)”)指“虱”。
11、一天傍晚,蘇東坡對蘇小妹說:“我出一上聯(lián),請你花一夜工夫?qū)Τ鱿侣?lián)。
”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風(fēng)前吹出聲聲慢 蘇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對出。
因為“水仙子”、“碧玉簪”和“聲聲慢”俱為詞牌名,下聯(lián)亦須以詞牌名為對,同時還要描繪出一幕情景,難度確實是很大的。
正在搜腸刮肚之際,忽見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來,蘇小妹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lián): 虞美人穿紅繡鞋,月下引來步步嬌 按:“虞美人”、“紅繡鞋”、“步步嬌”也是詞牌名。
12、蘇東坡任職杭州期間常外出游山賞水。
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時來到廟中稍息,廟中老道人見他衣著簡樸,便視為普通游士,態(tài)度冷漠地說了聲:“坐!”又對道童喊:“茶!”在談話之間,道人發(fā)現(xiàn)來客頗有學(xué)識,便請進(jìn)廂房敘話,并道:“請坐!”又呼道童:“敬茶!”當(dāng)最終得知來客是蘇東坡時,老道士連連作揖打恭并請他到客廳“坐坐!”。
進(jìn)了客廳,道人躬身示禮:“請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臨別時,道人再三請東坡留下“墨寶”。
東坡含笑揮筆書就一聯(lián):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閱后,羞慚不已。
13、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蘇東坡一向友善,兩人相遇常?;ラ_玩笑。
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長江之上,船小風(fēng)輕,對月飲酒,十分暢快,酒過三巡,佛印向東坡索句,東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語。
佛印循指望去,但見岸上一農(nóng)夫荷鋤歸村,身后一條黃狗正邊走邊啃一截剩骨。
佛印頓悟東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將自己手中拿著的一把題有東坡詩句的大蒲扇拋入水中。
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視微笑。
原來他倆用“形體語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詼諧的雙關(guān)“啞聯(lián)”: 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出句) 水流東坡詩( 尸 ) (佛印對句) 14、一日,佛印對東坡大談佛事,躺在簾子后邊的蘇小妹見佛印把佛法說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這位和尚一“默”,遂題一上聯(lián)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給蘇東坡。
東坡接過一看便朗聲大笑,上聯(lián)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東坡把上聯(lián)交給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對出了下聯(lián):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這是一副“析字聯(lián)”,對得十分巧妙。
