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瀑布的句子
白水巖瀑布》——[清]嚴遂成 萬里水匯一水大,訇訇聲聞十里外。
巖口逼仄勢更兇,奪門而出懸白龍。
龍須帶雨浴日紅,金光玉色相蕩舂。
雪凈鮫綃落刀尺,大珠小珠飄隨風。
風折疊之繪變相,三降三升石不讓。
有如長竿倒拍肉飛仙,中絕援繩躍復上。
伏犀埋頭不敢出,懷寶安眠遮步障。
我欲割取此水置袖中,曰恒燠若書乾封。
叩門絜瓶滴馬鬃,搞苗平地青芃芃。
豈不賢于谷泉之在香爐峰,坐享大名而無功。
《犀潭飛瀑掛崖陰》——[清]黃培杰 犀潭飛瀑掛崖陰,雪浪高翻水百尋。
幾度憑欄觀不厭,愛他清白可盟心。
《白水沉犀》——周銘先 虹泉飛萬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圖如繪,懸流勢不平。
雪花晴里濺,芝草岸邊生。
對此盟心地,能令滯濾清。
《題黃果樹瀑布觀瀑亭聯(lián)》——佚名 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 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
《無題》——“江南詩魔” 輕紗珠屏掛半簾,飄緲一線卷紫煙。
水云生處龍翻騰,雷鼓嘈嘈震宇寰。
《黃果樹瀑布》——翟培基 白水浩蕩群山中,驟止斷崖跌九重。
聲若雷滾撼天地,勢如江翻騰蛟龍。
萬里晴空拋碧紗,飛雪噴珠耀彩虹。
水簾洞內(nèi)觀日落,云蒸霞蔚沐蒼生。
《黃果樹瀑布》——浩瀚秋水 總覺沾衣細雨濃 珍珠濺落百花叢 悟空不見黃果落 水簾洞里贊吳公 《黃果樹瀑布》——歲月如歌 勢如萬馬奔騰陣, 聲似千山雷劈崩。
天上銀河白虎踏, 鎮(zhèn)寧潭水巨龍騰。
水簾洞里神仙化, 夜雨金街霧駕乘。
誰把銀屏掛九漢, 任憑水畫滿天升。
《疊水上小憩因作短歌》——[明]謝三秀 眾流赴壑急如梭,瀉作層灘千尺波。
素影空中飄匹練,寒聲天上落銀河。
兀兀孤亭坐清樾,征夫到此思超忽。
隔川濺沫濕衣裳,對面驚濤豎毛發(fā)。
君不見,黃河萬里愁呂梁, 又不見,夔門五月戒瞿塘。
由來疊水亦太惡,石湍幸不通舟航。
咄嗟可畏寧爾兒,浮世人心險于水。
《白水河放歌》——[清]田雯 匡廬瀑布天下稱奇絕,何如白水河灌犀牛潭; 銀漢倒傾三疊而后下,玉虹飲澗百丈那可探; 聲如豐隆奮地風破碎,濤如天孫織錦花口口。
龍門峽口是登山開始的第一道風景,瀑布自山頂而來,到此處地勢趨緩,但水勢并不小,清澈純凈,從山石之上奔涌而過,濺起無數(shù)碎玉般的浪花。
山澗兩側(cè)綠樹蔥蘢,拾階而上,不斷有水珠從葉尖滴落,渲染著雨后的水潤和晶瑩。
龍門峽往上有一段路是特別的清靜,因為離前后的瀑布景點稍遠,就少了許多吆五喝六的喧囂人聲。
遠處山林里偶爾傳來聲聲鳥鳴,和應著山路一側(cè)隔著樹林傳過來的山澗的流水聲,且當伴奏,而什么樣的主旋律都完全有你從心頭生起。
大約從臨近九折古道開始又是另一種景致。
這里是大明山的半山腰,霧氣彌漫,一道索橋橫跨山澗,從這里看底下來處,或放眼向遠處空曠處,朦朧的感覺逐漸變得強烈。
古道成之字形上升,號稱九折上下,可見落差之高。
站在古道折返處,瀑布正好是從身旁上空奔流而下,飛濺的雨霧幾乎把全身都包圍起來。
不過這些都還只是序曲,大明山真正的美景是在山頂?shù)钠俨荚搭^和橫跨兩側(cè)懸崖的龍門飛渡。
瀑布的源頭是千畝草甸那邊的山坳里緩緩而來的溪流,到懸崖邊轟然落下,形成一幕白色的珠簾。
贊美瀑布的句子多了,我不多說,而且大明山的瀑布也未必絕對氣勢宏偉,但瀑布旁邊的四個大字“潛龍隱德”卻是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它的獨到之處,而“龍門飛渡”也恰恰隱喻了這一點。
此前我見過的龍門飛渡的標準照上并沒有霧,沒有霧的龍門飛渡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兩側(cè)懸崖跨過瀑布的索橋而已。