15、據(jù)傳,宋人梁皓(一作灝)屢考不中,仍不泄其氣,奮發(fā)讀書,終于在82歲時中了狀元。
在給皇帝的謝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對聯(lián): 白首窮經(jīng),少伏生八歲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聯(lián)用了兩個歷史典故:漢代傳授《尚書》的伏生成名時已90歲,姜尚(太公)輔佐周文王時年整八十。
作者以此表達(dá)自己老邁得志的心情,十分貼切。
16、宋人洪平齋喜歡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
某年,他給皇帝上書彈劾當(dāng)朝宰相弄權(quán)納賄,奏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招權(quán)納賄,倚勢作威而已”,結(jié)果不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閑置了十年。
洪平齋忿慨不已,遂在家門上書寫一聯(lián):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閑 17、南宋詩人尤袤和楊萬里關(guān)系友善。
淳熙年間,楊任秘書監(jiān),尤為太常卿,常常是低頭不見抬頭見。
二人性情詼諧,喜歡互開玩笑。
有一次碰面時,尤對楊說:我以一經(jīng)句為上聯(lián)請你對出下聯(lián) 楊氏為我 楊萬里應(yīng)聲道: 尤物移人 “楊氏為我”和“尤物移人”都是先秦經(jīng)典中的成句,二位詩人巧妙地把它們引為聯(lián)句,而“尤”、“楊”又分別是二人的姓氏。
如此聯(lián)句,確需才學(xué)“墊底”。
18、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游馬苑,朱棣(其四子)與朱允炆(其長孫)同侍。
太祖出句令對: 風(fēng)吹馬尾千條線 朱允炆對曰: 雨灑羊毛一片氈 太祖以為“氣弱”。
朱棣對曰: 日照龍鱗萬點金 后一對句比前一對句氣象雄渾得多。
后來朱棣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并把國都由南京遷到了北京。
也許“馬苑應(yīng)對”一事已經(jīng)顯示出皇孫不是皇子的對手。
19、明人徐唏年輕時以吏員進(jìn)身。
他榮歸故里時,當(dāng)?shù)毓賳T率諸生郊迎,諸生以其不由科目出身,便有些態(tài)度不恭,地方官員大為生氣,出句斥諸生曰: 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酸子”乃譏刺在場的酸秀才們。
諸生久不能對。
徐唏代答曰: 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 諸生驚服,遂相率請罪 20、明代高則誠少負(fù)才名,有“神童”之譽,七歲時的某一天,高則誠身穿綠袍從學(xué)塾中歸家,路逢官居尚書的鄰居,尚書戲則誠曰: 水出蛙兒穿綠襖,美目盼兮 則誠見尚書身著紅袍,即對答曰: 落湯是子著紅袍,鞠躬如也 尚書聽了,連連驚嘆“后生可畏”。
“美目盼兮”和“鞠躬如也”分別是《詩經(jīng)》和《論語》中的成句,能在即景應(yīng)對中迅速地引用,確實是需要學(xué)問和才氣的。
21、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喜書門聯(lián),但每次剛剛張貼就被別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個防“賊”的妙法:在門楹上貼出這樣一副對聯(lián):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偷聯(lián)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搖頭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聯(lián)尾各續(xù)三字,遂成意義全新一幅佳作: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這則傳說的“本事”顯然是不可信的——因為到五代時才出現(xiàn)第一副春聯(lián)。
但故事很有趣,對聯(lián)亦不乏有藝術(shù)性,頗值一賞。
22、北宋文學(xué)家王禹偁幼時家貧,放學(xué)后常幫大人磨面。
12歲那年,一位師爺命他以磨面為題做聯(lián)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無愁眼下遲 當(dāng)?shù)靥卦O(shè)宴時即席出句征對: 鸚鵡能言難似鳳 滿座賓客對答不出,次日消息傳開。
王禹偁知道后,當(dāng)即對出下句: 蜘蛛雖巧不如蠶 23、宋人呂蒙正對當(dāng)時嚴(yán)重的貧富不均現(xiàn)象憤憤不平。
某年春節(jié),一位窮苦人請他代寫一副春聯(lián),呂寫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春聯(lián)貼出后引來了無數(shù)人圍觀。
眾人始覺其“怪”,繼稱其“妙”。
這副春聯(lián)妙就妙在它的“聯(lián)外之意”:上聯(lián)缺“一”,下聯(lián)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諧音:橫批“南北”亦即意味著“沒有東西”。
作者以獨特的修辭手法寫盡了窮人的生存窘相。
24、宋代詞人晏殊路過揚州時在大明寺里小憩,無意間看見壁上所書的一首詩很不錯,經(jīng)打問知道作者是當(dāng)?shù)厝送蹒?,便請王來一起用飯?/p>
飯后二人在池邊散步,其時正值遍地落紅的春末,晏殊說:“有時想起一個佳句,比如我曾做出過這么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沒想出下聯(lián)。
”王琪應(yīng)聲說:“似曾相識燕歸來。
”不久,這一聯(lián)句被晏殊寫入他的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25、北宋名相寇準(zhǔn)與眾友同游郊外,即景乘興出句求對: 水底月為天上月 眾友無句答對,楊大年剛好趕到,對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眾友皆齊聲喝彩。
26、明代程敏政極有才華,十多歲即被薦入京。
宰相李賢欲招之為婿,便在一次宴會時手指案上的果品對程說: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須梅(媒) 李于是決定把女兒許配給程。
27、明代李東陽和程敏政一樣少有才名。
東陽6歲時和敏政一同去接受英宗的召見。
過宮門時,年幼的東陽跨不過高高的門檻,英宗見狀出句: 書生腳短 東陽應(yīng)道: 天子門高 賜御膳時,英宗指著盤中的螃蟹說: 螃蟹一身甲胄 敏政對曰: 鳳凰遍體文章 東陽對曰: 蜘蛛滿腹經(jīng)論 英宗又出上聯(lián): 鵬翅高飛,壓風(fēng)云千萬里 敏政對: 鰲頭獨占,依日月于九霄 東陽對: 龍顏端拱,位天地之兩間 英宗大悅,對左右說:“以后讓他們一個做宰相,一個做翰林學(xué)士” 28、王洪是明代的閩中才子,幼時即善屬對。
一日有客登門,見王家正在庭院中建樓,便出上聯(lián)讓王洪對答: 地樓之上起樓,樓間無地 王洪見一群雇工正在院中掘井,便對曰: 天井之中開井,井底有天 29,明人曹宗7歲時去海濱玩耍,一漁夫以沙馬魚為題出聯(lián)索對: 沙馬鉆沙洞,沙生沙馬目 曹宗舉目見近處有一頭水牛洗澡,即對曰: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頭 漁夫很高興,便贈一條大魚給曹宗。