我可以想象,在索橋上,在半空里,悠悠然看飛瀑直下,或者遠眺群山,但美則美矣,未必陶醉。
而這一天的霧景確實難得一見。
風起云涌通常是人們仰望天空的感慨,在這里卻是近在咫尺。
山頂?shù)貏菘諘纾F氣從山谷里升騰起來,到這里便不再往上。
風從千畝草甸那邊吹來,時起時伏,風起的時候,霧氣就被團團片片地吹開,而沒有風的時候,霧就慢慢積聚起來,整個索橋都淹沒在白茫茫的霧靄中,對岸蒼褐色的懸崖和滿山的樹木只剩下些許顏色的差別,行走在索橋上,你盡可以放縱自己的感覺,象往來穿梭于天宮和凡世間。
這里到處是影影綽綽的游人,或漫步,或駐足,仙境的縹緲和空靈讓人樂而忘返。
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剛才的來路還是稍微嫌長了點兒,盡管一路上樹木蒼翠,瀑布山澗相伴。
毋寧說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那是神話,但現(xiàn)今回憶起來,還是覺得當時應該再多逗留些時候,雖然當時我們早已掉隊多時了。
描寫長白山的詩句.
描寫長白山的詩句清朝吳兆騫的詩描寫長白山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
迥臨泛海曙,獨峙大荒秋。
白雪橫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封如可作,應待翠華游。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
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清朝劉建封有一首詩贊頌長白瀑布白河兩岸景清幽,碧水懸崖萬古留。
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
不須鞭石渡滄海,直可乘槎向斗牛。
欲識林泉真樂趣,明朝結伴再來游。
舊事仙人白兔公,掉頭歸去又乘風。
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七律-長白山(贈洗山人斑竹)風掃天池玉鏡澄,寒冰萬里破幽冥。
乘槎一帶浮東海,岳樺鴻蒙戍北屏。
極目陰崖千古雪,傷心陽壑片時凌。
長白曉霧猶蕭瑟,五指山頭布谷鳴。
夢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寥寥辭垢氛。
鷓鴣天·游長白山長白飛雪峰口噙珠耀碧天, 密林窄徑罩云煙。
曲廊渡客凌崖壁, 流瀑由韁躍險川。
松裊裊,澗湍湍, 無窮好景匯名山。
身疲不減尋幽意, 總欲翱游天地間太白巃嵷東南馳,眾嶺環(huán)合青紛披。
煙云厚薄皆可愛,樹石疏密自相宜。
白色浮石長白山,千年雪松溢羞色,登峰麗冠覽眾山,秀景亮直第一峰。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
頂上多靈跡,塵中少客知。
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一笑勝星華.
她輕輕搖著絲扇,舞動著腰肢,跳開了舞,如同仙女一般,微微一笑勝過滿天繁星
描寫仙境的古詩詞
1、自然碧洞窺仙境唐李嶠 《石淙》2、仙境若在夢唐李頎 《寄焦煉師》3、有時近仙境唐劉昚虛 《海上詩送薛文學歸海東》4、峰攢仙境丹霞上唐戴叔倫 《過故人陳羽山居》5、悠揚要在神仙境宋史浩 《漁夫舞》6、人在蕊珠仙境宋侯置 《蘇武慢·暗雨收梅》7、湄洲自昔仙境宋趙師俠 《訴衷情·神功圣德妙難量》8、藍田路入仙境宋哀長吉 《齊天樂·青鸞海上傳芳信》9、西山元是神仙境宋王義山 《樂語》10、人在藍橋仙境宋無名氏 《百字謠\\\/念奴嬌》11、真仙境宋無名氏 《滿江紅·五五芳辰》12、獨住神仙境唐朱慶馀 《贈道者》13、仙境那能卻再來唐曹唐 《仙子送劉阮出洞》14、仙境是誰知處所唐羅隱 《淮南高駢所造迎仙樓》15、仙境閑尋采藥翁唐杜荀鶴 《題廬岳劉處士草堂》16、獨尋仙境上高原唐韋莊 《登漢高廟閑眺》17、淹留仙境晚唐齊己 