30、明人陸容任浙江布政使對教授(學(xué)官名稱)陳震友善。
在一次聚會飲酒的過程中,二人以屬對相戲。
陳震年少發(fā)禿,陸容嘲曰: 陳教授數(shù)莖頭發(fā),無法可施 陸容長著一臉絡(luò)腮胡子,陳震抓住這一特征反唇相譏: 陸大人滿面髭須,何須如此 這副屬對妙在每句的后半部分:在浙江方音中,“莖”、“櫛”難辨,“施”、“梳”不分、“何”、“胡”相近,因此“數(shù)莖頭發(fā)”即諧音“數(shù)櫛頭發(fā)”,“無發(fā)可施”即諧音“無法可梳”。
“何須如此”也就是“胡須如此”。
陸容接著又以猿猴截木為話題出句: 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能對鋸(句) 陳震應(yīng)聲對曰: 一馬陷身泥內(nèi),此畜生怎得出蹄(題) 對畢,二人撫掌大笑。
這副屬對亦極為巧妙地運用了雙關(guān)諧音手法,而且較前一副更令人解頤。
不過這種比較“過頭”的玩笑只宜于在關(guān)系親密無間的友人之間一開。
什么是字、號和謚號
字:《禮記·曲禮》:“二十冠”,“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號:中國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稱。
簡稱號。
別號多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
與名、字無聯(lián)系。
在古人稱謂中,別號亦常作為稱呼之用。
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 .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還有“號”。
號是人的別稱,所以又叫“別號”。
號的實用性很強,除供人呼喚外,還用作文章、書籍、字畫的署名。
如盧仝《玉川子詩集》、杜牧《樊川文集》、《松雪六體千字文》、老蓮《荷花鴛鴦圖》等。
如果我們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別號,就很難知道這些作品的作者是誰。
所以,對古代文人作家我們不但要掌握他們的名和字,而且還要記住他們的號。
謚號:是在我國古代,統(tǒng)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的稱號,如“武”帝,“哀”公等。
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
“謚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細(xì)行受細(xì)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
詩名里帶基字的詩詞有哪些
1、 《天基節(jié)口占二首》宋·劉克莊 報道東方欲辨晨,強扶衰憊起冠紳。
差賢眇者與跛者,竊比封從祝圣人。
...2、 《次韻呈德基兼呈王侍郎》宋·李處權(quán) 書生臥病久無衣,不意臨衰厭鼓鼙。
鄉(xiāng)信略無鴻雁到,客愁惟有杜鵑啼。
...3、 《觀基感興》宋·楊萬里 本是輸基強作嬴,看來終與好基爭。
君看國手無雙底,何用旁人捄敗兵。
...4、 《大人筑室將畢道祖亦作宅基治園作四詩示道祖》宋·葛立方 習(xí)隱肯回駕,求榮難著鞭。
有心營綠野,無夢到凌煙。
盞斝花開裹,檐楹...5、 《讀胡基仲舊詩有感》宋·陸游 少日飛騰翰墨場,暮年相見尚昂藏。
沈沙舟畔千帆過,翦翮籠邊百鳥翔。
...6、 《登甘露寺故基》宋·張嵲 烈風(fēng)吹面立城隅,俯仰人間萬事徂。
萬古江山自雄渾,百年城郭已蓁蕪。
...7、 《天基節(jié)特晴》宋·陳杰 王春又?jǐn)?shù)五堯蓂,先自春來半月贏。
天上圣功調(diào)玉燭,云部暖律寫莖英。
...8、 《丘德基七十》宋·陳藻 斯翁千歲也何愁,七十真堪賀禮修。
多少人間貧病客,不貪天地久相留。
...9、 《丙戌天基節(jié)自至道宮趨寶福院寒甚》宋·洪咨夔 朝謁千秋節(jié),攀援萬歲藤。
山明松戴雪,澗澀石懷冰。
清壯髯還戟,酸癯...10、 《舟師謁祠回天風(fēng)已霽信基有感姑以二絕首寬余》宋·李彌遜 長蘆山下隱龍宮,瀝酒船回落照中。
已有龜紋為傳卜,不勞烏尾更占風(fēng)。
...11、 《挽龔宣教世基》宋·廖行之 文物湘中盛,唯公獨最優(yōu)。
麒麟來瑞世,鵬鶚快橫秋。
桂籍名言著,燈窗...12、 《和陳基載大雨》宋·文同 黕黕云如涌,淙淙雨若傾。
驟翻銀漢濁,勻灑玉繩明。
雷怒無停勢,風(fēng)豪...13、 《寄劉彥基同知(二首)》明·郭奎 南浦登樓一曲歌,江花潭影照青蛾。
謝安不與人同樂,天下蒼生奈若何。
...14、 《郊廟歌辭·享太廟樂章·大基舞》隋· 猗與祖業(yè),皇矣帝先。
翦商德厚,封唐慶延。
在姬猶稷,方晉喻宣。
基我...15、 《夏云峰·紹洪基》宋·曹勛 紹洪基,撫萬宇,中興寶運符千。
樞電瑞繞,景命燕及云天。
挺生真主,...16、 《瑞鶴仙·天基佳節(jié)後》宋·哀長吉 天基佳節(jié)后。
又詩詠嵩生,賢歌天佑。
千齡運非偶。
慶一堂風(fēng)虎,云龍感...17、 《南唐升元殿基下石記(江南將亡數(shù)年前掘得此》·*** 莫問江南事,江南事可憑。
抱雞升寶位,跨犬出金陵。
子建司南位,安仁...18、 《婆羅門引 過孟津河山亭故基》元·元好問 短衣匹馬,白頭重過洛陽城。
百年一夢初驚。
寂寞高秋云物,殘照半林明...19、 《水龍吟 馬觀復(fù)基司以九日水龍吟賦神 峰邀》元·劉敏中 小石也。
觀復(fù)家廣平地有神山,因以命石物齊各自逍遙,何知*小鯤鵬大...20、 《贈劉存基》近代·吳佩孚 方寸糾紛俗累縈,無端悵觸筆花生。
人因落魄尋知己,詩寫牢愁見性情。
...21、 《哭盤石基下》宋·晁公溯 種木已大拱,今年初一過。
方持斗酒奠,其若下泉何。
寒日墟中淡,悲風(fēng)...22、 《劉相公寨基》宋·陳巖 苦霧腥云染寇鋒,萬家鄉(xiāng)井雉罹罿。
山前堆滿縱橫骨,換得將軍不戰(zhàn)功。
...23、 《題春山李基道小園》宋·戴復(fù)古 瀟灑數(shù)椽屋,旋營花竹坡。
心寬忘地窄,亭小得山多。
共賞春晴好,其如...24、 《晚步卷雪樓基上》宋·董嗣杲 客中避塵喧,惟尋幽夐憩。
扶行趁斜日,晚色蕩沙際。
漁湖盡數(shù)罟,營利...25、 《寄秦州幕明化基寺丞》宋·范仲淹 同時辟命新,中道改絲綸。
滄海人歸楚,清風(fēng)子在秦。
共居卿月下,獨得...26、 《天基節(jié)當(dāng)筵致語中號》宋·方蒙仲 曉日金門氣郁蔥,人間萬里總祥風(fēng)。
再登況遇三登盛,獨樂何如眾樂同。
...27、 《天基錫宴致語口號》宋·方岳 春綠晴融太液池,好風(fēng)都在萬年枝。
宮墻璆玉韶音遠(yuǎn),合殿珠環(huán)曉漏遲。
...28、 《鄂州南樓其下為黃鶴樓故基》宋·馮時行 今日南樓獨上時,西風(fēng)無復(fù)片云飛。
天連江水去不盡,云傍遠(yuǎn)山閑自歸。
...29、 《夢游金陵設(shè)堂故基》宋·賀鑄 燕堂遺址壓西州,剪徑捫蘿出石頭。
老木駸駸太相逼,連岡袞袞欲東流。
...30、 《戊午天基圣節(jié)口號》宋·胡仲弓 瓣香三舞蹈,咫尺是天顏。
雨露涵濡下,風(fēng)云際會間。
寸心瞻北闕,萬壽...31、 《堦基》宋·李覯 堂前一級似堦墀,無石無甎只舊基。
泥飾頃因年節(jié)近,蹋崩唯是客行時。
...32、 《送德基》宋·李蟠 單閼多余慶,清時得偉人。
德隆荀氏操,學(xué)慕孟軻醇。
久媿溝中斷,常規(guī)...33、 《一基節(jié)靜江祝圣樂語口號》宋·李曾伯 五葉堯{螢去蟲加六}紀(jì)誕彌,慶流文祖已垂基。
星明南極老人行,春布...34、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郭基》宋·林同 豈伊東合里,無似督郵賢。
直把孝行薦,今人少孟堅。
...35、 《登升元閣故基》宋·劉過 腳力倦矣曷少休,侵晨更作升元游。
眼中已不見二百四十尺兀之高樓,但...36、 《天基瑞應(yīng)宮》宋·劉學(xué)箕 金碧擁瓊廬,天開繞電區(qū)。