《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18、蓬萊路闡神仙境元王哲 《絳都春·天然省悟》19、逍遙太虛仙境元長筌子 《絳都春·侵尋妙景》20、仙境照盈虛靜元馮尊師 《蘇武慢·創(chuàng)建靈壇》21、行滿便登仙境元王惟一 《西江月·學道須當猛烈》22、危途通仙境宋陳與義 《游東巖》23、固知仙境多靈跡明李穎 《登大半山》24、須知極樂神仙境清袁枚 《箴作詩者》25、陰陰云霧埋仙境宋白丙 《龍多山次馮使君韻》26、匡廬第一金仙境宋周必大 《吊大林寺》27、玉京仙境發(fā)山謠宋曹彥約 《毛希元提干有廬山癖既卜筑居這又作龍樓與玉》28、宛似飛仙境宋程公許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29、謫官卻得神仙境宋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30、山川歷歷神仙境宋李彥方 《題萬年宮》31、仙境自嫌塵俗見宋劉彝 《句》32、漸漸仙境出宋馬元演 《游洞霄紀實》33、仙境不可到宋歐陽修 《感事四首》34、仙境難尋復易迷宋歐陽修 《三游洞》35、蓬萊匪仙境宋釋重顯 《日暮游東澗》36、碧落神仙境宋宋太宗 《緣識》37、天開罨黛成仙境宋孫銳 《殊勝院柬悟雪禪人》38、群仙境界里詩人宋王義山 《題黃高士雪月集》39、仙境清閑識者稀宋吳頤 《明逸宣義披仙館》40、仙境為增價宋五邁 《簡延平李公足擇善》41、偏依佛界通仙境唐皇甫冉《 《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42、雙閣護仙境宋張榘 《凱歌·雙閣護仙境》43、無事尋花至仙境唐劉禹錫 《酬元九院長自江陵見寄》44、即此是仙境唐顧非熊 《月夜登王屋仙壇》45、錦繡來仙境唐王鐸 《和于興宗登越王樓詩》46、深去通仙境唐無可 《酬厲侍御秋中思歸樹石所居見寄》47、南北如仙境唐貫休 《湖頭別墅三首》48、西原仙境即西山宋陳耆卿 《訪趙公戴》49、仙境一蹴倒宋陳邕 《岑公洞》50、個中便是神仙境宋陳宗遠 《代壽帥書三首》51、寶室仙境擅宋程公許 《連日快晴登金華庵觀大面諸峰》52、仇池非仙境宋方回 《留回嶺汪明府宅》53、偶然詣仙境宋方回 《宗陽宮訪葉西莊亨宗飲尋杜南谷道堅不值留詩》54、日長仙境在人間宋方惟深 《和吳門章太守五日宴九老于廣化寺》55、欲躡神仙境宋郭印 《次韻宋正紀見貽》56、攜琴宿仙境宋洪邁 《上清宮》57、咫尺劉郎住仙境宋胡寅 《讀禮至五十始衰有感示彥沖》58、群材聚仙境宋姜特立 《唐伯憲赴括蒼戶掾》59、氛埃不到真仙境宋金君卿 《石龜塘》60、料君難戀神仙境宋李昉 《和夏日直秘閣之什》61、只言仙境似蓬壺宋李思聰 《金城山》62、卻讓高僧占仙境宋梁佐厚 《高山堂》63、仙境長留間日月宋林俛 《采云軒》64、心靜皆仙境宋劉子翚 《贈詹道人》65、更知仙境絕塵囂宋龍友 《大海洞天留題》66、初從崇禧入仙境宋樓鑰 《贈黃真護道人游茅山》67、仙境何時再問津宋秦觀 《閑燕堂聯(lián)句》68、仙境每看天路近宋石元規(guī) 《七言再詠》69、仙境閑尋采藥翁宋釋紹嵩 《游信州仙巖》70、希夷仙境本不遠宋王柏 《夜宿赤松梅師房》71、仙境孰為真宋魏克愚 《游洞霄登蓬山隱居》72、松筠不鎖神仙境宋吳沆 《三清山》73、仙境寧嫌釋氏居宋項大受 《寶佑甲寅巧夕陪趙簾溪游乳洞時秋意已□俗塵》74、仙境不同攀宋謝伋 《和李士舉過仙都徐氏山居》75、沆瀣藏仙境宋徐照 《題陳待制湖樓》76、內(nèi)園仙境物華新宋晏殊 《端午詞·御閣》77、乃知仙境只人間宋虞儔 《交韻漢老弟假山》78、雅與仙境連宋曾興宗 《水竹幽居堂》79、此身疑在神仙境宋趙必象 《游濂泉》80、匡廬第一真仙境宋周必大 《游廬山吊大林》
有夢幻漓江這篇文章嗎
文\\\/周慎寶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如夢漓江的水
這是現(xiàn)代詩人賀敬之游漓江時即興發(fā)自心靈的感嘆。
漓江,山水兼?zhèn)?,奇峰林立,萬般絕景無所不包。
天下江河沒有的瑰景,漓江卻有。
它是天下江河的縮影。
2004年8月的一天,我有幸如愿以償?shù)赜斡[了令人神往的漓江。
清晨,漓江邊的磨盤山碼頭上,風和日麗、天高氣爽。
藍湛湛的天空下,漓江在歡暢的流淌;鳥兒在展翅飛翔,魚兒在水底嬉戲;沿岸那挺拔的樹木和叢叢兀立的翠竹正迎風搖曳,他們似山和水親密的伴侶,在與大自然親近耳語。
“嗚——
嗚——
”汽笛聲劃破了漓江的寧靜,我們乘坐的舒適別致的游船徐徐開動了。
窗外朝霞映輝,奇峰聳秀,艷麗的景色像一出神話劇的序幕緩緩拉開,那些神話中的精靈也隨之登臺亮相。
漓江美就美在蜿蜒于平地拔起的巍峨青翠的萬點奇峰之間。
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贊美這條如詩如畫的漓江。
江水蕩漾,凝翠瀉綠,是那樣的清,那樣的靜,像一面鏡子,載浮著群山的倒影。
兩岸斧劈刀削般的秀美峰巒,不斷向后閃過,奇峰連著奇峰,山崖連著峭壁,遠近山峰層次分明,似祖國大地上一幅萬笏聳立 氣勢磅礴的潑墨山水長卷,次第展開。
這里有舉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處處怪石嶙峋,溶洞高懸。
依壁而生的千奇百怪的石鐘乳倒掛崖間,崖下暗河幽深,水清秀明,兩岸景象如入龍宮,水上是景,水下也是景。
臨江石壁和危崖飛瀑的倒影,隨著悠悠的游船不停地晃動,讓人頓生棹泛青云之幻覺。
置身漓江,猶如步如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世外夢境,實乃令人陶醉,令人回味,令人留戀。
船過黃牛峽,激流澎湃,濤聲如雷。
江流一里三折、東轉(zhuǎn)西彎,灘連著灘、灣連著灣,一路灘灣珠連。
下一個灘是好景色,轉(zhuǎn)一個灣又別有天地。
有時覺得前面是陡壁擋路,一會兒,又轉(zhuǎn)入兩峰對峙的峽谷之中,谷中江流咆哮,使人驚呼不已。
登上船頂看臺,憑欄遙望,千峰競秀,風光旖旎。
道道山脊或似海濤巨浪,或似青龍飛舞,那些高低散布的山尖峰頭,好象云霧里的瓊洲仙島,時隱時現(xiàn)。
云山霧罩的神話傳說也即景而生。
斗米灘右邊的山巔上,有兩塊巨石,形如婦女背著小娃娃,像人對江久久地凝望,耐心地等待。
此石曰“望夫石”,與長島海邊月牙灣上的“望夫崖”、家鄉(xiāng)萊蕪“望夫山”的傳說有相似之處。
相傳,古代一對年輕夫婦,靠撐船為生。
由于雇船的商人很刻薄,只付行程中的 柴米油鹽費,不付備用的路費。
一次,他們從梧州運貨上桂林,歷盡艱險撐船抵達斗米灘,因江水太淺難以行船,他只好等候水漲船高方能趕路。
等候數(shù)日糧錢已用光,卻不見水漲。
繼續(xù)等候?qū)啻娥I死。
于是丈夫登山了望,等船求援。
他眼巴巴地等啊等啊,也不見船來,他逐漸脫化為石頭。
妻子候夫不來,便負嬰上山尋找。
她在山腰望見山巔呆若石人的丈夫,心中悲哀過度,也變成了石頭。
聽著導游小姐講述的這段哀怨的故事,十分同情這里早年江民生活的艱辛。
面對江上石壁,疑似兩岸俊俏而樸實的山石是 千千萬萬個窮苦百姓的化身,是他們裝點了漓江秀美的山色水韻。
江上如今已看不到靠撐船為生的人們,旅游業(yè)辟開了江民的富裕路。
百里漓江乃至整個桂林是難以尋覓那廠房林立濃煙滾滾的景象的,一派田園風光。
船兒走進十里楊堤,兩岸稻浪翻滾,桔林飄香。
水牛漫步在彎彎的山道上,羔羊活潑地竄入青頂竹籬的村舍,銀須瘦翁蹣跚著將群鴨趕進了江中,群鴨隨水不斷擴散而去,有的還掙搶魚鷹口中的魚兒......。
這新時代的農(nóng)家樂與綠色自然的和諧,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地。
大自然對這一帶江民的如此恩賜,使人敬羨不已,令人稱贊叫絕。
只有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自然財富才能得以發(fā)揮利用。
只有以人為本勤勞之人,才能改造和利用自然。