鳥流周室瑞,蛇斷漢家府。
石井騰曦馭,瑤壇...37、 《傷丁氏故基題一絕于太虛堂》宋·莫侖 疏雨斑斑灑葉舟,前山喚客作清游。
芳華消歇春歸后,野草荒田一片愁。
...38、 《天基瑞應(yīng)宮》宋·施樞 金碧耀玉廬,天開繞電區(qū)。
烏流周室瑞,蛇斷漢家符。
只蟛騰曦馭,瑤壇...39、 《送韶化士干靈云古寺基》宋·釋法薰 劍客重尋眼翳生,至今孤露不堪聞。
老韶直下能扶起,十□精神減八分。
...40、 《黃孝基歸上饒》宋·宋祁 街徼曙鼕喧,行人岸艤船。
杓星背城隱,萍日過江圓。
霧晦書囊竹,塵昏...41、 《阿房宮故基》宋·汪元量 祖龍筑長城,雄關(guān)百二所。
阿房高接天,六國收歌女。
跨海覓仙方,蓬萊...42、 《天基節(jié)雨有感》宋·王柏 歲歲天基節(jié),晴和萬國歡。
今年侯國宴,疎雨忽潸潸。
允矣天人際,機緘...43、 《題楊道人庵庵基舊縣邑有廢井存》宋·王洋 空室寄空山,柴門不用關(guān)。
虛心觀夢幻,塵世獨清閑。
舊井前村古,新泉...44、 《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宋·王之道 我聞美玉地所秘,出為世用自有時。
譬猶景星與慶云,千載往往一見之。
...45、 《棲賢三峽橋次南康守晏德基韻》宋·王之望 古寺深藏紫翠間,清風(fēng)夾道凜蒼官。
千尋秋色巖巒凈,十里雷聲澗谷寒。
...46、 《至上基祖墳》宋·衛(wèi)宗武 小逕入山村,行行及墓門。
豐林俱易種,古木失常尊。
重悵松楸地,多為...47、 《會葬外舅過李萬州基下》宋·項安世 又送人間一古今,兩翁要望接云岑。
屈伸固是乾坤用,惻愴豈非天地心。
...48、 《虞世基》宋·徐鈞 沮人言盜縱君驕,蒙蔽終難止繹騷。
到底國亡身亦死,措心何異相秦高。
...49、 《觀王氏山亭舊基》宋·張煒 山亭礙月不容留,拆去危基立故丘。
落日倚筇舒望眼,片帆鉤破一江秋。
...50、 《種基祖蔡仲逸孫祖顯一時宦游荊州官閑無事五》宋·章甫 君不聞薊孝廉,日飯二十家。
一朝拂袖去京國,追之不可空咨嗟。
又不聞...51、 《贈王教授基仲》宋·趙蕃 先君昔作濡須令,閭里所知清德高。
末路我今慚世業(yè),一門君乃冠長髦。
...52、 《晉陽宮基》宋·鄭獬 金屋無寸瓦,蒼然老樹青。
??萋洱堁?,火盡見坤靈。
自昔流血處,於今...53、 《歐陽邦基母曾氏挽詞》宋·周必大 章拜通明舊,書刊勸戒新。
誰歟生此子,賢矣若而人。
慈孝平生事,康寧...54、 《郡城晚望覽臨武臺故基》元·張翥 全晉山川氣象開,滿城煙樹擁樓臺。
土風(fēng)舊有堯時俗,人物今無楚國材。
...55、 《經(jīng)杜樊川水榭故基》元·周砥 落花風(fēng)里酒旗搖,水榭無人春寂寥。
何許長亭七十五,野鶯煙樹綠迢迢。
...56、 《柯橋靈秘寺即景贈基上人》明·劉基 盡日陰陰風(fēng)墜花,樓前溝水發(fā)芹芽。
青春院宇僧房好,白晝豺狼客路賒。
...57、 《經(jīng)杜樊川山水榭故基》明·馬治 風(fēng)煙淡淡水冥冥,杜榭橋西傷我情。
閑倚溪樓望山色,?鵜飛處晚鐘聲。
...58、 《奉和鎦彥基尊師待相空至》明·全室宗泐 實公同門英,論交二十載。
賦詩多新語,亦足邁前代。
偶與仙翁言,久別...59、 《秭歸即楚王臺舊基為新城》明·滕毅 春風(fēng)夔子國,落日楚王臺。
江繞西陵下,云從上峽來。
壯游今已遂,幽思...60、 《簡陳韋羌員外(陳基敬初)》元·王逢 幕府深嚴(yán)午漏遲,簟文簾影碧參差。
總傳白馬陳從事,每念青袍杜拾遺。
...61、 《登宋宮故基》明·楊基 上皇宮殿碧參差,嗟我來登見廢基。
盡道河邊金線柳,腰肢猶似李師師。
...62、 《過常州昔日延陵地,城基麥秀間。
》明·張以寧 兵戈三戶少,生齒百年還。
畫壁曾同看,求田惜未閑。
故人盧可及,宿草...63、 《讀基命錄》明·朱椿 武皇稱汲黯,近古社稷臣。
卓乎天地間,百世有余芬。
宋公廊廟姿,志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