漓江上的民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使這里景更美,人更富。
但歷代也不乏好吃懶做的懶惰之人。
前面的一座石山上佇立的兩塊石人石磨,就記載了“懶鬼推磨”的故事。
傳說山下巖洞里居住著十八戶人家,正常年景日子還勉強熬過,如遇久旱不雨之年,鄉(xiāng)民則忍饑挨餓無處求生。
一仙翁得知此處鄉(xiāng)民之苦,便用手一指石山,山上立刻現(xiàn)出一磨,只要鄉(xiāng)民輪流上山推磨,磨口就流出白花花的米面,足夠鄉(xiāng)民享用。
可仙翁走后,一貪利懶鬼懶得上山推磨,想將磨口鑿大,使米面像噴泉一樣從山上流進他居住的巖洞里,可以不勞而獲,終生飽食。
誰知磨口鑿大了,神磨卻失靈了。
仙翁得知此事后十分氣憤,遂將這貪得無厭的懶鬼定在石磨邊,罰他永遠立在山上推磨。
聽著這個故事,游客皆說“仙翁賞罰分明,懶鬼罪有應得”。
談笑間,船兒從楊堤順流直下,直奔興坪、陽朔而去。
馬山、虎山匆匆閃過,鼓槌山、掛舵山轉(zhuǎn)瞬即逝。
連綿不斷的絕妙畫幅,猶如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支動人的歌,使人賞心悅目。
沿途群峰,千奇百怪,有的像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有的好似珍禽怪獸,有的如同奇花異果,有的宛若鯉魚螺獅.......更多的猶如碧玉蓮花。
每一座山頭均浮著著一個富涵一定文化色彩的名字,如五指山、筆架山、荷包山、雞籠山和八仙過江、雄師回頭、童子拜觀音等等。
它們臨江屏立,就像一座座雕塑,排列成陣,浩浩蕩蕩;似轉(zhuǎn)動的電影片子膠片上的畫面,目不暇接,接踵而來,讓你辨也辨不及,看也看不盡。
看那右岸的孤山,活像倒插的毛筆,頂天矗立,人稱“卓筆峰”。
想是漓江的百里畫廊,就是這支巨筆以精細而瀟灑的筆觸繪就的吧。
可謂神來之筆。
繞過卓筆峰,出了二郎峽,眼前便豁然開朗,漓江聞名中外的“九馬畫山”和“黃布倒影”兩幕主景,像神話劇進入了高潮一樣,形態(tài)畢肖、繪聲繪色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那“九頂遏立,聳峙江心”的山峰,就是九馬畫山。
從船上看去,這座九峰相連的大石山,面臨江濱,是高寬各百米的絕壁,猶如一幅具有石質(zhì)文采的巨型壁畫,層次分明,線條清晰,縱橫交錯,古色斑斕。
徐霞客曾有短短數(shù)句描述畫山:“舟抵畫山,山橫列江南岸。
江自北來,至是西折,山受嚙,半剖為削崖,石質(zhì)錯綺成章......”。
當你面壁仔細揣摩,可見神態(tài)各異的駿馬,此時畫家徐悲鴻的《奔馬圖》便會躍然石壁之上——有的昂首嘶鳴,有的疾馳如飛,有的凌空騰躍,有的竭力狂奔。
不過這石壁辨馬是不容易的,傳說能辨認出九匹,便中狀元。
有歌謠道:“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幾多雙
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見九匹狀元郎。
”如此神怪的石畫,傳說是天宮神馬的化身。
齊天大圣孫悟空被玉帝詔封為看管天宮神馬的“弼馬溫”后,因他不安職守,看管不嚴,以致有些神馬悄然下凡,來到陽朔。
由于神馬 猛食禾稻,踐踏莊稼,被鄉(xiāng)民驅(qū)趕得走投無路,便避匿藏身于山壁,因而 留下了如此美妙絕倫的幻跡。
這神怪之說故不可信,九馬畫山不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罷了。
由畫山右轉(zhuǎn),過一程寬闊而平緩的江流,便是黃布倒掛景區(qū)了。
但見這里“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面值二十元的人民幣背面上的風景畫就取自這里,這里可謂中國錦繡河山的代表和典范,的確令人驚心動魄。
這一帶奇特的山形,孤峰林立,千姿百態(tài),變化多樣;水中倒影,十分清晰,游船仿佛穿行于山巔,絕麗而神奇的影象如夢如幻,深感人在畫中,畫在水中。
這是神靈的大師精心創(chuàng)造大自然的杰作,把最后的奇峰大山、峽谷深壑、懸崖幽洞、碧潭綠洲,匯集組成一個自然藝術宮苑,薈萃了漓江所有美姿絕秀的風光,令游者回味悠長,不忍離去。
歷時四小時,行程一百二十余里的游船緩緩地靠在了陽朔碼頭。
隨著充滿熱烈情調(diào)的汽笛鳴奏聲,我們還是走下了游船。
漫步在繁鬧的洋人街上,我的心還完全融化在那盡善盡美的漓江山水情感之中。
漓江發(fā)愁了作文
文\\\/周慎寶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如夢漓江的水
這是現(xiàn)代詩人賀敬之游漓江時即興發(fā)自心靈的感嘆。
漓江,山水兼?zhèn)?,奇峰林立,萬般絕景無所不包。
天下江河沒有的瑰景,漓江卻有。
它是天下江河的縮影。
2004年8月的一天,我有幸如愿以償?shù)赜斡[了令人神往的漓江。
清晨,漓江邊的磨盤山碼頭上,風和日麗、天高氣爽。
藍湛湛的天空下,漓江在歡暢的流淌;鳥兒在展翅飛翔,魚兒在水底嬉戲;沿岸那挺拔的樹木和叢叢兀立的翠竹正迎風搖曳,他們似山和水親密的伴侶,在與大自然親近耳語。
“嗚——
嗚——
”汽笛聲劃破了漓江的寧靜,我們乘坐的舒適別致的游船徐徐開動了。
窗外朝霞映輝,奇峰聳秀,艷麗的景色像一出神話劇的序幕緩緩拉開,那些神話中的精靈也隨之登臺亮相。
漓江美就美在蜿蜒于平地拔起的巍峨青翠的萬點奇峰之間。
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贊美這條如詩如畫的漓江。
江水蕩漾,凝翠瀉綠,是那樣的清,那樣的靜,像一面鏡子,載浮著群山的倒影。
兩岸斧劈刀削般的秀美峰巒,不斷向后閃過,奇峰連著奇峰,山崖連著峭壁,遠近山峰層次分明,似祖國大地上一幅萬笏聳立 氣勢磅礴的潑墨山水長卷,次第展開。
這里有舉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處處怪石嶙峋,溶洞高懸。
依壁而生的千奇百怪的石鐘乳倒掛崖間,崖下暗河幽深,水清秀明,兩岸景象如入龍宮,水上是景,水下也是景。
臨江石壁和危崖飛瀑的倒影,隨著悠悠的游船不停地晃動,讓人頓生棹泛青云之幻覺。
置身漓江,猶如步如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世外夢境,實乃令人陶醉,令人回味,令人留戀。
船過黃牛峽,激流澎湃,濤聲如雷。
江流一里三折、東轉(zhuǎn)西彎,灘連著灘、灣連著灣,一路灘灣珠連。
下一個灘是好景色,轉(zhuǎn)一個灣又別有天地。
有時覺得前面是陡壁擋路,一會兒,又轉(zhuǎn)入兩峰對峙的峽谷之中,谷中江流咆哮,使人驚呼不已。
登上船頂看臺,憑欄遙望,千峰競秀,風光旖旎。
道道山脊或似海濤巨浪,或似青龍飛舞,那些高低散布的山尖峰頭,好象云霧里的瓊洲仙島,時隱時現(xiàn)。
云山霧罩的神話傳說也即景而生。
斗米灘右邊的山巔上,有兩塊巨石,形如婦女背著小娃娃,像人對江久久地凝望,耐心地等待。
此石曰“望夫石”,與長島海邊月牙灣上的“望夫崖”、家鄉(xiāng)萊蕪“望夫山”的傳說有相似之處。
相傳,古代一對年輕夫婦,靠撐船為生。
由于雇船的商人很刻薄,只付行程中的 柴米油鹽費,不付備用的路費。
一次,他們從梧州運貨上桂林,歷盡艱險撐船抵達斗米灘,因江水太淺難以行船,他只好等候水漲船高方能趕路。
等候數(shù)日糧錢已用光,卻不見水漲。
繼續(xù)等候?qū)啻娥I。
于是丈夫登山了望,等船求援。
他眼巴巴地等啊等啊,也不見船來,他逐漸脫化為石頭。
妻子候夫不來,便負嬰上山尋找。
她在山腰望見山巔呆若石人的丈夫,心中悲哀過度,也變成了石頭。
聽著導游小姐講述的這段哀怨的故事,十分同情這里早年江民生活的艱辛。
面對江上石壁,疑似兩岸俊俏而樸實的山石是 千千萬萬個窮苦百姓的化身,是他們裝點了漓江秀美的山色水韻。
江上如今已看不到靠撐船為生的人們,旅游業(yè)辟開了江民的富裕路。
百里漓江乃至整個桂林是難以尋覓那廠房林立濃煙滾滾的景象的,一派田園風光。
船兒走進十里楊堤,兩岸稻浪翻滾,桔林飄香。
水牛漫步在彎彎的山道上,羔羊活潑地竄入青頂竹籬的村舍,銀須瘦翁蹣跚著將群鴨趕進了江中,群鴨隨水不斷擴散而去,有的還掙搶魚鷹口中的魚兒......。
這新時代的農(nóng)家樂與綠色自然的和諧,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地。
大自然對這一帶江民的如此恩賜,使人敬羨不已,令人稱贊叫絕。
只有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自然財富才能得以發(fā)揮利用。
只有以人為本勤勞之人,才能改造和利用自然。
漓江上的民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使這里景更美,人更富。
但歷代也不乏好吃懶做的懶惰之人。
前面的一座石山上佇立的兩塊石人石磨,就記載了“懶鬼推磨”的故事。
傳說山下巖洞里居住著十八戶人家,正常年景日子還勉強熬過,如遇久旱不雨之年,鄉(xiāng)民則忍饑挨餓無處求生。
一仙翁得知此處鄉(xiāng)民之苦,便用手一指石山,山上立刻現(xiàn)出一磨,只要鄉(xiāng)民輪流上山推磨,磨口就流出白花花的米面,足夠鄉(xiāng)民享用。
可仙翁走后,一貪利懶鬼懶得上山推磨,想將磨口鑿大,使米面像噴泉一樣從山上流進他居住的巖洞里,可以不勞而獲,終生飽食。
誰知磨口鑿大了,神磨卻失靈了。
仙翁得知此事后十分氣憤,遂將這貪得無厭的懶鬼定在石磨邊,罰他永遠立在山上推磨。
聽著這個故事,游客皆說“仙翁賞罰分明,懶鬼罪有應得”。
談笑間,船兒從楊堤順流直下,直奔興坪、陽朔而去。
馬山、虎山匆匆閃過,鼓槌山、掛舵山轉(zhuǎn)瞬即逝。
連綿不斷的絕妙畫幅,猶如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支動人的歌,使人賞心悅目。
沿途群峰,千奇百怪,有的像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有的好似珍禽怪獸,有的如同奇花異果,有的宛若鯉魚螺獅.......更多的猶如碧玉蓮花。
每一座山頭均浮著著一個富涵一定文化色彩的名字,如五指山、筆架山、荷包山、雞籠山和八仙過江、雄師回頭、童子拜觀音等等。
它們臨江屏立,就像一座座雕塑,排列成陣,浩浩蕩蕩;似轉(zhuǎn)動的電影片子膠片上的畫面,目不暇接,接踵而來,讓你辨也辨不及,看也看不盡。
看那右岸的孤山,活像倒插的毛筆,頂天矗立,人稱“卓筆峰”。
想是漓江的百里畫廊,就是這支巨筆以精細而瀟灑的筆觸繪就的吧。
可謂神來之筆。
繞過卓筆峰,出了二郎峽,眼前便豁然開朗,漓江聞名中外的“九馬畫山”和“黃布倒影”兩幕主景,像神話劇進入了高潮一樣,形態(tài)畢肖、繪聲繪色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那“九頂遏立,聳峙江心”的山峰,就是九馬畫山。
從船上看去,這座九峰相連的大石山,面臨江濱,是高寬各百米的絕壁,猶如一幅具有石質(zhì)文采的巨型壁畫,層次分明,線條清晰,縱橫交錯,古色斑斕。
徐霞客曾有短短數(shù)句描述畫山:“舟抵畫山,山橫列江南岸。
江自北來,至是西折,山受嚙,半剖為削崖,石質(zhì)錯綺成章......”。
當你面壁仔細揣摩,可見神態(tài)各異的駿馬,此時畫家徐悲鴻的《奔馬圖》便會躍然石壁之上——有的昂首嘶鳴,有的疾馳如飛,有的凌空騰躍,有的竭力狂奔。
不過這石壁辨馬是不容易的,傳說能辨認出九匹,便中狀元。
有歌謠道:“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幾多雙
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見九匹狀元郎。
”如此神怪的石畫,傳說是天宮神馬的化身。
齊天大圣孫悟空被玉帝詔封為看管天宮神馬的“弼馬溫”后,因他不安職守,看管不嚴,以致有些神馬悄然下凡,來到陽朔。
由于神馬 猛食禾稻,踐踏莊稼,被鄉(xiāng)民驅(qū)趕得走投無路,便避匿藏身于山壁,因而 留下了如此美妙絕倫的幻跡。
這神怪之說故不可信,九馬畫山不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罷了。
由畫山右轉(zhuǎn),過一程寬闊而平緩的江流,便是黃布倒掛景區(qū)了。
但見這里“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面值二十元的人民幣背面上的風景畫就取自這里,這里可謂中國錦繡河山的代表和典范,的確令人驚心動魄。
這一帶奇特的山形,孤峰林立,千姿百態(tài),變化多樣;水中倒影,十分清晰,游船仿佛穿行于山巔,絕麗而神奇的影象如夢如幻,深感人在畫中,畫在水中。
這是神靈的大師精心創(chuàng)造大自然的杰作,把最后的奇峰大山、峽谷深壑、懸崖幽洞、碧潭綠洲,匯集組成一個自然藝術宮苑,薈萃了漓江所有美姿絕秀的風光,令游者回味悠長,不忍離去。
歷時四小時,行程一百二十余里的游船緩緩地靠在了陽朔碼頭。
隨著充滿熱烈情調(diào)的汽笛鳴奏聲,我們還是走下了游船。
漫步在繁鬧的洋人街上,我的心還完全融化在那盡善盡美的漓江山水情感之中。
追問:對不起,不是我要看的那篇.不過謝謝你,這篇也很不錯!可是希望能開動我要的那篇回答:好 我再幫你找找 補充:聽說克林頓來中國的第一站就是桂林;古今中外,又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漓江倚麗風光寫下了膾宜人口的優(yōu)美詩文;以及課本上對漓江如詩如畫的描寫都令我神往。
今年暑假,我也有幸置身與那塊神奇的土地。
今天,我們要去游漓江
到了碼頭,我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愉快與興奮,像個孩子似的又蹦又跳,可我找了半天,也沒發(fā)現(xiàn)課本里描述的竹筏,無奈,我們只有做電動大游船來欣賞漓江的風光。
漓江的山?jīng)]有三峽那樣雄偉壯麗,沒有泰山那樣的山勢磅礴,沒有張家界那樣雄奇多嬌,也沒有井岡山那樣直插云霄,桂林的山就像我們南方人一樣,小巧玲瓏,別有一翻韻味。
漓江的山座座拔地而起,互不相連,你瞧,有的像螺獅,有的像書童,有的像威風凜凜的將軍,還有的像如來佛的五個大大的手指千奇百態(tài),看的你眼花繚亂。
有人說廬山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實桂林的山也是這樣,現(xiàn)在你看著像一個翠綠的屏風,待船開過去了,你又覺得像一只展翅的雄鷹,頗有趣味。
古人云:“自古山如畫,而今畫如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此詩便說的是九馬畫山。
導游姐姐說這山上一共有九匹馬,一般人頂多看出三匹,看出7匹就能中榜眼,看出9匹就能中狀元,我看出了8匹呢
漸漸的,我們到了黃布倒影,聽說20元人民幣的背面畫的就是這里,果然名不虛傳,那山上色彩斑斕的石紋,像一匹匹黃布倒影,此處正好領略“船在青山頂上行“之妙鏡。
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有山就必有水,這山在漓江邊,也就有了水一樣的靈氣。
漓江她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于萬點奇峰之間。
她又像一塊鏡子,倒影著怪石奇峰,偶爾微風滑過,那清脆的水聲就像一位壯族小阿妹的輕歌。
我站在甲板上,頭頂上是蔚藍的天,兩旁是翠綠的山,腳下是透明的水,水上還有幾個劃著竹排帶者魚鷹的漁夫,我張開雙臂,任由風兒撥弄者我的頭發(fā)。
真想時間就此靜止,讓船永遠在青山綠水中航行。
不舍得眨眼睛,怎么看業(yè)看不夠,只想努力的把這風景記在心里,把這清澈的靜謐記在心里